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是指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疾病研究的深入,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表现。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一般包括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有些传染病还会出现特定的皮疹、黏膜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初步判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来进行综合诊断。

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传染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可以直接证实病原体的存在。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培养、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还可以指导治疗和预防传播。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对传染病传播规律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病例的时间、地点、人群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规律,为疫情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也可以帮助医生对传染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诊断标准的更新。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的诊断标准不仅可以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还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工作。

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诊断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总结。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也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诊断的三大支柱,医生需要结合这些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随着诊断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相信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的挑战,保护人民的健康。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2024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2024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准确且及时的传染病诊断对于确保公共卫生和个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各国制定了国家标准用以指导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的第二部分,包含了五个大点。

这些大点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正文:一、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临床表现和症状的分析和判断2. 常见细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 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4. 细菌DNA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二、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2.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3. 病毒结构和遗传特征的分析4. 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病毒传播途径的防控策略和药物治疗的研究三、真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2. 真菌的培养和鉴定方法3. 真菌血清免疫学检测和PCR技术的应用4. 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5.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四、寄生虫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的分析2. 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3. 寄生虫的显微检测和培养技术4. 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5. 寄生虫感染的医学防控措施和疫苗研发的探索五、其他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规范2.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3. 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4. 传染病的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5. 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总结: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涵盖了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这些标准提供了指导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的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控。

然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疾病形势,这些标准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带来的挑战。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二)2024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二)2024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二)引言概述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二)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用于诊断法定传染病的标准和指南。

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制定旨在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二)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1. 临床病原学特征的判断a.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病原体特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评估临床患者的病原学特征。

b.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感染源及其传播途径,并确定传染病的临床病原学特征。

2. 临床病象特征及其确诊a. 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病象特征,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确诊和鉴别诊断。

b. 结合患者的病史、接触史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临床病象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3. 检测方法及其操作要点a. 介绍传染病检测的常用方法,如PCR、ELISA、血清学等,并阐述其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b. 详细介绍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具体病原体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

4. 诊断标准及其应用范围a. 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确保诊断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b. 详细解读不同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并阐述其应用范围和实际操作。

5. 诊断误区及其纠正措施a. 分析传染病诊断中常见的误区和常见错误,如漏诊、误诊等,并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b. 强调诊断标准的修订和更新,及时纠正诊断误区,提高传染病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二)的相关内容。

这些标准在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需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纠正诊断误区,以提高传染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解读

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解读

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解读传染病诊断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准确、快速的诊断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我国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实际临床需求。

一、诊断原则1. 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测:针对疑似病例,进行相关病原体及其抗原、抗体检测,以确认诊断。

3. 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疾病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4. 综合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最终诊断。

二、诊断标准1. 病原体检测:针对不同传染病,进行相应病原体的检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抗体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相关抗体的检测,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3. 抗原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相关病原体抗原的检测,以确认病原体存在。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核酸杂交等技术,检测病原体的基因片段。

5.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

6. 免疫学检测: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机体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三、诊断流程1. 接诊:医生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确定疑似病例。

2. 报告:医生将疑似病例报告给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

3. 采样:按照疑似病例的病情,采集相应的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

4. 实验室检测:将采集的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体及其抗原、抗体检测。

5. 结果反馈:实验室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

6. 确诊: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作出最终诊断。

7. 报告传染病:医疗机构将确诊病例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诊断注意事项1. 充分了解病史:病史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依据,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相关信息。

2. 细致观察临床表现:不同传染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医生需认真观察和分析。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是指在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传染病学》教材中提出的。

该标准根据传染病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传染病分为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潜伏期传染病和病原携带状态四类。

一、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

3.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传染病分为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潜伏期传染病和病原携带状态四类。

4. 急性传染病的特点: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等。

5. 急性传染病的例子: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诊断标准。

2. 使学生掌握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

3. 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诊断标准。

2. 教学重点: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传染病案例图片、病原体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疾病诊断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传染病案例图片,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

2. 知识点讲解:讲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诊断标准、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

3. 案例分析:分析传染病案例,让学生学会根据病因、病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传染病类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随堂练习:填写疾病诊断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的定义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4. 急性传染病的特点5. 急性传染病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流感(2)糖尿病(3)手足口病(4)水痘2. 答案:(1)流感:急性传染病(2)糖尿病:非传染病(3)手足口病:急性传染病(4)水痘:急性传染病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诊断标准,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例子是否讲解清楚。

