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3)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有批判性和选择性;(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2. 作者观点的把握和论证方法的鉴赏;3. 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作者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和评价;3.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引导学生思考;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4.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引导学生思考;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写作能力的展现。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分享心得的质量。

七、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与《拿来主义》相关的鲁迅其他作品,加深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3.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性学习,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拿来主义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2024鲜版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2024鲜版

2024/3/28
25
思考未来教学改进方向
深入研读教材
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和理解,充分挖掘 教材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不断学习和提升
通过参加培训、阅读教育类书籍和期刊等 方式,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 力。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 案(精选)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8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2024/3/28
3
《拿来主义》背景介绍
鲁迅与《拿来主义》
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 《拿来主义》在其创作历程中的地位 和影响。
21
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 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 方面的反馈意见。
2024/3/28
个别访谈
针对特定问题或关注点,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深 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 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 态和需求。
22
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2024/3/28
案例分析法
依据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拿来主义” 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的实 践意识。
根据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024/3/28
9

新整理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新整理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爱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第一篇: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学习课文1――7段教学步骤: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或A或B或C或D非A非B非C所以D问题1:如果一个题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听凭送来④自己来拿。

问题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问题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依据吗?明确:。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问题4: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5: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明确:送来的先英国的,德国的废枪炮,后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题6: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问题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要自己来拿问题8: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一份针对拿来主义的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活动和案例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并帮助他们培养拿来主义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特点和原则;2. 了解和分析拿来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3. 培养学生拿来主义思维和创造能力;4. 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拿来主义概念:通过举例解释拿来主义的含义,即从他人或外部资源中获取灵感、经验和知识,进行创造和创新。

2. 引发思考: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拿来主义案例,讨论为什么拿来主义能够带来创新和发展。

二、讲解拿来主义的原则和实践(15分钟)1. 解析拿来主义的原则:即灵感汲取、参照和改进。

2. 分析拿来主义的实践过程:从找到合适的案例、汲取经验和知识,到进行创造和改进。

三、案例分享(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领域(例如科技、艺术、商业),找到一则拿来主义案例进行分析和分享。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案例分享,其他小组进行听评和提问。

四、活动设计-拿来主义创意竞赛(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竞赛: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需要选取一个现实问题,并运用拿来主义的思维进行解决方案的创造。

2. 时间限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来搜集、参考相关案例,创造并准备展示。

3. 小组展示和评选:每个小组进行创意展示,并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取最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拿来主义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以及案例分享和创意竞赛的活动设计。

2. 学生反思:学生对于拿来主义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拿来主义概念、讲解原则和实践,以及案例分享和创意竞赛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拿来主义思维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活动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并培养学生在现实问题中灵活运用拿来主义解决方案的能力。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其认识 到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 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对象及特点
高中生及以上水平
01
本课程主要面向高中生及以上水平的学生,要求他们具备一定
实践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文本中的场景或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内涵 ,增强情感体验。
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 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 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开发与《拿来主义》相关的拓 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比 较阅读,拓宽视野。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 学术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丰 富的学习资源和研究素材。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拿来主义》 ,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Chapter
对本次公开课的反思
教学内容充实,深入浅出地讲解 了《拿来主义》的背景、主题和 文学价值,使学生对该作品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讲解、讨论 、示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对参与者的感谢和期望
希望你们能够将拿来主义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工 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感谢所有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你们的认真 学习和积极思考为本次课程增添了无限活力和动力。
期待与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交流中再次相聚,共同探 讨拿来主义的更深层次内涵和实践经验。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和期待
04
教学效果与评估
Chapter
学生参与度分析

2023最新版-《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版-《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论现实不留情面,砭时弊善用比喻——《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梳理“拿来主义"针对的几种主义,理解先破后立的杂文思维。

2. 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善用比喻的杂文手法和微含嘲讽的杂文语言。

3. 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下文化现象,说出鲁迅文章的针对性和超越性。

教学重难点1. 梳理“拿来主义”针对的几种主义,理解先破后立的杂文思维。

2. 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善用比喻的杂文手法和微含嘲讽的杂文语言。

3. 结合时代背景和当下文化现象,说出鲁迅文章的针对性和超越性。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分钟)现在我们使用的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

有同学说,没意思,七八十年前的时评文,早就过时了,为什么还让我们学假如你是教材编者,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二、理解:“拿来主义"是针对当时的哪几种主义提出的?(13分钟)文章里有一句颇为要紧的话,也是一个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哪句话?(学生)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既有“所以”,从因果关系上来说,则必有“原因"。

前面6段,写到我们为什么要拿来。

读1—6段,为什么要拿来?拿来主义”是针对当时的哪几种主义提出的?请仿照鲁迅对“闭关主义"的解释,补写句子。

并根据其表现阐释其实质内涵。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______,______。

送来主义:______,______。

拿来主义:______,______。

明确:闭关主义的表现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清政府自诩天朝上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他国互通有无,最终造成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节节败退。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文化保守主义,背后的心理是自负或者说是自大。

