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 教学设计知识及模板

教师考试   教学设计知识及模板
教师考试   教学设计知识及模板

教师考试教学设计知识及模板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

(1)知识点编号同前。

(2)学习目标同前。

(3)媒体类型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7.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 × × × × ×

1.× × × × ×

(1)× × × ×

(2)×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第 1 页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总结了所创建的事物的特征;

·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

五、学习过程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你还可以在此处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信息或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建议”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处考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教学问题。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介绍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材料或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创建量规、自我评价表或其他评价工具,以便使学生可以知道将如何评价他们。

模板2 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模式

探究型学习的主题

一、介绍

在此处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这个WebQuest的有关情况。如果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闯关游戏(如“你现在是一个鉴别神秘诗人的间谍”),则应在此处设置情境。也可以使用这部分做先期的组织或概述工作。

二、任务

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任务可以是:

·一系列必须解答的问题;

·对所创建事物进行总结;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阐明自己的立场并对此进行说明;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三、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指明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能在点击前知道自己将通过访问该网址获得什么。

四、过程描述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五、学习建议

在此处,你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

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建议,或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个部分分开的好。

六、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你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总结

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完成此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

模板3 基于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研究型学习的主题

一、确定问题或提出更多的问题

向学生们展示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此部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确定较高层次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学生做出选择。

在这里,学生们要分析即将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列表,这些问题将指导他们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信息。教师可能有必要确定问题或帮助学生们提出他们的指导性问题。

二、组织分工

小组成员要一起确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决定谁将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将如何合作。他们还将决定利用什么资源,以及如何收集信息。成员们需要一定的合作技巧。

三、收集信息

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相关信息。如何收集事实是一个需要传授的技巧。小组工作时应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并能很好地合作。

四、整理分析信息

当小组成员们认为他们已经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决问题的信息时,他们将在一起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类。

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回答以下问题:

(1)所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回答主要问题?

(2)信息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3)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决定或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所收集到的信息。学生们(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利用以问题形式组成的标准列表来分析事实。他们要根据这个标准来研究所收集到的事实,这将有助于他们筛选有用的信息,以便获得最终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五、创建答案/解决方案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们要思考下面一些问题:怎样才能利用已有的观点和所收集的资料创建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最终结果(产品)将是怎样的?这段时间将是富有创意的,但小组成员们必须记住这一切要基于他们根据已收集并分析的信息所产生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六、评价与展示作品

小组之间共享他们所创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评价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评价需要关注研究过程的每一步骤。在项目结束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确定一个新项目的目标,这点很重要,因为学生们希望按这样的研究步骤在下一次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表现!

更多资料查看:https://www.360docs.net/doc/5c4539785.html,/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含参考答案)

★绝密★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第I 卷选择题(第 1 ~ 45 题)、第II 卷非选择题(第46 ~ 85 题及 书面表达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卷面总分为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15 分) 从A 、B 、C、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 is always ________ hot and serious topic. A. a B. an C. the D. / ( ) 2. This year’s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________ the second Wednesday in June. A. in B. on C. at D. for ( ) 3. -- Mum, have you seen my mobile i-phone 5? -- The ________ you bought last week? I ’m afraid I havei n t. ’t seen A. one B. this C. it D. that ( ) 4. Travelers on planes ________ keep their mobile phones on because it is against the law. A. needn ’t B. couldn ’t C. mustn ’t D. won ’ t ( ) 5. -- I can’t find any radix isatidis ( 板蓝根) in the drug store! -- People are crazy! ________ experts say there is no use eating it to prevent H7N9, some people still don ’t believe it. A. Although B. Unless C. As a result D. In order to ( ) 6. -- What took you so long? -- I got lost. I have no ________ of direction. A. feeling B. ability C. knowledge D. sense ( ) 7. -- Bayern finally won the 2013 UEFA Champions League Final! -- Wow, ________! A. how excited the news is B. what an exciting news C. how exciting news D. what exciting news ( ) 8. -- Don ’t talk to anybody about the bad news —________ not your sister Kate. A. hardly B. usually C. especially D. simply ( ) 9. Jack ________ me his dictionary and I have looked up the new words in it. A. borrowed B. kept C. lent D. bought ( ) 10. -- We must act now because time is ________. -- Yes. Let ’s start. A. coming out B. giving out C. running out D. cutting out ( ) 11. -- Why didn ’t you stop him going out? -- Sorry, but I ________ a letter and didn ’t see him go out. A. write B. wrote C. was writing D. have written ( ) 12. In some cities, something ________ to stop the sale of live poultry( 活禽) during the past few weeks. A. will do B. has done C. will be done D. has been done ( ) 13. A new traffic law ________ to force the drivers to obey traffic rules last year. A. is passed B. passes C. had passed D. was passed ( ) 14. -- 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mpetition? -- ________. It ’s too good a chance to miss. A. No problem B. Thanks a lot C. Never mind D. That’s for sure ( ) 15.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 Sure.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 when we will meet tomorrow morning B. when shall we meet tomorrow morning

