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文化

建筑是一种艺术,也是民族审美和文化的投射。我曾看过北欧安静的落日,体验过香港铜锣

湾的繁华,品味过新加坡鱼尾狮像的肃穆和迪拜哈利法塔的神秘。回想起来,各地的建筑具

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也充满文化属性,作为地区历史文化中最为凝固的艺术,一个地区的审

美和文化会融合在当地建筑之中。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文化环境、自然条件、宗教信仰的

差异及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建筑。试从几个方面举例试之。

一、北欧建筑和审美特色

北欧的建筑以两个教堂为典型,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北欧人的审美和文化。

一个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名叫坦佩利奥基奥教堂。教堂被一块巨大岩石所覆盖,顶部起伏

不平,与所处广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广场上极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名叫岩石

教堂。走进内部,景观自然朴实,材料也来源自然,以未经雕凿的石头为主,内壁是未经任

何修饰的岩石本来面貌。顶部的墙体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好像随时可

能掉下来,但从力学分析的角度又符合稳定安全的原理,教堂内原始的色调也给身处其中的

人们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岩缝中渗出的水滴,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强了教堂内的

音响效果。金碧辉煌的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

哈利法塔,又名迪拜塔。建造之初,其目的是将“世界第一高楼”的桂冠重新赢回中东。迪拜

人试图通过打造这样极致的作品,向世界展现国家不断发展的综合实力和迪拜人民的智慧、

创新与审美。哈利法塔高耸入云,外观修长俊美,似乎能找出一些昔日通天塔的痕迹。夜晚,星空中塔身闪烁的灯光,像人类派出的使者与外太空开展着对话,赋予了哈利法塔神秘的色彩。它同时也是一座结合现代高层建筑艺术与当地文化的完美之作,设计者史密斯在设计中

借鉴了阿拉伯当地大量的文化元素,包括典型的中东拱门和清真寺洋葱屋顶等要素,将建筑

本身打造成了一个文化标志。另一位设计师阿德里安关于哈利法塔的支翼与中心核心筒之间

组织原则的灵感,则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花瓣与花茎的结构。整座塔楼的结构在平面上被

塑造成了Y形,三个支翼由花瓣演化而成,每个支翼自身均拥有混凝土核心筒和核环绕核心

筒的支撑,大厦中央六边形的中央核心筒由花茎演化而来,这一设计使得三个支翼互相联结

支撑——这四组结构体自立而又互相支持,拥有严谨缜密的几何形态,增强了哈利法塔的抗

扭性,大大减小了风力的影响,同时又保持了结构的简洁。

哈利法塔作为文化和技术的凝结物,给世界带来了一连串的惊叹号,堪称是建筑史上突破极

限的又一项力作。哈利法塔的建设也使得整个阿联酋团结起来,铸造了令世人骄傲的艺术品。

金帆船酒店又称阿拉伯塔酒店,是迪拜建筑中另外一个精品之作。由英国设计师英国汤姆?

赖特(Tom Wright)设计,建立在波斯湾海滨的一个人工岛上,通过外形、材质以及颜色的搭配,其仿佛与天空大海融为一体,像一个鼓满风的帆船,正欲扬帆出海,驶入波斯湾,表达了迪

拜人冲出波斯湾,扬帆世界的理想。同时这又是一个梦幻般的建筑——将浓烈的伊斯兰风格

和极尽奢华的装饰与高科技手段、建材完美结合。

“不怕价高,只怕货差”这句商界名言在迪拜这一座座惊世骇俗的建筑上再次得到印证,这些

建筑无不体现了迪拜人包容古今、囊括全球、敢于创新的气质和情怀,迪拜从此也名扬天下。

三、中国建筑和文化传承

中国建筑讲求恢弘厚重和平整对称。以西安的建筑为例,西安作为一座见证了中国13朝历

史变迁的城市,留下了众多的痕迹,受千百年儒家文化、中央集权主义、佛教精神的影响,

西安的建筑和谐保守而庄严肃穆,

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都是代表。如西安地标性建筑大雁塔建筑群,建于唐太宗时期,为纪念高僧玄奘历经多次修缮,但其原貌依旧,主建筑大雁塔高而正,对称而简单,中央突出,辅助建筑和谐有序,凸显唐王朝集权权威及佛教的崇高。材料以青砖、瓦木为主,稍加花纹雕饰,突出了唐朝人对佛教的虔诚。大雁塔,居于建筑群中间部位,高高耸立,也昭示了中央集权主义与佛教在当时政治体制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除此,中国的大部分古建筑,包括故宫、名家大院、旧式学府,无不体现着中央突出、主从分明、高度对称的特点,是中国人追求和谐与敦肃的最佳体现。

以上的建筑案例只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建筑的发展也无穷无尽。世界是美好的,美好源于多样性,建筑的多样性便是其中之一。这些风格各异、审美差异的建筑作品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历史,读懂了民族的性格,也预见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简介:郭奕彤(1999—),女,陕西富平人,擅长主持、古筝、大提琴、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