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基准重合原则:尽量使工作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以避免产生基准不符误差。
2. 基准统一原则:尽量用精基准作定位基准,以保证有足够的定位精度。
3. 稳定可靠原则:应使工作安装稳定,使在加工过程中因切削或压力而引起的变形最小。
4. 方便操作原则:应使工件定位方便,夹紧可靠,便于操作,夹具结构简单。
5. 经济性好原则:应尽量选择价格较低的基准面,以提高经济性。
总之,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以选择最合适的基准面,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
三爪卡盘
四爪卡盘
万向平口钳
回转工作台
通用夹具
分度头
59
60
工件装夹法
a磨孔时工件的找正
b刨削时工件的找正
c划线找正装夹法
d夹具装夹法
61
〔1工件的定位 为保证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在进行机加工
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某一正确位 置的过程.
62
63
六点定位原理:
64
工件的定位
工件的6个自由度
六点定位原理
65
分析如图所示各定位支承点, 限制自由度的情况.
在XOY平面有定位支承点 1,2,3;限制了三个自由度;
Z, X,Y;
•在XOZ平面有4,5两个定位支承点,限制了两个自由度; •在YOZ平Z面, Y有6一个定位支承点,限制了一个自由度.
3
基准及其分类
基准
用于确定零件 上其它点、线、 面位置所依据 的那些点、线、 面.
设计图样上所采 用的基准就是设 计基准.
在加工时用于工件 定位的基准,称为
定位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1、粗基准 2、精基准 3、辅助基准 4、主要基准 5、附加基准
在加工中或加工
加工、测量、 装配过程中使 用的基准.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则应选 该表面为粗基准.
27
车身加工粗基准选择正误对比
28
b.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
的位置要求,则应选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当工件上 存在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应选择与加工表面的相对 位置有较高要求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以达到壁 厚均匀,外形对称等要求.
基准的选择原则
车床床头箱
6
例:图示零件加工台阶面 切削平面
A A1 1
A2 A2 δ(本道工序加工精度)
设计基准(定位基准)
若本道工序的加工精度为δ,则只要δ ≤ δA2,即可满
足加工要求
2021/8/14
7
设计基准
A A1 1
A A2 2 A3
定位基准
2021/8/14ຫໍສະໝຸດ 82、基准统一原则
尽可能选择统一的精基准来加工工件上的多个表 面。这样,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避免基准转换所产生的定位误差,并简化夹具的设计 和制造工作。
2021/8/14
11
4、自为基准原则
对于某些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在精密加工时,为了保证加 工精度,要求加工表面的余量很小且均匀,这时常以加工表面本 身定位。
2021/8/14
12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2021/8/14
2
2、 为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则选择该 重要表面本身作为粗基准。
2021/8/14
床身加工粗基准的两种方案比较
3
3、 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 情况下,若零件的所有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 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阶梯轴粗基准的选择
2021/8/14
4
4、 粗基准应平整、光滑,无浇冒口、飞 边等,定位、夹紧可靠。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
1、粗基准 2、精基准
采用毛坯上未经 机械加工的表面作 为定位基准。
2021/8/14
采用毛坯上经机械 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 基准。
1
一、粗基准选择
1、 选择不加工表面作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准确、稳定地定位和固定,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质量。
选择适合的定位基准是机械加工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下面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进行探讨。
一、深度探讨1. 标定精度要求:在选择定位精基准时,首先需要明确工件的标定精度要求。
不同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不同,有些工件可能对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而有些工件则相对要求较低。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根据工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标定精度要求。
2. 工艺要求:除了标定精度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工艺要求。
不同的机械加工工艺可能需要不同的定位基准,对于平面加工,可以选择平面作为定位基准;对于轴向加工,可以选择轴线作为定位基准。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工艺要求。
3. 加工方式:加工方式也是选择定位基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式有铣削、车削、钻削等。
