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单幢古民居宏琳厝
闽清宏琳厝
闽清宏琳厝
宏琳厝位于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由药材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1795年)始建,至其子宏琳时建成,前后历时28年。
宏琳厝占地面积17832.28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
至今,老宅已沐风雨二百年,厝内子孙繁衍七代,最旺时住有一百多户、一千余人。
纵观这座方形木结构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严密的防御系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使宏琳厝主人引为自豪的,是悬挂在厝内的三块匾――... >>更多
自助游攻略
车程:福州出发约1.5小时左右可到达(此次去由于修路而绕道其他镇的乡间小路走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口水,估计没修路绕道的话要快不少)
线路指引:
散客游:乘坐福州——闽清方向中巴,至终点站下车(绿皮的,约18元/人);然后在终点站乘坐闽清——坂东方向的小巴(约7元/人),跟售票大姐说到宏林厝下就OK了【注:该线路本人未亲身走过,为其他网站摘录】
自驾车:可从316国道福州往南平方向(或从福州西高速入口进入,至闽清金沙出口出高速),左转往坂东镇的方向(右转是往白中镇的方向,此次就是由于往坂东方向修路而改走此线)
票价:25元(不含厝内4处景中景的票价,景中景的票价为5元/人●处)
提示:
1、如果自驾车或者搭班车到宏琳厝景点已是中午时分,可在宏琳厝旁的小店内午餐,我们今天的就餐地点位于大门右侧的一家小店,完全是当地村民自己开炉灶煮的那种,饭菜味道尚可,价格尚可。
2、周边貌似无酒店,要过夜的得自个想办法了,或者到闽清县城,或者去黄楮林住酒店顺带泡下温泉。
关键词:行者无疆。
福建闽清古民居《宏琳厝》——人文建筑的体现
福建闽清古民居《宏琳厝》——人文建筑的体现作者:何青青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3期摘要:建筑本身不单纯是供给人类栖息的场所,它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的每一现象都体现文化的根基,福建省闽清县民居《宏琳厝》自然也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它的空间布局、造型特征无不在向人们讲述它那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福建民居;宏琳厝;建筑与人文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3-01闽地风光,锦绣风情。
这里山环水绕绿阴深深,山川奇石瀑布小溪数不甚数,随手拈来的就有泉州清源山,宁德白水洋,南平武夷山,永泰青云山……与之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的人文景观当推建筑民居了。
虽然福建的民居总体上都有着区别于北方民居的普遍性,然而不同的地域分区也有其自身依附于地势地貌的独特性。
例如提起福建民居,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位于福建闽西南一带的土楼,它以圆形等特有的形式让人们所喜爱,国外友人还惊呼它是“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它是福建民居中的典范。
福建的民居不仅有土楼,还有很多气势宏伟的“尚书第”、“大夫第”等大型府第,以及形态多样的民间住宅等。
福建民居,以其浓郁的神秘色彩给前来光观的中外学者及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它们历史悠久,造型奇特,是世世代代的福建人辛勤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一、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古民居《宏琳厝》的建筑背景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宏琳厝》是民居中的典范。
它享有“皇宫当游紫荆城,民居应览宏琳厝”之美誉。
清乾隆年间由药材商人黄作宾于1795年起建,前后间隔28年,至其子宏琳时方建成,由于黄作宾本人体弱多病所以就以其长子宏琳名字命名为宏琳厝。
据《闽清县志》记载:宏琳厝的占地面积为17823.28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北京的皇宫共999间,当时规定普通的民居房间不能超过皇宫的三分之二)、花圃25个、天井30个(其中大天井3个,小天井27个)、风火墙36堵,水井4口,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共采用木材7万多根,厝内廊回路转、雕梁画轩,是一座结构精巧工艺精湛的民居建筑。
福建闽清古民居_宏琳厝装饰审美特征
傅宝姬 Fu Baoji内容摘要:本文选择福建闽清古民居宏琳厝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装饰的审美 特征。
指出在宏琳厝的装饰中具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工艺技术的朴实和繁复 美,装饰材质的朴素美和沉静美,以及装饰色彩的传承美和庄重美。
关键词:宏琳厝、装饰、审美特征福建闽清古民居装饰,因明清两朝的 繁盛而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 那个时代非同寻常的重要物证之一。
在装 饰的创造中,倾注了闽清民众由来已久的 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并应用于民居建筑 实用性的创造之上,二者完美地交织融合 在一起。
饰艺术中已独具一格,充分发挥了其在建筑上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作用,给闽 清民居建筑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大大 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
以宏琳厝代表闽清古民居工艺美风格 主要表现在:古民居装饰纹样雕刻风格古 拙和精巧并存,造型浑圆而结实,质感清 丽而淳实。
其雕刻纹样手法,尤其木雕, 其风格近似汉代画像砖,刀法简练挺拔, 以追求精细完美为时尚,浅浮雕、深浮雕、 圆雕,又增加了凹雕、浅刻、多层雕,还 出现了透雕。
最为常见的当属多层雕,有 的甚至有七八层之多。
画面边框的处理常 常打破单一的方框模式,以八宝奇珍或花卉叶蔓等各种装饰纹样组合,具有极佳的立体视觉美感。
木雕纹样大多不施髹漆, 以显示木质的天然纹理之美,它与粉墙黛 瓦的周围古民居建筑,共同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感觉。
有些木 雕即使用髹漆,色彩也十分单纯,一般只 用红、黑及金色,这样的色彩处理,更显一、宏琳厝装饰工艺的朴实和繁复美并存在闽清,众多的彩绘和雕刻能手活跃 于明清艺林,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 了宏琳厝这样的不朽民居,宏琳厝是目前 全国发现最大的单体的古民居。
闽清各地 的民居住宅,祠堂、庙宇、牌坊、亭、塔、 桥、墓等建筑上的许多构件和局部,都不 同地饰以精美的木、石、砖雕和绘制装饰。
常见的如牌坊、石狮、石马、石鼓、报鼓石、 须弥座、鸱吻、角兽、脊饰、座门、门罩、漏窗、梁枋、斗拱、轩昂、雀替、柱、门窗、 隔扇、檐栏、挂落、栏杆等;其他诸如神龛佛像,家具杂件,民俗用品以及工艺摆设等等,也无一不靠石、木、砖三雕装饰纹样增其光辉。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去了闽清的宏琳厝古民居一趟,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过去,而且还是一场超级有趣的穿越之旅呢。
