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一)

合集下载

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引言消费文化是指人们对于消费活动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

消费文化的兴起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对消费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影响进行探讨,旨在增强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定义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是指一种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方式。

它不仅涉及个体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更包含了社会系统的各种经济、制度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注重个人的满足和享受,这些都是消费文化的体现。

消费文化的特征1.多元化:消费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也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

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性的消费体验,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消费方式。

2.倾向性:消费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观念倾向。

人们对于消费活动有着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倾向于追求某种价值观或生活方式。

3.持续性:消费文化是一个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现象。

它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对于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4.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消费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全球化。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消费行为和价值取向开始相互影响和交融。

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文化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经济层面消费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商品生产和服务业的繁荣。

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文化成为了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 社会层面消费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体验,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他们不断追求新鲜感和享受感。

这也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3. 环境层面消费文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过度的消费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追求消费满足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角度解读消费文化

社会学角度解读消费文化

社会学角度解读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涉及到既有生产的方式,也涉及到人类消费行为的演变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消费文化是一个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取享乐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不仅仅在物质上,更多的还表现在主观层面上。

下面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消费文化的内涵、意义以及产生的原因。

第一部分:消费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消费文化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文化中,消费成为我们日常社交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成为了一种社交礼仪和一种文化表达。

消费是一种跨越阶层的社交手段,在消费文化中,最显着的资本便不是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而是我们的社交能力和文化修养。

通过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审美品位、文化堆积和社会地位,它能够在个体之间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联系。

相比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而言,消费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在于,它在实现消费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品味,同时也注重着社会资本的渗透。

消费文化是一种带有自我表现欲望的文化,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和个性化,因此消费者在消费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这种消费文化的目的并不在于满足个人物质需求,而在于满足人们的主观需求、满足心理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功能的体现。

第二部分:消费文化的原因消费文化的产生源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的变化。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生产与消费是相对脱节的,生产过剩常常导致消费瓶颈,因此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消费的要求并不高。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与消费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消费成为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了社交、娱乐和个性表现的手段。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消费文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且会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变化。

另外,随着社会变革的进行,人们的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外,人们对于追求“有品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的需求越来越高。

消费文化正是基于这种社会需求产生的,它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来激发我们购买的欲望,并通过不断的品牌营销和文化宣传来塑造我们对于品牌的认知和信任。

浅谈当代消费文化及其发展(1)

浅谈当代消费文化及其发展(1)

浅谈当代消费文化及其发展(1)浅谈当代消费文化及其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各小组成员所在地区的走访及调研及对网络资源的搜索研究,对当代消费文化及其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包括其含义与分类,主要表现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和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在不断进步,消费也变得多元,这篇关于消费的浅谈颇具必要性,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看出了消费人群的几大问题:1、盲目追求时尚,而不注重本身的价值;2、过分追求奢华,导致资源资金浪费;3、太过崇洋媚外;4、攀比心理过重,消费具备了功利心;5、盲目跟风;并对于政府和民众给出了建议:1、对政府:应该加强合理消费的宣传力度,并给人民构建好的消费环境;2、对人民:加强学习消费文化,注意克制自己的不正确的欲望,引导自己理性消费;关键词:消费文化消费理念消费问题消费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文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什么是当今的消费文化,当今消费文化的主流是什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这些不禁令人思考。

面对纷繁的消费文化我们该如何应对?为此本课题小组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阅,并就此进行深刻分析,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大胆回答。

本文的资料整合及观点难免有不足之出,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消费文化及消费文化的种类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消费文化可以分为客观的消费文化和主观的消费文化。

客观的消费文化是指通过社会形式表现出来的消费文化,主要包括生产消费文化和媒体消费文化。

存在于个体身上支配其消费行为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审美情趣等主观消费文化,是在客观的社会消费文化中形成的,社会消费文化熏陶、培养着主体消费文化。

二、当代社会消费文化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当代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如今消费文化的现状,剖析这些表面现象有助于了解当代的消费文化及其产生原因。

