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7.2-分子的热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7.2-分子的热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7.2-分子的热运动

7.2 分子热运动

一、学科素养与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扩散现象.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

2、科学思维:

(1)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掌握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概括出影响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快

慢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布朗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布朗运动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讲练结合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老师陈述: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探究分子的热运动。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情境展示1:课件展示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同时滴入一小滴相同的红墨水。察哪一杯水变红得更快些。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杯中的水都变红了,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墨水分子扩散到水中。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杯水变红得更快?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热水变红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地越快。教师总结:像这种,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

Ⅰ扩散现象

板书: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意义:表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可以在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不同状态物

质间发生。

教师陈述:我们可以通过这几段视频来直观地感受下扩散现象。

情境展示2:展示二氧化氮和空气的扩散视频。

情境展示3:展示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扩散视频。

情境展示4:展示墙角堆了煤之后,墙会变黑,即便向里挖去一块,也能看到黑色的斑点。

教师提问:咱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扩散现象?学生回答:人在客厅闻到厨房饭菜的味道;浸入盐水中的物体会变咸;“墙内开花墙外香”

教师提问:通过冷水和热水扩散的快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明显。

当堂检测:例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A .雨后的天空中悬浮着很多的小水滴

B .海绵吸水

C .在一杯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就会变咸

D .把一块煤贴在白墙上,几年后铲下煤后发现墙中有煤学生回答:CD

教师总结: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微观运动的宏观表现,这也是扩散现象与其他类似现象的本质区别.

Ⅱ布朗运动

学生3min 时间,阅读课本布朗运动一部分。教师提问:布朗是谁?他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布朗是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1827 年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粉微粒悬浮在静止水面上的形态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些花粉微粒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布朗经过反复观察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我确信这种运动不是由于液体的流动所引起,也不是由于液体的逐渐蒸发所引起,而是属于粒子本身的运动. ”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看法,布朗把观察的对象扩大到一切物质的微

小颗粒,结果发现,一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都会作无休止 的不规则运动。 老师陈述: 我们把悬浮在液体 (或气体) 中的固体微粒的无休止的无规则运动, 展示布朗运动视频和图片。

教师提问:在视频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微粒在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微粒越小,运动越明显。 教师提问:那么,为什么微粒在做无规则运动?或者说布朗运动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微粒具有生命、 受到重力、浮力、周围液体分子的撞击力?? 展示布朗运动成因的视频

教师总结: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 ( 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不

是固体微 粒中单个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 ( 或气体)分子的运动.它反映了

液体 (或气体)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撞击微粒。当悬浮的微粒

够小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出

了。在某一瞬间,微粒在某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较强,在下一

间,微粒受到另一方向的撞击作用较强,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

规 则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与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越少,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而布朗运动越明显。如果

悬浮的微粒很大,在某一瞬间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很多,各个方向

撞击作用接近平衡,这时就很难观察到布朗运动了。教师提问: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除了微粒大小还有什么?学生回答:还和温度的高低

有关。教师总结:布朗运动是悬浮固体微粒的运动,不是单个液体分子的

运动,但布

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极不规则的,课本中图7—2—5 所示并非固体

微粒的运动轨迹,而是每隔30 s 时间微粒位置的连线,其轨迹

无法知道。

Ⅲ热运动老师陈述:咱们刚才可以发现,液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

度越高,液体分子的运动越激烈,我们把分子的这种运动称为分子热运

动,因为它和温度有关。

板书:分子热运动

1、定义:物体里大量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

2、特征:

(1) 无规则性

(2)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温度是反映分子热运动的剧

烈程度的物理量。

老师陈述:在任一时刻,物体内既具有速率大的分子.也具有速率小的分子,

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的个数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大多数

分子的速率都在平均速率附近.通常所说分子运动的速率,均指

它们的平均速率而言.

分子的平均速率是很大的,且和物体的温度以及分子的种类有

关.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的数量级为102m/s 当堂检测:例2:如图所示的是做布朗运动小颗粒的运动路线记录的放大图.以小颗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s 记下小颗粒的位置,

得到B、C、D、E.F、G等

点,则小颗粒在第75s 末时

位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

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

定在CD连线中点

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上学生回答:CD

(三)、课堂小结:

Ⅰ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意义:表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可以在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不同状态物

质间发生。

Ⅱ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

运动,它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

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Ⅲ分子热运动1、定义:物体里大量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

动。

2、特征:

(1)无规则性

(2)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温度是反映分子热运动的

剧烈程度的物理量。

七、板书设计

Ⅰ扩散现象

1. 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 意义:表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可以在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不同状态物

质间发生。

Ⅱ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它反

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液体温度

越高,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Ⅲ分子热运动1、定义:物体里大量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

动。

2、特征:

(1)无规则性

(2)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温度是反映分子热运动的

剧烈

程度的物理量。

八、课后作业

1. 丛书练习册本节内容。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了热学的第二节,本节重点就是布朗运动及产生

的原因.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 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

