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广州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论》课件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功效总结(红色和黑色是重点药材,简答和论述题考)

中药学功效总结(红色和黑色是重点药材,简答和论述题考)
药性歌
中药学功效总结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版)
更多总结资料 E-mail: sun0000shine@ 第 1页/共5页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辛发散行气血, 甘补和中缓急, 酸涩收敛固涩,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有泄燥之功,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咸能软坚泄下, 淡能渗湿利尿, 辛甘温热升浮,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和香 蟾酥
开窍醒神,止痛,活血通经,催产。 开窍醒神, 止痛清热。 开窍醒神, 止痛辟秽。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滑石 利水通淋, 清解暑热,收湿敛疮。(不治血淋) 关木通 利尿通淋, 通经下乳。 通草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瞿麦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 利尿通淋。 萆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3.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利胆退黄,清利湿热。 金钱草 除湿退黄,消肿解毒,利尿通淋(。不治血淋)
虎杖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温里药 (苦温)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 温经通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补散)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温回温) 吴茱萸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散温助)
(肝寒气滞诸痛要药)
高良姜 小茴香 花椒 丁香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胃寒呕逆要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中药药剂学习题及答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中药药剂学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哪是正确的A.药品与药物在实质上没有区别B.剂型与制剂在实质上没有区别C.成药与中药在实质上没有区别D.<部颁标准>,<中国药典>均具有法律约束力E.<国际药典>对各国的药品管理无直接法律约束力.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中,()是研究在患者身上合理用药以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A、生物药剂学B、物理药剂学C、临床药学D、工业药剂学E、药动学3.过去的"前堂后坊"是生产、供应中药饮片几中成药的场所。

