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咕咚 教案

合集下载

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教学设计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等 12 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盲目跟从他人,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动物们的不同表现和心理变化。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盲目跟从他人,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等。

2.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物们的不同表现。

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动物的故事,叫做《咕咚》。

2. 讲授新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认读。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深入探究教师提问:兔子为什么会被“咕咚”声吓得逃跑?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兔子的胆小和惊慌。

教师提问: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兔子一起逃跑?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其他动物的盲目跟从。

教师提问:大象为什么没有跟着兔子一起逃跑?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象的冷静和理智。

教师提问:最后,动物们为什么又都回来了?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们的知错能改。

4. 拓展延伸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兔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盲目跟从他人,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教学设计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认识“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等 13 个生字,会写“吓、怕、跟、家、羊、象、都”等 7 个生字。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是什么,以及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等动物听到“咕咚”声后的不同表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和思考。

- 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认识“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等 13 个生字,会写“吓、怕、跟、家、羊、象、都”等 7 个生字。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是什么,以及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等动物听到“咕咚”声后的不同表现。

2. 教学难点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是什么,以及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等动物听到“咕咚”声后的不同表现。

- 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课文的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 讲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 演示法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和动物形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的内容。

-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故事《20 咕咚》,了解咕咚是谁,以及它是如何来到森林里的。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育学生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3. 通过学习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故事《20 咕咚》的主要情节,理解咕咚的特点和习性。

2. 通过讨论,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故事,了解咕咚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学习故事《20 咕咚》。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对动物保护的看法,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20 咕咚》的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内容。

2. 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 准备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咕咚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咕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述故事《20 咕咚》:为学生朗读或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咕咚的来历、特点和习性。

3. 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咕咚的看法,以及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和生活环境,以及如何保护这种动物。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20 咕咚》的主要内容,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故事《20 咕咚》的内容,完成填空题或选择题,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咕咚》教案(20篇)

《咕咚》教案(20篇)

《咕咚》教案(20篇)《咕咚》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担心,是幼儿常遇到的心情问题。

听到班上孩子说担心,担心心情对小孩身心健康是特别有害的。

很多令孩子担心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担心的心理,所以渴望利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削减或避让孩子们有这种担心怕的心情。

活动目标1、观赏《咕咚来了》。

2、理解故事,激活孩子们乐观思索问题的爱好。

3、懂得遇到事情不慌张,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感悟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育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鼓舞孩子们大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索。

活动预备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爱好导入——观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爱好引入1、老师:今日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老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供应给孩子们思索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舞幼儿叙述听到的故事内容。

当有的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准时赐予了丰富的学问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获得了进一步的'熟悉、理解和掌控,同时熟悉也获得了提升和升华。

)三、争论1、小伴计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2、老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惊慌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忙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担心了。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故事《20 咕咚》,了解咕咚是谁,以及它是如何来到森林里的。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故事《20 咕咚》的主要情节,理解咕咚的特点和习性。

2. 通过观察插图,了解森林里的动物和生活环境。

3. 学习生词:树木、小动物、森林、水果、害怕、一大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参与讨论。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咕咚的特点和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运用游戏教学法,巩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20 咕咚》的课件或黑板,插图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生词卡片,用于游戏教学。

3. 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咕咚这个名字吗?它是什么动物?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20 咕咚。

【故事教学】1. 教师播放故事《20 咕咚》的音频,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词,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分组讨论】a. 你的角色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和习性?b. 你在故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c.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游戏教学】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词接龙游戏,巩固生词记忆。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咕咚的特点和习性,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20 咕咚》的主要内容。

《咕咚》教案(精选12篇)

《咕咚》教案(精选12篇)

《咕咚》教案(精选12篇)《咕咚》篇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熟、拔、腿”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并说说动画片讲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3、你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吗?读了课文呢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建议: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些生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他们吧!(指名读----领读----集体读----开火车)3、这些生字宝宝课调皮了,瞧它们都躲到课文里了,在他们的带领下你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更好吗?(分段读)4、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三、学习课文1、咕咚吓到了那些小动物?2、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读一读第2段,找出相应句子。

