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地貌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非常的多,其中地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地理的课程中,地貌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联系紧密。
因此,整理和归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景观形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流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断地运动和变化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二、地貌的分类1.按构造性质划分:包括地壳隆起、地壳坳陷、地震带、火山带、地幔上升等。
2.按海拔高度划分:包括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海洋地带等。
3.按地形、构造和成因划分:包括古老地貌、新生地貌、静止地貌、活动地貌等。
三、中国的地貌中国地貌多样,主要分为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和南北沿海地带,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高山地带:包括喜马拉雅山地、昆仑山地、南天山山地、大青山山地、祁连山山地、横断山山地等。
2.山地地带:包括南岭山地、武夷山山地、五岭山地、黄山山地等。
3.丘陵地带:包括岩溶丘陵、黄土丘陵、河北丘陵、鄂西丘陵、川西丘陵等。
4.平原地带: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平原等。
5.南北沿海地带:南部的南雄平原、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平原等,北部的渤海平原、江苏沿海平原等。
四、世界的地貌世界上的地貌非常的丰富,包括高山、盆地、沙漠、草原、河流等。
1.高山:包括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洛矶山、安地斯山等。
2.盆地:包括鄂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等。
3.沙漠:包括撒哈拉沙漠、戈壁沙漠、澳大利亚沙漠、蒙古沙漠等。
4.草原:包括非洲大草原、美洲大草原、蒙古草原、欧洲草原等。
5.河流:包括长江、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
五、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地貌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基础,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居住和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
地貌的高低、平缓、陡峭程度对农业、林业和牧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16种常考地貌整理
高考地理16种常考地貌整理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常考地貌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
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完整版)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1. 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极地、高山和寒冷地区,是由冰川运动和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谷、冰川湖、冰川河和冰川冰川内的地貌。
冰川地貌形态各异,包括冰川谷冲刷、冰川湖沉积、冰川前缘土地移动等。
---2.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水流作用于地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根据河流的规模、周围环境和流量的不同,可分为小型溪流和大型河流。
河流地貌包括河谷、漫滩、河湾等,形态复杂多样。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侵蚀、沉积、侧蚀等过程密切相关。
---3. 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由海洋水体运动和海水作用而形成的地形特征。
海洋地貌包括海岸地形、海底地形、海岛等类型。
海洋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海平面变化、海水侵蚀等。
不同海洋地貌类型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如悬崖、海蚀台地、珊瑚礁等。
---4.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是由风力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主要地貌特征包括沙丘、风成造地、风蚀沟等。
风蚀地貌的形成与风的速度、方向和地表物质的特性有关。
风蚀地貌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沙漠和草原。
---5. 冲积地貌冲积地貌是由水流和水沉积物作用于地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冲积地貌包括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锋、洪积畦等。
冲积地貌的形成与河流水量、可运沉积物量和地势条件有关。
冲积地貌广泛分布在河流流域,是人类活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6.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由湖泊水体及其沉积物作用于地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主要地貌特征包括湖盆、湖岸、湖滨等。
湖泊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降水等因素有关。
湖泊地貌分布广泛,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7. 生物地貌生物地貌是由生物和生物过程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生物地貌主要包括植物生态地貌和动物生态地貌。
植物生态地貌主要指由植物的分布、类型和生长状况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动物生态地貌主要指动物活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如鼠类沟、蚂蚁丘等。
---8. 人类活动地貌人类活动地貌是由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归纳一览表
一、高山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山峰陡峭,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 典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二、平原地貌
- 特征: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 典型地区:松花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丘陵地貌
- 特征:地势较为起伏,山丘连绵,适宜种植。
- 典型地区:英格兰丘陵、鲁尔丘陵。
四、高原地貌
- 特征: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气候干燥。
- 典型地区:青藏高原、亚高山地区。
五、盆地地貌
- 特征:地势较低,四周环山,水汽容易聚集。
- 典型地区:塔里木盆地、西伯利亚大平原。
六、河流地貌
- 特征:由河流侵蚀和运输的结果,河道纵横交错。
- 典型地区:亚马逊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七、湖泊地貌
- 特征:由湖泊形成的地形,水资源较丰富。
- 典型地区:五大湖区、巴尔干半岛湖泊地带。
八、海岸地貌
- 特征:地形复杂多变,受海洋侵蚀和沉积影响,具有海滨风光。
- 典型地区:大西洋海岸、印度洋海岸。
以上为中学地理八种地貌类型的归纳一览表。