2024年度-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2024年度-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治疗提供依据。
宏基因组学分析
检测患者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组成 和功能,揭示微生物与传染病发
生发展的关系。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 对病原体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研 究病原体致病机制和药物靶点。
19
05
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
20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析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
推动临床规范化管理
统一的诊断标准有利于推动传染病的临床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 量和安全。
9
新标准实施意义和价值
促进早诊早治
新标准实施有助于提高传染病 的早期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 ,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新标准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 临床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传 染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水平。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如肝功能异 常、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等。
13
血液传播性传染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如HIV抗体检测 阳性且符合艾滋病诊断标准。
梅毒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如梅 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且符合梅毒诊 断标准。
推动新兴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防控 能力和水平。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诊断标准, 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 战。
提升公众健康水平
新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传染 病的防控水平,减少疫情传播 和扩散的风险,保障公众健康
和安全。
10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主要传染病诊断标准一、鼠疫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2.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2.3咳嗽、胸痛、喀痰带血或咳血。

2.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2.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2.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2.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3.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4.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二)疑似病例具备(一)中的1加(一)中2任一项。

(三)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一)中的3或4。

(四) 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五) 追溯诊断病例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六) 病型1.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2.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2临床表现者,为败血型鼠疫。

3.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3临床表现者,为肺型鼠疫。

4.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4临床表现者,为眼型鼠疫。

5.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5临床表现者,为肠型鼠疫。

6.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6临床表现者,为皮肤型鼠疫。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法定传染病是指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法定传染病,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在实践中准确诊断和报告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一、临床诊断标准。

1. 发热病例,患者出现急性发热,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需考虑可能患有法定传染病。

2. 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症状,需考虑可能患有法定传染病。

3. 消化道症状,患者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需考虑可能患有法定传染病。

4. 皮肤黏膜病变,患者出现皮疹、疱疹、溃疡等症状,需考虑可能患有法定传染病。

二、实验室诊断标准。

1. 病原学检测,通过病原学检测方法,如病毒分离、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确定病原体的存在,以确诊法定传染病。

2. 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体的核酸,以确诊法定传染病。

3. 免疫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如ELISA、免疫荧光法等,检测病原体的抗体水平,以确诊法定传染病。

三、流行病学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病人群的暴露史、接触史、聚集情况等,以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从而确诊法定传染病。

2. 疫情监测,对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确诊法定传染病。

四、诊断标准的应用。

1.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法定传染病。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法定传染病诊断和报告制度,确保疫情的及时报告和控制。

总结,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是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报告法定传染病时的重要依据。

临床医生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法定传染病。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法定传染病诊断和报告制度,确保疫情的及时报告和控制。

只有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报告,才能有效控制法定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诊断标准

免疫学诊断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患者体 内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某种 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 PCR等,对病原体基因进行检测和鉴 定。
影像学诊断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患者肺部、心脏等器官的病变情 况,辅助诊断。
03
CHAPTER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乙肝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食欲不振、乏力、黄疸、肝区疼 痛等肝炎症状。
实验室检查
检测到乙肝病毒标志物(如 HBsAg、HBeAg等)。
结核病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持续咳嗽、咳痰、低热、 盗汗等结核症状。
胸部影像学检查
肺部出现典型的结核病灶 。
实验室检查
痰液或血液中检测到结核 杆菌。
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严重 时可出现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等

流行病学史
与新冠肺炎患者有接触史或去过 疫情高发地区。
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或鼻拭子检测到新冠病毒 ,或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04
CHAPTER
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发展与完 善
诊断标准的更新与修订
诊断标准的定期评估
诊断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疾病发现、流行病 学变化和科技进步。
临床实践的反馈
诊断标准的修订应基于临床实践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促进全球 传染病诊断水平的提高。
诊断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1 2 3
新技术的应用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诊断技术,如基因测序、质 谱分析、免疫印迹等,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 性。

