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位似(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的位似性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位似的定义、位似变换的性质及位似图形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位似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但是,对于位似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位似的含义。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

2.能够识别和判断位似图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2.位似图形的识别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位似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位似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收集相关的位似图形图片和实例。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3.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位似知识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如相似的建筑物、相似的树叶等,引导学生关注位似现象。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PPT展示位似图形的性质,如相似比、对应点、对应线段等。

同时,给出位似变换的性质,如保持角度不变、保持比例不变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

每组选出一个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并给出理由。

最后,各组分享自己的结论,全班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位似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数学上册《位似》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位似》教案、教学设计
(3)位似中心:位似变换的固定点,图形在位似变换过程中,位似中心保持不变。
(4)性质:位似变换具有以下性质:①图形的形状不变;②位似比相同;③位似中心不变;④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是位似中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位似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判断两个图形之间是否存在位似关系;
(3)应用题:运用位似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拼接等。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位似变换的概念、性质、应用等进行总结归纳。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位似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2)位似比、位似中心的概念;
(3)位似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位似变换与已学过的几何变换的联系与区别。
3.学生反馈: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对位似变换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位似变换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位似变换的过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3)创设生活情境,将位似变换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地图等,引出位似变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位似变换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位似变换的规律。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位似比、位似中心等基本概念。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位似图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相似图形。

但是,对于位似图形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位似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位似图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具体的图形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位似图形的相关图形实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实例,如相似的树叶,相似的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讨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让学生感受到位似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正式引入位似图形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一些与位似图形有关的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巩固位似图形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测试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位似图形的知识。

1.4图形的位似(2)教学设计

1.4图形的位似(2)教学设计

1.4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位似图形的性质,能够将坐标系中的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2.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时,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3.提高学生利用图形的变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坐标系内位似图形的画法及坐标的求法.难点:坐标系内位似图形坐标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位似图形的定义和画法,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图形的位似——图形的位似与坐标。

同学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自学课本28页、2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本环节用时10分钟.(一)自学指导自学课本28-29页内容,独立完成下面问题.本环节用时10分钟.1.在图1-33中四边形0A′B′C′与矩形OABC是位似图形吗?如果是,位似中心是哪个点?它们的相似比是多少?2.你还能在其它象限里画出与矩形OABC是位似的图形吗?如果能,把它画出来?3.如果一条线段一个端点是O(0,0),另一端点是A(a,b)则它的中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面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用时5分钟.如图,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画出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OBC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的图形,并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三、后教环节第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时间:3分钟,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发言要求:起立讨论、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明确清晰.第二、展示交流,统一答案探究:如图,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2),(-2,3),(-1,0),把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点A',B',C'.(1)作出△A'B'C';(2)△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吗?如果是,位似中心是哪个点?对应边的比是多少?展示要求:根据小组交流情况,小组长确定人员到黑板展示.时间:12分钟.四、训练环节师: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成绩计入小组量化,本环节不超过12分钟.1.如图所示,△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2),B(4,2),C(6,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使变换后得到的△DEF与△ABC的相似比为1:2,则线段AC的中点P变换后对应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4,2),F(-1,1).以O为位似中心,把△EFO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求点E,F的对应点E',F'的坐标.3.如图,△AOB缩小后得到△COD,观察变化前后的三角形顶点,△AOB与△COD相似比是 .面积比是.【板书设计】 1.4图形的位似例2【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第2课时)教学设计
4.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教师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巩固所学。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位似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如代数运算、几何证明等,解决位似变换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位似变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选做题:
(1)课本习题27.3第4、5题,难度适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提高解题技巧。
(2)小组合作完成一道拓展题,如研究位似变换在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思考题:
(1)位似变换与相似变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两个图形之间是否存在位似关系?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4.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相似、全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学习将更加得心应手。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位似变换的应用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此外,学生在数学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锻炼。总体来说,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充满兴趣,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自信心。

