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名分型论治汇总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2、淋证
辩证分型: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
【附】尿浊
辩证分型:湿热内蕴、脾虚气陷、肾元亏虚
3、癃闭
辨证分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道阻塞、脾气不升(也称中气不足)、肾阳衰惫
4、关格
辨证分型:1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2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辩证分型:痰火扰神(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痰结血瘀、瘀血阻窍、心肾失调
虚证(心阴亏虚、忧郁伤神、心神惑乱、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阴亏虚)
2、血证
辨证分型:1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火上炎、气血亏虚
2齿衄:胃火炽盛、阴虚火旺
3咳血: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
4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
5便血: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
6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
7紫斑(肌衄):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3、汗证(自汗、盗汗)
辨证分型:肺胃不固、营卫不与、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
4、痰饮
辩证分型:1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2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与、阴虚内热)
3溢饮
4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带下病中医辨证论治(四)
带下病中医辨证论治(四)白淫【概述】夜间梦交而流出白色或黄色黏液或白天耳闻目睹淫秽之事而不自止地流出黏液,与男子梦遗或滑精相似,均称妇女白淫。
相当于妇女性功能异常。
【病因病理】1.相火亢盛多因情欲不遂,思念太过,相火亢盛而致。
2.心肾两虚房劳太过,心肾虚弱,精关失固,津液下流而注。
【诊断要点】1.根据定义进行诊断,常有梦交或淫念之病史。
2.与白崩、炎性带下相鉴别。
【辩证分型】1.相火亢盛梦交后阴道内流出黄色或淡黄色黏液,心烦急躁,口渴咽燥,目赤头痛,尿赤便艰,腰酸乏力。
苔黄,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2.心肾两虚无梦而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头晕目眩,心悸怔仲,神志恍惚,烦热盗汗,腰膝酸软。
苔薄,舌淡胖。
【分型治疗】1.相火亢盛治法:清火宁心止带。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太子参15克元参15克丹参12克云茯苓10克五味子9克远志9克当归9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柏子仁9克黄芩9克山栀9克生甘草3克加减:性欲亢盛者,加龙胆草12克、丹皮9克、生地30克,去麦冬;阴道黄色分泌物多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芡实12克、椿根皮10克。
2.心肾两虚治法:清心益肾,宁神止浊。
方药:交泰丸合清心莲子饮加减。
川黄连3克肉桂1.5克(后下)石莲肉12克皮尾参3克(另煎冲)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地骨皮9克炙甘草5克浮小麦30克红枣15克山栀12克煅龙骨18克(先煎)煅牡蛎30克(先煎)灵磁石30克(先煎)【中成药】1.金樱子膏每日2~3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有收敛止涩作用。
2.天王补心丹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两型白淫都有效。
3.知柏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阴虚火旺者。
【简便方】1.磁石30克(先煎)、灯心草3克、柏子仁9克,水煎服。
2.芡实30克、枸杞子10克、薏苡仁15克、莲子肉,共煮成羹服食。
【其它疗法】【注意事项】1.本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须同时接受心理治疗。
2.气功治疗对本病有帮助,以静功为宜。
3.禁读淫乱书刊,禁看淫乱影视剧。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中医规范病名库一、内科1、感冒: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2、咳嗽: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3、肺痿:辩证分型:虚热/ 虚寒4、肺痈辩证分型: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5、哮证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6、喘证辩证分型:实喘(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虚喘(肺虚、肾虚)7、肺胀辩证分型: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8、肺痨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9、痰饮辩证分型: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溢饮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10、自汗盗汗辩证分型: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11、血证辩证分型:鼻衄(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火上炎、气血亏虚)齿衄(胃热炽盛、阴虚火旺)咳血(燥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肺热)吐血(胃热壅盛、肝火犯胃、气虚血溢)便血(肠道湿热、脾胃虚寒)尿血(下焦热盛、肾虚火旺、脾不统血、肾气不固)紫斑(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12、心悸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13、胸痹辩证分型: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阳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14、不寐辨证分型:实证(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15、厥证辨证分型:气厥(实证、虚证)血厥(实证、虚证)痰厥食厥16、郁证辨证分型:实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滞痰郁)虚证(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17、癫狂辨证分型: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狂(痰火上扰、火盛伤阴)18、痫证辩证分型: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19、胃痛辩证分型: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20、噎(ye)膈辨证分型: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21、呕吐辩证分型:实证(外邪犯胃、饮食停滞、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虚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