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三章《交流电路》教案
交流电路教学教案
![交流电路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decd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7.png)
实例解析:通过具体电路实例,解析交流电路中元件的特性和分析方法的 应用 实验环节: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交流电路中元件和交 流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
课堂互动和实例分析
课堂互动:通 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形 式,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交流 电路的学习。
稻壳公司
交流电路教学教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
03
教学方法
04
教学步骤
05
教学评估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掌握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功 率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解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如正弦交流电、非正弦交流电等 实例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交流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实例应用:将实例应用于实际电路中,加深学生对交流电路的理解和掌握
01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引出新课 展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猜想
讲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讲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包括磁场、线圈和发电机的 工作原理。
介绍正弦交流电的数学表示 和波形图。
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包括电压、电流、阻抗等。
强调正弦交流电在日常生活 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
性。
分析交流电路中的元件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全)程周高教第二版D3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全)程周高教第二版D3](https://img.taocdn.com/s3/m/5b4912aaba0d4a7303763a06.png)
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课题】3.1 三相交流电源【教学目标】知道三相电源的概念。
【教学重点】1.三相交流电源的概念。
2.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教学难点】三相四线制供电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及矢量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单相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
2.正弦交流电旋转矢量表示法。
【二、引入新课】从理论上讲,把三个单相正弦交流电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三相交流电源,但实际工作中,它是由三相交流电发电机产生的。
【三、讲授新课】3.1 三相交流电源1.三相交流电源:三个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的单相交流电源按规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电源。
2.三相交流电路(简称三相电路):由三相交流电源与三相负载共同组成的电路。
3.星形联结(也称为Y形联结):连接方式如图3.1所示。
电源对外有四根引出线,这种供电方式称为三相四线制。
图3.1 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4.中性点:在图 3.1所示三相四线制供电电源中,将三个绕组的末端U2、V2、W2连接在一起的点。
实际应用中常将该点接地,所以也称为零点。
5.中性线:从中性点(或零点)引出的导线,也称零线、地线。
用字母N表示。
6.端线(相线):三个绕组的始端引出的导线,也称火线。
分别用字母U1、V1、W1表示。
7.三相三线制:如果只将三相绕组按星形联结而并不引出中性线的供电方式。
8.相电压:将负载连接到每相绕组两端(即连接在端线和中性线之间),负载可得到的电压,用U P表示。
其正方向规定由绕组始端指向末端,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 U =U P sin tu V=U P sin ( t- )u W=U P sin ( t- )其波形图和矢量图如图3.2所示。
(a)波形图(b)矢量图图3.2 三相电源相电压波形和矢量图9.线电压:将负载连接到两相绕组端线之间(任意二根端线之间),负载得到到的电压,用U L表示,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 UV =u U -u Vu VW=u V -u Wu WU=u W -u U用矢量法进行计算U UV=U U–U VU VW=U V –U WU WU=U W–U U矢量图如图3.3所示。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3-3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3-3单一参数交流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cddb4a5e5fbfc77da269b1ca.png)
a. 0~ 或π~ p为正,电容器充电,吸收能量,电压增高;
b. ~π或 ~2πp为负,电容器放电,释放能量,电压降低;
②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P = 0⇒说明电容也不是耗能元件,而是储能元件
③无功功率:一般将电容的无功功率定义为负值。
QC=-UCI =-I2XC=-UC2/XC=- UmIm (单位:乏var)
2相量图: = I , = U = XLI = XLj
2、功率:
①瞬时功率:
p = iuL= Um sin(ωt+90°) Im sinωt = U Isin2ωt
分析:功率波形见P53图2.14
a. 0~ 或π~ p为正,L相当于负载,吸收能量,电能→磁能;
b. ~π或 ~2πp为负,L相当于电源,释放能量,磁能→电能
难点: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电压电流的关系
关键:正弦函数的特性
板
书
设
计
3-3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1、复习回顾
2、纯电阻电路
3、纯电容电路
4、纯电感电路
5、作业
课后
小结
本节计算内容与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学生课后应多做思考,多做练习方可牢固记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主体)活动
P = UI = I2R =U2/R
三、纯电感电路:由直流电阻很小的电感线圈组成。(近似纯L)
1、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磁感应⇒交流电路中线圈的自感L将产生eL阻碍i的变化:u =-eL=L
设:iL= Imsinωt,则uL= Um sin(ωt+90°)⇒Φu>Φi,uL超前iL,且频率相同,
交流电路教案
![交流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db9a8f61fb7360b4c65ad.png)
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三相电源由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的。
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有组。
3个绕阻的首端分别用A
可见,三个线电压幅值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相差120︒。
可见,三个线电压幅值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相差120︒。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
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3)三相异步电动机自耦降压起动:(如上图)
利用三相自耦变压器将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的端电压降低,以达到减小起动电流的目的。
自耦变压器备有40%、60%、80%等多种抽头,使用时要根据电动机起动转矩的要求具体选择。
优点:具有不同的抽头,可以根据起动转矩的要求,比较方便的得到不同的
2. 反接制动
把与电源相连接的三根火线任意两根的位置对调,使旋转磁场反向旋转,。
