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机位和轴线
学习掌握轴线规则,机位怎么摆都能拍好看
学习掌握轴线规则,机位怎么摆都能拍好看设定机位是电影导演首要而基本的工作。
机位设置意味着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的确立。
我们看到的任何一幅电影画面都是有一定景别和角度的。
导演通过对景别和角度的设定,控制着我们在画面中观看到的事物和怎样观看这些事物。
这样,电影中的每一幅画面便都生出了“魔力”,可以时刻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拍摄方式是指摄影机拍摄时的状态,一个电影镜头的拍摄完成摄影机可以是运动的,静止的,或者动静结合的。
所谓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变化,这其中既包括摄影机本身的运动,也有摄影机镜头的景别和角度变化。
利用景别变化、拍摄角度变化、以及摄影机的运动,电影导演可以在一个个电影镜头中灵活地展现情节、刻画人物。
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摄像交流圈子,get更多拍摄技巧↓(机位示意图)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拍摄前需要提前设置什么?01拍摄距离拍摄点与拍摄对象的距离。
根据镜头不同的焦段,以及所希望呈现出的画面(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来确定拍摄距离。
02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围绕被摄对象四周选择摄影点。
在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展现被摄对象不同的侧面形象,以及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不同组合关系变化。
拍摄方向通常分为:正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
反侧角度、背面角度。
03拍摄高度拍摄机拍摄距离,方向不变,拍摄点的高度变动导致画面的视平线发生变动而产生的仰拍和俯拍。
摄像机位如何设定?轴线规则: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的一条虚拟直线。
轴线上方空间——背景空间、表现空间、现实空间;轴线下方空间——调度空间、想象空间、暗示空间。
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范围内设置机位,违反这一原则叫作越轴,容易导致空间方位交代混乱。
01方向轴线处于相对静止的人物视线方向构成的轴线。
摄像技术基础-轴线规律及三角形机位原理
第四节、多机拍摄
一.非直播状态下新闻现场的多机拍摄。
机位调度类型:
1、多机在同一个场景中进行拍摄。一个机位对应主 体,另一个机位对应陪体;或者说,一个机位拍采访 者,一个机位拍被采访者的调度方式。 2、双机在同一个场景中进行拍摄。一个记录事件, 另一个记录前一个记录者的行为和事件。
第四节、多机拍摄
三、越轴: 2、越轴处理的常见形式: ①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
三、越轴: 2、越轴处理的常见形式: ②利用摄像机 的运动来越过 原先的轴线。
三、越轴: 2、越轴处理的常见形式: ③用中性镜头间隔,缓和越轴造成的视觉上跳跃
1
1
三、越轴: 2、越轴处理的常见形式: ④插入空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三、越轴: 1 、越轴:指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 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
“越轴”后所拍 得的画面中, 被摄对象与原 先所拍画面中 的位置和方向 是不一致的, 发生视觉接受 上的混乱。
三、越轴:
• 有时需要打破“轴线规则”:借助一些合理的
因素或其他画面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 作用;既避免“跳轴”现象,又形成画面语言 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合理越轴
7、三角形原理的实际应用:
②关系线是倾斜的或 垂直的,摄像机布局 的三角形同样适用。
7、三角形原理的实际应用:
②关系线是倾斜的或 垂直的,摄像机布局 的三角形同样适用。
三人或更多人对话的处理——
• 三个对话轴线,遵从哪条直线都不好 – 只能在两个轴线的夹角取镜头 – 或:分别用三台机拍摄三个主体 全景——给予观众应有的提示(备用) – 这是个好办法! – 要避免屏幕上出现过多的主体 – (四人以上的场面很难处理)
①拍摄一个场景,至少要从两个摄像机视点来拍,而且必须在
机位和轴线
第十讲机位分布与轴线规律
构成三角形。三角形机位,必须分布在轴线的 同一侧 。
1 1
4
1
5 3
2
一、轴线规律 4
5
1
3
内反角三角形机位:
2
总机位(2号)、分机位(3号) 、分机位(1号)
总机位拍到的是两个人,分机位拍到的都是 一个人。
外反角三角形机位:
总机位(2号1)、分机位(4号) 、分机位(5号) 1
总机位拍到的是两个人,分机位拍到的也是
两个人。
一、轴线规律
2、关系轴线
