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对秘书的启示
从秘书学角度观杨修之死
![从秘书学角度观杨修之死](https://img.taocdn.com/s3/m/858c4616cc7931b765ce15f9.png)
以秘书学角度看杨修之死秘书这个职业是一门学问,这学问深不可测,也不是轻易掌握的。
秘书是领导者、主事者身边的综合辅助者和公务服务者,是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为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的参谋助手。
秘书学就是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秘书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职能与环境、性质与作用、规律与特征、原则与要求、程序与环节、方法与艺术、机构与人员,以及秘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都说秘书是一个可以轻松应对的职业,其实不然,都说秘书是老板眼前的红人,其实也不然。
秘书服务的根本对象是领导者,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处理信息和事务,秘书的根本性是辅助性,那这样的话,如果有人功高盖主,那秘书可就不是那么好当的了。
一个优秀的领导身边需要有一个好的秘书,而一个好的秘书就应该知道何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何时让领导可以并不多虑而又欣然接受你的建议,这是一个尺度,如果把握不好,你的职位也许就不保了,再严重者,在古代,你的性命可就堪忧了。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
杨修的顶头上司是曹操。
曹操,一代奸雄。
虽爱才却多疑,嫉妒心极强。
作者笔下的曹操阴险狡诈、心狠手辣、薄义寡信,如若真的有这样一位老板,那秘书的工作可就不是那么好做的咯。
杨修,三国中典型得秘书,他好学能文,才思敏捷,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可他却最后落了个“乱我军心”的罪名被处死,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杨修固然多才可他却不是很懂得揣测老板的意思图,多嘴多舌。
这是秘书一个大忌,秘书服务的人员是老板,老板的意思很明显,你就不要轻易说出你的看法,会让老板难堪,这样一个不懂事的秘书,老板留你何用?杨修的才能还有些“外露”。
三国中,杨修处处充当狗头军事,帮助曹植与曹丕争夺皇位,背后给曹植出主意,这都犯了秘书的大忌,领导的家事自有领导处理,私事最好就别管,落得一身清净何乐而不为呢?为啥非要处处显你才能,操心领导的家务事呢?这样的秘书,领导肯定对你没好印象。
2023杨修之死读后感
![2023杨修之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2a820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2.png)
2023杨修之死读后感2023杨修之死读后感1读罢《杨修之死》,掩卷沉思,心中不禁升起疑团:修之过?操之过?思之良久,才恍然大悟,修之过也。
杨修之过,一曰卖弄才华,锋芒太露。
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
但是纵观杨修一生,并没像郭嘉、程昱那样在军事上、政治上给曹操出过什么奇谋良策,却一味在“门内添活字”“一人一口酥”之类的小事上卖弄小聪明,以致一再遭到曹操的忌恨,埋下被杀的'祸根。
二曰恃才放旷,不知检点。
曹操“梦中杀人”本来是玩弄权术以掩人耳目的勾当,杨修偏偏要给他戳破,岂不是自找倒霉?至于擅自命令军收拾行装,更是惑乱军心。
事关军令,岂能乱来?三曰小事聪明,大事糊涂。
表面看来杨修是最知曹操心意的,夏侯惇也夸他“真知魏王之肺腑”。
但是对曹操的早就“忌之”、“恶之”、“有杀修之心”,他却一无所知,恐怕到死也没有明白。
参与曹氏家族立世子的斗争,本来就是做人臣的大忌,即使曹操不杀他,将来曹丕也不会把他放过,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
曹操就立世子一事,问过谋士贾诩,贾诩就不敢表态,在大事上他显然比杨修要聪明多。
总之,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是怨不得别的人。
2023杨修之死读后感2这个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
当你一味地嘲笑杨修的恃才放旷时,又何曾想过,假若不是在那样混乱的历史中,假若曹操没有掌握生杀大权,假若当这样的事发生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也不过是一笑之罢。
的确,杨修的才华可遇不可求,如若不是他为人居傲自负,以曹操的野心绝不会屈就他仅是当一个小小的.汉主簿,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
但是他却不懂掩盖自身的光芒,甚至置曹操的威严于不顾。
如此,在我们看来是坦率到可爱。
但在曹操眼中,杨修俨然已成为一颗毒瘤,欲除之而后快。
因为杨修的存在让曹操产生危机感。
身为臣下,能为主子排忧解难固然是好事。
但是事事比主子占尽先机,那就未必是明智之举。
所以,有人说杨秀最后的惨淡收场,纯属自找,那也不假。
但细细又想,曹操就没有一丝过错吗?还记得那个说出“宁我负尽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身为上位者,这近乎偏执的思想真的好吗?我们从文中也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多疑的人,所以他最后秉着“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处死杨修。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通用5篇)
![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098b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e.png)
杨修之死读后感杨修之死读后感300字(通用5篇)杨修之死读后感篇1这个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
当你一味地嘲笑杨修的恃才放旷时,又何曾想过,假若不是在那样混乱的历史中,假若曹操没有掌握生杀大权,假若当这样的事发生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也不过是一笑了之罢了。
的确,杨修的才华可遇不可求,如若不是他为人居傲自负,以曹操的野心绝不会屈就他仅是当一个小小的汉主簿,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
但是他却不懂掩盖自身的光芒,甚至置曹操的威严于不顾。
如此,在我们看来是坦率到可爱。
但在曹操眼中,杨修俨然已成为一颗毒瘤,欲除之而后快。
因为杨修的存在让曹操产生了危机感。
身为臣下,能为主子排忧解难固然是好事。
但是事事比主子占尽先机,那就未必是明智之举了。
所以,有人说杨秀最后的惨淡收场,纯属自找,那也不假。