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定位基准的要求不同,有些加工方式可能需要更多的定位精基准来确保加工质量。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根据加工方式来确定合适的定位基准数量和位置。
4. 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选择定位基准还需要考虑到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定位基准需要能够在加工过程中保持稳定且精确,以确保加工精度的稳定和一致性。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的基准。
二、广度回顾1. 平面基准:平面基准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定位基准。
其特点是平面位置的确定性好,适用于平面加工和平面位置的确定。
2. 轴线基准:轴线基准也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定位基准。
其特点是轴线位置的确定性好,适用于轴向加工和轴线位置的确定。
3. 圆心基准:圆心基准适用于圆形零件的加工。
通过确定圆心位置,可以确保圆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和圆度要求。
4. 角度基准:角度基准适用于需要确定角度位置的加工任务。
通过确定角度位置,可以确保加工过程中的角度要求。
加工中心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加工中心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1.选择基准的三个基本要求:(1) 所选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装卸方便方便可靠。
(2) 所选基准与各加工部位的的尺寸计算简单。
(3) 保证加工精度。
2.选择定位基准6原则:(1) 尽量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2)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能统一时,应严格控制定位误差保证加工精度;(3) 工件需两次以上装夹加工时,所选基准在一次装夹定位能完成全部关键精度部位的加工;(4) 所选基准要保证完成尽可能多的加工内容;(5) 批量加工时,零件定位基准应尽可能与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对刀基准重合;(6) 需要多次装夹时,基准应该前后统一。
加工中心夹具的确定:1.对夹具的基本要求:(1) 夹紧机构不得影响进给,加工部位要敞开;(2) 夹具在机床上能实现定向安装;(3) 夹具的刚性与稳定性要好。
2.常用夹具种类:(1) 通用夹具:如虎钳、分度头、卡盘等;(2) 组合夹具:组合夹具由一套结构已经标准化、尺寸已经规格化的通用元件组合元件所构成;(3) 专用夹具:专为某一项或类似的几项加工设计制造的夹具;(4) 可调整夹具:组合夹具与专用夹具的结合,既能保证加工的精度,装夹更具灵活性;(5) 多工位夹具:可同时装夹多个工件的夹具;(6) 成组夹具:专门用于形状相似、尺寸相近且定位、夹紧、加工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工件的装夹。
3.加工中心夹具的选用原则:(1) 在保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通用夹具;(2) 批量加工可考虑采用简单专用夹具;(3) 大批量加工可考虑采用多工位夹具和高效的气压、液压等专用夹具;(4) 采用成组工艺时应使用成组夹具;4.工件在机床工作台上的最佳装夹位置:工件装夹位置应保证工件在机床各轴的加工行程范围内,并且使得刀具的长度尽可能缩短,提高刀具的加工刚性。
(完整版)定位基准选择解析
定位基准的选择一、定位基准的概念和类型在加工时,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床的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它是工件上与夹具定位元件直接接触的点、线或面。
如图11-14a所示零件,加工平面F和C时是通过平面A和D放在夹具上定位的,所以,平面A和D是加工平面F和C的定位基准。
又如图11-14b所示的齿轮,加工齿形时是以内孔和一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的。
根据工件上定位基准的表面状态不同,定位基准又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
精基准是指已经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而没有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图11-4基准分析二、精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精基准,再根据精基准的加工选择粗基准。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
其选择原则如下:1.基准重合原则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在加工误差中将会增加一个误差值,其值大小等于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之间的尺寸误差,这就是基准不重合误差。
当基准重合时,则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11-5表示具有相交孔的轴承座准备镗以O-O为中心线的孔。
在该工序之前,零件的M、H、K 平面已加工好,并且M-H、H-K之间的尺寸为C+T C及B+T B。
本工序要求镗出的孔中心线O-O距K表面的尺寸为A+T A。
为此,工件可以考虑几个定位加工方案:图11-15b所示方案以M面为定位基准。
加工时采用“调整法”加工,即镗杆中心线距机床工件台或夹具定位元件工作表面间的位置已经调好,固定不变。
这时获得的尺寸A的大小将和M-K面间的可能相对位置变化有关,其最大可能位置变化为尺寸B和C的公差之和,即ΔB =T B +T C图11-15c所示方案以H面为定位基准。
因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A尺寸的误差仅是H-K间的位置变化,即ΔB = T B图11-15d所示方案以设计基准K面为定位基准,此时δ基准不重合= 0由上例可知,加工中最好直接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便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
《定位基准的选择》课件
定位基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01