3、什么是“撒腿就跑”?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你从小兔的喊声里能听出些什么?(紧张、害怕)6、听到小兔子的喊声,猴子、狐狸、小鹿、山羊、大象他们是怎么做的?读3、4自然段划出相关字词。

7、这些小动物听到咕咚就撒腿就跑,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为什么会慌慌张张?(慌慌张张盲目相信别人,不思考)8最后野牛怎么做的,跟他们有什么不同?读自然段,数一数野牛几拦几问。

9、你仿佛看到了一头怎样的野牛?(不慌不忙)10、这些小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11、结果怎么样呢?齐读6、7段并加上动作。

12、他们笑些什么?他们心里会说些什么?四、总结1、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2、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板书:咕咚小兔吓一跳拔腿就跑小猴狐狸、山羊、松鼠大象野牛《咕咚》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13个会认字,能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学习两个新部首“羊字头’’和“足字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

《咕咚》教学设计(精选6篇)《咕咚》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

你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小火车。

(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

(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

(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

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

)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咕咚》,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

2. 教材目标•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能够朗读《咕咚》这篇课文•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咕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分享和友情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2.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咕咚》的复印件2. 教具准备•彩色粉笔或者白板笔•故事卡片•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故事卡片或道具简单介绍课文《咕咚》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拓展活动•让学生绘制《咕咚》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创作,写一篇有关友谊和分享的小短文。

4. 总结•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和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咕咚》故事主要情节•角色扮演•朗读训练•情感表达与分享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咕咚》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分享和关心他人。

以上是我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的: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习两个新偏旁;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画、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二、出示课题: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

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20 咕咚》这篇课文,了解咕咚这个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实践,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20 咕咚》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4. 课后实践活动的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20 咕咚》的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课文的有感情朗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咕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咕咚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4. 课文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5. 课后实践活动:设计与咕咚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想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20 咕咚》的文本。

2. 咕咚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后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完成课文的阅读与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练习。

2. 第3课时:进行课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任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教学设计

20咕咚教学设计《20 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咕、咚”等 13 个生字,会写“吓、怕”等 7 个字。

能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是什么。

2、教学难点体会野牛的冷静、善于思考,不盲目跟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森林中各种动物活动的视频,营造出神秘的森林氛围。

2、提问:在这片森林里,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森林里的故事——《咕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形声字规律(“吓、怕、跟”)、加一加(“咕、咚、熟”)、换一换(“逃——桃”)等。

3、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读、摘苹果等。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了什么声音?出示“咕咚”声的音频,让学生感受。

指导朗读“咕咚”,读出声音的响亮。

2、学习第二自然段兔子听到“咕咚”声后有什么反应?出示句子: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理解“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体会兔子的害怕。

指导朗读,读出兔子的惊慌。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兔子的喊声后,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劳动是快乐的道理。

2.能听、读、写、说“咕咚,咕咚”,体会文字的音韵美。

3.能体验语音与书写的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朗读课文,体验咕咚的节奏美。

2.教学难点:能正确朗读整篇课文,感受咕咚的韵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图片。

2.黑板、彩笔等。

3.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相关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咕咚”的世界。

2. 学习课文1.先带领学生读课文,体会“咕咚”二字的节奏美。

2.分段逐句领读,解释生字生词含义。

3.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情感体验1.请学生围绕“咕咚”的声音,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瞬间。

2.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快乐。

4. 语言活动1.学生围绕“咕咚”音节,积极活动喉咙,感受语音的美感。

2.通过听音辨字,感受语言的神奇。

5. 书写训练1.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咕咚”二字,帮助学生感受书写的乐趣。

2.学生互批作业,提升书写质量。

6. 温故知新1.回顾上节课内容,与本文进行串联。

2.让学生总结文中的主要道理,体会园丁般的劳动美。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朗读练习。

