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精选中药药理学——解表药资料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解热作用
多数解表药具有不同程度解热作用,如:柴胡、葛 根、桂枝、桑菊饮等,其中辛凉解表药作用更显著, 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发热动物的体温,部分药物或其 提取物如:柴胡皂苷、葛根素对正常动物体温也有 降温效应。
解表药的解热方式可能为:发汗或促进发汗;扩张 皮肤黏膜血管;通过影响中枢活性物如:环磷酸腺 苷(cAMP)、前列腺素(PGE)等调节体温;抗 炎、抗病原微生物等。
桂枝煎剂、桂皮醛等具有解热效应,能降低实验性发热家兔体温,与 其扩血管、促进发汗有关。桂枝煎剂可以提高实验动物的痛阈,有一定 镇痛作用。
桂枝挥发油对各种炎症动物模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提取物能抑制 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株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的mRNA表达、环氧酶-2(COX-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 可能机制:桂皮醛及对甲氧基桂皮醛具有NF-κ B抑制剂的作用,能抑制 NF-κ B的DNA结合及转录活性,从而抑制多种炎性因子合成、释放。
6/28/201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发汗解肌
体外抗菌实验研究显示,桂枝对对某些G+(金黄色葡萄球 菌)、G-(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 菌、霍乱弧菌等)、真菌(念珠菌、丝状霉菌、皮肤癣菌) 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二者抗菌活性相当。此外,与两性霉素 联用,桂皮油能增强后者的抗真菌活性。
6/28/201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柴胡的功效与药理
抗炎作用:柴胡皂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炎证:1、Ⅰ期(早期)血管反应为主; 2、Ⅱ期(中期)细胞反应为主; 3、Ⅲ期(后期)肉芽组织增生为主。 柴胡皂苷抗炎特点是对炎症三期都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中药学—解表药解表药小结1.通鼻窍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2.祛风除湿的解表药物有:防风、羌活、藁本、白芷3.解表兼行气的药物有:紫苏、薄荷、柴胡4.不宜久煎的药:香薷、荆芥、紫苏、薄荷5.解肌:桂枝(发汗解肌)、葛根(解肌退热)6.安胎:紫苏7.解表药中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有:桑叶、菊花8.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9.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10.香薷:“香蕾乃夏月解表之药”“夏月麻黄11.防风:“风药之润剂”“治风通用之品”12.柴胡:治少阳证之要药13.具有降压的药:葛根14.具有升阳的药:升麻、柴胡、葛根15.治疗脏气脱垂的药:柴胡、升麻16.荆芥: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17.解毒的药:紫苏(解鱼蟹毒)、生姜(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葛根(解酒毒)18.薄荷:道地产地为江苏太仓(苏薄荷)19.解表药中利咽透疹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20.解表药中长于清利头目的药物: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21.解表药中有祛风湿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麻黄、细辛、羌活、防风22.息内外风的解表药:防风、蝉蜕23.头痛引经药阳明头痛——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太阳头痛——羌活太阴头痛——苍术厥阴头痛——吴茱萸少阴头痛——独活、细辛(少阴细心读)头痛专药——川芎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小结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桂枝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羌活用量过多易至呕吐细辛不宜与黎芦同用苍耳子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辛夷包煎薄荷后下牛蒡子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孕妇当慎用桑叶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量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量均稍轻。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概述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性温或凉,味辛。
性能发散,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解,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兼有止咳平喘、透发疹毒、利水消肿、祛风湿、排脓等作用。
主治各种外感表证。
表证主要是外邪侵犯人体的浅表部位所致的一类证候。
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解表药相应地分为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和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两类。
风寒证主要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基本症状;风热证主要有发热、微恶风、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基本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的症状。
现代研究证明,解表药药理作用广泛,包括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及升压、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功能、平喘、祛痰、利尿等。
一、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而,直至今日,解表法又称汗法。
解表药多具有发汗作用,尤以辛温解表药的发汗作用强。
现代医学将出汗分为温热性出汗和精神性出汗。
研究认为解表药所引起的发汗多属于温热性发汗。
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出汗快而多。
麻黄汤、桂枝汤“温服”、“温覆”。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除维持正常体温外,还有利于机体排泄部分代谢产物。
机制可能有: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腺分泌;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另外,解表药也可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
2.解热作用本类药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发热动物升高的体温降低,如柴胡、防风、葛根、桂枝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退热效果,其中以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