22、呃逆辩证分型:实证(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虚证(脾胃阳虚、胃阴不足)23、泄泻辨证分型:感受外邪(寒湿、湿热)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24、痢疾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25、霍乱辨证分型:寒霍证(轻证、重证)热霍证干霍乱26、腹痛辩证分型:寒邪内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饮食积滞、气滞血瘀27、便秘辨证分型:热秘、气秘、虚秘、冷秘28、虫证辩证分型:绦虫病钩虫病(脾虚湿滞、气血两虚)蛲(nao)虫病姜片虫病29、胁痛辨证分型: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30、黄疸辨证分型: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急黄阴黄31、积聚辨证分型:聚证(肝气郁滞、食滞痰阻)积证(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32、鼓胀辩证分型: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33、头痛辨证分型:外感(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内伤(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34、眩晕辩证分型:肝阳上亢、气虚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35、中风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中脏腑(1闭证一一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一一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咽(wai)斜)36、痉证辨证分型:邪壅经络、热甚发痉、阴血亏虚37、瘿病辨证分型:气郁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38疟疾辨证分型: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热瘴、冷瘴)劳疟39、水肿辩证分型:阳水(风水泛滥、湿毒侵淫、水湿侵淫、湿热壅盛)阴水(脾阳虚衰、肾气衰微)40、淋证辩证分型: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41、癃闭辨证分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路阻塞、中气不足、肾阳衰惫42、腰痛辨证分型: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43、消渴辨证分型:上消(肺热津伤)中消(胃热炽盛)下消(肾阴亏虚、阴阳两虚)44、遗精辨证分型: 1 君相火动,心肾不交; 2 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3 劳伤心脾,气不摄精; 4 肾虚滑脱,精关不固45、耳鸣、耳聋辨证分型:肝胆火盛、痰火郁结、风热上扰、神精亏虚、清气不升46、痹证辨证分型:风寒湿痹(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47、萎证辨证分型: 1 肺热津伤,筋失濡润; 2 湿热侵淫,气血不运; 3 脾胃亏虚,精微不运; 4 肝肾亏损,髓枯筋萎48、内伤发热辨证分型:肝郁发热、瘀血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49、虚劳辩证分型: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血虚(心血虚、肝血虚)阴虚(肺阴虚、心阴虚、脾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
常见病中医分型
常见病中医分型中医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其中,中医分型是一种基于病情症状的分类方法,以便确定个体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疾病类型,为医生提供指导治疗的依据。
本文将就几种常见病的中医分型进行介绍。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鼻塞等。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
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的特点是发热、恶寒、头痛、流清涕、鼻塞、呕吐、腹泻等。
患者常感觉寒冷,舌苔白腻,脉象浮缓。
治疗方法:以辛散发汗为主,如葱白、生姜、羌活等药物。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的特点是咽痛、红喉、咳嗽、咳黄痰、口渴等。
患者常感觉发热,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为主,如银翘散、板蓝根等药物。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其主要症状包括胃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中医将消化不良分为脾胃虚弱型和湿热胃病型两类。
1. 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的特点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
患者常感觉胃口差,舌苔薄白,脉象弦细。
治疗方法:以健脾养胃为主,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丸等药物。
2. 湿热胃病型湿热胃病型的特点是口苦、口干、纳差、大便黏滞等。
患者常感觉口干燥热,舌苔厚黄,脉象滑数。
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主,如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等药物。
三、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
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旺盛型和心脾不和型两类。
1. 肝火旺盛型肝火旺盛型的特点是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头痛目赤等。
患者常感觉烦躁不安,舌苔黄,脉象弦数。
治疗方法:以清肝泻火为主,如柴胡疏肝汤、龙胆泻肝汤等药物。
2. 心脾不和型心脾不和型的特点是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
患者常感觉思虑过多,舌苔薄白,脉象弱缓。
治疗方法:以养心安神为主,如安神补心丸、养心安神汤等药物。
总结:中医分型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患者不同疾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分析,为医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疮疡中医辨证论治汇总
一.疮疡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是外科范围中最常见的疾病。
临床有一般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种,一般性感染有痈、疖、疔、发、有头疽等;特异性感染有流痰、烂疔、疫疔等。
疮疡的临床特点,在肿疡阶段一般以红、肿、热、痛为主,在溃疡阶段则多以溃腐流脓及机体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功能障碍及全身中毒症状。
痈痈是指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但不同于西医所称的“痈”。
痈有内外之分,内痈生于脏腑,外痈生于体表,两者虽同属“痈”,但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辨证论治和护理也不同,本节仅叙述外痈。
痈的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结块范围直径多在6~9cm,有红肿热痛,易起、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和内陷。
