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异常情况,特编写此份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二、异常处理流程1. 异常情况的识别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敏锐地察觉到异常情况的发生。

异常情况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系统错误、数据丢失、设备故障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2. 紧急措施的执行在发现异常情况后,我们需要迅速采取紧急措施,以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紧急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暂停相关操作、关闭系统、备份数据等。

执行紧急措施时,需要保证自身安全,并遵循公司相关规定。

3. 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在采取紧急措施后,我们需要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异常的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可能需要借助相关工具和技术,例如日志分析、故障排除等。

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异常情况,并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 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案制定基于对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该具体、可行,并且能够解决异常情况的根本问题。

在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时间、资源和成本等因素,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5. 解决方案的实施和验证制定好解决方案后,我们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实施解决方案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不会对正常工作造成新的异常情况。

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测试、监控等方式进行。

6. 异常情况的记录和总结在处理完异常情况后,我们需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总结。

记录包括异常情况的详细描述、处理过程、解决方案以及验证结果等。

总结可以从异常情况的发生频率、处理效率等方面进行,以便于后续的改进和提升。

三、异常处理的注意事项1. 快速响应对于异常情况,我们需要迅速响应并采取行动。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可以减少对工作的影响,并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 沟通协作在处理异常情况时,我们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作。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用户投诉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本文将提供一份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大家规范处理异常情况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异常处理流程1. 接收异常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系统监控、用户反馈、上级通知等方式获取异常情况的详细描述和相关数据。

2. 确认异常类型根据接收到的异常信息,需要对异常进行分类和确认。

常见的异常类型包括系统故障、数据错误、用户投诉、合规问题等。

通过准确确认异常类型,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3. 分析异常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异常,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异常的根本原因。

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数据对比、用户调查等方式进行异常原因分析。

分析结果将为后续的解决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4. 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异常原因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具体、可操作,并能够解决异常情况。

可以通过调整系统配置、修复数据、改进流程等方式来解决异常问题。

5. 实施解决方案在制定解决方案后,需要及时实施。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由相关团队或个人负责实施解决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关键步骤和结果,以备后续参考。

6. 监控解决效果解决方案实施后,需要对解决效果进行监控。

可以通过系统监控、用户反馈、数据对比等方式评估解决效果。

如果问题得到了解决,可以进入下一步骤;如果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需要重新分析异常原因并制定新的解决方案。

7. 归档异常处理记录每一次异常处理都需要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异常描述、分析过程、解决方案、实施结果等。

通过归档异常处理记录,可以为今后的类似异常情况提供参考,并进行经验总结。

三、异常处理的注意事项1. 及时响应:一旦接收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响应并采取行动。

延迟处理可能会导致问题扩大和客户不满。

2. 多方沟通:在处理异常情况时,需要与相关团队和个人进行多方沟通。

食品厂质量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食品厂质量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规范质量异常时的处理程序,确保发生批量质量事故时能及时、有效的阻止事故进一步延续,从而保证公司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ABC食品厂质量控制。

3.职责3.1.作业生产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质量异常,应及时通知过程品控人员及本部门直接上级进行处理,避免事故进一步延续;3.2.过程品控员负责按《生产操作规程》、《过程质量控制操作规范》及《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等文件对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检验,若出现不合格品,按程序进行控制及跟进改善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将质量信息报告上级,同时知会生产技术部经理;3.3.品控主管负责对过程品管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及向品控经理反馈质量情况。

4.控制流程4.1.作业生产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出现质量异常或隐患,应第一时间采取可行的办法控制事故的进一步延续,并及时通知过程品控员和生产主管;4.2.过程品控员在接到质量异常信息反馈时,应迅速到达现场,对质量异常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控制,避免事故的进一步延续;若有产生的不良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4.3.过程品控员与生产部种植技术员共同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置方案和改善对策,同时报告品控主管,经会审可行后实施;4.4.对提出的改善对策,品控员应及时跟进改善后的效果及执行情况;对改善后的效果不明显或改善措施执行不到位的,应及时报告上级和知会生产主管,督促生产技术人员进一步改善;4.5.品控员将质量异常情况及改善效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4.6.品控员在查核时发现质量事故(问题)或质量隐患,应及时制止相关操作人员作业,采取可行的办法控制事故蔓延,同时上报品控主管及生产主管;4.7.品控员若在处理质量事故(问题)时,出现超出自己权限或自己处理能力以外的情况,要先制止事故的蔓延;然后及时上报品控主管和生产主管进行处理;4.8.品控主管及生产主管在接到品控员无法处理的质量事故(问题)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理和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4.9.品控主管将每日的质量信息及改善对策应在第二天上午9点钟以前报告给品控经理,特殊情况应立即报告。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流程中断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帮助大家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二、异常分类1. 系统异常:指由于软件、硬件或网络故障导致的异常情况。

