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
不到一百年后, 何晏把郑玄本及其反对派的观点编成了《论语集解》。 何晏之后,
南北朝时代, 皇侃受佛教的影响, 编成《论语义疏》。 西元八至九世纪, 唐朝的韩愈
、柳宗元对郑玄、何晏所编之本都持怀疑态度, 要回到原典。 但由于郑玄在世时已与孔
为: 做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而:Biblioteka Baidu却 则: 就
罔: 迷惑无所得 殆: 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
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贤: 高尚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 简陋的住所
堪: 忍受
段落结构
《论语》十二章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 是一本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 《论语》十二章谈的是学习方法、求知态度、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因此,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初中生, 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
品味语 言子: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 我 日: 每天
三: 多次
吾身: 我自己 为: 替 谋: 谋划 忠: 尽心尽力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 温习
省: 反省 信: 诚实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
生字新词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 不惑(huò)
不逾矩(yú)(jǔ) 不思则罔(wǎng) 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qǔ)(gōng)(zhěn)
好之者(hào)
笃志(dǔ)
生字新词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 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 诚实) 7.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 站得住, 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
生字新词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 几个)(于此, 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 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边)
板书设计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4、5、7、9、10、12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2、3、6、8、11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2章
知识链接
流传版本
《论语》自战国前期成书问世以后, 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几乎惨遭灭顶之
灾。 到汉初, 朝廷明令“大收篇籍, 广开献书之路”, 有些冒着生命危险收藏下书籍
写作背景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强学生的积累, 提高语文素 养, 熏陶道德修养。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而儒家文化是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应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 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使他们在情操修养, 立身处事, 为人治学等方面, 得到更好的引导,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 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 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的人, 纷纷向朝廷“献书”, 因口口相传再手抄笔录辗转反复, 字句往往有所差异。
今日所读之本经历了两次大改造, 一个是西汉末年, 汉成帝帝师张禹以《鲁论》为主,
结合《齐论》编定的《张侯论》, 有21篇; 西元二世纪中期, 郑玄又以《张侯论》为底
本, 根据不同版本进行点校, 定下《论语》今本, 并结集了两汉间对《论语》的不同解
生字新词
9.四十不惑(迷惑, 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 超过)(规矩, 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 ……的人)(喜欢, 爱好)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 当做)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强调以下字词的翻译: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
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子: 孔子 而: 进而, 然后 时: 按时 习: 温习 之: 代词,
它
亦: 也 说: 通“悦”愉快 乎: 语气词, 吗 朋: 志同道合的人
自: 从 乐: 快乐
知: 了解 而: 但是 愠: 愤恨、恼恨
《论语》十二章
——孔子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时期鲁国人, 名丘, 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 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 共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 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 《书》《礼》《易》《春秋》。 )
生字新词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 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 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 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品味语言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特别
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而: 就
学: 做学问
立: 独立做事
不惑: 通达事理
知: 懂得
天命: 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 越过、超过 矩: 规
品味语 言(4)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故: 旧的知识
而: 然后
知: 领悟 以: 凭
矣: 语气词,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