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唐诗《咏怀古迹·其一》原文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译文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咏怀古迹·其一原文,注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原文,注释,赏析咏怀古迹·其一原文,注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怀古迹·其一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怀古迹·其一作者:杜甫朝代:唐朝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作品翻译】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作品注释】支离东北风尘际,漂(piāo)泊(bó)西南天地间。
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庾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作品赏析】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
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
咏怀古迹?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咏怀古迹・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关。
[译文]
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庾信一生最凄凉,晚年作的诗震动了*关。
[鉴赏]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一)支离东北风尘际 [1] ,飘泊西南天地间 [2] 。
三峡楼台淹日月 [3] ,五溪衣服共云山 [4] 。
羯胡事主终无赖 [5] ,词客哀时且未还 [6]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7] 。
【注释】[1]支离:犹流离。
东北:指中原地区,与下“西南”相对。
自蜀言之,中原则在东北。
风尘:指战乱。
际:适当其时。
此句乃追忆安史乱时,自己在中原地区的流离生涯。
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译文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一首。
此诗吟咏信,并对信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信两句: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信之哀江南。
译文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信,这是因为诗人对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古诗赏析《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唐诗宋词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羯(ji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鉴赏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
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
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
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
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
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
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
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
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翻译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怀古迹其一杜甫翻译杜甫曾经在安史之乱之后,流落到四川成都。
后来他打算顺江而东,回到故乡。
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滞留在夔州。
在这夔州期间,他写了五首《咏怀古迹》。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
杜甫表面上是平调这些古迹,赞颂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但实际上杜甫是咏史伤怀,借历史名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寄寓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这五首诗,因为写的确实出类拔萃,所以历代解读得比较多。
但是,其中有一些解读也确实让人费解。
如第一首诗: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专家认为,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在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不知道大家看出问题没有。
首先我觉得,支离二字并不是流离失所的意思。
支离的意思是支离破碎,一般指国一般是形容国土不算完整的意思。
其次,东北也不是指杜甫所在的夔州的东北方,即关中一带。
这个东北应指全大唐的东北,就指安禄山所占据的燕京一带。
安禄山、史思明占据大唐东北,发动叛乱,使得大唐国土不再那么完整而变得支离破碎。
我们知道,安禄山史思明部队一直打到了长安,迫使唐玄宗都得带着宫妇左右,逃离到西南的四川一带避难。
第三,风尘就特指战乱,与第三联的羯胡事主终无赖遥相呼应。
通过上面三点的分析,我们知道首联并不仅仅是概括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杜甫其实是由国家写到个人,国和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