有些药物还能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如柴胡皂苷、麻黄挥发油、葛根素、细辛挥发油等。
解表药解热或降温的作用方式为:(1)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如麻黄、薄荷、桂枝等;(2)通过扩张皮肤黏膜血管增加散热,如生姜、薄荷、桂枝等;(3)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cAMP、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4)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中药学-解表药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 定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活于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2. 性能特点1)性味归经:本类药物多有辛味,气芳香,质轻扬,或温或凉,以入肺、膀胱经为主。
2)作用以发汗解表为主,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透疹,止痛,消疮。
3. 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2)表邪犯肺,肺气不宣之咳喘;当。
3)水肿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者得4)麻疹初起或疹出不畅;5)疮疡初起,营卫不和,病位在表;6)外感风寒湿痹痛。
总之,凡邪在肌表,需要发散而解表者,皆可用之。
4. 分类及特点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发汗力强,止痛作用好,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寒湿痹痛。
2)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发汗力缓,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5.使用注意1)辨证用药,适当配伍。
2)中病即止,避免发汗太过耗损阳气津液。
3)气血阴阳不足者慎用。
4)用量方面应因地因时而异。
5)一般不宜久煎。
6.解表药功效(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第一章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中药学表格归纳
中药学表格归纳一、解表药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解表药,常相须为用治疗风寒表证。
但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能温经通阳,常用于寒凝经脉、痰饮水湿内停、风寒湿痹、胸痹及心悸、脉结代等证荆芥与防风,皆微温,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
但荆芥轻透力强,更长于发表透疹,并有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解痉,可用于风寒湿痹及破伤风等证。
桑叶与菊花,二药均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之力较强,并长于清肺润燥,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燥咳以及血热吐衄;菊花则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热毒疮疡。
二.清热药(五)清虚热药三.泻下药大黄与芒硝二药,均能泻热通便,但大黄长于攻下,芒硝长于软坚润燥,二药常相须为用,以增通腑泻热之功,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证;二药外用均能清热消肿,可治痈疮肿毒。
大黄清热泻火力强,并能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可用于温病热毒、血热出血、瘀血证、湿热黄疸与淋证等;芒硝长于润燥软坚,多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以及常外用于咽喉肿痛、疮疡、目赤等证。
四.祛风湿药羌活与独活二药,均能祛风胜湿止痛、发汗解表,常用治风寒湿痹和外感风寒湿表证。
但羌活气味较浓,发散解表力强,并善治上部风寒湿痹痛;独活气味较淡,性较和缓,长于治下部风寒湿痹痛,其解表之力不及羌活,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若一身尽痛,则二药常相须为用。
苍术与厚朴二药,均可燥湿,常用于湿阻中焦证。
但苍术为燥湿健脾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以及夜盲等证;厚朴燥湿之力不及苍术,但又能行气消积、化痰平喘,可治食积气滞、痰多咳喘等证。
砂仁与白豆蔻二药,均能化湿,行气,温中,常用治湿阻中焦、脾胃虚寒、脾胃气滞证。
中药学课件第一章解表药
散风湿——特点:上 通脑顶,下行足膝, 外达皮肤。
注意:有小毒。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辛夷
散风寒——风寒头痛。
通鼻窍——治鼻渊 要药。
用法:包煎。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宣散风热——风热表证、风 温初起。
透 疹 ——应 用 : ①风 疹 ,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白芷
散风除湿——特点:味辛而
外散风寒,气芳香而内化水 湿。应用:①风寒感冒,② 湿浊中阻证,③湿盛带下证, ④胃肠型感冒,⑤风湿痹痛 等。 通 窍 止 痛 ——应 用 : ① 风 寒客于阳明经之前额头痛, ②鼻渊头痛,③牙痛等。
消肿止痛——疮疡肿痛。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柴胡
疏散退热——特点:解热效 优,肌表之热、半表半里 之热皆可清退。应用:① 感冒发热,②少阳病之寒热往 来,③疟疾发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阳气下陷之子
宫下垂、脱肛等。 注意:炮制品,禁忌证。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葛根
解肌退热——特点:解肌效
温通经脉—寒凝血 脉证。
通阳化气—阳虚证、 痰饮证等。
注意:阴虚阳盛、孕 妇慎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
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 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 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点 十分。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 解表药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体现麻黄等解表药发散表邪功效的药理学基础之一是()。
A.镇咳B.平喘C.发汗D.镇痛正确答案:C2、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宜选用()。
A.麻黄B.杏仁C.石膏D.甘草正确答案:A3、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黄的药理作用?()A.降压作用B.发汗作用C.平喘作用D.解热作用正确答案:A4、与麻黄一起合用,可以增强发汗作用的药物是()。
A.甘草B.桂枝C.白术D.附子正确答案:B5、麻黄发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
A.挥发油和生物碱B.皂苷C.蒽醌D.黄酮正确答案:A6、麻黄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
A.茎B.根C.叶D.果正确答案:A7、麻黄促进汗腺分泌与哪个受体有关()。
A.α1受体B.β受体C.M受体D.N受体正确答案:A8、麻黄的发汗作用与汗腺导管的下列作用有关()。
