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f19c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c.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1.休眠状态: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可进入休眠状态,减缓代谢活动,延长存活时间。
2.冷冻保存:通过降低温度到零下或较低的温度,减慢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3.干燥保存:通过去除菌种周围的水分,降低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4.冻干保存:先冷冻再干燥保存,通过冷冻降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活性,再通过干燥去除冻结水,使菌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
二、方法:1.冷冻保存:(1)使用离心管或培养管制备菌种的蛋白质保护液,可以是细胞培养基、缓冲液等。
(2)将培养物转移到保护液中,使其悬浮均匀。
(3)加入保护剂,如甘油或DMSO(二甲亚砜),提高菌种的冷冻抵抗力。
(4)将混合物分装到小容器或冻存管中。
(5)使用特定的冷冻方案,将菌种快速冷冻,并存储在低温下,通常为零下80℃或更低的温度。
2.干燥保存:(1)用无菌技术转移到无菌条件下的试管中。
(2)将菌种培养在无菌的固体培养基上。
(3)收集培养物,将其平均分布在无菌试管或培养皿中。
(4)将试管或培养皿放在无菌的通风柜中,使培养物在无菌环境下干燥。
(5)将干燥的培养物贮存在干燥无菌容器中。
3.冻干保存:(1)将培养物转移到无菌离心管或培养皿中。
(2)使用细菌培养基将菌种制备为细菌悬浮液。
(3)在细菌悬浮液中加入保护剂,如蔗糖或甘露醇。
(4)将混合物分装到冻干瓶中。
(5)使用低温冷冻机将菌种冷冻为固体,再将其放入冻结干燥机中进行冻干。
(6)将冻干的菌种贮存在密封的冻干瓶中。
4.长期保存:通常,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可以实现长期保存,但仍需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存条件。
在微生物菌种保藏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
2.制备合适的保存液:保存液的配方和pH值应与菌种相适应,以保证菌种的存活和精确性。
3.保持无菌操作: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污染。
整理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
![整理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https://img.taocdn.com/s3/m/e8e514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7.png)
精品文档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试行)《自然科技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程研究制定》项目组二00四年十二月十日精品文档目次前言 (2)弓I 言 (3)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4)4内容 (5)参考文献 (10)精品文档*»-t-刖言本规程由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月琴、刘红宇、黄明玉、姜瑞波、顾金刚、周宇光、朴春根、叶强、陈敏、程池等。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引言微生物菌种资源的长期有效保藏是微生物菌种资源有效实施共享的前提,采用操作性简便、保藏周期长、遗传变异率低是菌种资源保藏方法的首要选择。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的定义、原理、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本规程适用于普通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及担子菌等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对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他需要特殊操作技术的微生物的参见相应的技术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冷冻干燥freeze-drying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活动趋于停止,从而长期维持存活状态。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b534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a.png)
目录
01 一、微生物菌种保藏 方法
02
二、微生物菌种保藏 关键技术
03
三、应用实践及注意 问题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微生物菌种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资源,它们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医学应用价 值。然而,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保藏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微生物细 胞的生命周期短暂,且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珍贵 的资源,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
2、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保证 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
3、在使用液氮保藏方法时,需要注意液氮的纯度和保存容器的密封性等问题, 以免影响菌种的存活率和保藏效果。
4、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和交叉感染等问题,以保证菌 种的纯度和质量。
5、需要注意菌种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衰退和失活的菌种,以 保持菌种种群的健康和稳定。
三、应用实践及注意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一般 来说,对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如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冷冻保藏和液氮 保藏是常用的保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藏方 法和操作条件。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菌种的来源和背景信息的记录和整理,以便 更好地了解菌种的特性和进行相应的管理。
2、种子管理