送去主义的表现是“自己只是送出去,却没有向别人要来。

"送古董到巴黎,在欧洲举行中国美术展,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导致的结果是,自我陶醉,不思变革进取,最终祸延子孙。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通用2024)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通用2024)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拿来主义》,该课文主要讲述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通过对比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强调了拿来主义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

2. 能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能够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工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和工作方法。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课题:拿来主义内容:送去主义:不利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

送来主义:不利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

拿来主义: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课文中的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区别。

(2)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课文中的送去主义是指盲目崇拜外国,忽视本国传统文化的现象;送来主义是指盲目接受外国的一切,不加选择地引进外国文化和技术;拿来主义是指在吸收外国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2)举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拿来主义的思想,即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但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对拿来主义的思想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教学中是否还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

鲁迅《拿来主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观点和思想;(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能够领会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3)学会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了解他的文学贡献;(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1.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主要观点;2. 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3.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对鲁迅先生在文中的讽刺手法和批判精神的理解;2. 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3.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拿来主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的理解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先生在文中的观点和思想,探讨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鲁迅先生的观点、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以及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7. 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观点和思想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 奖教案

CONTENCT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拿来主义与创新能力培养 • 拿来主义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拿来主义概念及背景
拿来主义的定义
拿来主义是指在学习、借鉴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 的课程、教材、教师等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 量的教育服务。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校、 教育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促 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提高学生 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社会生活中拿来主义应用
学习借鉴优秀文化
人们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髓,丰富 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素养,促进文
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引进时尚元素
人们可以关注时尚潮流和趋势, 引进时尚元素和流行文化,丰富 自身的审美和品味,提高生活品
质。
利用互联网资源
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 息和资源,获取各种知识、技能 和经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 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网
络风险和负面影响。
04
拿来主义与创新能力培养
拿来主义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
尊重多元文化
拿来主义强调尊重不同文化的独 特性和多样性,以开放的心态接
纳和理解异文化。
促进文化融合
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元 素,拿来主义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融合和共生。
推动创新发展
拿来主义鼓励在跨文化交流中汲取 灵感和创意,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鲁 迅《拿来主 义》获奖教案

鲁 迅《拿来主 义》获奖教案

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鲁迅先生关于“拿来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树立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拿来主义”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文学常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在面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阐述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学生思考:文章围绕“拿来主义”阐述了哪些内容?4、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段落,明确作者先破后立的写作思路。

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来引出“拿来主义”的。

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让学生找出文中阐述“拿来主义”的段落,概括“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和意义。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和态度。

品味比喻论证的妙处找出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如“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比喻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比喻论证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易懂的效果。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篇一:《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2023年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精选6篇)

2023年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精选6篇)

2023年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精选6篇)鲁迅《拿来主义》的教案1一、教学目的:1、学习__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法,《拿来主义》。

2、理解__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弄清什么是“拿来主义”。

2、难点:认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预习思考题:1、__议论的核心是什么?通过什么材料来阐述论点的?2、找出__运用的比喻论证,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

3、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倾向是什么?怎样批判继承文化遗产?4、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引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同学们可能看过一些。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唐宋诗词、明清笔记小说、《西厢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古代的和外国的一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解题:__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__要弄明白的问题。

__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2024(完整版)《拿来主义》优质课一等奖

2024(完整版)《拿来主义》优质课一等奖

•课程背景与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效果展示•教材分析与处理建议•知识拓展与应用举例•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课程背景与目的《拿来主义》作品介绍作者鲁迅发表时间与刊物《中华日报》的副刊上,后收入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主题和主要内容批判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

文学手法与特色运用讽刺、比喻等手法,采用贴切、形象的比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

评选机构某权威教育机构参赛作品范围全国各高校、中学、小学等教育机构报送的《拿来主义》相关课程评选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评估获奖等级与荣誉一等奖代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均达到极高水平优质课程评选背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拿来主义》的主要内容、文学手法和作者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拿来主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课程意义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意义教学内容与方法《拿来主义》核心思想解读01批判性地吸收外来文化强调在借鉴外来文化时,要有选择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02反对盲目排外与全盘西化指出盲目排斥外来文化和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错误倾向,并阐述其危害。

03倡导独立自主的文化创新鼓励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自主的文化创新,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知识点梳理对《拿来主义》中的关键概念、主要观点、论证方法等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拓展延伸通过引入相关历史背景、文化现象等,对《拿来主义》中的观点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交流与借鉴的问题。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最新整理《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及反思

最新整理《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及反思

最新整理《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及反思《拿来主义》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下面是其优秀教案,欢迎参考。

教材分析现在学生学习《主义》有何意义让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该文难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国家开放政策,该引进什么,不该引进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及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如何“拿来”。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计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

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

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是他对现代杂文的作用所作的准确而精辟的说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杂文的典型之作《拿来主义》,和作者一起“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1、标题是“拿来主义”,自读两遍,你能读出什么问题吗生: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人称杂文是议论文的变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一:根据文体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

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通用5篇)

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通用5篇)