《位似(2)》参考教案

《位似(2)》参考教案

27.3位似(2)教学目标1.巩固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2.会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掌握把一个图形按一定大小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变化的规律.3.了解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异同,并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这些变换.重点、难点1.重点: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2.难点:把一个图形按一定大小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变化的规律.一、创设情境活动1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教材P48-49页探究:)(1)如图27.3-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31,把线段AB 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1) (2)图27.3-3(2)如图27.3-3(2),△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6,2),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BC 放大,观察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回答结果.教师活动:分析:略(见教材P49的分析)解:略(见教材P49的解答)【归纳】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二、应用例题(教材P49-50页例)活动2例(教材P49的例题)分析:略(见教材P49的例题分析)解:略(见教材P50的例题解答)问:你还可以得到其他图形吗?请你自己试一试!三、课堂练习活动3教材P50页.习题1、2四、在前面几册教科书中,我们学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坐标表示某些平移、轴对称、旋转(中心对称)等变换,相似也是一种图形的变换,一些特殊的相似(如位似)也可以用图形坐标的变化来表示.活动41.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6,2),(1)将△ABC 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得到△A1B1C1,写出A1、B1、C1三点的坐标;(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三个顶点A2、B2、C2的坐标;(3)将△ABC绕点O旋转180°得到△A3B3C3,写出A3、B3、C3三点的坐标.2.(教材P50)图27.3-5所示的图案中,你能找出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这些变换吗?27.3-5分析:观察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如:它可以看作是一排鱼顺时针旋转45°角,连续旋转八次得到的旋转图形;它还可以看作位似中心是图形的正中心,相似比是4∶3∶2∶1的位似图形,…….解:答案不惟一,略.五、小结活动51、谈谈你这节课学习的收获.2、课后作业教材P51页.第3、5、6题。

图形的位似2

图形的位似2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2.会判定位似图形;3.会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教学重点: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与作图教学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哪些变换?2•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都等于___________ ,周长的比等于 ______ ,面积的比等于 ____________二.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构建新知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问:已知:如图,多边形ABCDE,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概括。

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二•如何判断是否位似图形?判断下列各对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如果是,请指出位似中心1. (1)正五边形ABCDE与正五边形A B‘ C D; E(2)等边三角形ABC与等边三角形A B‘ C2•判断下面的正方形是不是位似图形?问题5.如何利用位似把图形放大或缩小?1.如图,已知△ ABC和点0.以0为位似中心,求作△ ABC的位似图形, 并把△ ABC 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变式训练1、1.如果?OAB和?OCD是位似图形,那么AB // CD吗?为什么?2.以点0为位似中心做位似比为1:2的位似图形3.如图,已知△ ABC和点0.以0为位似中心,求作△ ABC的位似图形, 并把△ ABC 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一半d三、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似形是位似图形B.两个正三角形是位似图形C.位似图形是全等形D.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则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2.已知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1B1C1D1E1是位似图形,且它们对应边的比为1:2,则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1B1C1D1E1的周长之比为,面积之比为.3•如下图所示,△ ABC与厶A'B'C'是位似图形.⑴写出图中平行的线段;(2)直线AA',BB',C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找出它们的位似中心。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位似(第2课时)》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位似(第2课时)》精品教案

《图形的位似》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和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变换的性质。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换.2.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图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换【教学难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换【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学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坐标表示某些平移、轴对称、旋转(中心对称)等变换,相似也是一种图形的变换,一些特殊的相似(如位似)也可以用图形坐标的变化来表示.二、探究新知位似变换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3,0),B(2,3)(1)将点O,A,B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2,得到三个点,以这三个点位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位似吗?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相似,相似比为1:2)(2)如果将点O,A,B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将△OAB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乘2和-2,得到的两个不同的三角形都是△OAB 的位似图形,位似中心都是原点O ,相似比都是2,且它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做一做: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的顶点分别是A(4,2),B(8,6),C (6,10),D(-2,6).将点A,B,C,D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21,得到四个点,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ABCD 位似吗?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解:如图,两个图形位似,且位似中心为坐标原点(0,0),位似比为1:2.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 ≠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位|k|.三、例题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6,0),B(3,6),C(-3,3).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画出四边形OABC 的位似图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 的相似是2:3.画法一:如图所示,解:将四边形OABC 各顶点的坐标都乘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O(0,0), A'(4,0),B'(2,4) C(-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A',B',C',用线段顺次连接O,A',B',C'.画法二:如右图所示解:将四边形OABC 各顶点的坐标都乘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O(0,0), A''(-4,0), B'' (-2,-4),C(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A'',B'', C'',用线段顺次连接O,A'',B'',C''.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k,若原图形上点A 的坐标为(x,y),那么位似图形点A'的坐标为(kx ,ky)或(-kx ,-ky)。