交流电路教案
![交流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57ff1616fc700abb68fc87.png)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一、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各量(电压、电流、电动势)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以正弦电流为例, 对于给定的参考方向, 正弦量的 一般解析函数式为i (t )=I m sin(ωt +φ) 二、正弦量的三要素1.振幅(最大值)正弦量瞬时值中的最大值, 叫振幅值, 也叫峰值。
用大写字母带下标“m”表示, 如U m 、I m 等。
2. 角频率ω角频率ω表示正弦量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弧度数, 即单位为rad/s 或1/s 其中“T ”表示正弦量变化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
单位为秒(s)。
“f ”表示正弦量每秒钟变化的周数,称为频率。
单位为赫兹(Hz)。
f=50 Hz ,称为我国的工业频率,简称“工频”。
周期和频率互成倒数, 即3. 初相i (t )=I m sin(ωt +φ),正弦量解析式中的ωt +φ称为相位角。
t =0时, 相位为φ, 称其为正弦量的初相。
如下图正弦量的三要素:幅值为U m 、角频率为初相为0fTππω22==f 1=fTππω22==三、相位差相位差指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
如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u 1(t )=U 1m sin(ωt + φ1) u 2(t )=U 2m sin(ωt +φ 2) 相位差φ12 =(ωt+ φ 1 )―(ωt+ φ2 )= φ1 ― φ2 由此得:相位差=初相之差同频率正弦量的几种相位关系: (1)超前关系φ12= φ 1 -φ 2>0且|φ12|≤π弧度,称第一量超前第二量 (2)滞后关系φ12= φ 1 -φ 2 <0且|φ12|≤π弧度,称第一量滞后第二量,即,称第二量超前第一量。
(3)同相关系φ12= φ 1 -φ 2 =0,称这两个正弦量同相。
(4)反相关系φ12= φ 1 -φ 2 =π, 称这两个正弦量反相。
例:判断下图正弦量的相位关系:解:(a)u 和i 同相;(b)u1超前u2;(c)i1和i2反相;(d)u 和i 正交四、正弦量的有效值一直流电流I 和一交流电流i 分别通过同一电阻R , 在同一个周期T 内所产生的热量相等, 那么这个直流电流I 的 数值就叫做交流电流i 的有效值。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b644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png)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1.5 电路的基本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3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2.4 电路的简化方法2.5 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相位和频率3.3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抗和容抗3.4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3.5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第四章:电子元器件4.1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及应用4.2 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和三极管4.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4.4 场效应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4.5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5.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5.2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特点5.3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5.4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5.5 放大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六章:电源和稳压电路6.1 电源的分类及工作原理6.2 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6.3 电源滤波电路的作用与设计6.4 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与实现6.5 电源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七章:电动机及其控制7.1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7.2 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7.3 电动机的保护与维修7.4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7.5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八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8.1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原理与结构8.2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 常用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8.4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8.5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第九章:数字电路基础9.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9.2 逻辑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9.3 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9.4 数字电路的仿真与实验9.5 数字电路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第十章:数字电路应用实例10.1 数字电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0.2 数字电路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10.3 数字电路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10.4 数字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0.5 数字电路应用实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一章:传感器与信号处理11.1 传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11.2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11.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1.4 信号调理电路的应用实例11.5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二章:电气控制与PLC编程12.1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12.2 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2.4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与编程实践12.5 电气控制与PLC编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三章:变频器与调速控制13.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13.2 变频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3.3 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技术13.4 变频器在工业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3.5 变频器与调速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四章:电力电子技术14.1 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14.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14.3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4.4 电力电子设备的故障与保护14.5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五章:电工电子项目的实践与创新15.1 电工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流程15.2 项目实践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5.3 创新性项目的选题与设计思路15.5 项目实践与创新的经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重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本连接方式。
