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批判哲学1
知识、道德与宗教——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几个问题1

知识、道德与宗教——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几个问题*导读:内容摘要:理性、自由是康德表达人的本质的核心概念,尤其是他对自由概念的卓越阐释,是其尝试解答传统形而上学问题、道德与宗教……内容摘要:理性、自由是康德表达人的本质的核心概念,尤其是他对自由概念的卓越阐释,是其尝试解答传统形而上学问题、道德与宗教问题的灵魂。
本文拟从知识、道德和宗教三个方面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几个问题进行重新解读。
一、理性与自由。
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主要被理解为人类的一种本质力量与创造模式,它涵摄认识领域与实践领域。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人处在世界与理念二极之间的张力关系中,既有属神的超验理念本质,又必然地生活于大地之上。
希腊精神经启蒙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康德。
在康德那里,人的理性特质更加突显,而且那种张力色彩依然是思想的必要前提。
不过,康德的伟大在于其综合精神。
我们不好使用折中、调和等词汇来纠缠康德,而应积极地体会他那深邃的创造思想。
人不需要从二元中逃出,极力站在某一边谴责另一边,而是要理解源于更深统一体的人的精神和质料[1](第六章)。
在康德那里,质料与理念、现象与本质空前地统一,存在因而获得完整的根据,这根据显然不在传统意义上的超验理念中,不在彼岸那人迹难至的永恒的空虚与黑暗中,而在我们的思想概念、在我们的理性理念中,在理性本身。
而且,人只能生活于自己的理性中,而不能生活于生命之外的超验理性之中。
在倡导主体性哲学的康德那里,理性只是人的理性,理性(思想)不仅是人类的能力和工具,更是人的本质、源泉、依据和目的。
人类藉理性而为的,不是去探求身外的别的什么东西和奥秘,而是对自己理性本身的自觉,自觉其作为人以及人的整个世界之源泉、之模式、之理想的身份及尊严。
这种自觉即自由,乃是人类的起点与终点。
人的理性之外,康德并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精力,只是存而不论。
康德认为,理性是完整的、唯一的、永恒的。
人的一切都在理性的呈现与运用中。
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辨使用,人类获得关于经验的知识以及经验本身,人成为自然的立法者。
康德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第一节康德哲学的概述前批判时期按照他的宇宙图示,宇宙中到处充满着精神和物质,但两者分布不同离宇宙中心越近,引力越大,理性越弱;离宇宙中心越远,理性越强。
地球处于太阳系中间的位置,所以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拥有一定的理性,但没有完全、纯粹的理性。
康德在批判时期的哲学思想经历的从唯理论到批判唯理论的转变。
他接受了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教育,接受了唯理论把唯理论置于经验之前并且之上的位置的基本立场。
但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他接受了牛顿物理学,同时也意识到了经验论的重要性,并由此接受了经验论对唯理论和形而上学的批判。
正是休谟把他从独断论的梦中惊醒。
然而他没有选择经验主义,而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独辟蹊径,开辟了先验哲学的新途径。
以1770年发表的《论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则》为标志,康德的思想进入了批判时期,他再文章中指出,不是外部对象,而是先验形式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还做出了物自体和现象的区分,物自体在认识之外,而现象则在认识之内,同时受到时空和知性概念的统摄。
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在发表演说后,康德沉默了十一年,在1781年发飙了《纯粹理性批判》。
在他书第二版序言中,把这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哥白尼革命”。
这场革命是为了解决哲学面临的危机。
在第一版序言中,他描述了这场革命。
在历史上,形而上学号称是一切科学的女王,但是时代变了,风尚遍了,形而上学在当代遭到轻蔑、谴责和遗弃。
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怀疑论,尤其是近代的英国经验论。
康德之处,造成这场哲学危机的根源是:1)形而上学企图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2)j 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任然不能客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因为独断论是纯理性的,而理性使用的原则既然超出了经验界限,也就不能用任何来自经验的试金石来对其进行检验了3)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完全不受经验指导,而且完全依靠单纯概念,但是理性至今还没找到一个普遍的必然的原则和标准,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性标准各行其是,纷争不断“它的做法不仅是在黑暗中摸索,而且是瞎摸。
西方哲学史专题五 :德国古典哲学01

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 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17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 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 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 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 “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 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 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作为我们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 是已有的,只是这些物本身可能是什么样子, 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 也就是当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之 内所产生的表象。”
20
-“事实上,既然我们有理由把感官对象仅仅看作是现 象,那么我们就也由之而承认了作为这些现象的基础 的自在之物,虽然我们不知自在之物是怎么一回事, 而只知道它的现象,也就是只知道我们的感官被这个 不知道的什么东西所感染的方式。”
15
(一)对纯粹理性的考察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 知道什么?