这些地貌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特征有所不同,对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考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会考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形和地面特征的总称,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家根据地势起伏、地面形态等特征,将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盆地、峡谷、河流、湖泊、沼泽、沙漠、海岸地貌等类型。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地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认识地形地貌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预测自然灾害,开拓利用自然资源等。
1.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多种地质力学和地貌形成作用共同作用而成的,主要包括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构造地貌和冰川地貌等类型。
其中,火山地貌是由火山爆发喷发所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构造地貌是由构造运动产生而形成的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2.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地表起伏较明显,地势不甚陡峭的地区。
丘陵地貌包括河流丘陵、风蚀丘陵和碎屑丘陵。
在丘陵地貌区发育广泛的是侵蚀沟壑,如河流谷地、环流、树丛塌陷、暗谷、怪石磷楼等。
3.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地球表面上水平广阔的地区,主要包括河谷平原、冰盆地平原、河流冲积平原、海岸平原、阵地沉积平原等类型。
平原地貌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沉积、海水侵蚀等作用有关,是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4.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是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呈现起伏不大但高度相对较高的地形特征。
台地地貌发育与巨型断裂、地层倾斜或侵蚀表现有关,是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5.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指地表凹地比较广袤深,被靠近地表较高的地形所围绕的地区。
盆地地貌包括内陆盆地、海沟盆地等类型,是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具有独特的生物和地理特征,是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域。
6.峡谷地貌峡谷地貌是山地地区内部,由于地质结构的断层运动和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狭长山谷。
峡谷地貌具有陡峭的悬臂崖、深厌的悬崖、瀑布、溶洞等地貌特征。
7.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冲积和改道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包括河谷、河岸、漫滩、冲积扇、河滩等地貌形态。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六种地貌类型包括:
1. 平原地貌:指地势平坦,海拔相对较低,主要由沉积物构成的地区。
平原地貌通常具有广阔的平坦地表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人口密集和农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2. 山地地貌: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
山地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山峰、深谷和河流,地势多变,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化,常常是旅游和休闲的热门目的地。
3. 高原地貌:指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区。
高原地貌通常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形相对平缓,气候和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常常是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4. 丘陵地貌:指地势较为起伏,呈现连绵小山丘的地区。
丘陵地貌通常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形起伏较大,土地多用于农业和林业。
5. 河流地貌: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区。
河流地貌通常具有河谷、河床和河岸等特征,地形多样化,水资源丰富,常常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6. 湖泊地貌:指由湖泊形成的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具有湖泊、湿地和河流等特征,地形多样化,水资源丰富,常常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观光的热门区域。
这些地貌类型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形态特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
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涉及到地貌的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地貌形态进行归纳和总结。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形陡峭、峰峦叠嶂、山势雄伟。
高山地貌通常由大地构造活动或者被冰川侵蚀和冰雪的深刻作用所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高山地貌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和近海沿线地区。
它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平原地貌可以分为河流平原、湖泊平原和冰碛平原等。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平原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3.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介于高山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的一种地貌类型。
它的特点是起伏较大,坡度较缓,多呈小圆丘、半圆形或椭圆形。
丘陵地貌通常是由河流侵蚀、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中国的黄土高原和英国的南部地区都是典型的丘陵地貌。
4. 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指由地壳下陷而形成的地形特征。
它的特点是四周山环、中部平坦,并聚集了大量的水源,在盆地内形成了湖泊、河流等水系。
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都是典型的盆地地貌。
5.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长期侵蚀运动而形成的地貌特征。
它的特点包括河流的流域、河道、河床和河谷等。
河流地貌多样,可以是宽阔平缓的,也可以是狭长险峻的。
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地貌有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6.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于地表地貌运动或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湖泊。
