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力学知识点大全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3.3 力1.力的概念: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施加作用的物体是施力体,受到作用的物体是受力体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体,反之,受力体同时也是施力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其一改变则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表示(力的符号:F)①力的图示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例:桌面上一物体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50N的拉力,用力的图示表示:②力的示意图: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严格按照力的图示法表示力,而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且不强调有向线段的长短,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例:桌面上一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画出该力的示意图8.力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统称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②弹簧测力计:[1]结构:外壳、面板、弹簧、圆环、拉杆、指针和挂钩[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示数为挂钩处受力的大小。
[4]注意事项:a)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b)使用前需轻轻晃动秤钩,防止弹簧指针卡在外壳上c)测量力时,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摩擦造成测量误差。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
的传播速度。
即: V
固>V
液
>V
气。
4.回声
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然后在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③回声的应用
[1]加强原声:如在教室内讲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
[2]金属探伤:如探测金属制品内是否有气泡
[3]测距
5.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声的世界1、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1)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5、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3)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6、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应用:①传递信息:例B超、声呐等②具有能量:例消毒、超声牙刷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二章光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0×108m/s.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
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还有湖中倒影)6、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光的反射。
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与研究1.位移、位移与路程的关系2.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3.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与运动方程4.速度与位置的变化,速度-时间图象与位移-时间图象5.弧长与扇形面积的计算,等速圆周运动6.合力与合力的方向,合力与摩擦力7.重力的定义、重物的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8.绳子引力问题的分析,平抛运动二、光的传播与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的反射和折射2.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的描述和描绘3.光的像的位置规律4.凸透镜的像5.凹透镜的像6.凸透镜成像公式和直线物体凸透镜成像实验7.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三、力的作用和力与压强1.重力和重物的重力势能2.弹力和弹簧的弹簧系数3.静水压力,压强的计算4.流体的压强和浮力5.浮力与物体浸没或浮力平衡6.空气中物体的浮力7.空气的压力,大气压力概念8.动力学的描述和内能四、声的传播特性1.根据弹性介质传播声音的实验验证声音是机械波2.由听觉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特性3.钟摆的周期和音叉的频率4.频率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声音的强度5.声音的反射、衍射和干涉现象五、电路与导电材料1.电流、电流的计算和电流的方向2.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3.调节电压和电流(电阻、电源和导线)4.测量电阻(焦耳定律)5.鸽子洞原理,电流在回路中的作用和规划6.安全用电常识六、能源与能量转换1.鸟的淋浴实例描述能量转换过程(机械、电能和热能)2.能量和功的定义3.各种能源的产生和利用4.蓄电池转化化学能和电能以上是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包括多个细节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和应用。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了一些物理基础知识,如力、功、能、机械运动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要深入理解其概念和运用方法,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做详细介绍。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表示。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重力、拉力等。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力或受力平衡。
例如,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车辆,受到平衡的摩擦力和引擎提供的推力。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可表示为F=ma(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
四、功与能量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我们可以用功率(P)来表示功的速率,单位是瓦特(W)。
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类。
五、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曲线运动。
其中,曲线运动可以被视为沿着一条曲线的连续直线运动。
六、电学基础八年级上学期也涉及到了一些电学基础知识。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的。
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势差,导线则起到了传递电流的作用,而负载则是利用电的能量完成所需工作的元件。
七、磁学基础磁力用于描述由磁场引起的物体间相互作用。
磁场是一种物质的特性,可以将物品吸附在磁铁上。
结语学习物理知识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只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八年级上沪科物理知识点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物理学的学习之路带来一些帮助。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就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与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就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就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瞧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初级阶段,涵盖了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沪教版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 摩擦力:物体表面间的接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距离除以时间表示。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 3. 能量和功- 能量:物体具有做功的潜在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功。
-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是做功快慢的量度。
#### 4.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 轮轴:一种固定轴的杠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点。
#### 5. 流体力学-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 6. 热学基础-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用安培表示。
- 电压:单位电荷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8.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沿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共涉及到了电磁学、力学和热学三大部分知识。
今天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一、电磁学1. 电的基本概念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
电的单位为库仑(C)。
通过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路电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强度是相同的,而电势差之和等于总电势差。
在并联电路中,电势差相同而电流的强度之和等于总电流强度。
3. 电阻导体的电阻是指导体内的电流与电压之比。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质地以及导体的温度等因素。
4. 磁的基本概念磁的基本概念包括磁铁磁场、磁场的方向和大小以及磁场的作用力等。
磁场是一种物质性质,其大小和方向与磁体有关。
5.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通量的变化会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动势,从而引起电流的产生。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和电动势成正比,变化速率越快,电动势就越大。
二、力学1. 运动和力力是产生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单位是牛(N)。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如果物体没有受到任何作用力,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指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条定律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
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指的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弗朗斯法则是力的合成定律的基础。
根据弗朗斯法则,多个力的合成等于它们沿着同一直线的矢量的代数和。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状况的一种度量,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热量指的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内能,其大小与温度有关。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热传递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指的是热量沿着物体的传导方向传递。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沪科版物理教材主要涉及了力学、能量、电学和光学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学1. 运动、力和速度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作用。
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指如果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会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叫做动力学定律,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叫做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每一个作用都会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