例如,系统崩溃、网络连接中断等。

2. 数据异常:指数据出现错误或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例如,数据丢失、数据重复、数据格式错误等。

3. 流程异常:指工作流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例如,工作流程中断、环节超时等。

三、异常处理流程1. 接收异常报告:当发生异常情况时,相关人员应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异常,并提供详细的异常信息,包括异常类型、发生时间、相关数据等。

2. 确认异常情况:负责人收到异常报告后,需要仔细阅读报告内容,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以确保对异常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3. 评估异常影响:根据异常情况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负责人需要评估异常对工作的影响,并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处理。

4. 制定处理方案:根据异常情况的具体情况,负责人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明确处理的步骤和责任人。

5. 执行处理方案:按照制定的处理方案,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异常处理工作,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6. 监控处理过程:在处理异常的过程中,负责人需要不断监控处理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7. 完成处理工作:当异常处理工作完成后,负责人需要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8. 记录和总结:异常处理工作完成后,负责人需要将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四、异常处理的注意事项1. 及时响应:在接收到异常报告后,负责人应尽快回复,并开始处理工作,以避免异常情况进一步扩大。

2. 确保准确性:在处理异常情况时,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需要保证处理过程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处理错误导致问题更加严重的情况。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1.0目的为了异常问题出现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顾客(产品及公司管理)要求得到满足,特制订此作业指导书。

2.0范围适用于异常问题的汇报、核查、分析、追溯、改善及预防等动作控制。

3.0定义:3.1异常:偏离预期目的的数据及非常规突发事件。

3.2 汇报:由发现者向相关负责人汇总报告的活动。

3.3 应急措施:为最大限度减小异常影响程度而采用的临时控制对策。

3.4 改善措施:对已发生的异常采用的整改对策。

3.5 预防措施:对同一异常再发情况的预测及防范对策。

3.6 长久措施:对同类潜在异常的预测及防范对策。

4.0 作业流程:沟通不立案NG沟通异常再发(NG)NGa) 4.1汇报:发现者向相关负责人传递的异常信息应全面、简明、客观、及时:时间(When ):什么时间出现的异常?b)地点(Where ):在哪里出现了异常?c)异常对象(Who ):谁出现了异常?(或什么物品出现了异常?)d)异常(What ):出现或潜在什么非常规或偏离预期目的的情况?e)异常原因(Why ):为什么会出现异常?f)影响程度(How ):异常情况影响有多大?4.2 核查:相关负责人在处理异常时应认真接收汇报的信息,并对5W1H 进行详细的核查,以确认异常是否需要立案处理。

4.3 相关负责人立案后应针对异常情况予以第一时间给出临时控制对策,以减小异常的进一步扩大。

发现异常(潜在异常)汇总信息及报告异常核查异常影响程度拟定应急措施执行应急措施分析原因拟定改善措施执行改善措施改善效果验证效果验证拟定及执行预防措施预防效果验证拟定及执行长久措施4.4组织相关人员组建异常解决小组对异常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需找出异常发生的源头。

