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程文件
(完整版)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
因此,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
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
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1、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doc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范文一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1]。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
第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最根本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发挥引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21世纪”素养的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要摈弃填鸭式、讲读式,要倡导或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第二,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自身水平不高,或者说自身素养不高,他不可能担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
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需要学校进行持续不断地培训、实践,这是外在的。
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自我觉察,自我惊醒,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因此,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本体和实体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第三、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
如何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咱当老师的都知道,现在这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让孩子死记硬背啦。
得把核心素养给融进去,让孩子们真正能学好语文,爱上语文。
那到底咋融呢?我跟您唠唠。
先说说这语言建构与运用吧。
就拿我班上的一个事儿来说,有次上课我让孩子们用“迫不及待”这个词造句。
有个小家伙站起来就说:“我迫不及待地回家看电视。
”其他孩子听了都哈哈大笑。
我就问他们:“那你们觉得这个句子怎么样呀?”有个聪明的小姑娘说:“老师,这个句子虽然用对了词,但是不太好,只想着看电视可不行。
”我接着说:“对呀,那咱们能不能想想更有意义的事儿呢?”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一本新书”,有的说“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作业写完去帮妈妈做家务”。
您瞧,通过这样的小互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正确用词,还懂得了该用在什么样的语境里,这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不就慢慢提高了嘛。
再讲讲思维发展与提升。
有一回我们学古诗《静夜思》,学完了我就问孩子们:“李白在这个安静的夜晚,看着月光想到了家乡。
那你们要是在外面,看到什么会想起家呢?”有的孩子说看到天上的星星会想家,有的说闻到妈妈做的饭菜香会想家。
我又引导他们:“那你们能从李白的诗里学到什么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想家的心情呢?”孩子们就开始琢磨,有的说可以用比喻,有的说可以借景抒情。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不再是单纯地读诗背诗,而是真正去理解、去思考。
然后是审美鉴赏与创造。
有一次我们上作文课,主题是“春天”。
我没有一开始就告诉他们怎么写,而是先带着他们到校园里走了一圈,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春天的景色。
有个孩子就发现了花坛里新开的一朵小花,颜色特别鲜艳,他仔细地看了半天。
回到教室,我让他们开始写作文。
那个观察小花的孩子就写道:“那朵小花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探出头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您看,这就是孩子自己发现的美,自己创造的美。
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美、表达美。
新教师培训PPT课件掌握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言简练
课件中的文字应简练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 象的词汇。
视觉效果优化
色彩搭配
选择适当的色彩搭配,使课件整 体视觉效果和谐统一,突出重点
信息。
字体选择
选择清晰易读的字体,确保学生在 不同环境下都能轻松阅读。
布局排版
合理安排幻灯片的布局和排版,保 持整洁美观,避免信息拥挤和重叠 。
04
CHAPTER
内容精选
课件内容应精选精炼,突 出重点和难点,避免冗余 和无关信息。
逻辑清晰
课件的逻辑结构应清晰明 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体 系。
内容组织与呈现
层次分明
PPT课件的内容应层次分 明,采用标题、段落、列 表等形式对信息进行分类 和组织。
图文并茂
适当使用图表、图片、动 画等可视化元素,以直观 的方式呈现知识,增强学 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自主学习
通过PPT课件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课件进行互动教学
课堂互动
利用PPT课件的互动功能,如课堂测验、抢答等,增 强课堂互动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远程互动
通过PPT课件实现远程教学,让教师与学生跨越时空 界限进行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传递与共享。
详细描述:在PPT课件中应突出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把握关键内容。
知识整合与呈现
总结词:交互性强
详细描述:PPT课件应具备一定的交 互性,如设置问题、提供实例等,以 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总结词
启发式教学
详细描述
通过PPT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一直在琢磨怎么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里。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要把不同颜色的拼图完美地拼在一起,得花不少心思。
咱们先来说说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到底是啥。
简单来讲,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几块。
听起来挺复杂,其实就是要让孩子们会说会写、能思考会判断、懂得欣赏美、了解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
那怎么把这些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呢?我给您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古诗《静夜思》。
我没有一开始就干巴巴地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先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远离家乡,独自一人躺在陌生的床上。
然后我轻声地读起了这首诗,读完后,我问他们:“这时候你们心里是什么感觉呀?”有的孩子说感到孤独,有的说想念爸爸妈妈。
这时候,我就顺势引导他们去理解诗人李白的心情,感受他通过简单的诗句所表达的深深思乡之情。
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素养,让他们不仅能体会到古诗的美,还能明白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我会经常组织小组讨论。
比如说,学完一篇课文,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得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也能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他们还会因为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但这正是思维碰撞的好机会呀!为了提升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比如读《小红帽》的故事,我会问:“如果小红帽一开始就知道狼的真面目,故事会怎么发展呢?”孩子们就会开动小脑袋瓜,想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情节。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我也有自己的小妙招。
我不会直接给他们一个题目就让他们写,而是先带他们去校园里转一转,观察花草树木、小鸟昆虫。
有一次,我们看到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就让孩子们把看到的景象描述出来。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怎样在学科教课中培养学生的中心素养教师怎样在学科教课中培养学生的中心修养实行“尊敬的教育”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虑教育教课在订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 ,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由于基本活动经验特别重要,它包含思想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实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于累积。