图形的位似(2课时)

图形的位似(2课时)

课题:图形的位似(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知道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2、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能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及位似图形的性质的运用难点:判断位似图形,利用位似图形放大或缩小图形。

三、学习过程1、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

比如:相底上的景与其洗出相片上的景、放映机通过光把幻灯片上的图放大到屏幕上等等。

不管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都没有改变图形形状,与原图形是相似的。

2、请观察下列图形,并归纳有什么共同特征。

3、位似图形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1) (2) (3)4、位似图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D B 1A 1C 1D 1B 1C 1D 1ABCD A 1B 1C 1D 1ABCD A B C DA 1B 1C 1D 1 A B C DC 1 A 1D 1B 1 (1) (2)5、利用位似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例1 如图,已知△ABC , 以O 为位似中心画一个△DEF ,使它与△ABC 位似,且相似比为2.变式练习:以O 为位似中心,把△ABC 缩小到原来的1/2。

6、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 (2)下列图形中位似中心在图形上的是( )(3)如图,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是1:2,若AB =2cm , 则A B ''= cm ,并在图中画出位似中心O . (4)如图,正五边形FGHMN 是由正五边形ABCDE 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2:3AB FG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3DE MN =B.32DE MN =C.32A F =∠∠D.23A F =∠∠OB C A O B C AOB CA D.C.B.A.′A BC AB C′′E'D'C'B'A'E DC BA课题:图形的位似(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在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2、经历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位似图形(2)教学设计

位似图形(2)教学设计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利用新知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总结收获巩固检测布置作业活动二:探索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的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探索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2,1),C(6,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画它的位似图形.放大后对应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2,1),C(6,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BC放大.做一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6,6),B(-8,2),C(-4,0),D(-2,4),画出它的一个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的位似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6,0),B(3,6),C(-3,3)。

已知四边形O’A’B’C‘与四边形O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四边形,且相似比是3:2,请写出四边形O’A’B’C’各个顶点的坐标。

与四边形OABC相比,四边形O‘A’B‘C’相比,四边形O‘A’B‘C’对应顶点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让学生小组观察图形,并各自附以简单的语言说明。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位似图形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坐标特点。

引导学生先动手画图,再观察图形变化及与原图形的关系,最后将图形变化与坐标变化联系起来。

学生可能仅从知识上说明,老师可以适当补充。

有直观的图形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关联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

说明:关于坐标原点位似的图形的坐标特征。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的是使学生抓住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8 图形的位似(二)教学设计

3.8  图形的位似(二)教学设计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8.图形的位似〔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经过沉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经验。

他们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也喜欢动手探究。

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九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学习了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后,学生动手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了放大或缩小,会利用橡皮筋等方法做近似的放大图形,已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经验和体验,这些知识的储藏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根底。

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此根底上,本节课主要探讨在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与其位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任务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相似、位似等有关知识,并能将某一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本节课将多边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探讨通过直角坐标系,如何寻找它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并确定相似比,如何将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

同时,也要探讨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相似比,如何确定一个多边形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

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位似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利用直角坐标系将一个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进而能初步归纳出规律,形成有关技能,开展思维能力。

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在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2、经历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开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3、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和性质。

〔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经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过程,领会所学知识,归纳作图步骤,总结规律,并较熟练地进行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8图形的位似第四章:图形的位似课时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8图形的位似第四章:图形的位似课时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8图形的位似第四章:图形的位似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及其性质。

2.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位似应用,如计算建筑物高度。

3.学习通过绘制图形进行位似变换。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位似概念及其性质。

2.通过绘制图形进行位似变换。

三、教学难点1.将位似的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

2.提高图形绘制技巧,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照片,提出如下问题:1.你觉得这幢楼房高度有多少米?2.你是如何得到上述答案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楼层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图形的相似性质,推算出整幢楼房的高度。