定义:当介绍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 的关系时,它们所形成的的直线,称关系 轴线。
一、轴线规律
3、运动轴线:
定义:人或物的运动轨迹或运动路线,所 形成的那条无形的线,称为运动轴线。
一、轴线规律
4、方位轴线:
定义:人或物的面部朝向,形成了无形的 朝向直线,叫方位轴线。 。
二、机位分布
具体拍摄时要注意机位分布:
1、拍摄一场对话镜头,通常需要三个机位,这三个机位应构 成一个三角形。
2、机位三角形必选安置在轴线同一侧,绝不能随意横跨轴线。 3、总机位与分机位中的人物位置、视线必须保持各自的一致。 4、分机位中,对话双方的位置、视线必须相对。 5、拍摄行走、奔跑等运动时,一定要保持运动方向的一致。 6、拍摄人或物的运动时,要以运动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
三、镜头的成组拍摄
拍摄时要注意: 1、对那些要表现的主体要多拍、要多拍些细节。 2、要为后期编辑而拍。
第十讲 机位分布与轴线规律
轴线: 指被拍摄对象由于面部和身体的朝向、
或者运动产生的方向、以及人与物之间 的交流关系,所形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 分为:
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
这些舞台表演动作的总和即为戏剧艺术中场面调度
电影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 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 常见的如
◦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 性场面调度
作用:
◦ 电影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出剧中人物关系及 其情绪变化,获得不同的银幕效果
核心还是是人物调度,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 目的是以画面中的人物表演,表现一场戏的内容和 主题。
与舞台场面调度和电影场面调度有共性有区别
◦ 不能“有意摆布”
电视场面调度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 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 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 电视场面调度核心是“镜头的调度”
调度后可能出现的后期剪辑镜头相互匹配的问题
◦ 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不同侧面去拍摄它,剪辑后出现运 动方向相反的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电视画面的框架结构,使得被摄主体与画面的边框产生的 参照关系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 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 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 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电影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出剧中人物关系及其情绪变化获得不同的银幕效果核心还是是人物调度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目的是以画面中的人物表演表现一场戏的内容和主题
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放在场景中” 导演依照剧本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对 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站位姿态、手势、上 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一个场面时,用以指导 机位的分布原理。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各镜头中视 觉形象和空间造型的连贯。
摄像机位的轴线控制
无论是按照电视镜头逐个拍摄,还是按照电视句式、段式或整个电视作品来进行组合拍摄,摄像机位如何进行确定,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摄像机位指摄像机的拍摄位置。
它主要包括摄像机相对于被摄主体(人或物)的顺面向、侧面向、侧顺向、逆面向、侧逆向方位等。
为了避免受众在电视屏幕上观赏时方向或方位上的错觉,摄像的拍摄机位不能像照相那样自由,必须受到限制。
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轴线规律。
1.轴线的含义当拍摄对象是静止的人或物,围绕着拍摄对象走一圈,把这一圈上顺面向、侧面向、侧顺向、逆面向、侧逆向等所有方位用线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拍摄机位(点)连成线后构成的圆。