"前堂"即现代的:()A、加工部B 、制剂部C、调剂部D、销售部4.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不包括:A、药动学B、工业药剂学C、临床药学D、方剂学E、生物药剂学5.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包括:A、物理药剂学B、临床药学C、药动学D、工业药剂学E、药理学6.药厂生产的制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A、疗效确切B、稳定性好C、技术资料完整D、有一定的检验方法E、应用广泛7.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所研究的内容包括:A、现代科学技术B 、中药药理论C、生产技术D、配制理论E、质量控制8.皮肤疾患一般宜采用的剂型包括:A、糊剂B、栓剂C、条剂D、巴布剂E、软膏9.对于药物作用需要持久、延缓者适宜采用()剂型A、丸剂B、混悬型注射剂C、舌下片D、气舞剂E、膏药10.对急症患者,宜选用的剂型有:A、汤剂B、注射剂C、气雾剂D、片剂E、口服剂11.治疗血吸虫病的酒石酸锑钾,制成(),可大大减轻呕吐等副作用A、口服液B、舌下片C、注射剂D、缓释片E、肠溶片12.下列剂型中,()不属于长效制剂A、丸剂B、缓释片剂C、舌下剂D、膏药E、混悬型注射剂13.下列哪一项不是对药物制剂的要求:A、疗效好B、显效快C、剂量大D、副作用小14.目前常用的中药剂型有:A、20多种B、30多种C、40多种D、50多种E、60多种15.我国最早的一部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编写于()代A、东汉B、西汉C、唐D、宋E、元16.()书中考证了古今度量衡,规定了汤、丸、散、膏、药酒的制作常规,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A、《伤寒杂病论》B、《肘后备急方》C、《本草经集注》D、《千全翼方》E、《外台秘要》17.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D、《黄帝内经》E、《本草经集注》18.古代医药典籍中具有药典性质的有:A、《新修本草》B、《唐本草》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本草纲目E、《神农本草经》19.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收载的药物剂型近A、20种B、40种C、100种D、1892种20.能将药物导向靶区的新剂型包括:A、脂质体温表B、磁性微球剂C、静脉乳剂D、前体药物制剂E、毫微型胶囊21.促进药物溶解,提高吸收速度和药物成分稳定性的新技术有:A、微粉化B、微囊化C、固体分散法D、β-环糊精包合E、微波干燥22.以下剂型中属于液体剂型的包括:A、合剂B、冲剂C、露剂D、膏滋E、胶剂23.以下剂型中不属于固体记性的是:A、丸剂B、胶剂C、糊剂D、散剂E、冲剂24.以下剂型中属于固体剂型的包括A、糊剂B、冲剂C、丸剂D、烟剂E、合剂25.按分散系统分类,合剂属于()剂型A、真溶液类B、胶体溶液类C、乳浊液类D、混悬液类E、固体分散体26.按分散系统分类,甘油剂属于()剂型A、真溶液类B、胶体溶液类C、乳浊液类D、混悬类E、固体分散体27.不属于胶体溶液类剂型的是:A、胶浆剂B、甘油剂C、火棉胶剂D、涂膜28.按剂型分散特征分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合剂和洗剂属混悬液类B涂膜剂属胶体溶液类C、醑剂属乳浊液类D、散剂属固体分散体类E、芳香水剂属真溶液类29.属真溶液类型的剂型有:A、芳香水剂B、溶液剂C、合剂D、甘油剂E、搽剂30.含漱剂是属于()给药的剂型A、呼吸道B、胃肠道C、粘膜D、皮肤E、注射31.属于粘膜给药的剂型是A、糊剂B、烟剂C、吹入剂D、搽剂E、洗剂32.皮肤给药剂型不包括:A、膏药B、洗剂C、搽药D、离子透入剂D、滴鼻剂33.属于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A、吸入剂B、滴眼剂C、舌下剂D、含化剂E、酒剂34.粘膜给药的剂型包括A、滴眼剂B、舌下剂C、栓剂D、膜剂E、含化剂3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部颁药品标准》性质与《中国药典》相似B、《部颁药品标准》与《中国药典》都具有法律约束力C、《部颁药品标准》一般采用药典一部的体例、凡例和附录D、《部颁药品标准》由政府颁布实行E、《部颁药品标准》修订各品种标准是,以《中国药典》为准绳36.中西药剂工作都必须遵从的工作依据包括:A、药典B、各级药品标准C、处方D、质量标准E、制剂规范37.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药典的概念A、《新修本草》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D、《本草纲目》38.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中国药典》从77 年版起分一、二部B、现《中国药典》最新版是2000 版C、正文是药典的主要内容D、要点中索引设有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E、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已出版七版药典39.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是A、B .PB、C.PC、U.S.S.PD、U.S.P40.药典是由()颁布的,具有法律约束力A、卫生部B、卫生部生物制品药品检定所C、国务院D、医学科学院41.我国药典分两部自哪一年开始A、1953 年版B、1963 年版C、1970 年版D、1977年版E、1985 年版42.《中国药典》中附录包括的内容有A、各种检测法B、制剂通则C、指示剂D、本药典采用的法则什量单位E、本药典各术语含义43.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B、药典由政府颁布施行C、药典具有法律约束力D、药典每隔几年修订一次E、药典在保证人民用药有效、安全,促进药物研究生产上起到重大作用44.下列中()属于药典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神农本草经》C、U.S.P D、G.PE、J.P4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由()组织编写并颁布施行A、国家卫生部B、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C、药物监督管理局D、政府4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何时开始施行A、1984.9.20B、1985.7.1C、1987.4.15D、1985.10.2E、1986.7.147.《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不包括()指南A、中药学B、药剂学C、药理学D、毒理学48.下列哪一个无法律效应A、药典B、部颁标准C、制剂汇编D、制剂规范49.某以中药为原料的药品标签上写有"黑卫药准字(1984)026号"的字样,其应属于()概念A、中药B、成药C、方剂D、中成药E、制剂50.以下属于新药范畴的有:A、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B、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C、改变剂型的药品D、增加新适应证的药品51.我国新修订的GMP施行日期为A、1992.2.18B、1993.2.16C、1993.4.5D、1994.5.5E、1993.6.752.粉针剂的分装、压塞适宜在()级洁净厂A、100B、500C、1000D、10000E、500053.GMP的基本内容包括:A、厂房B、生产操作C、质量控制系统D、销售记录E、不良反映报告54.滴眼剂的配液要在()级洁净厂房生产A、100B、1000C、10000D、100000E、50055.以下GMP具有法律性质的包括:A、美国的GMPB、瑞典的GMPC、英国的GMPD、日本的GMPE、WHO的GMP56.100000级洁净厂房一般使用于()的生产A、注射用药品的配液B、片剂C、注射用药品的滤过D、胶囊剂E、丸剂1. ADE2. C3.C4.D5.ABCD6.ABCDE7.CDE 8.ADE 9.ABE 10.ABCE 11.D 12.C13.C 14.C 15.D 16.C 17.C 18.ABC 19.B 20.ABCDE21.ABCD 22.AC 23.C 24.BC 25.D 26.A 27.B28.ABDE 29. ABD 30.C 31.C 32.E 33.E 34.ABCDE35.ABCE 36.ABCE 37.D 38.A 39.D 40.C 41.B42.ABC 43.ABCDR 44.ACDE 45.A 46.B 47.B 48.C49.BDE 50.ABCD 51.B 52.A 53.ABCDE 54.C55.ABD 56.BDE二、填空题1.按药剂生产和供应的特点,中药药剂工作包括()和()两大部分2.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知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与()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7)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7)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专业学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80分)1、关于益母草与泽兰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可以利水消肿,祛瘀消痈B、益母草应用更广泛C、泽兰对于血虚者应慎用D、益母草孕妇忌服E、泽兰为产科之要药答案: E解析:妇产科之要药指的是益母草。

