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地狱与佛教地狱
佛教所说佛教所说“地狱”有多少种
佛教所说“地狱”有多少种在我们人道以下的是地狱道。
地狱是梵语泥黎,译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等。
从字面上说,地狱是地下的监狱,位于我们人间的地层下面,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不仅没有日月之光,而且下面众生受苦的情形比人间监狱要苦上千倍万倍,所谓“极大苦聚”。
地狱的种类很多、名称无量,但归纳起来则为三大类型,即是第一根本地狱、第二近边地狱、第三孤独地狱。
一、根本地狱根本地狱,又分为八大地狱: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叫地狱、炎热地狱、大热地狱、无间地狱。
那些地狱是用各种铜铁刀剑火器等刑具来惩罚众生,比如用火烧、刀斩、锅煮、铁钩、拨舌、穿肠等各种刑法。
八大地狱之外,又有八寒地狱,里面是凛风冽雨、寒冰冷雪等来冰冻他们,冷得他们身体全部裂开,形成各种各样花朵,地狱名称就是依据这些花朵形状而来,比如青莲花、红莲花、紫莲花等;皮肤也呈现成各种各样颜色,如紫色、瘀色、黑色、青色、绿色等,里面冷得不堪设想。
依《地藏经》所说,一天之内上万次昏死过去,然后由于业力的缘故,清风一吹又再次复苏过来,就这样长年累月、不分日夜地折磨着,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狱中惨哭号叫之声惊天动地。
二、近边地狱近边地狱是在八大地狱四周各设的十六个小地狱,八个十六即是一百二十八个小地狱,又叫十六游增地狱。
它是专为狱中众生游行所设,在这里觉得太热,跑到另一个地方却又是寒天雪地;在那里觉得太冷,换一个地方又是热火焚烧;再跑到一个地方,又是山崩地裂;里面大地狱套小地狱,小地狱又靠大地狱,到处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地狱,因此受苦众生走到哪里都是地狱。
就算他们业报受尽,将要离开地狱时,还得经受这周围十六小地狱的关卡,才算真正脱离地狱之身。
小地狱的情形无非就是些毒蛇、猛兽、粪便、灰河、火海、毒虫等,各种各样折磨众生的刑法应有尽有。
三、孤独地狱这种地狱设在山间空旷及树林间,因此叫孤独地狱。
总之地狱无量,里面各种各样的苦情说之不尽,如《地藏经》中说:有的地狱四壁都是烧红的铁壁,上面落下来的铁火像密雨一般浇烧着有罪众生;又有的地狱四面都是刀山旋转落下斩斫他们;还有的地狱让他们睡在烧得火红的铁床上;更有的地狱狱卒将他们丢入大锅中沸煮,反复煎熬;再有的地狱四处全是深得无底的火海流灰,他们没入其中痛苦无量;或有地狱满是粪海,他们被淹没在里面受大苦闷;更有诸多铁虫穿肠叮咬,他们是钻心的痛等等——无穷无尽的地狱其苦情难以尽说。
但丁三位一体名词解释
但丁三位一体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但丁三位一体"这个名词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创造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但丁的主要作品《神曲》中所包含的三个主要元素: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o)。
这三个元素代表了人类在死后经历的不同境界,也象征着人类在自身道德和灵魂觉醒之旅中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试炼。
在《神曲》中,地狱代表着人类灵魂中的罪恶和痛苦,描述了人们在死后因为自己的罪行而受到的惩罚。
炼狱则象征着一种净化和救赎的过程,描述了人们通过忏悔和苦痛来洗涤自己的灵魂,进而达到天堂的境界。
天堂则是神的国度,代表最高的幸福和灵性的境界。
但丁通过《神曲》这部伟大的史诗,表达了他对人类信仰、道德和灵魂救赎的思考和追求。
他以地狱、炼狱和天堂这三个境界,揭示了人类在生命旅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和道德选择。
本篇文章将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但丁的背景和作品简介,然后解释三位一体的具体含义和解释。
最后,我们将总结但丁三位一体的重要性,以及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阅读本文,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但丁的思想和作品,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框架和内容呈现方式。
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路清晰,易于理解。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于引入文章的主题,并提出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本文中,引言部分将概述但丁三位一体的名词解释的主题,介绍读者但丁三位一体的一般背景,并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用于阐述但丁三位一体的具体内容。
历史趣谈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真实存在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真实存在吗?导语:但丁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哲学研究,创作出了神曲三部曲,其中地狱被化作了油画,其真实的场景,让人为之但丁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哲学研究,创作出了神曲三部曲,其中地狱被化作了油画,其真实的场景,让人为之惊悚,导致很多人都去信仰宗教。
那但丁创作的地狱真的有社会原型吗??但丁?阿利吉耶里是意大利诗人,西欧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他是中世纪的敁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自幼拜著名学者拉蒂尼为师,学习拉丁文、古典文学、诗文、修辞学,在绘画、音乐等艺术上也颇有建树。
在他9岁随父亲参加聚会时,遇上了一位名叫贝雅特里齐的少女,让他一见钟情。
9年后但丁与她再次相遇,更加倾慕不已,开始为她写诗抒发思念之情。
后来贝雅特里齐嫁给了一个银行家,并不幸在1290年去世。
但丁伤心不已,开始创作诗歌,并在28岁时完成了一本收录31首抒情诗的诗集《新生》。
这些抒情诗都是为贝雅特里齐而写的,诗中运用梦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歌颂理想中的爱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1266年,圭尔弗党和吉伯林党爆发了一场战争,最终圭尔弗党取得胜利。
但丁作为圭尔弗党成员参加了佛罗伦萨市的最高行政会议,被任命为行政官。
不久,圭尔弗党内分裂为黑党和白党。
黑党主张依靠教皇;白党则要求城市自治,反对教皇干预政治。
后来黑党占据上风,并放逐了白党领袖,但丁也被判以终身流放。
流放期间,但丁到各处。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例1《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
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
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