选择合理的定位基准可以缩短工 件的装夹和调整时间,提高加工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2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考虑工件的加 工顺序和加工设备的布局,以实 现流水作业和自动化生产,进一 步提高生产效率。
02
CATALOGUE
定位基准的分类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基 准,用于确定产品或部件的位置
互为基准原则
总结词
当两个或多个零件相互配合时,应以配合面作为共同基准, 以提高装配精度和零件配合质量。
详细描述
互为基准原则是指在两个或多个零件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应 选择配合面作为共同的定位基准。这样可以确保零件在装配 过程中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装配质量和零件配合的稳定性 。
自为基准原则
总结词
对于某些加工表面,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和加工质量。
精加工阶段
选择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定位基 准,以确保工件的加工精度。
根据加工方法选择定位基准
01
02
03
车削加工
选择圆周面作为定位基准 ,以方便夹具的设计和制 造。
铣削加工
选择平面或圆柱面作为定 位基准,以适应不同的加 工需求。
磨削加工
选择高精度的平面或球面 作为定位基准,以减小磨 削误差。
05
详细描述
自为基准原则适用于某些需要高精度加工的表面,如孔、槽等。在这些情况下,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 作为定位基准,以确保加工过程中工件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统一基准原则
总结词
在多道工序中,应尽量使用统一的定位基准,以减少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和重新定位误差。
1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节先建立一些有关基准和定位的概念,然后再着重讨论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一)基准的概念零件都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
模具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包括两方面:表面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和圆跳动等)要求。
研究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离不开基准,不明确基准就无法确定零件表面的位置。
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例如图9-1所示的零件,其轴心线O—O 是各外圆表面和内孔的设计基准;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表面D体现的轴心线O—O是φ40h 外圆表面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端面圆跳动的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定位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例如图9-1所示零件,零件套在心轴上磨削φ40h外圆表面时,内孔即为定位基准。
(2)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如图9-1所示,当以内孔为基准(套在检验心轴上)检验φ40h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的端面圆跳动时,内孔即为测量基准。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例如,图9—1所示零件φ40h及端面B即为装配基准。
(二)工件的安装方式为了在工件的某一部位上加工出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表面,在机械加工前,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的位置。
定位基准的选择
(3)互为基准原则 当两个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时, 则两个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可以不断 提高定位基准的精度,保证两个表面之间 相互位置精度。 如加工套筒类,当内、外圆柱表面的 同轴度要求较高时,先以孔定位加工外圆, 再以外圆定位加工孔,反复加工几次就可 大大提高同轴度精度。
(4)自为基准的原则
(2)基准不变的原则
尽可能使各个工序的定位基准相同。 如轴类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工序 都以两个顶尖孔为定位基准;齿轮加工的 工艺过程中大部分工序以内孔和端面为定 位基准;箱体加工中,若批量较大,大部 分工序以平面和两个销孔为定位基准。
基准不变的好处是,可使各工序所用的夹具 统一,从而减少了设计和制造夹具的时间和费用, 加速了生产准备工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多数表 面用同一组定位基准进行加工,避免因基准转换 过多带来的误差,有利于保证其相互位置精度; 由于基准不变就有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加工许多表 面,使各表面之间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又可避 免由于多次装夹带来的装夹误差和减少多次装载 工件的辅助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12-2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 确定一些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 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基准的分类
根据基准的用途,基准可分 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设计基准
