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机位分布与轴线规律

合集下载

轴线规律ppt课件

轴线规律ppt课件
4
方向轴线 符合轴线规律
1 2
轴线
5
方向轴线
违背轴线规律
1
轴线
6
运动轴线
符合轴线规律
运动轴线
7
运动轴线
违背轴线规律
2
运动轴线
8
关系轴线
符合轴线规律
A
B
关系轴线
9
关系轴线
符合轴线规律
A
B
关系轴线
10
关系轴线 违背轴线规律
A
2
B
关系轴线
11
关系轴线 A
2
B
关系轴线
违背轴线规律
12
多条轴线
在同一镜头中,会同时出现多个轴线关系,如多人谈 话,会出现多个关系轴线;二人边谈边走,即有关系轴线 又有运动轴线。
13
多条轴线处理办法 (1)多人谈话
B A
C
14
多条轴线处理办法
拍摄三人以上的多人对话,就会存在多条人物关系轴线。 可以在多条轴线中,确定一条主导的关系轴线,把其他的关系 轴线作为副关系轴线。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主要依据主导轴线来进行机位布局。 • 三人面对面:设一条主导关系轴线,其他两条为副关 系轴线。 • 三人面向同一总方向:设主导关系轴线应靠近机位 的两人。
15
16
(2)多种轴线关系
如果男女主人公边走边谈,则二人先进方向与交流方向上都存 在轴线问题,此时可以选择一条当前内容下的主要轴线(是谈话为 主还是行进为主)进行拍摄。
轴线规律
轴线的概念
是指由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相 互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2
轴线的分类
方向轴线 运动轴线 关系轴线

电视场面调度-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复习进程

电视场面调度-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复习进程
总机位与两个分机位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的人物数量分 别为2、2、2。
【4】、【5】两机位称为外反角机位。
外反角机位构图的空间分配原则是:面对观众的讲 话者占画面的2/3;背向的占1/3,且常常以鼻尖 不超出面颊轮廓线之外为限。
如将背向的人调虚一些,则更能突出讲话者。
2020/6/26
14
2020/6/26
15
3.内外结合角机位
如图,【2】与【5】两个机位,【2】 机位取内反角机位,【5】机位取外反角 机位,称为内外反角结合机位。【3】与 【4】两个机位也如此。
2020/6/26
16
2020/6/26
17
4.视平线规则
在对话双方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如一 方站着,另一方坐着),应以平均高度拍 总镜头,以交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仰角 度拍摄视点高的人,表现视点低的人的主 观感觉;以俯角度拍摄视点低的人,表现 视点高的人的主观感觉。
(中性镜头、空镜头等)
(4)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轴 线完成画面空间统一的任务。
2020/6/26
7
2020/6/26
8
二、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
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是拍摄一个场面 时,用以指导机位的分布原理。它的主要 作用是确保各镜头中视觉形象和空间造型 的连贯。
Hale Waihona Puke 2020/6/2694
2020/6/26
5
三、遵循轴线原则拍摄时的调度方案
1、内反拍和外反拍 2、平行角度和共同视轴
3、在轴线上进行镜头调度
2020/6/26
6
合理越轴的常见基本形式: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改变原来的轴线;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跨过原来的轴线; (3)在轴线两边拍摄的镜头间加插间隔镜头

学习掌握轴线规则,机位怎么摆都能拍好看

学习掌握轴线规则,机位怎么摆都能拍好看

学习掌握轴线规则,机位怎么摆都能拍好看设定机位是电影导演首要而基本的工作。

机位设置意味着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的确立。

我们看到的任何一幅电影画面都是有一定景别和角度的。

导演通过对景别和角度的设定,控制着我们在画面中观看到的事物和怎样观看这些事物。

这样,电影中的每一幅画面便都生出了“魔力”,可以时刻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拍摄方式是指摄影机拍摄时的状态,一个电影镜头的拍摄完成摄影机可以是运动的,静止的,或者动静结合的。

所谓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变化,这其中既包括摄影机本身的运动,也有摄影机镜头的景别和角度变化。