电工与电子技术正弦交流电路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正弦交流电路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9a635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5.png)
电工与电子技术-正弦交流电路电子教案第一章:正弦交流电路概述1.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1.1 交流电的定义1.1.2 交流电的表示方法1.1.3 交流电的产生和传输1.2 交流电路的基本元件1.2.1 电阻元件1.2.2 电感元件1.2.3 电容元件1.3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1.3.1 相量法1.3.2 复数法1.3.3 阻抗法第二章:纯电阻交流电路2.1 欧姆定律适用于交流电路2.1.1 电阻元件的阻抗特性2.1.2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分析2.2 电阻串联交流电路2.2.1 电压分配定律2.2.2 电流分配定律2.3 电阻并联交流电路2.3.1 电压分配定律2.3.2 电流分配定律第三章:纯电感交流电路3.1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特性3.1.1 感抗的计算3.1.2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分析3.2 电感串联交流电路3.2.1 电压分配定律3.2.2 电流分配定律3.3 电感并联交流电路3.3.1 电压分配定律3.3.2 电流分配定律第四章:纯电容交流电路4.1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特性4.1.1 容抗的计算4.1.2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分析4.2 电容串联交流电路4.2.1 电压分配定律4.2.2 电流分配定律4.3 电容并联交流电路4.3.1 电压分配定律4.3.2 电流分配定律第五章:电阻、电感、电容组合的交流电路5.1 串并联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1.1 串并联电阻的交流电路分析5.1.2 串并联电感的交流电路分析5.1.3 串并联电容的交流电路分析5.2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5.2.1 有功功率5.2.2 无功功率5.2.3 视在功率5.3 交流电路的相位关系5.3.1 相位差的计算5.3.2 相位关系的分析第六章:交流电路的谐振6.1 谐振条件6.1.1 串联谐振6.1.2 并联谐振6.2 谐振电路的特点6.2.1 电压和电流的幅值6.2.2 功率分配6.3 谐振电路的应用6.3.1 滤波器6.3.2 选频电路6.3.3 谐振器的制作与测试第七章:非正弦交流电路7.1 非正弦交流电的来源7.1.1 电源的非正弦波形7.1.2 电路中的非正弦波形7.2 非正弦交流电的分析方法7.2.1 傅里叶级数分解7.2.2 傅里叶变换的应用7.3 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7.3.1 平均功率的计算7.3.2 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计算第八章:交流电路的测量与测试8.1 交流电压的测量8.1.1 示波器8.1.2 交流电压表的使用8.2 交流电流的测量8.2.1 电流表的使用8.2.2 电流互感器的使用8.3 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测试8.3.1 频率响应的定义8.3.2 频率响应的测量方法第九章:三相交流电路9.1 三相电源的产生9.1.1 星形连接9.1.2 三角形连接9.2 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9.2.1 YY连接9.2.2 YD连接9.2.3 DY连接9.3 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9.3.1 有功功率的计算9.3.2 无功功率的计算9.3.3 视在功率的计算第十章:电工测量与安全10.1 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10.1.1 兆欧表10.1.2 钳形电流表10.1.3 多功能电表10.2 电工安全常识10.2.1 触电防护10.2.2 电气火灾预防10.2.3 安全操作规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正弦交流电路概述:理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产生传输过程。
《交流电路》教案
![《交流电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6057e0b52acfc788ebc98d.png)
《交流电路》教案XXXX二零二零年十月《交流电路》教案一、学习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教程二、教学内容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单一电路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3.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4.功率因数的提高及交流电路的谐振5.三相电路及安全用电三、学时45分钟学时四、学情本课程是以《初等数学》中的三角函数、中学物理电、磁知识为基础,是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
在知识掌握上,学生有原有知识的基础,但是许多学生会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所以应全面系统的讲述。
还有本节课有些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另外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在课堂上应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需要。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六、教学重难点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引导发现法和分组讨论法,使学生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引导学生与稳恒直流电对比引出正弦交流电的概念,并说明交流电的广泛应用;(2)观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进一步询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3)结合多媒体动画课件,将线圈切割、磁通变化、电流变化动态联系起来;(4)边提问边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5)随学生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6)引导学生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变化原因和规律。
《电工技术(第2版)》电子教案 第三章
![《电工技术(第2版)》电子教案 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0f827e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c.png)
3倍U。l 和在U相p位分
别表示线电压和相电压的相量,则有
Ul 3U p 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三相电源及其连接
三相三线制 发电机(或变压器)的绕组联成星形时,可以引出四根导线(三
相四线制),这样就有可能给与负载两种电压。但是发电机 (或变压器)的绕组联成星形时,不一定都引出中线,如果把 中性线去掉,就成为三相三线制,如图3-4所示。 如果电源是对称的,在三相三线制中,电源的相电压仍为每 相绕组的电压,线电压和相电压仍然满足上式所示关系,在 此不作重复介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三相电源及其连接
3.1.3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
如果把三相电源的始端与末端顺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再从 两两的连接点引出端线,就组成了电源的三角形连接。三角 形连接如图3-5所示。
在如图所示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参考方向下,根据基尔霍夫 电压定律,我们很容易地得出