4.5 小组针对异常发生的原因策划改善措施,并明确改善措施的执行人、要求完成时限及执行过程中负跟踪责任的人员,并在执行过程中保持沟通以确保改善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4.6 改善结果的验证需指定专人负责,若结果未达到预期目的需对改善过程及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对比,并修正改善措施。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24、供应商应在1个月内执行预防措施,并知会我公品质工程师对改善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验证符合时归档;
25、品质工程师对异常立案、责任部门、改善状况、结案进度进行登记,每周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分发给相关部门经理或相关主管,以便进度跟踪。
g、产品的某一种一般缺陷产品占生产数的10%时;
h、产品的某一种轻微缺陷占生产数的20%时;
2、作业员发现品质异常时,应停机反馈给当班班长,当班班长视情形之程度是否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
3、品管员发现品质异常时,应立即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并通知现场班长;
4、生产部的班长与品管员将各自的《品质异常联络单》提交给品管课长核实,并依据异常的发生频度、严重度、可探测度进行评估,确认是否立案;
13、将相关结案资料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分发给相关责任部门并归入电子档;
14、当品质工程师的初步分析不能确定相关责任部门时,品质工程师应用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相关部门的相关主管开会,进行检讨,并确定责任部门;
15、品质异常检讨会上如果依然无法确定相关责任部门时,品质工程师可将相关案子呈交给品质经理,由品质经理在经理会上反馈或与其他经理沟通处理;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指导书》;
五、表单记录:
《品质异常联络单》;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六、作业说明:
1、下列状况均为异常现象:
a、不良现象之前从未发生;
b、同不良项目连续发生多次;
c、不良比率居高不下;
d、材料、模具等用错;
e、漏检频率连续发生;
f、发生严重缺陷;
9、责任部门1周内针对预防异常的产生进行回复永久性对策,1个月内通知品质工程师验证;
10、永久性对策验证通过后,品质工程师应查核相关作业资料,如制令单、SOP、SIP等是否有效,并加以确认,并形成标准化;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异常处理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与正常流程不符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异常处理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对正常业务流程的影响。

本文档旨在提供异常处理作业的指导,帮助员工了解异常处理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异常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异常处理流程1. 异常检测与识别a. 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连接、数据库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b. 用户反馈:接收用户反馈的异常情况,包括错误提示、系统崩溃等,进行初步识别和记录。

2. 异常分类与优先级划分a. 根据异常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异常情况进行分类,如系统错误、网络问题、数据库异常等。

b. 对不同类别的异常情况进行优先级划分,确定处理的紧急程度,以便合理安排资源。

3. 异常处理与解决a. 快速响应: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确认和响应,向用户提供反馈,告知处理进度。

b. 问题定位:通过分析异常信息、日志记录等手段,确定异常的具体原因和影响范围。

c. 解决方案:根据问题定位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d. 测试验证:对解决方案进行测试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不会对其他功能和模块产生负面影响。

e. 文档记录:将异常情况、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记录,以备后续参考。

4. 异常跟踪与分析a. 异常追踪:对已处理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问题不再出现,如有再次出现,及时进行处理。

b. 异常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类似异常的发生。

5. 异常报告与反馈a. 异常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或领导汇报异常情况的处理进展和结果,提供数据和分析报告。

b. 用户反馈:向用户及时反馈异常处理结果,解释原因和措施,以增强用户的信任和满意度。

三、异常处理的注意事项1. 快速响应:异常处理需要及时响应用户的反馈,尽快解决问题,避免对正常业务流程的影响。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业务逻辑异常等。

为了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这些异常,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标准的异常处理流程和指导原则。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以匡助团队成员在处理异常时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

二、异常处理流程1. 异常发现当发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记录异常信息,包括异常类型、异常发生时间、异常发生的环境等。

可以通过系统日志、监控系统、用户反馈等方式获取异常信息。

2. 异常分类与优先级划分对于不同的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分类和优先级划分。

常见的异常分类可以包括系统异常、数据异常、业务逻辑异常等。

根据异常的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异常划分为高、中、低三个优先级。

3. 异常分析与定位在处理异常之前,需要进行异常分析和定位,找出异常的根本原因。

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调试代码、排查相关数据等方式进行分析和定位。

4. 异常处理根据异常的类型和优先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可以包括系统修复、数据修复、业务逻辑调整等。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跟踪和分析。

5. 异常跟踪和反馈处理完异常后,需要进行异常跟踪和反馈。

可以通过系统日志、监控系统等方式,监控异常是否再次发生。

同时,需要向相关人员反馈异常处理结果,以便他们了解异常处理的发展。

三、异常处理指导原则1. 及时响应当发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响应并记录异常信息。

尽量缩短异常发现和处理的时间,以减少异常对系统和业务的影响。

2. 统一标准在处理异常时,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

包括异常信息的记录格式、异常分类和优先级的划分、异常处理的流程等。

通过统一标准,可以提高异常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多方参预在处理复杂的异常情况时,可以组织多方参预,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包括开辟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