西医学中的体表浅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疾病,均可参照本病症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湿热火毒内生,或外伤邪毒导致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气血凝滞所致。
热毒蕴结,故患部赤热。
热毒较盛,腐血烂肉乃成脓。
气血虚弱之体,因毒滞难化,不易透毒外出,常致病情加重。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本病有许多名称,如颈痈、腋痈、脐痈胯腹痈、委中痈等,但多数性质、诊治护理原则基本相同。
根据所兼邪毒的差异,辨证有所侧重。
一般地说,发于头面部者,常夹风温和风热;发于下肢者,多夹有湿火和湿热;发于中部者,多夹有气郁或火郁。
(二)辨证分型1.风热毒盛(初期)证候表现:初起时皮肉间突然肿胀,表皮灼红,疼痛,逐渐高肿,可见发热、头痛等热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法则:祛风清热,行气活血。
(治疗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加减)2.湿热火毒(成脓期)证候表现:患处肿热高突,痛如鸡啄,纳呆口苦,壮热不退。
若局部中软应指,示脓以形成,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活血,托毒透脓。
(治疗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合透脓散)外治宜切开排脓。
最新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3、汗证(自汗、盗汗)
辨证分型:肺胃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
4、痰饮
辩证分型:1痰饮(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2悬饮(邪犯胸肺、饮停胸胁、络气不和、阴虚内热)
3溢饮
4支饮(寒饮伏肺、脾肾阳虚)
久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
第二种辨证分型:
感受外邪(寒湿、湿热)
内伤所致(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8、便秘
辩证分型:
实秘:肠胃积热(热秘)、气机郁滞(气秘)、阴寒积滞(冷秘)
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9、痢疾
辨证分型:湿热痢、痰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
10、霍乱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辩证分型:痰火扰神(痰火上扰)、火盛伤阴、痰结血瘀、瘀血阻窍、心肾失调
辨证分型:
寒霍证(轻证、重证)
热霍证
干霍乱
11、虫证
中医内科学分型论治
中医内科学第一章外感病证第一节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一一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一一银翘散(3)暑湿证一一清暑祛湿解表一一新加香薷饮(4)表寒里热证(寒包火)——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时行感冒- 清热解毒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黄苓、生石膏体虚感冒- 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阴虚滋阴解表- 加减威蕤汤第二节外感发热卫表证一- 解表退热—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气分证 - (1)肺热证清热解毒、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2)胃热证一一清胃解热一一白虎汤(3)腑实证一一通腑泄热一一大承气汤(4)胆热证一一清热利胆一一大柴胡汤(5)脾胃湿热证一一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一一王氏连朴饮(6)膀胱湿热证一一清利膀胱实热一一八正散合小柴胡汤第三节湿阻湿困脾胃- ——芳香化湿一霍香正气散湿热中阻- ——清热化湿一—王氏连朴饮脾虚湿滞- ――健脾化湿一香砂八君子汤第四节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虚寒痢一一温补脾胃,收涩固脱一一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一一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一一连理汤(6)噤口痢一一实证、热证一一泄热和胃,苦辛通降一一开噤散虚证、寒证一一健脾益气和胃一一六君子汤或独参汤、参附汤第五节疟疾(1)正疟一—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郁一—柴胡桂枝干姜汤(4)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青咼素合清瘴汤(5)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一—青蒿素合加味不换金正气散(6)劳疟一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7)虐母一软坚散结,祛瘀化痰鳖甲煎丸第二章肺病证第一节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2)风热犯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疏风清热,肃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伤肺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杏办散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丸(3)肝火犯肺一—清肝泻肺,化痰止咳一—黛蛤散合黄苓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第二节哮病发作期:(1)寒哮一一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一一射干麻黄汤(2)热哮一一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一定喘汤缓解期:(1)肺虚一一补肺固卫一一玉屏风散(2)脾虚一一健脾化痰一一六君子汤(3)肾虚一一补肾摄纳一一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第三节喘证实喘:(1)风寒闭肺——散寒宣肺——麻黄汤(2)痰热遏肺清泄痰热 ------ 桑白皮汤(3)痰浊阻肺一一化痰降逆一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4)水凌心肺一一温阳利水,泻壅平喘一一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5)肝气乘肺一一开郁降气一一五磨饮子虚喘:(1)肺气虚一一补肺益气一一补肺汤合玉屏风散(2)肾气虚一一补肾纳气一一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喘脱一一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一一参附汤合黑锡丹第四节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小青龙汤(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亭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4)痰家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5)肺肾气虚一—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补虚汤合参蛤散(6)阳虚水泛一—温阳化饮利水一一真武汤合五苓散第五节肺痈(1)初期(表证期)清肺散邪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化痰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第八节肺痨(1)肺阴亏虚—滋阴润肺一—月华丸(2)阴虚火旺一—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汤(3)气阴耗伤一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一—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第七节肺癌(1)气血瘀滞—活血散瘀,行气化滞一—桃红四物汤(2)痰湿蕴肺行气祛痰,健脾燥湿一二陈汤合瓜娄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养阴清肺,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 