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分析并解读《蜀相》的诗意、结构和韵律。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体会忠诚、智慧、勇敢等优秀品质的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化素养的提升。
2.2 教学难点:诗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的把握。
杜甫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认识。
古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的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含义。
提问:“蜀相”在杜甫的诗中代表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蜀相》,感知诗文节奏和韵律。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蜀相》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探讨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思考深度等。
4.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作业,如诗文解析、心得体会等,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杜甫《蜀相》原文。
相关杜甫诗文的选集。
5.2 多媒体资源:诸葛亮历史形象的图片、影像资料。
古典诗词朗诵视频。
5.3 网络资源:有关杜甫生平、诗歌评论的网络文章。
古典文学鉴赏的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诗句解析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蜀相》全文。
分析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蜀相》。
学会对比分析,将《蜀相》与其他唐诗进行对比,领会其独特之处。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诸葛亮辅佐蜀汉王朝的英勇事迹及其逝世后的哀荣。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2 诗文解读: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探讨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蜀相》全文。
分析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3.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的理解。
对比分析《蜀相》与其他唐诗的异同。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蜀相》,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搜集其他唐诗,为对比分析做准备。
5.2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引出《蜀相》这首诗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5.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方面。
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4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开展对比分析,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目标学生:中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相》一诗,了解杜甫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解读和理解诗歌中所使用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诗歌。
教学准备:1. 《蜀相》杜甫诗歌。
2. 音频或视频资料(可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到与杜甫相关的信息。
呈现:(10分钟)教师将杜甫的《蜀相》诗歌呈现给学生,并播放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讲解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解释诗歌标题《蜀相》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蜀地的历史背景。
2. 教师指导学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式,解释并讨论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对蜀相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蜀相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样的领导才能和家国情怀?诗中的“吟罢清江还不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延伸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蜀相》的意义和价值。
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杜甫的作品,发展自己的文学爱好。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对《蜀相》进行个人见解的阐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杜甫的创作特点和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的习惯。
继续写:延伸拓展: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和时代背景。
《蜀相》教案(精选8篇)
《蜀相》教案(精选8篇)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受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同学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下面是我整理的《蜀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蜀相》教案篇1【教材内容】唐诗是古典诗歌进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传统,在同学充分的学习解读这两首诗之后,再次让同学走进这两首诗,利用本节课的比较阅读,更加深化的从四个角度去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和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不同,并通过写作沟通呈现自己的理解。
【教学目标】1、品尝涵咏诗歌,深化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1、探究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唐代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其中消失了两位宏大的诗人,他们是(同学齐声回答)李白、杜甫。
韩愈在他的诗中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赐予他们的诗歌以的高度赞扬,今日我们再次走进他们的诗歌,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不一样的情怀。
(过渡语:首先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一下)一、教学目标1。
品尝涵咏诗歌,深化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二、合作探究涵咏诗歌就需要朗读,古人云“三分诗靠七分读”,包含情感的吟诵,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然我们再次倾听关于《蜀道难》和《蜀相》的朗诵1、诵读品韵味(设置朗读情境)找四名同学分别跟着音乐来朗诵这两首诗。
朗读结束之后同学们谈出听后的感觉总结出李白和杜甫不同的风格。
老师板书:豪放飘逸沉郁顿挫老师提问:那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区分他们的这种不同风格呢?同学思索回答出四个方面。
老师板书:意象手法情感意境老师布置任务:下面我们就分成四个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争论。
一组分析意象,二组分析手法,三组分析情感,四组分析意境。
相互争论完成下面的表格2、细读文本,多角度分析李杜诗歌风格的不同,完成表格同学充分的争论之后,沟通争论结果。
1、一组同学联系诗句,找出意象,分析李白笔下的意象“吞吐山河,包孕日月”,体积巨大,而杜甫的诗句写了平常微小的事物。
蜀相教案【优秀7篇】
蜀相教案【优秀7篇】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
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所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
《蜀相》教案
《蜀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蜀相》全诗;(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崇敬;(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蜀相》;(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典故;(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含义;(3)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意境;(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蜀相》;2. 分析诗中典故的含义及其对诗歌主题的作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蜀相》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分析和欣赏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蜀相》教案2