2、既能治目赤翳障,又能治湿疹湿疮的药物是(C)A.朱砂B.硼砂C.炉甘石D.铅丹E.土荆皮3、附子的来源是(D)A.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主根B.毛茛科植物北乌头侧根的加工品C.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D.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4、善于治疗膏淋的药物是A、滑石B、木通C、通草E、车前子答案: D解析:萆薢的主治病证包括:①膏淋,白浊。

为治膏淋要药。

②风湿痹痛。

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

5、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的是A、黄连B、金银花C、黄芩D、紫草E、玄参答案: B解析:①金银花的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②黄连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③黄芩的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④紫草的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⑤玄参的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6、下列哪项不是野菊花的适应证A、痈疽肿痛B、疮疖丹毒C、虫蛇咬伤D、目赤肿痛E、头痛眩晕答案: C解析:野菊花的主治病证有:①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②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③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7、朱砂、丹参等有清心安神功效,能治心火亢盛、心悸失眠等症,一般就说该药A、归肝经B、归心经C、归脾经D、归肺经E、归肾经解析:心火亢盛心悸失眠,当用朱砂、丹参等心经药以清心安神。

8、以下药物止血一般需要炒炭的不包括A、地榆B、槐花C、茜草D、艾叶E、苎麻根答案: E解析:苎麻根一般是鲜品捣汁使用。

9、以下关于芦根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治疗热淋涩痛B、鲜品使用的时候需要加倍C、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D、阴虚内热者忌用E、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答案: D解析:芦根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中药学总论ppt-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ppt-中药学总论

谢谢大家!
作者:唐慎微 •开创了方药对照的先例
16
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本草品汇精要》 •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
发明
本草

朝 作者:刘文泰 时
•1937年才正式出版
状期

《本草纲目》 •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首,
共52卷
作者:李时珍 •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
17
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 004:11:26 04:1 1Dec- 2020 -Dec -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4 :11:2 604:11:26 04:1 1Sun day, December 2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 12.20 20.1 2.200 4:11:2604 :11:2 6Dec ember 20, 2020
《本草纲目拾遗》 •裁药921种,《本草纲目


清 朝
作者:赵学敏
》未涉及者达716种之多 •1937年才正式出版
状时 况期
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 本草求真
•筛选《本草纲目》精粹,旁引 众家,兼抒己见
本草崇原 本经逢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本经疏注
•辑复《神龙本草经》并加以阐 释之风盛行
18
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 04:11 :260 4:11:2604:1112 /20/ 2020 4:11:26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 004:11:26 04:1 1Dec- 2020 -Dec -20