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 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 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 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 是无解的。
16
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 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 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 的头脑当中?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 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 该怎么办?
13
--康德墓碑铭文: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 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 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

当代 西 方 哲 学 的总 体 发 展 。康 德 的批 判 哲 学 开 德 国古 典 哲 学 之 先 河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历 史 渊 源 , 贡 献 在 于 倡 导 并 实 践 是 其 批 判 的精 神 。然 而 康 德 的批 判 是 不 彻 底 的 。 当前 , 要坚 持 和 发展 马克 思 主 义哲 学 , 须 高 扬 “ 现 存 的一 切 进 行 无 情 的批 判 ” 必 对 的精 神 ,在 批 判 旧世 界 中发 现 新 世 界 ” 由康 德 所 奠 定 的那 种 高 瞻远 瞩 的 理性 批 判 精 神 , 永 远 值 得 人 们 珍惜 和深 思 的 。 “ 。 是
康 德 的批 判 哲 学和 哲 学 的批 判 精神
赵 青
( 南大学 哲学 与公 共管理 学 院 , 河 河南 省 开封 市
摘要
4 50 ) 7 0 1
作 为 人 类 哲 学 思 想 的“ 水 池 ” 康 德不 仅 以 其批 判 哲 学 实 现对 传 统 哲 学 的 根 本 变 革 , 且 以 其 新 哲 学 理 念 深 刻 影 响 现 蓄 , 而
关键 词 康德 ; 判 哲 学 ; 判 精 神 批 批 中 图 分 类 号 :0 B8 文 献标 识 码 A
Ka t r tc lph l s p y a he ph l s p fc ii a pi i n ' c ii a io o h nd t io o hy o r tc ls r t s
t hou ght. s K e wor s Kan :Crtc 1Phio o y d t iia l s phy; c iia prt rtc ls ii
引 言
康 德 是 德 国古 典 哲学 的创 始人 , 而德 国古 典 哲 学是 西方 自古希 腊 以来 2 0 0 0多年哲 学发展 的 总汇 , 是 近代欧 洲资产 阶级 反封 建哲 学发 展 的最 高峰 。而 康德 按照 海 涅 所 言 : 德 国被 康 德 引入 了 哲 学 的道 “ 路, 因而哲 学变 成 了一 件 民族 的事 业 。一 群 出色 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简述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简述袁鸿杰.期末思考形而上学问题是西方哲学史的一种传统。
在康德之前哲学已经经历了漫长形而上学的历史,康德指的形而上学就是关于世界本原,世界最高目的等的学说,具体说来就是自由、灵魂不死、上帝存有。
在形而上学的论争中,唯理论和经验论共同构成了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是西方现代精神的精华。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一切认识的源泉,一切知识只能从经验获得,并能在经验中得到证明。
关于认识来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造成了唯理论和经验论,虽然双方各自有理有据,但是它们的局限性也随着理论本身的发展逐渐暴露了:唯理论走向了独断论,独断地认为他们掌握了世界的终极真理;经验论则发展成为怀疑论,怀疑一切知识的可靠性,世界也不过是一场梦魇。
形而上学引发了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却又无法给出答案,使得它自身逐渐走向了尴尬的命运。
康德想要结束过久的纷争,他说,理性陷入困境是因为运用经验性原理向最高原理晋升时发现自己的无能,而求助于超验原理,却跌入黑暗和矛盾之中,知道有根本性的错误却又找不出来。
于是康德希望做一个一劳永逸的尝试,结束一切纷争,找到那根本的错误,所以《纯粹理性批判》这部书才诞生了。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其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
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

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姓名:黄子钊学号:L01314005专业:13级行政管理浅析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摘要: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是走出迷茫的一条“林中路”。
康德的批判哲学通过对理性的限制,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性与独断性,审视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严厉批判又力图发动“哥白尼”革命式的认识来拯救形而上学的康德思想,同时对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探讨,主要强调了康德的辨证论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康德哲学使人类的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的基本精神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主干,他的道德哲学具有极其震撼的启蒙意义。
Abstract: in rational caught in the crisis of the contemporary and reread Kant's work is out of the confusion of a "forest road". 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by the rational limit,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progress and spiritual growth, to overcome the rational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knowledge of one-sided and arbitrary, examining the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was severely criticized and attempt to launch a "Copernican Revolution" type of understanding to save the metaphysics of Kant's thought and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Kant's philosophy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the Kant "s theo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mote the dialectic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Kant's philosophy to human thought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 the basic spirit of Kant Is still the spiritual backbon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era, his moral philosophy has a very shocking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关键词:康德,理性,批判,启蒙Key words: Kant, reason, criticism, enlightenment一、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背景及形成康德的生命几乎横跨了整个18世纪。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康德的第十七章

(五)康德的先验理性论
(一)康德的“批判时期”哲学的基本特征
康德的“批判时期”的哲学由三大“批判理论”组成,因此他把自己的哲学叫做“批判哲学”。所谓“理性批判”即是对人类的理性能力的全面考察。
1、“理性批判”的缘由: 据康德自己认为,他之所以要对人类的理性能力作一番考察,主要是受到了两个人的影响:休漠和莱布尼茨。
(3)他的学说对他本人哲学思想的发展也很有意义。由于他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拥有一定程度的理性,没有完全的、纯粹的理性,说明他认识到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这与他后来对理性进行进行批判的工作是一致的。