2. 学习新知1.讲解图形的位似概念及其性质。

通过比较几个位似图形的相似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分组练习。

每组给出一些相似图形,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它们的位似形态,并标注出比例尺,交给教师检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统计出各组完成情况,给予组内的集体表扬。

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位似应用。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位似性质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等实际问题。

3.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分析其中的位似关系及其应用。

4. 小结与归纳通过对位似概念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解决,总结出位似的性质和特点。

五、教学评估将几组相似图形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比例尺求出各图形之间的比例,评估学生对图形位似概念及其性质的掌握情况。

同时,让学生通过绘图的形式,进行位似变换,评估学生对位似技能的熟练程度。

六、课后作业1.练习册P28,1b;2.结合身边的例子,总结位似性质和应用,写出一份小结。

3.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图形的位似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似并且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则这两个图形相似。

性质:1.相似图形的所有对应角相等;2.相似图形的每一对对应边的比例相等;3.相似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度的比等于相应对应边长的比。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6《位似》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位似的性质,学会求位似图形的面积比。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性质和求解相似图形面积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位似的概念和性质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相似图形的性质和面积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位似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位似内容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位似的性质,掌握位似图形的面积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理解和掌握位似的性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面积比。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位似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求解位似图形的面积比,巩固学生对位似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位似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位似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VIP免费欢迎下载授课人执教班级刘志娟8.3、8.4原设计者课题刘志娟学科数学位似图形(2)教学设计2015、5、教学课时1教学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8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九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认识了相似的现象,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初步探索并了解了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知识与技能:1、会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掌握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

难点: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

媒体运用电子白板教学时间6月1日8、3第4节8、4第6节教学教师活动程序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人修改回顾思考提出问题VIP免费欢迎下载活动一:学生大部通过问题,希望学生能回顾与反思回忆起前面所学内容,1.什么叫位似多边形?分能够说培养学生善于归纳、乐2.位似图形的性质出前面学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3.怎样利用位似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质及全面思考的能力。

过的知识。

动手活动二:让学生小有直观的图形体操作探索新知探索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组观察图会数学与实际的关联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A(6,3),B(6,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形,并各自的。

似比为1:3,把线段AB缩小.附以简单的语言说明。

[观察对应点之间的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探索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2,1),C(6,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画它的位似图形.放大后对应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位似图形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坐标特点。

《图形的位似》示范教学方案第2课时

《图形的位似》示范教学方案第2课时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8 图形的位似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巩固位似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为原点、有一条变在横坐标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位似图形的定义、性质与作图;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难点: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进行比较,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坐标系中的位似》动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微课.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位似多边形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且有OP'=k·OP(k≠0),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k就是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2.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经过位似中心;(2)位似图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3)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在不重合的情况下)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图形的位似,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3,0),B(2,3).将点O,A,B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2,得到三个点,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位似吗?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如果将点O,A,B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2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动手画图.解:如下图所示,将点O,A,B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2或-2,所得到的三角形都与原△OAB位似,位似中心均为点O,相似比均为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8,6),C(6,10),D(-2,6).将点A,B,C,D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12,得到四个点,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ABCD位似吗?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如果将点A,B,C,D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12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动手画图,最后教师总结.解:如下图所示,将点A,B,C,D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12或12,所得到的四边形与原四边形ABCD位似,位似中心均为点O,相似比均为12.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设计意图:进一步帮助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本资源为《坐标系中的位似》知识探究,通过交互式动画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适用于《坐标系中的位似》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数学探究】坐标系中的位似.【典例精析】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0,0),A(6,0),B(3,6),C(-3,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四边形OABC的位似图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 的相似比是2∶3.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分析、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为了使画出的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相似比为2∶3,可以将原四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23,或都乘23.解:如图,有两种画法.画法一:将四边形OABC各顶点的坐标都乘23,得O(0,0),A'(4,0),B'(2,4),C'(-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B',C',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A',B',C',O,则四边形OA'B'C'就是符合要求的四边形.画法二:将将四边形OABC各顶点的坐标都乘23,得O(0,0),A''(-4,0),B''(-2,-4),C''(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B'',C'',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A'',B'',C'',O,则四边形OA''B''C''也是符合要求的四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操作、画图,组内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对新知识的把握更准确到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本图片是微课的首页截图,本微课资源讲解了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并通过讲解实例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启发教师教学或学生预习或复习使用.若需使用,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课堂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4,2),F(-2,-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是().A.(-2,1)B.(-8,4)C.(-8,4)或(8,-4)D.(-2,1)或(2,-1)2.如图,已知点E(-4,2),点F(-1,-1),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的坐标是().A .(-2,1)B .(2,-1)或(-2,-1)C .(2,-1)D .(-2,1)或(2,-1)3.如图,正方形OABC 与正方形ODEF 是位似图形,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若点A 的坐标为(0,1),则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4.如图,正方形OEFG 和正方形ABCD 是位似图形,点F 的坐标为(1,1),点C 的坐标为(4,2),则这两个正方形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__.5.如图,梯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 (0,6),B (2,2),C (4,2),D (6,6).按下列要求画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在O 点同侧,画出一个梯形A 1B 1C 1D 1,使它与梯形ABCD 的相似比为; (2)画出位似图形A 1B 1C 1D 1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的图形A 2B 2C 2D 2.参考答案1.D .2.D .3.).4.(-2,0).5.解:(1)如图梯形A 1B 1C 1D 1;(2)如图梯形A 2B 2C 2D 2.师生活动:教师找几名学生板演,讲解出现的问题.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六、课堂小结1.位似多边形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 ,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 ,且12有OP'=k·OP(k≠0),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k就是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2.位似图形的性质(1)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经过位似中心;(2)位似图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3)位似图形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在不重合的情况下)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 ≠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七、板书设计4.8图形的位似(2)1.位似多边形的概念2.位似图形的性质。