刚到宏琳厝的大门前,我就被它那种古朴的气势给震住了。
那大门就像一个威严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儿,好像在给每一个来访的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里面,哇塞,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
一间间屋子挨得密密麻麻的,却又井井有条。
我在那些小巷子里穿梭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个探险家,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藏着惊喜。
古民居里的建筑细节真是绝了。
那些木雕、石雕、砖雕,精致得不得了。
我看到一个木雕的花窗,上面的花朵雕得就像真的要从窗子里伸出来一样,栩栩如生的,我都忍不住伸手想去摸一摸,当然啦,只是轻轻碰一下,可不敢太用力,毕竟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
再说说这里的布局,感觉以前住这儿的人可太有智慧了。
不管是采光还是通风,都考虑得很周全。
走在里面,虽然房子很古老,但并不觉得压抑,阳光从那些小小的天井里洒下来,有一种很宁静祥和的氛围。
我还想象着以前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小孩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玩耍,大人们坐在门口做着手工活儿,唠着家常,那画面可真温馨。
而且宏琳厝就像一个时间胶囊,把好多过去的文化习俗都保存了下来。
我看到一些房间里展示的老物件,那些古老的农具、生活用品,都让我对以前人们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感觉就像是和过去的人们来了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用这些物件告诉我,以前的日子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不过呢,这古民居也有一点点小“傲娇”。
因为它太古老了,有些地方看起来有点脆弱,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需要精心呵护一样。
但是这也让我更加觉得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可以继续把这些故事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这次宏琳厝之旅就像是打开了一本活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
它让我看到了过去的生活模样,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啦。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前几天去了闽清的宏琳厝古民居,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体验啊。
刚到宏琳厝,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那大宅子,规模大得吓人,就像一个小城堡一样。
从外面看,它的建筑风格特别古朴,墙壁上的砖头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
那大门啊,又厚又重,感觉就像守护着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
一走进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
一间间屋子,一条条走廊,看得我眼花缭乱。
而且啊,这些屋子的布局可讲究了,每一间都有它的用处,客厅、卧室、厨房,划分得明明白白。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心里想这以前的人可真会过日子。
在宏琳厝里,我看到了好多精美的木雕和石雕。
那些雕刻啊,细致得不得了。
有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就像要从木头或者石头里蹦出来一样。
我就在想,以前的工匠师傅们得多有耐心啊,换做是我,估计没刻两下就没耐心了。
而且这些雕刻还不只是为了好看,它们还都有寓意呢,什么吉祥如意啊之类的,满满的都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啊,那古民居里的庭院,感觉特别宁静。
阳光洒在院子里,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我能想象以前的人在这儿喝茶聊天,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的场景。
这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里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现在大家都关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哪有这种大家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啊。
不过呢,宏琳厝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有点小可惜的地方。
毕竟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有些地方看起来有点破旧了。
但是这也正是它的历史痕迹嘛,就像一个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每一道都有故事。
总的来说,宏琳厝古民居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它让我看到了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
这一趟下来,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而且还是那种特别有趣的历史课。
以后有机会啊,还想再去感受一下那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朋友们!我去了闽清的宏琳厝古民居,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让人惊叹的体验啊!一到那儿,宏琳厝就像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巨人,稳稳地站在那儿。
它的规模大得让我咂舌,感觉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那一排排的屋子,一间连着一间,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会在里面迷路,转着转着就穿越回古代去了。
走进宏琳厝,就像打开了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那些古老的建筑材料,摸起来粗糙又带着岁月的温度。
墙上的雕刻可真是一绝,我在那儿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眼睛都看直了。
花鸟鱼虫、人物故事,都被工匠们刻得栩栩如生。
我就想啊,以前的工匠那可真是有耐心又有才华,哪像现在的我们,有时候连个拼图都拼不好。
看着那些雕刻,我仿佛能看到古代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小孩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坐在屋子里谈天说地。
再说说宏琳厝的布局,那可真是讲究。
什么前庭后院的,感觉每一块地方都有它的用处。
我在院子里走的时候,就想象着以前下雨天,雨水从屋檐上落下来,滴滴答答地打在院子里的石板上,那肯定是一种很宁静又很美好的声音。