但细细又想,曹操就没有一丝过错吗?杨修之死读后感篇2小时候,总听老师及尊长告诫:可别成了贾宝玉,聪明反比聪明误;再长大一些,又说听说了:收敛一些,不要成了杨修的下场!那时虽不知杨修是谁,却大约猜得出:人很历害,只是爱表现吧;最后很惨的吧。
上初二吧,学了《杨修之死》那篇课文,才终于弄明白杨修的问题了!因大人训诫,我读三国是很晚的,其它倒较早。
以后,从一些史料中得知,杨修竟与我等是“同乡”,应该是死于曹丕和曹植的争储斗争中;是曹操担心杨修所主谋的`曹植集团会给既定的曹丕集团带来麻烦以引起、生灵涂炭,而下决心除了这一能臣的吧?此论点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从演义《杨修之死》中观照,用一句现代话说,杨修的个性太过张扬、太能理解、并提前泄露了领导意图,最终获得了彻底被炒。
这一论点应该说与目前做事立世有违。
杨修之死读后感篇3在我看来,杨修死的关键原因在于他自身,在于自身的狂妄不羁。
不仅这样,他还多管闲事,诋毁领导,曹魏集团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不少,应该说是够杨修忙的了,可他却非要忙里偷闲对于自己无关的事情瞎掺和,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才会走上不归路。
据《三国演义》里杨修得罪曹操的事很多,但我认为,这些并不足以致命,而插手曹植、曹丕兄弟的储君之争和揭露曹操梦中好杀人的真相,才是真正给自己掘坟的原因。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工作--任晓丽--10文秘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工作--任晓丽--10文秘](https://img.taocdn.com/s3/m/3e180e3687c24028915fc3af.png)
恃才放旷何缘于秘书──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参谋工作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2010级任晓丽指导教师杨梅摘要:秘书是领导者身边的综合辅助工作人员, 秘书参谋是秘书工作的一项职能,同时也是领导决策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从秘书工作的参谋职能出发,以《三国演义》里的“杨修被杀”历史材料为辅助,谈论秘书工作的适度参谋,并总结经验,便于秘书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秘书;参谋职能;杨修之死Abstract:The secretary is to assist the staff leader side, Secretary of the general staff is one of the functions of secretary work,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leadership decisio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cretarial staff functions, in order to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Yang Xiu was killed" historical materials as auxiliary, appropriate staff about secretarial work, and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to facilitate the secretary work better.Key words:Secretary; Staff function; the death of Yang Xiuzhi秘书参谋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以辅助性地位,积极而正确地参谋领导政务,给予领导参谋建议愈多,就愈能切合领导实际工作的需要,且秘书工作地位和价值就越高,正确的参谋活动不管是对领导作出正确决策还是对提高秘书实际工作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修之死对秘书的启示
![杨修之死对秘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bbe4a136edb6f1aff001f88.png)
杨修之死对秘书工作的启示内容提要本论文通过提取《资治通鉴》一书中,关于杨修与曹氏家族之间的几个历史事例,对照现代社会对秘书的要求,找出杨修作为一名秘书所犯过的错误及不足,解释他的死在特定时代的必然性,并归纳总结他的错误及不足带给秘书从业者的启示。
关键词:杨修秘书地位职业特点素养能力《资治通鉴》,取其“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之意,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有人说,《资治通鉴》一本百科全书,里面涵盖了政治学、管理学、军事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秘书学等等学科,所涉及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
细读此书,必然大有裨益。
古代的秘书即统治者身边的辅臣,《资治通鉴》又是一本记载历史的书,书中自然有历朝历代很多关于秘书工作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和最熟悉的就是杨修与曹氏家族之间的故事。
杨修(公元175——219年),汉末文学家。
字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杨修生于官宦人家,杨氏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
(《后汉书·杨震列传》有记载)杨修思维敏捷,头脑灵活,颇具才华,是个很聪明的人。
杨修担任曹操的主簿(即秘书)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引自《典略》)。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聪明又能干的人才,最后却让曹操给杀了,这当中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
下面就挑选几个历史片段来探究杨修担任秘书一职时,究竟犯了哪些禁忌,遭到了曹操的厌恶,而断送了自己的事业甚至是生命?同时,作为一名秘书工作者,我们又该从中得到哪些警示,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一)杨修没有认清自己的辅助地位“辅助”是相对于“主导”而言的,指在主导的领导、指挥、控制之下,从旁帮助主导完成共同的目标。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领导,秘书是处于辅助地位的。
秘书要发挥好助手、参谋、协调、补充等作用,帮助领导顺利完成任务。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https://img.taocdn.com/s3/m/07e1dbd1a58da0116c1749dc.png)
态度上,礼仪上有越权的表现。
怎样从秘书学角度看“杨修之死”?