利用景别变化、拍摄角度变化、以及摄影机的运动,电影导演可以在一个个电影镜头中灵活地展现情节、刻画人物。

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摄像交流圈子,get更多拍摄技巧↓(机位示意图)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拍摄前需要提前设置什么?01拍摄距离拍摄点与拍摄对象的距离。

根据镜头不同的焦段,以及所希望呈现出的画面(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来确定拍摄距离。

02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围绕被摄对象四周选择摄影点。

在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展现被摄对象不同的侧面形象,以及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不同组合关系变化。

拍摄方向通常分为:正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

反侧角度、背面角度。

03拍摄高度拍摄机拍摄距离,方向不变,拍摄点的高度变动导致画面的视平线发生变动而产生的仰拍和俯拍。

摄像机位如何设定?轴线规则: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的一条虚拟直线。

轴线上方空间——背景空间、表现空间、现实空间;轴线下方空间——调度空间、想象空间、暗示空间。

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范围内设置机位,违反这一原则叫作越轴,容易导致空间方位交代混乱。

01方向轴线处于相对静止的人物视线方向构成的轴线。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10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第十章学习要点
1.三角机位系统及其典型机位。 2.电视摄像中常见的三种轴线以及轴线规律。 3.越轴及实现合理越轴的方法。
第十章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第二节 轴线与轴线规律 第三节 越轴与合理越轴
第十章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1 总角机位(总拍机位) 2 内反拍机位 3 外反拍机位 4 骑轴机位(正面镜头) 5 侧拍机位(侧拍镜头) 6 三角机位系统
不论这两台机器选择何种机位,它们一定会与总角机位共同 形成一个三角形拍摄关系。比如,内反拍+内反拍、外反拍 +外反拍、平行机位与总角机位形成等边三角形,内反拍+ 外反拍、侧拍+内反拍与总角机位形成不等边三角形,等等。
我们称这套电视摄像机位设置方法为三角机位系统。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六、三角机位系统
第三节 越轴与合理越轴
二、合理越轴及其常用方法
(三)利用空镜头实现合理越轴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的是电视片或影片中只有自然景物
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主要人物的镜头。当然,空镜头不是完全 没有意义的废镜头,它通常能起到借物喻情、情景交融、渲染意 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
第三节 越轴与合理越轴
C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二、内反拍机位
《杨澜访谈录》节目的机位设置通常采用总角机位+两个内 反拍机位的布局,让主持人杨澜与访谈嘉宾以单人近景画面 出现,充分表现形象、表达观点.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三、外反拍机位
外反拍机位也称外反打镜头、过肩镜头,即越过一方的肩头 去拍摄对方的近景画面。
图中展示的是左右两个外反拍机位,这两个过肩镜头既突出 了拍摄对象,又能通过另一人肩头的存在和四目相对的状态 呈现二者的对话关系。