而且这里的采光也很有意思,虽然屋子很多,但阳光还是能照进来,给这个古老的地方增添了不少生机。
不过呢,我也有点小遗憾。
有些地方因为岁月的侵蚀,看起来有点破旧了。
但是这也正好说明了它经历了很多风雨啊。
就像一个老人,脸上的皱纹虽然多了,但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故事。
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保护这个地方,让更多的人能来感受它的魅力。
总之呢,闽清宏琳厝古民居就像是一颗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明珠。
我从那里出来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它的样子,感觉就像做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美梦。
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好地方,来这里感受一下古代建筑的魅力,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点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呢。
闽清县的主要旅游景点及介绍
闽清县的主要旅游景点及介绍有全国单幢面积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世界稀有中华之最”的黄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八闽岳祖”白岩山及黄楮林、大明谷温泉等人文、自然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温泉-古民居”黄金旅游项目。
自然景观:八闽岳祖白岩山、八闽第一丛林白云山、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大明谷温泉村、际上凤凰山等。
人文景观:华东最大的水电站——水口电站、全国最大古民居宏琳厝、四乐轩。
八闽岳祖白岩山:白岩石位于闽清县东南部三溪乡境内,距闽清城43公里,为县境东南的天然屏障。
白垩纪的火山活动使白岩山从四周低山突兀而起,形成海拔1237米的白岩山。
白岩山的得名源自山顶色白如玉的石峰。
这是一套发育最为完整、典型的火山岩系,地质上此类地貌即以白岩山主峰石帽峰命名,称为“石帽山群”。
白岩山景区以悬崖陡壁、层状方山和岩洞著称,有108处类人类物、惟妙惟肖的天然岩景。
龙洞、珍珠帘、悬鱼洞、观音岩、南蛇出洞、观音岩、仙人迹等奇特的景观都溶注着无数优美动人的传说;千年古刹白岩寺及白玉泉、一家仙、林小妹祠、达摩禅殿等古迹名胜无不记录着八闽文明的精华。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对白岩山情有独钟,在其为避学禁舍官归田的十五年间,曾多次登临并留下“八闽岳祖”的题刻。
历史诸多文人墨客在尽览白岩胜景之后,热情讴歌并勒石铭颂。
位于主峰之巅的“威镇南疆”题刻,更显示白岩山作为八闽岳祖的宏大气魄。
白岩山为闽东地区海拔最高的胜地之一,与四周形成6-7℃的温差,夏季为避署胜地,冬季可一睹南疆的北国冰雪奇观。
白岩山多杜鹃花,红黄白紫多色错杂,灿漫多彩,故又有杜鹃山美称。
白岩山的日出和云海波澜壮阔、绚丽多彩,雾中岩景更是迷离扑朔、腾挪生动。
更为神奇的是白岩山的云瀑,若梦若幻的云雾流成的瀑布,让人想到她的上游肯定连接着天河。
放睛时分,站立山顶,前的东海、闽江、省城福州,后有戴云、鹫峰莽莽群山,游目骋怀,大可荡涤胸襟。
八闽第一丛林白云山:位于闽清县中部,戴云山脉前段,地跨白樟、雄江、梅溪三镇,距闽清城关20公里。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去了闽清的宏琳厝古民居后,我就像穿越到了过去,那感觉,可太奇妙了!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庞大的建筑规模给惊到了。
宏琳厝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四合院,但比一般四合院要厉害太多了。
它就静静地待在那儿,像一个慈祥的老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那房子一间连着一间,回廊绕来绕去,我走在里面,感觉自己像在走迷宫一样。
一会儿从这个小院走到那个小院,一会儿又穿过长长的走廊,要不是跟着指示牌走,我估计得在里面转晕咯。
建筑的风格也是相当有韵味。
那些木雕啊,精美得不像话。
每一刀都像是雕刻师傅在木头上施展魔法,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全都栩栩如生。
我凑近看的时候,就感觉那些小木雕里的人物好像下一秒就要跳出来跟我打招呼似的。
还有那些窗户,花样可多了,镂空的设计既通风又好看,透着一股古雅的气息。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的时候,地上就会出现斑驳的光影,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走进一间间屋子,我仿佛能看到以前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那时候的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的玩意儿,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仪式感。
大人们坐在堂屋里谈天说地,小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
我想,那时候的家庭聚会一定很热闹,不像现在,大家都抱着手机各玩各的。
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也有一点小遗憾。
有一些地方因为岁月的侵蚀,看起来有点破旧了。
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它经历的风风雨雨啊。
就像人老了会有皱纹一样,宏琳厝的这些痕迹也是它历史的见证。
我觉得宏琳厝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它更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
它把闽清的历史、文化、民俗都融合在了这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中。
从这里,我们能了解到以前的建筑工艺有多高超,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而且,它也提醒着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可不能让它们在我们这一代就消失了。
这次的宏琳厝之旅,就像是一场与历史的约会。
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慨离开了那里,心里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宏琳厝——中国最大古民居_550字
宏琳厝——中国最大古民居_550字
民居的主要作用虽然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但其实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它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它也是跟社会各种文化——物质、精神密切相关的。
据报道,素有永定土楼王之称的民居楼战地面积为10300多平方米,被誉为江南乃至全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的江苏南京甘熙故居占地14060平方米。
面根据福州市城乡建设志的记载,位于福建达17332平方米,堪称“全国之最”。
宏琳厝又称“新壶里”。
新壶里从1795年开始兴建,直到黄宏琳继承家业时,才改称为“宏琳厝”。
