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菩提树》
(1)缪勒简介,简单介绍《菩提树》所表现的意境:主人公苦闷的内心世界,以及憧憬理想世界却终不可得的苦闷心情。
(2)仔细欣赏《菩提树》完成表格,感受“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韵味。并结合歌词分析《菩提树》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旋律
歌词
伴奏
演唱技巧
演唱形式
歌曲内容
歌曲风格
(3)欣赏德文现场版菩提树,提供中文字幕,结合演唱与表演的欣赏感受,完成前面的表格部分问题。
《菩提树》
旋律
优美抒情
伴奏
钢琴伴奏
歌词
多采用诗歌
表现内容
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演唱形式
独唱
演唱技巧
较高
歌曲结构
通谱歌
歌曲风格
忧郁的浪漫主义风格
(4)再次结合完整的中文歌词,对歌曲做赏析。判断它的分段(多段式,对比的多段式,严谨而复杂(通谱歌))
(五)拓展
(1)鉴赏几首音乐作品,试根据以上分析的依据,来判断它们是艺术歌曲还是群众歌曲
《我爱你中国》
《同一首歌》
(2)简单了解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在新中国的发展及现状。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歌曲《花非花》,导入新课,诗作与音乐与歌唱的交融展现,完美融合,即“艺术歌曲”这一声乐表现形式。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学设计菩提树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学设计菩提树菩提树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菩提树》的学习,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2、通过学习歌曲《菩提树》,把握好三连音的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知道三连音的运用更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
3、通过演唱歌曲《菩提树》,让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想之情。
4、认识菩提树的生长状况,作用;能带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想之情,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2、三连音的运用及准确演唱。
教学教具:钢琴、音响、废纸。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舒伯特的音乐。
师:大家知道刚才的音乐是谁创作的吗?(舒伯特)大家对这个人音乐家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打着拍子进入课室。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
2、认识舒伯特: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
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题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逝世。
然而,享年31岁的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仅歌曲就有600余首,被称为“歌曲大王”、“旋律大师”。
他的歌曲《野玫瑰》《尊鱼》、《小夜曲》、《菩提树》、《摇篮曲》、《魔王》等,广泛流传,又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学生讲讲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对舒伯特的设计意图:认识,了解舒伯特。
3、学习歌曲:听全曲。
师:歌曲的速度怎样,给你怎样的感觉?师:歌曲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呢?师:这首歌曲作于1827年,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5首。
套曲写的是主人公被心上人和其他所有人遗弃,从而背井离乡,踏上茫茫旅途,成为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套曲由24首歌曲组成。
借旅途中所见的景物——邮站、凄凉的心境,是作者所处时代人民的生活的悲剧性映照。
《菩提树》是这部套曲中情绪较为明朗的一首,但是,歌中所表现的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与痛苦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使得人们在歌曲明朗宁静的基调中仍能感受到流浪者的悲哀和痛苦。
菩提树音乐教案
菩提树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菩提树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菩提树的特点和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和创造,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菩提树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2. 通过观察、听辨和模仿,学习菩提树的音乐元素,如风声、叶子摩擦声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音乐表达和创造,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菩提树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本。
2. 音乐素材,包括自然环境音乐和与菩提树相关的音乐片段。
3. 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和声音模仿乐器。
4. 白板、彩色笔和画笔。
5. 学生的音乐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菩提树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样本,引发学生对菩提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菩提树的特点,如树干、树叶和树冠的形状。
探究:3. 听辨音乐元素:播放自然环境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其中的风声、鸟鸣等元素,并与菩提树的特点进行对比。
4. 模仿音乐元素:使用小型打击乐器和声音模仿乐器,让学生尝试模仿菩提树的音乐元素,如叶子摩擦声、树干敲击声等。
5. 创造音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创作一段以菩提树为主题的音乐,鼓励他们运用之前学到的音乐元素。
6. 分享和欣赏:每个小组表演他们的音乐作品,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7. 回顾学习过程,强调菩提树的特点和音乐元素。
8. 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户外观察并模仿自然界的声音。
9.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造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 邀请学生到户外进行自然声音的观察和录音,然后与菩提树的音乐元素进行对比。
-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音乐创作,如制作一个以菩提树为主题的音乐视频。
- 鼓励学生使用乐器或声音模仿乐器进行即兴演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菩提树音乐。
菩提树教案高中
菩提树教案高中
教案标题:探索菩提树的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菩提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了解菩提树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3. 探讨菩提树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重点:
1. 菩提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菩提树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3. 菩提树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菩提树在佛教文化中的深层意义。
2. 如何探讨菩提树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菩提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菩提树的外观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菩提树的兴趣。
二、学习
1. 介绍菩提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2. 讲解菩提树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与佛教故事的关联。
3. 分析菩提树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探讨菩提树在精神文化上的意义。
三、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菩提树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菩提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总结
总结菩提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强调菩提树在精神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菩提树的文章,包括菩提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的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菩提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还深入了解了菩提树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菩提树》PPT教学课件
菩提树
——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
-.
