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考题名词,简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贸易条件:
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

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2.有效保护:
是指对于受保护行业的单位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率的保护。

有效保护率=值
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增加值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增加增加值用税后国内价格计算的-即:EPR=(V'-V)/V
3.贸易创造:
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4.购买力平价: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

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

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

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5.悲惨增长:
是指当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而使产品出口增加时,不但没有带来该国的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提高,反而是降低了。

6.贸易转移:
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7.一价定律: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市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8.实际汇率:
两国之间的实际汇率是物价变动的汇率。

用公式表示如下:
CH US P P E Q /)(⋅=
上式中,Q ¥/$为实际汇率。

对实际汇率的理解:可以表现为一种货币在两国购买力的比较。

例如,人民币在中国购买力为,在美国的购买力为,比较人民币在中国和在美国的实际购买力,就是:
/
=Q P P E CH US =⋅/)(。

二、简答:
1.简述列昂惕夫悖论及其主要解释: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进口替代产品),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

这与人的印象刚好相反,在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中引起巨大争议。

2.在大国情境下,关税的福利效应:
大国可以左右价格,关税负担转移给国外出口商。

大国关税也可以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国内价格提高,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国内价格提高,消费者剩余减少,-(a+b) 。

政府由于补贴的指出,也受到损失,-(b+c+d+e+f+g)。

由于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同进口关税的作用相反),损失为,(e+f+g)。

3.分析本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1)本币对外汇率的贬值,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

(2)当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时,即进口>出口,通过本币对外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增长,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3)如此做的条件:①对方不报复;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4)本币贬值到对外贸易逆差的到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滞后,在这段时间内,逆差可能会更加严重,而且本币贬值,总要造成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4.国际收支中有哪三个主要账户?哪些记为借方?哪些记为贷方?
(1)经常账户:①货物:一般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管理、各种运输工具的采购,非货币黄金;②服务: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专用权使用费,特许费(版权等),个人娱乐、文化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③收入:职工报酬、投资收入(直接、间接投资)。

④经常转移:除了下面3项,即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联系的收买或放弃为条件的资金转移,转权人不要回报的债务取消等之外的转移,如保险费、侨汇等。

(2)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放弃等。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等,还包括构成外国当局储备的负债,特殊融资交易等。

(3)国际投资头寸;不属于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是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平衡,如有对非居民的债权和债务、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

任何导致对外国人进行支付的交易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任何导致从外国人那里获得收入的交易都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
5.在对未来汇率预期不变的情况下,GDP增加对汇率短期影响效果分析如何?
6.分析偏向出口部门的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7.简述吸收方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1)吸收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

基本公式如下:
Y=C+I+G+(X-M)
X-M=Y-(C+I+G)
令BOP=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
则有:BOP=Y-(C+I+G)。

令A= C+I+G
则有:BOP=Y-A
当Y>A时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

2)政策含义: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2种方法: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

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有闲置的资源。

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

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以及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8.根据李嘉图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怎样一个问题?
理论: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这样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最大劣势的产品,继而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在论述中所设定的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国际贸易实际相差较大,如要素在国际中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但事实是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9.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双赤字的原因;
石油价格飙升,使得美国的进口成本增加,直接导致了逆差的扩大,这是造成贸易赤字创下新高的短期原因。

在长期中,美国甘心落位于逆差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国外资源,以满足本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保持国内能源可持续供应的局面,并维护美国资源环境的优质性。

此外,贸易赤字也是弥补国内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贸易逆差一方面是国外资源的流入,另一方面是美元的流出,作为贸易盈余方的其他国家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为美国财政赤字的减少做出了“隐性贡献”。

财政赤字再加上经常项目赤字,美国经济重新又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双赤字”现象
10.开放条件下,一国政府有哪些经济目标,其中那几个最重要?要达到几个经济目标?要使用几个政策工具?政策工具如何分工?
三、论述:
1.比较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存在哪些差异?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逻辑严密,形式完美。

但这也是它的弱点所在。

因为现实的世界毕竟不如它想象的完美。

1.国际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

2.贸易的商品模式。

3.贸易的要素模式。

4.贸易构成和贸易量。

5.贸易利益。

2.比较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果?
固定汇率下的分析,如你条件所给,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右移,利率上升,此时国际收支盈余,本币是有升值压力而不是贬值,货币当局用本币购买外币来抑制本币升值。

扩张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好,因为当货币供给增加后,Lm线会向右下方移动,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资本流出,货币贬值,汇率会上升,is线向右上方移动达到新的均衡,同理,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会很差。

3.评书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
世纪之交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其中跨国并购增长更快。

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准入限制大大减少,外国资本将大量涌入,外资大量并购我国企业将不可避免。

FDI快速增长的动因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我们如何应对,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被称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核心理论的内部化理论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以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利作出适时正确的反应。

它的出现提供了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其理论有力地解释和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跨国直接投资行为。

标志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一个重大转折,一度被称为跨国公司理论的核心,至今仍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之一。

内部化理论把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指出市场不完全或垄断因素存在会导致企业参加市场交易的成本上升,企业就会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

4.分别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货币数量理论分析决定汇率的基本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