四、康德的理论哲学
(一)康德的“批判时期”哲学的基本特征
(二)康德的理论哲学的中心问题
(三)康德的先验感性论
学说的意义:(1)由于康德坚持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力图从物质本身的运动来说明天体的形成,把宇宙看成是在时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推翻了自然界永远不变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有力的推动了近代辩证法的自然观的形成。
(2)康德的“星云假说”所发动的自然观上的革命,是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目的论世界观的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为自然科学的解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康德的教授生涯在生活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极其简单,二是极有规律。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一定在下午3点30分开始散步,以致他的邻居都以这来校正手表,几十年中只有个一次他没有出来散步,那是因为读卢梭的《爱弥尔》太入迷了。
康德的主要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1755年)、《论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则》(论文、1770年)、《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基础》(1785年)、《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年)、《道德形而上学》(1797年)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伦理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康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1.两个世界的区分:康德提出了"两个世界"的区分,即"现象世界"和"物自体世界"。
现象世界是我们感知和经验的世界,受到我们主观认识的限制;而物自体世界是超越我们经验能力的事物本质所在。
2.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试图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探讨我们对于认识和理性的界限。
他认为,人类认识的能力受到先天的概念和形式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概念和形式来理解世界。
3.义务论伦理学:康德提出了基于义务的伦理学,强调道德行为应该基于理性原则而非感性的欲望。
他的道德理论以"行为的普遍化原则"为核心,即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行为是否能够成为普遍法则来判断其道德性。
4.经验与概念的关系:康德认为,我们的经验是通过感觉材料与我们内在的概念和判断相结合而构建的。
他强调了理性的作用,并主张我们的认识不仅依赖于感性经验,还需要理性的活动。
5.美学与审美判断:康德对审美领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审美判断力"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主观的,但又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它是基于一种对客体的无目的欣赏和纯粹感性的经验。
这些是康德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他的思想对于后世哲学和其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即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
他认为,理性批判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用理性的方法,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试图改进它们。
这就是康德所提出的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
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人类的自由意志。
康德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是无限的,可以被理性的批判来控制。
这种理性批判是一种反思,它会对人的思想、行为和结果提出质疑,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责任自觉。
康德认为,人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应该负责任地处理自己的行为,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左右。
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律,不被感情和情绪所左右,从而更加理性地处理问题。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决策时,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
总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事
物,从而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负责任地处理自己的行为,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理性批判之父——康德

学术简介
康德自1755年任无俸讲师(Privatdozent)在柯尼斯堡大学执教,1770年升任逻辑 与形而上学教授。以1770年为界限,其思想可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 批判时期,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主,并进行哲学探究。1755年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批判时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 限度,将世界划分为“现象界”与“本体界”;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 三个环节,并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概念。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因果性等 十二个范畴是知性固有的先天形式;理性的本性要求超越经验的界限对本体(自在之物) 有所认识,但这已超出人的认识限度,必然陷入难以自解的矛盾,即二律背反。人的认识 只能达到“现象”。在自在之物世界中,上帝、自由、灵魂等为超自然的东西,属信仰范 围,它们的存在是为了适应道德的需要。由于两个世界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康德试图通 过审美判断与自然界的目的论判断以达到沟通,提出审美的主观性与没有目的的目的性与 自然界的内在目的性与外在目的性,最后以有文化有道德的人为其体系的终结。在政治上, 同情法国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在教育上,认为应重视儿童天性,养成儿童自觉遵守纪律 的习惯。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 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 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 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 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 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 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 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 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 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 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 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 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 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 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结合康德的哲学观谈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

1.结合康德的哲学观谈谈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
答: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1)“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
