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第一集国家之门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并购第一集国家之门
“把活力传给世界,把梦想带向远方”
这一集讲了中国跨国并购被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拒之门外的案例。

想起一句话,叫做发达国家是难攻的市场,发展中国家是难守的市场。

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往往对欲进入其市场的中资公司有较强的疑心,特别是国有企业。

具体例子有,华为3次欲进入美国市场,但未如愿。

中冶进入阿根廷,或者中资进入发展中国家,比如南美和非洲的国家,一般不会遭致政治敌意。

但是发展中国家往往政局不稳,政府信用度较低。

比如最近缅甸就单方面终止了密松大坝建设项目,价值36亿美元,而这只是中国在缅甸的7个大坝项目之一。

阿根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政府在矿山转让合同中承诺的水、电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导致阿根廷公司的生产产量一直受到制约。

片子中也介绍了一些企业好的做法,比如10年前中远欲收购美国的一个码头,美国政府将其拒之门外,美国的媒体《华盛顿时报》称中远有中国军方背景,一位加州议员甚至写了一份300多页的报告,将中远逼到绝境。

中远的董事长魏家福说:走进美国你要想成功实现你的投资意图,第一要过媒体关,第二要过国会关。

魏家福单刀赴会,直接来到《华盛顿时报》,正面接受记者的质疑,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报纸客观报道了对魏家福的采访。

在这份《华盛顿时报》上,中远的故事被放在了醒目的头版头条,文章的标题是:“中远,我们的目的只是盈利。

”魏家福的这种做法赢得了美国人的尊重。

所以,企业走出去要敢于直面当地的媒体,澄清问题。

回想中冶阿根廷公司也经历了一个与媒体关系由疏远到密切的过程。

特别是对工会问题上,起初,工会不断在当地媒体造声势,给公司制造负面舆论,后来公司逐渐邀请媒体参见一些活动,包括组织新闻发布会性质的活动,主动推介我们的公司,当地民众听到了公司的声音,对公司的印象逐渐转变。

22年前,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也遭到了极大的媒体阻力,1989年10月出版的《新闻周刊》的封面换上了穿日本和服的自由女神像,讽刺这起收购。

日本企业同时还在购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一时间,“日本买下美国”的消息铺天盖地。

为了平息美国人的情绪,索尼先是作出保证,电影公司将完全作为一个美国公司运作。

为了化解这种对立,索尼先是作出保证,电影公司将完全作为一个美国公司运作。

并聘用了两位美国高管,管理公司。

与此同时,盛田昭夫还找到了一只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危机公关。

在一艘巨大的轮船甲板上,这支团队为盛田昭夫安排了一次盛大的私人午餐,邀请了斯皮尔伯格、达斯汀?霍夫曼、和朱丽娅?罗伯茨等好莱坞导演和明星。

盛田还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这样积累了一些人脉,结识了许多朋友。

盛田昭夫用这种开放的态度,悄悄的改变着人们对日本企业的敌意和抵制。

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府的审查。

当年的索尼并购哥伦比亚影视公司时,盛田昭夫找到了一位重要的人物。

这位人物就是当时已经卸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

他在确保索尼并购成功,减少政府反对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借助基辛格在美国政界的广泛影响力,盛田昭夫消除了美国人对日本企业的偏见,最终,索尼如愿以偿地收购了哥伦比亚影视公司。

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

2010年,当中海油准备再次在美国进行并购,他们选择了艾伦.拉森的律师事务所, 负责项目的政府公关和游说。

2011年2月,在并购尤尼柯失败6年之后,中海油购入了美国“切萨皮克”公司“油气项目”三分之一的权益,迈出了进入美国的第一步。

在华盛顿,除了宾夕法尼亚大道,K街也同样大名鼎鼎。

那里云集着大量的律师事务所及公关游说公司。

宾夕法尼亚大道和K街上的游说集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各大游说集团的高手凭借各种人脉,改变了美国的许多内外政策。

公共关系可以
总结为一个词,即“影响”。

如果这种影响能够帮助你从政府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么就是积极的影响,或者是抵御袭击的影响,或者是创造信任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中冶阿根廷公司2009年撤销法律事务部,改为聘用外部律师的做法,实际上,外部律师不仅仅为公司提供了更为客观、专业和高效的咨询服务,同事也承担了大量的谈判和公关工作,包括工会谈判以及与政府部门沟通解决水、电供应。