浅析消费文化

浅析消费文化

虽然很多广告表现具有中产阶级意识倾向,但广 告渗透给大众的生活方式意识和消费欲望,对不同的 阶层则有着不同的含义。如果说广告所提供给有钱阶 层的是如何以有钱人的身份去消费、享乐的话,那么 对大众来讲,则是向他们描述有钱人的生活状况,告 诉他们如何识别富有阶层,并且给出成为下一个有钱 人的鼓励和诱惑。前者是教会有钱人如何穿着打扮, 如何适应新地位的生活指南,后者则是如何仿效、追 随的入门手册。
(2)通过广告传播表现能培育特定的消费阶层
一般来说,消费文化中包括了各种产品和服务。 事实上,各种商品作为在媒介上推出的广告,必 定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它所针对的宣传对象一定要有相 应的经济消费能力 ;另一方面,这种大众性又决定广告 商品不可能是特别昂贵的。在这两方面条件的制约下, 广告由此表现出了极强的中产阶层意识倾向。
三、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
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是“消费社会产生”的重要因素。 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的出现对消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 重要的影响。福特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 这个时候的消费还停留在观念的阶段,没有大规模的发展成一 种文化理念。而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的出现使得消费这种观 念很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引起社会注意的文化, 福特主义倡导的 这种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使工人的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完全 割裂开来,工人的生活必须依赖于商品。
五、广告与消费文化
1.广告传播表现对消费文化的影响
在研究广告传播表现对消费文化作用的过程中, 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消费文化的形成以及变化是在广 告发挥说服作用,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基础上的, 从很多成功的广告传播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消 费文化主要影像符号的广告表现,也就是能够使消费 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广告诉求对消费文化的形成是有着 显著影响的。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消费文化,然后,我们要明确自由与控制这两个属于消费文化之中的概念,最后,我们将阐释二者的实质与联系,并且尝试探讨某种促进消费自由摆脱消费控制的方法,这部分也是本文谈论的重点所在。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对于消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

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消费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和现在、本土和西化的交织中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

接着,我们将要明确本文所探讨的自由与控制这两个概念。

在本文的范畴内,自由是指在消费文化之中主导消费者进行自由选择商品的一种消费心理、消费观念,而控制则是指与自由相对的,由某个主体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影响和限制。

很显然,在本文之中,自由与控制是相对而言的、联系紧密的两个概念,它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可以理解成是消费者在诸多商品面前进行选择的自由,它的本质是选择的自由,指消费者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出让自己最为满意的(或者说最合适自己的)商品,它代表着一种相对理性的消费心理、相对自主的消费观念,它意味着消费者能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如何花钱就如何花钱”,消费者能够进行的选择越多,也就越自由。

很显然,消费者完全的自由选择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极端的可能性,在现实之中,消费者的选择往往要受到外界诸多的限制和影响,而这种对于消费者自由选择的制约,就是控制的实质。

不难想到,对消费者施加这种控制的主体可以是某些政策法规(行业规范)、某个品牌、某种潮流等等,控制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控制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商家从消费者身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而这些控制有时容易造成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形成某些非理性的消费浪潮、甚至一些病态的消费主义。

对消费文化的理解

对消费文化的理解

对消费文化的理解
消费文化是指一种以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风气。

它是一个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价值体系的综合体现,包括个体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消费行为,以及与消费相关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和信仰等。

消费文化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消费主导:消费文化以消费行为为导向,将消费视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的核心。

人们通过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消费成为主要的社会行为。

2. 個体的物质表达:消费文化体现了个体对于个人身份、社会地位和价值认同的物质表达。

通过购买和使用特定的商品和服务,人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品味,塑造自己的形象和身份。

3. 商业推动:消费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商业发展的推动。

企业通过市场营销策略和广告宣传来引导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刺激和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4. 社会风气:消费文化不仅影响个体消费行为,也塑造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它促使人们将消费和享乐放在重要位置上,追求物质拥有和享受,塑造出以消费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5. 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消费文化的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不断更新换代,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这也引发了对于可
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讨论。

总的来说,消费文化是一个兼具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中,消费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和价值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论文化消费的内涵、构成和意义

论文化消费的内涵、构成和意义

论文化消费的内涵、构成和意义[摘要]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

广义的文化消费自古有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们通过文化消费,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文化消费领域中,文化商品既具有商品性也具有文化性的基本特征,文化消费市场则既具有市场性也具有艺术性,文化消费者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他们是文化消费活动中活泼的要素,文化商品的制作人和经营者为了经济效益,常常有意识地去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