中药学笔记1总论

中药学笔记1总论

总论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本草:记载这类药物(植物),指整个传统的药学、是中药的古称(出现于西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佚名,托名神农,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成书于南北朝,约公元500年,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奠定了大型骨干本草编写雏形。

3.«炮炙论»雷,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标志本草学新分支学科产生。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日本曾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比欧洲最早药典早830多年)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首刊于公元1108年,载药1558多种,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于明代(公元1578年),公元1596年刊行,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6.《滇南本草》,著者兰茂,明,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云南)本草。

7.《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于清代(公元1765年),初刊于1803年,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8.《本草求真》,作者黄宫绣,成书于清代,公元1769年,载药521种,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期末考试题(A卷)得分评分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 0分)解题说明: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序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最早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本草是( C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2、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D )A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活血祛瘀 D补气健脾3、治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恶寒发热,喘咳实证,首选( A )A麻黄 B桂枝 C白芷 D生姜4、功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C )A防风 B羌活 C紫苏 D桂枝5、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首选( C )A细辛 B白芷 C羌活 D藁本6、功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CA薄荷 B菊花 C葛根 D升麻7、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者,首选( B )A葛根 B柴胡 C升麻 D蔓荆子8、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者,首选()A石膏 B知母 C黄芩 D金银花9、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C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连翘10、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的清热解毒药是( A )A连翘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11、具有凉血、养阴、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B )A生地黄 B玄参 C牡丹皮 D赤芍12、具有截疟作用的药物是( C )A地骨皮 B白薇 C青蒿 D银柴胡13、治热结便秘,首选( A )A大黄 B芒硝 C芦荟 D巴豆14、木瓜不具有的功效是( D )A祛风湿 B舒筋活络 C消食 D强筋健骨15、五加皮不具有的功效是( D )A祛风湿 B强筋骨 C利水 D安胎16、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浊生冷,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首选( A )A藿香 B苍术 C白豆蔻 D砂仁17、厚朴的功效是( C )A化湿,解表,止呕 B燥湿健脾,祛风湿C燥湿,行气,平喘 D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安胎18、治砂淋,首选( D )A车前子 B木通 C滑石 D金钱草19、治湿热黄疸,首选( A )A茵陈蒿 B虎杖 C秦艽 D郁金20、具有温经通脉作用的药物是( B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吴茱萸21、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首选( C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小茴香22、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痛经,首选( B )A青皮 B香附 C橘皮 D枳实23、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首选( D )A枳实 B青皮 C佛手 D薤白24、木香的功效是( A )A行气止痛 B温中止呕 C纳气平喘 D调经止痛25、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的消食药是( B )A山楂 B麦芽 C莱菔子 D神曲26、既能驱虫消积,又能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A )A槟榔 B使君子 C苦楝皮 D雷丸27、具有解毒敛疮作用的凉血止血药是( A )A地榆 B大蓟 C侧柏叶 D苎麻根28、治外伤出血,首选( A )A三七 B蒲黄 C白及 D槐花29、治下焦虚寒,冲任不固,崩漏下血,首选( B )A炮姜 B艾叶 C白茅根 D地榆30、具有利胆退黄作用的活血化瘀药是( B )A川芎 B郁金 C莪术 D桃仁31、具有活血调经,安神作用的药物是( C )A红花 B益母草 C丹参 D牛膝32、既能行血,又能补血,并能舒筋活络的药物是( B )A牛膝 B鸡血藤 C姜黄 D益母草33、治湿痰阻肺,咳嗽痰多清稀,首选(B )A天南星 B半夏 C白附子 D白前34、百部的功效是( A )A润肺止咳 B化痰止咳 C清肺止咳 D平喘止咳35、具有升阳作用的补气药是( B )A党参 B黄芪 C白术 D山药36、熟地的功效是( A )A补血,滋阴,益精 B养血调经,平肝止痛C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D补血活血,止痛润肠37、龟甲与鳖甲的共同功效是( A )A滋阴潜阳 B软坚散结 C益肾健骨 D养血补心38、制首乌的功效是( A )A补益精血 B截疟 C解毒 D润肠通便39、功能安蛔止痛的药物是( B )A五味子 B乌梅 C山茱萸 D石榴皮40、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的药物是( A )A硫黄 B雄黄 C白矾 D升药得分评分人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 0分)解题说明:每小题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相应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以示回答。