湖泊地貌具有水域广阔、岛屿众多、四季分明等特点。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地貌有美国的五大湖、中国的太湖、洞庭湖等。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一道景观,它的形成与地球构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地貌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对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地貌形态的分类和特征,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专题十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90张)
2.冰川地貌 (1)冰川概念:是指极地或高 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___缓__慢__运__动_的天然冰体。 (2)冰川的分类
类型 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大陆冰川 面积 大 ,冰层厚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山岳冰川 规模很小
中低纬度 高海拔 地区
3.冰川作用和冰川地貌 (1)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2)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分为冰蚀 地貌与冰碛地貌(堆积地貌)。
冰川的力量
磨蚀 作用
冰川的重量很大。冰川滑动时,不仅把岩石压 碎,而且还挟带这这些岩块进一步挫磨冰床
挖蚀 作用
冰川运动时,一方面以自身的推力将冰床上的碎屑物挖
起,另一方面又把与冰川冻结在一起的冰床上的岩石
拔起,带向下游
4.常见的冰川地貌: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 角峰 和刃脊等。
5.现代冰川分布 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 两极 地区和中低纬度高 地区。在第四纪大冰期, 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很多地区被连绵的冰川覆盖,留下了大量的 冰蚀 等冰川地貌遗迹。
(3)类型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
类型 溶沟 洼地
形态特征 呈长条形或_网__格___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 行 面积较大,底部_平__坦___
峰丛、峰林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___锥___状耸立
孤峰、残丘 由峰林演变而来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
类型
形态特征
溶洞
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___层_____状分布
活动
挪威西峡湾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 2005 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挪威西峡湾——盖 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具有壮观的自然 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形,是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地理学中,地貌被分为许多种类,下面介绍高中地理中常见的16种地貌。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缺乏高低起伏的地形。
平原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区域。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海拔高于200米的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山峰、山脉和山谷等构成。
山地地貌通常由岩石、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地势较为平坦,但比平原地貌高,而比山地地貌低的地形。
高原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许多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本身、河岸、河床和河谷。
河谷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区域。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地质构造、冰川活动、水流侵蚀和沉积等因素形成的湖泊和周边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
6.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由沙丘、沙漠盆地、石漠和荒漠等构成的地形。
沙漠地貌通常由风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7.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冰川本身、冰川谷、冰原、冰斗和冰露等构成。
冰川地貌通常由冰川沉积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是地球气候演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8. 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指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侵蚀形成的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构成。
火山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地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9.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石灰岩、石膏和盐岩等溶解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喀斯特洞穴、地下河、石柱和地下湖等构成。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中的六种地貌类型主要包括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1. 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表形态,以及因为板块运动导致的海陆分布、海底地貌等。
2.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貌,分为河谷地貌和河流阶地地貌。
3. 海岸地貌是在海浪、潮汐和河流的作用下,由各种动力因素和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
4.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
5. 黄土地貌是由黄土的特性所形成的独特的地貌,包括黄土高原等。
6.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以溶蚀作用为主,侵蚀、冲蚀作用为辅形成的地貌,包括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地理书籍或咨询地理老师。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1. 地理地貌分类地理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和水域两类。
陆地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河谷、沙漠等;水域地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湿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貌形成是由地壳变动、水体、风、冰雪、生物、人类等多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地壳变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运动、地质岩石的堆积和剥蚀等。
地表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的侵蚀和堆积,冰雪的侵蚀和堆积,生物的侵蚀和堆积,人类的开发和开采等也会对地貌造成影响。
3.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突出地形,山脉是一系列山岭或高地的集合。