宏琳厝是坐西朝南的方向,全厝建筑面积有17800多平方米,房屋有660间。
有人说,厝里所有的房门要关上的话,起码要话上半天的时间呢!宏琳厝里的大天井有30个,而小厅堂有35个,除了三进到一进的厅堂较大外,还有32个小花厅。
宏琳厝还分为横厝和外横厝,横厝是针对正厝来说的:正厝是坐西朝东,横厝就与这种坐向成90度角,垂直了方向,所以叫横厝。
但仅仅有横厝还不够住,因为那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工人,所以又加盖了外横厝。
下横厝的结构与横厝是相同的,只不过将它扩大出来,增加了住房面积。
横厝和外横厝,居住着113户,900多人可说是一个庞大的黄姓家族。
更值得一提的是厝里还有着充满智慧的,有效的防御措施。
宏琳厝里有两个“兔耳”——用兔子耳朵探听四面八方的消息。
其实,兔耳就是像炮楼里的窟窿,一个在西北角,一个在东南角,互为犄角。
祖嘉公虽然只有四个儿子,但他却花了28年的时间盖了这样大的房子,至于他为什么要盖这么大房子,建这么多的房间,到目前为止都还是一个谜……。
宏琳厝
建戚. l z名作腊 #, 并 £f 建成 7进座衰琳厝 它 是 玫性 整体设 计的三 进两E牛 十木结 构的 昆居 一 《 市城 乡建 福
使用术材 七 多j 建造 成。 ‘ 叵
小 时后就畿看 暂边 小 丧琳厝^ 口 的标识 。下 房数 问 火墙扑 若7沟建筑 横眉 , 自与工_成 K 朝 苗
车步 几分钟 , 就 逸 7目的地。 。 峰似银痒护背 , 『 演 带 腰 这旬 苷窟 所业的地理 环 9 二 、 0 三进横 厝 端 反方 向鲁开横 厅 时为 务长 办公处。 第 进檑 目, n
排 建有 间屋 =、
琳 厝^ 口 处韵 对聪叶 动 的描述 =
三过两厅之 建横厝八问 。 磺着 外又建外横吾 , 两 者之 间 着水沟 . 天井 , 隔 成 改菖? 光追 。这
境 。屋后柯羊峤 i } 诨 、 同 u 开 植被犀润。屋前 梅淫. 如
条 带雍 材 过 , 为 村边在 日莲溉z 再 也为 曾绎是下人 住劳动韵地方 。
紫蕺奎 ”彰显着黄 臣 . 家族 当时的挥煌盛况。在这 个建箍里 . 买月性、 科学 生、 教 生 艺术 、 宗 、 ^伦 被
很好 的 台 证 尼。
纵观连 唐丌彤避筑 , 称道的进有 自 令人 色 的 ∞ 火措施和 盼御系垃。
房子 全部 巾7 厚的 1 目或,x高x 0c m 墙
的 目 传统 想雎址 , 鼻
好 好水 ^杰地灵 ,遮块 t 地上 确实是^ 才辈 升的 良 好祝 愿, 反映了淳朴蛊 用晌匣风。班琳厝翼楗
。
寿青朝 商A 黄咋宾僭 其
宏琳 2 年 时 8
榕城地标百年宏琳厝的底蕴和故事
榕城地标百年宏琳厝的底蕴和故事<<<History of Fuzhou宏琳厝俗称新壶里我国最大的古民居单体建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930年古民居单体建筑宏琳厝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是由新壶里的始祖黄祖嘉于清乾隆六十年始建,长子黄宏琳四兄弟续建,历时28年才得以完整呈现在世人眼前,是一座有220多年历史的民间古建筑。
这座三进院落的土木建筑,占地达一万七千多平米,拥有666间住房,35间厅堂,既有纵横之间四合楼起的大气,又兼具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柔美气韵。
目前,宏琳厝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
2008年人宅合一宏琳厝建设之初,便依据风水,考究细节。
“柯峰似银屏护背,溪水如玉带环腰”,宏琳厝里的对联表明其位置所在。
屋后柯羊峰,屋前梅溪,被称之为“玉带环腰”,宛若腰间玉带,象征此宅子孙昌盛,官运亨通。
宏琳厝一进与一进之间,还有街、廊、弄、墙贯穿其间,既前后呼应,又左右逢源。
宏琳厝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融合了“天人合一”、“人宅一体”的理念,寄托了厝主人对家族生生不息、人丁兴旺的祈盼。
三进的院落也严格遵守着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居住得井井有条。
2020年民间故宫2016年,受台风“尼伯特”影响,宏琳厝受损严重。
由于文物修复技艺的要求非常细致,宏琳厝修复工作十分艰巨复杂。
为了尽可能还原宏琳厝乾隆年间的历史面貌和格局,修缮过程坚持用传统的原料调配方法和手艺,宏琳厝这座“民间故宫”得以保留下来。
如今,经过精雕细琢、修旧如旧的复原,宏琳厝已全面修缮完毕,恢复了它原有的历史风貌。
置身宏琳厝,仿佛可见数百年来这里的兴盛、传承、繁荣与变迁,历经沧桑的宏琳厝已成为闽清一大旅游胜地。
图源:网络扫码添加有福君加入群聊一起打开福州。
宏琳厝心得体会
宏琳厝心得体会驱车从家里出发,在荆溪收费站上高速,一小时十分钟左右就到达闽清坂东镇的新壶村,这里坐落一座号称“民间故宫“的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古民居。
2016年的超强台风“尼伯特“使其损毁严重,古宅内壁仍保留被洪水浸没的印记。
但历经4年的修缮之后,古宅显得更加厚重大气,对比以前走过的永泰庄寨,后者似乎显得过于小家碧玉了。
也许是到达的时间过早,进入景区的古街上冷冷清清,一度怀疑是否因为疫情民居不对外开放。
走到古街的尽头,面前呈现的是一整片视野开阔的平地,右边就是购票窗口,购好票再花个50元请个讲解员,在她的引导下,对宏琳厝的前世今生的了解就从面前的开阔地和远处的山近处的水开始了。
不同于传统的古民居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它是“坐西朝东“,从大门口向东远眺,一览无余,最远处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寓意步步高升,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山的前方是一条河,像玉带一样环绕着古厝,形成了一个“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的绝佳风水宝地。
再看近处,门口左右两边立有两根类似华表一样的杆,房屋与两根华表之间还有平栏连接,平栏左侧有四根竹节,右侧是五根,不仅加在一起代表“九“这个数字,还有迎接五湖四海宾客的寓意。
这巧妙的心思的确是很让人惊喜与期待。
一气呵成的宏琳厝,占地一万七千多平方米,三进宅院,共有13个大门,大小厅堂35间,房屋666间,30个天井,25个花圃。
乾隆年间,药材商人黄作宾开建,前后历时28年,并以长子宏琳名字命名。
古厝内廊回路转,庭院深深,花圃,阁楼,垂花柱,斗拱,门窗花格雕饰无不精美,玲珑剔透。
走进大宅,恍如穿越到古代,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第18~20集,就有大段的戏份是在此取景的。
门头的牌匾分别由清代的不同皇帝赐字,使得原本辉煌的宏琳厝显得更加贵气。
建筑的形态为“一纵一横“的格局,正厝在一条中轴线上,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外横厝在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是下人们的居住所,主仆界限分明。
古厝以完美的对称形式呈现,主轴线两边设置平衡,纵横有序,布局有条不紊,通风采光充足,道路顺畅,迈进第一道门,站在中轴线的位置,一眼就可以望见第三进的厅堂,此刻才真正明白“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福建闽清“宏琳厝”建筑文化浅析
V l e E gn e i g au n i e r n
・6l ・
福 建 闽清 “ 琳厝 " 筑 文 化 浅 析 宏 建
An ls nArhtcu a ut rl f Ho gic o A d C n s el gi n ig F j nP o ic ayi o c i tr l l a ” n l u ” n Ol h eeDw ln Miqn , ui r vn e s e C u o n i i n a