如果以这个圆的某个直径为轴,将该圆分成两半,摄像机可以在其中一个半圆里选择任意机位,其拍摄效果一般不会产生屏幕上的方位错觉,这个划分半圆的直径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轴线。
不过,在实际拍摄中,由于拍摄对象并非都是静止的,所以,轴线既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所谓轴线,指摄像机拍摄有方向或者方位关系的主体时,为了不造成观众在电视屏幕上欣赏时对主体方向或方位错觉,限制机位的一种界线。
在拍摄时,如果机位随便超越了轴线,拍摄的电视画面在观赏时,就容易产生对被摄主体方向或者方位上的错觉。
轴线规律在电影摄影和电视摄像里得到广泛的运用。
由于被摄主体的方向关系和存在状态的不同,轴线一般分为方向轴线和方位轴线。
方向轴线是反映被摄主体运动方向或者视线方向的轴线。
如果被摄主体是运动着的,则方向轴线始终以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向为轴,它伴随着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向变化而变化着,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如果被摄主体是相对静止的人或动物,则其目光大致方向的延伸线,就是视线轴线。
方位轴线是反映人物位置关系的轴线。
方位轴线也称人物关系轴线,是两位核心被摄者头部之间的一种无形连线。
换一句话说,当被摄者超过2人的时候,方位轴线可以选择其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两位被摄者头部之间的连线为轴线。
2.轴线的造型规律轴线虽然是无形的界线,却非常敏感地反映在每个专业摄影师的脑海里。
机位和轴线原理
艺术创作中的变化 3
• 夸大环境和道具的 画面表现 外反拍镜头里特别 夸大前景中椅背的 阴影,显示出环境 的怪异和情绪的不 安。 ——《The Matrix》
越轴及处理
轴线及轴线规则
• 电视摄像构图中的轴线,是拍摄对 象因视线方向、运动方向、相互交 流和方位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 界线。 • 所谓轴线规则,就是为了保证拍摄 对象运动方向和相互关系的一致性, 始终遵循在对象形成的这条虚拟界 线的一侧拍摄的原则向 屏幕右侧
视线的匹配
• 人物的视线方向必须在前后镜头之间保持一致。 • 例如,当两个人物对峙时,分别表现的两个单人镜头的视 线必须相反,并和双人镜头的对视方向一致。
匹配之反用
• 屏幕空间的匹配强调了视觉的连贯性,适合日常 观看的习惯性,也涉及电视画面的逻辑性问题。 违反匹配原则,将会形成视觉上的跳动,导致逻 辑混乱,分散观众注意力。 • 有意打破匹配原则,用位置、方向的变化来展示 镜头之间的时间转换,会产生斗转星移的视觉效 果。 • 参考片例: 《少林寺》 《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大三角机位
关系轴线 轴线一侧180° 4 的拍摄角度
无方向感的中性机位 可作为越轴过渡
6
7
5
外反拍机位
内反拍机位
侧拍机位
2
3
1
关系侧拍机位(定位)
三角形机位布局(平面图)
基本三角形
外反拍(4号机)
外反拍(5号机)
定位(1号机)
扩展三角形
内反拍(6号机) 或 侧拍(2号机)
内反拍(7号机) 或 侧拍(3号机)
轴线规则示意图
关系轴线 轴线一侧180° 4 的拍摄角度
无方向感的中性机位 可作为越轴过渡
9轴线及轴线规则
轴线及轴线规则【教学目标】Ⅰ . 能力(技能)目标1.会利用轴线进行机位布置2.会确定不同类型的轴线3.能够做到“平、稳、实”进行固定画面拍摄4.利用轴线规则,分别拍摄三种不同类型的轴线视频短片II.知识目标1.掌握三种类型轴线2.掌握三种类型轴线的造型特点3.掌握轴线规则4.掌握越轴的概念与如何越轴III.情感目标1.培养对细节的观察能力2.理解轴线在摄像中的重要作用3.提高镜头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教学设计】Ⅰ . 告知教学内容与目的( 5m approx. )本环节告诉学生本节教学的内容是以以前的实践为基础,有了镜头,但是镜头的拍摄不是盲目的,有一定的规则需要遵循。
以例子来引出来次实践内容。
实例:请两个同学演示一个新闻采访的场景提出问题,如何安排机位?根据回答情况引出本次实践内容——轴线。
所谓轴线,是指在对摄像机场面调度的过程中与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动作线。
是指一条假想的“线” 、虚拟的“线”。
本节课程主要完成三种不同类型轴线的系列视频短片,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进行拍摄。
本次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拍摄,每个组完成所一部自己创作的视频短片。
II. 探索与发现( 20m approx. )让学生自己探索摄像机的机位布置基础之上,本次课进行提问:1.摄像机的机位由哪些因素决定?选择摄像机位(拍摄三坐标)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平拍、俯拍、仰拍拍摄方位:正拍、斜侧拍、正侧拍、背拍摄像机位——摄影机拍摄时的观察点/ 视点。
(Point ofview, POV ) 即:构图时运用摄影机取景器观察、选择而确定的画面的拍摄位置。
