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大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说明文阅读(2)》(附答案)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说明文阅读(2)》(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42cad72f60ddccdb38a00d.png)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4分〕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那么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
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21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
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立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
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到达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21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2021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
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
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9abe2626fff705cd170aaa.png)
河北中考考点突破课时考点突破一读网,更要读书(2016河北中考)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1. 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思路归纳】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及概括能力。
文章第①段论述了提出“读网,更要读书”这一中心论点的背景。
根据这一段内容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答案】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宀1概括中心论点(8年4篇4考)【方法指导】河北近8年所考4篇议论文中,概括中心论点是每年的必考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涉及题型有以下两种:题型1:拟写选文标题(2015.13)此类题实质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掌握。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e9ba73b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c.png)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所谓“抗逆”,就是能抵 抗逆境,耐受寒冷、干旱、贫瘠等各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娇气的 树当不了行道树,比如开花漂亮的杜鹃、叶芽能泡茶的茶树,还有苹果、 樱桃之类的果树等,城市路边是没法种的。常见的杨树、槐树、栾树、 香樟等,无一例外都是好种好活、特别皮实的树种。 树木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速生树种三年五载就能枝繁叶茂,长得慢的可 能上百年还没手腕粗。但城市绿化,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堪用,不 能指望“爷爷种树孙子乘凉”,儿子还没长大道路就要扩建了。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我国有八千来种树,但古往今来,人们选来选去,再精心培育杂交品种, 到如今连同国外引进品种,我国常见的行道树也不过百种左右。然而即 便聚焦这些“专业”树种,依然不存在百分百完美的行道树。比如银杏虽 美貌,但雌树落果味道臭;杨树高大速生抗逆性强,却会产生飞絮;榕 树树冠庞大好遮阴,但容易拱根破坏道路……作为一种生命体,我们无 法要求它们全方位地、完全符合人类的愿望。对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树 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了!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北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了大批杨树做行道树,包括加拿大杨、 毛白杨等不同种类,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长得快。杨树长得最快的,是杂 交品种的“速生杨”:5年树,胸径【注】就能长到20多厘米!而5年的银杏 树,胸径只有7、8厘米,还算是树苗。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今年5月有个新闻,广东一男子被路边一片落叶砸晕。估计不少人看到标 题会想:能被树叶砸晕,这人得有多么弱不禁风?然而只要你看到那棵 树,就会庆幸自己没被落叶砸到——那是棵大王椰子,一片叶子足有三 米长、二三十斤重。椰子等棕榈类植物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成排种在 街边颇具热带风情。然而其叶片巨大是个隐患,需要及时清理老叶、枯 叶,要么就得想办法将树叶固定住。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语文课件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语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ea0800c8d376eeafaa31d8.png)
12/10/2021
(2)(原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 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
••
【答案】不能。“比较”表示相对而言,若删去就变成了“端午节也是 中国民间重大的节日”,与事实不符(显得太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3.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 用。(4分) 【答案】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
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
【变式设问】①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 作用。 ②第⑦段画线句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 作用。 ③文章第⑦段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2.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 具体说明。(4分) 【答案】时间顺序。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
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或:按照 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的食俗,同一个季节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
【变式设问】①第②~⑦段说明“节日饮食风俗”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 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②文章第②~⑦段按照一年中节日的顺序依次介绍节日饮食风俗,具体 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③文章⑤⑥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
注意:①一般事物说明文多为时间、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 用逻辑顺序。
②答题时,除答出大类的顺序类型,也要把大类中的小类说明顺 序写清楚,如采用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等。
答题规范: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名称或说明 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二)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二)](https://img.taocdn.com/s3/m/55718bde770bf78a6529547e.png)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二)(一)快递与电子商务①从山东来京打工的阴法勇2004年刚当上快递员那会儿,每天在丰台区的三个镇之间骑车跑上五六十公里,也只能揽来三四个快件。
但如今,阴法勇每天只去一家企业收件。
他说:“这家企业的网上购物生意,每天都能发七八十个快件。
光这一家我就快忙不过来了。
”②最早,民营快递的发展速度并不快。
从2005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对快递业的正面影响开始显现。
当年,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速递公司先后和淘宝签约,成为淘宝推荐的物流企业。
电子商务中的网购迅速成为这些大型快递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
最高峰时,圆通70%的业务量都来自淘宝。
对一些小型快递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产生的业务量甚至占其业务总量的90%~100%。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近几年,快递业务收入每年都有20%的增长。
③然而,“成也电子商务,败也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给快递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④首先,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使急于抢占这个市场的快递业打起了价格战。
七八年前 ,北京同城快递起价为10元左右,后来一度降至5元,DDS 快递公司甚至..曾打出上海同城快递2.8元的超低价。
这种情况导致快递企业利润积累缓慢,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渐弱。
先是DDS 公司在业务激增的冲击下,因入不敷出倒闭。
之后是去年11月11日淘宝大促销,一天就产生了1000多万件快递量,让快递企业也招架不住,造成混乱局面。
⑤其次,近两年来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成为一根绳上的两只蚱蜢,电子商务跳得太快,而快递业被拽得踉踉跄跄,在管理上出现脱节情况。
快递企业来不及兴建仓库,购置车辆和培训人员,往往采用特许加盟的方式扩大规模。
这种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企业的派送范围,却难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快件延误、损毁或丢失的现象时常发生。
特别是电子商务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货,导致中西部地区派送任务重,揽收收入低,派送不积极,涉及快件丢失、损毁和延误的投诉居高不下。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754e97bcc1755270622082c.png)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基础知识续表要素分类概念(作用) 示例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体现说明文严谨、周密、科学的特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明青海湖水位下降,用数字准确表明水位下降之快。
通俗易懂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旅鼠之谜》中作者与丹尼斯·马洛拉斯共同研究旅鼠繁殖、自杀的秘密的过程。
生动形象语言轻松活泼,幽默,具有趣味性。
《喂——出来》中对那个深不见底的洞的描写。
说明文结构总分式总——分《苏州园林》先总体概括,再分说。
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总——分——总《故宫博物院》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再分别介绍三大殿,最后俯瞰全景。
分——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先分说再总说。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旅鼠之谜》先提出一个问题,得出答案后,再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再得以解决,最后下结论。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把道理说深说透。
《奇妙的克隆》分小标题来讲述克隆,各部分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罗布泊消逝的过程。
青海5年中考命题规律青海5年中考说明文命题分析2017年青海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6《甜醅》注音填空22 2青海中考考点剖析【例】(2016青海22~25题)甜醅——青海风味小吃之一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
甜醅是用莜麦、青稞等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小吃。