2.用一句话描述“咕咚”给你带来的快乐。

3.默写生字生词。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围绕“20 咕咚”的节目,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通过声音、书写等多方面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对语言美感的感知。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0 咕咚》优质教案的详细内容。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感悟语文之美。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教案

《咕咚》精品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播放录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导入新课。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

3、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认识错误的字改正过来。

4、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

(重点点拨)(3)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其他的方法。

5、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1)开火车读。

(2)男女生读。

(3)其他方式读。

二、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内容呢?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正音。

重点导读下面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3、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1)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相对应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20、咕咚》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3.帮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提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20、咕咚》的故事情节。

2.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能够运用在其他语境中。

3.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课文《20、咕咚》的复印件。

2.课文相关的教学图片或PPT。

3.准备好课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讨论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2.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20、咕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并注意关键词汇。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4.课文分析: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让学生分组复述《20、咕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课文活动:设计相关活动,如配对练习、问题回答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情景表演: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故事的情景表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课文评析:引导学生就故事的意义和寓意展开讨论,倡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写故事感想、绘制故事场景图等,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他们对《20、咕咚》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能进行简单的复述和分析。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生词的解释和讲解,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六、扩展延伸1.鼓励学生写作《20、咕咚》的延续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设计与课文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工创作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鼓励学生寻找类似主题的故事阅读,拓展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以上是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教案+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教案+反思)
通过阅读更多的故事和文章,提高学生的阅 读理解和词汇积累能力。
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引入与“咕咚”相关的其他故事或文化背景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加强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通过组织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活动,提高学 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困难,需要加强 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方面的训练。
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存在困难, 需要加强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的训练。
下节课教学计划安排
继续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复习和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加强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词句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 句子,体会其含义和用法。
难点问题解决方法
识字与写字
通过反复认读、书写练习等方式 ,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技能的掌握。
朗读课文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 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平和语感。
理解词句
考。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了解“咕咚”这一概念,掌握其基本 特点。
演示法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咕咚”,加深学生对这一 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应用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咕咚”展开 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 班共同交流学习。
分享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来分享 本组的讨论结果。
课堂练习与反馈
出题
老师会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出一 些练习题来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情 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能够在课堂展示个人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事件。

2.朗读表达,增强语感。

3.课文赏析,展示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人见解。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擦拭工具。

2.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内容。

3.教学辅助:学生课本、教师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 主体(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特点。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启发他们展开个人想法。

4.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或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回顾当堂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咕咚》这篇课文的内涵。

《咕咚》教案(通用13篇)

《咕咚》教案(通用13篇)

《咕咚》教案《咕咚》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咕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咕咚》教案篇1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2、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1、能根据图来复述故事;2、让幼儿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头饰(小兔、狐狸、猴子、老虎、熊、狮子),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活动过程1、放录音带。

幼儿听一听磁带中有什么声音?学一学这种声音,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什么发出的。

小朋友们听过“咕咚”的声音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3、出示故事图片。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角色对话。

① 小兔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② 遇到了谁?狐狸说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狸怎么样?③ 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小猴说什么?狐狸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④ 后来又遇到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大家怎么做的?⑤ 最后,它们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4、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会故事中的语句。

(如:拔腿就跑、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喘气、上气不接下气、东瞧瞧西望望。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课由于是从以故事形式而设计的,课堂气氛活跃,准备也比较充分,幼儿都能够根据图意来复述故事,能够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句,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了让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想这节活动课会更加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咕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2.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1: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咕咚》。

二、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_______幅图,讲了___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三、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参考: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

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兔”“跟”。

2.字卡出示,兔(独体字)组词,说句子。

怎么记?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4.老师示范,学生跟着描红,写两个。

教学2: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4.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
5.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6.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

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

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

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

它拦住了大象,又问大伙)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

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

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却不这样。

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弄清了事情真相。

2.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