(2024年)《传染病诊断标准》

(2024年)《传染病诊断标准》

通过多个实际案例,让学员更加深入 地了解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及流程
深入阐述了传染病诊断的标准、方法 和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方面。
2024/3/26
31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对传染病的知识体系有了更 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诊断标准和流程 方面。
2024/3/26
特异性原则
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选择具有特异 性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准确性原则
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诊和漏 诊。
28
注意事项提醒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在采集标本、进行检查和治疗过程中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 感染。
注意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注意 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 品。
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方 法直接检测病原体,是确诊传
染病的金标准。
02
血清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用于 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03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利用PCR等技术检测病原体基 因片段,具有快速、灵敏的特
点。
04
生化检查
部分传染病可引起肝、肾等器 官损害,生化检查可评估器官
功能状态。
2024/3/26
25
06
诊断流程、原则及注意事 项
2024/3/26
26
诊断流程梳理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 查,特别注意与传染病相关的 体征。
影像学检查
对于部分传染病,如肺结核、 病毒性肝炎等,需进行影像学 检查以辅助诊断。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 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 状等。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诊断标准
a)HIV消耗综合征;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重复发生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 直肠)超出l个月; g)任何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 外);
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有医源性感染史。 有职业暴露史。
1.1.6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配偶或性伴侣。
1.1.7 HIV感染母亲所生儿女。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7页
1.2 临床表现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连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
1.2.3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17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标准 (WS299-)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18页
乙肝诊疗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试验室检验、病理学及影像学检验等进行 初步诊疗,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 HBV DNA检测结果。
诊疗分类:
依据临床特点和试验室检验等将乙肝分为不 一样临床类型,包含急性乙肝、慢性乙肝、 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 癌等。
同时符合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1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标准 WS213-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2页
பைடு நூலகம்
1.诊疗依据 流行病学史
曾接收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人体组织、细胞 成份治疗或器官移植。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它消毒不严格 有创检验、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尤其是接收过成份血单采回输者。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页
传染病诊疗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试验室检验

2024版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2024版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常见传染病类型
01
02
03
04
按照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
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结 核、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包括血 吸虫病、疟疾等。
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 症状。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 测阳性。
性传播疾病诊断标准
01
梅毒
硬下疳、梅毒疹等皮肤损害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实验
室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
02
淋病
尿道口红肿、流脓性分泌物等尿道炎表现,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
伤寒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 瑰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测伤寒杆菌抗体阳性,或血培养伤 寒杆菌阳性。
血液系统传染病诊断标准
艾滋病
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随后出现机会性 感染和肿瘤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HIV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乙型肝炎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 疸。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病毒核酸 检测阳性。
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 眼结合膜炎,特征性皮疹。实验 室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或病
毒核酸检测阳性。
消化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
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粘液脓血便。实验室检测痢疾杆菌阳 性。
急性起病,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甲型 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测 阳性。

2024年度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2024年度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CONTENTS •传染病概述•诊断标准制定原则•临床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病原学诊断标准•诊断方法评价与选择传染病概述01定义与分类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等。

传染病流行现状全球性流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传染病跨国传播的风险增加,如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等。

季节性流行部分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流感在冬季高发。

地区性流行一些传染病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高发,如疟疾在非洲地区流行。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防控传染病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加强防控有助于减少经济损失和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人类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传染病防控意义诊断标准制定原则02基于充分的科学证据诊断标准的制定应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科学证据,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遵循医学原理诊断标准应符合医学原理,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方面,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易于操作和应用诊断标准应简洁明了,易于被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理解和应用,方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操作。

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诊断标准应具有普适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医疗条件下的诊断和防治需求。

可操作性原则明确的诊断指标诊断标准应提供明确的诊断指标,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方便医生和实验室人员进行评估和判断。

可量化的评估标准诊断标准应尽量采用可量化的评估标准,如具体的数值范围、评分系统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临床诊断标准03皮疹、瘙痒、红肿等皮肤表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症状与体征0103020405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抗原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原体免疫学检查抗体检测、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体肺部炎症、实变、胸腔积液等表现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病变的显示适用于部分传染病,如肝脓肿、肾脓肿等病变的显示肺部磨玻璃影、实变影、肺间质改变等表现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04疫情报告与调查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责任单位应依法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包括病例数量、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

传染病报告诊断标准

传染病报告诊断标准

传染病报告诊断标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防控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报告传染病病例,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体温≥38℃;2. 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流涕等;3. 消化道症状,腹泻、呕吐等;4. 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瘀斑等;5. 其他症状,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病原学检测,采集患者相应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如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2. 免疫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3. 病原体特异性核酸检测,通过PCR等技术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病原体核酸。