如果首联仅仅是杜甫哀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如意,那么这首诗的思想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杜甫在首联其实揭示了这样一个现状:人们生活遭遇这样大的灾难,其实是因为国家变得支离破碎。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及赏析【word版】.doc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1.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2.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3.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4.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5.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6.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7.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2.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3.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4.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5.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6.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7.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鉴赏】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朝: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庾信一生最凄凉,晚年作的诗震动了江关。
】【注释⑴支离:流离。
⑵羯胡:指安禄山。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鉴赏《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是第一首。
战乱中诗人流离失所,漂泊西南,心中愁苦,更加思念故乡,借凭吊庾信,抒发自己的情怀。
全诗感情深沉,诚挚感人。
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此‘咏怀’也,与‘古迹’无涉,与下四首,亦无关会。
”意思是《咏怀古迹》借古迹以抒己怀,专咏古迹,合则为组诗,分则为咏怀。
首言庾信,次及宋玉、王嫱,皆叹其才之不得用;咏蜀主刘备与诸葛武侯,感君臣际会之难;通过怀古,抒发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内心感受。
“支离东北”、“漂泊西南”,直指诗人最痛心之处,概括了无数离乱痛苦和无限愁肠。
“东北风尘”指安史之乱;“西南天地”指逃亡蜀中。
三四句承上,正面抒写“漂泊之感”。
“三峡楼台”,说夔府山居,“淹日月”,写久滞无聊。
夔南五溪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之地,因此称“衣服共云山”。
久滞异地,无限痛楚,却冠以“楼台”、“日月”、“衣服”、“云山”的轻松之词,这是以乐写哀的手法。
五六句宾主双关,以流水对句,转入时事。
“羯胡”句追述安禄山叛乱。
“词客”句以词客自比,并连带下文庾信,写自己漂泊西南。
七八句承“哀时”,以庾信作结。
庾信之“萧瑟”代指杜甫自身之萧瑟;庾信之“暮年”实为杜甫之暮年;“词客”之“暮年”只有“诗赋”可慰“平生”,这是自慰,自哀,诗人正是从咏古中以述怀,庾信以其绝世之诗赋“动”其“乡关”之思,杜甫也正是以其绝世之诗歌“系”其“故园”之心。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古诗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古诗赏析《咏怀古迹·其一》唐代: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鉴赏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
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
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
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
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
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
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这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诗中第一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概括了诗人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
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
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
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
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
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
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
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
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注解
杜甫《咏怀古迹》注解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讲】①这首诗吟咏王昭君的身世,不是把昭君作为一个饱受委屈的小女子来写,而是要将她写得惊天动地,写出深刻的家国之思。
至于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清人李子德有过一段中肯的评语:“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
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②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即今天湖北秭归的香溪,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明妃:即王昭君,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
③去:离开。
紫台:即紫宫,皇帝的居所。
朔漠:北方沙漠。
青冢:王昭君的墓地,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传说冢上草色长青,故名青冢。