通过多方参预,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4. 问题追踪在处理异常时,需要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跟踪和分析。

生产线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生产线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F. 工程主导,QE(IPQC 组长)及生产组长协助对异常发生前一时间段生产的 PCBA 进行评估, 视情况(功能是否可测或后工序是否可 100%检出)进行截板返工;
G.. 对于已流出或不能有效检出异常,生产或测试班组长安排将异常之前一个时间段(2 小时) 不良进行截板返工,当返工不良率较高或不良不能有效检出时,须前后加大截板数量, 并将返工结果记录在异常单上;
以下情况时,必须停拉: a.批量性不良; b.客户严重投诉; c.产品或设备报废; d.引起质量事故; ②当出现异常不易检出、不易修理、且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或出货质量时必须立即停拉; ③当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时必须停拉; 6.2.2 针对 6.2.1 之情况由责任部门主管或厂长或总经理制定改善方案,确认 6.2.1 之问题得到
工程、IPQC 组长、生产组长,由工程主导,IPQC 组长及生产组长协同工程进一步查找因素 并提出改善措施.
b. IPQC 第二个小时后负责对第二次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如 OK 则结案,NG 则告知各部门主管 解决.
c. IPQC 在第三个小时后负责对第三次的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如 OK 则结案,NG 则由质量部门 主管报厂领导后停拉.
②TEST 下载、校准、点屏
a.同一工段在同一时间段(两小时)相同功能不良出现 6 次; b.同一工段功能测试综合不良率连续两时间段达 2%或对于贵重物料来料不良达 1%(投入数必须
大于 300PCS); c.同一工段功能测试综合不良率连续两时间段达 6%或对于贵重物料来料不良达 3%(投入数必须
改善后方可开拉. 6.3 开出《异常分析解决单》之前的应急解决方案 工程/QE(IPQC)及生产或测试班组长对不良进行确认后,必须立即制定临时纠正措施,涉及以下:
A. 物料来料不良引起的异常,相关人员应采用及时更换好的物料及挑选使用的方法来保障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履历表批准印1.目的及时、有效的处理问题,保证品质,确保机器及附属设备的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

2. 范围成形车间3. 责任者技术人员4. 记录《异常联络书》《中间检查记录表》《机器/附带设备维修记录表》5. 内容品质异常、模具异常、原材料/半制品异常、机器/附带设备异常6. 步骤6.1 品质异常6.1.1 生产中自主检查/SET-UP检查发现品质异常(飞边、拉丝、缺料、烧焦、断针等)时应该停止生产,写好《异常联络书》并在《中间检查记录表》注明不良项目。

6.1.2 对异常实施追踪调查,并保留异常品。

6.1.3 将《异常联络书》及不良样品准备好,交与上级确认。

6.1.4 异常品的处理,由QC决定(选别、报废处理)6.1.5 异常处理后重新作业时,应对以上出现的不良项目,进行确认。

6.2 模具异常6.2.1 生产中自主检查发现模具部件损坏或部件装错,应立即停止生产,写好《异常联络书》并在《中间检查记录表》上注明,然后按照6.1的方法进行实施。

6.2.2 顶板/顶针回位不良发生时,应立即停机,并向上级报告。

6.2.3 在正常生产中开闭模具出现异常声音时,应立即停止生产,检查模具导柱、定位销部位是否干涸、锈蚀,然后进行处理(润滑等)低压开闭模确认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

6.2.4 模具保护不良发生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模具内是否有异物,确认正常后,用风枪吹干净,低压合模确认OK后再生产。

6.2.5 当SET-UP过程中或量产过程中需减少模穴数进行生产时,条件设定时必须取得上级的确认,确认者在《生产记录表》的确认栏处签名。

制造部负责人助理负责将情况以EMAIL的形式反映给制造部门。

6.3 原材料、半制品异常6.3.1 首先对异常材料、产品进行追踪调查,然后写《异常联络书》连同样品交与上级确认。

6.3.2 原材料、半制品异常处理后,方可继续使用。

6.4 机器/附带设备异常6.4.1 机器/附带设备发生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机器/附带设备记录表》上填写,并报告上级联络处理。