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答案:ABCDE A.学生身心发展规律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世界学制改革的影响E.原有学制的影响 2.当代学制发展呈现()趋势。答案:ABCDE A.义务教育年限延长B,小学入学年龄提前C.重视学前教育D.高等教育多极化E.学校类型多样化3.1958年学制改革中提出建立并发展的“三类学校”是()。答案:BDE A.职业学校B.全日制学校C.中等专业学校D.业余学校E.半工半读学校 4.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原则是指()。答案:ACE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D.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5.五四学制的理论根据在于()。答案:ABCDE A.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B.克服三年制初中学生负担过重的弊端C.五年制小学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D.经济的发展为四年制初中提供了物质基础E.三年制初中造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6.美国学制改革的特点有()。答案:ABDE A.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B.“综合中学”迅速发展C.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D.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很大E.重视幼儿教育 7.学制具体规定着()答案:ABCDE A.学校的性质B.入学条件C.学校的任务D.学校之间的关系E.修业年限 8.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答案:ABCD A.中学B.中等专业学校C.业余中学D.工农速成中学E.综合中学 9.我国1951年实行的新学制中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有()答案:BCE A.研究生院B.专门学院C.大学D.中等专业学校E.专科学校 10.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指示》中提出的办学原则()答案:BCE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1.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履行义务的有()答案:BCDE A.厂矿企业B.社会C.国家D.家庭E.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12.二十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全”指()答案:AD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面向全体学生C.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E.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在教育经费方面要努力实现“三个增长”是指() A.教育经费总量增长B.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答案:BCE C.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D.发展教育事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E.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14.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答案: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成人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答案

-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精品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 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能够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 基础是()。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经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D.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6.当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也使中国面临巨大挑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双方能够依据一定条件转化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D.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历史人物 D.生产方式

8.()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新青年》创刊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10.建国后的社会改造中,共产党人用()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A.和平赎买 B.生产合作化 C.互助合作 D.强制划归国有 1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12.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是在()。

教师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 新《义务教育法》试题 一、填空题(40分) 1、第五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第五章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和()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形成()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测试题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2、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对待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自觉抵制(),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和()。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8、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和()的变革。 9杜郎口主要是创立了( )即课程自主学习呈现三个特点(),自主学习呈现三个模块(),课程展示呈现六个环节()。 10一堂好课,学习目标必须()。好课的标准最重要的两条;一是看学生是否(),以及()。二是看课堂气氛是否(),学生是否()。 11武陟县教育局提出教学改革的四条金科玉律是()( )( )( ) 12教育局提出学生课堂的三度是()()() 二、选择题(单选)(8分)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范文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 1/ 8

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个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 3/ 8

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测试题

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测试题㈠基础积累。 1、照样子写词语。 ①“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花潮:人潮心潮 ②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④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⑤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2、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常识填空。 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近年风靡全球 4按要求写成语 ①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如:起死回生,南辕北辙,大惊小怪,积少成多天高地 厚) ②含有动物名的成语:(如:引蛇出洞,鸟语花香,如鱼得水,) ③ABCC式成语:文质彬彬议论纷纷人才济济大名鼎鼎千里迢迢 AABC式成语:翩翩起舞彬彬有礼比比皆是津津有 味 ④带“然”的:浑然一体不以为然恍然大悟一目了 然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选自<中庸> 意思:做好事情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6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7《卜算子?咏梅》诗“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美了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 8 《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发出感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㈡ 1.古诗词阅读。