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
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
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
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
”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能做什么。
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
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了尽头;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辩证法的因素,把它系统化了。
但是,黑格尔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体系的。
1、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
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表现在现象中,现象也就是本质的显现。
因此,离开了特性或规定性就无所谓事物,离开了现象也无所谓本质;而认识了事物的一切特性或规定性也就可以认识本质。
(2)黑格尔肯定康德提出对概念、范畴的批判研究,是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但他坚决摒弃康德在认识以前批判考察认识能力的“先验方法”。
黑格尔认为,既然批判考察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就只能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在一起。
我们必须对于思维形式的本质及其整个发展,加以考察。
他把这种考察方式称为“辩证法”。
(3)黑格尔肯定康德关于运用“知性”范畴去认识“物自体”时所引起的矛盾是必然的这种思想,应当看作是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进步,但是,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这一见解虽然“如此深远”,而他对问题的解决却又是“如此肤浅”。
黑格尔批判康德认为矛盾只是所谓理性的本质,而不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说它是出于对世界的“一种温情主义”;他批判康德只举出四个矛盾,“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
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康德的根本缺陷就是停滞在所谓理性矛盾表明“物自体”不可知的消极结果里,而没有进一步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在于认识一切现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规定于自身。
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

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摘要】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本文将重点介绍康德、黑格尔、尼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哲学家所代表的不同批判哲学观点。
康德提出了以"自由意志"为核心的批判哲学,黑格尔则提出了辩证法的批判思想,尼采则从评判哲学角度对传统道德进行质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批判理论则强调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分析,而法兰克福学派则注重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批评。
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对于人们思考社会、人类和现实世界的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历史哲学、批判哲学、康德、黑格尔、尼采、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与意义。
1. 引言1.1 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简介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潮,它在欧洲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批判哲学的核心特征是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批判性反思,力图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真相和意义。
尤其是在18至19世纪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康德、黑格尔、尼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等哲学家和学派以其独特的批判视角,对传统哲学、政治和社会制度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和批评,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观念和理论。
批判哲学的兴起,标志着哲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对于哲学思想的影响持续至今。
通过对权威思想和制度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批判哲学不仅促进了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为人类思想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在当代社会,批判哲学的影响仍然深远,激励着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向往,为社会变革和思想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是一种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哲学体系,它的影响和意义将继续引领着哲学思想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变革贡献着力量。
2. 正文2.1 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历史上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作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康德提出了他著名的“批判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德认为,人类理性的活动可以通过批判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传统观念。
第十三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2. 批判时期
• 在这一时期,他撰写和发表了大量哲学著作,主要包括《纯粹理性 批判》(1781版、1787版)、《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 形而上学导论》(1783)、《道德形而上学奠基》(1785)、《自 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786)、《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1793)、 《论永久和平》(1795)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本章主 要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 理论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
06
先验理念论
形而上学作为 科学何以可能
04
先验知性论
本节概述
• 康德顺应启蒙时代的批判精神,提出“批判哲学”的纲领。他认为, 批判哲学是理性的批判,矛头直指理性自身,批判的结果不是怀疑 或否定人类理性,而是确定理性的权威。他认为,只有经得起理性 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博得理性的尊重。理性的批判是理性的 自我审视和反思。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把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 性、知性和理性,说明超越感性和知性的纯粹理性在人类知识范围 没有客观实在性;认为理性批判的依据不在经验范围,而在于先验 形式和能力。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里,把这部书的意 义概括为解决哲学危机的“哥白尼革命”,实际上是以此作为他的 先验唯心论纲领。
一、哥白尼式的革命
1. 挽救形而上学: • 康德认为,形而上学是一个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古老的学科,曾
经享有“一切科学的女王”的崇高地位,然而迄今为止不仅没有 变成一门科学,反而失去了其理论基础,沦为被抛弃的境地。那 么,如何才能把形而上学从这样一种状态中挽救出来、并使它变 成一门科学?