(2)不要太想出风头,要懂得审 时度势,切忌恃才放旷,懂得怎 么样处理人际关系,才能有所作 为! (3)永远要给领导留余地 。
曹操说喜好在梦中杀人,后杀了个近侍,曹操假装十分 痛心后悔。杨修知道后说:“丞相非在梦中尔,君乃在梦中 尔。” 曹操听说后更生气 。
认害 为植 杨, 曹 修杨 操 中修 想 伤知 立 曹道 曹 丕后 植 。直 为 接太 去子 找, 了曹 曹丕 操知 ,道 结后 果想 操陷
曹操打算看看曹丕和曹植的才能,令2人出城却又派人阻止, 曹丕看不让便回来了,曹植去问杨修,杨修说:“ 可以斩杀门卫, 于是曹操以为植当立,后有人说是修告诉的,操大怒。
杨 修 之 死
曹操在门上写了1字活,众人不知其意,杨修明白曹操嫌 门太阔,所以叫人改建, 后来曹操知道 十分妒忌他的才能。
意 思 。 ” 曹 操 表 面 笑 , 却 更 厌 恶 他 。
“修 “ 上见 一 面后 合塞 写, 酥北 的便 ”送 一跟 放给 人他 在曹 一人 桌操 口分 子酥 酥吃 上一 ,。 ,盒 不操 让, 敢问 众曹 违原 人操 抗因 进在 曹, 来上 操杨 面 的修 。写 说杨上 :
曹操经常来考问众子天下大事,植每次都对。
操大疑,只原是杨修告之。此时便有杀杨修之意。
曹操进军无意,退军恐人耻笑。副将问曹操怎么办,曹操随口 说:“鸡肋。” 杨修之后便让所有人收拾行李准备回去,操知道 后大怒,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了杨修。
看 “怎 杨样 修从 之秘 死书 ”学 ?角 度
《以秘书学的角度看杨修》
![《以秘书学的角度看杨修》](https://img.taocdn.com/s3/m/7732fe1cfad6195f312ba6c0.png)
【提要】三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群雄并起,“时势造英雄”而又“英雄促时势”的时代。
三国的众多重要人物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秘书”人物的崛起,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尚少为研究者所发掘。
三国的秘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
杨修的上司-曹操,虽爱才却多疑,嫉妒心极强(据说曹操是女人)。
罗贯中就把笔下曹操的阴险狡诈、心狠手辣、薄义寡信的奸雄嘴脸表现得入木三分。
他曾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杨修是三国中典型得秘书,他好学能文,才思敏捷,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其地位和职业与蒋介石身边得陈布雷相似。
成为丞相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
可他为何被曹操所杀?原因何在?因为他1、不懂得揣摩领导意图;2、没有职业道德;3、没有思想修养;4、参与领导家事;5、目无纪律。
杨修作为三国的秘书,结果是被曹操以“乱我军心”杀掉。
他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下属应该如何在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关键词】秘书三国曹操杨修引言“秘书”一词在古代曾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如宫禁藏书、谶纬图、官署称谓、官职名称等。
我国古代的官制复杂而多变,而且常常名实淆乱,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具体分析,很难简单地说谁是秘书,谁不是秘书。
但如按今天学术界的共识,秘书大体上应具有4个主要特点:一、是“近身”,即是直接为其领导服务的;二、是“综合”,秘书是根据领导的需要,通过综合的职能,为领导全面服务的;三、是“辅助”,秘书是领导人与领导集团的辅助工作人员,既“无权”又由于其地位作用而可能实际上有“很大”的权力,辅助性是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四、是“服务”,秘书是从事事务性与信息性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秘书从事事务性服务而鲜为人知,少数秘书从事智谋性服务,成为主官的智囊,也有的秘书兼而有之。
三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群雄并起,“时势造英雄”而又“英雄促时势”的时代。
三国的众多重要人物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秘书”人物的崛起,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尚为研究者所发掘。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如何作为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如何作为](https://img.taocdn.com/s3/m/3dfd6a5aad02de80d4d840c4.png)
事上,领导需 要你 的大智大 勇大 慧 过藏 ,也不过 露 。俗 话说 “ 花要 半 封建 时代 ,身为魏 王的曹操没有理 时,要 “ 出手 时就 出手” 该 ,恪尽职 开’酒 要 半 醉 ” ,不 过 于表 现 ,把 由却随 便 杀人,是帝 王的 “ 特权 ” ,
实意图 ,也应 该嘱咐工 匠 ,事先 请 要求 的。 示 曹操,得 到明示后 ,才 能重 造花
当众 揭露领导 的私心 ,只会 招致领
事例 三 : 三 国演 义 》七 十二 导忌恨 。权 宜 之计,只能 选 择替曹 《
园,以确保万无 一失 。而造 完花 园 回中曾叙 曹操梦中杀人_事 :操恐 操守 密。何况 ,杨修 也许不 是 出于 “ 后再请 曹操验 收 ,违背了正常的事 人暗 中谋 害己身,常吩 咐左 右,吾 同情,也许只为卖弄他的聪明,亦 前请 示的办 事程 序,没有充分尊 重 梦 中好杀人 ,凡吾 睡着,汝等切勿 未可知 ,这 样更不足取 。
守,坚 守原 则,出谋献 策 ,拾 遗补 显 示聪 明、尽领风 骚的机会 让给别 法 律 约束 不 了,只能 接受道 德的谴
缺。
人 ,既是谦 虚,也 是礼让 ,是秘 书 责,但 这种力量微不足 道。封建社
二 是 即便 告 知 工 匠 曹 操 的 真 应 有的一种 姿态 ,也是秘书角色所 会 ,伴 君 如 伴虎 ,如 果不 讲 艺术 ,
相是嫌 门阔 了o ”工 匠们 恍然 大悟, 自己的聪 明,爱 出风 头,容 易遭 人 的小 事,没有是非 对错。此事给 我
于是 重新建 造园 门,完工后再请曹 “ 忌”; 忘记 自己的下属身份 ,做 事 们 的启 示是 : 书如 果领会了领 导 秘
长篇小说中秘书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杨修、屠维岳和于连为例
![长篇小说中秘书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杨修、屠维岳和于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37b4cd3186bceb18e8bb08.png)
2017.03文长篇小说中秘书人物形象的分析○王春燕摘 要:杨修是《三国演义》中属于曹操阵营下的一名主簿,现在可以说是一名秘书,他学识渊博、极其聪慧,但是他又锋芒毕露、恃才放旷;《子夜》中的屠维岳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心狠手辣、压榨工人的助手;《红与黑》中的于连记忆力好、办事能力完美,但又自卑、过于自尊和虚伪。
