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编者选题表

考点题号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3、4、5、6、7、8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9、10、11、12

综合13、14

一、选择题

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解析:C 由材料可以看出汉朝的统治者出身平民阶层,改变了过去宗法分封体系下的“世卿世禄”制,这反映了贵族政治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分封制度在春秋时期开始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察举制度的含义是官吏察访人才向中央推荐,由中央任用的选官制度,材料都没有体现,故B、D两项错误。

2.(2015某某一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X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解析:C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梁孝王去世后,本应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但景帝却在此基础上将其余四庶子也分别封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这一举措实际上分化、削弱了地方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错误,C项正确。王国依然存在,B、D两项错误。

3.“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解析:A 由“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可知该机构负责起草诏令,属于唐代三省中中书省的职能,A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枢密院负责军事,B、C、D三项错误。

4.(2016某某调研)“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

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解析:C 由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及“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可知材料所述为唐代藩镇割据,故C项正确。A项所述现象出现于西汉,故错误;B项出现在宋代,所述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错误;行省出现于元代,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5.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西汉

B.唐代

C.宋朝

D.明代

解析:C 依题意可知,宰相参与军事事务的决策,但军权和财权受到限制,依据所学,宋朝为加强皇权增设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因此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宋朝,故C项正确。

6.(2015某某三模)宋朝设立台谏制度,当时的吕祖谦这样描述:“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以询访焉。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主要说明宋代( )

A.皇权不再至高无上

B.已经有了权力制衡机制

C.相权受到严重削弱

D.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

解析:B 宋朝通过对宰相职权的分化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错误;从“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可知台谏制度可以监督制约皇帝和宰相,体现了权力制衡,B 项正确;台谏制度只是对相权的监督,而不是分割削弱相权,C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与近代的三权分立有本质的区别,D项错误。

7.(2016某某调研)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了地方割据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解析:D 材料作者认为行省制“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 能够“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可见作者认为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项正确。

8.(2016某某检测)有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只把哲学作为某某,把文人奉为贵族。”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宗法制原则

B.九品中正制选官

C.皇位世袭原则

D.科举制创立完善

解析:D 宗法制体现的是贵族的世袭制度,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依靠门第,不符合材料中“把文人奉为贵族”的信息,B项错误;皇位世袭体现的也是贵族政治,C项错误;材料中“把文人奉为贵族”的信息说明重视知识分子的价值,科举制度体现对文人的重视,D项正确。

9.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解析:C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秦至清皇权并非是“一直强化”,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故C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故D 项错误。

10.(2015某某一模)X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某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

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

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丞相

解析:C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威胁到皇权,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因此出现了内阁首辅X居正向宦官冯保送礼的现象,故C项正确。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掌握决策大权,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意愿,与丞相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故A、B、D三项错误。

11.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