5.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则是指物体处于某一位置所具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指物体的状态具有的实体或场的能力,可以表现为物体的运动、位置、形态或质量的变化。
2. 功与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进行移动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
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是瓦特。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在任何时刻都是不变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电学1. 静电学静电学指电荷、电场、电势等内容,其中电荷有正负之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电路与电流电路通常由电源、导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传输的过程,单位是安培。
3. 电阻和欧姆定律电阻是指电路的一个元件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欧姆定律指电路中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四、光学1. 光线的概念和性质光线是指自由传播的光线,有直线传播和可逆性等特点。
2. 反射和折射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平面反射面时发生反射。
折射则是指光线在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发生折射。
3. 成像的原理成像的原理指在一个像平面上,通过物体与像平面之间的光线传播,可以得到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仔细学习,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概述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他们首次系统地接触和学习物理知识。
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的教材主要围绕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的基础概念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二、教材结构上海初二物理上册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 力学基础2. 力和运动3. 能量与功4. 热学初步5. 光的传播6. 简单的电现象三、知识点详细概述1. 力学基础- 质点和质量的概念- 长度、时间的测量-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牛顿运动定律的初步介绍2.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3. 能量与功-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功率的定义- 能量守恒定律- 势能、动能的基本概念4. 热学初步-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热量的计算- 热膨胀与冷缩5.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光的色散6. 简单的电现象- 静电现象-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认识- 简单电路的组成-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四、实验操作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初二物理上册的实验主要包括:- 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和时间- 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测量功和功率- 观察和分析热传递过程- 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搭建简单电路并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五、结论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物理学的基础框架,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附录为了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教材通常会附有各单元的总结、习题和实验指导。
这些内容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了上海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并未包含具体的教学计划或习题。
八年级上沪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教版物理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速度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先的状态。
这个定律表明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恒定性,是力学研究的基础。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力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是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定律给出了计算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力学研究的核心。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的是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必然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做功的能力。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其中动能是指由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势能是指物体在垂直高度方向上的能量,当物体从高处向低处运动时,势能会转化为动能。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物体受到的外力总功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这个定律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解决力学问题。
七、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由少量部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它们可以通过机械优势的作用来增强力的作用效果。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八、功与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值,它是由力的大小、移动距离和两者之间的夹角决定的。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能力,它是由功和时间的比率决定的。
以上是八年级上沪教版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3.4 重力力的合成
1.重力:
①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其应用是重垂线,可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水平面是否水平。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额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2]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④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3]地球附近g取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地球附近所受的重力为9.8N。
2.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①合力和分力:用一个力来替代几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一个力就叫这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合力的分力。
注意:合力可以大于等于其中每个分力,也可以小于等于其中每个分力。
②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1]同向相加,合力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
[2]反向相减,合力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F2同向二力合成反向二力合成。
沪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沪教版初二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
1. 运动与力-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速度、加速度。
运动的表达方法: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 力的概念与特性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运动/速度改变)或形状(变形/破裂等)。
力的特性:大小、方向、作用位置。
-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力与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力的大小计算公式: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物体运动的变化。
3. 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与元素电荷电荷的性质:正电荷、负电荷。
元素电荷的概念:带电粒子的基本电荷量。
- 静电现象静电的产生方式:摩擦、接触、电感应等。
静电作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
- 电路基础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电阻等。
闭合电路与断开电路。
4. 简单电路-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描述: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I = U/R。
5. 光的基本性质-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波前传播。
-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反射和 diff 反射。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折射现象的规律: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对沪教版初二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学习进一步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力学知识点大全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力学知识点大全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路程: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
公式:s=vt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7、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8、路程-时间(s-t)图像:过坐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9、速度-时间(v-t)图像: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10、变速运动:如果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
物体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11、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二、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且不过分强调有向线段的长短和起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沪教版
第⼀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个物体相对另⼀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改变。
4.⽐较快慢⽅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定说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章声现象⼀、声⾳的发⽣与传播常考点1⼀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按住发⾳的⾳叉,发⾳也停⽌,该现象说明振动停⽌发声也停⽌。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中,声⾳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引起⿎膜振动,⼈就听到声⾳。
3真空不能传声,⽉球上没有空⽓,所以登上⽉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线电话交谈,因为⽆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般情况下,v固>v液>v⽓声⾳在15℃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原声晚0.1s以上⼈⽿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少为17m。