欣赏
菩提树
——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作曲家介绍
Franz Schubert 弗朗茨·舒伯特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代表作有艺 术歌曲《魔王》《野玫瑰》 《圣母颂》,声乐套曲《冬之 旅》《美丽的磨坊女》等。
器乐版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乘着柴可夫斯基的雪橇,领略 了俄罗斯冬天的美景;我们也感受到了舒伯特用质朴、 亲切的艺术歌曲给我们描绘了菩提树下难忘的童年, 希望大家喜欢并且记住这两部经典的作品。
音乐知识
声乐套曲 又称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 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包括若干乐曲的 成套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 贯穿发展的关系。如中国的《黄河大合 唱》《长征组歌》,舒伯特的《美丽的 磨坊女》以及本单元的《冬之旅》。
作品介绍
冬之旅
《冬之旅》创作于18世纪20年代,是根据德国 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而创作的,为舒伯 特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他受原诗的触动写成了由 二十四首歌曲连贯起来组成的声乐套曲。这是一 组抒情的音乐诗,其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 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优美与深度兼顾等方 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整部作品由24首歌曲组 成,《菩提树》是其中的第五首。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 ●这首歌曲的主要旋律是什么?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要旋律曲谱,熟记主要旋律。
随音乐填词演唱这四句主要旋律,并分析、总结这 四句主要旋律的发展特点。
完整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主要旋律出现过几 次?每次出现都有什么变化?
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欣赏《菩提树》教案
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欣赏《菩提树》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菩提树》的学习,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2、通过学习歌曲《菩提树》,把握好三连音的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知道三连音的运用更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
3、通过演唱歌曲《菩提树》,让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想之情。
4、认识菩提树的生长状况,作用;能带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想之情,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2、三连音的运用及准确演唱。
教学教具:钢琴、音响、废纸。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舒伯特的音乐。
师:大家知道刚才的音乐是谁创作的吗?(舒伯特)大家对这个人音乐家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打着拍子进入课室。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
2、认识舒伯特: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
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题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逝世。
然而,享年31岁的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仅歌曲就有600余首,被称为“歌曲大王”、“旋律大师”。
他的歌曲《野玫瑰》《尊鱼》、《小夜曲》、《菩提树》、《摇篮曲》、《魔王》等,广泛流传,又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学生讲讲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对舒伯特的设计意图:认识,了解舒伯特。
3、学习歌曲:听全曲。
师:歌曲的速度怎样,给你怎样的感觉?师:歌曲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呢?师:这首歌曲作于1827年,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5首。
套曲写的是主人公被心上人和其他所有人遗弃,从而背井离乡,踏上茫茫旅途,成为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套曲由24首歌曲组成。
借旅途中所见的景物——邮站、凄凉的心境,是作者所处时代人民的生活的悲剧性映照。
《菩提树》是这部套曲中情绪较为明朗的一首,但是,歌中所表现的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与痛苦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使得人们在歌曲明朗宁静的基调中仍能感受到流浪者的悲哀和痛苦。
《第六单元菩提树》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菩提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菩提树》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习歌曲《菩提树》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 要求学生提前收集关于《菩提树》的背景资料,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等。
-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查找并阅读相关音乐文献,了解《菩提树》的创作历程和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课堂学习任务- 听赏《菩提树》原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跟随教师学习歌曲的旋律,进行歌曲的初步演唱练习。
3. 课后实践任务-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排练,每组成员至少两人,练习合作演唱《菩提树》。
- 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解读和创作背景的讨论,并形成小组报告。
- 准备个人或小组的演唱展示,为下一课时的汇报表演做准备。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文献的阅读,并做好笔记。
2. 课堂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排练和讨论,确保小组报告的质量和演唱展示的准备充分。
4. 演唱展示要求学生在下一课时能够流利地演唱《菩提树》,并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小组报告要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资料收集情况和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演唱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3. 小组报告和演唱展示的评价将综合考虑小组的合作能力、报告的内容和质量以及演唱的表现力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预习资料和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课后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将给予及时的任务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排练效率。