uUV uU uVW uV uWU uW
因为它们都是同频率的正弦量,因此也可以用相量来表示
U
UV
UU
UV
U VW U V U W
U WU U W U U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三相电源及其连接
设相电压分别为
U
UUULeabharlann U V U V0° 120°
U W U W 120°
则有 UUV UU UV UU UV 3UU 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1 三相电源及其连接
也可以用相量表示为
U
UV
UU
U VW U V
U WU U W
也就是说,在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 (包括电压的有效值和相位)。可以用一个通式表示为 Ul Up 三角形连接时,不能将某相接反,否则三相电源回路内的电 压达到相电压的2倍,导致电流过大,烧坏电源绕组,因此做 三角形连接时,预留一个开口用电压表测量开口电压,如果 电压近于零或很小,再闭合开口,否则,要查找哪一相接反 了。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79a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2.png)
完整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内容包括了解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掌握功率三角形的画法,以及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功率三角形进行交流电路功率的分析。
3. 能够正确计算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难点: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交流电路演示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交流电源,电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交流电路实例,引出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介绍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
b. 讲解功率三角形的画法及应用。
c. 演示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电路搭建。
b. 学生通过实验箱测量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 例题讲解:a. 结合教材例题,讲解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方法。
b.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a. 老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纠正学生错误。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功率分析a. 功率因数b. 功率三角形c.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b. 分析交流电路功率因数对电路效率的影响。
2. 答案:a. 有功功率:P = UIcosφ无功功率:Q = UISinφ视在功率:S = UIb. 功率因数越接近1,电路效率越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误差。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fb36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d.png)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电路的基本元件1.3 电路的基本定律1.4 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2.3 直流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2.4 常用电路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3.3 交流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3.4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第四章:磁路与变压器4.1 磁路的基本概念4.2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4.3 变压器的结构与分类4.4 变压器的检测与维护第五章:电子元器件5.1 半导体基础知识5.2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5.3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4 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与应用第六章:电器设备与控制6.1 常用家用电器的结构与原理6.2 常用工业电器设备6.3 电器设备的控制原理与方法6.4 电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第七章:电机与变频器7.1 电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7.2 电机的分类与应用7.3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7.4 变频器的应用与调试第八章:电力电子技术8.1 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8.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电路与控制8.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8.4 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第九章:通信电子技术9.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9.2 模拟通信技术9.3 数字通信技术9.4 通信电子设备的应用与维护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应用10.1 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0.2 电工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10.3 电工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4 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电路分析至关重要。
二、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电容和电感等,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功能对于设计电路至关重要。
三、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掌握这些定律对于解决电路问题至关重要。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项目二交流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项目二交流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18d0c5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b.png)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项目二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了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交流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和符号;3.学会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4.能够分析和解决交流电路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交流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和符号;3.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1.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2.交流电流的相位差和频率。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讲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什么是交流电、交流电的频率和相位差等。
2.分析并比较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1.介绍交流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和符号,如电阻、电感、电容等。