在屋⼦⾥谈话⽐在旷野⾥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空间⽐较⼩造成回声到达⼈⽿⽐原声晚不⾜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起使原声加强。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3.5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受到的力
3.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2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就叫摩擦力。
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挤压、接触面要粗糙、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③分类:
④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⑤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⑥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⑦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接触面粗超程度、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⑧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如刹车过程)、接触面变粗糙(如鞋底花纹)。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如滚动轴承,行李箱安装轮子)、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八年级沪科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沪科物理知识点归纳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既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实际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八年级沪科物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分支,八年级的力学重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重力、弹簧力和离心力等内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指出,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和方向,会受到外力的影响。
其中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指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都会产生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二、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力,它会使物体受到阻碍并减速。
摩擦力主要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重力重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是一种质量作用的表现。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质量和距离有关,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
四、弹簧力弹簧力是一种弹性形变的力,它是物体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的大小。
弹簧力的大小和形变量成正比,是阻止物体相对位置改变的一种力。
五、离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由于向心力作用产生的一种力,是阻止物体脱离曲线轨迹的一种力。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能转化和能量平衡的学科,八年级的热学主要包括温度和热量、热传导、热膨胀和物态变化等内容。
一、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值,热量是物体温度的表现。
热量通过热传导和辐射传递,可以通过冷热交换实现能量平衡。
二、热传导热传导是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方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
三、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和长度的变化。
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热膨胀程度的物理量。
四、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物质在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改变下发生的变化。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沪教版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沪教版近年来,物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对其产生兴趣。
作为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在沪教版教材中被详细讲解。
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和运动1. 向心力:向心力指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力,其大小与力的大小、半径的大小以及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系。
向心力的方向与圆周切线方向垂直,向着圆心方向。
2. 惯性:惯性是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惯性越大,物体保持运动的能力越强。
3. 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物理公式v=v0+at来表示,其中v 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4. 分解力:分解力是指把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常用于计算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二、机械能1.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般用公式E=(1/2)mv²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高度h处具有的势能,可以用公式E=mgh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
3.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换:当物体由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逐渐转换为动能,当物体向上运动时,动能逐渐转换为重力势能。
4. 功:功是指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可以用物理公式W=F×s表示,其中W为功,F为力,s为力所作用的距离。
三、电学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指电荷流动的方向和速度,电路是指电荷在电能源和导体之间流动的路线。
2. 电阻:电阻是指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可以用欧姆定律I=U/R来表示,其中I为电流强度,U为电压,R为电阻。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以一个电线依次相连的电路,电流经过每个电器时,电压和电阻都会发生变化;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以分支电线并联相连的电路,电流可以分成几个支路后再汇合,电压不变,电阻会发生变化。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①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
2.参照物
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
①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它相对于所选参照物而言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③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某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物理八年级沪教版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教版知识点物理八年级沪教版知识点:一、各种力的性质1、定义:力是指物体之间产生的引力或排斥力,是一种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运动和形变的能量源。
2、物体之间产生的力有重力、弹力、斥力和磁力等四类。
1、重力:定义为引力力和重力力统称为重力,是宇宙中所有物质存在的万有引力,它可以把物体拉向大地并形成自由落体。
2、弹力:是由物体内部的分子微粒不断地产生并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力,它可以使物体形变之后恢复正常形状,例如弹簧的压缩和弹出。
3、斥力:也叫排斥力,是当物体之间存在着物体质量或者电荷的差异时产生的力,它不受物体的影响,就像上下抛物线的板状物质相互分离或渗入的时候。
4、磁力:是由介质中电流产生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可以把相同磁极类别的物体互相吸引或排斥彼此。
二、力及其运动1、力和运动的定义:力:是指物体之间产生的引力或排斥力,是一种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运动和形变的能量源。
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位置和持续时间内在连续性位移上发挥的变化,它是一种空间活动,反映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2、力的作用:(1)力可以使物体产生位移运动。
(2)力可以把物体从一状态转变为另一状态。
(3)力可以使物体变形及改变其质量。
三、平衡1、定义:平衡是指力平衡,当物体运动达到平衡时,相互作用的力相互抵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处于静止的状态。
2、物体的平衡:(1)力的平衡: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外力为零,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所以会静止不动。
(2)重心的平衡:当物体的重心处于稳定的位置时,会保持平衡,而不会发生倾斜或跌倒。
四、运动与能量1、运动和能量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位置和持续时间内在连续性位移上发挥的变化,它是一种空间活动,反映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能量:是指存在于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中,能够产生力或运动的做功力称为能量,它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来源。
2、运动与能量的转化:(1)当力的大小改变的时候,能量会产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力学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路程: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
公式:s=vt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7、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8、路程-时间(s-t)图像:过坐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
9、速度-时间(v-t)图像: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
10、变速运动:如果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
物体沿直线做变速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1、平均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二、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且不过分强调有向线段的长短和起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三、重力力的合成:
1、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物体在其他星球表面同样也会受到策略。
2、重力的方向:竖起向下。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4、物体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G=mg
5、力的合成: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四、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在两个或几个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理学中就称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它们沿同一条直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才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3、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五、惯性和惯性定律:
1、惯性:
⑴定义:物体维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