机位和轴线

机位和轴线
段落的安排:在一般情况下,对场景事件的叙述总需要通过镜头段落来表现,一个单镜头往往不能胜任其事镜头段落是指表现一段相对完整性情节内容的多个镜头的组合。构成镜头段落的多个镜头之间在时间、空间、内容上具有相关性,往往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所拍摄的同一场面、同一时间的若干连续镜头。但是这些镜头的功能和作用在段落中却不尽相同,镜头段落可以分为主镜头、插入镜头、切出镜头。一、所谓主镜头,是指该镜头在内容上处于镜头段落的核心地位,段落所要表现的时间、空间环境的整体含义是用主镜头表达的,也就是说,仅仅通过主镜头我们便可以了解该段落或场景的主要内容。从拍摄顺序上看,往往首先从一个较远景别的主镜头开始,以一定的角度连续拍摄下事件的较为完整、全面的发展过程,以此作为主干,然后再拍摄近景别镜头穿插其间构成段落。因此,主镜头往往是一个全景镜头,起着定位镜头的作用。二、插入镜头往往也是近景和特写镜头的同位语。插入镜头是和主镜头内容直接相关的被摄主体的局部镜头,如脸部、服饰、道具细节等特写,在段落中或补充主镜头,加强细部表现力,或强调事件的某个方面,起渲染烘托主镜头的作用。插入镜头或切入镜头的概念在常规使用上会略有一点不同。一种用法是把段落主镜头之外的其他镜头都看做是插入或切入镜头,这种用法和我们叫做“插入编辑”的后期编辑方式相吻合。比如,在拍摄一段舞蹈表演时,我们可以从舞台正前方的摄像机位拍下整段连续的全景镜头,作为段落编辑的主镜头,然后再插入或切入从其他角度拍下的近景别的、局部的镜头,如演员的半身舞姿、脸部表情、手势、脚步、衣着等,还可以插入道具、舞台背景天幕、观众反应神情等。三、切出镜头其表现内容和主镜头所表现的事件、场景等间接相关,往往是有关事件的背景环境的镜头,也可以广义地包括穿插于段落中的平行、隐喻、闪回镜头等等。切出镜头不仅丰富了段落的表现力,也建立或扩大了所表现的事件、场景、情节等与其他方内容的联系。比如, 在表现人民大会堂内举行的会议或会见场景的段落中,穿插进会场外天安门广场上散步的游客、玩耍的孩童等镜头,可以表现社会环境的稳定、祥和。同时,切出或旁跳镜头还能增添一些情绪化因素。比如,表现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一组镜头中,可以加入窗外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鸟或躺在树下睡觉的人等诸如此类的镜头,来隐喻或强化课程的冗长和乏味。 四、镜头段落的节奏:主镜头与穿插的切入、切出镜头之间不仅形成内容上的互补、 互应关系,而且其组合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影片的节奏性。一般地说,切入镜头形成的逼近和强调起到了加快段落节奏的作用,而切出镜头的远离和旁跳则可以减缓事件的发展速度。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还将取决于切入、切出镜头自身的内容、长度及它们切入镜头段落中的频率。

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

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
◦ 演员是站在舞台中央,还是走到前台边缘,是站着表演, 还是坐着表演,等等

这些舞台表演动作的总和即为戏剧艺术中场面调度

电影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 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 常见的如
◦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 性场面调度

作用:
◦ 电影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出剧中人物关系及 其情绪变化,获得不同的银幕效果

核心还是是人物调度,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 目的是以画面中的人物表演,表现一场戏的内容和 主题。

与舞台场面调度和电影场面调度有共性有区别
◦ 不能“有意摆布”


电视场面调度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 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 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 电视场面调度核心是“镜头的调度”

调度后可能出现的后期剪辑镜头相互匹配的问题
◦ 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不同侧面去拍摄它,剪辑后出现运 动方向相反的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电视画面的框架结构,使得被摄主体与画面的边框产生的 参照关系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 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 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 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电影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出剧中人物关系及其情绪变化获得不同的银幕效果核心还是是人物调度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目的是以画面中的人物表演表现一场戏的内容和主题

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放在场景中” 导演依照剧本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对 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站位姿态、手势、上 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一个场面时,用以指导 机位的分布原理。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各镜头中视 觉形象和空间造型的连贯。

电视场面调度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课件

电视场面调度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课件
技术发展对机位三角形原理的影响
随着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位三角形原理可能会得到拓展。例如,使用 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可以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拍摄角度,从而丰富电视画面的表 现形式。
行业趋势与挑战
行业趋势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视觉效果要求的提 高,场面调度技术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同时,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电视与 网络媒体的界限将逐渐模糊,场面调度 技术也将逐渐向网络媒体延伸。
稳定性。
机位三角形原理运用
利用机位三角形原理,合理安 排不同角度和高度上的摄影机 位,以获得最佳的画面效果。
灯光与影调控制
通过控制灯光和影调,营造所 需的氛围和效果,增强画面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音效与音乐配合
配合音效和音乐,增强画面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观众更好
地融入剧情。
拍摄后的效果评估
画面质量评估
轴线的作用
轴线的作用在于保证电视画面的连贯性和视觉的流畅性,避免产生跳轴或越轴 等视觉上的混乱。通过合理运用轴线规律,可以有效地组织画面元素,增强画 面的表现力和观众的观感。
轴线的分类
方向轴线
方向轴线是指被摄物体之间的相对方向,包括水平方向轴线 和垂直方向轴线。水平方向轴线通常用来区分左右方向,垂 直方向轴线则用来区分前后方向。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这些电影通过巧妙的镜头运用和场面调度,将故事情节、 角色情感和视觉效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国产电视剧
案例三:某科幻电影
这些案例在场面调度和机位设置上存在明显问题,影响 了故事的传达和观众的观感。
案例二:某历史纪录片
案例四:某综艺节目
角色与演员安排
设备与器材准备