九年级数学上册 4.8《图形的位似》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4.8《图形的位似》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27.3.2《位似2》教案

27.3.2《位似2》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位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位似的概念和位似比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位似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位似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位似2》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位似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让我来谈谈今天的课堂感受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位似现象,这个环节大家的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位似比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不错,能够将所学的位似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在小组讨论时,有些组员过于依赖组改进。
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我觉得自己在这个环节做得还不够细致。尤其是在位似性质的应用方面,我应该多举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位似性质在几何证明和解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位似的概念:位似是图形相似的特殊形式,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位似图形的特点,如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平行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8.图形的位似(二)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四中学杜蕾华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经过沉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经验。

他们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也喜欢动手探究。

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九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学习了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后,学生动手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了放大或缩小,会利用橡皮筋等方法做近似的放大图形,已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经验和体验,这些知识的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主要探讨在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与其位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任务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相似、位似等有关知识,并能将某一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本节课将多边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探讨通过直角坐标系,如何寻找它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并确定相似比,如何将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

同时,也要探讨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相似比,如何确定一个已知多边形关于原点O 的位似图形。

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位似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利用直角坐标系将一个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进而能初步归纳出规律,形成有关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在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2、经历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3、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和性质。

(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经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过程,领会所学知识,归纳作图步骤,总结规律,并较熟练地进行应用。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类比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形成多角度、多方法想问题的学习习惯;2、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坐标变化与其位似图形的关系,并能应用该结论将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通过位似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判断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多边形是否位似;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坐标与相似比,总结规律。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巩固练习;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活动内容:提问:1、什么是位似图形?2、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3、怎样求两个位似图形的相似比?4、如何将画在纸上的一个图片放大,使放大前后对应线段的比为1:2?你有哪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在集体交流时,对于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不足之处给予纠正,补充。

教师说明:除利用前面已经用过的作图、“橡皮筋”等方法外,在计算机上,借助一些软件也可以很方便地将一个图形放缩,如有条件,可以试试。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当位似图形与直角坐标系碰面,将碰撞出怎样神奇的数学知识。

(从而引入新课)活动目的:本节课的内容需要大量用到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以及求相似比,而通过直角坐标系确定一个多边形的位似图形,其实也是将多边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之一。

通过复习,回顾位似图形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复习时间不宜过长,但是对于问题2、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3、怎样求两个位似图形的相似比?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

