新中国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对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探讨

对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探讨

对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探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是关乎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进行探讨,从历史变迁、现状分析到未来展望,力求全面和客观地呈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脉络。

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历史变迁。

在20世纪初期,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主要以算术为主,注重基本运算法则和计算技能的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单一的计算向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转变。

1990年代以后,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加入了更多的现代数学知识,如几何、代数、概率等,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从算术教育到思维培养,再到现代数学知识的引入的发展历程,不断追求数学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正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注重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和思维素养的培养。

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入了更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也要客观地看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等。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我们展望一下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小学数学课程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也将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

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年度小学数学总结(3篇)

本年度小学数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我对本年度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教学工作回顾1. 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本年度,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继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本年度,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注重跨学科融合,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数学与科学、数学与艺术等,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本年度,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多样化,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竞赛成绩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本年度,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如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研讨会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1. 问题: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对策: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问题: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3. 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对策: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同时,开展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

四、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十年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对十年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了编 出科 学 、 有效 、 用 的教 材 , 是 好 也
育改 革 实 践 的过 程 。所 以 , 结 与 反 总
思 课 程 改 革 的 经 验 与 教 训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这 对 继 续 深 化 改革 . 求 更 高 追 质 量 的 基 础教 育 成 果 具有 重要 意义 于 2o O 9年 l 0月 底 召 开 的 全 国 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 革 经 验交 流会 . 基 础教 对 育 课 程 改 革 取 得 的 成 效 和 基 本 经 验 进行 了全 面 总结 . 部署 了下 一 阶段 深 化课 程 改 革 的重 点 任 务 小 学 数学 教 育 界 对 小 学 数 学 课 程 改 革 的 过 程 和 成 果 进 行 认 真 的 总 结 和 反 思 当 然 也
依 据 编 写 的 实 验 教科 书 迅 速 推 向 全 国 。在 小学 数 学 教 育 方 面 , 个 较 快 一
的 变化 是 基本 实 现 了 “ 材 多 样 化 ” 教 ; 另 一 方 面 .小 学 数 学 教 材 在 内容 选
最持 久 、 有 效 的影 响 是 借 助 数学 教 最 材来 完 成 的 …数 学 教 材所 包 含 的思 ‘
索在 曲折 中 前行 课 程 改 革 给 基 础 教 育 的 方 方 面 面带 来 的 变化 是 广 泛 而深 刻 的 , 课 而 堂教 学 的 改 革 是 最 为 直 接 又 是 最 为
艰 难 的 在 进入 课 改 实验 的初 期 , 对 广 大 小 学 数 学 教 师 而 言 几 乎 是 全 新
是 十 分 必要 的 。近 年 来 。 论 是 小 学 无
师 组 织 学 生 通 过 动 手 实 践 、 自主 探 索 、 作 交 流 来 学 习 数 学 ; 注 学 生 合 关 能 否从 数 学 学 习 中 获得 成 功 的 愉 悦

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展望与思考

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展望与思考

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展望与思考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追求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现。

我国小学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重新认识数学和数学教育数学是各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关系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关乎高新科技的发展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这一结论已为各发达国家的历史所证实。

随着时代的进步,本世纪数学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数学各学科、数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大批应用数学科学的产生,计算机的应用已形成了数学技术,数学反之又极大地带动了其他应用科学领域的发展。

现在的数学已不再是20年前的“数学”了,现代数学融合着来自算术、代数、几何等传统领域的成果和来自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应用领域的新方法。

在信息时代,数学已是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有力工具;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又是发展人的思维和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作为一种文化,数学还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更要进一步明确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加速数学教育的改革。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

1992年以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指导思想逐步明确,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某些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如计算和应用题降低了一些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整个教学过程开始出现了3个转变:一是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二是由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三是由只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法。

我国于本世纪初就逐步拉开了轰轰烈烈新课程改革。

但是,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数学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现行课程的特点、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现行数学课程存在以下问题:1. 内容单一:传统数学课程重视运算技能和计算方法的训练,忽视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只是机械地进行计算,缺乏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2. 缺乏趣味性:过于注重传统教学方法,缺少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3. 考试导向:现行数学课程体系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变得功利化,忽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从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创新。

二、现行课程的特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的建构:现行小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与数运算、量与度量衡、图形与空间、数据与图表等几个模块。

这些模块的内容主要以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为主,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的传统化: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练习、作业等为主,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究、发现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程度不高。

3. 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笔试、听力测试等形式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以上特点反映了现行小学数学课程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改革的方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个性化和实用化。

在具体实施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知识的拓展: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从传统的运算技能和算法训练中拓展,增加一些数学领域的新知识,如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第一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教育具有活动性的特点。