A.促进汗腺导管对Na+和H2O的重吸收B.抑制汗腺导管对K+的重吸收C.抑制汗腺导管对Na+和H2O的重吸收D.促进汗腺导管对Ca2+的重吸收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麻黄的药用来源为麻黄科麻黄属植物()。
A.草麻黄B.斑子麻黄C.中麻黄D.木贼麻黄正确答案:A、C、D2、麻黄常用于治疗()。
A.风寒感冒B.胸痹心痛C.风水浮肿D.胸闷喘咳正确答案:A、C、D3、影响麻黄发汗作用的因素有()。
A.药物因素B.药物配伍C.机体因素D.环境因素正确答案:A、B、C、D4、麻黄发汗作用的物质基础有()。
A.麻黄碱B.挥发油C.皂苷类D.甾体类正确答案:A、B三、判断题1、麻黄的强心、升高血压的作用与其所含的麻黄碱和挥发油有关。
()正确答案:×2、麻黄具有强大的发汗作用。
()正确答案:√3、麻黄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根。
()正确答案:×4、麻黄炮制品比生品的发汗作用更强。
()正确答案:×5、环境温度对麻黄的发汗作用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6、中枢状态会影响麻黄的发汗作用。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3、如用麻黄水浸剂1.0~2.0g(相当生药5~10g)内服,给以温 覆(盖被取暖之意)逐渐全身有温热感,继而出汗故有
“仲
景用麻黄,但取其发汗,故药皆温服,而温覆以取汗”
(伤 寒论今释)如不以温覆,则汗出不多。
4、给猫iv L-麻黄碱2~4mg/kg注射(或口服7mg/kg)测得其后 足放散的水分量增加。 5、大鼠口服水溶液性提取物在75~300mg/kg范围内,其发汗作 用呈量效关系。
[成分]
柴胡皂苷(saiko-side a .b . c .d )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 挥发油(柴胡醇bupleurmol、丁香酚、己酸、酸内 酯等)多糖、黄酮。
[药理作用]
一、与透表泄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降温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镇静、镇痛、镇咳作用 5、促进免疫功能
一、解热作用
正常小鼠→体温↓ 扩张血管 → 促进散热 机理: 体温↓
呼吸运动↑→水分排出↑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血压、心率 降压: 总黄酮5~30mgkg iv犬→BP↓(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总黄酮 葛根 煎 剂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BP↓心率↓ 浸 膏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 机理: BP↓ 降低交感神经功能(葛根素)→血浆CA↓
心率↓ β-R阻滞作用:葛根750mg/kg=0.1mg/kg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2、改善脑循环和微循环: 总黄酮:扩张脑血管→犬脑血流量↑ NA→脑血流量↓↑ 葛 根: 乙酰甲胆碱→脑血流量↓↑ 3、扩张冠脉、改善心脏功能: 总黄酮 葛根素 扩张冠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 临床证实: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 使脑血管状态恢复
桂皮油或桂皮醛能抑制结核杆菌。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课件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 风水浮肿、支气管肺炎等病症,尤其 对于风寒感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如麻黄碱和伪 麻黄碱,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解热、 镇痛、抗炎、抗过敏和兴奋中枢神经 系统的作用。
桂枝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功效。
桂枝含有挥发油、桂皮醛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
解表药主治邪实病证,若 与收敛药同用,易导致邪 气内陷,病情加重。
解表药的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
解表药多辛温发散,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影响, 孕妇应慎用。
过敏反应
部分解表药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
中毒反应
过量使用解表药可能导致中毒反应,如恶心、呕 吐、头痛等,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桂枝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痹痛、心悸、胸痹等病症,尤其对于风寒感冒和寒凝血 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紫苏叶
紫苏叶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具 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安胎、解毒的
功效。
紫苏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成 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抗菌等
作用。
紫苏叶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恶心呕 吐、胎动不安、鱼蟹中毒等病症,尤其 对于风寒感冒和脾胃气滞引起的症状有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总结词
深入探讨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助于优化药物设计和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靶点。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药 物的作用原理,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解表药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总结词
开展解表药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有助 于拓展药物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Cha6解表药、Cha7清热药
中药药理学学习重点根据云班课视频PPT总结/chapter6、7、12、15 Chapter6 解表药第一节概述一、认识疾病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表证:外邪(外界的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浅表部位(皮肤、肌肉、经络)所出现的一组证候群。
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全身不适等。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与之相似二、研究思路三、主要药理作用★★温热性发汗:全身汗腺分泌(受体内外温热性刺激)精神性发汗:手、足、额、腋窝(紧张、激动)解表药发汗→汗腺分泌↑→解表、祛寒解表药发汗..作用特点:•辛温> 辛凉•多属于温热性发汗(环境)•机制:1. 直接影响汗腺,增加汗液分泌2.兴奋外周α受体,促进汗液分泌(麻黄)3.扩血管,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协助发汗(桂枝、生姜)民间淋雨后常服用生姜汤、啜热粥是为了使机体温热性发汗。
研究方法:1.汗液着色发2.汗液定量法3.汗腺上皮组织形态观察法二)解热作用表证为何会发热?中医:六淫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正常宣发所致。