人们通过文化消费,可以实现改变生活方式、获得快感和幸福感并拥有个人的话语权。

[关键词] 文化消费内涵构成要素意义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在全球都成为各国经济新增长的亮点,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

人们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化消费,促使文化商品的生产和发展、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引领时尚以及锻造新的生活方式。

一、文化消费的含义广义的消费行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凡人们选择一定的对象(通常多指物品)来满足主体需要的行为,就是消费。

由此,人类的消费现象则是和人类一起出现的,消费的历史也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则文化消费同期可以追溯到人类使用文字和各种表征符号之时。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是精神文化。

在人类历史长河里,那些对精神文化的消费包括对诗歌、音乐、舞蹈的欣赏等,还有对盛大的祭祀仪式的观摩和体验等,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

《诗经》里有采风之说,可见这就是人们搜集文化资料,整理制作成文化产品,汇集文化资源从而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

孔子有删《诗》《书》定《礼》《乐》编《春秋》之说,还被传闻阅读《易》是“韦编三绝”。

这些从事文化的行为当然也都可以被看作既是发展文化事业的行为,也是为文化消费服务的举措。

文化事业在儒家看来就是载道,“文以载道”,不仅表明文章载道,而且表达了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道”。

当然在儒家看来,这个道是周的“王道”。

“道”如何被人知晓、领略和弘扬,这个过程就是古代的文化消费了。

王道也就是后来的孔孟之道,通过文化教育,向弟子和门徒广泛宣传,以及再通过弟子和再传弟子的宣传,使得孔孟之道得到传播和发展。

大学生文化消费

大学生文化消费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内容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摘要:文化消费对满足大学生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概念、内涵及作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消除大学生文化消费差距、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和校园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用于生存消费的比重下降,用于教育、休闲方面的消费逐年提高,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与一般群体的文化消费相比,大学生文化消费必须更突出满足发展层次的需要,关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文化消费概述(一)文化消费研究的内涵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

其实质是对社会的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

简言之,文化消费是人类享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活动,是人类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有着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消费的主体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不同,价值趋向、兴趣爱好及收入水平不是整齐划一所决定的,一般有普及型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和提高型或高品位的文化消费。

(二)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物质消费是一个有形的消费过程,它对人的作用只体现在消费的过程,或存留短暂时间,而后其价值便自行终止,一般用来满足人们生存(或生理)层次的需要。

文化消费是一个无形的过程,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心灵和行为,甚至左右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一般用来满足享受、发展(或友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大学生是文明社会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特殊群体,文化消费也应成为他们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化消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增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培养高级情感,改善审美情趣和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消 費 文 化 Culture of Consumption
•三 種 消 費 層 次
1. 基本消費 填肚
2. 炫耀消費 鮑參翅肚
3. 品味消費 賣相+環境+服務
• 消 費 又 是 ……
•血 拚
• 台灣用字 • 形容購物消費是「粉身碎
骨也在所不惜的戰爭」
•喪 拚
• 香港用字 • 形容「迷了」、 「
•Photo: Tearfund/ Geoff Crawford
• 全球第二大商品
• 但全球只有4大烘焙商
• 跨國企業在南美洲及非 洲國家大量種植咖啡豆
• 在這些耕地上,咖啡農 只可以不斷種植咖啡
•剝削、貧窮、失學
• 秘魯北部盛產咖啡
• 我們喝一杯咖啡要20元,日本 一杯意大利濃咖啡售價達40美 元,但只有2毫落入咖啡農手中
•消 費 主 義 的 出 現
• 與現代社會資本主義有密切關係 • 社會城市化、中產及工人階級出現,令需求↑ • 廿世紀初,福特生產模式興起→生產成本↓ • 後福特、後現代、新自由主義令消費文化更蓬勃
•消 費 文 化 Culture of Consumption
•消 費 主 義
• 一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文化 • 煽動/刺激我們的消費慾望和激情,變為需要 • 令我們不會滿足,永遠有更好、更「正」
迷失」及「喪冧潮 物」
•後 現 代 消 費 文 化
• 強調慾望,不是需要
•後 現 代 消 費 文 化
• 強調慾望,不是需要
•後 現 代 消 費 文 化
• 強調慾望,不是需要
•後 現 代 消 費 文 化
• 強調感覺
•後 現 代 消 費 文 化
• 強調感覺