轴线和机位

轴线和机位

视听语言
9
2.反跳轴与跳轴 (1)反跳轴原则中的11个机位:
10
4 2
视听语言
8
9
67
1
11 5 3
10
1
①顶角机位:交代环境与人物关系,通常用于开始或结束。
视听语言
11
2Hale Waihona Puke 3②与③平行机位:用于并列表现不同对象。
视听语言
12
5 4
视听语言
④与⑤外反拍机位:做前景,分主次,边线位置关系。
13
67
视听语言
5
视听语言
6
人物关系方向的轴线(c)
视听语言
7
轴线c是关系线,无方向性,而a、b具有方 向性,镜头的衔接要注意方向的统一。
视听语言
8
反跳轴原则(轴线原则):在同一场景中拍 摄相连的镜头时,为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 中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使观众获得正确的空间 结构,从而正确、清楚地理解场景内容须在轴 线一侧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像角度。
视听语言
20
⑥与⑦内反拍机位:常用于对话的“三镜头法”。
视听语言
14
8
9
⑧与⑨正反打机位:可用作主观镜头。
视听语言
15
10
11
⑩与⑾外侧正反打:远端的人物完全被挡住,很少用。
视听语言
16
判断是否跳轴的标准: 同一人物或运动的方向要始终处于屏幕的同 一侧(左或右)。 跳轴与否只对相邻的两个镜头而言。因此不 存在靠两次跳轴来弥补的做法。 轴线上的正面或背面镜头,属于中性镜头, 轴线特征不明显,可与任意轴向镜头相接。
第四节 轴线与机位
1.轴线与机位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 以及他和对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一条假 想中的直线。 轴线有三种:视线方向的轴线(a),运动 方向的轴线(b),人物关系方向的轴线(c)。

机位和轴线原理

机位和轴线原理

艺术创作中的变化 3
• 夸大环境和道具的 画面表现 外反拍镜头里特别 夸大前景中椅背的 阴影,显示出环境 的怪异和情绪的不 安。 ——《The Matrix》
越轴及处理
轴线及轴线规则
• 电视摄像构图中的轴线,是拍摄对 象因视线方向、运动方向、相互交 流和方位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 界线。 • 所谓轴线规则,就是为了保证拍摄 对象运动方向和相互关系的一致性, 始终遵循在对象形成的这条虚拟界 线的一侧拍摄的原则向 屏幕右侧
视线的匹配
• 人物的视线方向必须在前后镜头之间保持一致。 • 例如,当两个人物对峙时,分别表现的两个单人镜头的视 线必须相反,并和双人镜头的对视方向一致。
匹配之反用
• 屏幕空间的匹配强调了视觉的连贯性,适合日常 观看的习惯性,也涉及电视画面的逻辑性问题。 违反匹配原则,将会形成视觉上的跳动,导致逻 辑混乱,分散观众注意力。 • 有意打破匹配原则,用位置、方向的变化来展示 镜头之间的时间转换,会产生斗转星移的视觉效 果。 • 参考片例: 《少林寺》 《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大三角机位
关系轴线 轴线一侧180° 4 的拍摄角度
无方向感的中性机位 可作为越轴过渡
6
7
5
外反拍机位
内反拍机位
侧拍机位
2
3
1
关系侧拍机位(定位)
三角形机位布局(平面图)
基本三角形
外反拍(4号机)
外反拍(5号机)
定位(1号机)
扩展三角形
内反拍(6号机) 或 侧拍(2号机)
内反拍(7号机) 或 侧拍(3号机)
轴线规则示意图
关系轴线 轴线一侧180° 4 的拍摄角度
无方向感的中性机位 可作为越轴过渡