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
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
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
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
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
《神曲》:地狱、炼狱与天堂之旅
神曲:地狱、炼狱与天堂之旅概述《神曲》是意大利文学家但丁·阿利吉埃里的一部史诗作品,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它描述了主人公但丁在三个世界中的旅程:地狱、炼狱和天堂。
全书共包含100个篇章,每个篇章被称为“歌”。
地狱篇地狱篇描绘了但丁进入地狱,并根据传统基督教信仰中的九层地狱划分,详细描写了不同层次的罪恶以及对应的惩罚。
从刑罚最重的背叛者到最轻的欺骗者,读者跟随但丁领略到各种罪行带来的惩罚景象。
同时,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也遇到了导引但丁穿越地狱旅程的导师弗吉尔。
炼狱篇在进入第二部分——炼狱时,但丁和弗吉尔离开了地狱,并进入一个更具希望和救赎的境地。
在炼狱,罪人们通过受苦和忏悔来净化他们的灵魂,以期望被接纳进入天堂。
整个篇章强调了神圣的怜悯与救赎。
但丁遇见了许多罪人,他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忏悔,并希望得到赦免。
而但丁也借此机会净化自己的心灵,脱胎换骨。
天堂篇最后一个部分是天堂篇,但丁被引导直接进入上帝的国度。
这里描述了天使、圣徒和诸位圣人在天堂中的存在,还有上帝本身的显现。
但丁通过“智慧之火”洞察到神圣事物,并得以触摸和体验上帝恩典的存在。
整个篇章强调了灵性和启示。
结论《神曲》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永恒真理和德行教育的史诗作品,透过对地狱、炼狱和天堂之旅的描写,探索了人类内心深处对善恶、道德和信仰的探索与反思。
无论宗教信仰如何,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灵性和文化启迪,体验到纯粹的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力量。
注:本文档内容是根据《神曲》主题编写而成,不存在抄袭和复制其他来源的问题。
[分享]我读《神曲·地狱篇》
与上帝同在的人——我读《神曲·地狱篇》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神曲》共分《地狱》、《炼狱》和《天堂》3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但丁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地狱和炼狱,在炼狱的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遇到但丁的情人贝阿特丽切,并和她一起升上九重天,见到上帝的一个故事。
仅仅读了《地狱》一篇34首就已经足够震撼我的心。
通过阅读,首先我了解到: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是理性和慈爱,而信仰便是它们的源头。
诗中但丁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想象由象征理性的维吉尔和象征慈爱的女神贝阿特丽切指引着完成从人间到地狱,到炼狱,到天堂,再回到人间的一次心灵之旅,其目的便是歌颂上帝创造的美德,谴责当时或过去人们的罪行,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雾,臻于善和真,使当时的意大利社会走出苦难,拨乱反正。
他在诗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
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以前不知道文艺复兴是为了做什么,原本以为《神曲》只是将《圣经》中被扭曲的圣言重新整理展现给世人,因此原本认为它是一本宗教书籍。
其实不然,诗中从没提到过上帝或耶稣,即使有也用“那一位”等词简单带过;反而,诗中文字具有很多人文主义色彩,极为崇尚美德。
诗人将地狱分为九层,第一层林勃,是生前无罪但是未受洗礼的亡魂之所在;而之后八层则分别代表神学中人类的八大罪过,即淫荡、食欲、贪财和挥霍、愤怒、异教徒、施暴(对象分为他人、自己和上帝)、欺诈(又分为诱奸、阿谀、买卖圣职、占卜、贪污、伪善、盗窃、阴谋献计、挑拨离间、伪造)和罪过最重的背叛。
诗人在想象中走遍了地狱,并向世人揭露了许多已故的人甚至是尚在人世的人们的罪行,并一一谴责。
其次我可以了解到的是文化的力量。
但丁地狱与佛教地狱
《神曲》中的地狱与佛教中地狱的比较摘要:但丁在《神曲》中幻想的:地狱在北半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从地面通到地心,形状象圆形剧场;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佛教六道轮回之一的地狱是众生受恶业而遭受苦难的所在,在古代印度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了这一个充满黑暗的悲惨世界,这就是“地狱”(梵语niraja直译是泥犁或捺落伽),它暗示的是“众生皆苦”的佛教伦理,同时它在意识领域里更彰显的是另外的一个时空观念。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地狱文化就是从历史的签转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关键词:但丁《神曲》地狱佛教一、但丁描述的地狱及意义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
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
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地狱之门城墙,猫头鹰和蝙蝠第一圈,地狱的前廊异教徒的痛苦状态第二圈:贪色者灵魂在风中飘荡保罗和弗朗齐丝卡第三圈:饕餮者,躺在臭雨冰雹下第四圈:贪婪者第五圈:愤怒者,在河里相斗第六圈:信奉邪教者,葬在火棺材里第七圈:以暴力施与他人者,置于血沟、火雨和热沙中第八圈:欺诈者买卖圣职的教皇第九圈:背叛者1.批判了基督教会的反动和腐败,歌颂反抗天帝的英雄,批判了神权政治,主张政教分离和限制教权扩张;2.抨击了腐败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3.深刻揭露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和自私;4、同情人类痛苦,关心人类命运,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想;5、歌颂知识的力量、人的尊严,肯定人的力量;6、肯定推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神曲》中的地狱、炼狱与天堂之旅
《神曲》中的地狱、炼狱与天堂之旅《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创作的长诗,这部作品以极其宏大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又令人震撼的三界之旅——地狱、炼狱与天堂。
但丁笔下的地狱,是一个充满痛苦和绝望的地方。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分为九层。