以课题覆盖大纲的策略就是英国数学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以教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这类活动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便于教学组织,能使较多学生达到某个水平的学习要求。

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课题任务,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往往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个教学目标,涉及多个学习水平。

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

(三)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相结合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

例如,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美国2000年标准明确提出了“技术原则”也反映出这种趋势。

2000标准最大的特点也许是强调科学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并提供大量的形象化电子版中的数学例子,使得教师懂得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去运用信息科技。

数学教育的技术化趋势,也成为近年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

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数学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四)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小学数学教育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由学习大纲和教学目标两部分组成。

其中教学目标按照五个知识块展开,学习大纲则按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被划分为八个水平。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回顾与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回顾与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回顾与反思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新课程改革,2003年我市大部分城区进入实验,距今已近3个年头。

在第一学段的实验即将结束之际,我和部分实验教师就新课改中“变化最大2个方面”、“做得最好的2个方面”、“感到最困难的2个问题”以及“最需要获得的2个帮助”进行了交流和访谈。

本文把实验教师的看法整理出来,希望能为下一阶段的课改实验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一、“新课改中变化最大和做得最好的两个方面”是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999年,课程标准研制组以部分地区为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专题调查,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数学学习缺乏应用意识;学习方式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新一轮的课改,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学习上、教材改革上还是课堂教学实践上,大家都在努力地向课程标准的理念靠拢。

以上的存在问题也确实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对于新课改中变化最大和做得最好的2个方面,受访教师几乎一致认为,学习内容生活化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变化最大和做得最好的两个方面(占85.7%)。

1.“在现实中学习数学,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

在学习内容方面,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的学习更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所提到的,第一学段的学生,“现实”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学习内容的呈现,基本上源自学生身边的事物。

例如把传统的应用题改变为置于现实情境中的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现实背景材料,重视长度、质量、时间的观念建立,以时分秒认识为例,教材提供多种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1秒、1分的长短,让学生把时间单位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对于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理念,教师也比较认同。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课学习的设计,还是练习内容的设计,都强调生活的应用。

改革开放30 年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30 年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30年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李星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历经30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比较独立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日臻完善的教材体系,在内容选取与编排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按照这一历史发展脉络,客观地分析各个时期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发生、发展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以期为今后小学数学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一、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年)(一)变革过程1977年拨乱反正以后,教育部根据中央关于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的指示,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从1977年9月起,着手进行制订新大纲、编写新教材的工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认真分析和总结过去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仔细研究十年动乱期间各地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以及外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情况和经验,重新起草了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并以此大纲为依据,编写小学数学教材。

此次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切实打好数学基础;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教材要“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的指示,选择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用唯物辩证法处理和阐述教材,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改称“小学算术”为“小学数学”。

这是在“1963年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总结了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而制订的,在探索中国化小学数学教材体系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同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一册(试用本)出版,在全国开始使用,开始了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新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逐步实施,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被普遍接受,作为整个数学教育的重要基础支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亦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小学数学改革的大潮正在蓬勃发展,展现了许许多多的崭新的观念和思路,并进行了广泛地教学实践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学形成了五彩的绚丽局面。

小学数学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推行《数学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标准》的要求,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提高?必须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一)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了一个共识,即更加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更加强调通过形形色色、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

创造性志向要从小培养,培养学生改造环境,勇于参与健全的人类活动,自愿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建设发展而创造的意向和理想,并从小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志向,首先要诱导学生的创造愿望,使之成为学生掌握创造才干的重要动力。

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存的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

反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量使学生思想开阔活跃,不受压抑,不因循守旧,不沿袭传统,不唯书唯上。

换句话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自我构建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应该考虑的核心之一。

认识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寓教于游戏的浓厚趣味,促进学生提问和多思路的解题的参与意识,都是引起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儿童的强烈学习动机是培养其创造志向并进而掌握创性才干的前提。

(二)学习方式更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的正确途径是什么呢?国内外为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多样、效果不一。

近三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近三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近三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广东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九届年会李淑娴讲稿)随着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我省全面使用,广大的一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重视不够,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视不够,对题海训练的弊端认识不足等问题有了共识,新教材的使用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了明显的效果,大家赞成课改。

但是与此同时,亦存在不少令教师困惑的问题:学生的双基不扎实,两极分化严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有多大?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了现代技术才体现课改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建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简单回顾。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建国以来,我国正式颁发并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共有八个:(1)1950年五年制用的小学数学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2)1952年五年一贯制用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3)1956年四、二学制用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4)1961年五年制用的全日制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5)1963年六年制用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6)1978年五、六年制使用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7)1986年五、六年制使用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8)1992年五、六年制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下面我想把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影响较大的大纲目标和教法的变化情况分析一下,我们可能会认识今天的课改应弘扬什么?拚弃什么?进一步明确小学数学课改深化重点应抓住什么?改革过程中怎样对待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纲(附件1)有5个,(1952、1963、1978、1986、1992)这五个大纲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从1999年开始启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设计与研制,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同年9月开始在实验区进行实验,2005年在全国推广实施。