现代:病原体→致热原(EP)→体温调节中枢解表药解热..作用特点:•辛凉(柴胡代表)> 辛温•部分药物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麻黄挥发油、柴胡皂苷等)•机制:1.发汗或促进发汗(扩张皮肤黏膜血管)→散热↑2.脑内活性物质(cAMP、PGE↓)→体温调节功能3.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三)镇静、镇痛作用镇痛:辛温>辛凉(?)镇静:自主活动↓,协同中枢抑制药四)抗炎作用(急性炎症为主)机制:1. 抑制炎症介质(AA-COX-PGE2、组胺、自由基等)的合成释放2.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3.影响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方法:急性关节肿胀法、毛细血管通透性检测法、棉球肉芽肿法及炎症介质(IL-2、PG)测定法等五)抗菌、抗病毒六)止咳、化痰、平喘七)抗过敏(荨麻疹等,多数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八)免疫调节(提高抗病能力)四、研究思路挥发油:辛味来源,是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生物碱、皂苷、麻黄等成分也是药效物质基础第二节麻黄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干燥草质茎。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04 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阐 明了解表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包 括发汗、解热、抗炎、镇痛等方 面。
活性成分研究
对解表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 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显著药 理作用的化合物,如麻黄碱、桂 枝苷等。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
研究了解表药在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 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 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 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01
02
03
药用部位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 脾经。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
疹瘙痒,破伤风。
04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其他常用解表药
01
02
03
紫苏叶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行气和胃的功效。
生姜
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 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的功效。
香薷
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 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其他常用解表药
藁本
辛温解表药,具有祛风散 寒、除湿止痛的功效。
羌活
为臣药。柴胡辛凉解肌透表,川芎行气活血,茯苓健脾渗湿,前胡降气化痰,枳壳行气宽中,桔梗宣肺止咳, 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其他方剂中的应用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等 药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概述: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作是解表药发散表邪的主要药理学基础。
①发汗
②解热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痛、镇静
⑤抗炎
⑥调节免疫作用。
第一节麻黄
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
②平喘
作用机理是:
(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
(3)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5)抑制抗体的产生
③利尿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
④解热
⑤抗炎
⑥抗病原微生物
⑦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系统;②强心、升高血压;③抑制肠平滑肌收缩。
现代应用:①感冒;②支气管哮喘;③低血压状态;④鼻塞;⑤肾炎。
第二节桂枝
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等。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桂皮油作用。
②解热、镇痛
③抗炎
④抗过敏
⑤抗药原微生物
⑥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
桂皮醛有抗凝血酶作用。
第三节柴胡
主要成分皂甙(a、b、c、d四种)、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挥发油(柴胡醇和多糖。
①解热作用成分:柴胡皂甙、皂苷元A和挥发油。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静、镇痛、镇咳
⑤保肝利胆降血脂
主要成分是皂苷元a和d,柴胡醇,α-菠菜醇,
机理:皂苷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皂苷使血浆中TCTH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升高
⑥对内脏平滑肌作用。
兴奋子宫。
⑦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有抗抑郁作用。
第四节葛根
有效成分为黄酮(葛根素等)。
①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加快散热作用成分:黄酮
②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成分:葛根素
③对内脏内滑肌作用。
现代应用:①偏头痛
②突发性耳聋
③冠心病、心绞痛
④高血压病
⑤感冒、头痛、发热
⑥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第五节细辛
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有效成分挥发油、甲基丁香酚、α-蒎烯、β-蒎烯、黄樟醚、爱草脑、细辛醚、柠檬烯等。
①解热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静、镇痛
⑤对呼吸系统作用。
⑥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⑦抗变态反应。
现代应用;①头痛②慢性支气管炎③心绞痛④缓慢型心律失常⑤局部麻醉
不良反应:细辛用量过大,可致面色潮红,头晕,多汗,甚至胸闷、心悸、恶心、呕吐;人每日用量超过20g时,可有口唇、舌尖发麻感;超量使用,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使呼吸逐渐减弱,神经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
细辛对肾脏也有一定毒性,长期使用细辛可引起肾组织损伤,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细辛挥发油所含黄樟醚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致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