④画图省识春风面: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后宫女子众多,皇帝使画工画出每个女子的样貌,然后按图召幸。
宫人因此都贿赂画工,希望画工将自己的容貌画得美丽些。
只有王昭君不肯行贿,画工便将她的容貌画得很丑,使她得不到皇帝的宠幸。
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提出和亲的请求。
汉元帝看过画册之后,安排王昭君出嫁匈奴。
待王昭君临行之时,汉元帝亲见其面,容貌竟为后宫第一。
汉元帝深深懊悔,但没法对匈奴反悔,只好送走了王昭君。
事后,汉元帝追究起这件事情,杀掉了画工毛延寿。
省识:认识。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环佩:女子佩戴的饰物。
⑤分明怨恨曲中论:“论”字读作lún。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一首。
此诗吟咏信,并对信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信两句: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信之哀江南。
译文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信,这是因为诗人对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一》赏析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一》赏析《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词句注释①支离:流离。
②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③楼台:指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④淹:滞留。
⑤日月:岁月,时光。
⑥五溪:指雄溪、溪、酉溪、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⑦共云山,是说共居处。
⑧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⑨词客:诗人自谓。
⑩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⑪信:南北朝诗人。
⑫动江关:指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白话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文学鉴赏这首诗咏怀的是诗人信,这是因为作者对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开府”,“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括。
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
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
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
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
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
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信——咏怀。
杜甫唐诗《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咏怀古迹·支离东北风尘际》是唐代伟大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一首。
此诗吟咏庾信,并对庾信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译文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赏析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的咏怀古迹其一原文及
支离东北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赋动江关。
注解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
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古诗词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古诗词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古诗词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作品赏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咏怀古迹;其一》作者: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翻译】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庾信一生最凄凉,晚年作的诗震动了江关。
【韵译】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评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首是第一首。
战乱中诗人流离失所,漂泊西南,心中愁苦,更加思念故乡,借凭吊庾信,抒发自己的情怀。
全诗感情深沉,诚挚感人。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是主要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
从“支离”、“漂泊”里写出自己遭遇的不幸,从“淹日月”、“且未还”里写出思乡之情。
结合“羯胡事主”来感慨时事。
从瘐信的身世联想到自己,并以瘐信自比,自伤漂泊。
以瘐信因侯景之乱淹留北魏,自己因安史之乱漂泊西南,写出同样不能返回家园的无奈何故国之思强烈。
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此‘咏怀’也,与‘古迹’无涉,与下四首,亦无关会。
”意思是《咏怀古迹》借古迹以抒己怀,专咏古迹,合则为组诗,分则为咏怀。
首言庾信,次及宋玉、王嫱,皆叹其才之不得用;咏蜀主刘备与诸葛武侯,感君臣际会之难;通过怀古,抒发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内心感受。
“支离东北”、“漂泊西南”,直指诗人最痛心之处,概括了无数离乱痛苦和无限愁肠。
“东北风尘”指安史之乱;“西南天地”指逃亡蜀中。
三四句承上,正面抒写“漂泊之感”。
“三峡楼台”,说夔府山居,“淹日月”,写久滞无聊。
夔南五溪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之地,因此称“衣服共云山”。
久滞异地,无限痛楚,却冠以“楼台”、“日月”、“衣服”、“云山”的轻松之词,这是以乐写哀的手法。
五六句宾主双关,以流水对句,转入时事。
“羯胡”句追述安禄山叛乱。
“词客”句以词客自比,并连带下文庾信,写自己漂泊西南。
七八句承“哀时”,以庾信作结。