在这九层地狱中,罪人的灵魂根据他们所犯的罪行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第一层是候判所,这里关押着那些生前没有接受洗礼的灵魂,他们虽然没有犯下重罪,但因为未受到宗教的指引,无法进入天堂,只能在这边缘地带徘徊。
从第二层开始,便是真正的惩罚之地。
那些放纵情欲的灵魂在第二层地狱中永不停息地遭受狂风的吹打;而在第三层,贪吃的灵魂被浸泡在恶臭的泥沼中;第四层的吝啬者和浪费者则相互推搡着沉重的石块,永无休止。
随着层数的加深,罪行越发严重,惩罚也愈发残酷。
到了第八层,欺诈者们受到各种酷刑的折磨,如被毒蛇缠绕、被烈火焚烧等。
而第九层则是背叛者的归宿,他们被冻在冰湖中,痛苦不堪。
地狱中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但丁通过对这些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对罪恶的深恶痛绝和对人类道德堕落的痛心疾首。
在这里,每一种罪行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惩罚,仿佛是宇宙间的一种公正法则在起作用。
然而,地狱并非只是单纯的惩罚之所,它也是但丁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现象的批判和揭露。
那些在地狱中受苦的灵魂,很多都是现实中为非作歹、道德败坏之人的写照。
炼狱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救赎的地方。
它位于地狱和天堂之间,是灵魂经过忏悔和净化,逐步迈向天堂的过渡区域。
炼狱山分为七层,分别对应着七种罪过:骄傲、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淫欲。
与地狱不同的是,炼狱中的灵魂虽然也在受苦,但他们心中怀着对救赎的渴望和对自身罪过的忏悔。
他们在痛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过错,努力净化自己的灵魂,以期能够最终升入天堂。
在炼狱中,但丁遇到了许多历史上的名人,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罪过进行赎罪。
比如,诗人斯塔提乌斯,他因为曾经的骄傲而在炼狱中受苦,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忏悔,他逐渐接近了天堂的大门。
《神曲》中的地狱、炼狱与天堂之旅
神曲中的地狱、炼狱与天堂之旅简介《神曲》是意大利文学家但丁·阿里吉耶里于14世纪所创作的一部史诗诗歌作品,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作品以当时基督教思想为基础,描绘了主人公但丁在灵魂出离肉体后,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层次的艰辛旅程。
地狱之旅在《神曲》中,地狱被描绘为一个巨大而阴森的地下世界。
但丁通过描述各种各样的罪恶和罪人的苦楚,展示了不同层级的地狱及其中所处的魔王等恐怖景象。
•第一层:地狱入口,被称为没落。
•第二至五层:描述了贪婪、暴力、欺诈和背叛所导致的种种苦难。
•第六层:混乱与争斗引起的残暴场景。
•第七至九层:描绘了各种深重的罪行与其对应的惩罚方式。
•第十层:最底层也是最恶劣的地狱,被称为冰湖。
但丁在地狱之旅中目睹了无尽的痛苦和惩罚,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罪恶行为对人们造成的后果。
炼狱之旅在《神曲》中,炼狱是一个位于地球表面的山上空间。
相比于地狱,炼狱给予了人们更多的希望和机会去改过自新,通过悔过和忏悔得以升华。
•第一至九个圈:每个圈代表了一个特定的罪恶类型,从而形成了一个道德修养的过程。
•最顶部:达到顶端意味着灵魂获得救赎并进入天堂之路。
但丁所经历的炼狱之旅给人们展示了自我反省和改善行为的重要性。
天堂之旅在《神曲》中,天堂象征着完美、光明和快乐。
但丁穿越九个天体(象征九种品德)的纯净天堂,见证了各种圣徒、天使和上帝的奇妙景象,感受到无尽的爱和智慧。
•第一个圈:描述了对基督教信仰和圣经中重要人物的敬意。
•其余八个圈:每个圈代表了不同层次的智慧和爱。
通过但丁在天堂之旅中所见所闻,读者能够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在于与神合一,并体验到心灵上的升华与满足。
结语《神曲》中地狱、炼狱和天堂之旅是但丁呈现人类生命旅程及道德观念演变的鲜明图景。
通过描绘各自层次中所发生的事件和对应罪行所承受的惩罚或奖赏,但丁深入探讨了人性、罪恶、忏悔和救赎等主题。
这些主题超越了宗教信仰本身,触及到人类共同关心的道德选择与价值追求。
《无尽的孤独:《神曲》中的地狱、炼狱与天堂》
无尽的孤独:《神曲》中的地狱、炼狱与天堂《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阿里吉耶里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它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
地狱地狱是《神曲》中第一部分,描绘了但丁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迷失并陷入地狱之旅。
这个部分被认为是整个作品最具想象力和视觉表现力的部分之一。
地狱可以被看作是罪恶和黑暗力量统治下的深渊。
但丁通过描述不同层次的地狱,展示了各种形式的罪行和其所引发的惩罚。
他遇到了许多历史上著名或臭名昭著的人物,并与他们进行对话。
这些对话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同人群面对挣扎与自责时心灵深处的探索。
炼狱第二部分是《神曲》的炼狱部分,描述了但丁和导师维吉尔在伊斯坦布尔到那不勒斯的漫长之旅。
在这个部分中,但丁得以见识解脱与救赎的过程。
炼狱可以被认为是人内心深处自我修复与重生的过程。
但丁在这个部分面对自己的罪行并寻求灵魂救赎。
他必须经历各种考验和挣扎,通过接受惩罚和反思来达到对罪行的意识,并最终找到解脱之路。
天堂《神曲》的第三部分是天堂部分,但丁进入了上帝国度。
这一部分被视为尘世生活结束后灵魂升华至完美境地的图景。
天堂描绘了一种纯净、和谐、光明和无限启示的境界。
但丁通过天使代表不同圣徒与上帝直接或间接进行交流,并描述了他们在天堂中所体验到的喜悦和智慧。
结语《神曲》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存在、信仰和意义的沉思。
通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描绘,但丁刻画了一个关于罪恶、救赎和最终救赎的宏大叙事。
这部作品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解读和讨论。
它激发了无数艺术家、学者和读者对人性与信仰的思考。
同时,《神曲》也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经典之作,永远流传下去。
读但丁
读但丁《神曲》笔记《地狱篇》赏析(五)2010-02-07 12:23:24| 分类:自学成柴|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五)但丁笔下的地狱1.地狱结构的构成原则和地形但丁笔下的地狱是是一个从上到下分为九层(环),并逐层(环)缩小的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越向下越深层所羁押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即漏斗的顶端,地狱之王狄斯亲自在那儿坐镇。
但丁的地狱之门与传统希腊神话的地狱之门不同,它四敞大开,且没有任何守卫。