种子管理是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种子管理包括对菌种的纯 度、质量、稳定性和活性的监控和维护。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菌种 进行纯度检测,确保菌种的纯度和质量。同时,需要根据菌种的生长特性和环 境条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以维持菌种的稳定性和活性。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46a3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d.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冷冻干燥保存和鉴定保存等多种方式。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
冷冻保存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中,减缓细胞新陈代谢和繁殖,使菌株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冷冻保存的步骤包括:培养优良菌株、制备菌种冻存液、冻存及复苏。
制备冻存液时,通常使用亲水性保护剂如甘油、乳糖等,以及抗冻剂如酪蛋白、卵黄等,混合菌株培养物与冻存液,并移液到冻存管中,放置于低温冷冻器中迅速冷冻。
复苏时,将冻存液迅速复苏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条件要注意逐步恢复菌株的新陈代谢活力,以避免菌株死亡。
冷冻干燥保存是一种将菌种置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脱水处理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保存的原理是通过脱水将菌株处于休眠状态,并使用适当的干燥保护剂,如蛋白质、糖类等,保护菌株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制备冷冻干燥菌种的步骤包括:菌株预处理、菌株悬浮液制备、脱水处理、真空干燥、密封保存等。
制备菌株悬浮液时,通常使用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将菌株培养到对数期,制备含有菌株的悬浮液。
脱水处理时,将菌株悬浮液置于脱水试剂中,使其渐渐减少,最终减至约1%的含水量。
真空干燥时,将脱水后的菌株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利用低温低压的条件下,使菌株中的水分转化为气态水分,实现菌株的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菌株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鉴定保存是一种将微生物菌株保藏在鉴定标本库中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得到准确鉴定和分类的菌株。
鉴定保存的步骤包括:菌株鉴定、鉴定数据记录、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等。
菌株鉴定时,通常使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确保菌株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鉴定数据记录时,要详细记录菌株的相关数据,如菌株来源、鉴定结果、鉴定依据等。
鉴定标本制备及识别时,可以通过制备菌株培养物、制备冻存液等方式保存菌株,并制备鉴定标本。
存储方法选择和管理时,要根据菌株类型和特性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同时要做好菌株信息的管理和查询。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5f7d3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1.png)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如何保存食用菌的菌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一、冷冻法
冷冻法是将菌种置于低温下,使其处于冷冻状态以达到保藏的目的。
将菌丝均匀地涂于平板上,置于-80℃的低温冷冻柜中冷冻,或将菌丝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藏时间较长。
二、干燥法
将菌丝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培养到菌丝生长至顶部时,用无菌石英砂或无菌滤纸吸干培养皿内的水分,再将石英砂或滤纸中的菌种置于无菌条件下进行干燥,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使用简单,保存时间较长,但保存的菌种易受到氧气、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冷藏法
冷藏法是将培养好的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保存。
将培养好的菌种涂于平板上,进行初步培养,再将平板用无菌纸包好,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但保存时间较短。
四、液氮保存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液氮存储设备。
五、糖分保藏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0%蔗糖水溶液中,用常温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
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进行菌种保藏时,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保存的菌种质量。
菌种保藏的名词解释
![菌种保藏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809e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c.png)
菌种保藏的名词解释引言:菌种保藏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它的目的是为了长期保存和保护各种菌种资源,以便于在科学研究、工业应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作用。
本文将对菌种保藏的概念、历史、分类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解释。
一、菌种保藏的概念:菌种保藏是通过特定方法将菌种存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以确保其生物特性和遗传信息的原始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冷冻、低温冻干、冷冻真空蒸发等方式实现。
二、菌种保藏的历史:菌种保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保存珍贵的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最早的菌种保存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糖、甘油等物质,然后将其冷冻保存。
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保存方法,如液氮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技术,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菌种的保存效果。
三、菌种保藏的分类方法:菌种保藏按照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冷冻保存:将菌种置于低温下,利用温度的作用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实现保藏的目的。
冷冻保存是目前最常见和可行的保存方式,常用的冷冻保存温度为-80°C或液氮温度。
2. 冷冻真空蒸发:将菌种浸入保护剂中,通过真空蒸发的方式去除溶剂,然后将干燥的样品在低温下保存。