异常处理作业指示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示书

1、目的:为了异常问题出现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顾客(产品及公司管理)要求得到满足,特制订此作业指导书。

2、范围:适用于在公司内部生产过程中、检验发现的与零部件、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现象。

所有异常问题的汇报、核查、分析、追溯、改善及预防等动作控制。

3、定义:3.1异常:平常没有发生及不容易发生的现象。

所谓的“异常”,是指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的发生现象。

一般包括下列三种情况:3.1.1、操作和工序(5M1E)与往常不同时(主要原因方面的异常)3.1.2、不良产品的发生与往常不同时(结果方面的异常)3.1.3、产生的效益与预期目标出现的差异(管理方面的异常)3.2 异常紧急度的区分:A级异常:会导致客户停线可能的异常(如材料投入错误、环境有害物质超标、严重自然灾害等)B级异常:社内对应处理,对客户纳期、品质无影响的异常(如工程品质异常、人员生病、仪器修理等)3.3 5M1E是指:人、机械、材料、方法、测量、环境3.4异常举例:生产异常:计划异常、物料异常、设备异常、品质异常、产品异常、水电异常、管理异常等。

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异常。

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时(断料)、物料品质问题等导致的异常。

设备异常:因设备、工装不足或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包括乘坐电梯运输产品时发生的异常)品质异常:因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产品异常:因产品设计或其他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水电异常:因水、电、气(停水、停电、缺气)问题导致的异常。

管理异常:因管理因素(如:人员安排、管理决定等)导致的异常。

4、作业内容:4.1 B级异常发生的作业流程:×4.1 A级异常发生的作业流程:4.2异常发生的作业方法:4.2.1报告4.2.1.1生产现场发生异常时,作业员立即停止作业,并呼叫所在部署的当班班长或机台技术担当,等待其指示。

4.2.1.2当班班长或机台技术担当接到作业员的呼叫时,立即赶到异常发生地点,并对异常发生的现象进行确认,当班班长应判断故障的严重性,如果事态严重则马上呼叫系长并停止作业,并等待系长指示。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进行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网络中断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异常处理的流程和指导书,以便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异常情况。

二、异常处理流程1. 异常检测与识别- 定期进行系统巡检,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 监控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信息。

- 建立异常报告机制,让员工能够及时汇报异常情况。

2. 异常分类与优先级划分- 将异常情况进行分类,如系统异常、数据异常、网络异常等。

- 根据异常的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划分优先级,以便合理安排处理顺序。

3. 异常处理团队组建- 成立专门的异常处理团队,由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员组成。

- 指定团队负责人,统筹协调异常处理工作。

4. 异常处理流程- 接收异常报告:团队成员及时接收并记录异常报告。

- 问题定位与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异常原因。

- 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异常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 实施解决方案: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异常处理。

- 验证处理结果:确认异常是否解决,验证处理效果。

- 记录与反馈:记录异常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向相关人员反馈。

5. 异常处理工具和资源- 配备必要的异常处理工具,如故障排除工具、数据恢复工具等。

- 提供异常处理所需的资源,如技术文档、测试环境等。

6. 异常处理的监控与改进- 建立异常处理的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异常处理的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异常处理流程和指导书。

三、异常处理指导书示例以下是一个针对系统异常处理的指导书示例,供参考:1. 异常情况描述:- 系统出现无法登录的情况,提示错误信息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但用户确认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正确的。

2. 问题定位与分析:- 检查系统日志,发现登录模块出现异常,无法正确验证用户身份。

- 排除网络问题,因为其他功能正常。

- 排除用户输入错误的可能性,因为用户确认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正确的。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操作失误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以帮助员工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二、异常处理流程1. 接收异常报告当员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或相关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异常的具体描述、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信息。

上级主管或相关部门应及时确认收到报告,并指派专人负责处理。

2. 确认异常情况负责处理异常的人员应仔细阅读异常报告,并与报告人进行沟通,确保对异常情况有清晰的理解。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等工作,以进一步确认异常情况的原因和影响。

3. 制定处理方案在确认异常情况后,负责处理的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 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法- 处理过程的时间安排- 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4. 实施处理方案在制定好处理方案后,负责处理的人员应立即开始执行。