气阴两虚一益气养阴-生脉饮第三章心脑病证第一节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疋志,养心安神安神疋志丸(2)心脾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一滋阴清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4) 心阳不振一—温补心阳,安神定惊桂枝甘早龙骨牡蛎汤(5) 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一—苓桂术甘汤(6)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一桃仁红花煎(7) 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第二节胸痹心痛(1)寒凝心脉一祛寒活血,宣痹通阳一—当归四逆汤(2)气滞心胸疏调气机,和血舒脉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一—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娄薤白半夏汤(4) 瘀血痹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5) 心气不足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6) 心阴亏损—滋阴清热,活血养心一—天王补心丹(7) 心阳不振一—补益阳气,温振心阳一—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第三节眩晕(1)风阳上扰一—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一天麻钩滕饮(2)肝火上炎一—清肝泻火,清利湿热一—龙胆泻肝汤(3)痰浊上家—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一半夏白术天麻汤(4)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5)肝肾阴虚一—滋养肝肾,养阴填精一左归丸(6)瘀血阻窍——祛瘀生新,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第四节中风病(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化痰通络汤(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一一平肝泻火通络一一天麻钩藤饮(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一一化痰通腑一一星蒌承气汤(4)气血血瘀——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补阳还五汤(5)阴虚风动一一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一一镇肝熄风汤(6)痰热内闭清窍(阳闭)一一清热化痰,醒神开窍一一羚羊角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7)痰湿蒙塞心神(阴闭)一一温阳化痰,醒神开窍一一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8)元气败脱,神明散乱一- -益气回阳固脱一一参附汤第五节失眠(1)心火炽盛-清泻心火,安神宁心-朱砂安神丸(2肝郁化火- -一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3)痰热内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温胆汤(4)阴虚火旺- -一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八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5心脾两虚-补益心脾, 养心安神-归脾汤)(6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健忘】(1)心脾不足一一补益心脾一一归脾汤(2)肾精亏耗——补肾益精——六味地黄丸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菖蒲(3)痰浊上扰一一降逆,化痰开窍一一温胆汤合菖蒲、郁金(4)肝郁气滞一一疏肝解郁,通络开窍一一柴胡疏肝散合郁金、菖蒲第六节痴呆(1)髓海不足一补冃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2)脾肾两虚一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3)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洗心汤(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第七节痫病发作期:(1)阳痫一一急以针刺人中、十宣、合谷等穴,或清开灵注射液静滴以醒神开窍,继以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以泻热涤痰熄风。
中西医病名及症名对照
中西医病名及症名对照【一】内科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ying)、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bi)、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yong) 肺结核--肺痨(lao)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jue)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胃下垂--胃缓胃石--胃结石幽门梗阻--胃反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jia)泄肠结核--肠痨习惯性便秘--脾约急性胰腺炎--胰瘅(dan)慢性胰腺炎--胰胀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long) 肾结核 --肾痨尿潴(zhu)留--癃闭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dian)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癫痫--痈病、癫痫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pi) 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jue)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二】外科肾结石--石淋、血淋泌尿系结石--石淋胆石病--胁痛、黄疸胆囊炎--胆胀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肠梗阻--肠痹胰腺炎--胰胀乳腺炎--乳痈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炎--精浊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睾丸炎、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隐睾--子隐龟头炎--龟头痈男性不育--不育【三】妇科痛经--痛经闭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子宫肌瘤--石瘕(jia)子宫脱垂--阴挺女阴溃疡--阴疮乳房结核--乳痨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先兆流产--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滑胎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盆腔炎--带下、腹痛【四】儿科新生儿黄疽--胎黄新生儿破伤风--脐风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