2.讲解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电路图,介绍交流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和符号。
2.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和其它物理学原理,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四、教学案例1.以一个简单的交流电路为例,演示计算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过程。
2.提供一些实例,供学生练习和解答问题。
五、巩固训练1.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提供一些练习题和习题集,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六、课堂总结1.总结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家庭作业1.练习书籍中的相关习题;2.设计一个交流电路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资源:1.教材《电工电子技术》;2.示例交流电路、电路图和计算练习题;3.实验设备和器材。
交流电路备课教案
![交流电路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b04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e.png)
交流电路备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交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交流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特性;2.掌握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计算方法;3.了解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交流电路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出交流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2.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20分钟)2.1 交流电压的定义和特点在黑板上画出交流电压的波形图,解释交流电压的正负周期性变化。
2.2 交流电流的定义和特点同样在黑板上画出交流电流的波形图,介绍交流电流的正弦变化特点。
3.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计算方法(30分钟)3.1 有效值的计算介绍有效值的定义,并分别以正弦波和方波为例,详细解释有效值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值和峰值的计算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平均值和峰值的计算方法。
4.交流电阻与交流电路中的功率计算(30分钟)4.1 交流电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简要介绍交流电阻的含义,并解释交流电路中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4.2 交流电路中功率的计算以交流电路为例,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功率的计算方法。
5.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30分钟)5.1 交流电路中的电感效应介绍电感对交流电流的影响,并解释电感的定义和作用。
5.2 交流电路中的电容效应同样介绍电容对交流电流的影响,并解释电容的定义和作用。
6.实验操作与总结(30分钟)设计一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行进行交流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教学资源:黑板、彩色粉笔、实验设备、教学投影仪等;2.评估方法:课堂讨论、实验报告。
五、教学延伸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拓展交流电路相关的知识,探索更多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或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
![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a34836f752ea551811a6874a.png)
假设B、C相对称,各相端电
相由于超过额定值而烧损。
压为190V,均低于额定值220V而
由此可得,中线的
不能正常工作;假设B、C相不对 称,那么负载多〔电阻小〕的一 相分压少而不能正常发光,负载 少〔电阻大〕的一相分压多那么
作用是使Y接不对称三 相负载的端电压保持对 称。
*易烧损。 三相四线制Y接电路中,中线不允许断开!
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电 工电子技术课件第3章三相交流
电路
现代电力工程上几乎都采用三相四线制。三 相交流供电系统在发电、输电和配电方面都具有 很多优点,因此在消费和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 的应用。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的概念;熟 悉三相电路中相、线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 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重点理解中线的作 用;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
第3页
1.负载的Δ形连接:
iA 线电流
A
iAB
Δ接负载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线电压;
火线上通过的电流称为线电流Il; 负载中通过的电流称为相电流IP;
接时U: l Up
uAB uCA Z
Z
B
iB iCAZ iBC
uBC iC
相电流
C
各相负载中通过的电流分别为: IAB U Z A AB ; BIBC U Z B BC C ; ICA U Z C CA A
N
uCN uBN
B
UCN 120°
120°
UA 120° N
C
U AN U P 0 U BN U P 120 U CN U P 120
UBN
第3页
UP相量图
三个相电压是对称的
线电压:火线对火线间的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3-1)
【课题编号】
10-03-01
【课题名称】
正弦交流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2.掌握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3.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表示法、波形图表示法,了解矢量图表示法。
应会:
会用三要素法分析正弦交流电的变化特性;会进行同相位的正弦交流电的比较。
【教学重点】
单相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及表示法。
【教学难点】
矢量表示法
【学情分析】
交流电的产生过程较复杂,利用“做中教”的发电机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交流电的产生过程,为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打下基础。
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形象理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相互关系,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正弦交流的表示法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教具资源】
单相交流发电机模型、灵敏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同学列举日常生活中使用到交流电的场合,引出单相交流电(例如照明电路、家用电器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单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教师活动:演示交流发电机模型。
学生活动:
(1)观察发电机的各部分组成;
(2)转动中轴观察电流表指针转动情况;
(3)分析发电机工作过程。
教师总结: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磁极、线圈、电刷(连接线圈与外电路)。
实际的发电机构造比较复杂,线圈匝数很多,嵌在硅钢片制成的铁心上,通常叫电枢;磁极是由电磁铁构成的,一般多采用旋转磁极式,即电枢不动,磁极转动。
(2)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并且线圈每转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表明转动的线圈里产生了感应电流,并且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随着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即产生了交流电。