三、流行病学调查。

1. 了解患者的接触史、旅行史、聚集性发病情况等;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潜在感染者;3.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判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判断是否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包括病例的分类、严重程度、传染性等。

五、报告流程。

1. 医疗机构应及时将疑似传染病病例报告给当地卫生健康部门;2. 卫生健康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对病例进行确认、隔离和治疗;3. 同时,应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六、防控措施。

1.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2. 加强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3. 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减少人群聚集;4. 宣传健康教育,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七、总结。

传染病报告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及时发现、控制和防治传染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公众也应增强防护意识,积极配合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2024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2024

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诊断是确定疾病的关键步骤。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国家制定了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病原微生物检测1.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2.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检测方法3.病原微生物血清学检测方法4.病原微生物的体外培养方法5.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6.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方法7.病原微生物毒力因子检测方法8.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9.病原微生物应激反应检测方法二、临床表现与病程分析1.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2.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分析4.传染病的病程分期与预后分析5.传染病在不同人群中的临床特点三、诊断依据与判定标准1.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诊断意义2.实验室检测指标的诊断意义3.传染病的诊断依据与判定标准4.传染病的鉴别诊断要点5.常见传染病的典型病例分析四、辅助检查方法与技术1.传染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技术2.传染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与技术3.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查方法与技术4.传染病的生化指标检查方法与技术5.传染病的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五、误诊与漏诊的原因与预防1.常见传染病的误诊原因与预防2.常见传染病的漏诊原因与预防3.临床医生在传染病诊断中的误区分析4.传染病的预后评估与监测方法5.传染病诊断中的质控与质量管理总结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通过制定病原微生物检测、临床表现与病程分析、诊断依据与判定标准、辅助检查方法与技术、误诊与漏诊的原因与预防等五个大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的诊断指南。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国家标准,可以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健康。

我们仍需不断完善标准内容,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以确保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

2024版传染病诊断标准(详细)ppt课件

2024版传染病诊断标准(详细)ppt课件

01传染病概述Chapter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030201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监测和预警02诊断标准制定背景及意义Chapter国内外诊断标准发展历程国际诊断标准起源自19世纪以来,随着微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传染病的诊断逐渐从症状描述向实验室检测转变。

我国诊断标准沿革我国自20世纪初开始建立传染病诊断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疫情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

国内外诊断标准比较国际与国内诊断标准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制定新诊断标准必要性适应病原变异01提高诊断准确性02指导临床治疗和防控工作03对临床治疗和防控工作影响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的诊断标准可以更早地识别传染病患者,促进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优化防控策略根据新的诊断标准,可以更加精准地划定疫情范围,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疫情传播。

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新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监测和预警能力,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常见传染病诊断方法及标准Chapter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综合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测等结果。

艾滋病疟疾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涂片检查及免疫学检查等结果确定。

血吸虫病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等结果判定。

蛔虫病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粪便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

寄生虫性传染病04特殊类型传染病诊断方法及标准Chapter1 2 3细菌性STI 病毒性STI 其他STI性传播感染(STI)母婴传播感染妊娠期感染分娩期感染产后感染医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05诊断技术进展与挑战Chapter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抗体检测技术免疫细胞分析技术免疫调节技术通过ELISA 、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用于病原体感染和免疫应答的评估。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慢性肝病体征如肝病 面容,肝掌、蜘蛛痣和 肝、 脾肿大等。
HBsAg 阳性连续时间 不详/抗HBc IgM -
慢性肝病体征如肝病 面容,肝掌、蜘蛛痣和 肝、 脾肿大等。
HBsAg 阳性连续时间 不详/抗HBc IgM -
血清ALT 反复或连续↑, 可有血浆白蛋白↓和或球 蛋白↑,或胆红素↑。
WS
2
毒症状。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 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WS
5
细菌性痢疾 WS 287-2023
1.2
临床分型

1.2.3.1 急性一般型(经典)
床 体
起病急,畏寒、发烧,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