山地的形成多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包括造山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
山地地形不仅包括山峰和山谷,还包括山脉、山梁、山间盆地、峡谷、崖壁、瀑布、冰川等。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它们起伏不平,但比山地平缓。
丘陵地貌的形成多是由于水体和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引起的,还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和冰雪的影响。
5.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广阔而平坦的地形,由于受到水体的沉积和风的侵蚀以及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形成。
平原地貌种类繁多,有沿海平原、河流平原、湖泊平原、冰川平原等。
6. 高原高原是地球表面上海拔较高而平坦的地形,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高原地貌具有起伏不平的地形特征,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河流和湖泊穿插其中。
7. 盆地盆地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貌类型,其周围是山脉、丘陵或高地,盆地内部多为平坦,盆地地貌的形成多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
盆地内部积聚了大量的河流和湖泊,也是人类聚居的地方。
8. 河谷河流在长时间内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谷地貌,包括V字谷、冲谷、盆地谷等,河谷地貌是地质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9. 沙漠沙漠是一种干旱、多风且植被稀少的陆地环境,沙漠的地貌特征是沙丘、沙漠盆地、风蚀褶皱等,由于地表水分极端匮乏,生物也稀少,同时沙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表的各种地形。
它由地形、地势和地表覆盖物等组成,反映了地球内部构造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中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地貌基本概念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和,由地形和地表覆盖物构成。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等特征,地表覆盖物则包括土壤、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地内作用和地外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地貌类型1. 山地:山地是由地壳的抬升形成的,山地通常呈现出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呈现出的形态特征与构造和侵蚀作用有关。
2. 高原:高原是由抬升起来的地壳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多为相对平坦、高海拔的地形。
高原通常具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3. 平原:平原是地壳的下陷或沉积物的堆积造成的相对平坦的地表。
平原地区通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是人口密集地区。
4. 台地:台地是由地壳抬升后,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平坦的高地。
台地地貌常常呈现出层状的岩层和宽广的地势。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流经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根据河流的特征和形态,可以分为冲沟、河段、峡谷、河口等类型。
6. 湖泊:湖泊是由地壳抬升或河流沉积形成的,是相对静态的水体。
湖泊的形成和消失与地壳抬升、侵蚀和水系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7. 冰川:冰川是由大量积雪堆积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冰川的形态可以是冰川舌、冰碛、冰湖等。
8.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水域,由大洋和海湾组成。
海洋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海洋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三、地貌的形成原因1. 构造作用: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陷形成了山峰、高原和盆地等地貌。
2. 侵蚀作用:地表的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等。
它们通过磨蚀、剥蚀和交通作用改变地表的形态。
3. 沉积作用: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运动和堆积,是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所呈现的形态和特征。
它是自然界地理过程的产物,包括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运移和沉积作用所造成的不同形态的地形。
地貌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理高考中的主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地貌类型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貌形成的原因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受到了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的长期作用导致的。
首先,地球的地壳是由大规模的地质构造活动造成的。
地壳的抬升和沉降,构造的抬升和降低,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不同形态的地貌。
其次,风、水和冰的侵蚀作用也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风力能够侵蚀岩石表面,形成风蚀地貌如沙漠和雅丹地貌;水力能够侵蚀河流河道和海岸线,形成河谷、冲沟、峡谷和海岸地貌;冰雪的作用能够切割山地和形成山地地貌。
二、主要地貌类型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于地壳构造的隆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山地地貌以地形起伏、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等特点而闻名。
山地地貌的山脉是由于地壳构造作用形成的,岩石富含矿物质,适合农业和旅游业的开发。
2.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高原地貌地势较平坦,海拔较高,平均海拔超过500米,地形逐渐升高起伏。
高原地貌的气候多样、生态丰富,适合农业、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
3. 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由于地壳形成的坳陷而形成的。
盆地地貌的特点是地势低洼,周边环山,四周地形倒扣。
盆地地貌适宜农业发展,盛产农作物和资源。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加深造成的。
河谷地貌中河水流淌,地形险峻。
河流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的要道。
5.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由于海水的侵蚀和波浪的冲刷造成的。
海岸地貌被海洋包围,形成了崖壁、沙滩、湾泊等特点。
海岸地貌具有独特的海洋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三、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如下所示:首先,地貌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专题04 地质地貌-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学生卷)
