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学案
杜甫《蜀相》教案

杜甫《蜀相》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杜甫《蜀相》教案杜甫《蜀相》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蜀相》学案

《蜀相》学案【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并能正确默写。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3.体会诗人借古人表达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学习流程】1.熟读成诵,小组内展示。
(给颈联,尾联划分节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了解作者。
【平行训练】1.本诗的作者是,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代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背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被后人称作“”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所以其诗被称为“”2.这首诗出自《》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义。
2.体会本诗,作者抒发的感情。
【平行训练】1.翻译诗的意思。
2.古诗鉴赏。
(原文填空)①自问自答,点明武候祠的位置的句子是:②写武候祠内碧草映阶,隔叶禽鸣的景象的句子是:③概括诸葛亮一生的抱负功业的句子是:④以史实为内容,讴歌诸葛亮高洁品格的句子是:⑤表现诗人对诸葛亮大业未竟,英年早逝的深深惋惜之情的句子是⑥写尽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悲愤心情的句子:⑦“出师未捷”的成语出自诗句:也是诗中千古名句(主题句,主旨句)⑧诗中写景的(近景)的句子是:⑨诗人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的句子⑩表现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危时艰之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的句子是1.赏析(修辞、写法、内容、思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主旨:这首诗借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也表达对他的惋惜之情。
也表现诗人借古人抒发了自已的抱负。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6篇)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6篇)篇1:蜀相教学设计蜀相教学设计《蜀相》教学设计祝宇李朝霞(《现代语文(教学研究)某年6期)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
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蜀相》教案

《蜀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蜀相》全诗;(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崇敬;(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蜀相》;(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含义;(3)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意境;(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蜀相》;2. 分析诗中典故的含义及其对诗歌主题的作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蜀相》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分析和欣赏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汇总5篇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汇总5篇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汇总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下面给大家分享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欢迎阅读!蜀相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提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
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蜀相》这首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朗读和解析《蜀相》的全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通过朗读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语言和节奏。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蜀相》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白发三千丈”、“青天四五尺”等。
探讨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如对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诗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蜀汉政权的兴衰。
探讨李白创作《蜀相》的动机和意图,如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了解和分析李白创作《蜀相》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探讨《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对忠诚、智谋等传统美德的赞美。
分析《蜀相》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蜀相》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关系和差异。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蜀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蜀相》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共3篇

《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共3篇《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1《蜀相》学案 (人教版高二)导言《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长诗,全篇通过详细、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唐代名相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和伟大事迹。
本学案围绕着这篇诗进行教学和学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唐代历史人物、文化及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2. 通过学习《蜀相》一诗,理解古代中国人的忠诚、孝亲和牺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1. 唐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2. 诗歌结构和形式分析。
3. 诗歌内容和意义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忠诚、孝亲和牺牲精神。
2. 如何准确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唐代历史背景、文化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蜀相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差异和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蜀相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格。
3. 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探究诗歌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课程实施方案1. 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与背景解读(1)呈现“蜀相”这一词汇,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2)讲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及蜀汉的兴衰变迁。
(3)介绍蜀相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2. 第二课时:诗歌结构与形式分析(1)讲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如何把握韵律、格律等要素。
(2)分析诗中的比兴、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第三课时:诗歌内容与意义分析(1)带领学生理解、解读诗文中的文化、历史内涵,准确把握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2)探究诗歌中诸葛亮的忠诚、孝亲、牺牲精神、才华横溢等品格和特质。
4. 第四课时:学习提高与评价(1)学生分组展开文学交流研讨,总结不同的阅读体验,分享对唐代历史人物和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蜀相学案

《蜀相》学案骆驼坳中学徐金奎[导学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导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导学方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对联陈述了谁的事迹?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二、整体感知(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概括写出):(2)触摸诗人,明确大意(概括写出):(3)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课堂检查)。
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三、品味探究(专题训练):(1)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诸葛亮亲手栽种。
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蜀相》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蜀相》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a.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全文b.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c.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d.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4. 教学重点: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5. 教学难点: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的理解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蜀相》全文及其注释、翻译2.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3.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b. 提问学生对唐代诗人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唐代诗歌的特点2. 文本解析(15分钟)a. 讲解《蜀相》的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b.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c.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变化,探讨诗人的思想感情3. 诗歌鉴赏(15分钟)a. 学生自主欣赏《蜀相》,感受诗歌的美b.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4. 创作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蜀相》的描写手法,进行即兴创作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b.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四、课后作业1. 背诵《蜀相》全文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歌的翻译和解析3. 搜集有关唐代诗歌的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的作品风格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演绎《蜀相》。
2. 分组进行蜀相文化探究,了解蜀相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3. 开展一次“我为蜀相写简历”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描述蜀相的一生。
《蜀相》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蜀相》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授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词语。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学习设想:以读为主。
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一、知识链接“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
他的政治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2、查资料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从题目入手,鉴赏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从诗的题材(内容)上说,我们学过的诗有离别诗、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等等,那杜甫的《蜀相》是什么诗?2、结合我们学过的类似诗歌谈谈这种诗歌有什么特点3、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4、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5、“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
《蜀相》导学案有解析版