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由于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取一些基本观点、学会一些基本技术以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
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中心修养的培养,最后要落在学科中心修养的培养上。
所谓学科中心修养,就是指学科的思想质量和重点能力。
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含知识的掌握、思想方法和经验累积。
此中思想方法主要包含形象思想、逻辑思想和辩证思想。
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想,而逻辑思想主要包含演绎和概括。
从思想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以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乏概括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乏了经过条件展望结果、经过结果研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材是不利的。
鉴于中心修养的教课要掌握知识实质、创建教课情境修养的形成,不是依靠纯真的讲堂教课,而是依靠学生参加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靠记忆与理解,而是依靠感悟与思想;它应当是与日俱增的、自己思虑的经验的累积。
所以,鉴于中心修养的教课,要讨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实质,创建适合的教课情境,启迪学生思虑,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术的同时,感悟知识的实质,累积思想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中心修养。
何谓知识的实质?比方: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解说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建情境让学生感悟的。
近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课内容,教师不可以不过不过经过一道例题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例,而是要经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实理解此中的含义,而后自己得出结论。
所以,关于好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而后指引学生一同思虑。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核心素养与课堂落实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其中,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助于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爱因斯坦1935年曾在纽约州立大学发表演讲:“旧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却很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翌年,他又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会上说道:“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
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
”核心素养教育能够改变我国教育领域内始终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在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更突出看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而生成真正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科学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
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
具体实施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实践与探究科学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融入德育教育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授环保知识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 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素养。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报告、作品展示等。
总结在小学科学课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PPT课件
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重要 性
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策略
结论
希望本课件能为小学科学教师 们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和启示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实践二:培养 创新能力
实践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策略
实践二:培养创新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落实创新ຫໍສະໝຸດ 力的 案例分享实践三:培养 合作精神
实践三: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的培养方法 培养合作精神的实践策略
实践三:培养合作精神
在科学课堂中落实合作精神的 案例分享
结论
结论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落 实核心素养教育PPT课件
目录 引言 实践一:培养问题意识 实践二: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三:培养合作精神 结论
引言
引言
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课堂中的角色和意义
实践一:培养 问题意识
实践一: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培养问题意识的实践策略
实践一:培养问题意识
在科学课堂中落实问题意识的 案例分享
核心素养开展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核心素养开展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1.明确目标:核心素养开展高效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制定计划: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大纲和班级特点,制定核心素养开展高效课堂的实施计划。
包括每周的授课内容、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等。
3.准备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设备等。
还可以多方位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渠道。
二、课堂组织1.营造良好氛围:课堂开始前,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可以播放音乐、展示正能量的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激发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将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学习活动,包括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拓展等环节,以保持学生的专注和参与度。
4.控制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课程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任务1.设定明确目标:每节课开始前,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学生应明确知道自己将学到什么,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2.引导自主学习: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指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3.组织合作学习: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
通过小组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提供拓展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活动,如开展项目研究、调研报告、创意展示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四、评价与反馈1.设计有效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
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等。
评价方式应具体、准确,并及时给出反馈。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在新世纪中,科技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关键是人才的创造力的竞争。
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现结合我校研究的学本课堂中核心素养的体现谈几点想法:一、营造民主氛围激活师生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要教师杜绝教条主义,放下先生的架子,撤除师生的严格界限,解除学生的紧张状态,才会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求和创造新事物”的观点,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是一个很好启迪。
1、给学生一个当“自由人”环境。
只要不是复制现成的东西,就是创造性的活动。