初中教案菩提树
初中教案菩提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3)了解菩提树的成长历程,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菩提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简介菩提树的传说,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教师点评、总结。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菩提树代表了什么?(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菩提树的生长过程,思考人生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教师点评、总结。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菩提树。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3)教师点评、总结。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写一篇感悟文章。
3. 搜集有关菩提树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菩提树》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菩提树高一音乐教案
菩提树高一音乐教案【篇一:高中音乐教案】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段,在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段,并出示思考题;(1)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2)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旋律、音色、节奏等)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4、教师归纳: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课件一)《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三、作者简介: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
(记录学生发言情况)2、教师归纳:视听作者介绍(课件二)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菩提树教案——精选推荐
菩提树教案篇一:园林教案园林树木栽培学一、课程含义园林植物:乔、灌、藤木、草、花、匍地木(爬地生长类),园林绿化的主体,并以园林树木所占比例最大。
园林树木(观赏树木),国外有―装饰树木‖、―造园树木‖、―园景树‖、―绿化树木‖、―观赏乔灌木‖。
60年代近中期,由观赏树木改为园林树木,内容上仅将树种的观赏特性和造园用途进行简化。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实质: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掌握树木生物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其生命过程有意识地施加人工技术措施,即对树木本身采取直接的(如嫁接、整形、修剪、叶面喷肥等),或间接的(改善光、温、水、土条件)措施,进行及时的调节和干预,能动地控制其生长发育,为期获得优质的某种产品或高效的功能作用。
本课确切含义: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
二、授课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时间安排:总计64hrs. 授课40,电视专题4,观察报告4实习4,专题6,讨论4,考复2参考书目: 1、园林树木栽培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园林树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园林植物栽培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园林树木的定义和任务1、概念:园林树木(应用于各种园林绿地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学(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应用学科范畴)2、任务(1)掌握树木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2)栽植地环境分析及其方法(3)栽培管理技术措施(4)园林树木的培植应用(5)常用树种的识别与应用3、功能:美化、香化、改善环境、生产? 4、意义:园林绿化以植物造景(园)为主流,学好该课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及园林养护与管理等理论和实践工作有意义。
二、课程内容1、园林树木生物学基础2、园林树木与环境的关系3、园林树木的调查与规划4、园林树木的栽植5、园林树木的养护与管理几个有关问题的研究对大树移植和大树进城的研究我国园林树木栽培的现状和未来我国园林树木科技二十年的主要成就三、园林树木栽培简史1、栽培简史栽培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殷周时代四旁绿化春秋战国种植行道树秦始皇时代种植行道树,植松、槐、榆、柳、梧桐、杨树、女贞西汉枇杷、杨梅、荔枝、葡萄、石榴、龙眼、橄榄、槟榔晋《竹谱》第一部,最早园林栽培专著,戴凯之北魏《齐民要术》农书将物侯观测用于栽培,栽培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黄河中下游地区)。
菩提树 音乐教案
菩提树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菩提树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菩提树这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提供学生了解不同音乐元素和节奏的机会。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学习菩提树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及歌词内容。
2. 分析音乐作品中的乐器和节奏元素。
3. 学习和练习菩提树的歌唱技巧和和声。
4. 合作演练菩提树音乐表演。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菩提树音乐作品的片段,引起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2. 歌曲分析:a. 分享菩提树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如歌曲的创作者、发行时间等。
b. 分析菩提树音乐作品中使用的乐器和节奏元素,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观点。
3. 学习歌唱技巧和和声:a. 教授菩提树歌曲的歌唱技巧,并进行模仿练习。
b.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和声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 规划表演: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设计一段菩提树表演,可以包括歌唱、舞蹈或乐器演奏等。
b. 指导学生准备表演所需的道具和服装,并教授舞台礼仪和表演技巧。
5. 总结:回顾学生在学习菩提树音乐教案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歌唱和和声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估学生的表演效果和舞台表现。
扩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家或专业音乐人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行业和创作过程。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校内音乐演出,展示他们在菩提树音乐教案中学到的技能。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并遵守歌曲的版权法和艺术创作权。