在十年的改革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采取各种措施,使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取得成效。

同时,由于课程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数学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数学界、数学教育界及至社会各方面都对数学课程改革给予了关注。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实施时间是2001年9月,而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关于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已经在教学第一线引起重视。

为保证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部做了必要的准备,并不断总结和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实施的几个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实施的准备与过渡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实施之前,教育部组织了力量对当时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修改,以作为正式实施课程改革的准备与过渡。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提出了有关学生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求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降低了运算的要求,规定“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除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对于长期引起关注的小学数学乘法教学中乘数与被乘数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在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解释中,规定“3个5可以写成3×5,也可以写成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叫因数)”。

在过渡的教学大纲中修改的内容,很快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一方面使一些重要的改革内容很快在全国得到实施,另一方面也使广大教师更早地接触和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与内容。

数学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

数学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
数学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
周根龙
2007年7月
精选ppt课件
1
引言
问题:为什么要对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 进程回顾?
◆投身于改革,致力于改革,要想取得成果, 就必须了解改革本身,包括其历史。
◆认识事物,必须全面。要全面,就必须了解 其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了解一个事物未来的 发展趋势,就必须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历史,它
☉ 为了防止哲学空洞、抽象的发展,数学应该成为 哲学思考的基础,能够给哲学研究者提供迅速、准确 的逻辑思维方法。
精选ppt课件
14
数学教学方法方面 :
反对“学究式”的教学 ,提倡结合实 际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习过程方面 :
提倡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
精选ppt课件
15
美国数学会主席摩尔(E.H.Moore,1862~1 32)提出“统一数学”的观点,即把中小学数学的诸 学科融合在一起。在数学教学方法上提倡“实验室 式”的教学方法。
◆应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 来指导教学活动。
精选ppt课件
17
中小学数学教育基本方向 :
小学: ◆提高几何在小学算术课程中的作用;
◆改变教科书中应用题的性质(使应用题的内 容更紧密地联系周围实际情况);
◆提高算术教学中直观性的作用,等等。
精选ppt课件
18
中 学:
◆在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同时在数学课和物理课之间建立联系;
精选ppt课件
6

《几何原本》 主要特点:
(1) 封闭的演绎体系 (2) 抽象化的内容 (3) 公理化的方法
精选ppt课件
7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70年的演进与展望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70年的演进与展望

表 1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颁布的涉及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颁布年份
名称
简称
1950
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50标准
1952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52大纲
1956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56大纲
1963
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63大纲
197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一)1949-1958年:继承、改造与借 鉴的初步摸索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改 造旧教育建立完善新教育的任务。[3]这一时 期的课程目标在继承、改造及借鉴苏联的基 础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50年颁布的《小 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以下简称 “50标准”)中的目标是,“(1)增进儿童 关于新社会日常生活中数量的正确观念和常 识;(2)指导儿童具有正确和敏捷的计算技 术和能力;(3)训练儿童善于运用思考、推
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一教学 目的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能力目标——“计算 能力”“逻辑推理”“空间观念”“解题能 力”,且前三个能力也即传统的三大能力。 这一时期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整体上是基于 数学学科的考虑,关注双基目标,能力目标 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对情感态度目标 未有特别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占 主导地位的是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的价值 取向。
□ 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70年的演进与展望
●朱忠明*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经历了从“目标”到“教学目的”,再到“课程目 标”的演变过程;课程目标内容从偏重于知识、技能类目标发展成为涵盖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 多维度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全面育人目标;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知识本位转向与学生本位相 结合的多元追求。这些演变对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 小学数学 课程中不断发展,用词上从目 标到教学任务再到教学目的,内容在起伏中 变得愈加丰富,双基目标变得愈发明朗,能 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受到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改造阶段(1949-1952)

(一)指导思想 1949 年 12 月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 的教育工作方针,明确规定当时课程改 造的基本原则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 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 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 建设的先进经验。”
一、改造阶段(1949-1952)
件具备的一部分全日制小学在五、六年级开设外语课, 每周3课时,适当减少语文、数学的上课时数。
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等搞了合并性的综合 课程。

4 、中学设置了选修课程。 高三开
设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立体解析几何、制图、 历史文选、逻辑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愿 和爱好,任选一门或两门。