营养不良--疳病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百日咳--百日咳、顿咳细菌性痢疾--痢疾麻疹--麻疹脊髓灰质炎--温病(早期)、痿证(后期)白喉--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五】皮肤科带状疱疹--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寻常疣--疣目、千日疣、枯盘箭扁平疣--扁瘊(hou)传染性软疣--鼠乳、水瘊尖锐湿疣--臊疣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手癣--鹅掌风足癣--脚湿气、臭田螺甲癣--灰指甲趾甲癣--灰趾甲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牛皮癣、顽癣荨麻疹--瘾疹、风疹块结节性痒疹--顽湿结聚银屑病--白疵、白壳风斑秃--油风脱发脂溢性皮炎--面游风寻常痤疮--粉刺药物性皮炎--药毒、膏药风日光性皮炎--日晒疮扁平苔癣--紫癜风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雁疮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盘状红斑狼疮--红蝴蝶疮、蝴蝶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注白塞病--狐惑白癜风--白驳风【六】眼科麦粒肿--针眼霰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沙眼--椒目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烂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结膜结石--睑内结石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急性泪囊炎--漏晴疮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慢性结膜炎--白涩症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化脓性角膜炎--凝脂翳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青光眼--五风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视神经萎缩--青肓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暴盲【七】耳鼻喉科外耳道炎--耳疮急性卡她性中耳炎--耳胀慢性卡她性中耳炎--耳闭化脓性中耳炎--脓耳、耳疳突发性聋--暴聋感音神经性聋--久聋慢性鼻炎--鼻窒(zhi)萎缩性鼻炎--鼻槁(gao)化脓性鼻窦炎--鼻渊过敏性鼻炎--鼻鼽(qiu)、鼽嚏鼻出血--鼻衄(nu) 慢性咽炎--慢喉痹、虚火喉痹扁桃体炎--乳蛾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关痈喉炎、声带炎--喉喑【八】口腔科智齿冠周炎--牙咬痈萎缩性牙周炎--牙宣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疳(gan)白塞病--狐惑病口腔扁平苔癣--口蕈、口藓、口破、口糜舌脓肿--舌痈舌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木舌【九】骨科症感冒1、感冒就就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得常见外感热病。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常见病病名
月经不定期
产后身痛
不孕症
月经过多、过少
三、妊娠病
产后恶露不绝
阴痒
经期延长
妊娠恶阻
阴挺
经间期出血
妊娠腹痛
崩漏、闭经、痛经
胎漏、胎动不安
经行乳房胀痛
滑胎
六、计划生育
经行头痛、感冒
子肿
避孕
经行身痛、泄泻
妊娠小便不淋痛
人流
经行浮肿、吐衄
输卵管结扎
经行情志异常
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儿科
概念、表现、病因、病机、病位、诊断、鉴别、辨证论治、方药、预后
一、呼吸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泌尿系统
慢阻肺
心力衰竭
消化性溃疡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肺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胃癌
尿路感染
支气管哮喘
心律失常
肝硬化
肺炎
原发高血压
原发肝癌
原发支气管肺癌
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
五、血液系统
六、分泌与代谢
七、结缔组织病
八、神经系统
缺铁性贫血
甲亢
类风湿关节炎
脑梗死
再生障碍性贫血
糖尿病
中内
概念、表现、病因、病机、病位、诊断、鉴别、辨证论治、方药
一、肺系病
二、心系病
三、脑系病
四、脾胃系
感冒
心悸
头痛Biblioteka 胃痛咳嗽胸痹眩晕
痞满
哮病
不寐
中风
呕吐
喘证
痫病
噎膈
肺痈
痴呆
呃逆
肺痨
腹痛
痢疾
便秘
五、肝胆系
六、肾系
七、气虚津液病
中医辩证 分型
中医堂常见病症内科:腰痛眩晕中风风湿痹尪痹骨痹肌痹痿症虚劳痛风不寐心悸消渴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妇科:痛经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儿科:感冒哮喘泄泻厌食疳症汗症多动症性早熟过敏性疾病五官(耳鼻喉)科:鼻渊梅核气中医骨伤科: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腕、跖管综合征中医针灸科:面瘫肩关节周围炎胸痹心痛不寐痿症风湿痹落枕偏头痛鼻渊眩晕便秘郁证中医推拿科:小儿肌性斜颈积滞病脑性瘫痪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康复头痛颈性眩晕泄泻痛经落枕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骶髂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冠心病证候分类:1、寒邪内盛:胸闷胸痛,遇寒更甚,喘息咳唾,气短,舌苔白,脉沉迟。
2、痰浊壅盛:胸闷如窒息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平素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3、肝郁气滞:胸闷胀而痛,攻窜不定,善太息,或痛连两肋,嗳气不舒,甚则疼痛不能转侧,舌苔薄,脉滑。
4、淤血停滞:胸闷窒息而痛,痛如锥刺,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5、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怠倦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偏红,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疗方案:辩证施治治疗总则:活血化瘀,温通心阳。
基本操作:取坐位,轻柔手法。
一指禅推法,鱼际揉法,指拨法,施于心俞,肺俞,膈俞,厥阴俞,屋翳,渊液,辄筋,内关穴,先左后右,每穴1-2分钟。
1、寒邪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擦法操作于背部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深部透热为度。
2、痰浊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膻中、足三里并摩腹。
3、肝气郁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章门、期门、肝俞、太冲等穴并搓摩胁肋。
4、淤血停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灵道、通里、间使、少府、肾俞、足三里穴。
5、气阴两虚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筑宾穴,并横擦肾俞、命门穴,直擦太溪、夏溜、交信穴,以透热为度。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信任。