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及参考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 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1? 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 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含义弄混。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 ?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 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 ?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3? 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粘液质 C ?抑郁质 D .胆汁质 4. 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混淆。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 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据此可知只有选项D属于学习的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内涵掌握和运用程度。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蜘蛛织网不符合学习的内涵,这只是一种本能现象,没有练习也没有行为改变。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测试题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第5页 共16页 第6页 共16页 第一部分:教育时事题: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石,是提高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________。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______,基础在______。 2. 《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_________;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________;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________;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__________;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__________。 3. 《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_____年,基本实现_________,基本形成_________,进入________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_______; 形成惠及全民的_________;提供更加丰富的__________;构建体系完备的__________;健全充满活力的__________ 。(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 4.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思路是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6.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_______和_______。教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和________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______和________。 7.《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________,实施科教_________和_________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___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___。 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9.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 、 、 、 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10.《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 放在首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11.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小学生 、 、 、 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四个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 _教育发展___的特点 14. 在 “ 专 业 能 力 ” 部 分 , 《 标 准 》从 、 、 、 、 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15.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___________、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_______________、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第二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题: (一)选择题

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

浏阳市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试题(各学科共用) 一.选择题:(18分)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D)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 是(A)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D)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及精品解析 一、单项选取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原则是()。 A.对世界与否具备统一性问题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与否运动发展问题不同回答 D.对世界与否可以结识问题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最重要自然科学基本是()。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3.物质“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实物 B.物质详细形态和构造 C.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结识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依照 B.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C.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D.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

6.当前国内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同步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也使国内面临巨大挑战。这体现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 B.矛盾双方可以根据一定条件转化 C.矛盾主次方面是互相联系 D.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看问题 7.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历史人物 D.生产方式 8.()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A.《新青年》创刊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民主革命大纲制定 9.毛泽东思想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10.建国后社会改造中,共产党人用()方式顺利完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和平赎买 B.生产合伙化 C.互助合伙 D.强制划归国有 1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判断,对的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独立社会形态 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性质社会 12.毛泽东初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是在()。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卷题型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卷命题题型 一、汉语拼音【题型举例】 1. 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jīnɡ yínɡk?s?u yì rán bào yuàn ()()()() 2.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树冠.(guün guàn)绵亘.(gan gang)哈.达(hü hǎ)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机械(jī xia)铭记(mí jì) 飘拂( piüo f?) B要挟(yüo xiá)粗糙(cū cüo)挖掘(wü j??) C通俗(tōnɡsú)恶劣(a lia)椽木(chuán mù) D羞怯(xiūqia)翱翔(áo xiánɡ)妩媚(fǔ mai) 4.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小红待人很和.()气,与人相处从不强.()嘴,她故事责任心很强.(),坚持原则,从不和.()稀泥;对不同的意见,既不随声附和.(),也不强.()词夺理。 5. 查字典填空。“累”字在字典里有两个读音,一个是 ______,可组词语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可组词语________、 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查“累”字,应该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在“累赘”一词中解释为____________;在“日积月累”一词中解释为_________。 二、识字写字【题型举例】 1. 按偏旁写字组词。例:犭:狼(狼狗)狐(狐狸)独(独立) 虫:______()______() _____() 2. 加偏旁写字组词。例:鬼:魂(梦魂)魄(气魄)槐(槐树) 良: _____() _____() _____( ) 3. 选字组词,并用剩下的字组词。 历厉带戴连联恋念 严()()领()系依()()()()() 4. 比较形近字组词。 蹄()啼()谛()躁()燥()澡() 5. 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___”,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水平如境()神彩奕奕()娇阳似火()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 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 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 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 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 系; 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学习指导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 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 (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 U A={x|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 (2)运算律,如A∩(B∪C)=(A∩B)∪(A∩C),C U(A∩B)=(C U A)∪(C U B), C U(A∪B)=(C U A)∩(C U B)等。

4、命题: (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 (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 (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B,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必要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 (3)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6、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函数 一、复习要求 7、函数的定义及通性; 2、函数性质的运用。 二、学习指导

2017教师招考综合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含义弄混。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 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多血质B.粘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 4.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是指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混淆。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