执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处理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5. 记录处理过程在处理异常情况的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记录内容应包括:- 处理过程的详细步骤- 使用的工具、方法等- 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处理结果的评估6. 完成异常处理当异常情况得到解决后,负责处理的人员应向上级主管或相关部门报告处理结果,并进行总结和评估。

总结和评估内容应包括:- 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 处理过程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类似异常情况的改进建议三、异常处理的注意事项1. 及时响应员工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或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 沟通协作在处理异常情况时,负责处理的人员应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并协作解决问题。

3. 数据保护在处理异常情况时,应注意保护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安全。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异常处理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错误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异常处理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可维护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异常处理作业的详细指导,包括异常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常见异常案例的解决方法。

二、异常定义异常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意外情况,导致程序无法正常继续执行的情况。

异常可以由系统错误、用户输入错误、外部环境变化等多种原因引起。

三、异常分类根据异常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异常分为以下几类:1. 系统异常:由于硬件故障、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的系统崩溃或无法正常运行的异常。

2. 逻辑异常:由于程序设计错误、算法错误等原因导致的程序逻辑错误,例如除零错误、空指针引用等。

3. 数据异常:由于数据输入错误、数据传输错误等原因导致的数据异常,例如格式错误、数据丢失等。

4. 业务异常:由于业务规则变更、业务流程错误等原因导致的异常,例如订单重复、库存不足等。

四、异常处理流程异常处理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异常检测:在程序中设置异常检测点,监测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段。

2. 异常捕获:当异常发生时,程序会捕获异常,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异常处理:根据异常的类型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打印错误信息、回滚操作、重新尝试等。

4. 异常记录:将异常信息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分析和排查异常原因。

5. 异常恢复:在异常处理完成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系统恢复或用户提示。

五、常见异常案例及解决方法1. 空指针异常:当程序试图访问空对象的属性或调用空对象的方法时,会引发空指针异常。

解决方法是在使用对象之前进行非空判断,或者使用try-catch块捕获异常并进行相应处理。

2. 数组越界异常:当程序试图访问数组中不存在的索引位置时,会引发数组越界异常。

解决方法是在访问数组之前进行索引范围检查,或者使用try-catch块捕获异常并进行相应处理。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操作失误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员工了解异常处理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二、异常处理流程1. 检测异常当发生异常情况时,首先需要及时检测异常。

可以通过系统报警、用户反馈、日志记录等方式来发现异常。

及时发现异常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 分析异常原因一旦发现异常,我们需要对异常进行分析,找出异常的根本原因。

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调试代码、与用户沟通等方式来分析异常原因。

准确分析异常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制定解决方案在分析异常原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该针对具体的异常情况,考虑到系统的特点和业务需求。

可以通过修复代码、调整系统配置、优化流程等方式来解决异常问题。

4. 执行解决方案一旦制定了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按照计划执行解决方案。

执行解决方案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5. 监控异常处理结果在执行解决方案后,我们需要对异常处理结果进行监控。

可以通过系统监控、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来监控处理结果。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处理结果中的问题,以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

三、异常处理方法1. 快速响应当发生异常情况时,需要迅速响应,尽快处理异常。

及时响应可以减少异常对系统和业务的影响,提高用户满意度。

2. 协作配合在处理异常时,可能需要与其他团队或个人进行协作配合。

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共享资源等方式来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处理效率。

3. 数据分析在分析异常原因和制定解决方案时,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方式来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异常的规律和特点。

4. 错误日志记录在处理异常时,我们需要记录相关的错误日志。

错误日志可以帮助我们回溯异常发生的过程,分析异常原因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网络中断、数据错误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步骤,匡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类异常情况。

二、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1. 及时响应: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即将采取行动,避免问题扩大化。

2. 分析原因:对异常情况进行子细分析,找出根本原因,以便解决问题并避免再次发生。

3. 制定应对策略:根据异常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4. 定期检查:定期对异常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优化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异常处理的具体步骤1. 发现异常情况- 监控系统:定期检查系统状态,及时发现异常。

- 用户反馈:及时记录用户的异常反馈,确保问题不会被忽视。

-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异常情况。

2. 确定异常类型- 硬件故障:如服务器宕机、网络中断等。

- 软件故障:如系统崩溃、功能异常等。

- 数据错误:如数据丢失、数据不一致等。

3. 分析异常原因- 硬件故障: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电源、网络连接等。

- 软件故障:查看系统日志、错误报告,找出导致故障的原因。

- 数据错误:核对数据源,查找数据来源和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4. 制定应对策略- 硬件故障:联系维护人员修复设备,备份数据以防丢失。

