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荷产生的,振荡电荷在空间中形成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从而产生电磁波。
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常数,即光速,其数值约为3×10^8 m/s。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电磁波的谱: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不同谱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定义、产生和传播特点,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能够描述电磁波谱的不同谱段及其应用,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
3.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定义、产生和传播特点,电磁波谱的分类及其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制,电磁波谱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荡器、天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等常见的电磁波应用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讲解电磁波的定义、产生和传播特点,通过示例和图示来说明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电磁波特性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电磁波谱的不同谱段及其应用,探讨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
5. 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波及其传播1. 定义: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产生的能量传播形式。
2. 产生:由振荡的电荷产生,形成变化的电场和磁场。
3. 传播:速度为光速,约3×10^8 m/s,不需要介质。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8)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三维目标:1、通过归纳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及其信息。
2、了解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电磁波存在及其特性教学难点: 波的基本特征教学器材:各种视频材料、小电池、导线、收音机、手机、玻璃罩、茶叶盒等金属容器等教学方法:自学思考法交流讨论实验法教学过程:问题引领:1、信息传播的五次变革是什么?2、现代生活中有哪些通信工具?引言:怎样让信息传播更远?研究表明可以用电磁波,本节我们来研究电磁波的问题。
新课一、波的基本特征教师:展示本节目标。
1、通过归纳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及其信息。
2、了解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屏蔽。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观看书中的相关内容和图片。
说明1、波是传播的运动形态,同时又是周期性变化的。
2、什么是振幅?它的单位是什么?它反映什么物理意义?3、什么是周期?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什么是频率?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4、什么是波长?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5、波的传播速度、周期、波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师:点讲:1、波的基本特征,并放视频材料讲述。
2、波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二、了解电磁波(1)介绍:1864年英国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赫兹证实电磁波板书: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2)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实验一:演示在打开的电视机前方接通电吹风电源,问你会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现象:电视机画面出现雪花实验二:①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条件和传播特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传播特性;2. 掌握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4.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传播特性;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产生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电磁铁、导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提问:电流是如何产生的?3. 教师提问: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电磁波产生的条件。
3.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4. 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电磁波的产生条件。
三、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15分钟)1. 教师提问: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它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4. 学生动手实验,测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四、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问: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教师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活动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传播特性;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产生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条件和传播特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苏科版九下物理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苏科版九下物理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了这一次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以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以及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磁波演示器、生活中的电磁波实例物品。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信号、电视信号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电磁波的存在和作用。
2. 探究学习: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磁波演示器,让幼儿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方式和传播原理,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4. 应用拓展:展示生活中的电磁波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让幼儿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实践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利用电磁波演示器进行相关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活动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和实践练习,让幼儿了解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方式和传播原理,以及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课堂上,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物理科学的浓厚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电磁波演示器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电磁波的应用,如手机信号、无线网络等,了解电磁波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7.2电磁波及传播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
(用案人完成)当堂Βιβλιοθήκη 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2010年月
总第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2010年月
7.如果把上题中的玻璃广口瓶换成金属容器,再打电话呼叫其中的
手机,这时手机_____________收到呼叫信号(填“能”或“不能”),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面的例子再举出两个电磁波利用的例子。
例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使用都离不开电磁波;
9.江苏人民广播电的频率为702kHz,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则南京音乐台节目的波长是多少米?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预习导学
收集、查阅有关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污染等有关资料。
二、合作交流点拨探究
1.频率表示,通常用字母表示。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2.电磁波是在空间____________变化的_____________。
3.某一列波的频率为50Hz,则它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如果传播的速度为10m/s,则它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案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案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定义,理解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电磁波的产生: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了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掌握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的原理。
3.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4.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磁波的概念,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认识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概念、产生、传播原理以及应用。
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电流产生装置、接收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无线电广播、电视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点讲解:(1) 电磁波的概念:通过电脑投影,展示电磁波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定义。
(2) 电磁波的产生:利用实验器材,现场演示电磁波的产生过程,讲解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的原理。
(3)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电磁波的传播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
5. 应用拓展: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波的概念、产生、传播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磁波的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7.2电磁波及其传播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7.2电磁波及其传播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这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的。
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常数,即光速,其值约为3×10^8m/s。
4. 电磁波谱:电磁波按照频率或波长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5. 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微波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定义、产生和传播特点。
2. 掌握电磁波谱的基本知识和各类电磁波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电磁波谱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谱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磁波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电脑和投影仪,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电磁波的定义、产生、传播速度和电磁波谱的分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电磁波传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原理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认识。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定义和产生。
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 电磁波谱的分类。