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
腹部压痛。


1.2.2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
疸者。
WS
1
甲肝 WS 298-2023
1.3
1.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试 验 1.3.2 血清总胆红素(TBIL)不小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 室 检 上和(或)尿胆红素(BIL)阳性。 验
1.3.3 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
病 学
1.1.3 性伴淋病感染史

1.1.4 新生儿旳母亲有淋病史
WS
6
淋病 WS 268-2023
1.2
1.2.1 无合并症淋病
急性轻型(非经典)
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WS
5
细菌性痢疾 WS 287-2023
1.2
急性中毒型
1.2.3.3.1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一)2024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一)2024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一)引言概述: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标准进行规定,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防控传染病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一些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相关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一、法定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1. 法定传染病的定义- 将具有明确的传播性质和危害性,需要进行诊断和报告的疾病称为法定传染病。

- 法定传染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

2. 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途径,法定传染病可分为甲类和乙类。

- 甲类法定传染病包括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等。

- 乙类法定传染病包括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

二、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与要求1. 临床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因素进行判断。

-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表现需要符合相应的传染病特征,如发热、呼吸道症状等。

2. 实验室诊断标准- 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基于对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

-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3. 报告要求与流程- 对于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医疗机构有义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传染病诊断结果和病例流行情况等。

4. 隔离与治疗措施- 对于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 患者需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密切接触者也需要尽快进行筛查和治疗。

5. 舆论监管与信息公开- 法定传染病疫情的公开和传播需要受到相应的舆论监管,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发布法定传染病的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总结: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是对传染病进行诊断和报告的准则,对保障公众的健康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诊断标准与要求方面,临床和实验室的诊断方法起着关键作用,报告要求和流程需要严格遵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诊断标准法定传染病分类⏹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甲类2种(强制管制):鼠疫、霍乱⏹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丙类11种(监测管制):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得传染病包括: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传染病得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影像及活组织检查传染病得诊断⏹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得诊断,也就是日常报告最多,或不清楚该不该报,报告要求如何。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来自于卫生部诊断标准,2010年5月最新颁布传染病诊断最新标准⏹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就是指由HIV感染引起得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得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得综合性疾患。

HIV感染者: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得患者、⏹艾滋病患者: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得患者、⏹潜伏期:ﻫ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得时间。

平均潜伏期(50%得HIV感染者进展到艾滋病期得时间)为7年~8年。

ﻫ⏹1 诊断依据ﻫ1。

1流行病学史ﻫ1.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1。

1.2有不安全性生活史(包括同性与异性性接触)。

⏹1.1。

3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ﻫ1。

1.4 有医源性感染史、1。

1。

5有职业暴露史、1.1ﻫ。

6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得配偶或性伴侣。

⏹1.1.7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

ﻫ⏹1。

2临床表现ﻫ1.2.1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1、2.2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ﻫ1。

2.3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1。

2。

3。

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ﻫ1.2、3。

1。

1 A组临床表现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0%;b)反复发作得上呼吸道感染,近6个月内≥2次;ﻫc)带状疱疹;ﻫd)口角炎、唇炎;e)反复发作得口腔溃疡,近6个月内≥2次;ﻫf)结节性痒疹;g)脂溢性皮炎;ﻫh)甲癣、ﻫ⏹1.2。

3、1、2B组临床表现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l0%;b)不明原因得腹泻,持续超过l个月;c)不明原因得发热,间歇性或持续性超过1个月;d)持续性口腔念珠菌感染;ﻫ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f)肺结核病(现症得);ﻫg)严重得细菌感染(如肺炎、体腔或内脏脓肿、脓性肌炎、骨与关节感染、脑膜炎、菌血症);h)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i)不明原因得贫血(血红蛋白<80g/L)与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

5×109/L)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时间持续超过1个月。

ﻫ⏹1。

2。

3、1.3 C组临床表现ﻫ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包括:a)HIV消耗综合征;b)肺孢子菌肺炎;c)食管念珠菌感染;ﻫ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ﻫe)反复发生得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直肠)超过l个月;ﻫg)任何得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ﻫ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外);⏹i)肺外结核病;j)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k)反复发生得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ﻫl)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持续〉1个月);m)慢性等孢子虫病;n)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ﻫo)卡波西肉瘤;ﻫp)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ﻫq)浸润性宫颈癌;r)弓形虫脑病;ﻫs)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t)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u)HIV脑病;ﻫv)有症状得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1。