只有门楣上的警句提醒着我你他,进去就万劫不复,进去就把一切希望都丢掉了。
因此,但凡是进去的,都是自己选择进去的。
或者说人生在世时可以选择自己的政治观点,宗教观点和道德观点,这些观点会映射在人生的行动上并产生出结果。
错误,或者说罪恶行为的结果就是,死后这些人的灵魂,被正义之神的力量(无形的)驱赶着,不自觉的,身不由已的就进入了这个大门。
传统希腊神话的地狱之门由三个喉咙的恶狗刻尔勃路斯把守。
死者的亡灵通过它把守的地狱之门时要对其行贿,有钱就让你顺顺当当的过去。
没钱,就把你吃掉。
在《神曲》中但丁把刻尔勃路斯调离了,调去管理贪食者的地狱。
生前贪吃,死后就被饿狗吃。
呵呵,这是但丁为饕餮之徒设计的刑罚。
我看还是但丁知人善任,这个恶狗的调动,既深刻揭示出洞开的地狱之门与人生道路抉择的内在联系;又把三个喉咙的恶狗用的恰到好处。
我这样说可能会得罪很多同胞。
因为我们伟大民族有悠久和丰富的饮食文化,我们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那林林总总的大厦与曲曲折折的小巷中充满着形形色色的酒楼和经营南北大菜满汉全席的饭庄,我们许许多多的领导又有着不得不应酬的工作,形形色色的家庭为着方方面面的事项要打点来自东南西北的人情和西瓜芝麻的事故。
难道这些都是通往地狱的陷阱?因此,将大吃大喝者列入下地狱的清单,但丁此举不会得到东方文明古国读者的支持。
笔者擅自替但丁作一回主,也“处理”一下此等特殊情况。
但丁的地狱只对西方的“派司”有效,东方人没有签证,不得入内。
神曲地狱与佛教地狱比较 优质课件
《神曲》13.11.12
《神曲》成书于13071321年,全诗为三部分 《地狱》(Inferno, Hell) 《炼狱》(Purgatorio, Purgatory)《天堂》 (Paradiso, Paradise)。 采用中世纪所特有的梦
第十一犁名曰乌略。 第十二犁名曰乌满。 第十三犁名曰乌藉。 第十四犁名曰乌呼。 第十五犁名曰须健渠。 第十六犁名曰末头干直呼。 第十七犁名曰区逋(bū)涂。 第十八犁名曰沈莫。
《地狱名号品第五》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 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 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 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幻文学形式,通过但丁 的自叙描述了他在1300 年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
五凌晨,在一座黑暗的 森林里迷了路……
内容分析 罪恶性质不同 受难状况不一
结构分析 地狱一共九圈 圈下面还分为环
第一圈地狱:未领受洗礼的婴儿和信奉异教的人(亚里士多 德)。 第二圈地狱:犯邪淫罪者(克里奥帕特拉)。 第三圈地狱:犯贪食罪者(猪哥)。 第四圈地狱:犯吝啬罪者和犯浪费罪者(光头教士)。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更有叫唤地狱。拔 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 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 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如 是等地狱。
十八层地狱的“层”不是指 空间的上下,而是在于时间和 刑法上不同。十八层地狱,是 以受罪时间的长短与罪刑等级 轻重而排列。每一地狱比前一 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
《地狱》读后感
《地狱》读后感《地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但丁的文学巨著,被誉为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
作品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地狱为描写背景,通过对人生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探讨,展示了但丁对人性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被誉为“世界文学的镜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狱》以但丁自身为叙述者,描述了他在一个梦中被引领到地狱之中,并在导师维吉尔的陪同下,沿着地狱的九层下行,见识了不同的罪恶和惩罚。
作品中通过描写各种各样的罪犯,展示了人类各种各样的罪孽以及对应的惩罚,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类道德与宗教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但丁也通过反思自己的罪孽,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读完《地狱》,我深深地被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所震撼。
作品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人性的探讨,让人们深深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地狱中的种种罪恶,都是人性的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往往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人们常常轻易地被贪婪、嫉妒、欺诈等罪恶所驱使,而忽略了内心的善良和正义。
但丁在作品中通过对人类罪孽的揭露,警示人们要警醒自己的行为和心灵,反思内心的真正追求。
作品中的宗教意义也极为深刻。
但丁在作品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狱世界,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对不同罪恶的不同惩罚方式。
这些惩罚都是源自于对宗教道义的坚守和信念,而它也警示人们在世上要尽善尽美,遵守宗教的道德规范,警示人们要谨慎生活、诚实守信,远离罪孽。
《地狱》也让人对维吉尔的形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他是但丁在地狱之旅中的导师和引领者,对于但丁来说是一位伟大的指导者。
维吉尔虽然是在地狱中的罪犯,但却成为了人类道德的楷模。
他引领但丁在地狱中的穿行,帮助他认清罪孽,最终带领他走向复兴之路。
维吉尔的形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使读者对于道德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得来说,《地狱》是一部意义深远的文学巨著,它对于宗教、道德和人性的思考非常深刻。
作品展现了但丁在对罪孽的揭露中,引领人们审视自身的行为和信念。
通过对地狱的描绘,但丁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对应的惩罚方式,使读者得以审视自己,对道德和宗教有了更深的认识。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但丁神曲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地狱篇更是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
阅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深地为但丁的想象力和才华所折服。