冷冻真空蒸发相比于冷冻保存具有更好的质量,但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3. 冷冻干燥:将菌种在负压条件下冷冻,在低温下使水分转移到固态,然后通过升温让水分升华脱离菌种,最终得到冷冻干燥菌种的产物。
此方法可以减小菌种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伤。
四、菌种保藏的意义:菌种保藏对于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遗传多样性:菌种保藏可以有效地保存各个菌种的原始特性和遗传信息,防止因自然灾害、环境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原因而导致的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2. 支持科学研究:保存菌种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和资源,研究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并使用特定的菌种进行研究,推动学术进展。
菌种保藏管理
![菌种保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12a6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d.png)
菌种保藏管理菌种保藏管理是指对微生物菌种进行保存、管理、鉴定和利用的一系列工作。
菌种保藏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微生物资源,促进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防止微生物污染和传播,维护科学研究的诚信和公正。
一、菌种保存菌种保存是指将微生物菌株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保证其生命活力和遗传稳定性。
常见的菌种保存方式有以下几种:1. 冷冻保存:将菌株在-7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可保存数年至数十年。
2. 干燥保存:将菌株在低湿度条件下干燥保存,可保存数年至数十年。
3. 液氮保存:将菌株在液氮中保存,可保存数十年至数百年。
4. 长期培养:将菌株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可保存数年至数十年。
二、菌种管理菌种管理是指对保存的菌株进行鉴定、分类、记录和更新等工作。
常见的菌种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 鉴定和分类:对保存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确定其种属和亚种。
2. 记录和更新:对保存的菌株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更新,包括菌株来源、保存时间、保存方式、鉴定结果等信息。
3. 质量控制:对保存的菌株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测菌株的纯度、活力和遗传稳定性等指标。
4. 分发和交换:将保存的菌株分发给需要的研究人员或机构,或与其他机构进行菌株交换。
三、菌种利用菌种利用是指利用保存的菌株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常见的菌种利用方式有以下几种:1. 研究应用:利用保存的菌株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如发酵生产、药物研发、环境修复等。
2. 教学实验:利用保存的菌株进行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 保护利用:利用保存的菌株进行保护利用,促进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总之,菌种保藏管理是保护微生物资源、促进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重要工作,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操作。
菌种保藏的方法
![菌种保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146b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2.png)
菌种保藏的方法菌种保藏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保护方式,对于研究、应用和开发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低温冷冻保藏法低温冷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保藏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真菌、细菌和酵母菌。
其主要原理是将菌株保存在低温下,使其生理活动缓慢,以延长菌种的保藏时间。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保存液: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制备适宜的保存液,常用的保存液有甘油、甘露醇等。
4. 菌种保存:将菌株用保鲜膜包裹,放入保存管中,加入保存液,密封保存管。
5. 冷冻保存:将保存管放入低温冰箱或液氮罐中进行冷冻保存。
二、干燥保藏法干燥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保藏方法,适用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其基本原理是将菌种与干燥剂混合,使其水分含量降低,从而实现微生物的休眠状态。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干燥剂: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干燥剂,如硅胶、氧化钙等。
4. 菌种混合:将菌株与干燥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5. 干燥保存:将混合物均匀地散布在无菌培养基上,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三、冷冻冻干保存法冷冻冻干保存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菌株保藏方法,适用于难保存的微生物,如厌氧菌、放线菌等。
其主要原理是将菌株在低温下冻结干燥,从而保护微生物的活力。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保存液: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制备适宜的保存液,如甘油、甘露醇等。
4. 冷冻过程:将菌株加入保存液中,放入冷冻机冷冻至低温(通常为-80℃)。
5. 冻干过程:将冷冻的菌株经过真空排气、结冰降温等步骤进行冻干处理。
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
![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6b81b769dc5022aaea009d.png)
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基本原理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传代培养保藏法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
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
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