设计人员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时所依据的那些 点、线、面称为设计基准。如图(a),端面C是端面A.、B的设计 基准;中心线O—O是外圆柱面和加的设计基准;中心O是E面的设 计基准。
5.3.3 定位基准的选择
选择定位基准主要是为了保证零件加工表面之间以及加工 表面与未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粗基准 定 位 基 准 精基准
以未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粗 基准,也就是第一道工序所用的定位基 准为粗基准。
课题五 定位基准选择
Z Y
X
(2)例题 过定位实例分析1 过定位实例分析1(桌子)
图2-17 过定位分析1
过定位实例分析2 过定位实例分析2
Z Z Y
Y
Y
Y
X
X
a)
b) 图 过定位分析实例2——一面两孔定位
六点定位原理的应用小结: 六点定位原理的应用小结: 完全定位—六个自由度全部限制。 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限制的自由度<6点,但仍然 不完全定位 仍然 满足加工要求。 满足加工要求。 欠定位—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绝对不 欠定位 绝对不 允许。 允许。 过定位—重复限制某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一 过定位 一 般不允许。 般不允许。 支撑点要合理分布 总之注意: 总之注意: 与加工要求相符合
如图12- 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 的机床床身零件, 如图12-7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 要求导轨面应有较 12 好的耐磨性, 以保持其导向精度。 好的耐磨性 , 以保持其导向精度 。 由于铸造时的浇注 位置( 床身导轨面朝下) 位置 ( 床身导轨面朝下 ) 决定了导轨面处的金属组织 均匀而致密, 在机械加工中, 均匀而致密 , 在机械加工中 , 为保留这样良好的金属 组织, 组织,应使导轨面上的加工余量尽量小而均匀
如图12- 所示零件 内孔和端面需要加工, 零件, 如图 12-3 所示 零件 , 内孔和端面需要加工 , 外圆表面不需 12 要加工。 要加工。 铸造时内孔B与外圆A之间有偏心。 铸造时内孔 B 与外圆 A 之间有偏心 。 为了保证加工后零件 的壁厚均匀(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较好) 的壁厚均匀 ( 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较好) , 应以不加工表 面外圆A作为粗基准加工孔B( B(例如采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 面外圆A作为粗基准加工孔B(例如采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 A)。 A)。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
(1)工序基准 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 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2)定位基准
1
机电工程系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粗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 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中第一道加工工序所采用的定位基准都是粗 基准。 如下图说明粗基准的选择对零件的加工的影响。
浮动镗刀块
1—工件 2—镗刀块 3—镗杆
14
机电工程系
5、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 件定位准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 方便。
15
的使用
6
机电工程系
(二)精基准的选择 1.精基准: 以机械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2.出发点: 保证设计技术要求的实现以及装夹准确、可靠、
方便。
7
机电工程系
3.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尽可能的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工序)基准为 精基准
2)基准统一原则: 工件以某一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的加工大
工序2
床身粗基准选择比较
5
机电工程系
3)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 选择粗基准时,必须考虑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
及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这样要求选用的粗基 准尽可能平整、光洁和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 飞边,浇铸浇口,或其他缺陷。
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若能采用精基准定位,粗基准一般不应被重复
合问题。此时,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精基准。
11
3、互为基准原则
【例】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
轴径
机电工程系
轴径 锥孔
4、自为基准原则
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
【例】床身导轨面磨削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5.2 定位基准的选择
Selection of Location Datum
郭德伟
5.2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又可进一步 分为:
粗基准
使用未经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D
3.2
其余 倒角1×45 °
C φ12H7 1.6 3.2
铸造圆角R3
A
3.2
3.2 B