中药学总论演示用稿1

中药学总论演示用稿1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西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中药学的发展特点 (1)已有药学专著出现。《药论》(西汉时期)
亡佚 (2)已有一批通晓本草的学者 (3)开始用“本草”一词,以其代表药物学及药
学专著 (4)国内外、内地与边远地区的药物不断交流,
促进药学发展——如 西域的红花(西红花、藏红 花)、大蒜、胡麻;越南的薏苡仁;边远地区的麝 香、琥珀、羚羊角、龙眼
(3)中药的炮制和制剂技术取得重大成就。
例如:《苏沈良方》最早记载了从尿中提取 性激素制剂“秋石”的制备方法。

2本草学著作
《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 《徐之才药对》《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
**《本草经集注》——(七卷,北宋时期亡 佚,其内容可见于《证类本草》、《本草纲 目》)
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梁代
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
著作内容:
①对《本经》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 ②为了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补充了采收、鉴别、
春秋战国时期:
《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味 学说的理论基础。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 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此为归经学说之先导。
②载药365种,多为朴实有验。每味药之下依次介 绍正名、性味、功用主治、生长环境、以及部分药 的别名、产地等
③创立“三品分类法”。按药物的有毒无毒、养生 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将药物分为上(120)、中 (120)、下(125)三品,即创立“三品分类法”。
著作的学术贡献:
①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珍贵的药学文献。 ②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③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对后世中药学的发

新世纪(第二版)《中药学》总论

新世纪(第二版)《中药学》总论
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 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本草蒙荃》“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等为炮制专著。 炮制的目的:(8 个方面)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 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附:道地药材歌诀: 东北人参细五味 河南菊地药牛膝
广东陈砂苏薄荷 四川黄连乌芎贝 宁夏枸杞甘当归 青海大黄蒙黄芪 云南三七与茯苓 晋参鲁胶兼浙贝 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 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五类: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修治 修治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 ①纯净药材——有挑、筛、刷、刮、挖、撞等方法。 ②粉碎药材有捣、碾、研、磨、镑、挫等方法。 ③切制药材主要有切、铡等方法。 2.水制法 水制法的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 药性等。常用的方法——有漂洗、浸泡、闷润、喷晒、水飞等。 3.火制法 火制法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烫、煅、煨等 炒——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等。 ②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等。 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等。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炙法——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 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 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百部、枇杷叶 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当归、川芎、大黄 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香附、元胡、甘遂、芫花 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竹茹、半夏 盐炙——可引药人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黄柏、杜仲 烫法——先在锅内加热中间物体(如砂石、滑石、蛤粉),用以烫炙药物,使其受热均匀, 膨胀松脆,不能焦枯,烫毕,筛去中间物体,至冷即得。砂烫穿山甲、蛤粉烫阿胶珠。 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软,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得煎出, 以充分发挥疗效。如:龙骨、牡蛎、棕榈炭、血余炭。 煨法——煨法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 加热的方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 用,增强疗效。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各论-消食药【圣才出品】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各论-消食药【圣才出品】
三、药物特殊描述 ★★★ 山楂:尤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四、山楂与莱菔子的鉴别用药 ★★★
表 16-3 山楂与莱菔子的鉴别用药
16.2 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 一、A 型题 1.善消肉积的药物为( )。 A.麦芽 B.山楂 C.神曲 D.鸡内金
2/7
圣才电子书