4.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请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 请列举三种电磁波谱中的电磁波及其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十七章二、电磁波及其传播》学历案-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电磁波及其传播》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电磁波及其传播”。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为后续学习电磁波的原理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电磁波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特性;理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磁波的传播过程;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电磁波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点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电磁波定义、分类及特性的掌握情况。
2. 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学生对电磁波传播方式和速度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等)引入电磁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学习(25分钟)(1)讲解电磁波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特性;(2)通过实验演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3)讲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强调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3.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电磁波定义、分类及特性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电磁波传播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现象及分析。
3.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加深学生对电磁波传播方式和速度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内容是初中物理课程《电磁波及其传播》学历案的第一课时部分。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及其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磁波的光谱分布和波长、频率的关系;3.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4.知道电磁波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电磁波及其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电磁波的光谱分布和波长、频率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电磁波的光谱分布;3.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4.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5.电磁波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步骤一:导入引入话题,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速度等于光速。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辐射性,可以通过波动模型和量子模型进行描述。
2.电磁波的光谱分布:–电磁波可以按照频率的大小分为不同的区域,即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3.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波长和频率是电磁波的基本属性,它们之间有着确定的关系,即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光速是一个恒量,所以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步骤三: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变化。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电磁波的应用领域,并总结出电磁波的重要性和作用。
步骤五: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程度;2.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3.测验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进行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速度等于光速- 具有波动性和辐射性七、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和应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展示电磁波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学案:17.2电磁波及其传播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7.2节“电磁波及其传播”。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这是电磁波产生的基本原理。
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称为光速。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4.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是一种横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5. 电磁波谱:电磁波按照频率和波长的不同,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定义、产生、传播和特性,建立对电磁波的基本认识。
2. 掌握电磁波谱的分类,了解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定义、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电磁波谱的分类和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手机、电视、无线电等现代通信技术中电磁波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电磁波的定义、产生、传播和特性。
(2)讲解电磁波谱的分类,举例说明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电磁波的填空题、选择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电磁波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电磁波相关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磁波及其传播1. 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产生: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
3. 传播:(1)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称为光速。
(2)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产生的条件。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传播速度。
3. 电磁波的谱:介绍电磁波谱的分类,以及各种谱的特点和应用。
4. 电磁波与生活: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磁波。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磁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特点,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电磁波谱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现象,如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磁波的产生条件,让学生了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点,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介绍电磁波谱的分类,讲解各种谱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现象,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磁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条件2. 电磁波的传播特点3. 电磁波谱的分类及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 请说明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 请举例说明电磁波谱中的几种常见电磁波及其特点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电磁波的基本知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遥感技术等。
同时,可以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电磁波的科普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17.2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及其传播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的产生实验器材:干电池、小灯泡、钢锯条、直流电流表、收音机、导线等。
在钢锯条的一面每间隔2 cm左右粘上一段透明胶带,如下图。
将收音机调至AM频段,用导线夹将钢锯条接入电路,小灯泡发光、电流表偏转。
用夹子在粘有透明胶带的一面从左至右滑动,小灯泡明暗交替,一闪一闪;同时电流表指针往复摆动,收音机扬声器发出“喀喀”声。
而在钢锯条未粘有透明胶条的一面滑动导线夹时,收音机未发出“喀喀”声。
实验现象:小灯泡交替亮灭说明电流发生变化。
学生听老师介绍实验器材,观察小灯泡明暗、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听收音机的“喀喀”声,感受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让事实和现象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1.电磁波的几个要素(1)波长: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单位是米(m)。
(2)频率:1 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单位是赫兹(Hz),千赫(kHz)和兆赫(MHz)。
(3)波速:波传播的快慢。
单位是米/秒(m/s)。
2.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真空中c =2.997 924 58×108 m/s空气中,接近真空光速。
1.法拉第磁感线的概念2.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3.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4.马可尼应用电磁波通信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拓展人文知识,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愿望。
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
学生阅读。
培养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变化的电流在周围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 m/s认真倾听,记录并记忆知识要点。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掌握重点知识及相关计算公式。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教案: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的第17章,第2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以及电磁波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概念:电场和磁场的周期性变化会产生电磁波。
2. 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沿着电场和磁场方向传播。
4. 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通信、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概念,掌握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能够描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概念、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讲解:(1)介绍电磁波的概念,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阐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介绍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通信、医疗等。
3. 实验:分组进行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4. 练习:随堂练习,解答关于电磁波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概念2. 电磁波的产生3. 电磁波的传播4. 电磁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答案: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的周期性变化产生的。
2. 题目:阐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3. 题目:举例说明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答案: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通信、医疗等领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设备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物理下册《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波的基本特征以及波长、频率与波速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征,了解电磁屏蔽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并了解电磁屏蔽2、了解电磁波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为人类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是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有力武器。
2、了解电磁波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为人类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电磁波的特征以及波速、频率和波长的关系,电磁屏蔽;通过探究实验,学习机械波的相关名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电磁波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大到控制宇宙飞船(神州七号),小到电动玩具车的遥控。