单幢古 民居 , 向我们展示着她 古老多姿 的建筑 形态 , 同时也 向我们 生 死 门 的传 承 点 亮 了宏 琳 厝 大 厅 里 的 建筑 符号 文化 特 有 的信 息。 传达着她特有 的建筑风水文化和 建筑符号文化。 22宏琳 厝建筑构造的建筑符号文化信息 宏琳厝的许 多建筑 _ 1 闽清“ 宏琳厝” 风水文化 构 造 同样 展 现 出她 迷 人 的 符 号 文 化 信 息 。 在 世界 文明的发展演 变进程 中 ,中 国作 为东方文明发 源的中 ① 宏琳厝虎头 门前 有一排 平栏 ,平栏 由九根竹子状 的栏柱支 心 , 过 几 千年 的不 断发 展 , 经 形成 “ 人 合一 ” 思 想 观 念 。 水 学 追 撑 , 边 四根 , 边 五 根 , 表 主 人 欢 迎 五 湖 四海 的朋 友 。 竹 树 青 葱 天 的 风 左 右 代 求 的 目标 就 是 人 与 环境 的和 谐 。在 2 0世 纪 初 期 西 方 的建 筑 学 等理 脱 俗 , 向来 被 人 们 作 为 平 安 的 象 征 , 状 的 栏 柱 支 撑 , 欲 “ 报 平 竹 意 竹 论传入 中国以前 , 中国建筑无一不是在风水思想指导下建造的。闽 安” 。除此外 , 在宏琳厝前还 树立着华表 , 虽然华表起源于尧舜时代 清县宏琳厝始 建于清乾 隆六十年( 7 5年 ) 自然也 受风水思 想的 的“ 木” 《 19 , 谤 ,淮南 子・ 主术训 》 记载 :尧置敢谏之鼓 , “ 舜立诽谤 之木” 影 响。 的记载 , 即立于 交通要道处的木牌 , 让人们在上面写进谏 之言。 但是 我 国古代民居建筑 多数采用 四合 院的形式 , 其中整体 建筑 与各 从 秦 朝 起 华 表 就 失去 了原 有 的 作 用 , 们 只 渲 染 它 的威 严 , 此 在 人 因 个房屋 的座 向代表 了房屋风水 的好坏。 大部 分的建筑都遵循座北朝 两百 多年前 , 宏琳厝前 的华表 同样是为展现 豪宅 的庄严。平栏和华 南 的原则。 宏琳厝座 落于 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 , 座西南朝东北 , 似乎 表在 民居建筑中的应用为建筑谱 写出的动 人的乐章 , 也体 现出宏琳 与传 统 民 居 建筑 的 座 北 朝 南 的 原则 相 悖 , 是 由于 : 果 宏 琳 厝 也 厝建筑非凡的气度和雍容华贵 的身姿。 这 如 选 择传统 建筑 的座北 , 首先就失去 了其背 后柯 洋仙 峰 的屏 障 , 失去 ② 宏 琳 厝 的 屋 脊造 型 为 “ 尾 脊 ” 也 叫 做 “ 燕 , 燕尾 翘脊 ” 这 种 屋 。 了传 统 建 筑 风 水学 中 的依 山原 则 ; 次 , 果 朝 南 , 溪 水 流 将 冲 向 脊 造 型 可 以 使 大 厅 与 厢 房 屋 面 上 的 雨 水 往 庭 院 内 流 ,叫 做 四水 归 其 如 演 宏琳厝大门方向 , 违背了风水学 中的“ 吉祥水道” “ 和 喜回旋忌直冲 ” 堂 , 思 是 把 四 面八 方 的 水 都 归 到庭 院 当 中 来 , 足 了作 为药 材 商 意 满 的原则。此外, 座西南朝 东北 的建筑属于 “ 八宅风水学” 中西四宅的 人 的户 主 的 “ 四水 归 堂 、 源 滚 滚 而 来 ” 财 的聚 财 心 理 。 时 , 种 屋脊 同 这 坤宅, 在风 水学理论 中 , 相属坤 、 兑、 命 属 属乾 、 艮的人喜 居西 四 也 取 义 于 家 族 和 睦 与人 丁 兴 旺 发 达 。 尾脊 从建 筑 角 度 出发 来体 现 属 燕 宅, 因此, 宏琳厝根据户主 自身的命卦与宅卦的 匹配性 , 根据新壶里 其 符 号 文 化 气 息 , 深 了宏琳 厝 建 筑 文 化 内涵 。 加 自身 的地理环境特 点 , 以及地 理位置 的经纬度 , 在风水 先生“ 堪舆 ” ③在宏琳厝 中轴 线上 , 第二进与第三进过 雨亭 的地面 , 是用 石 下 决 定 其 座西 朝东 最 佳 的朝 向。 块 相 拼 的 一 个 装 饰 , 间 有 一 块 正 方形 的 石块 , 传 统 建 筑 中 叫做 中 在 2 闽清 “ 琳 厝 ” 宏 建筑 符 号 文 化 “ 匡心石” 匡心石有其特殊 的建筑历史文化渊源。 。 在家族 制的古时 , 符 号 是 信 息 的载 体 , 它对 人 具 有认 知 功 能 , 仅 为 实 现 功 能 的 每 一 个 大 家 族都 有 自 己 的管 理 模 式 , 不 当族 里 有 人触 犯 了 家规 , 内 族 发挥提供 了指 引, 而且 它的物质形态和含义也具有审美功能。宏琳 般 依据 家 规 对其 进 行 私 下 处 理 。 轻 者 跪 在 匡心 石 上 向祖 宗 忏 悔 、 厝建筑细部 处理精细 , 充分体现 了传统建筑豪宅 的装饰特色。并且 以示 改 正 。重 者 进 行棒 棍 等体 罚 。虽然 匡 心 石早 已随 着 时 代 更替 退 在建筑装饰 的许多细节上都 增加 了某种符号信 息 , 以满足人们避 凶 出了历史舞台, 但从建筑 符号本身来说 , 向后人传达 出: 国有 国法 , “ 趋吉的心理需 求。 例如神主牌 、 生死 门、 平栏和华表、 女儿墙上的“ 登 家 有 家 规 ” 的文 化 信 息 。 此 外 , 有 虎 头 门上 的如 意 、 儿 墙 、 槛 、 珍 瓶 等 都 以 建 筑 还 女 城 五 云步月 ” “ 、 燕尾脊 ” , 各 自有其特殊 的意义 , 等 都 通过这 些建筑 构造 符 号 信息 的应 用 , 足 人 们 内心 的 信 仰和 追 求 。 满 符 号 的 形 式传 达 给 后 人 建 筑 典 范 的文 化信 息 。 21宏琳 厝 大 厅 里 的 建筑 符号 文 化 信 息 宏琳 厝 第 三 进 大 厅 是 . 每 一 处细 节 , 设计 者 都 想 方设 法用 建筑 符号 来 传 达 更 多 的 文化 整栋建筑的 中心 , 整个大厅最核 心的是神主牌位 , 其次是两 侧的生 信 息 , 处 的用 心 , 处 的典 型 , 就 了 这 座 古 色 古 香 、 实 无 华 而 处 处 造 朴 死 门 。 与传 统 民居 建筑 一样 , 厝 内 大 厅 的 正 当 中 , 有 一个 “ 婆 又 耐 人寻 味 的 古建 筑 , 历 了两 百 多年 的风 霜 雪雨 , 尽 历 史 沧 桑 , 在 建 公 经 历 龛 ” 安 放 着 已故 人 的 灵位 。 不 同的 是 民 间一 般 的 “ 主 牌 ” 写 的 守 护 着 世 代宏 琳 厝 人 。以她 恢 宏 的 气势 , , 神 上 以她 独 树 一帜 的文 化 底 蕴 , 是 :某某 公 妣 某 氏” 只 写 了 男性 的名 字 , 女 性 只 写 姓 。 可 是 在 宏 成 就 了 民 居 建筑 史 中 的一 朵 奇 葩 。 “ , 而 参考文献 : ��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
闽清宏琳厝古民居观后感去了闽清的宏琳厝古民居后,就像走进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大宝藏里。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宏大的规模给惊到了。
宏琳厝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四合院,但是比普通四合院可气派多了。
它就静静地趴在那儿,就像一个睡着了的老巨人,讲述着往昔的繁华。
走进古民居,那建筑的细节简直绝了。
那些木雕、石雕、壁画啊,就像一群不会说话但超有故事的小精灵。
你看那木雕,细致得就像每一刀都刻着工匠师傅的小秘密,花鸟鱼虫仿佛都要从木头里蹦出来和你打招呼。
石雕也不示弱,一块块石头在工匠的手下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纹理都像是岁月留下的指纹。
还有壁画呢,虽然有点斑驳了,可那颜色和图案还是能让你想象出当年画上去的时候是多么的鲜艳夺目,感觉就像是古人用画笔在墙上开了一场盛大的历史派对。
在厝里穿梭,就像在走迷宫一样。
一间间屋子,一道道走廊,感觉每走一步都能踩到历史的脚印。
这里面的布局也很有讲究,什么长辈住哪儿,晚辈住哪儿,一看就知道以前的人特别注重家族的规矩和秩序。
不像咱们现在,全家老小住的房子布局都比较随意。
而且那些房间里的老物件,虽然有的破旧了,但就这么摆着,就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在说:“我在这儿等了好久啦,你终于来看我啦。
”在感叹它的美的同时,也有点小伤感。
岁月对宏琳厝也有点小残酷,有部分建筑看得出有点损坏了。
但是当地的人们还是很努力地在保护它,就像守护一个生病的老人一样细心。
这种古老的建筑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就消失了,它可是承载着太多太多的回忆和文化啊。
从宏琳厝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古老的画面。
这一趟真的就像是做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回到了过去,看了一场古代家族的生活大戏。