专题04 地质地貌(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
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2.(外力作用)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
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阶地地貌)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4.(河流阶地地貌)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
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
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构造运动)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火山喷发B.地壳运动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中考专题复习---地理地貌的分类
中考专题复习---地理地貌的分类
地理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和特征的总称。
地理地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原
平原是地球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势较低,海拔相对较低,地势起伏不大。
常见的平原有河流冲积平原、湖泊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等。
山地
山地是由地壳运动或侵蚀作用形成的地球表面上的高地。
其特点是地势高,海拔较高,地形陡峭。
山地有盆山地貌、水蚀地貌、冰蚀地貌等不同类型。
高原
高原是地球表面上海拔相对较高、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带。
其特点是地势高,海拔较高,有较为宽阔的平坦地面。
常见的高原有喜马拉雅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丘陵
丘陵是地球表面上的小山丘和小山岗,其特点是地势较低,海
拔较低,起伏较大。
丘陵地貌一般由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
河流
河流是地球表面上各种湖泊和海洋之间的流动水体,在地貌分
类中也常被单独提及。
河流地貌包括河道和河谷,其形态和特征受
水流速度、水量和岩石质地等因素的影响。
湖泊
湖泊是地球表面上蓄水的洼地,由地势低洼或河流断流等造成。
湖泊地貌包括湖岸线和湖盆,其形态和特征与湖泊的形成和地质条
件有关。
综上所述,地理地貌的分类主要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不同类型。
了解地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
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形态。
(字数:192)。
地理自然地貌
地理自然地貌地理自然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地貌不仅是地球演化过程的产物,也与地球的气候、地质结构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地理自然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一、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常见于大陆的边缘、板块的交汇处以及火山活跃区域。
位于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著名的高山地貌。
这种地貌通常由构造抬升、风化、冰川侵蚀和河流侵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高山地貌给人以壮观和雄伟之感,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
二、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地球表面呈现相对平坦的地区,广泛分布于大陆内部的低海拔地带。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北方草原。
平原地貌主要是由沉积物堆积、水流冲刷、风力作用等地质力量塑造而成。
平原地貌地理条件优越,适宜农田开发和人类居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位于大陆内部、海拔较高的地区,具有相对平坦或钟乳状地形的特点。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貌。
高原地貌主要因地壳抬升,河流侵蚀和沉积形成。
高原地貌地处较高海拔,气候凉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四、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相对平坦的“凹地”,在大陆内部广泛分布。
如四川盆地和新疆准东盆地。
盆地地貌主要是由地壳抬升和河流冲刷堆积作用形成。
盆地内部常常积水成湖泊,为农业灌溉和旅游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
五、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由地球表面地壳抬升和水流侵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呈现出连绵不绝的起伏地貌。
英国的科茨沃尔德丘陵是世界著名的丘陵地貌之一。
丘陵地貌地势较低,多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和狭窄的山脊。
丘陵地貌适宜农业发展,也是旅游胜地。
综上所述,地理自然地貌的多样性为地球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成原因各异,既与自然地理因素密切相关,也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
正确理解和保护地理自然地貌,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美丽地球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探索和研究地貌形成原因和特征,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保护环境、利用资源,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壳构造、岩石性质、气候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貌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地理高一的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地貌的分类1. 依地貌形成因素可分为结构地貌、风化地貌、溶蚀地貌、沉积地貌等。
(1)结构地貌:由地壳构造活动造成,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2)风化地貌:由风化作用造成,如丘陵、林地、土丘等。
(3)溶蚀地貌:由溶蚀作用造成,如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等。
(4)沉积地貌:由沉积作用造成,如平原、河流三角洲、沙丘等。
2. 依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地貌、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沉积岩地貌、火山地貌等。
(1)高山地貌:地势高峻,山峰陡峭,常见于地壳运动活跃区域。
(2)山地地貌:地势较高,山峰起伏,山谷纵横。
(3)丘陵地貌:地势较低,呈丘陵状,起伏不大。
(4)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常见于河流冲积平原、湖沼平原等地区。
(5)沉积岩地貌:地表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如砂岩地貌、泥岩地貌等。
(6)火山地貌:地表由火山活动造成,如火山口、火山熔岩台地等。
第二部分:地貌的形成过程1. 地壳构造活动:包括地震、地壳运动等。
地震会导致地壳破裂、隆起、下沉等地貌变化,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
2.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主要是由温度变化、风蚀、冰蚀等因素导致的,如岩块剥离、崩塌等。
化学风化主要是由水、氧化、酸性物质等导致的,如岩石溶解、石灰华沉积等。
