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一、世界三大学术

首先,在这里所指的指的世界三大学术分别为哲学、科学、宗教。尽管很多时候宗教是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存在的,然而它确实是一门独立的学术概念与另外两个学术共同构成目前人类所能够涉及的所有学术类问题。

哲学是智慧之学,起源于古希腊。真正的哲学思考,是建立在自身存在的存在的无限实在基础之上的,以寻求人类及世界的超越质料层面的形式为目的,并将客观的物质世界与主观的人类意识分开,发觉人类深刻情感和无限意念的过程。哲学中所要经历的唯一路径,就是从人类的灵魂到灵魂本身,而物质的最初入口将会把灵魂永远埋葬。通俗意义上的理性,是自在灵魂的自我压抑。爱好哲学之人,其内心的诉求的真理,从质料上说是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获得自在灵魂的自由意志。

科学是显像之学,是为了弥补哲学其所忽略的物质世界的缺陷,把一切实在的物质的东西加以分析,从而获得客观规律的学问。所有的科学结论,不是建立在客观的观察实验基础之上,就是有完整的、不可推翻的理论证明。科学及其理论,为了人类的欲望和罪恶作出了莫大的贡献,而这些是人类所不能够缺失的。科学不像宗教那样否认人类的高贵。

宗教是信仰之学,失去了信仰的宗教,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一样,只剩下躯壳而已。宗教的信仰机制本身是为了道德的具体化,然而信仰的无穷力量又为暴利、强权、有野心之人所利用,从而造成了世界上一些因为宗教而产生的问题,当然,由于信仰差异问题而造成的战争不在此列。宗教不是神学,宗教的本质也不是与神相关,而这恰恰是宗教与哲学相联系的关键点。宗教的行为出发点是将哲学所强调的灵魂的自由意志在自然中消解,从而使人类丧失以往的高贵。

就目前人类学术水平来讲,任何一种学术学说,都可以被划归到这三个学术之中,故而其为世界三大学术。

二、上帝是什么

假如把上帝误认为是一种实在,无论是存在的实在,或者是意识的实在,都将使关于上帝的思考陷入无边的困境之中。“上帝存在”、“上帝死了”等等的学说,无不将上帝的本质看作如显现世界的经验物质的同等存在,尽管并不确定可以找到或者知道在什么地方。人类的理性首先从经验的必然性中确立其自身的存在,然后从逻辑的必然性中确立上帝的存在。这是最为常规而被众人所接受的存在法则,但这里的片面

性在于对理性的肯定的唯一。理性的本质是意志压抑,在这个程度上,一切经验或者逻辑的必然,都可以称之为强迫认识。

如果要确立上帝的存在,并非指实存,那么其存在方式以及存在意义就应该同时存在。上帝是存在于灵魂之中,并投射于彼岸世界。所谓彼岸世界的存在的存在,是此岸世界实存的现实。如此一来,上帝确实是存在的,然而其存在的方式或许并不是以往经验那样的。上帝的人格很显然是被赋予的,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无法估量的能力是否是被赋予的呢?存在方式与存在意义,势必要决定上帝的本质问题。

上帝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被众人看见,却时刻可以注视着众人,这种单向联系透露出了上帝的存在方式。上面说上帝存在于灵魂之中,也是由这个来的。所谓投射于彼岸世界,假如没有彼岸世界的显现,上帝永远不可能通过单向联系被人类知晓。

那么上帝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宗教里的上帝,就是被信仰的对象,是信仰者为了无尽的可能而出于自我的渺小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神学里的上帝,就是所有的神学概念的统筹,是为了避免神学走向死胡同的路标。宗教里的上帝会通过人来传达旨意,从而用力量来改变世界的运行;神学里的上帝是独立的个体,是人类投射在彼岸世界的影子。这就是为什么神学用来研究,而宗教往往用来维护统治或者制造霸权。

弄清楚这些,就很容易想到,上帝是概念的问题了。不错,上帝就是概念,被人格化后,成为了以往学术中讨论的至高无上者。正因为上帝被赋予了人格化,故而其被赋予的完美的期望就会落空。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上帝之子的很多天使就出现了。如果要深究神的问题,除了上帝,下面的都是上帝之子。

拥有上帝这样的完美形象,制造信仰机制成为了一个异常简单的问题,宗教在这个基础上兴旺起来。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观点,那就是先有的上帝还是先有的宗教。或许有人会联想到鸡与蛋的先后问题,很相似,可是这里会很明白的说先有的是上帝,而不会像刚才的问题那么纠结。

既然这一最高形式必然已经完全实现——即不是处于一种潜能状态中——既然

按照定义,质料是潜能状态,则这一最高的形式不仅是完全非物质的,而且是没有运动的,因此,可以说是不动的推动者,也就是那个形式的最高的、完美的存在物,即上帝。

三、宗教的特点

在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征的时候,绝对不能太狭隘,要从广义的意义上说,才具备真正的价值。狭义的宗教,是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主,拓展到与其形式相近的其他支宗

教或者区域性宗教;广义宗教则包含拥有宗教特征的一切学说及社会组织形式。而要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征,首先需要确定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是一套完整的独立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里面以书面或者行为限制的形式,将价值观植入信徒内心,使其所有的思维与行为都围绕宗教所认可的价值观。在这里,对于宗教本质只是下这么一个定义,具体的论证以及其他暂不作说明。

要维护价值体系的运作,需要信仰的支撑,这是宗教最大的本质特征,丧失了信仰,价值体系也就失去了价值。同时,信仰也是需要维系的,而不是单纯的以信仰来维持信仰。一方面,宗教通过最高形态来制造信仰对象,最高形态的存在是不存在的期望的存在,却在宗教教义的渲染之下,为信仰者所崇拜;另一方面,宗教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集体活动来是信仰时刻伴随在信徒左右,这样可以使信徒的信仰不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淡化。

宗教的另一个本质特征就是阶级分层。人类文明出现的时候,阶级就已经存在了。然而直至宗教的诞生,阶级观念才进入人们的视野。很不幸的是,在宗教理论体系的作用下,人们对于统治与奴役的观点发生改变,相信统治者以及奴役者有着与生俱来的统治或者奴役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对于被统治者以及被奴役者是精神的毒药,统治者或者奴役者恰恰可以合理的运用毒药的好处来维护自己的欲望。阶级斗争也是从人类文明出现就存在的,其目的在于避免被压迫;宗教理论及其价值体系的出现,让阶级取代成为了可能,其目的也更多的投向了制造新的阶级分层。本身为了取得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在宗教的作用下,演变成了对权力的掠夺。

同时,任何宗教之间都是互不相容的。因为宗教的本质是价值体系,不同的宗教,所信奉的价值体系不尽相同。哪怕是某一个方面的差异,也会在宗教渲染之下变得无穷大,从而引发宗教之间的斗争。如果不同的宗教存在于同一的政治体系之中,那么如果执政的宗教派系不对其他派系进行压迫,那么其执政地位随时都会受到威胁。

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追求越来越集中于现世的满足,这促使了宗教在模式上的转变,不过这些特征是始终不变的。

四、道德的起源

成文法来自于古罗马,那么道德是否成文过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便康德说我们心中的道德,也并不因此而认为道德仅仅存在于人类的内心,由社会舆论以及内心反思来作用。法律为了强制执行而成文,道德同样是为了强制执行才有了文本模式,这个模式最早,便是出现在宗教教义里面。至于为什么说成文道德起源于宗教,在这里不多做解释,我们更加关心的是,宗教是如何将道德文本化并加以实施以及控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