- 软件故障:尝试重启系统,更新软件版本,修复错误代码。

- 数据错误:恢复备份数据,修复数据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 执行应对策略- 硬件故障:联系维护人员,并在修复期间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 软件故障:按照制定的策略进行操作,并在修复完成后进行测试验证。

- 数据错误:恢复备份数据,修复数据源,并进行数据验证。

6. 检查和总结- 检查修复后的系统是否正常工作,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 总结异常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优化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四、异常处理的注意事项1. 确保安全性:在处理异常情况时,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或者丢失。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包括系统故障、数据错误、程序崩溃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处理的流程和步骤,以及常见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法。

二、异常处理流程1. 异常发现异常可以通过系统报警、用户反馈、日志记录等方式发现。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 异常分类根据异常的性质和来源,将异常进行分类。

常见的异常类型包括系统异常、用户异常、数据异常等。

3. 异常定位异常定位是异常处理的关键步骤。

通过查看日志、分析代码等方式,确定异常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可以借助调试工具、日志分析工具等辅助工具来定位异常。

4. 异常分析在定位到异常后,需要对异常进行分析。

分析异常的原因,了解异常发生的条件和影响范围。

可以借助测试环境、模拟数据等方式来复现异常,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5. 异常解决根据异常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决异常的方法包括修复代码、优化系统、恢复数据等。

在解决异常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解决方案和操作步骤,以备后续参考。

6. 异常验证在解决异常后,需要进行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确认异常是否已经得到解决,以及解决方案是否有效。

可以通过重启系统、重新运行程序、检查数据等方式进行验证。

7. 异常跟踪异常处理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们需要进行异常跟踪,以避免同类异常再次发生。

可以通过改进代码、优化流程、加强培训等方式来预防异常的发生。

三、常见异常情况及解决方法1. 系统异常系统异常包括系统崩溃、系统运行缓慢等情况。

解决方法包括重启系统、优化系统配置、增加硬件资源等。

2. 用户异常用户异常指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提供用户培训、改进用户界面、加强用户反馈机制等。

3. 数据异常数据异常指数据错误、数据丢失等情况。

解决方法包括数据恢复、数据校验、数据备份等。

4. 程序异常程序异常指程序崩溃、程序错误等情况。

装配部物料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模板]

装配部物料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模板]

对应的流程/规范
1. 目的
为了更加规范生产现场发生异常时,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并通过相关人员确认、分析及时解决,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 概述
描述装配产线出现异常及处理事项。

3. 术语
4. 操作说明
4.1、当生产线发现来料不良比例超过5%时,立即开出《品质异常通知单》;现场IPQC及领班确认异常情况是否属实;并在异常单上签字;并通知上工序责任人到现场确认;制程不良现象过多,超出损耗外,立即做现场分析及改善。

4.2、生产部负责人接到通知及报告后再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必要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
4.3、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达现场立即对异常进行分析,若部门负责人不能到场,应在规定时间内派人到现场;
4.4、若不能立即处理应作出是否停线的意见,并开出《停线通知单》,并注明可预计恢复生产的时间;停线应由生产经理、品质经理批准;
4.5、相关部门负责人针对问题点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制定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降低影响;
4.6、生产部门按照应急措施进行调整生产;
4.7、对策效果验证;
4.7.1、应急措施的有效性由生产部门与品质部共同验证,如验证不符合则需要重新制定相关措施;
4.7.2、验证结果符合生产及品质要求,可在恢复生产后由品质配合生产部对异常进行跟进确认;
4.8、生产恢复正常后相关部门应对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制定长期预防措施;
4.9、生产部应对责任部门的长期预防措施执行结果进行跟踪;
5. 相关文件
6. 记录的保存
7. 文件拟制/修订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异常情况的处理,减少生产异常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门及生产相关部门的所有人员
3.职责生产部:负责生产操作异常、设备异常的处理及生产进度的控制。