• 他认为,形而上学可以模仿数学和自然科学,通过实现思维方式 的革命变为一门科学。数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要“归功于一 个人在一次试探中灵机一动,造成了一场革命 ”。以前人们总是
论康德哲学的“批判”性追问

中 图 分 类 号 : 5 6 3 B 1.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i 0 8— 6 5 2 1 ) 6— 0 2— 6 0 5 4 (0 10 0 7 0 1
1 康德 哲学的研 究现状
贺麟基于 2 0世纪 8 年代末以前的康德研究概况 , O 将康德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三个时期 : 前期从 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 , 为启蒙时期 ; 中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 , 为传播 、 融会 时期 ; 后期从新中国建
西安石 油大学学报( 会 学 ) 社 科 版
论康 德 哲 学 的“ 判 " 追 问 批 性
李 娟
( 山西大 同大学 政法学 院 , 山西 大同 0 70 ) 3 0 9
摘
要: 康德哲学的影响 , 于他 那渗透 于一切 科 学之 中的批判 精神 。康德 的批判 不是一般 意义上理 解 在
的否定意义上的批 判 , 而是一种对理性的分析和审查。康德哲 学的批 判精神 , 具体 体现在他 的哲 学追 问之 中。 康德 所奠定的那种理 性批 判精神 , 具有永恒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 l 康德 ;古典哲学 ; 批判
14 2 纪 9 . 0世 0年 代 以来 的康 德 研究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摘要】黑格尔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哲学的现象学、先验性知识和自由意志等方面。
黑格尔指出康德的现象学过于关注主体,忽视了客观实在的存在,缺乏对实践和社会的关注。
他批判康德的先验性知识纯粹以及对于自主性的强调,认为这些理论忽略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
黑格尔对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康德的自由意志过于抽象,缺乏现实应用。
黑格尔认为康德哲学过于理性主义,缺乏对实践和历史的关注,对康德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展望未来,康德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可能会在理论研究和哲学思考中继续发挥作用。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哲学,批判,现象学,先验性知识,自由意志,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康德哲学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其所谓的“批判哲学”,强调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主观的感知能力。
康德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强调我们只能认识到现象,并无法直接认识到事物本身。
康德提出了“先验性知识”的概念,认为人类思维具有固有的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康德的哲学体系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并成为对后续哲学思想的重要挑战和批判对象。
1.2 介绍黑格尔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
他是19世纪思想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当时欧洲哲学、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出生于斯图加特,曾接受康德的启发,但他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被称为“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等。
他的哲学体系包括对现实世界的综合性阐述,在他看来,精神是现实的最高形式,通过历史的发展,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自由和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观形式
形式:是先天,即先于感觉而存在, 不依赖感觉的作用使感觉被认识,成 为感觉经验。换而言之,即直观形式 是先验的。
空间与时间
1.感性纯直观:先验形式本身是一种直观,先天 的,但仍然是感性的直观。 2.人类具有感性纯直观先验形式有两种:时间与 空间
形而上学说明:对时空的纯直观的性质所做的 论证 先验说明:对时空所具有纯形式的功能的论证
康德指出造成哲学危机的根源是:
1.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
2.经验论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
3.形而上学的性质决定了这门学问“完全不 受经验教导,而且完全依靠单纯的概念”。
过去根深蒂固的观念是:科学的性质是因为 它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科学的原则、概念 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对象固有的客观性。 现在康德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他把这一转变 称为“哥白尼革命”。
数学命题
纯数学何以可能?