地狱篇描绘了地狱的种种景象,以及其中所处的灵魂的遭遇,通过对罪恶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同时也反映出了但丁对于道德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在地狱篇中,但丁将地狱分为九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是不同的罪恶之所在,罪恶的程度也不同。
这种细致入微的划分让人印象深刻,也让我不禁思考起人性的复杂和罪恶的多样性。
在地狱的最底层,是魔鬼撒旦所在的地方,这种对于地狱的描绘让我感到一阵恐惧,同时也让我对于罪恶的后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地狱中,但丁遇到了许多历史上的名人,比如凯撒、克莱奥帕特拉等等。
他们因为自己的罪恶而在地狱中受到了惩罚,这种场景让我感到震撼。
通过这些罪人的故事,但丁向我们展示了罪恶的可怕之处,也让我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同时,这也让我感到对于历史的了解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历史上的罪恶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它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但丁神曲地狱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对于人性的思考。
在地狱中,但丁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罪恶,从欺诈、背叛到暴力、谋杀,种种罪恶的描绘让我感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但丁通过对于这些罪恶的描绘,让我对于道德和宗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了人性的脆弱和容易受到外部诱惑的一面,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底线。
总的来说,但丁神曲地狱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刻思考的作品。
通过对于地狱的描绘,但丁向我们展示了罪恶的可怕之处,也让我对于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对于历史和宗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我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继续影响着后人,让他们对于罪恶和人性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地狱》:但丁的神秘旅程
《地狱》:但丁的神秘旅程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幽深而又神秘的地狱景象。
在这个鬼斧神工的描绘中,读者将仿佛置身于但丁的所见所闻之境,亲身经历着一段质问与启示的旅程。
整部《地狱》以但丁自己作为主角,通过讲述自己在地狱中的遭遇和见闻,抒发了对人生有关灵魂救赎与永恒之事的思考和探索之意。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以真实的经验来大胆构建了一个恐怖而独特的世界。
读者第一次踏入地狱的情景,如同闯入了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但丁描绘的地狱并非单纯地烈火熊熊,恶魔作乱之地,而是更多的关乎人性之恶。
他将每个堕落的灵魂按照其犯下的罪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读者看到了每一个人内心中隐藏着的黑暗面。
在但丁的眼中,地狱是一个非常有序的世界。
他将地狱划分为九个圈层,每个圈层都代表着不同的罪孽与惩罚。
比如,位于第一圈的是那些并未在人生中犯过任何罪恶的人,他们被困在一个孤寂而寒冷的地方,永远无法进入天堂。
而在第九圈,那里是最恐怖也是最黑暗的地方,被称为冰湖,用以惩罚背叛者。
然而,地狱中并非一片苦难的景象。
在地狱的边境处,但丁遇到了其导师维吉尔。
维吉尔带领着但丁进入地狱的深处,为读者引导了一个奇妙而又富有哲学思考的旅程。
通过对地狱的探索,但丁得以回答自己心中的问号,关于善恶、生死、永恒等问题的思考也在这个旅程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但丁的旅程并非只是对地狱景象的揭示,更是对人性的审视。
每个圈层代表了一个特定罪恶的形态,但丁通过描写不同罪孽者的惩罚方式以及他们发自内心的悔过之情,传达出了人性剖析与审视的意图。
这种以惩罚作为手段来引发读者对其罪孽的反思,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在这个旅程的尽头,但丁终于达到了地狱的最深处,见到了地狱之王撒旦。
但丁描述的撒旦形象极其有趣,他被描绘成一个巨大且可怕的怪物,但其实际上却是虚幻的、没有任何实体的。
这种展示方式寓意了人们对于地狱的困惑与幻觉,进一步引导我们思考人性的深度和复杂度。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
但丁神曲地狱篇读后感但丁神曲是意大利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而其中的地狱篇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完地狱篇,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和宗教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地狱篇以但丁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但丁在地狱中的探险之旅。
在这段旅程中,但丁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罪恶和惩罚,以及对应的罪犯。
整个地狱被划分为九个圈,每个圈都对应着不同的罪恶,而每个罪犯都受到了与其罪行相称的惩罚。
这种对罪恶和惩罚的描述,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黑暗面以及对应的道德观念。
地狱中的罪犯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折磨,而这种痛苦和折磨都是他们在世时所犯罪行的直接反映。
这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而这些选择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未来。
如果我们犯下了罪过,那么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相应的惩罚。
这种道德观念的深刻揭示,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同时,地狱篇也让我对宗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地狱中,但丁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罪犯,而这些罪犯都受到了上帝的审判和惩罚。
这让我对宗教的神圣和正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宗教教导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否则将受到上帝的惩罚。