他们三个不同的秘书人物,各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关键词:长篇小说 秘书 人物 形象杨修、屠维岳和于连分别出充当今外长篇小说中的秘书角色,虽然秘书这一角色的描写所占比重不多,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突出的能力,为自己角色的塑造上抹上了一道亮色,同时他们作为秘书时也各有各的致命缺点,这也是导致他们悲剧的主要原因。
一、秘书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
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杨修在曹操军营中也是比较有能力的人,在现代也可以被称为秘书,但是,杨修最后却被曹操以祸乱军心之罪杀掉了,只活了三十四岁。
杨修之死与他作为秘书时所犯的禁忌息息相关。
(一)学识渊博、极其聪慧《三国演义》中,曾评价杨修:“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
”[1]《三国演义》中杨修破解了曹娥之碑的字谜,可见他博学多才,其实杨修一生著作颇丰,涉及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十五篇。
今共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与此同时,杨修还能明白、参透上司曹操的想法和问题。
(二)锋芒毕露、恃才放旷书中的曹操曾经多次表达他对能人能士的渴望,在赤壁之战时,他曾经作诗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杨修能在曹操手下当差,聪明才能不必多说,但是杨修最后却是被斩首示众,主要原因是杨修太过恃才放旷、锋芒毕露,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次数不多,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却不少:合字谜、阔字谜、解曹操梦中杀人之谜、帮助曹植解决曹操测验之事、鸡肋之事,这些事情虽然可以反映杨修的才智过人,但是他却将上司曹操的想——以杨修、屠维岳和于连为例注释:[1]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从秘书学的角度再析杨修被杀的原因
![从秘书学的角度再析杨修被杀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eb00b38580216fc700afd31.png)
从秘书学的角度再析杨修被杀的原因秘书学是研究秘书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从秘书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同样具有以古鉴今的现实意义。
《三国演义》中杨修被杀即是一例。
笔者再次站在秘书学的角度,从秘书沟通信息的职能意识、秘书的知识结构和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杨修,《三国演义》中魏国的行军主簿。
依汉时官制,主簿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官府中的文书簿籍,掌管印玺,参与机要,总领事务,类似如今的办公室主任。
[1]其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却一直不被曹操所喜欢。
••••一、《三国演义》中杨修被杀的几个原因••••《三国演义》中详细罗列了与杨修之死有关的几件事:••••一是改造花园门事。
曹操去一座新修的花园,兴致所致,在园门上写下一个“活”字,众人不知其意。
唯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也。
丞相嫌门阔耳。
”建筑者依杨修之意改建,然后再请曹操看,曹操果然很高兴,问“谁知吾意”,有人告之是杨修,曹操听后,口虽称道,但“心甚忌之”。
••••二是分吃点心事。
一次,塞北有人送来一盒食品。
曹操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置于案头。
杨修未经曹操同意,就自作主张“取匙与众人分食”。
事后曹操问及此事,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合字可拆分为人、一、口三个字)。
曹操听后“虽喜笑,而心恶之。
”••••三是点破梦中杀人事。
曹操担心有人暗害自己,常吩咐左右在自己睡着后千万别靠近。
一天,一名侍从替他拾起落在地上的被子,曹操借梦中好杀人,将其杀了。
众人都以为曹操果然是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其用意,临葬时指着那位侍从叹息道:“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而愈恶之”。
••••四是检举曹丕事。
曹操本来钟爱第三个儿子曹植,欲立其为世子。
大儿子曹丕知道后,密请好友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道,乃用大簏藏吴质于其中,谎称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
杨修知此后,便直接向曹操检举。
曹操即派人去曹丕府内伺察。
杨修之死古代故事对职场人士的启示
![杨修之死古代故事对职场人士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a9c44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0.png)
杨修之死古代故事对职场人士的启示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杨修之死古代故事对职场人士的启示,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个主薄叫杨修(古代掌管官府文书帐薄的官员),此君可谓智慧超人,但是最后却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给予斩杀,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杨修是如何一步步把曹操激怒从而决心杀他,杨修之死也带给了职场人士那些启示呢?曹操的花园落成,曹操前去观看,当走到一处门时,曹操在门上写下了活字,众人不解曹操何意,等曹走后,杨修下令把门拆掉重做。
问他理由,原因是曹在门上写一个活字,也就是阔字,也就是说这门装的豪华了,所以要拆掉重做。
但曹操听到这些,尽管没有说什么,其实心里应是不悦了。
西凉给曹操上贡了一盒点心,曹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到后,便让其他人分食。
曹发现后问为什么吃他的点心,杨修讲到在上面写着一合酥,意思便是一人一口酥,自然是让大家吃了。
曹操同样没有表现出什么,估计内心已经恼怒了。
曹操在汉中与刘备激战,陷入绞着状态,进退两难。
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
此时,大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鸡肋!”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
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
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
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
