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地貌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质作用表现: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当图上仅出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时,阅读的突破口为:“岩浆”只有一条箭头出去。)典型岩石:侵入岩(花岗岩:颗粒粗,无气孔——黄山、普陀山、华山)、喷出岩(玄武岩:有气孔、颗粒细)
沉积岩(层理结构、有化石):石灰岩、煤、砂岩、砾岩、页岩。张家界——石英砂岩
变质岩(片理结构):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来)、板岩等泰山——变质岩
岩层形成先后顺序:如左图
④③②①⑥⑤
(3)地壳中主要的化学元素(前三位):氧、硅、铝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地壳)
考点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
①大陆漂移学说
②海底扩张学说:地幔物质从洋脊(海岭)顶部开裂处涌出,形成岩浆岩(玄武岩)新的大洋地壳;
原有的大洋板块向两侧推移,海底不断扩张,直至海沟处消亡。
洋脊:大洋地壳新生处;海沟:大洋地壳消亡处。越靠近洋脊,岩石年龄越轻(海底岩石年龄两侧老中间新)。
(2) 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
块。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
(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
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
地带,多火山、地震。
(
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和高大山系的分布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之间张裂。
大西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张裂。
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日本群岛: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
太平洋西部深海沟:北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南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科迪勒拉山系:北部(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南部(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4)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图例
生长界(张裂)消亡界(碰撞)
(澳大利亚上方为消亡界,下方为生长界)
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地貌:
河流上游“V”谷,流水侵蚀;中游形成曲流,凸岸堆积(河岸缓),凹岸侵蚀(河岸陡,建港口);
下游形成三角洲(河流中上游流水侵蚀下,水土流失严重,搬运到下游,水流变缓,大量沉积而成),流水堆积,河岸缓,河面宽。
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而成。从扇柄到扇缘,颗粒变细。
2、喀斯特地貌
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典型;可溶性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地表喀斯特:峰林、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石笋、钟乳石、石柱等。
喀斯特地貌特点:土层薄,肥力低,地表水缺乏,地质不稳,易出现石漠化。
3、风成地貌: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新月形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雅丹地貌:风蚀新疆分布广。丹霞地貌:流水侵蚀为主,广东分布广。
4、海岸地貌
堆积—海积地貌(泥滩、沙滩)
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易建深水港。
在中国杭州湾以北为海积地貌(除山东、辽东半岛为海蚀地貌),以南为海蚀地貌。
5、黄土地貌:塬(大面积平坦地)、梁(长条形)、峁(黄土丘)——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起伏大,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措施:植树种草;打坝淤地;合理放牧,退耕还草等
黄土土层厚,肥力好,易水土流失。
6、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多冻土。沿海平原:易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坡度7°—25°就要修筑梯田
考点四: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等高线闭合;等高线密—陡,稀—缓。
2、地形部位: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3、地貌类型:
(1)山地:等高线复杂,海拔>500m,相对高度>200m。
(2)丘陵:等高线复杂,海拔<500m,相对高度<200m。
(3)高原:海拔>500m,顶部等高线稀疏,面积大,边缘部分等高线密集。
(4)平原:海拔<200m,等高线稀疏。
4、实际应用:
(1)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2)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3)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4)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