由: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决定拍摄高度(画面造型三要素) 2.有哪些拍摄方向(位)?正面方向、侧面方向、斜侧方向、背面方向3.有哪些拍摄角度?平视、俯视、仰视4.机位的布置是否有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确定。
机位和轴线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匹配,是对同一场景中一组连贯镜 头之间的一致性要求。当镜头切换时,如果上下镜头之间 的场景、时间已经转换,则不存在位置、方向和视线的匹 配限定。
为了保证镜头的匹配,所有机位就必须架设在赛场的同一 侧,符合180°轴线规则。
第二节 大三角机位
一、两人谈话场景 中外所有电影和电视片归纳为两类:一是两人谈话,一是 两人追逐。 谈话和追逐的镜头是表现两个对象之间关系的镜头,它们 的差异只在动与静的不同。
常见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 1、人物身体位置姿态的变化处理; 2、在画面构图上做文章; 3、戏剧化地改变拍摄角度,夸大环境或道具的画面表现。
第三节 越轴及处理
一、解决越轴的办法 为了防止后期编辑时产生不匹配现象,应该注意几点: 1、当需要越轴拍摄时,应尽量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移动 越过轴线,引导观众去直接看到方向或位置的改变。 2、有准备地拍摄一些中性镜头备用。所谓中性镜头,即 无方向性的镜头。如物件镜头、正面特写等。 3、拍摄一些景物空镜头,必要时插入到越轴镜头之间来 缓冲和过渡。 4、重新使用一个定位镜头来确定新的轴线关系。
7、4、1三者也构成一种三角关系,可以产生 “双人/单人A/单人B”这样的镜头组合来表现两人 谈话的场景。 定位镜头和内反拍机位之间,也构成两人谈话的 新的三角形关系。 根据不同的形式和内容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三 角组合关系来形成特定的几位安排,在七个机位 之间自由地选择。由此,我们把包括了上述所有 镜头的扩展机位称之为大三角机位安排。
第四章 机位和轴线
第一节 匹配的原则
同一场景中若干镜头之间应该具备一致性的要求,称之为 匹配的原则。
广义上,匹配原则涉及一组镜头之间甚至整部电视片的所 有镜头的拍摄在色调、照明、场景和镜头安排等各个方面 (也包括画面和声音之间以及各种声音效果之间)的总体 到细节的一致性问题。
11轴线和机位
变轴
电影当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段落中同时用 到几条轴线的情况。当一个场面中的多个 人物之间同时形成关系时,轴线会从在东 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之间变化 多条轴线的混用
景和总角度
总角度: 为了保持空间关系的统一完整所规定的全 景拍摄角度。 一场戏可以有很多镜头,但是这些镜头必 需给观众一个统一的空间概念。这个空间 概念是靠全景建立的。
总角度是一个场面空间关系完整统一的标 准,它决定了所有其它镜头和机位之间的 关系。总角度决定了其它镜头的大致的拍 摄方向。 总角度受景的制约,所以往往是取一场戏 最佳的拍摄角度。同时与摄影的光线有密 切的关系,总角度往往处于逆光和侧逆光 的方向,这样拍出来的画面透视感强。总 角度的选取也和演员的调度有关,要表现 出人与景之间的关系。
轴线
在镜头转换的过程中制约视角变换范围的 界线。轴线对摄影机的机位起到限制作用。
轴线有两种,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关系轴线
关系轴线是由被摄物(演员)之间的视线,和被 摄物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轴线一般就是指 关系轴。
进一步而言,关系轴线就是演员A和B之间 的假想轴线。实际在拍摄现场并不出现轴 线,但为了拍摄需要在被摄物之间假设有 一条轴线。前提是要有两个演员,而且还 要相互之间有关系。 举例而言,食堂里有很多人吃饭,这个情 节没有轴线,虽然人很多,但人和人之间 没有关系。必需建立了关系,才能有轴线。
轴线和机位
关键词理解
空间调度: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轴线:镜头转换调度中,制约视角变换范 围的界线。 机位:摄影机所处的 位置,包括拍摄距离、 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的三个元素。
预习
同轴拍摄原理 三角形拍摄原理 预习时:1.把握概念;2.两者是不是指同一 原理 同轴拍摄与越轴拍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位置的匹配
主体位置应处于画面同一区域的情况: (1)同视轴变换景别时,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应保持在画面的同 一侧。
匹配原则
(2)运动着的同一主体向同一方向运动。剪辑点应选在主体形象 重合的时候。
匹配原则
前后镜头主体应处于画面的相反区的情况: (1)两个有对应关系的主体,如谈话的双方、讲话者与听众、动 作者与动作对象等,组接时,主体应处于相反的画面区域 。
段落的安排
6、利用空镜头组接 从一个段落过渡到另一个段落时,可以在两段之间利用一 个景物镜头来连接。例如,一个作家经过多少个日以继夜、夜 以继日的伏案创作,终于在一个黎明前完成了全部的书稿,他 起身站到窗口前,接上一个旭日东升的镜头作为这一段落的结 束,舒缓一下情绪,然后再接上人们在座谈他的作品的镜头画 面。从艰苦的创作阶段到作品出版后引起的反响,两个段落的 连接是靠旭日东升的景物镜头来过渡的。