中医理论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平衡,通过辨证论治来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病症分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介绍中医学中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病症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湿热感冒三种类型。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恶寒、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无咳嗽或微咳、头痛、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葛根汤。
2. 风热感冒:病症表现为恶寒不显或轻微、身热、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咽喉疼痛、舌苔黄微腻,舌质红,脉象浮数。
选方:银翘散。
3. 湿热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不显或轻微、身热不高、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黄痰、咽喉疼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三黄石膏。
二、头痛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头痛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肝火头痛、风寒头痛和气滞血瘀头痛等。
1. 肝火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剧烈、事事愠怒、口苦、口干、眼红、口干、黄苔,舌质红,脉象弦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2. 风寒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引颈项、怕风、恶寒、身肢不温、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川芎茶。
3. 气滞血瘀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拘急、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苔薄黄,舌质紫暗,脉象涩。
三、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将胃痛分为胃寒痛、胃热痛和胃虚痛等几种类型。
1. 胃寒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呕吐或有恶心、纳呆食欲减退、肢冷、苔白腻,舌质淡白,脉象缓。
选方:理中汤。
2. 胃热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即吐即止、口苦口干、咽喉干痛、大便秘结、尿黄,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3. 胃虚痛:病症表现为腹痛缓解压痛、饭后腹胀、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舌质淡红,脉象弱。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旺、心火旺和气滞血瘀等类型。
常见病中医分型
常见病中医分型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对人体的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常见病的分型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从感冒、消化不良和失眠三个常见病进行分析,讨论中医的分型方法。
感冒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它的症状有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风寒感冒的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等,体质比较寒凉的人容易患此型感冒。
中医常用药物如羌活、防风、薄荷等,以祛除寒邪为主。
而风热感冒的症状主要有喉痛、发热、口渴、咳嗽等,体质偏热的人容易患此型感冒。
中医会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连翘、金银花等,并要求患者多饮水,以清热解毒。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中医会使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治愈感冒的目的。
消化不良是另一种常见病,它的症状有胃痛、腹胀、恶心等。
中医将消化不良分为湿热型和脾胃虚弱型两种类型。
湿热型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有口苦、口干、大便黄等,中医会采用一些清热化湿的药物如黄连、茵陈等,以清除湿热邪气。
而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有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等,中医会选择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如白术、陈皮等,并要求患者注意饮食调理,以补益脾胃。
通过辨证分型,中医能够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失眠是现代社会常见的问题之一,它的症状有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
中医将失眠分为心火旺盛型和肝郁型两种类型。
心火旺盛型失眠的症状主要有心烦、口干、多梦等,中医通常会选用一些清热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黄连等,并要求患者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舒缓心情。
肝郁型失眠的症状主要有易怒、胸闷、多梦等,中医会选择一些舒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郁金等,并要求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中医通过辨证分型,能够有针对性地治疗失眠,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医治疗常见病时,分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02-2020-第1站-中医执业-病证分型
一、中医内科病证(34 个):1、[感冒](有二级诊断,时行感冒,风温)常人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2、[咳嗽](有二级诊断,喘证,肺痨)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黄芩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3、[哮病](有二级诊断,喘证)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4、[喘证](有二级诊断,哮病)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痨](虚劳,肺痿)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 ---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 ---保真汤,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 ---补天大造丸6、[肺胀](哮病,喘证)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化痰降逆 ---小青龙汤2、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息风 ---涤痰汤5、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五苓散。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论治及西医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论治及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分型论治及西医治疗1.中医分型证治(1)邪毒犯心证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有痰,肌痛肢楚,头晕乏力,舌质红,舌苔薄,脉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金银花、薄荷、淡豆豉清热透表;板蓝根、贯众、苦参、蚤休、玄参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太子参、麦冬益气养阴。