这种宗教观念的深刻揭示,让我更加尊重宗教,更加注重自己的信仰。
总的来说,但丁神曲地狱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罪恶和惩罚的描述,让我对人生、道德和宗教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这种思考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更加尊重宗教,更加注重自己的信仰。
我将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努力和追求,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神曲》中的地狱、炼狱与天堂之旅
北京市关于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办法北京市关于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办法京政发[1999]第4号附件1999年1月29日第一条根据《北京市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制定在京设立总部的认定办法。
第二条地区总部的组织形式,一般应是企业法人,跨国公司可以以在京设立的投资性公司或其它形式的企业法人为载体申请成立,对知名跨国公司,根据其在全球其它地区设立地区总部的习惯做法,也可以是非企业法人。
第三条地区总部的管辖范围,一般应包括中国大陆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对知名跨国公司,根据其在全球设立地区总部的习惯做法,也可以只管辖一个国家。
第四条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须出具由外国投资者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正式申请书。
1、如果以现有的在京投资性公司或其他企业为载体申请成立地区总部,应同时出具由外国投资者法人代表签署的正式授权书,授权该企业为地区总部;2、如果申请成立的地区总部为非企业法人,则应同时报送其在全球其它地区设立非企业法人总部的相应证明文件;3、申请书及相应的授权书应说明申请成立的地区总部所管辖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只管辖一个国家和地区,则应同时报送其在全球其它地区设立总部的相应证明文件。
第五条申报设立地区总部除提交第四条所述文件外,还应提交下列文件:(1)投资外方资信证明文件、注册登记证明文件(复印件)和法人代表证明文件(复印件)(2)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已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3)投资者法人代表签署在京地区总部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及其简历和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
第六条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对外经贸委)负责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认定工作。
经认定合格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由市对外经贸委颁发《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
第七条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对外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10 LexisNexis, a division of Reed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知识讲解
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但丁《神曲·地狱篇》象征性解读作者:富聪来源:《速读·上旬》2018年第04期在与康·格朗德的信中,但丁阐释了文字的多义性所包含的范畴,即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宗教)四种。
为了阐明我们要说的话,则须知晓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相反它可以说是多义的,即含有不止一种意义。
因为第一种意义是望文生义,另一种意义却是借文字所提示的事物而得;前一种称之为字面义;后一种则称之为为寓言义或神秘义①。
朱光潜将《神曲》多义性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统称为象征性。
象征性包含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对中世纪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但迫于篇幅所限,《西方美学史》②并未对象征手法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历来学者均着眼于《神曲·天堂篇》中宗教神秘主义的象征性,忽视了历史意蕴深刻的《地狱篇》,导致读者无法深入理解后者表现出的象征性及其文学价值。
一、《地狱篇》中象征(寓言)手法的运用从寓言义层面分析,地狱篇对伪君子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文字的象征性:他们披着一口钟,帽子盖到眼睛,和克吕尼的僧装差不多。
他们的衣帽,外面涂着金,光辉夺目;但内质是铅的,十分笨重,腓特烈所造的拿来比较,那么他的是草做的一般了③。
但丁采取隐喻的修辞手法,将伪君子虚伪华丽的外表比作镀金的钟,里面却隐藏着笨重而暗淡的铅,恰当地揭露出这类人外强中干的本质。
作者以巧妙的构思描述自己的审判,即将虚伪的外表变成束缚他们灵魂的沉重劳役,寓言的深义与金和铅的物质属性十分贴切。
从道德义的角度分析,但丁以戏谑的口吻讽刺了仇敌腓特烈二世。
这位道貌岸然的统治者内心贪婪而残忍,不仅肆意剥削意大利贫苦百姓,还将政治反对者套入铅衣,再置入火中慢慢加热融化。
作者借助反讽的手法,表面否认腓特烈二世“人钟”酷刑的沉重,实则将他同地狱里施刑的魔鬼并列,痛斥他衣冠禽兽的嘴脸,否定华丽外表下丧失人性的本质。
地狱篇对伪造者的描写简洁精悍,仅一句便涵盖了前三重意义:你的惩罚是口干得舌头坼裂,污水使你的肚子膨胀到遮住你的眼睛!从寓言义层面分析,污水象征了充满造假者内心肮脏而丑陋的伎俩;从道德角度分析,污水又可以理解为对金钱不择手段的追求与人性中不断膨胀的贪婪。
但丁《神曲·地狱篇》全文
但丁《神曲·地狱篇》全文第一首森林(1-12) 阳光照耀下的山丘(13-30) 三头猛兽(31-60) 维吉尔(61-99) 猎犬(100-111) 冥界之行(112-136)森林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径。
啊!这森林是多么荒野,多么险恶,多么举步维艰!道出这景象又是多么困难!现在想起也仍会毛骨悚然,尽管这痛苦的煎熬不如丧命那么悲惨;但是要谈到我在那里如何逢凶化吉而脱险,我还要说一说我在那里对其他事物的亲眼所见。
我无法说明我是如何步入其中,我当时是那样睡眼矇矓,竟然抛弃正路,不知何去何从。
阳光照耀下的山丘我随后来到一个山丘脚下,那森林所在的山谷曾令我心惊胆怕,这时山谷却已临近边崖;我举目向上一望,山脊已披上那星球射出的万道霞光,正是那星球把行人送上大道康庄。
这时我的恐惧才稍稍平静下来,而在我战战兢兢地度过的那一夜,这恐惧则一直搅得我心潮澎湃。