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去一次,再去听听那些老房子里藏着的故事。
宏琳厝随笔散文
宏琳厝随笔散文宏琳厝随笔散文福建人把房子叫厝。
宏琳厝,就是黄宏琳家的房子,大房子在福建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
大房子有多大?占地17832.28平方米,666个房间,大小厅堂35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风火墙36扇,水井4口,直入大门13扇。
是一座一次性设计、分期施工、整体结构精巧的中国最大的单幢古民居。
没去之前读到这些数据,对一亩地有多大没个概念的我无法想象这大房子到底有多大,说是中国最大就去看看,反正离福州很近,当天就可以一个来回。
背上相机,装上吃的喝的,换好衣服和二人出发。
游了许多地方,同行者行行色色,我必须承认,二人是最好的同行者,二人会把风景定格成一张张图片,让我在把风景收藏进文字的时候可以反复地翻看这些图片,找到当时没有的感觉。
贴在洪琳厝大门两边墙上的巨幅横条“皇宫当游紫禁城,民居应览宏琳厝”,让我出乎意料,没想到有这么大的气势,竟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紫禁城对成了上下联。
紫禁城,殿宇巍峨、宫阙重叠、画栋雕梁、皇家气派;宏琳厝,白墙黛瓦、屋宇相连、翘角飞檐、百姓人家。
走在紫禁城里,惊叹感叹望洋兴叹;走在宏琳厝里,亲切亲近亲如一家。
可是随着一进门、二进门、三进门,只说看到的三块匾原来这也不是平常百姓家,第一进大门口的匾“宏琳厝”是项南题的三个大字,字体遒健、厚实,却少了几分沧桑,古旧。
最初的那块匾去了哪里?项南怎么会给“宏琳厝”题字?不请导游,一切成了谜。
直到我坐在三进大厅里休息时,一个老人告诉我说抗战时期,项南在宏琳厝创办了《抗日救亡旬刊》、《闽清快讯》,还在宏琳厝的二进大厅内组织排练节目,组织宣传队……所以在宏琳厝二百周年时特邀了项南为宏琳厝题字;第二块匾挂在二进大厅上方,是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庄敬国强”;第三块匾挂在第三进大厅上方,是清咸丰皇帝写的“紫薇銮驾”。
宏琳厝建在福建的深山老林里,就是现在交通也不方便,从福州出发要打了的士坐大巴,做完大巴换中巴,然后再坐摩的……如果黄家没有背景,皇帝和郭沫若如何会知道这深山里有个宏琳厝?寻找来龙去脉,看见有文字记录:宏琳厝,从清乾隆六十年黄作宾始建,到道光三年其子宏琳时建成,前后历时28年。
我的家乡宏琳厝作文
我的家乡宏琳厝作文我的家乡有个特别的地方,叫宏琳厝。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韵味,就像一位深藏在岁月里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宏琳厝可大啦,大得就像一个小小的城镇被圈在了那一片建筑群里。
当你站在它的大门前,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威严。
那大门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着厝里的一切。
大门的两边还有一些很有年代感的石头雕刻,虽然有些已经被岁月磨得不是那么清晰,但你仔细瞧,还能看出雕刻的是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像龙凤呈祥之类的,感觉每一个雕刻都藏着先人的美好祝愿。
走进宏琳厝,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
那一间间屋子,一条条小巷子,转得你晕头转向的。
不过这也很有趣,每次我在里面走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像是在探险。
屋子都是那种古旧的风格,木头做的房梁,土做的墙壁,还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泥土香和陈旧的木头香,这味道可独特了,只要闻过一次就忘不了。
厝里的庭院也特别美。
有一些古老的花草在角落里生长着,那些花不像我们在花店里看到的娇艳欲滴,但却有着一种倔强的生命力。
它们就那样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一年又一年地盛开着。
庭院中间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小水洼,下雨的时候积满了水,倒映着周围的屋子和天空,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在这里住的老人们也都特别有意思。
他们就像一部部活历史书,坐在厝里的小板凳上,只要你凑过去,他们就能给你讲上一整天关于宏琳厝的故事。
什么以前大家族里的趣事啦,还有那些古老的习俗。
比如说,以前过年的时候,厝里是怎样张灯结彩,怎样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大家都要遵循哪些老规矩,听得我是津津有味。
宏琳厝的四季也各有各的美。
春天的时候,那些古旧的墙壁缝里会长出一些嫩绿的小草,就像给老厝穿上了一件带绿点点的新衣裳。
夏天,院子里的大树枝叶繁茂,就像一把把大伞,人们坐在下面乘凉,扇着扇子,聊着天,可惬意了。
秋天的时候,偶尔会有落叶飘落在院子里,那感觉就像时间也变得缓慢而宁静。
冬天呢,要是下一场雪,宏琳厝就像一个童话里的世界,白皑皑的雪覆盖在古老的屋顶上,又美又神秘。
防御系统分析
防御系统在古民居的研究中,其防御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反映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也折射出古人的生活形态,同时也对宏琳厝的整体设计产生影响.宏琳厝号称“中国最大的古民居”,其防御系统,相比土楼,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首先,在建筑平面的设计上宏琳厝平面 土楼平面(承启楼)图示红框中随流线变化的防御设施:城槛大门双侧攻击眼 佛朗机炮 大门其次,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宏琳厝东立面 土楼古厝正门与较多的侧门要求它要有发达的防御措施,厚重的土墙就像是宏琳厝的皮肤,作为它抵抗来敌的第一道防线,直接有效的抵御里强盗贼匪的攻击 坚固的大门,厚重的土墙,构成土楼中坚不可摧的堡垒,但是仅一出入口,相对宏琳厝较不方便狭小的门洞、窗洞,是宏琳厝观察来敌的眼睛。
同时,其实用的尺寸比例更是优化了古厝中人相对于来敌的位置条件 极少的门洞,设计在高处的窗洞,同样也让土楼中人对敌匪的状况一清二楚,最高层处的射击洞,可居高临下射击来敌宏琳厝防御措施细部门栓洞 攻击眼 城槛综合其特点而言,宏琳厝的防御系统要比土楼更加的机动灵活,其随流线而变化的防御措施更是宏琳厝设计上的独到之处。
当然,在土楼中也有值得宏琳厝借鉴之处。
防御系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宏琳厝中的防御设计,在过去、现在、以后都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侧门通道上类似通风排气的城槛,其实是个暗室,在建筑上是一种少见的防卫措施,即可观察来敌,又可对敌匪进行攻击观其大小,就可知若以此栓门之后,这道门就不是贼匪所能轻易穿越的防线攻击眼位置不起眼,在初见是以为是一种装饰,咋一看才知是攻击贼匪的洞眼,可有效防止敌人的反击正对侧门的是古厝中进一步打击的人的防御设施,一旦敌人进入便给与他们致命的一击东南角和西北角出的瞭望口,用以观察四周的动静,外小内大扁高的窗户,即可观察来敌,又是平常欣赏古厝外场景和田园风光的窗口窗户的造型佛朗机炮兔耳 内大外小削弱了来敌大的优势,增强了古厝中人抵抗的有利条件。
我的家乡宏琳厝作文
我的家乡宏琳厝作文《我的家乡宏琳厝》篇一律我爷爷常说,宏琳厝就是我们村儿最牛的存在,就像游戏里的大boss 老家那种感觉。
别的地儿可能是小茅草屋凑一凑,俺们宏琳厝那可是有规模有气势。
宏琳厝那建筑就像个大迷宫。
一进门,好家伙,大大的庭院,我第一次走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在里面转圈儿晕头转向的。