轴线与机位

轴线与机位

合理越轴的常见基本形式: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改变原来的轴线;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跨过原来的轴线;
(3)在轴线两边拍摄的镜头间加插间隔镜头
(中性镜头、空镜头等)

(4)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轴 线完成画面空间统一的任务。
二、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 Nhomakorabea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是拍摄一个场面时, 用以指导机位的分布原理。它的主要作用是确 保各镜头中视觉形象和空间造型的连贯。
如图,三角形底边上二个分镜头的机位【2】与【3】都在对话双方的内侧,分 镜头都是单人镜头。 总机位【1】与两个分机位【2】与【3】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出现的人 物数量分别是2、1、1。

【2】与【3】两机位称为内反角机位。
2.外反角机位

外反拍角度,前景的演员背对着镜头,处于后景的演员在 此时是画面表现的主体。 外反角机位构图的空间分配原则是:面对观众的讲话者占 画面的2/3;背向的占1/3,且常常以鼻尖不超出面颊轮廓 线之外为限。 如将背向的人调虚一些,则更能突出讲话者。



如图,两个分机位【4】、【5】都处于对话双方的外侧,都从对话双 方的背后拍摄过肩的双人镜头。 总机位与两个分机位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的人物数量分别为2、 2、2。 【4】、【5】两机位称为外反角机位。
3.内外结合角机位

如图,【2】与【5】两个机位,【2】机位取内反角机位,【5】机 位取外反角机位,称为内外反角结合机位。【3】与【4】两个机位也 如此。
4、平行角度和共同视轴

平行镜头,摄影机平行于演员进行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是演员的侧 面,平行位置只能各拍一个演员。

摄像技巧基本-轴线规律及三角形机位道理

摄像技巧基本-轴线规律及三角形机位道理

三、越轴: 1、越轴:指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
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
“越轴”后所拍 得的画面中, 被摄对象与原 先所拍画面中 的位置和方向 是不一致的, 发生视觉接受 上的混乱。
三、越轴:
• 有时需要打破“轴线规则”:借助一些合理的
因素或其他画面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 作用;既避免“跳轴”现象,又形成画面语言 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何为三角形原理?三角形原理有哪几个基本变化形式? 6.什么是多机拍摄?
谢谢大家!
FEI XIAN XING BIAN JI
优点一:底边机位的画面中, 两个人物互为前景和后景,一 个靠近摄像机,另一个稍远离 摄像机,构图具有的透视效果
优点二:背向摄像机的 人物是关闭的形体位置; 面向摄像机的处于开放 形体位置,突出和注意。
3、内反拍三角形布局:
优点一:两个机位, 分别表现两个人物。
优点二:被摄人物分别 在画面中出现,观众充 分地注意,表现人物的 神态语气的或 垂直的,摄像机布局 的三角形同样适用。
7、三角形原理的实际应用:
②关系线是倾斜的或 垂直的,摄像机布局 的三角形同样适用。
三人或更多人对话的处理——
• 三个对话轴线,遵从哪条直线都不好
– 只能在两个轴线的夹角取镜头 – 或:分别用三台机拍摄三个主体
数学上的坐标线、地图中的经纬线
二、轴线规律: 1、轴线规律: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
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
遵守轴线规律是 形成画面空间统 一感,构成视觉 方位系统一致性 的基本条件。
二、轴线规律: 3合轴线规则相连的镜头间的关系 ①平行角度或共同视轴角度,画面中运动对象的方向 相同。
人物关

机位和轴线

机位和轴线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匹配,是对同一场景中一组连贯镜 头之间的一致性要求。当镜头切换时,如果上下镜头之间 的场景、时间已经转换,则不存在位置、方向和视线的匹 配限定。
为了保证镜头的匹配,所有机位就必须架设在赛场的同一 侧,符合180°轴线规则。
第二节 大三角机位
一、两人谈话场景 中外所有电影和电视片归纳为两类:一是两人谈话,一是 两人追逐。 谈话和追逐的镜头是表现两个对象之间关系的镜头,它们 的差异只在动与静的不同。
常见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 1、人物身体位置姿态的变化处理; 2、在画面构图上做文章; 3、戏剧化地改变拍摄角度,夸大环境或道具的画面表现。