学生在此时归纳总结出方法,接下来的学习将会顺利很多。

对于作图法和“橡皮筋”法只需简单描述即可,此处不必让学生动手操作。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活动内容:课件展示:在直角坐标系中,△OAB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3,0),B(2,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将点O,A,B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三个点O′,A′,B′,请你在坐标系中找到这三个点。

(2)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位似吗?为什么?(3)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4)如果将点O ,A ,B 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呢?1、学生根据提示,自己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O ′A ′B ′;2、先分组讨论,猜测结论并验证问题(2)(3)。

教师对于学生的验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评述。

注意,此处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将上节课所学的位似的相关概念充分理解消化,并能够运用在这几个问题之中。

3、教师总结作图步骤及判断方法(课件展示)。

4、待课件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问题(4),并能仿照刚才的过程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5、待学生完成问题(4)后,引导学生总结:将△OAB 的横、纵坐标分别乘2和-2,得到的两个不同的三角形都是△OAB 的位似图形,位似中心都是原点O ,相似比都是2,它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活动目的:此活动中的问题(2)、(3)对应着复习提问用中的问题(2)、(3),学生很容易将一开始总结出来的方法用在这两个问题上。

课件展示作图的步骤及过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听课,观察,对比。

通过仔细观察,对比自己的作图过程,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多边形位似图形的方法,并能对作图方法进行初步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通过问题(4),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展示的时间。

第四个问题让学生完全独立完成,加深理解,掌握作图方法,并进一步归纳出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即可)。

第三环节:做一做活动内容:(1)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 (0,0),A (5,0),B (5,3),C (2,4).将点O ,A ,B ,C 的横、纵坐标都乘21,得到四个点,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OABC 位似吗?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2)你能自己在直角坐标系中创作一个多边形,仿照上面的的要求操作,得到相同的结论吗?(3)通过前面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数k (k≠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1、请同学们自己完成问题(1)2、让学生动手在直角坐标系中自己创作一个多边形,并将横纵坐标都乘以一个数,得到新坐标,画出新多边形,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为位似图形,并求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此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并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3、将较好的学生作图进行展示,并由学生说明作图的步骤和判断方法。

4、由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敢于质疑,学会总结,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注意事项: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对于在作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

教材给出的例题都是多边形其中一个顶点为原点。

有的学生会提出疑问:是不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只有这样的多边形才会满足结论?或者在学生自己设计时,会出现原点不是多边形顶点的图形。

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学生资源,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有必要可课件展示一例,最终形成统一结论。

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变思维。

第四环节:议一议活动内容:课件展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6,0),B(3,6),C(-3,3).已知四边形O′A′B′C′与四边形OABC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四边形,且相似比是3:2,请写出四边形O′A′B′C′各个顶点的坐标.与四边形OABC相比,四边形O′A′B′C′对应顶点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注意每个小组的交流情况。

2、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集体交流,利用课件同步展示。

活动目的:通过题目,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两个图形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时,其相似比和坐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巩固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得出结论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和课件展示。

学生一般会通过上一环节得出的结论,将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3,得到新坐标。

思维严谨全面的同学会考虑到也可以乘以23 ,教师应给与表扬。

有的学生会先根据已知条件,运用上节课所学知识画出四边形OABC 的位似图形,发现可以画出两个,再分别确定对应点的坐标,找到坐标发生的变化。

教师应给他们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并提出表扬,适时让学生比较那一种方法更好。

其实两种方法都可以,只是第二种方法通过作图得到点的坐标,可能存在误差。

第一种方法求出来的坐标数值更加准确。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活动内容: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 (0,0),A (3,0),B (4,4),C (-2,3).画出四边形OABC 以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使它与四边形OABC 的相似比是2:1.过程:先让学生思考,完成练习后,再用课件展示图例。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注意事项:教师进行巡视,关注学生的做题过程和效果,及时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应做集体讲解。

通过第四环节的探究,学生大都会选择根据相似比先确定出位似四边形的坐标,再连线的方法完成作图。

如果学生使用别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予以肯定。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课件展示)问题:1、回顾位似图形、位似中心、相似比的定义。

2、在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位似中心的两个位似多边形的坐标和相似比之间有什么关系?3、位似图形的作法都有哪一些?活动目的: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把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

注意事项:小结的三个问题,应由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切不可代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