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6单元《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自主质疑,并凭借自读感悟、交流释疑,理解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

教材分析: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及长征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

2.这一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首联

1.自由读首联,看看首联中哪个词语与课题相照应?(读完指名说“远征”)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红军长征历经了多少路程(二万五千里)。要走完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3.面对困难红军怕不怕?文中的哪一句说明了这一点?(“红军不怕远征难”)

4.如果你们就是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你们会怎样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不怕”二字。

5.第二句中的哪个词告诉我们红军不怕艰难?(理解“只等闲”:只是很平常的事)

6.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只是很平常的事?(翻越万水千山)

7.指导朗读:用平淡的语气读“只等闲”

8.学生互读首联,相互之间说说首联的含义。

9.指名读首联,想想首联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三、学习课文第二联

1.在长征途中,红军翻越了千山万水。自由读第二联。

2.你了解五岭和乌蒙吗?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弯弯曲曲连绵起伏、长达数千里的五岭,(用简笔画画出“五岭”的直观示意图)这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可以用诗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逶迤)

3.那乌蒙山又是怎么样的呢?(山很高,气势很雄伟,那么险峻)你能不能读好?读出你理解的“逶迤”和“磅礴”。

4.哪些词说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腾细浪”、“走泥

5.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指名说)

6.同桌说说第二联的诗意,指名说:

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就像滚动的泥丸。

7.要知道这些山可都是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峻岭啊!这样连绵起伏的群山,这样气势雄伟的高山怎么就变成了细浪、小泥弹珠?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什么样的品质?(板书:英雄乐观)

8.这一联不仅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而且展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指导朗读:重读“逶迤”、“磅礴”,轻读“腾细浪”、“走泥丸”,这样就可以突出长征的艰难、突出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形象。

9.面对这样的险山峻水(引读总起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学习课文第三联

1.(过渡)如果说第二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第三联就是万水的说明。默读第三联,然后说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多媒体出示金沙江和大渡河图片)

2.(手指图片)这就是金沙江,你看到了什么?(理解“水拍”和“云崖”)金沙江水浪滔滔,不停拍打着两岸直插云霄的峭壁。如果让你过这样的江,你会有什么感觉?请你读一读,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怎么会是暖的呢?板书:暖)请同学们联系一下曾在这里发生过的著名的战斗想一想?为什么暖?因为什么暖?(结合相关资料讨论归纳) .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敌人想凭着这个天险阻挡我军北上。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六十多名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主要的渡口,使大部队巧渡成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3.除了天气的温暖,还写出了心里暖,高兴、喜悦。请你也带着这样的语气读好它。

4.红军和敌人的战斗有智取也有恶战,让我们看一看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场面吧!

⑴(出示图片)这就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你看到了什么?

⑵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

人抽掉,只剩下13根铁链高悬在湍急的河流之上。这样的桥,让你过去,你心里会感到怎么样?你能理解“寒”了吗?

⑶说说诗意。

⑷学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

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⑸此时此刻,你又怎么理解这个“寒”字?

5.谁愿意用朗读来表达这种智取的喜悦,面对恶战的勇往直前?──齐读。

6.面对这样的险山恶水(引读总起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设计意图:对“暖”和“寒”的理解及其意境的体会,是学生比较难把握的,所以在学习这两行诗句时,通过借助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具体的事件、环境有了深入了解后,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以及对红军战士情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小结第二、三联

1.这两联分别写了两处山和水,长征中红军战士只跨越了这两处山水吗?(结合资料作补充)

2.除了这些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3.小结:

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比如:在长征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途中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齐读)

六、学习第四联

1.红军将士翻五岭,越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之后又翻越了5座大雪山,8月渡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9月来到了高4000米左右的岷山,即将踏上长征最后的征程,翻越这座雪山后,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指读──齐读。

2.谁已经理解这句诗的大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