PMC5E:负责生产计划及原辅材料的管理。

品管部品管科:负责生产原辅材料及产品品质的管理品管部工艺科:负责工艺流程与工艺技术的管理
4.定义生产异常:是指造成生产车间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由此造成的无效工时,也可称为异常工时。

5.作业细则
5.1生产异常的处理与控制
5.1.1在生产异常管理中应明确生产异常产生的原因,然后按照既定的处理程序进行解决,并查明责任部门做出处理。

5.1.2当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时,由发现异常部门的人员(生产人员或品管员)提出《生产异常状况反馈》,先采取口头或电话方式通知车间班长。

5.1.3车间班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品管员和责任人了解异常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当责任部门为生产车间时,车间班长应根据异常情况处理预案或已往的历史经验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并依据异常情况的性质,按照以下程序报告部门主管;
5.1.3.1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在班组长的职权范围并自身具备处理能力,先进行处理再事后反馈;
5.1.3.2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需相关部门配合处理,应立即通知责任部门并及时反馈部门主管;
5.1.3.3当所发生的异常事故超出自身权限范围又无法通知相关责任部门(无法确认责任部门)或发生重大异常事故时,立即报告部门主管协调处理;
5.1.4责任部门在接到通知后30 分钟内提出预处理方案,并回馈提报部门与生产部;
5.1.5生产车间班组长会同相关责任部门采取临时应急对策并加强监控,以期降低异常事故的影响或损失,并及时将异常情况所发生的变化随时反馈责任部门跟进处理;
5.1.6异常排除后,由生产车间填写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经部门主管审批后转责任部门;
5.1.7责任部门填写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案、预防措施或解决的根本对策,以防止此类异常情况重复发生,并将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自存一份后返回生产部;
5.1.8生产部保存《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作为生产进度控制管制的控制点,并作为处理生产异常情况的参考方案;
5.1.9生产部对责任部门的改善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追踪、评估,必要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进行探讨。

5.2生产异常的原因与分类
5.2.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生产异常
5.2.2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时出现断料,物料品质问题等导致的生产异常
5.2.3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出现产品品质问题而导致的生产异常,称制程异常
5.2.4产品异常:因产品设计或其它技术问题而导致的生产异常,或称工艺异常
5 设备异常:因设备、工器具不足或发生故障而导致的生产异常
5.3 生产异常的责任部门
5.3.1工艺科责任
5.3.1.1工艺流程或作业标准不合理
5.3.1.2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变更出现失误
5.3.1.3设计错误或疏忽
5.3.1.4设计延时或临时变更
5.3.1.5设计资料、工艺文件等不健全
5.3.2P MC 部责任
5.3.2.1生产计划日程安排不当
5.3.2.2生产计划变更
5.3.2.3物料库存管理不善、标识不清,引起发放错漏
5.3.2.4异常物料未经审批进入生产现场
5.3.3 生产部责任
5.3.3.1作业未依照标准执行造成的异常
5.3.3.2前段工序效率低下生产不及时引起后工序停产
5.3.3.3工作安排不当造成的异常
5.3.3.4设备操作不当造成人为故障
5.3.3.5生产流程不顺畅造成停工
5.3.3.6设备保养不力
5.3.3.7设备发生故障后未及时修复
5.3.3.8工器具设计不合理
5.3.4品管部品管科责任
5.3.4.1未及时确认第一批次产品质量情况
5.3.4.2进入生产现场的原辅材料存在严重缺陷出现漏误检或判定失误
5.3.4.3生产过程监控力度不足引起批量品质异常事故
5.3.4.4品质判定标准出现严重偏离
5.4异常工时的计算
5.4.1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部分或全部人员完全停工等待时,异常工时的影响度以100%计
算(或可依据不同的状况规定影响度);
5.4.2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需增加人力投入排除异常现象时(采取临时对策),异常工时的
影响度以实际增加投入的工时为准;
5.4.3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作业速度减慢(可能同时也增加人力投入)时,异常工时的影响
度以实际影响比例计算。

5.4.4生产异常工时的申报,由车间班组据实填写《生产异常工时申请
,经品管部证实,生产部表》主管审批后生效;
5.4.5由生产部对生产异常工时进行统计分析、归档管理。

6.参考文件及附件《生产异常情况预处理方案》
7.应用表单
7.1《生产异常状况反馈表》
7.2《生产异常工时申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