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
”夏侯敦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
曹操知道后大怒,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
从杨修能够数次准确琢磨到曹操的心思,足以可以看出杨修确是一个聪明过人,但是正是这种聪明却误了他的性命。
以前司马懿在听到杨修的事后就对曹丕讲到主子不喜欢不能理解自己心意的人,但是同样不喜欢能把主子的心思全能琢磨透的人,当时他就预言杨修之死不远,谁知还真的被他言中。
《杨修之死对秘书的启示》演讲稿
![《杨修之死对秘书的启示》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4a75107de80d4d8d15a4ff8.png)
杨修之死对秘书的启示演讲人:彭斌大家好:我是法政学院08级行政管理2班的彭斌,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杨修之死对秘书的启示>>,杨修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 杨修(公元175——219年),汉末文学家。
字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杨修生于官宦人家,杨氏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
杨修因其才而受到曹操的重用担任其主簿,“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世语》),杨修担任曹操的主簿(秘书)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聪明又能干的人,最后却被自己的聪明所误,让曹操给杀了。
至于杨修的死因却是众说纷纭,各书多有记载。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记有三条:一是曹操将由汉中撤军,但犹豫不决,而杨修由曹操的教令“鸡肋”一词,便猜知曹操心事,使曹操大为恼恨。
二是杨修为曹植预作答记,皆中曹操之意,后知其情,更加忌恨。
三是由于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曹操“虑为后患”,于是借故把他杀了。
曹操当年曾欲借袁术这个社会关系问题杀杨彪而未得逞,怀恨在心,十几年后仍以这个问题将其子杨修杀害。
其二,《资治通鉴》卷六十八却有另外的说法:当初,杨修和丁仪兄弟策划立曹植为魏太子,曹丕对此很担忧,把朝歌长吴质藏在旧竹箱中,用车接进府中,请他帮自己出谋划策。
杨修将此事告诉曹操。
曹丕感到恐惧,告诉了吴质。
吴质说:“没有关系。
”第二天,又用竹箱载绢进入曹丕的宅邸。
杨修又报告了曹操。
曹操派人进行检查,里面却没有人。
曹操因此对杨修等人产生怀疑。
后来曹植因为骄纵而被曹操疏远,但曹植却不停地主动和杨修联系,杨修也不敢和他断绝往来。
每当到曹植那里,杨修都揣度曹操的心事,预先为曹植草拟了十几条答辞,告诉曹植手下的人:“魏王的训诲来时,根据他的问话,作出相应的回答。
”因此,魏操的训诲刚刚送来,曹植的答辞就已送去。
曹操对这样迅速的回答觉得很奇怪,经过追问,真相才暴露出来,便公布了杨修多次泄漏魏王训诲,交结诸侯的罪状,把他抓起来杀了。
杨修之死对秘书工作的启示
![杨修之死对秘书工作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91df3d0ad51f01dc281f180.png)
杨修之死留给秘书工作者的启示杨修生于官宦人家,杨氏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
杨修因其才华横溢,受到曹操的重用担任其主簿,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既聪明又能干的人,最后却被自己的聪明所误,让曹操斩杀。
杨修的死因众说纷纭,但对于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来讲,杨修的死却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自身角色杨修虽然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却没能清醒地认清自身所处的角色位置。
秘书是领导的助手,是幕后衬托领导的配角,任何时候都要维护领导的权威,在众人面前要凸显领导的智慧,树立领导的威信,这样才能便于领导发号施令,开展工作。
曹操“门上写活”以及“盒上写合”,原本在向周围人展示自身的智慧和才能,作为秘书的杨修就应该迅速而准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向众人宣传领导的智慧,而不是借此机会来炫耀自己,为自己博得名声却使领导处于配角的地位。
因此,杨修在此之后受到曹操的忌恨和厌恶是可以理解的。
二、做好保密工作秘书贴近领导,知道秘密早,掌握秘密多,保密的责任特别重大,稍有疏忽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因此,秘书必须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掉以轻心。
“曹操梦中杀人”、“鸡肋”事件,无不反映出杨修口无遮拦,以知道机密为资本进行自我炫耀,无视保密工作,最终酿成恶果,被曹操斩杀。
三、明确自身职责范围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可以对领导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出谋策划,可以从领导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但是秘书要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范围,不能代替领导决断和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越权行事。
当得知“鸡肋”口令后,杨修应该在曹操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辅助曹操做出决断,做好参谋助手,而不是代替曹操进行决断和指挥。
越权的杨修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斩杀,实因其有罪在先,不足为怪。
四、妥善处理领导私事秘书要与领导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近事近脑不近身。
对于领导的个人事务,尤其是家事,如果与工作无关,秘书应该自觉回避,设法推辞与拒绝,千万不能介入。
在曹操立太子事件中,杨修作为秘书,要么回避,要么协助曹操考察曹丕、曹植两人的才能,公正举荐。
杨修之死的读后感
![杨修之死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11987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1.png)
杨修之死的读后感杨修之死的读后感「篇一」杨修,一个素服才名的文人,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甚至无视他的“上司”曹操。
但有很多人把杨修的死因归结于曹操身上,认为是曹操嫉妒杨修的聪明,从而得出了职场的潜规则,就是下属绝不能比上级优秀,说白了就是你必须比领导傻,尤其是必须要让领导认为他自己比你聪明,仅有这样,你才能混下去。
但在我看来,杨修死的关键原因在于他自身,在于自身的狂妄不羁。