R12
45 60±0.05
摇杆零件 图
1.精基准的选择:该零件的设计基准是φ20H7孔及端面A。
根据基准重合原则,应选φ20H7孔及端面A作定位精基准。
从统一基准的原则出发,以φ20H7孔及端面A定位可以方
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也应选φ20H7孔及端面A作统一精基
郭德伟
5.2.1 精基准的选择
◆互为基准原则 对某些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 反复加工的方法来保证其位置精度
【例】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轴颈、锥孔互为基准)
轴径
轴径 锥孔
图5-2 铣床主轴简图
郭德伟
5.2.1 精基准的选择
◆自为基准原则
在精密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加工余量小而且均匀, 这时可以已经精加工过的表面自身作为定位基准
距离较远的销孔)作统一基准; 3)盘套类零件常使用止口面(一端面和一短圆孔)作统
一基准; 4)套类零件用一长孔源自一止推面作统一基准。➢ 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好处: 1)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2)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注意: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常常会带来基准不重合问题 。此时,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精基准。
郭德伟
5.2.1 精基准的选择
◆统一基准原则——当工件以某一表面作精基准定位,可 以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全部)其余表面时,应尽早将这 个基准面加工出来,并达到一定精度,以后大多数(或全 部)工序均以它为精基准进行加工。
郭德伟
5.2.1 精基准的选择
➢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使用的统一基准形式有: 1)轴类零件常使用两顶尖孔作统一基准; 2)箱体类零件常使用一面两孔(一个较大的平面和两个
郭德伟
5.2.3 定位基准的选择实例分析
郭德伟
a)
b)
图5-4 粗基准选择比较
c) 郭德伟
5.2.2 粗基准的选择
工序1I
工工序序I 1
工工序序2II
工工序序I2I
图5-5 床身粗基准选择比较
◆便于工件装夹原则——要求选用的粗基准面尽可能平整 、光洁,且有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飞边、铸造浇 、冒口或其它缺陷。也不宜选用铸造分型面作粗基准。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郭德伟
5.2.2 粗基准的选择
图示柱塞杆零件,如何选择其粗基准? (提示:φA部分余量较φB部分大)
根据粗基准选择第2条原则,加工时为保证有足够的余量,w 且有足够大的尺寸,应选φB作为粗基准 。
郭德伟
5.2.3 定位基准的选择实例分析
主轴箱零件精基准选择
Flash展示
精基准
使用经过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附加基准
零件上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 如用作轴类零件定位的顶尖孔,用作壳体类零件定位的 工艺孔或工艺凸台(如图)等。
郭德伟
5.2.1 精基准的选择
◆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被加工面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图示活塞零件,设计要求活塞销孔与 顶面距离C1,公差一般为0.1~ 0.2mm。若加工销孔时以止口面 (一大平面加一短圆柱面)定位,直 接保证的尺寸是C2。此时,为了使 尺寸C1达到规定的精度,必须同时 严格控制尺寸C和C2(尺寸C1、C2 和C构成一个尺寸链,其中C1是封闭 环,尺寸C和C2公差之和应小于或等 于尺寸C1的公差)。而这两个尺寸 从功能要求出发,均不需严格控制, 且在加工顶面时(通常采用车削方 法),尺寸C也确实较难控制。因此 在大批量生产中,常以顶面定位加工 销孔,以使尺寸C1容易保证。
郭德伟
5.2.3 定位基准的选择实例分析
吊架
镗孔支架
置于箱体中部的吊架支承
以顶面和两销孔定位
郭德伟
5.2.3 定位基准的选择实例分析
郭德伟
5.2.3 定位基准的选择实例分析
φ40
3.2
φ20H7
D
其余 倒角1×45°
C φ12H7 1.6 3.2
铸造圆角R3
40 18
M8 1.6 7 15 9.5
【例】 床身导 轨面磨 削加工
图5-3 导轨磨削基准选择
郭德伟
5.2.1 精基准的选择
◆自为基准原则
连杆小头孔最后金刚镗时就 以精镗后的小头孔自身定位, 待工件夹紧后再将定位销移 去
郭德伟
5.2.1 精基准的选择
【例】铰孔、拉孔、研磨(图a) 【例】浮动镗刀块镗孔(图b)
图a 外圆研磨示意图
图b 浮动镗刀块
1—工件 2—镗刀块 3—镗杆
◆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 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郭德伟
5.2.2 粗基准的选择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上加 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 基准。 ◆余量均匀分配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 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
准。在本例中基准重合与统一基准原则相一致。
2. 粗基准的选择:本例中零件毛坯为一般铸件,φ20H7孔 及φ12H7孔均较小,一般不铸出,故不存在重要加工面加 工余量均匀问题,此时应着重考虑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位 置要求。本例中φ20H7孔要求与φ40外圆同轴,因此在加工 φ20H7孔时,应以φ40外圆作粗基准。
10±0.1
A
【例 5-1】 选择如图所示摇 杆零件的定位基 准。零件材料为 HT200, 毛 坯 为 铸件,生产批量: 5000件。
3.2 B 3.2
R12
45 60±0.05
摇杆零件图
郭德伟
5.2.3 定位基准的选择实例分析
解答:
40 18
M8 1.6 7 15 9.5
10±0.1
φ40
φ20 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