段落的安排
3、利用物体组接 同一物体、同类物体或外型相似的物体,都可以作为转场衔 接的因素。比如,教师在家里埋头备课的“教案”与教师在课堂 上讲课的“教案”是同一物体,通过“教案”这一物体就能将教 师从家里转到课室里。两个镜头画面可以这样写: (1)教师埋头备课的近景推向教案特写。 (2)从教案特写拉出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全景。 类同的或相似的物体用作转场衔接也是非常自然、顺畅的。
1 1 1
2
3
匹配原则
两人面对面时,他们的视线呈对立的方向;如果分别表现时,他 们的视线仍然必须呈对立方向;跳轴拍摄,就会出现视线方向匹配错
误。
匹配原则
1
2
1
2
匹配原则
运动方向匹配:
匹配原则
用两个镜头的连接表现一个连贯动作时,上下镜头动作方向要一 致。
匹配原则
1
2
1
2
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
1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3、平行机位:
段落的安排
1、利用动作转场 前一段最后一个镜头主体动作与后一段第一个镜头主体 的动作,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关联,这个动作就可以作为 前后两段的过渡因素,前后镜头中的主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 相同。 这是电影惯用的一种组接方法。实际上,很多有动作性 的镜头,都可作为转场的切换点。如 一教师埋头备课,突 然站起来,下一镜头就可接教师站着在讲台上讲课,实现了 空间的转换。
段落的安排
4、利用因果关系组接 这是一种利用观众的心理因素来连接镜头的方法。
观众总希望看到由某些原因引发出来的结果:比如,
眼睛在注视的镜头,应连接被注视的东西;拿起照相机 在拍照的镜头,接着应出现被拍摄的景物;举起手枪瞄 准的镜头,则应连接手枪所瞄准的靶子,等等。
段落的安排
5、利用声音组接 声音转场是利用声画的对列来连接镜头,使段落的衔 接十分利索顺畅。 例如影片《闪闪红星》米店风潮那场戏,沈老板指着 “今日售米”的木牌子,气急败坏地吼叫道:“这是谁干 的?”,下一个镜头紧接着宋大爹的声音“是冬子干的!”, 这时地点已经是在山上游击队的驻地了。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在两个以上人物对话以及动作的拍摄中,关系轴
线的两侧各有一个大致为三角形的机位布局区域。通
常只能在关系轴线一侧的三角形区域内设置机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保持在这一侧而排斥另一侧。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1、外反拍机位: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2、内反拍机位:
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2
1
2
匹配原则
2、方向的匹配 (3)合理越过轴线的方法: ①、插入中性镜头: ②、插入与主体有关的某物体局部镜头 ③、插入运动中人物的主观镜头 ④、利用摄象机移动越过轴线 ⑤、依靠主体自身运动
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
(4)忽视轴线的情况: ①、不存在交流的人物
②、静止的物体
③、圆桌会议式场面 ④、四周布满观众观看表演的场面
段落的安排
2、利用出入画面组接 主体出画入画转场是指前一个场景主体走出画面,切到另外的一个场 景,主体进入画面。用于表现同一主体的时空转换。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主体出画与入画的位置应处于两个画面的相反区域。例如在前一个场景中,
主体从右边走出画面,那么下一个镜头,在新的场景中,主体应从左边走 入画面,这样在感觉上,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否则容易造成主体又走回来 的感觉。 出画入画的转场形式还可以只出不入,或只入不出。即前一个镜头主 体走出画面,下一个镜头主体已经在另一个场景的画面中。
匹配原则
(2)两个有明显对立因素的主体,如决斗的双方、枪与靶等,组 接时应使主体处于相反的画面区域 。
匹配原则
(3)同一主体从明显的相反方向去拍摄,组接时主体应处于相反 的画面区域 。
匹配原则
2、方向的匹配 轴线规则: (1)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 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种类:
方向轴线:是处于相对静止的人物视线方向构成的轴线。
匹配原则
运动轴线: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其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关系轴线:两个人物头部之间的交流线构成的轴线。
匹配原则
2、方向的匹配 (2)轴线原则:摄象机要在轴线一侧180°范围内设置 机位,违反这以原则叫 作越轴。
180°
180°
匹配原则
视线方向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