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三、器材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 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b63b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3.png)
在现代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中,菌种保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恰当的菌种保藏方法能够确保菌种的活性、遗传稳定性和可用性,为科学研究的持续开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操作要点。
一、低温冷冻保藏法低温冷冻保藏法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且效果较为可靠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菌种置于超低温环境(通常为液氮温度,即-196℃)下,使菌种细胞处于极度冷冻的状态,从而抑制其代谢活动,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诸多显著优点。
低温能够极大地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几乎使其处于完全停滞状态,从而有效地延长菌种的存活时间。
低温冷冻保藏对菌种的遗传稳定性影响较小,经过长期保存后,菌种的特性通常能够较好地保持。
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将菌种制备成适宜的冷冻保存液,然后置于液氮罐中即可。
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冷冻保存液。
常用的冷冻保存液一般含有一定比例的保护剂,如甘油、二甲基亚砜等,它们能够降低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对细胞的损伤。
制备好冷冻保存液后,将菌种接种到冷冻保存液中,制成菌悬液。
将菌悬液分装到合适的冷冻管中,迅速放入液氮罐中进行保存。
在液氮罐中,要定期检查液氮的液位,确保菌种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中。
低温冷冻保藏法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长期保存,尤其对于那些对温度敏感、容易变异的菌种,如细菌中的一些致病菌、真菌中的丝状真菌等,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液氮的成本较高,液氮罐的储存空间有限,以及在取出菌种进行复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等。
二、干燥保藏法干燥保藏法是利用菌种在干燥环境下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的原理来实现保藏的方法。
常见的干燥保藏法包括沙土管保藏法、滤纸保藏法等。
沙土管保藏法是将菌种接种到无菌的沙土中,然后将沙土管置于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保存。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在干燥过程中,菌种细胞内的水分逐渐散失,代谢活动减缓,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最新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
![最新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https://img.taocdn.com/s3/m/7e444ba72cc58bd63186bd95.png)
1.1.1.1.1.2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试行)《自然科技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程研究制定》项目组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日目次目次 (1)前言 (2)引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内容 (5)参考文献 (10)前言本规程由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月琴、刘红宇、黄明玉、姜瑞波、顾金刚、周宇光、朴春根、叶强、陈敏、程池等。
引言微生物菌种资源的长期有效保藏是微生物菌种资源有效实施共享的前提,采用操作性简便、保藏周期长、遗传变异率低是菌种资源保藏方法的首要选择。
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的定义、原理、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本规程适用于普通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及担子菌等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对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他需要特殊操作技术的微生物的参见相应的技术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冷冻干燥 freeze-drying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活动趋于停止,从而长期维持存活状态。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57d04b2e3f5727a5e9626c.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菌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菌种保藏是重要的微生物基础工作。
菌种保藏就是利用一切条件使菌种不死、不衰、不变,以便于研究与应用。
(一)常规保藏方法1 目的1.1 了解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1.2 掌握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2 原理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
其原理却大同小异,不外乎为优良菌株创造一个适合长期休眠的环境,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
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依据不同的菌种或不同的需求,应该选用不同的保藏方法。
一般情况下,斜面保藏、半固体穿刺,石蜡油封存和砂土管保藏法较为常用,也比较容易制作。
3 材料3.1菌株待保藏的适龄菌株斜面3.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斜面,半固体及液体培养基。
3.3 试剂10%HCl无水氯化钙、石蜡油、五氧化二磷。
3.4 器具用于菌种保藏的小试管(10*100毫米)数支、5毫升无菌吸管、l 毫升无菌吸管等、灭菌锅、真空泵、干燥器、冰箱无菌水、筛子(40目、120目)、标签、接种针、接种环、棉花、牛角匙等等。
4 流程斜面保藏→半固体穿刺保藏→石蜡油封存→砂土管保藏5 步骤5.1斜面保藏5.1.1流程标记试管→接种→培养→保藏5.1.2步骤5.1.2.1贴标签取无菌的肉汤蛋白胨斜面数支。
在斜面的正上方距离试管口2-3厘米处贴上标签。
在标签纸上写明接种的细菌菌名、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
5.1.2.2斜面接种将待保藏的细菌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在斜面上作划线接种。