(2)湿热侵心证候: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常用:葛根清热解表;黄连、板蓝根清热解毒化湿;苦参、黄芩清化湿热;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行气化湿安神。
(3)痰瘀阻络证候: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脘闷呕恶,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体胖,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舌苔腻,脉滑或结代。
治法: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瓜萎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全瓜蒌、薤白、半夏、姜竹茹豁痰宽胸;蒲黄、五灵脂、红花、郁金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4)气阴亏虚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热口渴,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常用:炙甘草、党参益气养心;桂枝温阳通脉;生地、阿胶滋阴养血以充血脉;麦冬、五味子养阴敛阴;酸枣仁宁心安神;丹参活血化瘀。
(5)心阳虚弱证候: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振心阳,宁心安神。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常用:桂枝、甘草辛甘助阳;党参(或人参)、黄芪补益元气;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敛汗固脱。
2.西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应结合患儿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使大部分患儿痊愈或好转。
(1)休息:十分重要。
在急性期应至少卧床3~4周。
常见病中医分型
常见病中医分型----8d70f694-715d-11ec-9158-7cb59b590d7d 常见病列举及中医分型、临床表现一、颈部、肩部、腰部和臀部(骨质疏松症、颈椎和腰椎相关疾病、各种类型的关节炎等)1、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颈痛、肩胛骨内缘痛、四肢伸直无力甚至麻木、腰软、面色黄或白、少气懒言、头晕、心悸健忘、易醒、甲甲脆、经期滴水、色淡、脉弱、,轻微的舌痕或齿痕。
2、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刺痛,四肢刀样或电击样疼痛,甚至皮下紫癜和瘀斑,皮肤指甲不对,内向,喜欢叹气,叹气舒适,双侧侧翼肿胀疼痛,头部肿胀疼痛,胸闷,面部发黑,月经前后,甚至月经痛,舌上瘀斑,深色。
3、肾精不足型临床表现:肾主骨,精足行气,肾气分阴阳。
因此,肾精亏虚可表现为腰软腰痛、下肢无力、耳鸣、空头痛、记忆力减退。
肾阴虚者五心热、颧骨红肿、口渴、咽喉干涩、舌红、多梦、易醒、小便短、性虚、多动、遗精、月经早、色泽红;肾阳虚证患者怕冷、嗜睡,甚至嗜睡,脸色苍白,脉搏微弱,性欲低下,月经迟滞,色泽清淡。
1、肝阳上亢型临床表现:头部肿痛,即使头部想撞到墙壁也无法解决,通常不耐烦、易怒、口苦、喉咙干燥、工作压力大、喜欢喝酒、露青筋、有时做噩梦、舌头发红、毛厚发黄、大便干燥、尿短发红、遗精、,多色红色月经量和脉搏数。
2、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头晕、头钝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软、眼干、口微苦、喉咙干、月经少而红、月经迟、舌红、苔藓少、脉细。
3、痰湿内阻型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头晕、头晕、头晕、食量少、恶心、睡眠多、嗜睡重、大便稍松、舌苔白腻、脉湿滑。
4、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头晕、健忘、耳鸣、消瘦、口渴、瘙痒、喉咙干涩、阳虚上浮、两颧骨红肿、甚至五心烦热、精神疲乏、少气懒语、夜间尿频、腰膝无力、舌淡红色、苔藓稀薄、脉搏微弱。
1、痰湿壅盛型临床表现:平时喜吃油腻,味甜而浓,性情温和,伴有严重头晕,下午甚至昏厥倒下,面色淡黄暗,眼细胞微浮,易困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痈
邪热犯肺
疏散风热、宣肺化痰
银翘散加减
热毒瘀阻
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
肉腐脓溃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加味桔梗汤加减
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肺痨
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月华丸加味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补益肺肾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气阴两虚
归脾汤加减
肾气不固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无比山药丸加减
2
紫斑
血热妄行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茜根散加减
气不摄血
补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瘀血阻络
活血化瘀、止血消斑
桃红四物汤加减
心悸
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心脾两虚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归脾汤加减
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五味子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心阳不足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苓桂术甘汤加味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加减
痰火扰心
清化痰热、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
胸痹
阴寒凝滞
辛温散寒、通阳开痹
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味
痰浊盘踞
通阳泄浊、豁痰开窍
龙胆泻肝汤加味
痰浊上蒙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亏虚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归脾汤
肝肾阴虚
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血府逐瘀汤加减
便血
肠道湿热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地榆散或槐角丸为主
肝胃郁热
疏肝泄热、和胃凉血
丹栀逍遥丸合左金丸加减
脾胃虚寒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黄土汤加减
瘀血阻络
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膈下逐瘀汤加减
尿血
下焦热盛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不统血
补脾摄血
栝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加味
瘀血内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轻者用丹参饮、失笑散重者用血府逐瘀汤