先天综合 判断的分 类
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
科学何以可能?
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何 以可能? 形而上学的基本命 题 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何以可 能?
先验哲学的构成
1、先天与先验的区分:一切先验的东西都是先天的,即都具有普遍必然性。 感性论(回答的是纯数学何以可能的问题)
理论哲学 知性论(回答的是纯自然可以可能的问题) 2、批判哲学(先 验哲学) 理性论(回答的是形而上学何以可能的问题)
概述: 康德关于感性纯形式的说明分“形而上学说明” 和“先验说明”。前者说明纯形式是什么的问 题——形而上学演绎; 后者回答纯形式是先验的问题——先验演绎。
先验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康德认为逻辑判断的形式与知性的形式 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多少种逻辑判 断,就会有多少范畴。他们用“判断表” 和“范畴表”进行概括:
结论 ①从判断表到范畴表的“形而上学演绎”系统地 完整地例举出知性范畴的名称或数目。 ②知性范畴只与逻辑判断的形式有关,而与判断 的内容无关。 ③他利用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判断表,从中严 格地推导出一个范畴系统。他把形式逻辑引进认 识论,把逻辑与认识的形式相结合,从而使逻辑 与认识的功能和实在基础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家 的重视。
• 康德的时空观是经验实在论,因为一方面坚持时空的客观 实在性,另一方面又说明,时空的实在只属于现象,而不 属于物自体(不属于刺激感官的对象)
• 总结:康德的先验论是先验唯心论与经验实在论的结合。
一方面强调人类认识形式是先验的、主观的,另一方面坚 持说,主观形式只有在被运用于感觉材料的情况下才是有 效的,才能成为决定经验的先验条件;脱离了感觉材料的 纯形式不能成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无法表达为先天综合 判断。
4.德国古典哲学家是从精神上肯定法国大革命的。
5.德国古典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这是集大成的思想。
黑格尔写道:
一切有思想的存在者都分享到这个新纪 元的欢欣。一种崇高的情绪激动着当时的人 心,一种精神的热忱震撼着整个世界,神圣 的东西和世界的和谐仿佛在当下被实现了。
康德其人:
伊曼努尔·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父亲是一个马鞍匠。 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在教 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 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 1755年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 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实践哲学
回答的是道德形而上学的问题
•康德的感性定义:通过被对象的作用 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 ⑴感性是一种接受能力 ⑵感性产生表象需要两个条件 受到外部对象的刺激 对所刺激的对象做出适当的反应
了解康德的几个术语概念:
⑴物自体:刺激感官的对象 ⑵感性直观:感性接受的表象 ⑶直观形式:感性对物自体的刺激做出的反应 •值得注意的事项: •①感性不完全是消极的接受力 •②感性认识≠被给予的感觉材料 •③感性的积极作用:在于提供一种认识形式, 把被给予的(通过物自体刺激产生)感觉材料组 织为有条理、可被认识的经验。
二、关于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提出先天综合判断的目的:为了建立新的形而上学, 他在休谟的两类命题之外,增加了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命 题。 含义:它是必然的,先天的,而同时又是对经验世界做 出的判断。
提出的理由:分析和综合命题只是逻辑形式上的区分,而 不涉及判断的内容和性质。
结论:采取了综合命题的逻辑形式在判断 在内容上也可以说先天的,也可以具有必 然真理的性质。
康德的前批判时期的著作分哲学著作和科学著 作两类。科学著作以《宇宙发展史概论》为代 表。 在这本书里,康德提出了科学史上著名的“康 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物质的力量是引力,精神的力量是理性,精 神与物质成反比。离宇宙的中心越近,则引力越 大,理性也就越弱;反过来,离宇宙中心越远的 地方,理性越强。 太阳系的行星上的事物按此规律形成了一个 理性的等级:离太阳越近的行星上的事物的理性 程度越低,反之,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上的事物的 理性程度越高。
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纯粹理性批判》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批 判 时 期
理论哲学
实践哲学
《实践理性批判》 《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说:
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的要知道 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 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 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 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 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问题一:为什么说 空间是纯直观的?