中国文化消费趋势及其导向研究

中国文化消费趋势及其导向研究

中国文化消费趋势及其导向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文化消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文化消费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的文化需求。

那么,中国文化消费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消费的趋势及其导向研究。

一、文化消费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消费群体的日益年轻化和多样化,传统的文化消费形式正在受到挑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媒体来获取自己喜欢的文化服务内容,这也催生了以互联网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新兴文化消费形式。

例如,在线音乐、网络小说和短视频等文化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相比传统的实体音乐唱片和图书,互联网文化娱乐产品具有便携性、随时随地可享受的优势,这也是年轻人选择互联网文化娱乐消费的主要原因。

另外,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这种个性化的文化消费形式已经成为新兴的文化消费趋势。

二、文化产品多样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老年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消费群体。

传统的文化消费形式往往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为此,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开始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出,以满足老年人对文化消费的需求。

例如,传统的唱片售卖和音乐教育,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音乐健身”等更加偏向体验、养生的艺术活动,这种趋势也适用于其他的文化消费。

另外,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方面,也开始涌现出一批以老年人文化消费为核心的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服务。

三、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中国文化消费趋势的重要方面。

中国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观念正在向品质、深度和个性化方向转变。

在文化消费品质方面,许多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关注价格,而更关注文化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例如,对于图书、音乐等文化产品,消费者更注重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品质,这种转变也在增加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忠诚度。

此外,在文化消费深度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从传统的文化消费转变为文化体验。

社会学对消费文化的理解

社会学对消费文化的理解

社会学对消费文化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消费文化日益成为物质文化的核心。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求满足方式,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和社会关系的体现。

消费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的普及以及群体文化和个体主义的崛起等因素密不可分。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学作为一门解释和揭示社会现象的学科,对消费文化进行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消费文化,就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中所表现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这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消费文化的理解不仅仅要从商品流通角度出发,还要考虑其背后的深层社会影响和文化内涵。

下面就消费文化的社会学理解展开讨论。

一、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表现,也具有社会功能。

对于消费文化的社会学理解,必须从其社会功能来进行分析。

1. 激发经济增长。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促进市场发展的根本力量。

消费文化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既是市场需求的表现,也是商品供给的核心。

从长期来看,消费文化不断推动了商品的制造和流通,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消费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

2. 体现社会身份和认同。

消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身份的体现和标志。

通过消费,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和社会关系。

消费物品的品牌、价值和数量都可以成为人们互相比较的标准,从而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

消费文化与社会身份和认同的关系密不可分。

3. 促进个体幸福感。

消费文化对于个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通过消费实现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而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是消费文化所具有的的积极社会功效之一。

同时,消费文化也激发着人们对新事物、新体验的探索和追求,这使得个体在实现身体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消费文化的社会问题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负面影响。

文化消费论文范文3篇

文化消费论文范文3篇

⽂化消费论⽂范⽂3篇消费⽂化研究论⽂关键词:消费⽂化消费主义研究取向[摘要]:我国消费⽂化研究的⼀个基本问题是概念所指游移,研究取向不明。

本⽂从我国消费⽂化研究的实际出发,梳理了消费⽂化的三种界定及其理解分歧,阐明了消费⽂化的三种研究取向,有助于消费⽂化研究的健康发展。

⽬前,消费⽂化已成为⼀个重要的学术领域,不同学科的学者纷纷从各⾃的学术背景切⼊消费⽂化研究。

“消费⽂化”以及相关的“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不仅成为学术论⽂与学术专著题⽬的关键词,⽽且成为⾼校与科研院所硕⼠、博⼠学位论⽂选题的关键词。

不过,从总体上看,消费⽂化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尚待澄清。

⼀个⽐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研究者往往在不同的涵义上使⽤消费⽂化概念,加上研究取向不明,对消费⽂化的价值评判时有南辕北辙的现象,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不利于消费⽂化研究的传承创新与深⼊发展。

因此,本⽂拟就消费⽂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加以扼要分析,以期对消费⽂化研究有所裨益。