心肾阴虚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左归饮加减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阳气虚衰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心阳欲脱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参附汤、四逆汤、生脉散合用
盗汗自汗、
肺卫不固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加味
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保真汤加减
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补天大造丸加减
血证
鼻衄
热邪犯肺
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加减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玉女煎加减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血亏虚
补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齿衄
胃火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分型论治
病
证型
治法
方药
感冒
风寒证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风热证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银翘散加减
暑湿证
清暑祛湿、疏风解表
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阳虚感冒
温阳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
血虚感冒
养血解表
葱白七味饮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加减
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风热咳嗽
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
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加味
痰热蕴肺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胀
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味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
六君子汤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
大补元煎
瘀血阻滞
活血化瘀、熄风止痉
通窍活血汤合止痉散
癫狂
癫证
痰气郁结
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顺气导痰汤、柴胡疏肝散加味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益气宁神
养心汤加味
狂证
痰火上扰
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生铁落饮加味
火盛伤阴
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二阴煎加味
气滞血瘀
理气化痰、豁痰醒脑
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
桂枝汤加味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
归脾汤
邪热郁蒸
清火泄热、化湿和营
竹叶石膏汤四妙丸、龙胆泻肝汤、加减
不寐
心火炽盛
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朱砂安神丸加味
肝郁化火
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味
痰热内扰
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温胆汤加味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黄连阿胶汤合六味地黄丸
缓解期
肺虚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
脾虚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肾虚
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喘证
实喘
风寒袭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华盖散加减
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加味
痰热郁肺
清泄肺热
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1
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肺虚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补肺汤加减
肾虚
补肾纳气
癫狂梦醒汤
痴呆
髓海不足、肾精亏虚
肝肾亏虚
补益肝肾、填髓健脑
七福饮加减
脾肾亏虚
补肾健脾、益气填髓
还少丹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益气养血、补益心脾
归脾汤加味
痰浊中阻、蒙蔽清窍
健脾化浊、豁痰开窍
洗心汤或涤痰汤加减
瘀血内阻、脑络不通
活血化瘀、通窍醒脑
通窍活血汤
眩晕
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
咳血
燥热犯肺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桑杏汤加减
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丸加减
阳虚血瘀
温阳化饮、活血止血
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吐血
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虚血溢
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瘀阻胃络
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
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涤痰汤加减、宝丹
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哮证
发作期
寒痰阻肺(寒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加减
痰热壅肺(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定喘汤加减
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归脾汤
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丸
郁证
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肝郁化火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
痰气郁结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加减
心神失常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
肝肾不足
平补肝肾、调和阴阳
二仙汤加减
3
厥证
气厥
实证
顺气降逆开郁
五磨饮子加减
虚证
补气回阳
四味回阳饮
血厥
实证
活血顺气降逆
通瘀煎
虚证
补气养血
先用独参汤;继用人参养营汤
痰厥
行气豁痰
导痰汤加味
食厥
和中消导
神术散合保和丸
暑厥
解暑益气、清心开窍
急予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用凉开水调服;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加减
痫证
风痰内阻
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定痫丸为主方
痰火内盛
清肝泻火、化痰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