2. 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鼓励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初中音乐《菩提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菩提树》,体会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感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唱、讨论、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艺术歌曲基本的创作技巧,提高对艺术歌曲的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正确掌握三连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注意三连音的节奏型;熟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难点】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体会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舒伯特的肖像图,并提问:关于这个人大家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西方音乐史上非常多产一位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他就是舒伯特。
顺势揭示课题《菩提树》。
(二)整体感知1.教师初次完整播放歌曲《菩提树》,并提问听完作品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作品怀着抒情的情绪,用中速进行演唱。
2.教师再次完整播放作品,并提问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作品属于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气息。
(三)深入探究1.教师介绍舒伯特的生平,介绍生活背景和《菩提树》的创作背景。
2.教师播放《菩提树》,组织学生在此完整的聆听作品。
教师提问:作品的旋律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比较抒情、略带伤感的艺术歌曲,曲调质朴,旋律起伏有序,而且旋律中出现了三连音。
3.教师范唱,组织学生跟老师哼唱主题旋律,单独讲解三连音的节奏型,三连音能增强旋律的活跃感。
教师提问:通过歌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词是由著名的诗人缪勒创作,歌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回忆往日里与亲人在一起的美好场景。
4.播放钢琴版本的《菩提树》,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其中的意境,并提问听到的感受。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对歌手的演唱技巧要求较高,歌声中略带伤感之情,唱出了一幅冬日里对昔日生活怀念的美好画卷。
5.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艺术歌曲的特征,并派小组代表发言。
菩提树 教案
菩提树教案教案标题:菩提树教学目标:1. 了解菩提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掌握菩提树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菩提树的介绍:形态特点、生长环境、分布情况等。
2. 菩提树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到成树的发育过程。
3. 菩提树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4. 观察实验:观察菩提树的不同部位、不同生长阶段,并进行实验验证相关生长规律。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菩提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菩提树是怎样生长的吗?”2. 知识讲解:介绍菩提树的形态特点、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菩提树的基本知识。
3. 实物展示:携带一些菩提树的种子、幼苗或成树,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菩提树的外观和触感。
4. 生长过程讲解:通过图片、图表或实物,详细讲解菩提树从种子到成树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菩提树的生长规律。
5. 繁殖方式讲解:介绍菩提树的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优缺点。
6.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菩提树的观察实验,观察和记录菩提树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并进行实验验证相关生长规律。
7. 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菩提树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8.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菩提树,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实验或调查研究。
教学资源:1. 菩提树的图片、视频资料。
2. 菩提树的种子、幼苗或成树。
3. 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资料。
4. 图片、图表或实物展示材料。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的准确性和记录的完整性。
2.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菩提树的了解程度。
3. 可以布置小作业或课后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对菩提树的学习。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高二【音乐(湖南文艺版)】歌曲与赏析:《菩提树》-教学设计
二、介绍《菩提树》创作背景,分析情感内涵
三、分析《菩提树》曲式结构
四、聆听德文演唱版《菩提树》(片段)(ppt展示中文歌词)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旋律特点:
1. 旋律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
2. 大量使用弱起、附点音符、三连音
五、发声练习
1. 面部肌肉练习
2. 哼鸣与元音训练
六、学唱歌曲主部(1-33小节)
1. 学唱1-16小节
(1)练习用急吸缓呼的方法准确演唱弱起小节。
(2)视唱乐谱
(3)跟伴奏,带入歌词演唱
2. 学唱17-33小节
(1)练习演唱转调部分首尾音的准确转换
(2)视唱乐谱
(3)带入歌词演唱
七、拓展欣赏
欣赏男中音戈尔纳(Matthias Goerne)演唱《菩提树》片段。
初中音乐《菩提树》教案
《菩提树》教案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菩提树》,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特色。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连音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
二、教学重点: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乡之情,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三、教学难点:理解三连音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特长导入。
教师演唱舒伯特的歌曲《野玫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之后拓展舒伯特的相关知识,随后导入课题《菩提树》。