5、小学增加了外国语课程。规定师资条 6、增加了课时。与1957年小学教学计划和958
年中学教学计划相比,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 乐等课程增加了课时,每年的教学周也相应增加,每 周课时也比较大幅度增加。每学年授课总课时,小学 从5336课时增加6620课时,中学从6094课时增加到 6708课时。


(二)改造特点
将1949年6月制定的华北区小学教育暂行 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小学各科及每周教 学时间”(参见附录一),国民党政府 教育部1936年7月颁布《小学规程》中规 定的“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 (参见附录二)和1948年颁发的小学课 程及教学时间总表(参见附录三),与 1952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四二旧制小学 暂行教学计划》(参见附录四)进行对 比。
一、改造阶段(1949-1952)



改造后的新课程的特点为: 1、像解放区一样取消了“公民训练”以及 “社会”中的公民知识内容。 2、继承了1948年课程分科目和活动的结构形 式。 3、同时发展了集体活动形式,把活动区分或 规范化为朝会或课间会、周会、校内课外活动 以及校外社团活动等四种。



“劳动化”亚阶段; “本土化”亚阶段; “大革命”亚阶段。
(一)“劳动化”亚阶段(1957-1959)
中苏两党两国政府的矛盾摩擦越来越激 烈,走向公开决裂只是时间问题了。所 以各个领域开始纠正学习苏联的偏差, 课程领域也是如此。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赶英超美”、“跑 步进入共产主义”,全党、全军和全民 “大炼钢铁”、“大办农业”,遍地是 高炉,四处放“卫星”。 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培养劳动 者”的教育方针; 1958年3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 会议,作出决定:生产劳动要列入教学 计划,勤工俭学的主要意义在政治上和 教育上; 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再次重申: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 劳动列为正式课程。
新中国小学教育课程 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壹、新中国小学课程改革的简要回 顾 贰、新时期第一轮小学课程改革的 进展与问题 叁、新时期新一轮小学课程改革的 进展与走向
壹、简要回顾

根据课程变动的不同特征,新中国建立 以来小学课程改革的演进可以分为五个 不同阶段:
一、改造阶段(1949-1952); 二、“苏化”阶段(1953-1956); 三、革命阶段(1957-1976); 四、恢复阶段(1977-1984); 五、改革阶段(1985-至今)。


▲“一基”:以 1953-1956 年期间形成的课程 为基础; ▲“两纠”:纠正“苏化”和“劳动化”偏差; ▲“三新”:编制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和 新教材。
(二)“本土化”亚阶段(1960-1965)

调整后初步形成了本土化课程体系。1963年颁 发实施了新课程(参见附录八),特点表现为 六个方面:

2 、下放课程管理权力。 1958 年 8 月,中 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事业管 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 “各地方根据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 则,可以对教育部和中央主管部门颁发 的各级各类学校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和通用的教材、教科书,领导学校 进行修订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和教科 书。”
开设“生产常识”课程,小学四年级以上每年劳动半 个月,中学则每年劳动一个月。

这两个特点表明,尽管当时主观指导思 想上力图纠正照搬苏联课程的偏差和 “大跃进”时期“劳动化”的偏差,但 实际上却未能突破历史错误形成的“苏 化”和“劳动化”的限定。
(二)“本土化”亚阶段(1960-1965)

3、建立了综合性课程:政治、语文、
(一)“劳动化”亚阶段(1957-1959)

课程Leabharlann 现如下变革:1 、形成了“劳动化”课程。按《 19581959 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计算(参见 附录七), 404+[ ( 20 ∽ 34 )× 8=9601632学时,占总时数的18.29%-26.35%。 实际上,师生参加大炼钢铁或农业生产 大“会战”。
(二)“本土化”亚阶段(1957-1959)

背景:中苏关系破裂。1960年11月的全国 文教工作会议,检查和批评了文教战线 的“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 部特殊风和瞎指挥风”,研究了在教育 工作中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方针的问题。

课程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实施调 整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一基两纠三新”:
二、“苏化”阶段(1953-1956)

“苏化”即苏联化,即在政治、 经济和社会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 教育和课程也全面学习苏联,照搬 苏联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 “课程”形式和“课程”结构,把 苏联“课程”模式照搬到我国。典 型表现为:
三、革命阶段(1957-1976)

这一阶段,我国经历“大跃进”、“社会主 义教育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一次比一 次剧烈的革命运动,课程理论研究成为禁区, 中小学课程实践研究为政治运动所左右,形成 了:

1、以“苏化”时期建立的课程体系 为基础。1963年颁发实施的课程,在课程设置、
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和进程安排上,与“ 1955 年小学 教学计划”和 “1953年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基本一致(参见附录五、六)。

2、保留了“劳动化”亚阶段强化了 的劳动课程。1963年颁发的课程规定中小学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