这边一个小回廊,那边一个小厅室,眼花缭乱。
到处都是古老的木头柱子,摸着还有些粗糙呢。
有一回我跟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我说我就躲这儿指定找不着,然后一头扎进了西侧的一个偏院。
那偏院看着小,可角落特别多,我找了个放着大缸的后面猫着。
结果他们找了半天没找着我,我在那缸后面差点把自己憋得喘不过气,就盼着他们认输。
可等了半天,后来才知道那帮家伙没找着就自己跑去河边捉鱼了,把我气得够呛,自己从那弯弯绕绕的小道走了半天才出来。
那屋顶上的瓦片一层又一层,像鱼鳞片似的。
下雨天的时候,雨滴打在瓦片上,噼里啪啦的,就像开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我就坐在厅里的小凳子上,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形成一道道水帘。
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我想看看那积水的小洼洼能有多深,结果一脚踩进去,弄了一鞋的泥,被我妈追着满院子跑着打,说我净干傻事儿。
篇陈小处再说这宏琳厝里的小物件,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
窗棂上刻着的雕花,虽然有的都有点模糊了,但还是能看出以前匠人有多细心去雕琢这些东西。
我好奇那雕花摸着啥感觉,用手去抠,被爷爷瞧见了,他心疼得直喊“不得破坏”。
然后爷爷就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这雕花以前有多好看,什么人物啊花草啊都雕得精精的,他小时候就看着这些雕花长大的。
那门把儿也很有特色,是那种黄铜的,摸着凉飕飕的。
以前我不知道书信啥样,在一个旧柜子里翻出了一张发黄的老书信,上面的字我都看不太懂,但是却好像看到了以前住在这儿的人写着信跟远方的亲人朋友诉说家常。
还有那些墙上的壁画,虽然有些斑驳脱落,但是仔细一看就能看出来以前画的肯定特别好看。
我有时候就在那壁画前想象以前的色彩该有多艳丽。
福建家乡的特产作文
福建家乡的特产作文福建家乡的特产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福建家乡的`特产写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福建有三宝:各式多样的橄榄,让人一吃就难忘的粉干,和十分美味的糟菜。
“橄榄”这个词让人一听就会马上联想到闽清,因为闽清盛产橄榄,大棵大棵的橄榄树簇拥在一起,一个个青绿色的拇指大的橄榄挂在树上,人们把它们采摘下来,制成冰橄榄,腌橄榄我家就有一包闽清产的咸橄榄,味道极其鲜美,我可不是吹牛,要是你尝过它,你肯定也会象我一样赞不绝口的。
橄榄不仅仅好吃,好处也不少,橄榄有健胃,健脾的功效,如果你吃的多,橄榄也是一种不错的消化片噢!你肯定吃过粉干吧?在哪吃的?“沙县小吃”,其实,除了沙县小吃,我还能告诉你一个吃粉干的盛地----闽清,闽清粉干白而洗嫩,久煮不烂。
只要你一进入闽清,闻到的不是粉干的香味才怪,路边的一家家粉干小吃店,别说闻,连看几眼都会让你流口水,这就是我对那令人难忘的炒粉干的高度评价,其实我这中评价一点也不过份,因为它的确非常好吃,一般情况下,那中粉干小吃店都是爆满的,甚至还有人在店外排队等待,那香味扑鼻的粉干竟吸引了这么多人,所以,如果你打算去闽清吃粉干,一定要早点去,抢几个位子哦!我们早晨吃稀饭搭配的糟菜你知道在哪儿最有名吗?那当然是我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家乡---闽清,酸是糟菜的一大特点,闽清产的糟菜数量多也很好吃,有的人甚至不远千里从大老远跑过来买闽清产的美味糟菜,就连我们前面说的粉干里也少不了这个重要的调料—糟菜,你看闽清的糟菜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多高的地位呀!雄伟的宏琳厝位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宏琳厝共有六百六十六间房间,于清朝乾隆年间建成,你知道吗?建造宏琳厝共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至今已沐风雨两百多年,多时住了一千余人呢!这下你应该大体了解了一下宏琳厝了吧?宏琳厝有个大门,上边挂着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三个巨大无比的字:宏琳厝,你一定非常想知道是谁盖了这栋雄伟巨大的古民居吧?那我来告诉你,是当年的药材商人黄作宾建造的,这个宏琳厝是不是很壮观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民居---宏琳厝摘要:“皇宫当游紫禁城,民居应览宏琳厝”,虽然坐落在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的宏琳厝不能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山西的乔家大院,丽江古城等中国国内著名的建筑和国外其他建筑相媲美,但其在闽清县,甚至在福州地区还是小有名气的,其建筑风格和特色也是别有韵味,值得建筑学家们研究和各地游客观光旅游的。
关键字:宏琳厝,古民居,建筑。
在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有一大片老式的房屋,内部陈设豪华,规模宏大,有人把它比作《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这便是宏琳厝。
宏琳厝由始祖黄作宾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公元1795)始建,到1823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28年。
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有住房666间,建筑为土木结构,对称翼券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一座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
这座房子的始祖黄作宾,是著名的中医和药材商人,而自己却体弱多病,他就用长子宏琳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房子。
宏林厝居住着黄姓家族,迄今已历11代了,族居上百户人家,形成一个自然村落。
我就是一个闽清人,我很庆幸我生长在坂东这块好地方,虽然坂东的经济不是很发达,但跟闽清县的各个乡镇来比坂东还是很有名气的,虽说与全国的有名城镇相比未能与其媲美,但我身为一个闽清人我还是很以自己的家乡为豪的。
坂东镇在以前是一个重要的商镇,在现代它仍为福州市的一个重要商镇,就拿每年一次的“闽清县坂东镇十八坂”来说,其吸引了来自闽清县各个乡镇的人前来赶集,甚至是其他县各个乡镇的人前来赶集,这已经成为了坂东这个地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时的镇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街上人山人海,车辆禁止通行,好不热闹,加上近年来“闽清县坂东镇十八坂”的持续时间从以前的三天延长到现在将近半个月,现在这时期的各类商品买卖已经拓展到了宏琳厝周围,这使的宏琳厝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
我在高中时就读于县里的闽清县第二中学,其与宏琳厝相隔很近,所以周末时经常和同学们到宏琳厝前的广场去玩,我曾两次买票进入到宏琳厝里面参观过,中央电视台曾在宏琳厝里取过景,这也就足以说明宏琳厝其本身有特别之处,其内部结构精细复杂,布局合理,有其特有的建筑风格,与其它的建筑相比有其特别之处。
宏琳厝正门外边的围墙上写着:皇宫当游紫禁城,民居应览宏琳厝。
宏琳厝由药材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年间始建,至其子宏琳时建成,前后历时28年,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厝内廊回路转、整体结构精巧。
至今厝内子孙繁衍七代,最旺时住有一百多户、一千余人。