【答案】B
5.略兼解表之功的消食药是( )。[统考 2006 研] A.山楂 B.谷芽 C.麦芽 D.神曲 E.鸡内金 【答案】D 【解析】A 项,山楂功能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化浊降脂。B 项,谷芽功能健脾开胃, 消食和中。C 项,麦芽功能健脾开胃,消食行气,回乳消胀。D 项,神曲功能消食和胃,又 略能解表退热,故尤宜食滞兼外感表证者。E 项,鸡内金功能健胃消食,涩精止遗,化坚消 石。
3.《本草纲目》中,谓之“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的药是( )。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谷芽 【答案】C 【解析】麦芽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尤善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主治米面薯芋类饮 食积滞,脘腹胀满。
3/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能消食除胀、下气化痰的药物有( )。 A.苍术 B.麦芽 C.莱菔子 D.厚朴 【答案】C 【解析】莱菔子的功效为消食除胀,下气化痰,可治疗食积气滞,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7.既能消食健胃,又能涩精止遗的药物是( )。 A.谷芽 B.鸡内金 C.山楂 D.莱菔子 【答案】B 【解析】鸡内金的功效来自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三、问答题 简述莱菔子的性味、功效和主治。[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研] 答:(1)性味: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 (2)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3)主治:①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莱菔子味辛行散,消食化 积之中尤善行气消胀。②痰壅气逆,喘咳痰多,胸闷食少。莱菔子既能消食化积,又能降气 化痰。用治痰壅气逆,喘咳痰多,胸闷不舒,食少者,可单用本品为末服,或与白芥子、苏 子等同用。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pdf-2024鲜版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pdf-2024鲜版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一般来说,升浮药多具有 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有酸、苦、咸之味 和寒凉之性。
2024/3/28
9
归经与引经
2024/3/28
归经
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 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2024/3/28
毒性与禁忌的关系
了解中药的毒性及禁忌对于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有毒中药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并密 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同时,还应遵循中药的配伍禁忌和饮食禁忌等原则,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11
03
中药分类与功效
Chapter
2024/3/28
12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用法
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及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2024/3/28
25
05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Chapter
2024/3/28
26
中药的炮制方法
2024/3/28
01
净制
即净选加工,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
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霉变或走油的部分
,以达到一定的净度标准。
一般汤剂多宜温服,特别是辛温发散 药更应热服;特殊情况下也可冷服, 如热性病用寒药可冷服;治真寒假热 证用热药可冷服;止血药可用凉开水 调服等。
注意事项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 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 化,影响疗效;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 则;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某 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 ,处方上需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 、包煎、另煎、溶化(烊化)、泡服 、冲服等。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汇编

最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汇编

总论名词解释:1.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得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然状态存在或人工制造的,可供作为中医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加工品的种类以及蕴藏量的总和。

3. 道地药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和加工,形成了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生产及加工技术成熟、质量稳定、临床常用的著名药材,这些药材在中药经营行业中被称为“道地药材”。

著作:1.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首推《神农本草经》(三卷)。

成书于东汉末年,载中药材365种,按医疗作用分为上、中、下三品。

较为完整的性状鉴别法提出了中药质量鉴定的科学问题2. 公元502~536年,梁•陶弘景著成《神农本草经集注》(七卷),该书收载中药材730种,并将药材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堪称药材依自然属性分类的先导性著作。

3. 公元659年,唐•李勣、苏敬等22人撰成《新修本草》(五十四卷),该书又称《唐本草》,载药850种,按药材的属性分为11部。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该书采用了图文并行的编写方式。

4. 公元741年,陈藏器著成《本草拾遗》(十卷),收载了《新修本草》未载的中药692种,该书提出了按照药效宣、通、补、泄、轻、重、燥、湿、滑、涩的分类方法,在内容上重视中药的性味功能、生长环境、产地、形态描述、混淆品种考证等。

5. 1108年前,北宋•蜀医唐慎微编撰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简称《证类本草》),该书载药1746种,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著作。

6. 1505年,刘文泰等编写了《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该书载药1815种,分别以苗、形、色、味、嗅等项逐条记载了与性状鉴别有关的内容,并附有彩色药图(最早),具备了现代中药性状鉴定法的雏形。