犹如一个人吁吁气喘,逃出大海,游到岸边,掉过头去,凝视那巨浪冲天,我也正是这样惊魂未定,我转过身去,回顾那关隘似的森林,正是这关隘从未让人从那里逃生。
随后我稍微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重新上路,攀登那荒凉的山脊,而立得最稳的脚总是放得最低的那一只。
三头猛兽瞧!几乎在山丘开始陡起之处,一头身躯轻巧、矫健异常的豹子蓦地窜出,它浑身上下,被五彩斑斓的毛皮裹住;它在我面前不肯离去,甚至想把我的去路拦阻,我多次扭转身躯,想走回头路。
这时正是早晨的开始,太阳正与众星辰冉冉升起,从神灵的爱最初推动这些美丽的东西运转时起,这群星就与太阳寸步不离;这拂晓的时光,这温和的节气,令我心中充满希冀,对这头皮色斑斓的猛兽也望而不惧;但是,我又看到有一头狮子向我走来,这却不能不令我感到惊骇。
这狮子似乎要向我进攻,它昂着头,饿得发疯,空气也仿佛吓得索索抖动。
接着又来了一头母狼,它瘦骨嶙峋,像是满抱种种贪婪欲望,它曾使多少人遭受祸殃,一见它,我就不禁心惊胆寒,像是有一块重石压在心田,登上山峰的希望也随之烟消云散。
但丁的新生名词解释
但丁的新生名词解释但丁(Dante)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被誉为意大利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神曲》被认为是欧洲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度的内涵引领了文学发展的方向。
但丁的作品中涉及到许多新奇的名词,这些名词反映了他对人类生活、自身经历以及宇宙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但丁的思想世界。
1. 地狱(Inferno)地狱是《神曲》中的第一篇,也是整部作品的开端。
地狱代表着人类的罪与苦,是对世俗人生的揭示和警示。
但丁采用了层层下降的方式,将地狱划分为九个圈,每个圈代表一种不同的罪恶,从轻微的罪恶到最严重的罪孽。
通过描述地狱中的各种酷刑和折磨,但丁提醒人们要警惕自身的欲望和罪恶,追求精神的升华和道义的净化。
2. 炼狱(Purgatorio)炼狱是《神曲》的第二篇,代表着人类灵魂的净化与升华。
在这一篇中,但丁通过描绘灵魂在炼狱中经历的痛苦和忏悔,表达了人类内心的复杂和内在的改变过程。
炼狱被划分为七个圈,每个圈都代表一个净化的阶段,从最初的骄傲到最后的无私的爱。
在炼狱中,但丁展示了人类赎罪与救赎的可能,向读者传达了希望与拯救的信息。
3. 天堂(Paradiso)天堂是《神曲》的第三篇,是整部作品的高潮。
天堂代表着灵魂最终的归宿和完全的圣化。
在天堂中,但丁描述了九个天堂行星以及神圣的天堂之上的终极乐园。
这一篇呈现了无比美好和神圣的景观,展示了人类超越尘世的可能性,通过对各种圣人和圣徒的描述,但丁向读者展示了追求真理、信仰和智慧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奋发向上,追求一种更高尚的生活。
4. 萨旦(Lucifer)萨旦是《神曲》中的大魔王,代表着邪恶与背叛。
但丁将萨旦描绘成一个巨大且可怕的存在,他被囚禁在地狱的最底层,他的身体镶嵌在一个山洞中,被称为反传统之山。
通过描绘萨旦的形象,但丁表达了背叛、罪恶和邪恶的可怕后果,同时也向读者提醒了警惕自身的欲望和罪孽,以免堕入邪恶的深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曲》中的地狱与佛教中地狱的比较摘要:但丁在《神曲》中幻想的:地狱在北半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从地面通到地心,形状象圆形剧场;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佛教六道轮回之一的地狱是众生受恶业而遭受苦难的所在,在古代印度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了这一个充满黑暗的悲惨世界,这就是“地狱”(梵语niraja直译是泥犁或捺落伽),它暗示的是“众生皆苦”的佛教伦理,同时它在意识领域里更彰显的是另外的一个时空观念。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地狱文化就是从历史的签转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关键词:但丁《神曲》地狱佛教一、但丁描述的地狱及意义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
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
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地狱之门城墙,猫头鹰和蝙蝠第一圈,地狱的前廊异教徒的痛苦状态第二圈:贪色者灵魂在风中飘荡保罗和弗朗齐丝卡第三圈:饕餮者,躺在臭雨冰雹下第四圈:贪婪者第五圈:愤怒者,在河里相斗第六圈:信奉邪教者,葬在火棺材里第七圈:以暴力施与他人者,置于血沟、火雨和热沙中第八圈:欺诈者买卖圣职的教皇第九圈:背叛者1.批判了基督教会的反动和腐败,歌颂反抗天帝的英雄,批判了神权政治,主张政教分离和限制教权扩张;2.抨击了腐败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3.深刻揭露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和自私;4、同情人类痛苦,关心人类命运,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想;5、歌颂知识的力量、人的尊严,肯定人的力量;6、肯定推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学和禁欲主义的观念:二、对但丁描述的地狱的理解但丁虽大胆揭露教会罪恶,但并不反对宗教本身;虽肯定人的力量,又强调节欲和苦修,人要以神学和信仰为引导才能达到幸福境界;歌颂现世生活,又把它作为来世的准备。
推崇古代文化,又把古代文化的代表作为异教徒放在地狱里。
森林,洼地,漏斗,高山。
这是但丁的世界,他在诗中所说的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常人眼中的世界或许没有多少不同,然而又有着那么多不同。
在这个世界里,充溢了圣灵的光辉,神,圣灵,魔鬼,他们共同存在于此,而他走过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和他们对话,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或许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具现化,美好的,神圣的成为神灵和圣人,丑陋的,阴暗的成为魔鬼幽魂,他们共存在这个世界,同时和但丁产生了交集。
且不说地狱的漏斗形状,当但丁将地狱的中心放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是多么大胆?神圣的耶路撒冷,居然被作为了象征罪恶的地狱的中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罪恶的批判,对那些被忽视的罪恶的批判?但丁隐晦地在说话,他说:赎罪劵是不能真正赎罪的,对宗教的崇拜不是对神职人员的崇拜,神职人员借神的名义,或许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罪责。
宗教理应是神圣的,然而掌管宗教的人未必是神圣的。
我始终笃信这或许是从圣经被修改就遗留下来的隐患,当旧约告诉人们,切莫用偶像符号来塑造神的身体,不要这样虚伪的崇拜的时候,新约却为大家准备了十字架。
另一方面,当神圣的宗教介入世俗,介入翡冷翠的时候,世俗便污染了宗教。
这或许是诗中无比重要的精神之一。
因为但丁说,宗教不应干扰世俗,他怀抱对神祇圣灵的热爱,却并不愿看到以维护神祇名义产生的迫害和干涉。