(二)教授新课1.体验歌曲(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瞄述了怎样的场景?(一位流浪汉常常听见菩提树在召唤的场景),之后教师拓展《菩提树》相关知识。
(2)教师演唱歌曲,提问学生: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明朗-心酸-明朗)从而引出歌曲分为三段:A-B-A-尾声2.深入了解(1)引导学生随多媒体配合着律动聆听A段,引导学生思考A段旋律上的特点,表达了什么?(级进为主,像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回忆、诉说,表达了对故乡及家人的无比思念。
)(2)引导学生结合谱面对B段进行聆听和分析,思考B段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暗淡、凄凉,作者将大调转到了小调上,且歌曲的伴奏多使用三连音,表现了现实生活的险恶和流浪汉所遭受的心酸)(3)引导学生聆听第三段,对比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异同(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旋律相同。
与第一段所不同的只是伴奏织体有所改变和加强,使得再现部更为流畅。
这是对故乡温暖的回忆和想念,更具有抒情性。
)(4)引导学生聆听尾声,思考尾声的作用。
(对歌曲情绪的补充。
)(5)引导学生完整的哼唱作品,再次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音乐活动教师播放《魔王》,引导学生分析《菩提树》和《魔王》,总结舒伯特的创作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菩提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菩提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聆听《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在认识和总结的能力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欣赏,尽量让学生多聆听、多感受、多思考、多体验,在聆听中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深层次的内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难点:
通过对歌曲旋律、伴奏的分析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对比欣赏贝多芬的合唱交响乐第四乐章主题和舒伯特的《小夜曲》提出问题:1、这两首作品各有什么特点?2、它们是不是属于同一时代的作品?小结:前一首作品属于古典乐派的作品,古典乐派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而后一首作品突出个人情感的表达,有着明显的浪漫乐派音乐的特点.这首作品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作品. 提出问题:大家了解舒伯特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舒伯特英年早逝,他终生贫寒,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在他短短的三十一年的生命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其中歌剧14部,交响曲9部,合唱100多首,其。
浪漫主义音乐(1)菩提树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西方音乐》第三课《浪漫主义音乐(1)》《菩提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艺版新教材的第三单元《西方音乐》之第三课《浪漫主义音乐(1)》中的《菩提树》,在教材中的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在前两个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中国音乐》的学习前提下,意在补充同学们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比学习。
第三单元《西方音乐》共有七节课内容构成,分别是:巴罗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1)、浪漫主义音乐(2)、民族乐派、印象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
其中第三课《浪漫主义音乐1》选取了浪漫主义早期很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曲家舒伯特、柏辽兹的两首作品,声乐套曲《冬之旅》第 5首《菩提树》和《拉科奇进行曲》,浪漫乐派打破了传统形式,强调了作曲家的主观色彩和风格个性化。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通过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的学习,以时间线的纵向对比为中心熟悉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
在整个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非音乐专业学生。
大部分同学对于音乐专业的学习经历较少,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储备不足,生活经历单调,但他们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集中注意力时间较长且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个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教学内容欣赏舒伯特艺术歌曲《菩提树》教学目标1、赏析艺术歌曲《菩提树》,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歌曲的歌词与音乐的融合、调式变化以及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并参与歌曲情感体验。
2、认知艺术歌曲,感知浪漫主义初期音乐的风格特点。
3、认识音乐家舒伯特,了解其生平与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歌曲的歌词与音乐的融合、调式变化以及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提出问题:歌曲的名字?曲作者是谁?它属于西方音乐发展史中的哪一个时期?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1、简介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通过一个短片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菩提树教学详案
《菩提树》教学过程详案老师说: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天气怎样啊?同学说:老师好!。
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去听听其他国家的音乐家写的声乐作品。
放ppt第一页,老师问:你们说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啊?同学回答:奥地利。
老师说:对,就是奥地利,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这个国家的音乐家,舒伯特。
我们来看看舒伯特的一些介绍。
放ppt第二页。
老师说:舒伯特虽然是奥地利音乐家,但他是出生在维也纳的。
他也是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
所谓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题材形式。
舒伯特的歌曲一般有三种。
分节歌、通谱体、变化分节歌。
(板书在黑板上。
)《菩提树》属于第三类,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三类是什么意思吧?那大家下来去查查,它们到底是说的什么意思。
下节课大家来讨论讨论。
放第三张ppt:老师说:那我们来听听《菩提树》他是什么样子的音乐。
大家听得懂视频上唱的什么吗?那唱的是什么国家的语言?同学回答:。
放第四张和第五张ppt:老师说:《菩提树》是德国的语言。
看这是他的德文歌词。
大家没有学过,都看不懂吧!那我们就看看中文的歌词。
来想想下这首《菩提树》是写的什么故事。
