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山雨.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ຫໍສະໝຸດ Baidu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常证 ③干疳:精神萎靡,啼哭无力,形瘦肤干,大肉已脱,皮包
骨头, 面白神萎,腹凹如舟,不思饮食;口唇干燥,啼哭无泪, 低热,便秘或稀,舌淡苔少,脉细。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陈皮、扁豆、砂仁醒脾开胃。
[其他疗法]
1.药物外治 ⑴ 莱菔子适量研末,阿魏调和。敷于止痛膏上, 外贴于神阙穴。用于疳积腹部气胀者。 ⑵ 大黄6g,芒硝6g,栀子6g,杏仁6g,桃仁6g ,共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鸡蛋清、葱白汁、醋、 白酒少许,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于疳积证腹胀者 。
宁,善食易饥或嗜食异物,称为疳积,属脾虚夹积,虚 实夹杂证;
病程久延失治,形体消瘦,不思饮食,腹凹如舟,精 神萎靡者,谓之干疳,属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之重症。
[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为主。
疳气以和为主; 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 干疳以补为要。 出现兼证者,按脾胃本病与他脏兼证合参随症治之。 补充营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治疗各种原发疾病, 对本病康复至关重要。
→ 疳肿胀(脾)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⑴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⑵形体消瘦,体重比正常同龄儿平均值低15%以上; ⑶ 严重者干枯羸瘦,体重比正常值低40%以上。 ⑷饮食异常,大便不调,腹胀等脾胃失调。 ⑸兼精神不振,好发脾气,烦躁易怒,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 牙等症。 检验:⑹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肢体浮肿,属疳肿 胀者,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g/L 以下。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兼证 ② 口疳: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 赤心烦,夜卧不宁,小便短黄,或吐舌、弄舌; 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 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常用黄连、栀子、连翘清心泻火除烦; 灯心草、竹叶清心利尿;生地、麦冬、玉竹滋阴生津。 外用冰硼散或珠黄散涂搽患处。
“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 ;---言其病因,
“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述其病机及主证。
[概述]
⒋ 特点: ①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②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③因而被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④人民生活改善和医疗保健事业的深入开展,本病的发病率 已明显下降,特别是重症患儿显著减少。 ⑤本病经恰当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均可治愈 ⑥仅少数重症或有严重兼症者,预后较差。
艾草堂小儿推拿
[概述]
一、定义: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
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 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二、发病情况: ⒈ 季节: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⒉ 年龄:各种年龄均可罹患,临床尤多见于6岁以下小儿。 ⒊ “疳”之含义:
[概述]
5、疳证分类:(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五脏分类: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蛔疳、食疳、哺乳疳; 病位分类:眼疳、鼻疳、口疳等; 证候分类:疳嗽、疳泻、疳肿胀等; 病情分类:疳气、疳虚、疳积、疳极、干疳等。
(目前临床将疳证按病程与证候特点分证, 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兼证 ① 眼疳 ② 口疳 ③ 疳肿胀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兼证 ① 眼疳:两目干涩,畏光羞明,眼角赤烂,甚则黑睛混浊, 白翳遮睛或有夜盲等。 治法: 养血柔肝,滋阴明目。方药:石斛夜光丸加减。
常用石斛、天冬、生地、枸杞子滋补肝肾; 菊花、白蒺藜、蝉蜕、木贼草退翳明目; 青葙xiāng子、夏枯草清肝明目;川芎、枳壳行气活血。 夜盲者选羊肝丸加减。
2.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 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 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 来了……”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 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 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多美的文章啊!为什么不用你灵 巧的手绘制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雨图 呢?
中医儿科学
脾系病证—— 疳证
辨证要点
从饮食看病情。厌食
(多食)——积食——疳积—— 疳干
从对脏腑的影响看病 情。脾胃——心——肝——神
辨证脏腑。眼、口、 肺、肾、肿胀
辨证预后。食欲 辨兼证。
[辨证论治]
各阶段的临床表现: 初起面黄发疏,食欲欠佳,形体略瘦,大便不调,精
神如常者,谓之疳气,属脾胃失和,病情较浅之轻症; 病情进展,形体消瘦,肚腹膨隆,烦躁多啼,夜卧不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常证 ②疳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肚 腹 膨 胀 ;发稀神
烦, 睡 眠 不 宁 , 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不振或善 饥; 舌淡苔腻,脉沉而滑。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加减。 常用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消食化滞; 腹皮、槟榔理气消积; 黄连、胡黄连清心除烦; 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兼证 ③ 疳肿胀:足踝浮肿,甚或颜面及全身浮肿;面色 无华,神疲乏力,四肢欠温,小便不利;舌淡苔白, 脉沉无力。 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方药: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常用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茯苓、猪苓、泽泻、防己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
浮肿明显,腰以下甚,肢厥阳虚,用真武汤加减。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常证 ①疳气: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 饮 食
不香,厌食,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淡苔薄, 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
常用人参、白术、山药健脾;茯苓、苡仁、泽泻健脾渗湿; 藿香、砂仁、扁豆醒脾;麦芽、神曲、山楂消食助运。
[病因病机]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营养失调,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其 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于五脏。
[病因病机示意图]
乳食不节
疳气(脾胃不和)
喂养不当 脾胃受损 →疳证 → 疳积(脾虚挟积)
病后失调
↓ 干疳(气血两虚)
禀赋不足
失治
失调
兼 → 口 疳(心)
证 → 眼 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