那么,你了解电磁波吗?探究活动1:水波用滴管把水滴入水果盘中制造水波,并观察水波。
探究活动2: 绳波学生用绳制造出波,并观察波除了可以传递运动形态外,还可以传递什么?学生分组自学:振幅、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1.振幅:(A)表示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单位:米(m)2.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3.频率:(f)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4.导出周与频率的关系式:5.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单位:米(m)6.波速:(v)波传播的速度。
单位:米/秒(m/s)波速的公式:v=λ/ T 或v =λf7.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8.电磁波谱:例题: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波长为,频率为52.5MHz.试求电磁波的传播速度(1MHz=106Hz)。
小结回顾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二节 1、2、3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所以时间上不太好控制,而且由于波的概念,初三的学生是第一次深入接触,所以掌握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即时间有些紧X,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荷产生的,如振荡的电容器的两板之间就会产生电磁波。
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299,792,458米/秒。
4. 电磁波的类型:电磁波按照频率和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定义、产生和传播特点。
2.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电磁波,并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定义、产生和传播特点。
难点:不同类型电磁波的区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振荡的电容器、接收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振荡的电容器,并提问他们是否能够感受到振荡的电场和磁场。
2. 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的定义和特点。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传播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电磁波的区分和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关于电磁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雷达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波及其传播1. 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产生: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荷产生的。
3. 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299,792,458米/秒。
4. 类型: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电磁波的定义,并说明其产生和传播特点。
苏科版九下物理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 教案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节由“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三部分组成,内容的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易掌握和接受。
首先与上一节“有线电报传不远”的缺点相呼应,由提出“怎样才能让信息传的更远”的问题,再指出“可以用电磁波来传播”,从而引入了“波”以及“波的基本特征”的课题,接着用一些有形的“机械波”引导学生认识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波的特征物理量。
建立频率与周期的关系,得出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
“了解电磁波”感受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教师需注意: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也不要求将电磁波的概念与机械波的概念进行比较。
在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探究电磁波的特征”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电磁波谱”的教学从阅读图表入手,重点了解各波段电磁波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为人类生活而服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波的基本特征以及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2、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了解电磁屏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并了解电磁屏蔽。
2、通过自主整理,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是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有力武器。
2、了解电磁波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为人类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一、重点:1、电磁波的特征以及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2、电磁屏蔽。
二、难点:电磁屏蔽。
三、教学突破:展示实物图片和进行实验,学习机械波的相关名词,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和电磁屏蔽。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教学课件(搜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图片若干张、麦克斯韦和赫兹的人物肖像图片;视频:横坡和纵波的课件;波形图的课件;神州飞船的图片);一盆水、绳子一根;半导体收音机一台、导线一根、5号电池一节;手机两部、金属盒一个、塑料盒一个、纸盒一个;弹簧波演示器一个。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设计设计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电磁波及其传播》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17章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由“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了解电磁波”又由“活动17.2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活动17.3探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组成。
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所以在每部分内容呈现的时候,都采取学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探究从而获得新知。
本节课在教学顺序安排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开始用对讲机引入课题,然后直接让学生感受电磁波的存在和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从而过渡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的教学,最后从问题“电磁波究竟是什么”进入波的基本特征和电磁波谱的教学。
物理新课程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计了“高压线会产生电磁污染,是真的吗?”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二)学情分析虽然电磁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毕竟它看不见、摸不着,非常的抽象,所以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的。
本节课通过学生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设计实验并自己去验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波的基本特征”,所以需要在教师实验演示、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的辅助引导下,让学生理解波能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状态,从而了解几个物理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
(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
(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
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了解电磁屏蔽。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出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屏蔽等现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主要涉及电磁波的概念、种类以及电磁波的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2. 电磁波的种类: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常数,约为3×10^8m/s。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概念、种类和传播特点,能够运用电磁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掌握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概念、种类和传播特点。
难点: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等设备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磁波的定义,解释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3. 种类介绍:讲解电磁波的种类,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4. 传播特点讲解: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并解释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电磁波传播速度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6.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电磁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
7.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磁波的定义、种类、传播特点和计算公式。
8.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有关电磁波传播速度计算的作业题,要求学生解答并写出答案。
六、作业设计:题目:一个无线电波的波长为1m,求该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7.2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一、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掌握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的原理。
2. 电磁波的传播:让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电磁波的种类:介绍常见的电磁波种类,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4. 电磁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及电磁波的应用。
2. 能结合实例说明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传播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如手机、电视等。
2. 知识讲解:(1) 电磁波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讲解电磁波产生的原理。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电磁波的种类:介绍常见的电磁波种类,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4) 电磁波的应用:讲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实例,如手机通讯原理、电视信号传输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说明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及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电磁波及其传播板书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3. 电磁波的种类4. 电磁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实例,说明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及应用。
答案: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⑵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
⑶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
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了解电磁屏蔽。
⑷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
在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出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屏蔽等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波动现象的好奇心。
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在学习麦克斯韦、赫兹对电磁波研究的贡献中,体会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特性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器材】
1.电动小汽车,线控电动小汽车,遥控电动小汽车各一辆。
2. 细麻绳一根,纵波演示仪一架。
长橡筋绳(或用松紧带代替)若干根。
3. 大玻璃水槽一只,细竹竿一根。
4. 收音机一架,电池一节,电线一小段。
5. 电吹风一只,电视机一台。
6. 真空罩,抽气机一只,双频手机两只。
7. 纸盒、塑料盒、铁盒(或其他金属盒)各一只。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