《蜀相》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诗歌;分析并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了解蜀汉历史和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事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蜀汉历史;阐述《蜀相》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原文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文学特点;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3 诗歌翻译和解读:给出诗歌的准确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深入剖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主题;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3.3 诗歌解析与讨论:分析诗歌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诗歌内容;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逻辑性强等。
4.2 诗歌背诵和理解: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要求准确、流畅;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写作和表达能力: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蜀相》的短文;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包括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拓宽知识面。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蜀相》这首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朗读和解析《蜀相》的全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通过朗读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语言和节奏。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蜀相》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白发三千丈”、“青天四五尺”等。
探讨诗中的寓意和情感,如对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诗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蜀汉政权的兴衰。
探讨李白创作《蜀相》的动机和意图,如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怀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了解和分析李白创作《蜀相》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探讨《蜀相》在中华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对忠诚、智谋等传统美德的赞美。
分析《蜀相》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蜀相》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关系和差异。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蜀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蜀相》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蜀相》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怀。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解析《蜀相》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1.2.2 诗歌解析:分析《蜀相》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步骤2.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杜甫的生平简介和诗歌创作背景。
引发学生对《蜀相》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蜀相》并分享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4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
《蜀相》的注释和翻译。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3.2 教学材料:课本或教材中的《蜀相》文本。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资料和板书。
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评估方式:学生朗读和讨论的参与度。
学生对诗歌解析的准确性和深度。
学生创作练习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4.2 评价标准: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能够分析和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师自身教学反思和改进。
5.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创作,尝试自己创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蜀相》诗歌,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让学生收集有关杜甫和《蜀相》的资料,如诗词鉴赏、历史评论等。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
蜀相语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蜀相的生平和贡献,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学习蜀相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蜀相的生平和贡献。
2.蜀相的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理解蜀相的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运用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相关视频等方式导入蜀相的生平和贡献,引发学生对蜀相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对蜀相有什么了解?二、学习蜀相的生平和贡献(2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者教材,向学生讲解蜀相的生平和贡献,包括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2.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蜀相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成就有哪些?每个组提出一个观点。
三、学习蜀相的文学作品(30分钟)1.教师介绍蜀相的代表作品,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2.学生阅读蜀相的文学作品,并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学生们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蜀相的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哪些思想?他的艺术特点有哪些?每个组提出一个观点。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理解蜀相的文学作品。
2.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指出蜀相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同时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0分钟)1.教师布置习作:请你们以蜀相的文学作品为题材,写一篇作文,表达你们对蜀相的敬佩之情和自己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
2.学生们开始写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修改。
3.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
六、作业布置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布置回家作业:研读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并与蜀相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差异。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文学知识。
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蜀相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组织学生参观蜀相的相关展览或文化活动。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蜀相》的背景和故事背景。
2.分析《蜀相》中蜀相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探讨《蜀相》中人物关系的演变和影响。
4.理解《蜀相》的主题和寓意。
5.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蜀相》的背景和故事背景•介绍罗贯中的《蜀相》简介•分析《蜀相》的历史背景2. 蜀相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分析蜀相的外表描写和心理特征•探讨蜀相的才能和智慧•分析蜀相的性格转变和成长3. 人物关系的演变和影响•研究蜀相和其他人物的关系•探讨蜀相的决策和影响•分析蜀相对国家和个人的贡献4. 《蜀相》的主题和寓意•分析《蜀相》所揭示的历史真实•理解《蜀相》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探讨《蜀相》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蜀相》的背景和故事背景1.导入:介绍罗贯中的《蜀相》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分析《蜀相》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课时:蜀相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1.分析蜀相的外表描写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对他的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2.探讨蜀相的才能和智慧,引导学生思考蜀相成功的原因。
3.分析蜀相的性格转变和成长,让学生明白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有发展变化的。