2。

3.2 15岁以下儿童ﻫ1。

2、3。

2、1D组临床表现a)不明原因得肝脾肿大;ﻫb)结节性痒疹;c)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上呼吸道感染;ﻫd)带状疱疹;e)广泛得疣病毒感染;ﻫf)广泛得传染性软疣感染;ﻫg)线形齿龈红斑;ﻫh)口角炎、唇炎;i)反复发作得口腔溃疡;ﻫj)不明原因得持续得腮腺肿大;ﻫk)甲癣。

⏹1。

2。

3、2.2E组临床表现ﻫa)不明原因得中度营养不良;b)不明原因得持续性腹泻;c)不明原因得发热(>37.5℃),反复或持续l个月以上;ﻫd)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6~8周内除外);ﻫ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ﻫf)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g)淋巴结结核;ﻫh)肺结核病;i)反复发作得严重细菌性肺炎;ﻫj)有症状得淋巴性间质性肺炎;ﻫk)慢性HIV相关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1)不明原因得贫血(血红蛋白〈80g/L)与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

5×109/L)与(或)慢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ﻫ⏹1。

2.3、2.3F组临床表现ﻫ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包括:a)不明原因得严重消瘦,发育或营养不良;ﻫb)肺孢子菌肺炎;c)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d)播散性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ﻫe)反复发作得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肺炎除外);f)肺外结核病;g)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h)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或皮肤),持续1个月以上;i)任何得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ﻫj)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她器官得感染(新生儿期除外);1)慢性等孢子虫病;k)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ﻫm)有症状得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n)卡波西肉瘤;ﻫo)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ﻫp)弓形虫脑病(新生儿期除外);ﻫq)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ﻫr)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s)HIV脑病。

⏹1。

3。

1、1HIV抗体筛查试验ﻫ筛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HIV抗体阳性,需进一步做复核或确证试验证实。

试验结果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

⏹1.3.1。

2CD4细胞检测(见A.4)ﻫCD4细胞就是HIV/AIDS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得主要免疫学检测指标,⏹2、1 HIV感染者2.1。

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ﻫa)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IV毒株;b)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且不同时间得两次HI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ﻫ2.1、215岁以下儿童ﻫ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a) 小于l8个月龄: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同时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不同时间得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ﻫb) 大于l8个月龄:诊断与成人相同、ﻫﻫ⏹我院为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对初筛阳性得患者进行第二次抽血化验,如果仍为阳性者,将血液标本送至上一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待半个月结果回来后,确诊就是否为HIV感染者。

⏹HIV感染者并不=艾滋病患者,要经过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查CD4细胞得计数才能判断。

因此医务人员上报时,不能报告艾滋病,只能报告HIV感染者。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乙肝得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与HBVDNA检测结果、⏹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得原发性肝细胞癌等、⏹慢性乙肝⏹1。

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3. 慢性肝病患者得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与肝、脾肿大等⏹4. 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与(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得特点⏹6。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她导致ALT升高得原因▲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例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1.3⏹同时符合2。

3⏹同时符合2。

4▲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1。

4.6.⏹同时符合1.5。

6⏹同时符合2。

4.6⏹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1。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她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她消毒不严格得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特别就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得婴儿。

⏹2、慢性丙性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3。

2.1、2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或右季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

2.1。

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与体征。

⏹3、实验室检查⏹3。

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

2 血清抗-HCV阳性⏹3。

3血清HCVRNA阳性▲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慢性丙肝临床表现⏹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1得内容▲确诊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

2⏹符合慢性丙肝临床表现以及3、2⏹符合3.1以及3。

2梅毒(GB15974-1995)⏹潜伏梅毒(隐性梅毒)⏹1.有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2。

病期2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晚期潜伏梅毒。

但无论病史有多长,均无任何梅毒性得临床症状与体征。

⏹3.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2次以上阳性(滴度在1:8以上)。

⏹4。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需排除生物学假阳性)。

脑脊液检查阴性。

⏹疑似梅毒诊断:⏹同时符合1. 2. 3。

⏹确诊梅毒诊断:⏹同时符合疑似梅毒诊断与4。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腹泻⏹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感染性腹泻⏹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得、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得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得感染性腹泻。

⏹1、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与病原体得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与(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得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