给老故事想一个新结局;编一段即兴自编的舞;画一张驰骋想象的画……这些事例说明,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在于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一个教者,如果在潜意识中低估儿童,那么他的所有工作,他的态度眼神音容笑貌都会带上这样的色彩,反过来就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有的教师总是指责学生:“你看别的同学怎么学的那样好”,“你怎么这么多毛病”。
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尝试、选择、怀疑、进取的努力。
作为教师应持这样一个信念,每一位正常儿童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造性人才。
2、给学生一个当“主人”的时空。
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使学生的思维彻底解放,在创造教育中可以发挥更大限度的敏捷性和自主性,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允许学生“打破常规”、“突发异想”、自由讨论,甚至离开座位找好朋友讨论。
只要学生在学习中闪现哪怕是一点点思想的“火花”,教师就要热情地予以肯定、表扬,让学生尝到“我能行”的甜头。
日常教育中,为给学生创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主持班会,制定一份可行的时间安排表,主办各种学习园地;让学生协调生与生、班与班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属于他自己的天地空间中,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智慧。
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 引言1.1 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定义和总结。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学者共同提出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具备的核心素质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他们在该学科领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各项核心素养。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在该学科领域的综合素养水平。
因此,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中。
只有教师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核心要素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核心要素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核心要素(core elements)是指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它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讨论如何将核心要素融入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1.明确核心要素在融入核心要素的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课程中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例如,核心要素可以是批判性思维、合作和沟通、信息素养等。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来确定适合的核心要素,并将其列入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中。
2.设计相关活动接下来,教师需要设计与核心要素相关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应当促进学生对核心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对于批判性思维这一核心要素,可以设计讨论、辩论或案例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对于合作和沟通这一核心要素,可以组织小组项目、角色扮演或讨论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提供实践机会为了使核心要素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实践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例如,对于信息素养这一核心要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信息素养技巧。
4.评估核心要素的发展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核心要素发展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针对核心要素的作业和测试。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核心要素上的进步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融入核心要素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设计课程和活动时,应注重核心要素的融入和实践,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核心要素的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方法路径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方法路径1. 什么是核心素养?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核心素养”这个话题。
说到核心素养,可能有人会觉得陌生,但其实它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全面、更有能力的一系列素质。
简单来说,就是让咱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聪明、更能干,能够应对各种挑战。
核心素养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就像一棵大树,这些素养就是它的根、干、枝、叶,都是为了让这棵树更强壮、更茂盛。
2. 如何把核心素养带到课堂上?好,咱们说说,怎么把这些核心素养带到课堂上,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些素质。
2.1 课堂上要有互动首先,课堂上得有互动。
这就像炒菜得加点盐,不然味道就差多了。
老师光讲,学生们光听,这样的课堂就像白开水,味道淡得没法忍受。
真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频繁的地方。
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平时多组织一些辩论赛,既能让学生们激发自己的思维,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2 真实的情境体验再来,课堂上得有真实的情境体验。
就像买衣服得试穿,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效果。
老师可以通过模拟各种真实场景,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比如,做一个小小的市场调查,分析一下消费趋势,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实际的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方法说了这么多,具体怎么实施呢?这儿有几个小窍门,希望对大家有用。
3.1 设立清晰的目标首先,设立清晰的目标非常重要。
就像制定一个旅行计划,有了清晰的目的地,才知道怎么出发。
老师在课堂上,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今天要让学生们掌握什么知识,提升什么能力。
有了这些目标,课堂上的每一个活动和环节才能有的放矢。
3.2 注重过程中的反馈接着,注重过程中的反馈。
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总是要摔跤,但摔跤之后的调整和改进才是进步的关键。
结合教学实际,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
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
青少年们是全能型人才的后备军,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教育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是他们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
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
”可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
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核心能力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核心能力如何融入课堂教学目标: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将核心能力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建议与策略。
概述: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融入核心能力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和方法,可帮助教师有效地将核心能力融入课堂教学。
1.明确核心能力: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中所涉及的核心能力。
这可能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沟通、合作等方面。
了解核心能力的要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2.目标设定:在教学计划中设定明确的核心能力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并能够体现核心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研究中注重培养和展示核心能力。