你们分组讨论讨论,用一句话总结下,它是写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每组讨论完后得出结论。
放第六章ppt老师说:《菩提树》是舒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的第五首。
根据诗人威•缪勒的诗歌谱写而成。
整首套曲都是描写的一个爱情失败的流浪者,于一个寒夜独自出走,经过河流、村庄,满目凄凉,大自然咄咄逼人,使这个流浪者的心灵受到重创的故事。
正是描述了他本人在这短短的人生中发生的故事。
(ppt上原文)这也是这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舒伯特他为什么会是在写自己的故事呢?你们下去查查他在短短的三十几年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菩提树初中音乐欣赏教案
菩提树初中音乐欣赏教案教案标题:菩提树初中音乐欣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菩提树在音乐中的象征意义,并能够将其运用到音乐欣赏中;2. 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曲目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活动。
教学准备:1. 菩提树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2. 多样化的音乐曲目,包括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3. 计算机、投影仪和音响设备;4. 学生合作小组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菩提树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菩提树的认知和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菩提树在文化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例如智慧、觉悟和永恒等。
音乐欣赏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2. 为每个小组播放一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曲目,例如古典音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包括曲调、节奏、乐器运用等方面;4.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欣赏的音乐曲目,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5. 教师引导学生将菩提树的象征意义与所欣赏的音乐曲目联系起来,讨论菩提树在音乐中的体现。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以菩提树为主题的音乐曲目,例如《菩提树下》等;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欣赏,记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并与之前欣赏的曲目进行比较;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菩提树在这首音乐中的象征意义,以及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继续发展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菩提树在音乐中的运用和象征意义;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音乐曲目,并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音乐欣赏分享;3. 组织音乐欣赏比赛或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菩提树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提树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菩提树》的学习,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2、通过学习歌曲《菩提树》,把握好三连音的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知道三连音的运用更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
3、通过演唱歌曲《菩提树》,让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想之情。
4、认识菩提树的生长状况,作用;能带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流浪者的悲哀和思想之情,认识并了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了解舒伯特的音乐。
2、三连音的运用及准确演唱。
教学教具:
钢琴、音响、废纸。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舒伯特的音乐。
师:大家知道刚才的音乐是谁创作的吗?(舒伯特)大家对这个人音乐家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打着拍子进入课室。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音乐。
2、认识舒伯特: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
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题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逝世。
然而,享年31岁的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仅歌曲就有600余首,被称为“歌曲大王”、“旋律大师”。
他的歌曲《野玫瑰》《尊鱼》、《小夜曲》、《菩提树》、《摇篮曲》、《魔王》等,广泛流传,又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学生讲讲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对舒伯特的
设计意图:
认识,了解舒伯特。
3、学习歌曲:
听全曲。
师:歌曲的速度怎样,给你怎样的感觉?
师:歌曲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呢?
师:这首歌曲作于1827年,是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5首。
套曲写的是主人公被心上人和其他所有人遗弃,从而背井离乡,踏上茫茫旅途,成为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套曲由24首歌曲组成。
借旅途中所见的景物——邮站、凄凉的心境,是作者所处时代人民的生活的悲剧性映照。
《菩提树》是这部套曲中情绪较为明朗的一首,但是,歌中所表现的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与痛苦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使得人们在歌曲明朗宁静的基调中仍能感受到流浪者的悲哀和痛苦。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跟着伴奏把歌曲哼唱一次。
设计意图:
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更加投入对歌曲的演唱。
重点练习同音反复的乐句。
连线后面的歌词“树”在弱拍弱位上,而“下”字又要唱出符点来,不易唱准。
4、节奏学习:
学习三连音。
把一拍打成三下,先用画圆分辨节奏,手上画圆嘴巴上念节奏。
再打分拍。
5、划分歌曲结构:
师:歌曲可以分成多少个句子?先请大家按节奏朗诵一次。
生:朗诵,感受歌词意境。
分四句,一二句的节奏是一样的,完全模仿。
三四句是部分模仿
6、认识菩提树:
师:菩提树是种怎样的植物呢?它有什么作用呢?师:无论任何树木都有绿化的功能,因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树木呢?
常绿亚桥木,产于印度,果实形圆质坚,果实可做念佛珠。
梵语正觉的意思。
它可以绿化,吸收二养化碳。
我们应该种植树木,不在树木上面乱些乱画,不随便踩树根……
7、小组合作:
讲解树木的结构。
用废纸为一个同学打扮成小树,讲讲树木的每一个部分,讲讲你对树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