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讲元明清文学总论

一、元明清文学总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1、作品繁富,体裁完备

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全方位发展。

2、正统文学渐渐衰落,通俗文学逐渐崛起

发展的态势从从前诗文创作为主导的文学格局,转向小说、戏曲。正统文学:诗文(中国文学核心地位),通俗文学:小说、戏剧

3、文学理论繁荣(叙事文学、抒情文学)

明代戏曲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王骥德,其次是凌濛初

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戏曲论著,基本思想是提倡“关风化”

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原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一代一代又一代之文学”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雅文学与俗文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

雅文学主要指诗文

俗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小说

郑镇铎俗文学的六大特征: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创作的;新鲜但是粗鄙的;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用于引进新的东西

第二讲元散曲与诗文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1、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2、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样式

3、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迥异,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吻合,都追求自然酣畅之美,大异于温柔敦厚。

二、元曲的概念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体制为“一本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多人科白”

五宫(正、中、南、仙、黄宫)四调(大石、双、商、越调)

三、散曲的概念

1、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配乐的长短句,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诗歌形式,以尖新生动,说尽通透为尚,追求诙谐的韵味,内容通俗,形式自由是古代韵文史上的最后一种形式。

2、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套数是同一宫调之下由两首以上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又称“散曲”或“大令”

“套曲”

小令是同一宫调下只有一支曲子构成

3、发展分期:

(大都)前期:作家生活态度认同市井社会的观念现象。(关汉卿、马致远、白朴:接近民间文学、质朴)

(杭州)后期:从前期的好房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suī景臣)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浪子文人代表)、马致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被称为曲状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杂剧四大家>

睢景臣《高祖还乡》属于历史题材

四、诗文(少数民族诗人崛起→元诗四大家)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guǒ、揭傒斯。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挽文山丞相》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被封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京下思归》杨载

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乡逢徐孺子,万口薄南州。《苍山感秋》范椁

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

《秋雁》揭傒斯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第三讲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杂剧的概念、体制、分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1、概念:元杂剧是在宋金以来的杂居、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体制(五个部分)

A.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

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场”

楔子:对剧情起交代作用的短小开场戏或过场戏

B.以唱为主,说白为宾,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

说白为宾,所以说白为“宾白”,宾白有“散白”和“散韵”之分

C.曲、白、科和题目证明组成的剧本形式

科主要是演员的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

D.从音乐角度,元杂剧的曲调与词及诸宫调都有比较密切关系

E.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外杂五个大类

3、分期:(以延佑年间1314—1320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元杂剧高度繁荣,创作中心集中在京城大都等

重要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后期:元杂剧逐渐衰落,创作中心移至杭州、温州等

代表作家:郑光祖、乔吉、宫天挺

4、代表作家及作品(元杂剧的分类)

A.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幽魂》

B.神仙道化剧:马致远《黄粱梦》《任风子》

C.公案剧:关汉卿《鲁斋郎》《蝴蝶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