另外,律师利用起建立的人脉关系,在公司与很多政府部门的接触上提供了帮助。

2010年,公司也聘用了公关公司,为公司树立社区形象,策划宣传活动。

总之,进入海外市场,获得当地认可,搞好政府和媒体的关系至关重要,要凭借专业人事的帮助方能克服这些障碍。

在一开始的采访中,美国相关人员介绍接待宾客的会议室时,特别指出对着门的一侧是来访贵宾的座位,而招待宾客的东道国的与会人员则坐在背对门的一侧。

并且参加会议的人员构成需要特别安排,与会人员的构成在商务洽谈中是很重要的需要考虑的细节之一,因为这或许就会决定成败。

很多时候,两个国家之间比较大的商务往来通常会出现政府干预的情况。

当由于两国的政治体系不同或者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而遭遇障碍或者偏见时,需要考虑到一切影响商务洽谈的因素,包括媒体舆论、国家审查制度、国会参与手段。

更充分了解对方的意图,对历年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更要解决如何改变大众偏见、控制媒体舆论走向、消除对方的危机感等问题,这些对商务的促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也对中国的有了很大的启示。

我们要敢于面对国外媒体,向他们介绍真实的中国。

不要害怕与西方媒体打交道,即使在不了解之前可能会对你产生偏见误会,但是需要想方设法把友善表达给对方,从而消除这些不安和传言。

其次拓展人脉也是促成洽谈的因素之一,从重要人物下手,和有声望的人物打交道并借此表达友好。

再来要有不气馁的精神,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放弃,而要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以便调整策略继续达成今后的目标。

总之,在偏见、误解、利益之争、政治分歧并存的恶劣环境下,以了解、研究和遵循对方的规则为前提,要充分考虑并解决有利于我们的因素。

今天看了一部纪录片,讲的是跨国并购,重金讲述了中远集团,中海油,华为以及日本索尼试图进行海外并购时所面临的困难。

有来自美国媒体界的质疑,有因为中美两国不同政体,不同文化背景而引发的美国政界对国家战略安全的考虑。

在面对这样的困难时,公司所要做的是勇于和美国媒体进行积极沟通,媒体的评论和意向对美国国会白宫和普通民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左右跨国并购的最终结局,中远集团和华盛顿时报之间的有效沟通,让美国政界相信中远集团并不是中国派去美国的间谍,他
们在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为美国普通民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要善于通过公关手段,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赢得美国方面的好感。

日本Sony在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公司时,采用了三个重要的公关手段,一是对影视电视界的公关,索尼在一座豪华游轮上邀请了美国电影界的名人如导演斯皮尔伯格和著名影星茱莉亚罗伯茨,赢得了美国影视界的好感,二是对美国政界的公关,索尼通过在和美国政界拥有广泛人脉的基辛格之间的合作,成功游说美国政界,三是新闻界,和美国主流杂志合作,杂志上索尼总裁和美国著名影星跳舞的照片让人们觉得他是一个尊重美国文化,愿意和美国合作的友善的老人。

三管齐下索尼最终成功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这部纪录片还让我有两个体会
第一,在逐渐全球化的今天,必须有能力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工作,了解美国制度文化,能与其他国家的人实现自由平等对话,自己原来的那种'我不如美国人了解美国文化,我的英文永远说的没有美国人顺溜,我还是回国吧,回国会有更好的发展'的思想是很危险的,这其实是一种不愿意接受挑战,不愿意吃苦,固步自封心态的反应。

应当尽快转变思想,充分利用起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提升英文能力,提升和美国人合作的能力,提升对美国文化,美国市场,美国制度的了解,这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对公关行业也有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美国奥美公司为像要来美国投资的外国人讲述,和美国白宫国会沟通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原来在我的印象中,像奥美这样的广告公关公司,主要的任务就是和公司合作,拍摄广告,做市场活动,搞危机公关。

之前和一个在奥美做实习的同学的交流,别让我觉得这一行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会沟通,会做人是最重要的。

但从本片看来,我原来的想法不免太过肤浅,公关其实是多纬度的,有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公关,公司和受众之间的公关,也有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公关,这就需要公关人员了解国家政策了解政治经济体制,了解所在行业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客户做好公关工作,这背后专业知识,对于国家行业的洞见,并不等同于大家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会说话会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