中药总论PPT精品医学课件

中药总论PPT精品医学课件
xx
第四节 配伍禁忌
二、禁忌
1.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 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详见P144)
2.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 脂。
二、炮 制 的 目 的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 要。
生地
(性苦寒可凉血,主治血热证)
熟地
(性甘温可补血,主治血虚证)
生姜
(可散寒,治表寒证)
炮姜
(可温里,主治里寒证)
二、炮 制 的 目 的
4.增强药物疗效:
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 醋元胡,止痛作用 增强。
5. 便于制剂和贮藏: 6.可引药归经:
饮片
二、炮 制 的 目 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 药效。如,去泥,刮皮等。杏仁去皮,蝉蜕去 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①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 ②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 ③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
可去其副作用。
xx
补、中药煎煮法
①先煎: 贝壳、矿石类要打碎先煎煮15-30分; 毒性强的附子、乌头应先煎1-2h。 ②后下: 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别的药煎好后 再放。如大黄后放煎2分左右,钩藤(含 钩藤碱可降血压)后放煎15分左右。
xxΒιβλιοθήκη 补、中药煎煮法③另煎: 贵重的药如人参、三七要另煎。 ④包煎: 有茸毛的(eg旋覆花、辛夷)要包煎,否则 茸毛进入汤中喝时会引起咳嗽。另一些种 子植物(eg车前子、苏子)其煮破后易使药 液发粘,不易喝。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一、引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物性质、制备工艺、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的学科。

中药学总论是中药学的基础科目,涉及中药的起源、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等内容。

本文将从中药学的概念、起源、分类、特点、作用机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和中药制剂为主要对象,系统阐述中药的性质、功能、功效、配伍、用法用量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学科。

中药学分为中药药学、中药药理、中药分析化学、中药实验等专业领域。

三、中药学的起源中药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这部著作总结了古代祖先对草药的认识和运用,标志着中药学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四、中药学的分类中药学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如按照作用特点可分为补品、泻品、清热品等;按照药物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按照药物形态可分为药材、饮片、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五、中药学的特点中药学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药理特点突出、配伍应用灵活、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持久、副作用相对较少等。

这些特点使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

六、中药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学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和排泄机制,以及药物与生物体内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七、中药学的现状目前,中药学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在中国,中药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中有着重要地位。

同时,中药学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八、中药学的发展趋势未来,中药学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学科交叉和国际交流合作。

同时,中药学的发展还需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

九、结论中药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一直在探索中草药的奥秘,努力实现中药在保健和治病中的应用。

中药学概论论文

中药学概论论文

中医中药与美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大众,特别是女性,越来越多的尝试用中医药方面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容貌.这一点,可以从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主打中草药的美容美发产品看出来.其实医药美容从很早之前就有了,但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中草药美容品牌也是从近十年才开始风行的,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馥佩,相宜本草,佰草集,羽西等等.关键词:中药中医美容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是取其广义。

中医美容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的标准和美学的标准对人的外形和内在的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

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或颈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

在历代各类医书中,表明有驻颜、悦色的作用的药物多达上百种,而方剂更是数量可观,各种洗手面方、令面悦泽方、增白方、祛皱方、驻颜方、白牙方、染发方、香身香口方,应有尽有,甚至有发蜡、口红、胭脂的配方。

这些方药具有极浓的生活美容的色彩,它们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修饰人的容颜,使之更光彩夺目。

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医家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所以他们关注人体的修饰,并以医学的手段介入,使修饰品和修饰手段更完善,更符合人体健康要求。

这种介入扩大了中医美容的内涵,使中医美容以其深度和广度并存,在世界美容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疕”、“癣”、“疣”等损美性疾病。

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燕脂”,战国时的《山海经》146 种药物中,有12 种与美容有关。

《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

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 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也有不少关于美容的章节。