《蜀相》导学案有解析版《蜀相》导学案新授课2课时班级姓名编写:审核:【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准确把握“蜀相”形象,全面解读诗人情感。
2.能力目标:(1)学会围绕诗中关键句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的方法。
(2)学会通过分析诗中“人物形象”以把握诗人情感内蕴的方法,提高“怀人伤己”类“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情感目标:体悟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及其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预习案】1.走近作者杜甫,字,世称、,自号“”,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这也使他形成了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而他则被称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蜀相》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
2.知识积累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
”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的诗被誉为“”。
他的诗风。
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佳句,。
”他创作成就辉煌:“李杜文章在,。
”他被誉为“”。
3.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零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4.诵读感知,觅得诗心(划分朗读节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蜀相》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解题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
“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
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
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
(学生默读)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导学案

3.2 蜀相重难点:一、常识积累近体诗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
二、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
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
所以当他来到诸葛祠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三、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杜甫约有1 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四、文言知识词语释义1.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2.三顾.频烦天下计(拜访)3.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扶助) 练习题:1.记字音①祠堂()②黄鹂()③三顾频烦()④开济()⑤满襟()⑥好()音2.一词多义1.寻①丞相祠堂何处寻()②寻逐春风捉柳花()③则买灯之事,寻已停罢()④飞来峰上千寻塔()⑤轻舟泛月寻溪转()2.朝①两朝开济老臣心()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③于是入朝见威王()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济①两朝开济老臣心()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④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⑤阴谷皆入济()3.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曲子词4.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 )A.写景诗B.怀古诗C.哲理诗D.闲适诗5.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慷慨激昂B.沉郁顿挫C.恬淡自然D.刚劲凝练6.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②两朝开济老臣心夕济兮西澨A.两个“顾”相同,两个“济”也相同B.两个“顾”相同,两个“济”不同C.两个“顾”不同,两个“济”相同D.两个“顾”不同,两个“济”也不同蜀相。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优秀10篇)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起诗,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杜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高峰。
大家想想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哪些诗篇?记得哪些诗句?(师生共同回顾)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
二、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广阔社会生活,其诗作被誉为“诗史”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1、学生自读诗歌。
2、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4、集体再次齐读。
5、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悲凉、伤感。
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6、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
同学们推荐一位。
7、诗言志。
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归纳:“寻”字。
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泪”字。
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蜀相》优秀教案

《蜀相》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蜀相》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3、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4、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5、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设想:三听三读,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聊聊流行歌曲,带出唐朝乐队,说《梦回唐朝》,介绍大唐盛世和写作背景,明确教学任务。
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给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吗(缓解紧张情绪)想让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们一样的年轻,不过现在老了;我也很喜欢流行音乐不过老师比较喜欢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
所以老师很喜欢唐朝乐队的歌。
唐朝乐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摇滚乐队。
老师最喜欢他们的成名曲《梦回唐朝》。
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总能将我带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气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确是令人叹为观止,她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
然而,遗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维持了短短的五十年。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便像纽约的世贸大楼一样轰然倒塌了,而且,从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归路。
《蜀相》学案

《蜀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 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为杜少陵。
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二、背景简介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亮庙时所作。
当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困穷。
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
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稷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三、诵读指导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X X一X X一X一X X。
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四、基础荟萃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①黄鹂.( ) ②三顾频. ( )fán( ) ③未捷.( )④祠.堂( ) ⑤柏.森森( ) ⑥空好.音( )2.辨形组词。
①⎩⎨⎧ 祠 伺 ②⎩⎨⎧ 锦 绵 ③⎩⎨⎧ 襟 噤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蜀相》学案

《蜀相》学习目标: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并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字音柏.森森(bǎi)祠.堂(cí)频频.(pín)2.词语释义丞相祠堂....何处寻(诸葛武侯祠)映.阶碧草自春色(遮蔽)二、资料链接1.识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表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经历坎坷,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便流亡颠沛,之后定居成都。
晚年漂泊鄂、湘一带,最后因贫病而死。
杜甫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有《杜工部集》存世。
2.探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他探访了武侯祠。
此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令他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崇敬。
于是写下了《蜀相》这篇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3.知常识律诗: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格律严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讲授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教学设想:以读为主。
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悟(赏析前提):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触摸诗人、明确大意。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3)置身诗境,熟读成诵,读准诗歌的节奏和字音(课堂检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诗歌鉴赏方法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歌的赏析要点】
①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三、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1、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2、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3、“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甫在内?
4、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诗歌的主旨。
四、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1、阅读咏史诗的关键,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二要能准确地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三要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咏史类诗歌在写作上通常会采用典故、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本诗前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五、我的疑问。
六、小组讨论,答疑。
七、课后检测题
1、填空
《蜀相》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
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 ________慨叹。
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柏树茂盛之意,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B、“映阶”二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主要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长使英雄”一个“长”字则更是扩大了其范围,自古至今又有多少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丞相祠堂”写起,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
B、杜甫这首诗感情基调是赞美、敬仰。
C、“自”与“空”两个字,让人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表现出来了感伤叹婉的情调,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
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
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
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
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六、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