不仅仅这样,他还多管闲事,诋毁领导,曹魏集团每一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不少,应当说是够杨修忙的了,可他却非要忙里偷闲对于自己无关的事情瞎掺和,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才会走上不归路。
据《三国演义》里杨修得罪曹操的事很多,但我认为,这些并不足以致命,而插手曹植、曹丕兄弟的储君之争和揭露曹操梦中好杀人的真相,才是真正给自己掘坟的原因。
作为曹操的“秘书”,插手别人的家事,明显就是不务正业,揭领导的短,损害领导的形象,更是不把领导放在眼里。
应对一个多管闲事,不维护领导尊严的下属,无论谁心胸多么的开阔,估计心里的怨恨都少不了。
威信,是一个成功领导的`必要条件,也往往是一个团队能正常运行的的保障,团队的成员都应当明白,每一个人应当把自己份内的是做好,业余时间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本事,不要把关心领导的家事和领导的私生活当作自己的工作重点,不当场合的大放厥词更可能成为他日射向自己的箭,做一个本分的下属,或许一身的亮点没有几个,但永远受人尊敬,做一个飞扬跋扈的下属,或许时常有人夸你有胆量,但一旦栽了个跟头,你就更容易受伤,甚至不得翻身。
让我们从杨修身上吸取教训,在社会上有一个立足之地,切勿耍小聪明。
杨修之死的读后感「篇二」小时候,总听教师及尊长告诫:可别成了贾宝玉,聪明反比聪明误;再长大一些,又说听说了:收敛一些,不要成了杨修的下场!那时虽不知杨修是谁,却大约猜得出:人很历害,只是爱表现吧;最终很惨的吧。
上初二吧,学了《杨修之死》那篇课文,才最终弄明白杨修的问题了!因大人训诫,我读三国是很晚的,其它倒较早。
《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7e6483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8.png)
《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启示《三国演义》中曹操手下的杨修,才华横溢,聪明过人,文思敏捷,他的官职叫做“主簿”,大约是秘书一类工作,虽然随军,但他的工作却是文职,书也没有写到他在兵法谋略方面的展示。
可见他是一个文士,没有多少军事才能和政治斗争的能力。
说得不好听就是书呆子,不懂得江湖险恶、世事无常。
正是这样才使他的恃才放旷而胸无城府成为了招致杀身之祸的根源。
曹操是一个惜才爱贤的人,但他爱的是能精通兵法、军事能力高的智谋之士和精通武艺、战斗能力强的精兵猛将,杨修和关羽、徐庶等人的能力倾向的不同。
使得曹操杀了他也没有什么舍不得。
而杨修的聪明和司马懿又大有不同,根本不需要曹操去顾忌、提防。
所以曹操杀了杨修倒不是因为他妒贤嫉能,而是因为杨修的聪明,聪明得不应该,聪明得缺乏智慧。
《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几件导致曹操杀他的事都是他自己做得太过分了,太不应该了,太缺乏智慧了。
《道德经》里面说到:“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说的就是不要显摆,才弥足珍贵,所以杨修就是拿他的聪明显摆了,不仅不足为贵而且招来了杀身之祸。
当然这其中还有个“度”的问题,他的显摆也是过度了,不懂得“知止不殆”的道理。
聪明不是坏事,聪明就是怀中有玉,但是要懂得象圣人那样,虽然怀中有玉,外面却须要披上粗布衫,不要显山露水。
所以杨修虽是聪明,可能是没有好好领悟《道德经》的智慧,以致没有能够好好驾驭他的聪明、才华,反而让聪明成了祸根。
《道德经》里面还说到:“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说的就像是像杨修这种人,既然是那样的见素抱朴,那样的胸无城府,就不应该那样聪明,那样博学,才不会担心招来祸灾。
然而杨修却不能够领悟老子的话,不懂得他的聪敏、博学是祸害,缺乏危机意识,终于导致危险发生。
《庄子》里面说到:“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
”就是说具足智慧的人懂得隐遁无为、不为物扰,所以才能够永远长存。
然而杨修既不悟老子之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也不会效法庄子“相忘于江湖”而“游于物之所不得”的无为人生之路。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参谋职能的发挥
![从杨修之死看秘书参谋职能的发挥](https://img.taocdn.com/s3/m/5c12000079563c1ec5da71b1.png)
为领导 当参谋 是秘 书工作 的基本 职能 之一 。在
我 国改革开放 的新 形势 下 ,随着 领导 职能 的转变 和 决策职 能 的强 化 . 要求 秘书人 员 既要办 文办 事 . 要 又
关键 词 : 书职 责 ; 秘 参谋 职 能 ; 谋 方 式 参
中 图分 类 号 : 9 1 6 C 3、 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0 6 0 — 0 0 0 1 7 — 9 9 2 0 )4 0 7 — 3
Di c s o n t e Adv s ng Ro e o e r t r s us i n o h ii l fS c e a y
WA ig N6 Pn
( h n q g ies y f ce c d eh oo y C o g ig 0 0 2 C ia C o g i v r t i e n cn lg , h n qn 0 4 , hn ) n Un i oS n a T 4
Ab t a t Ya g Xi , tf f c r n a c e t i a wa i e r ed d ’p a i r l r p r i sr c : n u asa o e n in n , s l d f i n t lyh s o ep o e l i h s i i Ch k l o h y n wo k S , f e r t r n st i ef l p a i r l f d io u i g t e d c so ・ k n , emu t r . o i s c e ay wa t gv l ly t h s o e o v s r r e ii n ma i g h s a o u o a d n h
在军 中位置 , 而 擅 自越 位 、 从 越权 , 终 给 自己带 来 最
从职业秘书的角度看“杨修应该怎么做”
![从职业秘书的角度看“杨修应该怎么做”](https://img.taocdn.com/s3/m/fd283514a76e58fafab003df.png)
即可 ,尽 量不显山露水 ,尤其不 能当众炫耀卖弄 ,
要谨 守秘 书的本分 。据 《 三国演 义》 记载 :曹操 的本 意只是 要 和工 匠们 逗个 “ 子 ” 乐 ,虽嫌 门太 阔 ,至于是 否需要重 修 ,曹操 也觉 得无所 谓 。所
以 ,这 只是件 “ 逗乐子 ”的小事 ,没有是 非对错 。 秘 书大 可不 必在 这些 细枝 末 节 的问题 上 费脑 筋 、 瞎 掺 和 。笔 者认 为 ,秘 书 要善 于在 小 事 上 “ 守 拙” “ 弱” 、 示 ,不要 卖弄 小 聪 明 ;而 在 大事 上 ,
总之 ,在显 露聪 明才智 这个 问题上 ,秘书 既 要做 到道家 的 “ 大智若 愚 ” “ 、 大巧若 拙” ,善 于 藏住 锋芒 ;也 应 尊奉 儒 家的 “ 中庸之 道 ” ,谨 防 “ 犹不及 ” 过 ,既 不过藏 也不过 露 。俗 话说 “ 花要
半开 ,酒要半醉 ” ,不过于表现 ,把显示 聪明 、尽
身大祸 。
本文 试从 职业秘 书的 角度 ,通 过几 个典 型实
修 为人处事 方面 的不足 :杨修对 人性 的 了解 不够 透彻 ,在 同事和领导 面前 ,过 于表现 自己的聪 明 , 爱 出风头 ,容 易遭人 “ ” 忌 ;忘记下属身份 ,做事 过 于随便 ,不拘 小 节 ,在态 度上 、礼 仪 上越 位 ; 自作 主张 ,超 越权 限行 事 ,犯 了秘 书大忌—— 越 权越位 ,容易遭人 “ ” 恶 。 作为 秘书 ,在 日常工作 和人 际交往 中,可 以