5.1.2.3培养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5.1.2.4保藏斜面长好后,直接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这种方法一船可保藏三个月至半年。
5.2半固体穿刺保藏5.2.1流程标记试管→穿刺接种→培养→保藏5.2.2 步骤5.2.2.1贴标签取无菌的半固体肉汤蛋白等直立柱数支,贴上标签,注明细菌菌名、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
5.2.2.2穿刺接种用接种针以无菌方式从待保藏的细菌斜面上挑取菌种,朝直立柱中央直刺至试管底部,然后又沿原线拉出。
微生物标准菌株不同保藏方法的比较
![微生物标准菌株不同保藏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bbdec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c.png)
微生物标准菌株不同保藏方法的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的微生物标准菌株保藏方法。
通过对比冷冻保存、干燥保存和液氮保存三种方法的效果,评估其对微生物标准菌株存活率和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液氮保存方法在存活率和遗传稳定性方面表现最佳,其次是冷冻保存方法,而干燥保存方法则表现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菌株对于不同的保存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标准菌株保藏方法对于保证其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微生物标准菌株;保藏方法;冷冻保存引言微生物标准菌株的保藏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保藏方法可能对其质量和可靠性产生不同影响。
本研究旨在比较冷冻保存、干燥保存和液氮保存三种常用的保藏方法,评估它们对微生物标准菌株存活率和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我们将探讨不同保藏方法的优劣势以及菌株对保存方法的响应差异。
这些结果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提高微生物标准菌株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推动微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1.文献综述1.1微生物标准菌株的重要性微生物标准菌株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是经过严格筛选和鉴定的代表性微生物,具有明确的身份和特征,并且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药物开发、食品安全等领域。
微生物标准菌株的使用可以提供一致性和可比性的数据,促进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作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参考样本,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微生物标准菌株的选择、保存和管理对于推动微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微生物标准菌株的保藏方法微生物标准菌株的保藏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干燥保存和液氮保存。
冷冻保存是将菌株置于低温条件下,常用的是-80℃的冰箱或液氮罐。
干燥保存是通过去除菌株周围的水分,使其处于干燥状态,常用的方法有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
液氮保存是将菌株浸泡在液氮中,通常使用液氮罐进行保存。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可以确保微生物标准菌株的长期存活和遗传稳定性,从而满足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求。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7e14c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4.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是指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以确保其持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应用和生物资源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主要包括冷冻保藏、干燥保藏和液氮冷冻保藏等。
冷冻保藏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常见的温度为-70℃或-80℃。
低温可以减缓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降低细胞内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细胞的老化和死亡。
冷冻保藏的关键是要使用适当的保藏液,如冻干保藏液、甘油保藏液等,以保护细胞在冷冻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活力。
干燥保藏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无水或低水分条件下。
干燥可以通过脱水或真空干燥等方法实现。
干燥保藏的原理是通过降低细胞内水分含量,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缓细胞的代谢活动和老化过程。
干燥保藏的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干燥剂,如硅胶、脱水剂等,以吸附和吸收细胞内的水分。
液氮冷冻保藏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液氮温度下,常见的温度为-196℃。
液氮冷冻保藏的原理是通过极低的温度和极低的氧气浓度,使微生物处于极度低温和低代谢状态,从而延缓细胞的老化和死亡。
液氮冷冻保藏的关键是要使用适当的冷冻容器,如液氮罐、冷冻管等,以确保微生物菌种的长期保存。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包括冻干法、冷冻法、液氮冷冻法等。
冻干法是将微生物菌种培养物冻干后保存。
冻干法的步骤包括培养微生物菌种、制备冻干保藏液、将菌种混合冻干保藏液后冻干、密封保存。
冻干法保存的菌种可以长期保存,并且对于某些对冷冻保存敏感的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冷冻法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冷冻法的步骤包括培养微生物菌种、制备冷冻保藏液、将菌种混合冷冻保藏液后冷冻、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冷冻法保存的菌种可以长期保存,并且对于某些对冷冻保存敏感的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液氮冷冻法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液氮温度下。
液氮冷冻法的步骤包括培养微生物菌种、制备液氮保藏液、将菌种混合液氮保藏液后保存在液氮温度下。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c123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8.png)
