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8001510001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题目:高考志愿博弈

转眼又一年高考了,然而各地高考和报志愿的顺序并不相同,2014年以前北京为先报志愿再高考,其他大部分地区都为先出成绩再报志愿,还有个别地区为高考完后估分报志愿。然而高考过后总有一部分人过高估算自己的成绩而没有被大学录取,当然也有不少的考生原本可以上更好的大学,却因他们的保守估算而失去更好的机会,所以大学开学后,总有一些学生放弃入学资格未报到,或者入学后对学校各方面的不满意,学习兴趣大减,沉迷游戏或半路辍学重新高考。

而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改进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呢,这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

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同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实质上考生填志愿时都在进行一场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在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

由图中可知考生报考志愿时,不考虑大家集中式填报某一学校的情况下,填超出自己水平的院校只有在自己超水平发挥时才能被录取,报适合自己自己水平的志愿时,超水平发挥和正常发挥都可以被录取,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志愿时,无论怎样发挥都可被录取。填报超出自己水平的志愿虽然有可能被高于自己水平的院校录取,但落榜的风险很大,很可能得不偿失,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院校时,虽然肯定能考上大学,但过于保守,失去了很多更好的机会,所以填报适合自己水平的志愿更合适,虽然失去了拼搏更好的院校的机会,但保障了适合自己水平的院校。所以最终因志愿目标过高未被录取和填报低于自己水平志愿被录取的考生都是博弈中的失败者。

而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劣于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因先填报志愿再高考比先出成绩再填志愿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考生无法预知高考时的发挥水平,增大了考生目标过高落榜和因保守不能上更好的院校的机率。假设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而确定其能被录取的机率为X,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中,考生能被录取的机率就是X,而在先填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首先高校根据考生的成

第1页共3页

第2页 共3页

绩而确定其能被录取的机率为X ,而高考后得到的成绩等于或高于假设预知的分数的概率为y ,其中0

先出成绩再填志愿

先高考再填志愿的考生中就不存在发挥的水平问题,考生应该跟其他的考生博弈,根据自己的成绩如何填报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此时众多考生填志愿也是一个同时博弈的过程。

由图中的箭头指向法可看出为什么考生们一窝蜂的填报热门学校了,但是如果考生们过度地追求热门学校会起相反的效果,导致热门学校生源过剩,大量的考生遭到退档,即使能被热门学校录取也不能读较好的专业,而在冷门学校反而可以都更好的专业。

而在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时也有很多考生博弈失败而落榜,他们有的想赌一把填报高于自己分数的院校,当有较多的人有这种想法时就会导致竞争变大而大家都得不到好处,而有的考生为了确保自己一定能被录取而保守地填报了分数较低的院校,选择了这种情况就注定了博弈失败了,因为考生放弃了更好的机会,没有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为了验证我以上的分析,我向我初中的10位同学,高中的10位同学和大学的10位同学展开调查,总计30位同学,这些都是已经经历过高考,有相当经历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反馈,30位同学中,30位都表示更喜欢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而没有同学赞同先填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在调查填报志愿时,19位同学表示应该选择填报和自己分数差不多的院校,其中有些同学就觉得高于自己水平的学校也不一定适合自己,6位同学表示应该填报高于自己分数的院校,认为冒险一下就能上更好的学校,而剩下的5位同学则表示应该为了保守起见,选择低于自己分数的学校。

经过我向同学们的调查,这些调查数据和以上的分析还是蛮符合的,由此可见,某些省份还在实行先填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应该转变,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能适当避免考生填报的志愿过高或过于保守。而在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中,考生不要集中填报热门院校,也应该注意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校,而不是填报过高的目标,也不应该过于保守失去更好的机会。

第3页共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