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通用5篇)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树立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深入浅出的论证特点和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三)能针对当前的某一一社会现象或思想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一)从结构思路人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从语法修辞人手仔细揣摩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一)作者为什么绕一圈先淡送去主义,最后才谈拿来主义。

(二)第3段的类比。

(三)第4段的“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略)。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鲁迅肖像。

(二)研讨新课:理清结构思路。

1、从朗读理解人手:第一步:浏览全文,找出所有的“主义”,看“拿来主义”在哪里开始出现。

(学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现)第二步:抽学生朗读5段以的内容。

要求:A划出生亨新词和4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委点理清作者思路;C、比较自己的思路是否与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实上面三个问题第四步: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刚才渎的内容,作者紧扣题目展开议论,显得完整而紧凑,但作者为什么从这里写,前面是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五步:抽学生朗读1—4段要求:A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内容要点;C体会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2、从对比分析入手:第一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

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驳错误观点,叫驳论;后半部分主要是阐明自己的主张、叫立论;这里的驳论是为立论服务的。

第二步:学生讨论前后两部分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

A、两部分部在摆事实,讲道理。

但前半部分的事实是客观典事例,(用多媒体打出当时报纸的画)后部分既有客观典型事例(多媒体展示英国的鸦片、德国的枪炮、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的画面),又有虚拟的比喻(多媒体展示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办的画面);B、前半部分用类比论证,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论证具体是怎样类比、怎佯比喻的,课后预习,下节课体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鲁迅《拿来主义》获奖教案
《拿来主义》一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还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其获奖教案,欢迎参考: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并探讨“送去主义”在当今的意义。

2、认识“拿来主义”的实质与内涵,并探讨“拿来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新认识“送去主义”、“拿来主义”,并探讨这两种主义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多方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
冯先生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

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继承文化遗产和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就一定成功。

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拿来主义)。

二、从“果”入手,切中要害:
1、“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明确:课本第七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请问你怎样理解拿来主义的实质?
明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请问“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
明确: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三、由“果”入“因”,引入对闭关主义的探讨:
1、什么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2、作者依次摆了哪些事情来说明“送去主义”?鲁迅对送去主义的态度怎样?
3、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的船队欣欣向荣地穿梭在浩瀚的大洋中。

中国渐趋封闭,似江河日下;西欧蒸蒸日上,如日方生。

这似乎是一首奇异的悲歌;一曲凄凉的悲调;一篇低婉的篇章。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让历史照亮我们的行程吧。

电影《鸦pian战争》中有这样一出戏,英国国会辩论,用青铜器比喻中国的强大,之前的中国就像青铜器一样坚不可摧;用玉代表中国人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是外人难以碰触的;用瓷器代表中国的现状,外强中干,一触即碎。

当一只大英帝国得舰队就可以让清王朝割地赔款时,这就决定了,那些不平等条约会强加到中国人的头上,西方列强会一次次地到中国来掠夺.。

———闭关主义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

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怆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去主义鲁迅对送去主义的态度怎样:通过“捧”字、“不知后事如何”等用讽刺的手法表明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否决、批判和摈弃。

一味实行送去主义的后果:试想一下,当时所处的时代,国家积贫极弱,百姓非常穷苦,衣服穿不暖,饭菜吃不饱,如果一味地送出去,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味“送去”只能是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磕头贺喜”嘲笑了反派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

“残羹冷炙”则生动描绘了做了奴才的人受到的必然待遇。

当我们的财富被掠夺殆尽的时候,只能仰人鼻息,靠列强的所谓“援助”过活了。

4、鲁迅在他所处的时代是极力否定、批判送去主义,那么在“走出去,引
进来”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应否决送去主义呢?我们给世界送去了什么?
(1)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的精髓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台电视孔子学院,按照语言学习规律,通过生动丰富的电视语言,寓教于乐,使观众轻松学汉语、快乐看中国。

目前全世界已有268所孔子学院和71个孔子课堂。

(2)中国的武术走向世界,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北京20xx武术比赛”。

(3)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这就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4)中国的象棋、旅游商品、国宝级动物熊猫(《功夫熊猫》)走向世界。

(5)中国的海军走向了世界,护航索马里。

5、有没有必要送出去?
有,促进文化的交流,向全世界宣扬中国文化和思想。

中国的商品走向了世界,外国人离开了中国的产品就活不下去了,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的“made in china”,它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有、强大,也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经济的发展和“仁爱”的思想。

当然,我们送出去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拿来,拿来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的发展。

6、与鲁迅笔下的送去主义相比呢?
鲁迅所处的时代,国家积贫极弱,一味“送去”只能是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课文中“磕头贺喜”嘲笑了反派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态。

“残羹冷炙”则生动描绘了做了亡国奴的人受到的必然待遇。

当我们的财富被掠夺殆尽的时候,只能仰人鼻息,靠列强的所谓“援助”过活了。

四、探究拿来主义:
鲁迅定义的拿来主义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要开动脑筋,分析利弊,进行取舍;“放出眼光”,目光不仅要敏锐,而且要远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