容易得到领导和 同事 的信服 和尊重 。 过于 “ 显摆” ,会 给同事和领导造成一 种精神 “ 压力 ”或者 “ 威胁 ” ,容 易弓 起 领导 和同事 的反 l感 Nhomakorabea忌恨 。
秦汉时期秘书工作对你的启示
![秦汉时期秘书工作对你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134d3fd998fcc22bcd10d28.png)
秦汉时期秘书工作对我的启示杨修:杨修本人恃才放旷,一听说鸡肋就收拾行囊,并且还怂恿别人也作归计;曹操在点心盒上写“一合酥”,众人皆不知其意,他却同别人把点心分食了;曹操在园子的门上写了个活字,众人皆不知其意,杨修却说,丞相嫌门太大了;除此之外,他还深深的卷入了曹植曹丕的夺位大战之中。
他揣测领导的心思,还将其心思公之于众,最终害死了自己。
杨修给我们的启示是:1、秘书没有决策权,牢记不要越权越位。
2、秘书要善于搞好和领导的关系,但不参与领导的家事。
3、秘书要牢记自己参谋助手的作用,谦逊恭敬而不恃才自傲。
4、秘书在平时工作中要谨言慎行,冷静客观,不冒失。
5、秘书要善于保守机密,忠于自己的领导。
6、秘书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自己。
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对张良的评价。
刘邦在巴蜀,汉中地区当上汉王,张良献策;“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这使项羽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刘邦借机迅速发展壮大。
体现了张良足智多谋,善于进谏。
刘邦被楚军围困,求助韩信,韩信却想自立为王,刘邦大怒,张良劝刘邦隐忍,封韩信为王,借他的军队攻打楚军,解了围困,扭转了局势。
作为刘邦的秘书,他及时提醒自己的领导要隐忍,并给自己的领导提出建议,显示了他的机智与远见卓识。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刘邦对张良说:“自择三万户”,张良却说:“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体现了他谦逊,功成不居。
1、秘书要顾全大局,不陷入矛盾之中。
2、秘书要学会功成不居。
3、秘书要学会能谋善谏。
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一生可谓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备。
诸葛亮将处理人际关系作为一门艺术,当他与领导发生矛盾时,总是保留自己意见,听取领导的意见,就比如说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刀救主这一回,诸葛亮建议刘备不要管民众了,刘备却坚决与民同行。
诸葛亮与同事相处也很有一套,他感觉到张飞关羽因刘备对自己以师礼相待而不满,于是他直接做出业绩,让这俩人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杨修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配角的位置,其辅助的角色意识太差(2)杨修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傲视曹操。
(3)杨修在群僚中高估自己,轻视别人,出风头,遭到了他人的忌恨。
(4)对曹操不够忠诚,数次为曹丕和曹植出主意,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5)对秘书工作的辅助性认识不足,妄加指挥,越权越位,惹来了杀身之祸。
因为辅助决策不等于决策,秘书只能做参谋,做助手,绝不能以领导者自居,更不能在工作上,态度上,礼仪上有越权的表现1、摆正位置,自觉服务(1)要维护领导的威信(2)要遵照领导的意见2、正确领会、贯彻、执行领导意图3、正确看待领导的缺失4、补台而不挖脚5、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办事能力6、树立沟通意识,学会进谏杨修为三国时期魏军曹操的卞簿,机智聪颖,草尔不群,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恃才与傲物最终断送了卿卿性命,故后人有言:“聪明杨德祖,1日_代继替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来表达对这位才子的同J清。
作为才子,杨修无可厚非,但作为秘书,他行为的合适性则有待十商榷!读史使人明智,杨修之死固然让后人}yh l不已,但更重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带给同行们良多启不。
1、认清自身角色位置杨修虽然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但作为行军卞簿,却没能清醒地认清自身所处的角色位置。
秘书作为领导工作助手,应该明确自身的配角地位,任何时候都要维护领导的权威,在众人而前要凸显领导的智慧,树立领导的威信,这样才便十领导以后开展工作。
曹操“门上写活”以及“盒上写合”,本意并非是考周围人谁更有才华,而是在向周围人展不自身的智慧和才能。
在这个时候,杨修就应该迅速而准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向众人宣传领导的智慧,却并不是借此机会来炫耀自己,为自己博得名声而使领导陷十配角的地位。
因此,杨修在此之后受到曹操的忌恨和厌恶也是可以理解的2、明确自身职责范围杨修才华绝顶,能对事情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预见,但他的问题在十没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
“参与而不干预”、“谋而不断”的辅助性是秘书工作的根本性质,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可以对领导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出谋策划时,可以从领导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但是秘书要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范围,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能代替领导决断和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越权行事曹操在军事决策上游移不定,杨修可以在曹操而前发表自己的看法,辅助曹操做出决断,但其代替曹操传达打点行装、准备归程的做法则完全超出了其职责范围,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越权”现象作为秘书,要“多用脑筋,少用嘴巴”,要勤十思考,注意把有用而急需的信息情况及深思熟虑的想法建议提供给领导,超前、有效地为领导当好参谋。
但涉及到决断问题的时候,必须要保持谨慎,不能为了炫耀自己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超越自身的职权范围。
越权的杨修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斩杀,实因其有罪在先,不足为怪。