⼀、消费⽂化的不同界定我国的消费⽂化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前期。

最初,“消费⽂化”被理解为“居民消费中所体现的⽂化”[1],也就是“消费者在消费结构和消费⾏为等⽅⾯的价值观念”。

[2]1994年,《消费经济》杂志组织了专门的消费⽂化讨论,引起⼴泛的社会反响。

在讨论和此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对消费⽂化作了不同的界定。

其中,⽐较重要的观点可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从⼴义的⽂化概念出发,认为消费⽂化是“⽂化在⼈类消费活动中的以特定⽅式存在和体现的‘全部社会传统,即全部知识和习俗的总和’”[3]。

对此,尹世杰作了具体论述:消费⽂化“是消费领域中⼈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们消费⽅⾯创造性的表现,是⼈们各种合理消费实践活动的升华和结晶。

消费⽂化包括优美的⾃然环境、⼈⽂环境,⼈们精⼼创造的实物⽣活资料和精神⽂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的⾝⼼健康的消费⾏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文化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文化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文化的价值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促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

标签:市场经济消费文化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消费文化是人类消费领域里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和升华。

“消费文化从基本的意义上说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消费什么;二是怎样消费,按照什么方式消费。

”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社会消费文化,对于引导经济发展,对于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正确价值导向的社会消费文化,能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培养人们高尚的品德,高雅的情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通过消费来体现的。

现代消费文化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从对提高生活水平的关注提升到对改善生活质量的关注。

人们不仅关注生活的硬件设施的完善,而且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的消费。

合理的消费首先应该是越来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

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持续消费。

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消费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在消费活动中,客体转化为主体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养分,使主体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得到补充和恢复,从而使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促使人们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消费,是合理的消费;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消费,就是不合理的消费。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应当以人文本的消费文化。

以人为本的社会消费文化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家庭消费文化的内涵构建及功能分析

家庭消费文化的内涵构建及功能分析

家庭消费文化的内涵构建及功能分析家庭消费文化的概念,是多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及融合。

追根溯源,文化是最本质的种概念。

本文从文化概念着手,试图通过概念的类属的自上而下分析,并列结合的整合,构建起家庭消费文化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功能。

一、家庭消费文化的内涵(一)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包罗万象,是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各种定义近400多种。

在我国1999年版的《辞海》中,把文化定义为: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我们更多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文化的内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文化,从简单的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到现代化计算机、飞船等所表现出的文化。

这些也被称为文化财富。

2、精神文化,是通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所表现出的文化,包括符号、语言、哲学、芝术、宗教等。

3、行为文化,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规范行为所表现出的文化,如价值观、规范、社会习俗、法律、道德等。

这三个方面共同形成一个文化的整体概念,第二、三方面有时是合二为一来阐述的。

(二)家庭文化的概念家庭文化的概念是文化学和家庭学交叉结合产生的一个下位概念,也有着不同的阐述。

家庭文化是存在于家庭群体中的文化现象,家庭文化既是以家庭生活诸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化关系,又是以家庭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文化过程。

因此,家庭文化囊括了家庭生活从物质设施、精神观念到行为取向的各个方面。

吴圣刚认为,家庭文化,是指文化在家庭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

广义地理解就是包括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生产、生活物质方式和精神消费方式及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

狭义地理解,家庭文化主要指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精神生活方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在特定家庭中存在方式,家庭成员的文化行为方式、文化消费方式等。

消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消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消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消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一」1、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

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

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

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

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

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消费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二」周四,又是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纪念日,这几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央视也会一如既往的举办"3.15"晚会,曝光一些没有良心、没有公德心的企业和事件。

城市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

城市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

城市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始终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

早在“文化消费”概念正式出现之前的18世纪,西方学者就开始涉足文化消费理论研究,迄今已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

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因此将其引入中国当下的城市文化消费研究时,必须进行知识的场域转化,以避免理论的“语境误置”。

一文化消费的定义及特点(一)文化消费的定义在西方,文化消费的蓬勃兴起大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1]在这个时期,欧洲与美国首度出现相对来说足够富裕的劳动大众,有能力不再只是照顾生存需要,而是可以从满足享受型需要的角度进行消费——电视、冰箱、汽车、吸尘器、出国旅游,都逐渐成为常见的消费品。

正是在这个时期,“文化消费”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开始步入后工业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并开始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层次追求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文化消费发展的基础。

[2]70年代后,国外文化消费问题的研究日趋细密,从对文化消费对象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到对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消费者对文艺作品的期待、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及这些不同的消费动机受媒介机构控制调节的情况等课题的研究。