第三课时:人物关系的演变和影响1.研究蜀相和其他人物的关系,探讨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2.探讨蜀相的决策和影响,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对其他人物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3.分析蜀相对国家和个人的贡献,让学生明白蜀相的作用和价值。
第四课时:《蜀相》的主题和寓意1.分析《蜀相》所揭示的历史真实,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
2.理解《蜀相》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
3.探讨《蜀相》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让学生反思其中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方法:通过讲解、解读文本来介绍《蜀相》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学生讨论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以促进深入思考和交流。
3.问题导引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三篇《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蜀相》优质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一、解题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
“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0xx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
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
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
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
(学生默读)解读“老臣”,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
再前面我们听到了作者轻轻地呼唤了一句“丞相”,在这里他又深情地赞叹了一句“老臣”。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 能够解读古典诗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学会如何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蜀相》。
2. 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3. 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深入解读《蜀相》中的意象和象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杜甫和《蜀相》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3.2 新课内容展示1. 逐句解析《蜀相》,解释关键词和短语。
2. 分析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小结2. 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熟读并背诵《蜀相》。
4.2 写一篇关于《蜀相》的作文,可以是感悟、鉴赏或分析文章。
4.3 收集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 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5.2 教学方法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评估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6.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蜀相》的情况。
2. 评价学生的作文,看其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蜀相》教案简编
《蜀相》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蜀相》全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如“丞相”、“武侯祠”等;(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典故的掌握;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蜀相》;2. 参考资料:关于《蜀相》的背景资料、注释等;3. 教学工具:PPT、音频、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蜀相》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引导学生回顾诗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蜀相》,并圈点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典故;(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析诗的结构,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深入解读诗文,探讨诗人的情感。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2)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1)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2)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选取其他描写蜀相或历史人物的诗歌,如《咏史·咏荆轲》、《乌江亭》等,让学生比较阅读,分析异同。
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蜀相”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体悟对蜀相的情感。
七、课堂活动1. 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朗诵《蜀相》及拓展阅读的诗歌;2. 开展诗歌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发言等情况;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诗歌的背诵和理解;3. 诗歌朗诵会和知识竞赛: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蜀相》教案完美版
《蜀相》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和《蜀相》的背景知识。
分析并欣赏《蜀相》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杜甫生平简介《蜀相》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中的意象与寓意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蜀相》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中的主要意象和寓意诗歌的艺术特色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杜甫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讲解杜甫生平、诗歌背景和艺术特色。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案例分析法:分析《蜀相》的具体词句和结构。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诗歌文本、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杜甫和《蜀相》的信息。
文学作品选读:提供相关的杜甫诗歌,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杜甫和《蜀相》的背景知识。
第二步: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讲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第三步: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第四步:总结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4.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诗歌品鉴:学生展示自己对《蜀相》的分析和欣赏,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衡量。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评论文章的质量来衡量。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自我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杜甫《蜀相》原文及注释杜甫生平介绍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资料6.2 教学材料PPT课件笔记本和书写工具相关文学作品选读第七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7.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本教案建议安排2-3课时进行教学。
蜀相教案(优秀4篇)
蜀相教案(优秀4篇)蜀相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
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
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
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
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
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
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
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
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篇一: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重点】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教学难点】理解“寻”、“自”和“空”在诗中的情感【教学方法】1.教法: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和诗歌教学的特点,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