渴求自由,渴求独立,渴求尊重,渴求善恶有报。
如此简单。
三、佛教中的地狱佛教在早期经典里“地狱”一词,梵语原称为niraja音译为“泥犁”,本义是“无有喜乐”的一个地方。
佛教的轮回观点认为,人造恶业死后就落入此地受尽苦难,丝毫没有喜乐可言,故叫做“泥犁”。
在中国文化两晋时期以前“地狱”概念是指人死后魂魄归于地下,与佛教所说的“泥犁”稍有差异。
两晋以后中国文化里逐渐有了“地狱”是指黑暗而悲惨的环境的意识。
到魏晋南北朝时(吴)支谦,(陈)真谛等人在译经时将佛教所说的“泥犁”直接翻译为“地狱”,开始形成了中国文化中佛教地狱文化。
到了唐代,玄奘译经时始立“五不翻”的原则,就多不用“泥犁”而用“捺落伽”( naraka)。
由此,在中国文化中将这一词一直理解为地狱,意思是造恶之人所受苦厄的地方。
佛教的地狱数目繁多、名称各异,但主要则分为“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增生地狱)”、“孤独地狱(零散地狱)”三大类,或者分为“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边缘地狱”、“孤独地狱”四大类。
在中国文化中“十八层地狱”和“无间地狱”的观念对国人影响最大,不过在佛教典籍中“地狱”却是名目繁多,说法不一。
关于地狱的确切位置,佛教各经所记载的内容差异极大。
有的说地狱在地下,而且还有精确地距离;也有的说在两山间的陆地上,有铁桶或铜墙包围;还有的说在山边﹑旷野,或是说在空中。
综合起来看,地狱位置是个空间概念,也是印度佛教学说的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这些说法大致可以归结为四种说法:1.八寒(十寒)地狱在高山间而八热地狱在地底下2.地狱在“阎罗王”管辖的世界的某个地方3.地狱在两大铁围山之间的陆地上4.地狱分布在四大部洲之中地狱文化是佛教“业报轮回”思想的必然产物,佛教极其淋漓尽致地描述地狱就是给人这样的一个伦理道德准则:善的德行必将得到奖赏和福乐,恶行必遭恶果和苦痛。
这种佛教伦理的基础是佛教的因果律及无尽缘起、多世报应学说。
佛教因果论的伦理阐释的是什么原因堕入了地狱的问题;无尽缘起说明的是“现实”世界的苦难和“不出轮回,苦海无尽”的问题;多世报应是用佛教“三世两重因果”来解释“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从而“客观上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劝戒和约束作用”。
同时,佛教“变动”的狱学说宣讲的伦理也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从冲突到紧密地结合起来的历史过程也表明,佛教伦理约束自我、适应社会的必然性是佛教善德在中国生根,形成中国传统伦理的必然。
四、对佛教地狱的认识1、佛教的地狱文化的因果伦理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则(十二因缘)支配,善因必产生善果,恶因必产生恶果,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德行与幸福的一致性,陈述凡因必有果,凡果必有因。
在宗教伦理意义上,告诉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定要担承一切身心行为的后果,以警示人们的道德自律。
这一点体现在佛教地狱文化上就是告诉人们是什么原因堕入了地狱?佛教认为“业力”的原因是根本之因,体现在现实的社会层面上就是佛教所阐释的“犯罪”——人犯了罪就必然堕入地狱。
佛教的“犯罪”主要有“十恶”和“五逆”,这一思想也告诉人们,在善恶的取向上有4点伦理认识:第一,因果报应的普遍性、绝对性。
“时时有因、处处有果”,就从人自身看,地狱的苦难都是所谓的“定业定报”。
第二,一切都是因果关系的存在,佛教地狱地狱就是时间、环境、条件、特殊状况下的产物,地狱就是“恶贯满盈”的产物。
第三,一切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因果关系的回报。
佛教认为,于轮回中被黑暗无明困顿的地狱众生来讲,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第四,业报是佛教伦理思想的核心。
佛教地狱学说就是让现实的人们知道业报的必然性、业报的强增值性、业报的不做无报性和业报的所做不坏性,从而使人们对遭受地狱之苦产生惧怕心理,了解、反思堕入地狱的理由,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佛教的“犯罪”和社会法律层面的犯罪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性。
一致性体现在,以环境为例,那些生态破坏环境的行为已经造成种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现象,这不能不说是自然的报复;区别性体现在“佛教对人生价值所做的判断是消极的、片面的。
……并且把生理的痛苦(按:地狱之苦主要还是反映在人的生理或肉体的痛苦之上的)置于首位……掩盖了社会苦难和阶级压迫的严重性”。
2、地狱是三世两重因果的反应佛教地狱以时间概念而言,它也反映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学说,即“人犯了什么罪就进什么样的地狱”,而不存在从“一二三四五,各个地狱都住遍”这种概念。
在佛教地狱中说三世两重因果,一般指的是人的过去造恶,未来堕入地狱;现世造恶,来世堕入地狱。
两重因果说的是过去所造的因是现在果,现在所造的因是未来果。
佛教地狱文化则是更加强调“现在造恶,来世入地狱”这是佛教解释人生的三世两重因果的说法在地狱文化层面的侧重点。
佛教典籍中对“三世两重因果说”来解释地狱现象时,还用“十二因缘”的理论。
地狱也是两重因果构成的,即“无明”、“行”为过去世,既是前生造业之果,又是招致现在果之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为现在果,爱、取、有为现在因,此八支为现在世,此八支受习染将来必堕入地狱;生、老死为由现在因导致的未来果,为未来世,佛教宣说生、老死既是未来果,又是众生出地狱的过去因。
三世两重因果一方面解释了轮回的繁复,另一方面也为众生出离地狱打开了大门。
“三世两重因果说”一方面包含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一方面又包括过去因生现在果、现在因生未来果两重因果,“众生在善恶因果的严密关系中,修善的随福业而上升,作恶的随罪业而下堕。
如此上升下堕,死此生彼,生生延续,世世升沉,不断在苦海中沉浮,在六道轮回中流转,用无了期”。
藉此,佛教用严细缜密理论既证明了地狱的存在,又对人以规范和警戒,要人们在乎自己的行为,并注意自己的行为导致堕入地狱的结果。
五、总结贪色,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人间的罪责在地狱和炼狱中理应受到惩罚,然而在资本主义的大时代来到的时候,这些罪责不断在人间发生,甚至发生得更为频繁。
从一个诗人的眼光,但丁或许无法看透这一切直接看透生产力的本质,然而就如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我们所希望的无非是惩恶扬善。
如果说在人世间看不见罪恶受到惩罚,善良得到褒扬,那么就将一切寄托在死亡之后的世界如何?于是他看见在地狱和炼狱之中,那些人受苦,就如同中国文化中十八层地狱一样——即使是相隔万里的两种文化,它们微妙地巧合了。
这或许是出于人类共同的想法,罪恶应当受到惩罚,而什么是罪恶也有类似的判定。
因为无论是和东方还是西方,佐指出这一切想象的都是“人”。
是每一个微小的单位,是芸芸众生。
作为这浩大世界中渺小的一员,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类似的观点,而这些思想的精髓后来被人们称为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