研究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性地概述文化的社会消费现象,而是试图比较深入地探讨它发生和发展的机理,研究文化消费的社会条件、消费主体和消费对象之间多环节、多层次的复杂关系。

在对文化消费内涵的理解方面,国外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特里·洛威尔从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对比的角度去解释文化消费,他认为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精神的需要与物质的需要不同。

满足物质需要的商品的变化程度,取决于它们被使用时消耗的程度,而文化产品的变化则取决于它们满足“来自幻想”的需要的能力与它的物质形式之间的密切程度。

[3]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区分的独特模式,他认为权利虽然最终由经济决定,却透过文化来体现,艺术和文化天生就倾向于有意或无意地实现社会差别合法化的社会功能。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与教育
2011级
教育学原理
曹建芳
一、消费文化产生的背景
词源:舶来品 20世纪前半叶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 1 与生产性社会相对 2 勤俭节欲(亚当斯密 ) 上(凯恩斯) 消费至
二、概念界定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 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消费社会生活提 供价值解释和合法性支持。
五、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
4 消费文化的多元异质性——难以形成道德共 识 多元并存 社会公德基准线多样化
六、学校的应对策略 (一)以主流价值观整合多元价值观
(二)保持公共规则与个性自由之间的张力
(三)提升学校德育内容与现实的契合度 (四)锻造青少年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上凸显的是一种风格化、
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上的“绝对”自主权(个性化的 消费) 增强了社会异质性 控制和 整合社会系统
四、消费主义文化
兴起: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50、60年 代扩散到西欧、日本等地。 主张: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 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遣与享乐主义,以 此求得个人的满足,并将它作为生活的目的和 人生的终极价值。 实质: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
三、特定内涵
(一)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消费既是一种文化产 物也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
一种文化产物:欲望;消费本身;物品价值的 评判
一种文化活动:对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商品的 使用
三、特定内涵
(二)消费文化意蕴中的消费品超越了使用价 用价值而具有了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
使用价值、耐用性 商品所表达和标 示的的符号价值、象征意义(社会身份、文化 修养、生活风格等) 重构社会秩序和社 会关系
消费文化的符码化道德观迷茫消费的合法性商业文化和逻辑分社会阶层对公平的质疑我买故我在证明自我的方式价值认同物质碎片幻想化价值观念生活品质的反差在主流价值观中找不到现实基点生活情境中认知性道德与意向性道德的偏差五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消费文化的夸示性道德观趋于平庸追星追潮追牌成为生活基本内容生活生命的多元需求简化为消费需求失去了对生活生命本真的把我与追求生活模式出现消费化特征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区别
消费主义是在西文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消费思潮,它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 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与消费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驰的,是反文化的东西,是“文化垃 圾”。因此尹世杰教授专门撰文指出:“要为消费文化正名,要弘扬消费文化、反对消费主义、要充分发挥消费 文化的作用”。
消费文化兴起的必然
从社会学角度看,休闲的产生,根源于休闲与工作的分化。而休闲与工作的制度性区分,则是工业化的产物。 在传统社会,工作与休闲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制度性区分。例如,在忙的季节(如收获时期),人们的休息时间被减 少到极限,而闲的时期(如冬季),则整个季节都可能是休闲。在这里,人们的活动服从的是自然节奏。随着工业 化以来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人的活动不再受自然节奏(如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周期)的限制,而是服从于机器的节奏, 于是,人与机器的结合,导致新的制度性时间安排和崭新的社会节奏的形成。在这种节奏中,工作和休闲发生了 制度性分化,各自有了不同的时间边界。与此同时,工作与休闲被赋予不同的功能。
定义
消费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创造性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然而很多人把一些 非文化、反文化的东西归结为文化,这是非常荒谬的。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 化,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 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居民的整体素质等都对消费文化有重要的影 响。
消费文化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消费文化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文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消费文化对消费从而对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 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文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一)关键词: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研究取向摘要]:我国消费文化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概念所指游移,研究取向不明。

本文从我国消费文化研究的实际出发,梳理了消费文化的三种界定及其理解分歧,阐明了消费文化的三种研究取向,有助于消费文化研究的健康发展。

目前,消费文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不同学科的学者纷纷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切入消费文化研究。