甜醅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
追溯甜醅之源流,则历史久远。
甜醅的创制,同青海汉、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二)说明文阅读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二)说明文阅读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f790422852458fb760b561f.png)
(二)说明文阅读第15讲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一、(2018·衡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
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
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
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挂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
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
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
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
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
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
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 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 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
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考点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c7573da8956bec0975e3bb.png)
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
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
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
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
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③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
本土回归
云南真题精选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 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 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 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 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 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 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 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 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 “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 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 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 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阅读事 物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本身所 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 事理的本质特征。要想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注意文章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各个部 分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 面的特征,还要注意各个部分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分 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理)的特征。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课件59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课件59](https://img.taocdn.com/s3/m/028acf6fb7360b4c2e3f64ea.png)
本土回归
云南真题精选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 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 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 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 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 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 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本土回归
云南真题精选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 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 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 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 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 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 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 田边地头,名曰“粘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 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 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 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 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于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
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
2025年中考二轮专题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复习(含答案)
![2025年中考二轮专题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复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0edd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0.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复习说明对象指的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①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所说明的事物,判定时需在题目或文章开头部分抓中心句。
②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文章所阐释的事理,判定时要先看题目后观全文,提炼或概括全文内容或中心内容。
说明对象的判断,关键在于从“整体”出发,准确地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再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用规范的语言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1分)“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①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可疑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②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
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③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
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
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
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
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
即使是麻疹,也有一种化学气味。
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④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
他说这种鼻子将由一系列排列的成分构成。
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
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二)](https://img.taocdn.com/s3/m/296f6ea9b4daa58da0114ad7.png)
说明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
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
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氯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潢。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高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说明文阅读 语文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说明文阅读 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7de43a551810a6f4248641.png)
1.明确事物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看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有些说明文开头点明了说明对象,或稍加分析组合,就能从开头明 确说明对象。 答题格式: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明确事理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2)要分析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要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 (4)事理说明文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句:介绍了________的________(对象加 内容)。
考点三:辨识说明方法 分析方法作用 首先应把握“大方向”——每种说明文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 言环境答题——具体分析、综合归纳,这样才能更准确、全面、清楚地说明事物 的特征。具体答题时可参照下面模式。 总的答题格式:这一句(段)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事物的 ________特点,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具体的答题方法和格式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 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标志:经常会使用“例如”“以什么什么为例”“如”这一类标志性词语。 答题格式:举________例子,更真实更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征 ,增强了说服力。
(四)概括说明内容 ①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②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 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③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 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④归纳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 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 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