中药学实践教学探讨与分析

中药学实践教学探讨与分析

中药学实践教学探讨与分析作者:李耿吴庆光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起着沟通中医基础和各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包括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性能理论、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理论等知识;各论主要内容为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笔者通过对我校多年的“中药学”课程教材方法进行总结,就“中药学”实践教学法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特点中药学课程自1956年第一批中医院校成立之初,即是中医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现为我校的全校性基础课。

其前身为“中药方剂学”,其后分化为“中药学”与“方剂学”。

近年来,在“中药学”全体教师努力下,在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本校中药学教研室在2011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同年本教研室教师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团队。

1.1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我校“中药学”教学方法独具特色,不仅重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既突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的讲解,又重视现代药理、毒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让同学们在接受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了解到现代的研究进展,更易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研究相结合。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校“中药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注重将知识点和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主要途径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药物的实物标本和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和药材饮片),让同学们可以从视觉上认识到中药形状特点,让课堂讲授更具趣味性,同时同学们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10.2020
6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各时期的代表 性著作),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4.熟悉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 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5.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它炮 制方法。
6.了解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 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 仅供参考。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
月份
1 4 6 8 10 12
人参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故采收应在6~9月为宜。
25.10.2020
18
一般药材的采收时间及方法
植物类: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
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
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
4
韩国白参
3
中国生晒参
3
中国大力参(红参类)
6
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 术、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 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
25.10.2020
17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 药的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也就是说,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 量最高时进行。
7.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5.10.2020
7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
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公元二世纪,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 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首创上中 下三品分类法。
20
8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成书
9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作者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 年(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 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有人将 其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先于欧洲
的纽伦堡药典(1542年)800余年 )
25.10.2020
10
《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 成书于开元年间 (公元713年~741 年),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 即宣、通、补、泻、轻、重、滑、 涩、燥、湿十种,为后世中药按临 床功效分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
时摘取花蕾。
果实和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25.10.2020
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
19
根和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
少数夏季采收。
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
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
动物: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3
二 .学习《中药学》的重要性
1.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论治:理、法、方、药
2. 药是治病的武器,是方剂学和临床 各学科的基础。
⑴ 与中医基础学的关系: 中基:脏腑 寒热 表里 虚实 痰 中药:归经 四气 升降 补泻 化痰 五色五味入五脏 浮沉
25.10.2020
4
⑵ 与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关系
辨证、立法
组方
临床实践
中药理论
俗语云:“识医不识药,
十医九不着”
⑶ 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⑷ 在现代医药学中的地位
25.10.2020
5
三.学习《中药学》的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和中药学基本
理论知识(性能、炮制目的、配伍关
系、 用药禁忌等)。
2.掌握130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 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 意义者)及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 (指一味药品因品种不同而效用有别者) 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 用注意。
25.10.2020
2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指
导下使用的药物。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
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
制品和生物制品)
草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
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 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25.10.2020
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道
地药材”(地道药材)。
《新修本草》言“离其本土,则质同 而效异。”
陈嘉谟说:“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 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地产南 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
25.10.2020
16
水提取物(人参皂甙)的量%
日本长野县红参
13
韩国红参
14
日本长野县白参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中药,
二部为西药,每5年出版1次。
解放后,中药发展的概况
25.10.2020
14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 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 有法。”
《本经》
25.10.2020
15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
25.10.2020
11
《证类本草》又名《经史证类备急本
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500多种,药后 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 价值。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
1593),成书于明代(于1552~1578年 间 ),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 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 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 突出贡献。
总论
一、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药 植物—占绝大多数,使用最普遍。 物 动物 的 矿物 来 化学制品 源 生物制品
25.10.2020
1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
源的特点。
中药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药物以草为本”,“药之众者,莫
过于草,故举多者,言之本草。”
(《神农本草经》)
25.10.2020
12
《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
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成书于1935年,药物辞典类大型工具书。
25.10.2020
13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
成书于1977年
《 中 华 药 海 》 载 药 约 8000 种 , 成
书于1984年
《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本 草》等成书于1998年
于约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种,首创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
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 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收录了300种药物 的炮制方法,并提出在炮制药品前,应 注意区别混淆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 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 产生。
25.10.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