“消费文化”以及相关的“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不仅成为学术论文与学术专着题目的关键词,而且成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关键词。

不过,从总体上看,消费文化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尚待澄清。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研究者往往在不同的涵义上使用消费文化概念,加上研究取向不明,对消费文化的价值评判时有南辕北辙的现象,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不利于消费文化研究的传承创新与深入发展。

因此,本文拟就消费文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加以扼要分析,以期对消费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一、消费文化的不同界定我国的消费文化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前期。

最初,“消费文化”被理解为“居民消费中所体现的文化”1],也就是“消费者在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2]1994年,《消费经济》杂志组织了专门的消费文化讨论,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在讨论和此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对消费文化作了不同的界定。

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可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一,从广义的文化概念出发,认为消费文化是“文化在人类消费活动中的以特定方式存在和体现的‘全部社会传统,即全部知识和习俗的总和’”3]。

对此,尹世杰作了具体论述:消费文化“是消费领域中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消费方面创造性的表现,是人们各种合理消费实践活动的升华和结晶。

消费文化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

”4]其二,强调消费文化是人们消费活动中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规范。

魏杰认为,“如果给消费文化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那么就应该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5]后来有论者说得更明确,“所谓的消费文化,实际上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稳定性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

”6]其三,认为消费文化即消费主义或消费主义文化。

黄平指出,“所谓消费文化,或者如一些人所称的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无形中使现代社会普通大众都被相继裹挟进去的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7]。

作者后来又作了进一步阐释:“消费文化,准确地说是‘消费主义文化’(cultureofconsumerism),它不同于经济意义上对物品的消耗。

而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消费’也成为人自我表达和暴露的主要形式和意义来源,对符号之意义的消费过程在不知不觉之中建构了新型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8]上述三种定义表明,人们对于什么是消费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第一种定义认为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领域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外延十分广泛。

于光远将其分为饮食文化、医药文化、衣着服饰文化、住宅建筑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表演文化、旅游文化、嗜好文化等9]。

尹世杰将其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三大类10]。

这是一种广义界定。

第二种定义则把消费文化限定为消费的观念形态层面。

有学者指出:“消费文化既非这样那样的消费环境、消费资料,也非这样那样的消费活动”,“消费文化不过是作为消费反映的思想、观念、知识和理论”。

11]换言之,“所谓消费文化,是渗透到消费行为中的整体化文化观念与传统。

”12]这是一种狭义界定。

与广狭二义界定不同,第三种定义把消费文化与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联系起来,认为“消费主义是伴随西方现代性的产生而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期仅仅局限于宫廷与贵族阶层。

到了19世纪后半期,消费文化得以在中产阶级继而在市民阶层中迅速发展。

”13]“等到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不是设法以工作或财产而是以物质占有的地位标志和鼓励享乐来证明自身的正确”14],“消费文化被简化为是使资本主义生产利润持续维系在所需要的足够灵活水平必不可少的经济手段”15],从而形成了以消费主义为内核的消费文化。

在此意义上的“消费文化”,应当说是一个特指概念。

二、消费文化的理解分歧对于一、二两种定义,尽管有学者强调其区别,但大多采取一种调和折衷的态度,或各行其是,兼容并包,或既承认两者具有区别,又要求对两种定义所涉及的对象加以综合研究。

譬如有学者说,“‘消费文化’具有广义和狄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消费文化’是消费物质文化和消费精神文化的总和。

从狄义上讲,‘消费文化’就是消费在人们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包括消费哲学、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行为、消费品味、消费审美、消费心理等,这是人们在消费实践中形成的反映消费特点和理解的观念形态的总和。

消费文化学是研究消费文化规律的科学,因而它的研究对象应当是:消费文化产生、发展;消费物质文化生产;消费精神文化生产;人们的消费价值取向、消费心理、消费道德、消费行为、消费品味、消费审美等,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行动向导。

”16]问题在于:“消费文化”是“消费主义”或“消费主义文化”吗?有学者明确反对这样看待消费文化。

尹世杰认为,“消费主义是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消费至上的思潮,是一种非文化、反文化的东西”。

17]因为它“普遍追求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的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以此求得个人的自我满足,并以此作为生活目的和人生价值。

这种消费观念、风气和行为,人们称之为‘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决不是我们这里讲的消费文化,决不能混为一谈。