纵观这座方形木结构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严密的防御系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宏琳厝外围为方形结构。
由虎头门直入三进,各进之间隔一横街,由过雨亭相连。
过雨亭中轴对称,建下马间两间,下马间再向外延伸为横街,内厝均为木结构,8堵夹火墙都以9根立柱,用横枋贯穿而成。
整个宏琳厝布局严谨:中间正厅,两旁各建正、二、三官房和火墙弄。
左右书院各3间,中为书院厅,两旁为书房。
正厅与后厅以屏风相隔。
二、三进后厅隔后天进为厨房,正中为厨房厅,左右各建厨房4间。
各进之间隔一横街,由过雨亭相连,家人进出十分方便。
站在过雨亭下,行走在大块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的长长横街上,恍若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马褂长袍的年代。
宏琳厝内部生活与防御设施相当齐全。
外墙东南角与西北角各建一间兔耳(望哨),用来观察四周动态。
墙脚以及厝内两条横街上设有许多镂空小花格,这些看似装饰的花格。
日常用来通风、排水,遇匪盗时,又可作攻击眼,出其不意攻击敌人。
厝内每个房间的门少则3个、多则6个,进出自如,外人初入厝内,如走迷宫,不知东西南北。
厝内古董众多,有夜明珠一颗,有可珍藏各种金银细软的木枕,有特殊的储钱柜,有至今不知材质的朝珠,有百年前的蝇头小楷,有各式各样的描金雕花楠木大床、梳妆台、箱柜盒等家具,有传统的美人靠、满族式的坐椅,有刀枪及各种进口大炮,有当年德国进口的无影灯,有长柄勺子状的最早的熨斗、锈迹斑斑的早期缝纫机,有女人的三寸金莲绣花鞋、一百多年前精致的真丝衣衫等。
宏琳厝内也有数不清的牌匾,大门口的“宏琳厝”匾,是福建省委书记在1993年宏琳厝奠基200周年时应邀书写的;二进大厅上方挂的1940年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庄敬国强”;在第三进的大厅上方,悬挂着清咸丰皇帝为宏琳厝写的匾:“紫薇銮驾”。
宏琳厝以纵向中轴布置直入三进的正屋:第一进由家中的小字辈居住;第二进由家中的中字辈居住;第三进由家中的老字辈居住。
这种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
以正屋为中轴对称旁开的建筑物称“横厝”,是女仆人生活的场所。
横厝再向外扩展的建筑称“外横厝”,是男家丁居住的场所,体现了“主从有别”。
街、廊、弄、墙贯穿其间,既前后呼应,又左右逢源。
一次性设计、施工,一气呵成,建筑专家们认为宏琳厝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优秀范例。
宏琳厝虎头门前的街称虎头门横街,一边是庭院门墙,一边是榴齿石砌就的矮墙。
门墙矮墙之间用平栏相连,支撑平栏的是石制九根竹节。
九,数之最大;竹节,竹解心虚的寓意。
矮墙外竖两根华表。
华表,诽谤之木的孑遗。
平栏和华表两个建筑小品的组合谱就了一曲凝动的乐章,体现出闽清宏琳厝雍容华贵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
宏琳厝的弄显得细腻得多。
从大厅连接后厅的弄,称进冥弄。
原先不经常走动,从一进大厅到二进,要从火墙弄迂回。
因为习俗的原因,人们居多从迎面右边进冥弄出入,左边进冥弄仅供棺材抬出来时用,因此很少有人走动。
正屋三官房外、风火山墙内的弄,习惯叫火墙弄。
火墙弄原先是家族祭祀进出的通道,也是家内万一发生火险,家丁扑灭火险的通道和家族老幼疏散的必经之路;倘若发生匪患,是家中武装进能攻、退能守,周旋迂回的场所。
火墙弄的一物多用,令人赞叹。
宏琳厝第一进与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过渡地段的建筑,叫过雨亭。
过雨亭的建筑功能是给居民生活起居带来方便,它潜在的建筑功能是作为消防设施。
由于古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材料,很容易引起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家长便组织家丁将起火附近的风火山墙下面的门洞用土墩堵塞住,然后再推掉过雨亭建筑,这样断掉火源,又有宽宽的隔离带,可以有效地抑制火势的蔓延。
宏琳厝是一座由7万多根木头建起的大房子,故其防火分区和消防给水设施非常合理。
在宏琳厝有36扇风火墙,将整个建筑分隔成20个独立的消防单元。
风火墙墙体厚0.70米,利于防风、防火、防匪盗。
墙下有门,门后备有土墩,一旦遇上火灾,用土墩将门洞堵住,可有效地抑制火势的蔓延。
即使发生火灾的单元烧为灰烬,也不会殃及其他房间,起到丢车保帅的作用。
令人称奇的是,宏琳厝地下纵横的下水道和安排得当的窨井相联成整体。
宅旁的消防渠保持清水畅流,窨井多设在上下沟的交汇处。
整座房屋的47口窨井按统一的位置设计,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就近取水灭火。
由于下水道互相贯通,水就会根据人的意志,直达救火前沿。
窗的位置偏高,是为了保证室内生活的隐蔽性;窗屉的设计上下左右推拉,将窗扇活动空间缩小到最大程度,给生活起居带来许多方便。
大家族里人口众多,往返活动频繁,窗扇向室内外开户过大难免会造成人丁无为的碰撞伤害。
大家族与小家庭居住情况迥异,窗扇的开户情况也不能同日而语。
由于窗屉板活动的空间仅限于墙体内部,没有受到风雨的侵袭和人为的损害,宏琳厝的窗二百余年来依然如故。
宏琳厝由虎头门直入三进,各进之间隔一横街,由过雨亭相连。
过雨亭中轴对称,建下马间两间,下马间再向外延伸为横街头。
内厝均为木结构,8 堵夹火墙都以9 根立柱枋贯串组成。
中间正厅,两旁各建正、二、三官房和火墙弄。
左右书院各3 间,中间为书院厅,两旁为书房。
正厅与后厅以屏风相隔。
第三进正厅设祭祖公妈神龛。
二、三进后厅隔后天井为厨房,正中为厨房厅,左右各建厨房4 间。
该建筑为土木结构,且十分讲究对称。
翼檐卷仰, 飞鸟革,雕梁画栋,工艺精湛。
它独特的建筑风格目前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宏琳厝的家训是:“勤俭崇文”。
始祖黄作宾于1 7 5 5 至1 8 1 5 年创建了“崇文学堂”,即如今的闽清县第二中学(文泉中学)的前身。
黄氏家塾扩充为全史沧桑,校舍虽然几变异,然而办教育的热情始终如一,历数黄氏家族,一个辈分就办一所学校,至今已办7 所学校,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闽清县政府已将宏琳厝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
被称为全国最大单幢古民居的宏琳厝,历经200余年岁月风雨仍然屹立,自1998年6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始终以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惊喜的目光。
宏琳厝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学、建筑学、哲学、历史、书法、风水堪舆学等诸多内容。
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正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如今宏琳厝的门票比起几年前已经涨了好几倍,其以其自身的魅力正在不断吸引闽清各乡镇和福州地区的人前来观光旅游。
相信不久的将来其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熟知的,期待那天的到来!以下谨附上一些关于宏琳厝这一宏伟建筑的照片,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也对这座古民居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行,赶紧整理好包裹,朝福建福州闽清县出发吧,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宏伟建筑群的魅力所在,还在等什么,朝目的地出发吧!宏琳厝全景咸丰皇帝题匾“紫薇銮驾”宏琳厝内会客厅具有浓郁巴闽风格的廊柱郭沫若的题字“庄敬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