主要采用启发式、探讨法、导学法、朗读法和教授法。
其中以朗诵法、探讨法为主,启发式、导学法和讲授法为辅,结合导学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自主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杜甫和诸葛亮的画像导入:一位是一代贤相,他用至诚开创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个是大唐诗人,他用带血的喉咙嘶哑地吼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哀伤,忠心也好,至诚也罢。
都抵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
当这两位圣贤相识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认真聆听,走入文本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新课做好准备,学生初步感知杜甫对武侯的崇敬之情。
导以诗话的语言营造课堂文学的氛围。
集体朗读1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诗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把诗歌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诗歌初次诵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学生示范诵读请一个学生评价集体朗读,并示范诵读。
学生评价,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诵读一次。
学生评价,使得评价机制多元化。
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长处与优点,并用恰当而巧妙的语言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思1.如果让你把诗歌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用原文回答。
学生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通过讨论前的自学,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集体诵读2如果诗歌情感基调是哀伤的,那么诵读的语调应该是低沉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再一次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生在之前诵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诗歌。
进一步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伤之情。
议诗歌通过一个“寻”表达了杜甫拜谒诸葛武侯的迫切心情,请问在《蜀相》中,杜甫分别找寻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导学案在小组之内讨论自主学习,重在主动性,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6篇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蜀相》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三维目标:1、培养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教学方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人物竞猜(教师读,学生猜)他是历史名人。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他被封为武乡侯,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把他和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并列。
以后在历代武庙中他的地位都很高,常常和管仲、乐毅并列。
他对维护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突出贡献。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堰官,他当年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他曾经辅佐两代蜀国君主。
刘备三顾茅庐,向他问计,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道路。
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他的《出师表》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他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但也不无遗憾。
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军事家,他五次北伐无功而返。
但是由于他对统治者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诸葛亮受到了历朝历代上自官方、下到民间的广泛推崇,被视为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朝廷封他为忠武侯,这就是后人称诸葛亮为“武侯”的来历。
在中国,由官方批准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中,除了纪念孔子的文庙之外,最多的就是关帝庙,其次就是武侯祠。
据说在明清时期,各地的武侯祠达一百多座。
现存的有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
其中最出名当属成都武侯祠。
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览过这里,并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蜀相》。
二、作者介绍: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
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他来到武侯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我们具体看一下作品。
三、教师范读。
四、具体分析诗句的感情,根据感情深入把握诗歌的诵读。
我们把诗的题目扩展一下。
蜀相蜀国的丞相,这个人当然就是诸葛亮。
诗题作《蜀相》而不说“武侯祠”可知杜甫意在人而不在祠。
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显然作者把情感就寄托在诸葛亮的身上了。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明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杜甫正处于人生的落魄的阶段,他想到诸葛亮,会想到诸葛亮的哪些方面呢?当然是他的一生的功业。
杜甫如何概括?“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4、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或者点拨:根据这些内容,你们可以怎样来形容诸葛亮?在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词该怎么加?该加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雄才大略、谋略过人、业绩宏伟、忠心报国、忠心耿耿等。
)5、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
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
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6、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朗读呢?明确:“天下计”、“老臣心”“身先死”“泪满襟”该读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前句要读得稍快,带惋惜的语气,“死”字要读得沉痛;后句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有泣而涕下的感觉。
7、个别读,集体读,听录音读,再读。
(二)、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
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
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
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
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
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3、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老师点拨、明确:“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该怎么理解?4、揣摩语言,分析“自”“空”①、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
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
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④、想象体会意境: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
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5、诵读指导:这两句诗该怎么读?明确:“丞相”要读出亲近的味道,“寻”读升调,读出仰慕之情。
“柏森森”要读得平缓,读出欣慰的语气。
后句读出惋惜的语气,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6、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7、合上书听录音,跟着背诵。
五、课堂总结(请学生来进行):朗读古诗词的技巧1、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2、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3、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联想和想象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
联想社会背景,联想相关的历史,联想相关的作品,想象诗歌的意境。
(联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诸葛亮的事,壮志未酬的英雄,《诗经》中的《甘棠》等,想象《寂寞春色图》)六、作业: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