第三节 越轴及处理
一、解决越轴的办法 为了防止后期编辑时产生不匹配现象,应该注意几点: 1、当需要越轴拍摄时,应尽量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移动 越过轴线,引导观众去直接看到方向或位置的改变。 2、有准备地拍摄一些中性镜头备用。所谓中性镜头,即 无方向性的镜头。如物件镜头、正面特写等。 3、拍摄一些景物空镜头,必要时插入到越轴镜头之间来 缓冲和过渡。 4、重新使用一个定位镜头来确定新的轴线关系。
7、4、1三者也构成一种三角关系,可以产生 “双人/单人A/单人B”这样的镜头组合来表现两人 谈话的场景。 定位镜头和内反拍机位之间,也构成两人谈话的 新的三角形关系。 根据不同的形式和内容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三 角组合关系来形成特定的几位安排,在七个机位 之间自由地选择。由此,我们把包括了上述所有 镜头的扩展机位称之为大三角机位安排。
第四章 机位和轴线
第一节 匹配的原则
同一场景中若干镜头之间应该具备一致性的要求,称之为 匹配的原则。
广义上,匹配原则涉及一组镜头之间甚至整部电视片的所 有镜头的拍摄在色调、照明、场景和镜头安排等各个方面 (也包括画面和声音之间以及各种声音效果之间)的总体 到细节的一致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号) 、分机位(1号)
构成三角形。三角形机位,必须分布在轴线的 同一侧 。
1 1
4
1
5 3
2
一、轴线规律 4
5
1
3
内反角三角形机位:
2
总机位(2号)、分机位(3号) 、分机位(1号)
总机位拍到的是两个人,分机位拍到的都是 一个人。
外反角三角形机位:
总机位(2号1)、分机位(4号) 、分机位(5号) 1
总机位拍到的是两个人,分机位拍到的也是
两个人。
一、轴线规律
2、关系轴线
定义:当介绍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 的关系时,它们所形成的的直线,称关系 轴线。
一、轴线规律
3、运动轴线:
定义:人或物的运动轨迹或运动路线,所 形成的那条无形的线,称为运动轴线。
一、轴线规律
4、方位轴线:
定义:人或物的面部朝向,形成了无形的 朝向直线,叫方位轴线。 。
二、机位分布
具体拍摄时要注意机位分布:
1、拍摄一场对话镜头,通常需要三个机位,这三个机位应构 成一个三角形。
2、机位三角形必选安置在轴线同一侧,绝不能随意横跨轴线。 3、总机位与分机位中的人物位置、视线必须保持各自的一致。 4、分机位中,对话双方的位置、视线必须相对。 5、拍摄行走、奔跑等运动时,一定要保持运动方向的一致。 6、拍摄人或物的运动时,要以运动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
三、镜头的成组拍摄
拍摄时要注意: 1、对那些要表现的主体要多拍、要多拍些细节。 2、要为后期编辑而拍。
第十讲 机位分布与轴线规律
轴线: 指被拍摄对象由于面部和身体的朝向、
或者运动产生的方向、以及人与物之间 的交流关系,所形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 分为:
对话轴线、关系轴线、运动轴线、方 位轴线
一、轴线规律 1、对话轴线
定义:在表现两个人对话时,两人之间相对 的视线所形成的那条无形的直线 。
三角形机位:
形安置在运动路线的同一侧。
二、机位分布
合理改变轴线的方法:
1、在两个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中性镜 头,即骑轴镜头。
2、主体运动改变方向。 3、调动摄像机跨越轴线的连续拍摄,来改变运动的
方向或朝向。 4、用动作改变轴线。 5、插入相关镜头间隔时间。
三、镜头的成组拍摄
为了完整地表现被拍摄对象所包含的大量 信息,常常会用一组镜头来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