教学环节2: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教师活动:
【多媒体演示】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学生活动:观察动画,体会表征交流电的各物理量的含义,明确三要素的概念。
教师活动:总结
(一)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频率(角频率、周期)
f
T
π2
π2
=
=
ω
;
有效值(最大值)
m
m707
.0
2
E
E
E=
=
;
m
m707
.0
2
U
U
U=
=
;
m
m707
.0
2
U
I
I=
=
;
初相位
(二)三要素的意义
(1)频率(或角频率、周期)、最大值(或有效值)和初相位能分别反映正弦交流电的特征:变化快慢、变化幅度、起始状态,故将其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若已知正弦量的三要素,即可画出正弦量的波形图,写出它的三角函数表达式,还可以利用三要素区别两个不同的正弦量。
(2)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我国工业交流电的标准频率为50Hz,简称为工频,周期是0.02s。
(3)有效值在电气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如照明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20V、动力线路的电源电压为380V,都是指有效值;用交流电工仪表测量出来的电流、电压也是指有效值;大多数电器产品铭牌上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都是指有效值。
教师活动:给出例题。
学生活动:及时巩固概念。
教学环节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教师活动:对比列出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表示法、波形图,了解矢量表示法。
三、课堂小结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频率(或周期)、最大值(或有效值)和初相位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波形图、三角函数式和矢量图
四、课堂练习
正弦交流电三要素、表示法相关习题。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3-2)
【课题编号】
11-03-02
【课题名称】
单一元件的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教学目标】
应知:
1.理解单一元件(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在交流电路中,元件两端电压与流过元件的电流关系特点,理解它们对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不同阻碍作用。
2.理解电路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应会:
会分析由R、L、C构成的简单电路。
【教学重点】
R、L、C在交流电路中元件两端电压与流过元件的电流关系特点;R、L、C对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不同阻碍作用;电路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对交流电不同的阻碍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量大,且较抽象。
利用“做中教”中的纯电阻电路实验,让学生形象感知纯电阻电路电压与电流变化的“同步”特点;利用“做中教”中的纯电感电路让学生形象感知纯电感的“通直隔交”作用;利用“做中教”中的纯电容电路让学生形象感知纯电容的“通交隔直”作用。
将功率概念融入三种电路中区别讲解,利于学生有比较的掌握。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
【教具资源】
交流电源,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白炽灯,开关,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
【课时安排】
3学时(1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日常生活中呈现不同性质(电阻、电感、电容)的电器,以它们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提问,引出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纯电阻电路
(一)纯电阻电路电阻两端电压与流过电流关系
教师活动:“做中教”,演示纯电阻电路。
学生活动:
(1)实验一电路,灯与电阻串联,当双刀双掷开关分别接通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灯的亮度情况,思考电阻对直流电、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2)实验二电路,将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接入电路,输入端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加0.5Hz正弦交流电,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
(3)实验二电路,将输入正弦交流电信号频率变为50 Hz,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读数,总结纯电阻两端电压与流过电流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
(1)实验一,灯的亮度相同,表明电阻对直流电和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相同。
(2)实验二,当输入端加低频交流电时,可以观察电压表与电流表指针摆动步调一致,表明电阻两端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是同相的。
(3)电压表读数(交流电压有效值)与电流表读数(交流电流有效值)及电阻值之间符合欧姆定律关系。
(二)纯电阻电路的功率
教师活动:给出功率曲线,介绍瞬时功率、有功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掌握功率计算公式,并通过练习巩固。
教学环节2:纯电感电路
(一)纯电感电路电感两端电压与流过电流关系
教师活动:“做中教”,演示纯电感电路。
学生活动:
(1)实验一电路,灯与电感串联,当双刀双掷开关分别接通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灯的亮度情况,思考电感对直流电、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2)实验二电路,将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接入电路,输入端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加0.5Hz正弦交流电,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
(3)实验二电路,将输入正弦交流电信号频率变为50 Hz,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读数,总结纯电感两端电压与流过电流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
(1)实验一,接通交流电源时灯的亮度明显变暗,表明电感对直流电和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不同相,对于直流电,起阻碍作用的只是线圈的电阻;对于交流电,除了线圈的电阻外,电感也起阻碍作用。
(2)实验二,当输入端加低频交流电时,可以观察电压表与电流表指针摆动步调不一致,表明电感两端电压和流过电感的电流是不同相的。
(3)电压表读数(交流电压有效值)与电流表读数(交流电流有效值)成正比。
(二)纯电感电路的功率
教师活动:给出功率曲线,给出纯电感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掌握功率计算公式,并通过练习巩固。
教学环节3:纯电容电路
(一)纯电容电路电容两端电压与电路电流关系
教师活动:“做中教”,演示纯电容电路
学生活动:
(1)实验一电路,灯与电容串联,当双刀双掷开关分别接通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灯的亮度情况,思考电容对直流电、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2)实验二电路,将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接入电路,输入端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加0.5Hz正弦交流电,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
(3)实验二电路,将输入正弦交流电信号频率变为50 Hz,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读数,总结纯电容两端电压与流过电流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
(1)实验一,接通直流电源时灯亮一下随即熄灭,电容有隔直流作用,接交流电源时灯正常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