(1)空间是我们关于外部事物并列、靠近、远近等位置的先决 条件,而不是相反的。 (2)我们可想象没有事物存在的空间,却无法想象没有空间的 理 事物(即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的空间)。 由 (3) 空间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空间是单一整体 决定部分 的性质,空间不同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只有量的差别。 (4)空间的直观融合无数对象,可以无限延伸,无特定外延。
注意:因为判断的逻辑形式与他们的内容 和性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所以康德对逻 辑形式与其内容和性质以列表的形式做了 区分(祥看书上p303)。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从哲学史上看,康德关于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对唯理论和 经验论两种知识论的综合。
经验论:只承认逻辑的和数学的命题是先天必然真理,把 综合命题等同于后天的偶然命题。 唯理论:把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基础。天赋观念表现为 逻辑和数学的命题,也表现为某些关于经验事实的命题。 康德的观点:和唯理论一样,认为某些关于经验事实的 命题也属于先天的必然真理。
量
判断表
量的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质的判断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不定判断 关系的判断 样式的判断 直言判断 假言判断 选择频道 或然判断 实然判断 必然判断
范畴表
量的范畴
统一 多样 整体
质的范畴
实在 否定 限制
关系的范畴
实体与属性 原因与结果 作用与反作用
样式的范畴
可能或不可能 存在或非存在 必然或偶然
哪些问题属于先天综合批判?
康德回答说,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 都是先天综合判断。 注:这里的“先天”对于康德来说首先是个逻辑概念, 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且明确地把“先天”定义为 “普遍必然性”,因为只有具备了普遍必然性的命题 才能成为经验的前提。同时经验对于康德而言是具有 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是不等于唯 理论者所说的天赋观念。
理由:唯理论者天赋观念的两个缺点: 1、唯理论的天赋观念有任意性。 2、把知识的基础归结为天赋观念,而没有 进一步考察天赋观念的基础何在。
综上:为了避免经验论的怀疑论和唯理论 的独断论的两种极端倾向,康德提出了先 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这一问题的 实质就是在追问: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普遍 必然性的最后依据是什么? 康德的观点: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表现 为先天综合判断。 结论: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先验唯心论和经验实在论
贝克莱的经验唯心论:认为时空是人的感觉,时 空只是从 心灵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没有客观实 在性。
莱布尼茨的先验实在论:认为时空是单子的客观 性质,时空是依附于单子(本身)的性质时空 的实在不依赖经验的“物自体”,先于经验,独 立于经验,与经验无关。
康德的先验论:是先验唯心论与经验实在 论的结合。
总结:空间是感性纯直观
时间与空间的不同:
时间的形而上学说明除了与上述四点类似之外,还有: 时间单向广度不是从经验得来,是想象经验事件的前 提。 空间 时间 我们感官接触到的外在现象 外感官形式 内感官形式
我们意识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现象
问题二:为什么说时空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
康德的“先验说明”的中心意思是: (1)空间是几何研究对象,空间的纯直观的性质使几 何学的先天综合判断成为可能。 (2)时间是代数研究的对象,时间的纯直观形式性质 使得代数的先天综合判断成为可能。
在哲学史上,通常把18世纪后期到19 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称为德国古典哲学。 一种风格,正如18世纪在欧 洲流行的巴罗克建筑风格也 被称为古典风格一样。
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
它是德国民族精神和启蒙时代精神的精华。
1.德国古典哲学首先是德意志民族的。 2.德国古典哲学著作都用艰涩难懂的语言写成。 3.黑格尔说:“康德哲学是在理论方面对启蒙运 的系统陈述。”这是适合德国古典哲学的一般评 价。
注意:分析命题为真与经验无关,而是取决于词义 之间的蕴涵关系,所以分析命题又被称为先天命题。 然而综合命题的真或假取决于经验事实;因此,综 合命题被当作后天命题。
结论:分析和综合命题的区分等于必然真理和偶然 真理,又等于先天和后天命题的区分。
休谟作此区分的目的:把传统形而上学从人类知识 领域排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