3、妥善处理领导矛后杨修在为魏国谋十之时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一一没能正确处理好领导之间的矛后,而是参与了曹王和曹植的夺嫡之战。
曹操在立太子问题上一直犹疑不决,屡次考察曹王和曹植的才能在这个时候,身为曹操谋十的杨修应该站在曹操的立场,审慎地观察二人谁更适合为继承人,并尽量缓和二人之间的矛后,避免事态扩人,而绝不能搬卉是非,挑拨离间,扩人分歧。
而事实上杨修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参与其中,站在曹植一边,为其出谋划策。
秘书如何与领导相处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对杨修这个人的描写虽然简短,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修原是魏国丞相曹操的行军主簿。
依汉代官制,主簿典领文书、掌管印鉴、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类似现在的办公厅主任。
杨修从事的工作,在今天可以说是高层秘书工作。
杨修博学多才,文思敏捷,智识过人,却不为曹操所喜欢,最终还被曹操忌杀。
杨修被杀的原因是什么呢?《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用一千来字记录了导致杨修被杀的杨修所做的几件事。
《三国演义》虽是后人的艺术创作,所述未必真实,但这段故事对于秘书人员如何与领导相处,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谦虚恭敬而不恃才傲物。
秘书肩负着辅助领导的重任,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深厚的功底;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较强的认识与分析能力;能够准确领会、把握和贯彻领导的意图。
但秘书对领导必须谦逊,绝不能卖弄小聪明,炫才耀能,以点破领导心中之事为能。
而杨修却与此相反。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人皆不晓其意。
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丞相嫌园门阔耳。
‟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
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杨修身为秘书,悟出曹操的意图后,应该按照程序规规矩矩地向曹操提出建议,经其采纳后,再贯彻落实。
但杨修却自作聪明,结果反招来麻烦是非。
二、言行谨慎而不狂狷不羁。
秘书一定要处事谨慎,时刻维护领导的形象,不能举止无度,损害领导的尊严。
这是秘书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但杨修违反了这一规范。
“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
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杨修竟公然用调侃的话语回答曹操的提问,曲意解释“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
这显然是一场恶作剧。
杨修的行为非常狂妄、放肆。
在小节问题上,杨修没有塑造良好的秘书形象。
三、严守机密而不违纪违规。
秘书贴近领导,知道秘密早,掌握秘密多,保密的责任特别重大,稍有疏忽就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因此,秘书必须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掉以轻心。
要遵守党纪政纪国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和保密守则办事,增强保密意识,养成高度自觉的保密习惯;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记的不记,不该说的不说。
而杨修却口无遮拦,以知道机密为资本而自我炫耀。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
操痛哭,命厚葬之。
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吾乃在梦中耳!‟”杨修毫无顾忌地把曹操个人人格上最隐蔽、最隐忧的部分公之于众,既给曹操的安全带来隐患,也大大损害了曹操的威信,作为秘书,是非常不应该的。
所以,“操闻而愈恶之。
”四、正常工作而不介入私事。
秘书要与领导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近事近脑不近身。
为领导提供全方位的工作服务,是秘书的职责。
而对于领导的个人事务,尤其是家事,如果与工作无关,秘书应该自觉回避,设法推辞与拒绝,千万不能介入。
如果实在摆脱不开,参与也要适可而止。
可杨修恰恰没有这样做。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当曹操想废长立幼,“欲立植为世子”时(曹操长子曹冲去世后,按照封建王朝的一般做法,应立次子曹丕为世子),杨修力扶曹植。
曹丕知道曹操的意图后,曾“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但吴质与曹丕设计,蒙骗了曹操,反使“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后来,曹操想试曹丕、曹植才,“令各出邺城;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
植闻之,问于修。
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曹植照此办理而顺利出城。
“于是曹操以植为能。
”不料“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
” 并且,“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曹操得知后,“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在封建时代,立嗣之事,虽是国家大事,却又是帝王的家事。
杨修作为秘书,要么回避,要么协助曹操考察曹丕、曹植两人的才能,公正举荐。
但是,他却因偏好曹植而一再徇私犯禁,参与其中,直接介入斗争,干扰曹操的决策,导致自己陷入极度被动的处境。
这是十分错误,也是十分愚蠢的。
五、安守本分而不越权越位。
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工作中始终处于辅助地位。
秘书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决不能越权越位。
越权即是擅权,越位即是犯规。
也就是说,秘书决不能越俎代庖,自作主张,擅自行动。
杨修则不然。
曹操兵败阳平关,退守斜谷,进退两难。
“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杨修竟然妄加推测:“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居然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导致曹军一片涣散,将士无心再战。
杨修此举就是一种典型的“超前越位”。
他忘记了秘书的位置和职责,公然从台后跳到了台前,充当了主帅的角色。
难怪曹操十分震怒,加之平日的积恨,便以“造言乱我军心”为由将杨修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