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
《咏怀古迹;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
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
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翻译】
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庾信一生最凄凉,晚年作的诗震动了江关。
【韵译】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评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
世家国之感。这首是第一首。战乱中诗人流离失所,漂泊西南,心中愁苦,更加思念故乡,借凭吊庾信,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诗感情深沉,诚挚感人。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是主要通过自身的遭遇来咏怀。从“支离”、“漂泊”里写出自己遭遇的不幸,从“淹日月”、“且未还”里写出思乡之情。结合“羯胡事主”来感慨时事。从瘐信的身世联想到自己,并以瘐信自比,自伤漂泊。以瘐信因侯景之乱淹留北魏,自己因安史之乱漂泊西南,写出同样不能返回家园的无奈何故国之思强烈。
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此‘咏怀’也,与‘古迹’无涉,与下四首,亦无关会。”意思是《咏怀古迹》借古迹以抒己怀,专咏古迹,合则为组诗,分则为咏怀。首言庾信,次及宋玉、王嫱,皆叹其才之不得用;咏蜀主刘备与诸葛武侯,感君臣际会之难;通过怀古,抒发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内心感受。
“支离东北”、“漂泊西南”,直指诗人最痛心之处,概括了无数离乱痛苦和无限愁肠。“东北风尘”指安史之乱;“西南天地”指逃亡蜀中。三四句承上,正面抒写“漂泊之感”。“三峡楼台”,说夔府山居,“淹日月”,写久滞无聊。夔南五溪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之地,因此称“衣服共云山”。久滞异地,无限痛楚,却冠以“楼台”、“日月”、“衣服”、“云山”的轻松之词,这是以乐写哀的手法。五六句宾主双关,以流水对句,转入时事。“羯胡”句追述安禄山叛乱。“词客”句以词客自比,并连带下文庾信,写自己漂泊西南。七八句承“哀时”,以庾信作结。庾信之“萧瑟”代指杜甫自身之萧瑟;庾
信之“暮年”实为杜甫之暮年;“词客”之“暮年”只有“诗赋”可慰“平生”,这是自慰,自哀,诗人正是从咏古中以述怀,庾信以其绝世之诗赋“动”其“乡关”之思,杜甫也正是以其绝世之诗歌“系”其“故园”之心。
【讲解】
《咏怀古迹》是杜甫又一组著名的律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从夔州到达江陵的前后。题目为《咏怀古迹五首》,而所谓的“古迹”就是指夔州的武侯庙、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庙)、湖北秭归的宋玉宅、昭君村和江陵的庾信故居。
众所周知,咏怀和怀古本是两体,虽然咏怀诗中常含有怀古的题材,怀古诗也多半是借以抒怀,但像杜甫这样明确的在“古迹”前冠以“怀古”的题目还是比较罕见的。这五首诗各咏一个古迹,然而其对于古迹的描写所占比重很小,重点在于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换言之,诗所咏古迹都不是为怀古而作,而是藉以抒发自己的怀抱,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清人杨伦说:“庾信避难,由建康至江陵,虽非蜀地,然曾居宋玉之宅(江陵有宋玉故宅),公(杜甫)之漂泊类是,故借以发端。次咏宋玉,以文章同调相怜,咏明妃为才高不遇寄慨,先主武侯则有感于君臣之际焉”。(《杜诗镜铨》卷十三)。五首诗通过对庾信、宋玉、昭君、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事迹的追怀,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强烈关心。这种思想感情不是采用直接叙怀的方式,而是通过追怀古迹这种含蓄咏
叹的方式来表现,所以显得更加风流摇曳,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总体风格是沉郁悲凉,工丽浑厚。
在艺术形式上,这五首诗和《秋兴八首》一样,都是作者七言律诗中具有特色的篇章。五首诗既脉络贯通互为呼应,同时又各为一章,各自独立。虽然所咏均是身世之感,家国之忧,但各首有各自的触发点,因而表现方法也无一雷同。
本篇是组诗的第一首。咏庾信在江陵的遗迹,借庾信生平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既然是咏庾信,我们有必要把庾信的事迹简单的介绍一下:庾信,字子山,河南新野人,父庾肩吾,齐梁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出入梁朝宫廷,深受东宫萧纲的宠信,与当时在东宫任职的徐摛、徐陵父子写了不少宫体诗赋,世称“徐陵体”。侯景之乱,他任建康令,兵败溃退,奔走江陵,梁元帝在江陵即位,他任右卫将军加散骑侍郎。不久,任命出使西魏,被羁留长安,屈仕敌国,后又仕北周。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80年),以疾去职。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长安。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庾信和杜甫的身世并不相同,这首诗只是从两人都因胡羯之乱而后半生漂泊他乡这一点着眼,超越时空的隔阂,有意无意的将二人的生平编织在一起。第一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支离”,形体不全貌,“风尘”指战乱。这首诗正是安史之乱平定不久而藩镇割据正开始形成的时候。诗的开头一句就是对这种局势的概括。七个字形象的写出了当时藩镇割据、山河破碎、兵戈不息、人民涂炭的社会现实。第二句“漂泊西北天地间”写自己漂泊西蜀夔州过着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