云南2019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说明文阅读(共83张PPT)
![云南2019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说明文阅读(共8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3bacc2c8d376eeaeaa3148.png)
4.谈启发 (1)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明确从哪方面来谈启发。 (2)结合主旨和生活实际,从说明对象的应用、某种现象的危害或是对自身的影 响等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3)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三年中考 ·演练
(一)(2015云南)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鲸落,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张博然
(3)逻辑顺序。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 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等。 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等表逻辑层次的 词语标识。
2.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 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 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③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鲸鱼 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 4~12 个月。
④当这 40 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心满意足离去之后,轮到 20 余种多毛类和甲 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
具体见下表: 说明方法
作用(答题模式)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 举例子
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打比方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找出答题的范围并筛选出重点、关键句子或字词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或提供 的线索,进行筛选提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说明文阅读,河北5年中考命题规律2010~2016年河北中考说明文命题分析2017年河北中考命题预测年份考查篇目考查知识点题型题号分值2016《姓氏的产生与发展》内容理解问答12 2内容理解问答13 2说明顺序问答14 3———2015—————2014—————2013《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内容质疑简答15 2 表达作用简答16 3 理解内容简答17 3 拓展探究简答18 32012《植物的抗旱本领》事例作用简答15 2把握文意简答16 3说明方法简答17 3理解文意判断18 32011—————2010《淘米水的妙用》概括内容填空15 3 理解文意简答16 3 重点词语简答17 3段落作用简答18 3 1.纵观河北省五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中三次出现过说明文。
2014年和2015年已连考二年的议论文阅读。
2016年已考说明文和议论文,因此,在2017年的复习备考中,仍然要重视说明文阅读。
2.近年来说明文阅读突破了以往说明文只考固有的文体特点与常识的局限,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的特点等考点均未涉及,而是侧重考查考生的质疑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3.2017年中考说明文依旧侧重借助短小说明文段考查考生的质疑与思辨能力,广大师生在备考时要继续关注自然环境、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内容的说明短文,还要关注生活常识、环保健康、食品安全、公共交通以及能彰显河北地域特色、文化风物等内容的说明短文。
4.还要注意《201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语文》“题型示例”中的说明文体阅读中的新题型,比如结合文本的质疑题、接轨教材的链接题等。
,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分类按对象分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事物性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叶圣陶《苏州园林》、黄传惕《故宫博物院》。
事理性说明文以抽象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谈家桢《奇妙的克隆》、梅涛《生物入侵者》。
按语言分从说明文语言的特征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平实的说明文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如《绿色基因的革命》【河大版】这类科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决定了其说明语言客观、准确、平实的特点。
生动的说明文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如:吴冠中《桥之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
事物说明文因为其说明对象具有事物性特点,故而事物间的区别非常明显,容易把握,如:《苏州园林》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而事理说明文着重于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其说明内容相对抽象,故而说明对象比较难以把握;如:《大自然的语言》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由此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
说明顺序: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是按石拱桥发展历史的时间先后顺序(“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1961年云南的‘长虹大桥’”)进行说明的。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如:《故宫博物馆》以空间为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逐次介绍建筑物。
这种顺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览参观习惯,也符合故宫各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本质。
如:《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②由主要到次要。
如:《苏州园林》一文第三至六段紧扣第二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七至第九段则说明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细部的特点。
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文章不仅文脉清晰,而且重点突出。
③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④由原因到结果。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就说从明花色产生的原因入手,再进一步说明花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⑤由浅入深的顺序。
⑥由表及里的顺序。
⑦由此及彼的顺序。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
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如:《中国石拱桥》第五段、第六段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数字,都是经过科学的测量得来的,准确地说明了两座桥的规模。
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说明对象的某一特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如:《中国石拱桥》第一段第一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拱桥的形状。
作比较把两个以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似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介绍某一事物的性质、变化、发展的说明方法。
作用: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画图表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作用:使……(说明对象)浅易易懂....,.概.念清楚...。
如:《看云识天气》中有关“云”的现象的解释说明。
摹状貌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说得形.象、具体、生动.......。
如:《中国石拱桥》第六段写到“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好像把一头头狮子陈列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
分类别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的逐一说明。
作用: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说明更有条理性.....。
如:《看云识天气》写天上的云,从大的方面分为晴天的“薄云”和阴雨天“低而厚密的云层”,其中“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等,这样的分类会让读者对云的印象清晰明了。
法及其作用下定义用最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意义和特征。
格式:“……是什么”或“……是怎样的”。
作用:……是……准确..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如:《大自然的语言》“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举例子【2012已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及其特征等说明得更加具体、清楚、明白,在说明过程中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用: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二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举例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引资料【2013已考】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的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如《中国石拱桥》第五段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一句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突出了赵州桥外观设计的精妙绝伦。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作用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序等,都要求表述准确无误。
这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
如:《中国石拱桥》中对石拱桥的历史、长、宽等特征的介绍。
生动形象(比喻、拟人)/平易朴实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如《奇妙的克隆》中对“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描述,语言平实、具体;《看云识天气》中对云的种类的区别和变化的介绍,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趣味性。
的结构形式1.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
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分—总”式:“总—分—总”式(如《看云识天气》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云和天气的关系;第二部分:第2~6段分述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总说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注:事物说明文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
(如《大自然的语言》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
)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4.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