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一、冷冻保存在实验室中,冷冻保存是最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低温的环境,将菌种置于-70°C以下的冰柜或液氮罐中进行保存,以减缓菌种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冷冻保存不仅适用于常见的细菌菌种,对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也同样适用。
在冷冻保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容器的密封性和防潮性,以避免保存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冻结损伤。
二、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另一种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低湿环境中,使其水分蒸发,使菌种变得干燥并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常见的干燥保存方式包括真空冷冻干燥、干燥剂吸附法等。
干燥保存尤其适用于灵敏对湿度敏感的菌种,以及一些难以存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三、低温保存除了冷冻保存外,低温保存也是常见的菌种保藏方式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菌种通常被保存在4°C左右的冰箱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延缓菌种的新陈代谢,并保持其生长状态。
这种保存方式不仅适用于微生物的短期保存,也可以用于长期保存对保存温度敏感的微生物。
四、液氮保存液氮保存是一种极低温的保存方式,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浸没在液氮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菌种的新陈代谢和变异,还能够保持菌种的生物特性和遗传信息。
液氮保存适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珍贵菌株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如土壤中的特殊嗜冷菌和特殊嗜热菌等。
五、冻干保存冻干保存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冷冻的条件下先冻结,然后通过真空干燥的方式将水分蒸发,最终将样品转变成固态的干燥状态。
这种方法既能保留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又能有效地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输和保存的微生物。
总结回顾通过冷冻保存、干燥保存、低温保存、液氮保存和冻干保存等五种菌种保藏方法,可以满足实验室对于微生物样品保存的不同需求。
不同的菌种和实验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以确保微生物的品质和可用性。
在进行菌种保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密封性、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保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6b4e0252ea551810a68784.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2、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f6a22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6.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是指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保证其长期存活和遗传特性的保持。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微生物学研究、新药研发、环境修复等领域。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两种方法。
冷冻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存放在低温环境下,通过降低菌种代谢活动的速度来保持其存活和遗传特性。
冷冻保存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保藏液、培养菌种、制备冷冻物等。
保藏液一般是由无菌培养基和一定浓度的甘油或蔗糖组成,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养分和保护菌体免受冷冻引起的损伤。
培养菌种时需要选择处于活跃生长期的菌株,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来使其保持较高的活力。
制备冷冻物时,可以将菌株转移到保藏液中,并在超低温环境下迅速冷冻。
冷冻干燥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冻结后,通过真空干燥的方法除去水分,将菌种转变为无水状态,以提高其耐久性和保存时间。
冷冻干燥保存主要包括培养菌种、冻干物制备和密封保存等步骤。
培养菌种的方法与冷冻保存类似,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来培养活跃菌株。
冻干物制备时,将菌株转移到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中,并通过冻结和真空干燥的过程除去水分,形成冻干物。
最后,将冻干物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和污染。
微生物菌种保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管理要求。
首先,要确保保存的微生物菌株是原始菌株的纯种,并且具有所需的遗传特性。
其次,保藏液或冻干物储存容器应该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水分的进入和菌株的污染。
另外,保存的温度应该稳定在低温,通常为-80℃或更低的温度,以保证菌株的长期存活。
此外,对于长时间保存的菌株,应定期进行复苏培养,以确保其存活和活力。
总之,微生物菌种保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为微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等方法,可以长期保留微生物菌种的遗传特性和活力,为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源。
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正确的步骤和管理要求,以确保菌种的质量和保存效果。
简述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简述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48c4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6.png)
简述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是指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确保其长期存活和保持遗传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菌种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
冷冻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通过冷冻剂的作用,降低菌种的代谢活动,以减缓细胞的老化和死亡速度。