”18]论者反对把“消费文化”等同于“消费主义”,如此斩钉截铁,仿佛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把“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当作同一概念,不仅是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而且是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的传统。

对此,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作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具体论述,他写道: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

它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认为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和重新组织。

许多研究都将消费文化追溯到十八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及十九世纪的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工人阶级中,认为当时的广告、百货商店、度假胜地、大众娱乐及闲暇等的发展,可能就是消费文化的起源。

另一些研究则着重指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初次显露了消费文化的发展迹象:广告、电影业、时尚和化妆品生产、交相传阅的大众小报、杂志和拥有无数观众的体育运动,使得众多的新品味、新秉性、新体验和新理想广泛传播开来。

由于与一般宗教、尤其是清教徒所恪守的传统古训(禁欲、勤奋、远见和节俭)背道而驰,人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所以,就经常有人假设说,消费主义导致了精神贫乏空虚、享乐型的利己主义。

在三十年代,马尔科姆.库利就开始集中研究他称之为新“消费伦理”的问题。

新“消费伦理”最初产生于那些豪放派艺术家们和格林威治村的一批知识分子之中,并以此作为对基督教职业伦理的公开抨击。

库利指出,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这种新消费伦理被广告业所控制,它大肆鼓吹的是得过且过、享乐主义、自我表现、美的身体、异教主义、逃避社会义务、向往遥远国度的异域风情、培养生活情趣、使生活具有独特的格调。

19]由此可见,论者强调消费文化不同于消费主义,如果不是对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缺乏足够的了解,就是对消费文化研究别有学术旨趣。

那么,不同学者的消费文化研究在取向上有何不同呢?三、消费文化的研究取向历史地看,我国消费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所谓“高消费”、“超前消费”、“消费早熟”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当时的主流观点是指出问题,提出批评,倡导“合理消费”。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消费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一种是对消费文明的倡导与建构,一种是对消费文化的批判性审视。

较早研究消费文化的消费经济学者,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宗旨——倡导消费文明。

当时一篇论文的标题“加强消费文化研究,提高消费文明”20],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在《消费经济》杂志1994年主持召开的小型座谈会上,不少学者认为,“应该提倡文化中的‘好’的部分,反对‘不好’的部分,建立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文化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消费文化水平,增加消费中的文化含量。

”要“将消费引向健康化、合理化、科学化”,“要提倡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反对不健康的消费文化”21],从而使消费“真正成为人的消费——科学的、尊严的、高雅的消费”22]。

尹世杰后来在其专着《消费文化学》明确指出,消费文化是社会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消费文明的内在本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

23]因此,以尹世杰为代表的消费经济学者研究“消费文化”,其实是在倡导“消费文明”,倡导一种优美的健康的生态的当然也是理性的消费文明。

社会学者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则采取了一种批判的立场。

早在1984年,黄平在阐明“大众性消费文化,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背后动力、无形中使现代社会的普通大众都卷了进去的消费至上的文化-意识形态”之后,就十分明确地提出:“对消费文化保持一种冷静的批判态度,是必要的。

如果说,商品、广告、媒体是消费文化得以滋生并蔓延的三大支柱的话,那么,经济发展、环境条件、历史传统就是对消费文化保留必要的批判的三大角度。

”24]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学者所说的消费文化就是消费主义,或者说消费主义文化,他们强调要对这种文化进行批判,与尹世杰强调“要弘扬消费文化,反对消费主义”25]的立场,可谓异曲同工,同样表达了对消费文明建设的学术关怀。

理论上,从倡导消费文明的学术立场来研究消费文化,很有中国特色,注重主观理想,注重观念表达,其研究主要表现为“要如何”或“应如何”的观念演绎,这是一种本土化的消费文化研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相一致,本质上是对消费伦理的理想化阐述。

这样的研究取向不失为消费文化研究的一个向度,然而并非唯一向度。

其理论缺陷在于,缺乏具体的问题意识与深入的学理分析。

特别是对消费主义文化采取简单化的否定与排斥,更是十分幼稚,完全没有认识到以消费主义为内核的消费文化已成为西方现代社会“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再生产模式”26],更没有认识到西方消费文化研究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社会批判,到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商品消费的符号学分析,已形成了一个批判性的研究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