3. 溶蚀作用:主要是由水溶解岩石形成的,如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峡谷等。
4. 沉积作用:水流、风等带来的沉积物质在遇到适宜条件时会沉积下来,形成河流三角洲、滨海平原等。
5. 冰川作用:冰川是巨大的冰块,能够移动并对地表造成作用。
冰川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冰碛作用等,形成冰川地貌,如冰碛平原、冰川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地貌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质作用表现: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当图上仅出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时,阅读的突破口为:“岩浆”只有一条箭头出去。
)典型岩石:侵入岩(花岗岩:颗粒粗,无气孔——黄山、普陀山、华山)、喷出岩(玄武岩:有气孔、颗粒细)
沉积岩(层理结构、有化石):石灰岩、煤、砂岩、砾岩、页岩。
张家界——石英砂岩
变质岩(片理结构):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来)、板岩等泰山——变质岩
岩层形成先后顺序:如左图
④③②①⑥⑤
(3)地壳中主要的化学元素(前三位):氧、硅、铝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地壳)
考点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
①大陆漂移学说
②海底扩张学说:地幔物质从洋脊(海岭)顶部开裂处涌出,形成岩浆岩(玄武岩)新的大洋地壳;
原有的大洋板块向两侧推移,海底不断扩张,直至海沟处消亡。
洋脊:大洋地壳新生处;海沟:大洋地壳消亡处。
越靠近洋脊,岩石年龄越轻(海底岩石年龄两侧老中间新)。
(2) 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
块。
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
(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
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
地带,多火山、地震。
(
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和高大山系的分布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之间张裂。
大西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张裂。
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日本群岛: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
太平洋西部深海沟:北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南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
科迪勒拉山系:北部(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南部(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4)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图例
生长界(张裂)消亡界(碰撞)
(澳大利亚上方为消亡界,下方为生长界)
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地貌:
河流上游“V”谷,流水侵蚀;中游形成曲流,凸岸堆积(河岸缓),凹岸侵蚀(河岸陡,建港口);
下游形成三角洲(河流中上游流水侵蚀下,水土流失严重,搬运到下游,水流变缓,大量沉积而成),流水堆积,河岸缓,河面宽。
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而成。
从扇柄到扇缘,颗粒变细。
2、喀斯特地貌
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典型;可溶性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地表喀斯特:峰林、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石笋、钟乳石、石柱等。
喀斯特地貌特点:土层薄,肥力低,地表水缺乏,地质不稳,易出现石漠化。
3、风成地貌: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新月形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雅丹地貌:风蚀新疆分布广。
丹霞地貌:流水侵蚀为主,广东分布广。
4、海岸地貌
堆积—海积地貌(泥滩、沙滩)
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易建深水港。
在中国杭州湾以北为海积地貌(除山东、辽东半岛为海蚀地貌),以南为海蚀地貌。
5、黄土地貌:塬(大面积平坦地)、梁(长条形)、峁(黄土丘)——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起伏大,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措施:植树种草;打坝淤地;合理放牧,退耕还草等
黄土土层厚,肥力好,易水土流失。
6、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多冻土。
沿海平原:易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坡度7°—25°就要修筑梯田
考点四: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等高线闭合;等高线密—陡,稀—缓。
2、地形部位: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3、地貌类型:
(1)山地:等高线复杂,海拔>500m,相对高度>200m。
(2)丘陵:等高线复杂,海拔<500m,相对高度<200m。
(3)高原:海拔>500m,顶部等高线稀疏,面积大,边缘部分等高线密集。
(4)平原:海拔<200m,等高线稀疏。
4、实际应用:
(1)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2)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3)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4)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5)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陡崖相对高度计算:(n-1)d ——(n+1)d (n 为重合等高线数,d 为等高距)
(7)
考点五:地质灾害
1、地震与火山
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震级——地震能量。
震级差1级,能量差30倍,差2级,能量差900倍。
烈度——地面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菲律宾)、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
次生灾害:海啸(海洋地震)、滑坡(山区地震)、火灾(城市地震)
评价地震破坏程度:震级、震源深度(越浅破坏大)、震中距(离震中距离)、此生灾害等
地震成因多为:构造地震
火山: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地热、温泉;旅游资源。
2、滑坡与泥石流形成条件:
(1)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时,常
爆发滑坡、泥石流。
(2)分布规律: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不良、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3)我国分布地区: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如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3、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西南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案例:植被的破坏,使径流水量和速度加大,使泥石流频发;人类大规模工程,造成滑坡等
5、地质灾害的防御
(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40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