庾信之“萧瑟”代指杜甫自身之萧瑟;庾信之“暮年”实为杜甫之暮年;“词客”之“暮年”只有“诗赋”可慰“平生”,这是自慰,自哀,诗人正是从咏古中以述怀,庾信以其绝世之诗赋“动”其“乡关”之思,杜甫也正是以其绝世之诗歌“系”其“故园”之心。
【讲解】《咏怀古迹》是杜甫又一组著名的律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从夔州到达江陵的前后。
题目为《咏怀古迹五首》,而所谓的“古迹”就是指夔州的武侯庙、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庙)、湖北秭归的宋玉宅、昭君村和江陵的庾信故居。
众所周知,咏怀和怀古本是两体,虽然咏怀诗中常含有怀古的题材,怀古诗也多半是借以抒怀,但像杜甫这样明确的在“古迹”前冠以“怀古”的题目还是比较罕见的。
这五首诗各咏一个古迹,然而其对于古迹的描写所占比重很小,重点在于对历史人物的评论。
换言之,诗所咏古迹都不是为怀古而作,而是藉以抒发自己的怀抱,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清人杨伦说:“庾信避难,由建康至江陵,虽非蜀地,然曾居宋玉之宅(江陵有宋玉故宅),公(杜甫)之漂泊类是,故借以发端。
次咏宋玉,以文章同调相怜,咏明妃为才高不遇寄慨,先主武侯则有感于君臣之际焉”。
(《杜诗镜铨》卷十三)。
五首诗通过对庾信、宋玉、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事迹的追怀,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强烈关心。
这种思想感情不是采用直接叙怀的方式,而是通过追怀古迹这种含蓄咏叹的方式来表现,所以显得更加风流摇曳,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总体风格是沉郁悲凉,工丽浑厚。
在艺术形式上,这五首诗和《秋兴八首》一样,都是作者七言律诗中具有特色的篇章。
五首诗既脉络贯通互为呼应,同时又各为一章,各自独立。
虽然所咏均是身世之感,家国之忧,但各首有各自的触发点,因而表现方法也无一雷同。
本篇是组诗的第一首。
咏庾信在江陵的遗迹,借庾信生平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既然是咏庾信,我们有必要把庾信的事迹简单的介绍一下:庾信,字子山,河南新野人,父庾肩吾,齐梁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出入梁朝宫廷,深受东宫萧纲的宠信,与当时在东宫任职的徐摛、徐陵父子写了不少宫体诗赋,世称“徐陵体”。
侯景之乱,他任建康令,兵败溃退,奔走江陵,梁元帝在江陵即位,他任右卫将军加散骑侍郎。
不久,任命出使西魏,被羁留长安,屈仕敌国,后又仕北周。
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80年),以疾去职。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长安。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庾信和杜甫的身世并不相同,这首诗只是从两人都因胡羯之乱而后半生漂泊他乡这一点着眼,超越时空的隔阂,有意无意的将二人的生平编织在一起。
第一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支离”,形体不全貌,“风尘”指战乱。
这首诗正是安史之乱平定不久而藩镇割据正开始形成的时候。
诗的开头一句就是对这种局势的概括。
七个字形象的写出了当时藩镇割据、山河破碎、兵戈不息、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
第二句“漂泊西北天地间”写自己漂泊西蜀夔州过着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
“天地间”三字是对入蜀八年以来辗转于成都、梓洲、阆州、夔州等地漂泊生涯的形象描写。
开头两句即对仗,从“东北”到“西南”,从国家形势到个人遭遇,不仅用笔苍劲老练,意境开阔苍凉,而且忧国忧民之感与身世漂泊之情也都寓于其中。
三四句紧承二句,具体描写漂泊西南的生活和心情:“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三峡”指代夔州,“楼台”则指诗人居住的西阁,“五溪”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居住之地,在夔州以南.上句说,自己身滞山城,欲归不能,一天天的徒费光阴。
下句说,夔州乃僻远之地,华裔杂居,使人更添故国之思。
前半首大笔扫过东北到西南的广阔空间,落到眼前三峡五溪的滞留之地,本是写杜甫自己因安史之乱而漂泊西南的境况。
东北风尘指的是安禄山从东北的范阳作乱。
但梁朝的侯景之乱也源于东魏的河南,相对江南的梁而言也是发自东北。
漂泊西南当然是指杜甫入蜀到滞留夔州这段经历。
但庾信在侯景进入建康以后,逃到江陵辅佐梁元帝,相对原来的政治中心而言,也是再西南方向。
久留在三峡楼台消磨日月的是杜甫,同样也是在江陵呆过三年的庾信。
只不过两人一在三峡内,一在三峡口,而五溪离夔州和江陵都不远。
所以上半首句句自叹半世漂泊不定,淹留在这蛮族杂居之乡,又句句映带着庾信类似的身世遭际。
五六两句转笔写庾信,同时又兼写自己。
“羯胡”指梁朝叛将侯景,“词客”指庾信。
庾信出使被留,虽位居开府但由于家破人亡,羁留异地,内心仍十分痛苦。
“词客哀时且未还”正咏此事。
正是有了前半首的牵和,后半首过渡写庾信,从字面看似乎突兀,但意脉却很顺畅。
安禄山和侯景一样,都是羯胡都是不忠于主的无赖小人,哀时而至今未能回乡的词客是庾信也是杜甫。
所以,五六句实际上是对自己和庾信的共同遭遇的总结,也是这首诗咏怀的主旨所在。
由于诗体为咏古迹,所以结尾还是落到庾信,同时又和颈联两句相衔接。
“萧瑟”是形容庾信被北朝羁留长达27年失去故国的处境和心情。
“江关”即乡关,故国。
《周书/庾信传》载: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做《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结尾两句即化用上述之意,书写庾信对故国的深沉怀念。
同时,又以庾信自比,抒写自己暮年漂泊心怀故国的情思。
全诗至此结束,结的深刻婉转,沉痛凄恻。
概括而言,这首诗主要是抒写自己的身世遭遇。
前四句写当时国家的形式和自己漂泊的生涯,即为后文伏笔。
五六两句转笔写庾信,虽即事自喻,却又妙在自然贴切,不漏痕迹。
最后两句写出庾信,点出诗题。
从结构言,此诗前半首以咏杜为主,映带庾信,后半首以咏庾为主,映带杜甫。
前后对称,杜中有庾,庾中有杜。
这就巧妙地运用七律的章法结构完美的表现了借庾信以咏怀的主题。
【相关阅读】杜甫《咏怀古迹》诗的题义和写作时间作者:王运熙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的内容主旨,历来注杜诗者大抵认为是通过歌咏古迹来抒发怀抱。
杨伦《杜诗镜诠》(卷十三)于此说得颇为简明扼要,兹举以为例。
其言曰:此五章乃借古迹以咏怀也。
庾信避难,由建康至江陵,虽非蜀地,然曾居宋玉之宅,公之飘泊类是,故借以发端。
次咏宋玉以文章同调相怜;咏明妃为高才不遇寄慨;先主武侯,则有感于君臣之际焉。
或疑首章与古迹不合,欲割取另为一章,何其固也。
王嗣奭《杜臆》曰:“五诗皆借古迹以见己怀。
”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七)引《杜臆》之言,表示同意。
说《咏怀古迹》诗五首借古迹来咏怀,从诗的内容说应当没有问题,问题是题目中的“咏怀”二字是否意为“歌咏怀抱”。
如是,那“咏怀古迹”四字当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