冻干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冻结,然后通过真空干燥的方法,将细胞内的水分蒸发掉,使菌种处于无水状态,以防止代谢活动和细胞死亡。
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主要有冷冻保存、冻干保存、液氮保存和固体保存等。
冷冻保存是目前最常用的微生物菌种保存方法之一。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可保存多种微生物菌种。
冷冻保存一般是将微生物菌种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加入适宜的冷冻保护剂(如甘油、DMSO等),将菌液分装到冷冻管中,经过快速冷冻后存放在低温冰箱或液氮罐中保存。
冻干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在深度冷冻后,通过真空干燥的方法将菌种中的水分蒸发掉,使菌种处于无水状态。
这种保存方法适用于一些对冷冻保护剂敏感的微生物菌种,如厌氧菌和放线菌等。
冻干保存的步骤包括深度冷冻、真空干燥和密封保存。
液氮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极低温的液氮中。
液氮保存的温度通常为-196℃,可以长期保存微生物菌种。
液氮保存适用于对保存温度要求极低的微生物菌种,如真菌、酵母菌等。
液氮保存需要使用专用的液氮罐,将微生物菌种培养物冷冻后迅速浸入液氮中保存。
固体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固体培养基中。
这种保存方法适用于一些微生物菌种,如细菌和酵母菌。
固体保存的步骤包括将菌种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加入适宜的固体保护剂(如明胶、蔗糖等),均匀涂布在无菌培养基上,经过干燥后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选择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和保存条件的要求进行选择。
不同的保存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确保菌种的长期保存和保持遗传稳定性,为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可靠的菌种资源。
菌种操作规程
![菌种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2d1f7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2.png)
菌种操作规程菌种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菌种的储存、分离、培养和传代等操作。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菌种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一、菌种的储存1. 菌种的储存通常采用液氮冷冻或低温冰箱冷冻的方式。
2. 菌种的储存容器应该选择无菌的冻干管、冻存瓶或冷冻管,并在储存前进行无菌处理。
3. 在冷冻储存前,应制备菌种的冻存物质,如15%甘油溶液,以确保菌种冷冻过程中的生存率。
二、菌种的分离1. 菌种的分离通常采用扩散法、涂布法或稀释法等方法。
2. 在进行菌种分离前,实验室的工作台、培养皿和所需工具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无菌处理。
3. 分离出的纯菌落应进行单克隆处理,避免混菌的情况。
三、菌种的培养1. 发放和接收菌种时,应注意标签的准确性,并确认菌种的来源和鉴定信息。
2. 菌种的培养应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3. 在进行菌种培养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
四、菌种的传代1. 菌种的传代应选择适当的传代方法,如子代分离、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等。
2. 传代菌种前,应将培养皿等实验器具进行干燥消毒,并进行无菌处理。
3. 在进行菌种传代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传代时间和传代次数,避免菌种的突变和变异。
五、菌种的保管1. 菌种的保管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冷冻保存、液氮冷冻保存或继代保存等。
2. 在进行菌种保管时,应注意保存容器的密封性和标识的清晰性。
3. 对于保存已久的菌种,应定期进行复苏培养,以维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六、菌种的管理1. 每次使用菌种前,应查验菌种的保藏情况和标签信息,并进行必要的鉴定。
2. 菌种管理应建立清晰的档案记录,包括菌种的来源、分离日期、储存方式和使用情况等。
3. 菌种的使用应按照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对于菌种操作的规程,实验室应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以确保菌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试行)《自然科技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程研究制定》项目组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日目次前言 (2)引言 (3)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4)4内容 (5)参考文献 (10)1前言本规程由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月琴、刘红宇、黄明玉、姜瑞波、顾金刚、周宇光、朴春根、叶强、陈敏、程池等。
引言微生物菌种资源的长期有效保藏是微生物菌种资源有效实施共享的前提,采用操作性简便、保藏周期长、遗传变异率低是菌种资源保藏方法的首要选择。
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的定义、原理、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本规程适用于普通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及担子菌等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对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他需要特殊操作技术的微生物的参见相应的技术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冷冻干燥 freeze-drying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活动趋于停止,从而长期维持存活状态。
3.2液氮超低温保藏 preservation in liquid nitrogen液氮超低温保藏技术是将菌种保藏在-196℃的液态氮,或在-150℃的氮气中的长期保藏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130℃以下新陈代谢趋于停止而有效地保藏微生物。
3.3-80℃低温冷冻保藏 preservation in -80℃将菌种保藏在-80℃冰箱中以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进行冷冻的一种保藏方法。
4 内容4.1 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保藏技术规程4.1.1 好氧菌冷冻干燥管的制备4.1.1.1 安瓿管准备安瓿管材料以中性玻璃为宜。
清洗安瓿管时,先用2%盐酸浸泡过夜,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用蒸馏水浸泡至pH中性,干燥后、贴上标签,标上菌号及时间,加入脱脂棉塞后,121℃下高压灭菌15-20分钟,备用。