3.教学活动:设计与核心能力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讨论课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小组合作项目来培养合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演讲和写作以提高沟通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参与和发展核心能力。
4.评估与反馈:使用适当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核心能力发展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小组项目评估、口头报告等方式实现。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核心能力作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和提升。
5.与班级管理结合:将核心能力发展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
例如,在班级活动和组织中设置机会,让学生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研究和生活技能。
结论:将核心能力融入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明确核心能力、设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估与反馈以及与班级管理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 引言1.1 教育现状教育现状部分的内容如下: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过分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很多学校侧重于将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重视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学生们在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时,往往缺乏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反映了现行教育体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足。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从根本上调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具有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学科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是学生在该学科领域中发展自身能力、提升学习水平的关键要素。
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只有具备了学科的核心知识,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学科核心素养也包括学科相关的核心技能和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
这些核心技能是学生在学科学习和实践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科核心素养还涉及到学科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
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1.3 课堂教学的关键作用课堂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实践平台。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精心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学讲课文档
第十九页,共57页。
不同素养的分布状况统计
通 用
素
养
第二十页,共57页。
全球最为关注的7大核心素养——
通
用
素
学会
养
——沟通与合作
——创造性与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
——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批判性思考
——信息素养(领域素养
第二十一页,共57页。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
——《人民教育》第7期,“社论”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培养。
——顾明远
第三页,共57页。
时代背景
第四页,共57页。
信息时代特征—— 知识更新太快
学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生产速度。因此,无 论怎么学都学不完,“先学后用”的传统思维不 管用了。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来得重要!
第二十二页,共57页。
学校教育的基本形态
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形态:分科教学 每门学科都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学科价值(育人价值)
各门学科的价值共同铸造起“完整”的人
凸显学科价值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第二十五页,共57页。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余慧娟:《教育的伟大源自厚重的责任感》——
• 印度尼西亚• 以色列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西兰
5个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ECD、欧盟、世界银行、
APEC
第十五页,共57页。
我国通过对29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提出的有关权威报告 背景论证信息进行了分析,将涵义相近、层级相当的驱
动力要素进行认别、遴选与合并,提炼出21世纪教育全球 面临的十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课堂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课堂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下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热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
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3、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4、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5、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
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
这样一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全新的展现落实在学校教育上来了,需要每个教师去实践,落脚点就在于每个课堂。
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呢?我想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需要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关键能力提高和必备品格形成。
这是学生学习素养和关系素养的两个方面。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
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二、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会讲故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
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课程之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科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的重要方式。
它要求学生必须活学活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入培养各项相关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
四、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的掌握展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重要意义,而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将走向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使“评价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理念变得更为突出。
五、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把教学中心由“教”转向“学”。
教师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之上,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开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学。
六、要积极倡导原生态的教学。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知识授受为任务和以“记—练—考”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模式,这种教学几乎把思维都剪辑和阉割了,学生没有多少再思维的意义和含量。
要把原生态的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原生态的问题情境和文本本身,从而有更多自己原生态的思维介入。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核心素养的实施必将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这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挑战。
我们广大教师愿意接受这个挑战,承担起这个光荣使命,成就我们教育理想的守望与践行
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