4.1.1.2 保护剂的选择和准备保护剂种类要根据微生物类别选择。
配制保护剂时,应注意其浓度及pH值,以及灭菌方法。
如血清,可用过滤灭菌;牛奶要先脱脂,用离心方法去除上层油脂,一般在100℃间歇煮沸2-3次,每次10-30分钟,备用。
4.1.1.3 冻干样品的准备在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将细胞培养至静止期或成熟期,进行纯度检查后(参见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微生物菌种纯度检测技术规程》(试行)),与保护剂混合均匀,分装。
微生物培养物浓度以细胞或孢子不少于108-1010个/ml为宜(以大肠杆菌为例,为了取得每毫升1010个活细胞菌液2毫升-2.5毫升,只需10毫升琼脂斜面两支)。
采用较长的毛细滴管,直接滴入安瓿管底部,注意不要溅污上部管壁,每管分装量约0.1-0.2毫升,若是球形安瓿管,装量为半个球部。
若是液体培养的微生物,应离心去除培养基,然后将培养物与保护剂混匀,再分装于安瓿管中。
分装安瓿管时间尽量要短,最好在1-2小时内分装完毕并预冻。
分装时应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4.1.1.4 预冻一般预冻2小时以上,温度达到-20℃到-35℃左右。
4.1.1.5 冷冻干燥采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
将冷冻后的样品安瓿管置于冷冻干燥机的干燥箱内,开始冷冻干燥,时间一般为8-20小时。
终止干燥时间应根据下列情况判断:——安瓿管内冻干物呈酥块状或松散片状——真空度接近空载时的最高值——样品温度与管外温度接近——选用1-2支对照管,其水份与菌悬液同量,视为干燥完结——选用一个安瓿管,装1-2%氯化钴,如变深兰色,可视为干燥完结冷冻干燥完毕后,取出样品安瓿管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4.1.1.6 真空封口及真空检验将安瓿管颈部用强火焰拉细,然后采用真空泵抽真空,在真空条件下将安瓿管颈部加热熔封。
熔封后的干燥管可采用高频电火花真空测定仪测定真空度。
4.1.1.7 保藏安瓿管应低温避光保藏。
4.1.1.8 质量检查冷冻干燥后抽取若干支安瓿管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如存活率、生产能力、形态变异、杂菌污染等。
4.1.2 厌氧菌冷冻干燥管的制备主要程序与需氧菌操作相同4.1.2.1 安瓿管准备参见4.1.1.14.1.2.2 保护剂的选择和准备保护剂使用前应在100℃的沸水中煮沸15分钟左右,脱气后放入冷水中急冷,除掉保护剂中的溶解氧。
4.1.2.3 冻干样品的准备参见4.1.1.34.1.2.4 预冻参见4.1.1.44.1.2.5 冷冻干燥参见4.1.1.54.1.2.6 真空封口及真空检验参见4.1.1.64.1.2.7 保藏参见4.1.1.74.1.2.8 质量检查参见4.1.1.84.1.3 冷冻干燥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多数细菌、放线菌、病毒、噬菌体、立克次体、霉菌和酵母等的保藏,但不适于霉菌的菌丝型、菇类、藻类和原虫等。
4.1.4 保藏周期不同微生物复苏周期不同,一般10年左右。
4.1.5 复苏方法——先用70%酒精棉花擦拭安瓿上部,——将安瓿管顶部烧热,——用无菌棉签沾冷水,在顶部擦一圈,顶部出现裂纹,用挫刀或镊子颈部轻叩一下,敲下已开裂的安瓿管的顶端,——用无菌水或培养液溶解菌块,使用无菌吸管移入新鲜培养基上,进行适温培养。
4.2 微生物菌种低温冷冻保藏技术4.2.1 液氮超低温保藏技术4.2.1.1 安瓿管或冻存管的准备用圆底硼硅玻璃制品的安瓿管,或螺旋口的塑料冻存管。
注意玻璃管不能有裂纹。
将冻存管或安瓿管清洗干净, 121℃下高压灭菌15-20分钟,备用。
4.2.1.2 保护剂的准备保护剂种类要根据微生物类别选择。
配制保护剂时,应注意其浓度,一般采用10-20%甘油。
4.2.1.3 微生物保藏物的准备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状态对存活率有影响,一般使用静止期或成熟期培养物。
分装时注意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菌种的准备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刮取培养物斜面上的孢子或菌体,与保护剂混匀后加入冻存管内;接种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后取菌悬液与保护剂混合分装于冻存管内;将培养物在平皿培养,形成菌落后,用无菌打孔器从平板上切取一些大小均匀的小块(直径约5-10毫米),真菌最好取菌落边缘的菌块,与保护剂混匀后加入冻存管内;在小安瓿管中装1.2-2毫升的琼脂培养基,接种菌种,培养2-10天后,加入保护剂,待保藏。
4.2.1.4 预冻预冻时一般冷冻速度控制在以每分钟下降1℃为好、使样品冻结到-35℃。
目前常用的有三种控温方法:——程序控温降温法,应用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降温装置,可以稳定连续降温,能很好地控制降温速率。
——分段降温法:将菌体在不同温级的冰箱或液氮罐口分段降温冷却,或悬挂于冰的气雾中逐渐降温。
一般采用二步控温,将安瓿管或塑料小管,先放-20℃至-40℃冰箱中1-2小时,然后取出放入液氮罐中快速冷冻。
这样冷冻速率大约每分钟下降1-1.5℃。
——对耐低温的微生物、可以直接放入气相或液相氮中。
4.2.1.5 保藏将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置于液氮罐中保藏。
一般气相中温度为-150℃,液相中温度为-196℃。
4.2.1.6 保藏周期一般10年以上。
4.2.1.7 复苏方法从液氮罐中取出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应立即放置在38℃-40℃水浴中快速复苏并适当摇动。
直到内部结冰全部溶解为止,一般约需50秒-100秒。
开启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将内容物移至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2.1.8 适用范围各类微生物。
4.2.1.9 液氮保藏应注意事项——防止冻伤,操作注意安全,带面罩及皮手套——塑料冻存管一定要拧紧螺帽——运送液氮时一定要用专用特制的容器,绝不可用密闭容器存放或运输液氮,切勿使用保温瓶存放液氮——注意存放液氮容器的室内通风,防止过量氮气使人窒息——防止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破裂爆炸,如液氮渗入管内,当从液氮容器取出时,液态氮体积膨胀约680倍,爆炸力很大,要特别小心——注意观察液氮容器中液氮的残存量,定期补充液氮。
4.2.2 -80℃低温冷冻保藏4.2.2.1 安瓿管或冻存管的准备参见4.2.1.14.2.2.2 保护剂的准备参见4.2.1.24.2.2.3 微生物保藏物的准备参见4.2.1.34.2.2.4 冻结保藏将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置于-80℃冰箱中保藏。
4.2.2.5 保藏周期一般1-5年。
4.2.2.6 复苏方法从冰箱中取出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应立即放置38℃-40℃水浴中快速复苏并适当快速摇动。
直到内部结冰全部溶解为止,约需50秒-100秒。
开启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将内容物移至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4.2.2.7 适用范围各类微生物。
Ⅷ参考文献[1]王岳等.抗生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根井外喜男编.金连袁译.微生物学保存法.北京: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菌种保藏手册》编著组.菌种保藏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4]吴剑波主编.微生物制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