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mL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物理高考复习——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 1、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 (08全国1卷) A .4×1016 m 3 B .4×1018 m 3 C .4×1020 m 3 D .4×1022 m 3 2、对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08全国2卷)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气体温度就越高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3、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 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取6×1023 mol -1) C (08北京卷) A .10年 B .1千年 C .10万年 D .1千万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天津卷)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 .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08四川卷) 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 .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D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热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C (08重庆卷) A .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 .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 .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 .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7、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7全国2卷) A .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 .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 .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1、V 1、T 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 2、V 2、T 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07全国广东卷) A .p 1 =p 2,V 1=2V 2,T 1= 21T 2 B .p 1 =p 2,V 1=2 1V 2,T 1= 2T 2 C .p 1 =2p 2,V 1=2V 2,T 1= 2T 2 D .p 1 =2p 2,V 1=V 2,T 1= 2T 2 9、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学用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中物理之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 分子的热运动 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原因: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 3.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4.扩散现象说明 (1)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 布朗: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1827年,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粉微粒悬浮在静止水面上的形态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些花粉微粒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布朗经过反复观察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我确信这种运动不是由于液体的流动所引起,也不是由于液体的逐渐蒸发所引起,而是属于粒子本身的运动。” 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追踪一个微粒的运动 将每隔30s观察到的微粒的位置,用直线把他们依次连接起来。

花粉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不同的花粉微粒的运动路线是不同的。 图中的连线是不是花粉微粒运动的实际路线? 不是 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即: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布朗运动是观察到的悬浮小颗粒(足够小)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间接反映了气体、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跟什么因素有关 布朗运动是分子的运动吗? 布朗运动是悬浮于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这种微粒

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的集合体,因此它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微粒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为什么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为什么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加激烈? 温度升高,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液体分子对微粒的碰撞次数将增加,而且每次撞击作用将增强。这就使微粒受到来自各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的不平衡现象加剧,引起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加激烈 布朗运动的特点 无规则; 永不停息; 温度越高,颗粒越小,运动越激烈; 布朗运动能够在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物理 第1章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3 分子的热运动教师用书 教科版选修3-3

3.分子的热运动 学 习目标知识脉络 1.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 象产生的原因.(重点)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 运动产生的原因.(重点) 3.通过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分 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重点、难点) 4.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理解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难点) 扩散现象 [先填空]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6.应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来生产半导体器件. [再判断] 1.在一杯开水中放上点糖,整杯水变甜了,是扩散的原因.(√) 2.冷水和热水都能使红墨水扩散,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无关.(×)

3.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 [后思考] 扩散现象是否是由对流和重力引起的? 【提示】扩散现象不是由对流和重力引起的,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1.影响扩散现象明显程度的因素 (1)物态 ①气态物质的扩散现象最快、最显著. ②固态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慢,短时间内非常不明显. ③液态物质的扩散现象明显程度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 (2)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扩散现象发生的明显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3)浓度差:两种物质的浓度差越大,扩散现象越显著. 2.分子运动的两个特点 (1)永不停息:不分季节,也不分白天和黑夜,分子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无规则: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则,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又具有规律性,总体上分子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 1.如图1-3-1所示,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当抽去玻璃板后所发生的现象,(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目录-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运动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电场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导学案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导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及决定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演示与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法、分析推理归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观察、永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布朗运动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识,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过程 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1】将空的集气瓶倒扣在盖有毛玻片的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并补充小棉花的作用。 【演示2】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一杯清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演示3】同样的现象在固体与固体之间、固体与液体等之间能否发生呢?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提出扩散概念。 一、扩散现象

1.概念: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思考:扩散现象让我们知道,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这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分子间没有间隙,能进入吗? 2.意义:反映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运动的,同时也反映了分子间有间隙。 思考:既然反映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运动的,那么分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大家猜想)再做一个实验分析。 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这是绘画用的颜料,在烧杯中放入少许,用水稀释后,取出少许液体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简要交代显微镜操作注意事项。 展示观察成果:用液晶显示仪和投影放大展示小组观察成果。 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继续提问:有运动的,有几乎不动的(后续解释)。那么运动的是什么在动? 问题2:所看到的究竟是分子在动还是微粒在动?(小组讨论) (提示)光学光学显微镜观测限度。 问题3:既然是微粒在动,那么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学生回答) 问题4:看起来像是无规则运动,你能设计方案验证吗? (1)提示:我们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有一个频闪照相的方法记录物体的位置。 (2)对生的方案进行分析 (3)演示气垫平台上物体运动,分析它的特点。 (4)简述布朗发现微粒运动的过程。 二、布朗运动 1.概念:后人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问题:5.为什么悬浮微粒会做无规则运动呢? 对学生观点点评。用实验分析学生的观点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 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 的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 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选修3-1(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物理·选修3-1(人教版) 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1.(双选)关于磁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和电场一样,是同一种物质 B.磁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于磁场里的磁体或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C.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D.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进行的 2.磁铁吸引小铁钉与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毛发碎纸屑两现象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电现象 B.两者都是磁现象 C.前者是电现象,后者是磁现象 D.前者是磁现象,后者是电现象 3.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磁场的存在B.磁场的方向性 C.电流可以产生磁场D.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4.磁性水雷是用一个可绕轴转动的小磁针来控制起爆电路的,军舰被地磁场磁化后就变成了一个浮动的磁体,当军舰接近磁性水雷时,就会引起水雷的爆炸,其依据是() A.磁体的吸铁性 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5.如图四个实验现象中,不能表明电流能产生磁场的是()

A.甲图中,导线通电小磁针发生偏转 B.乙图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丙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靠近 D.丁图中,当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远离 6.判断一段导线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手边若有几组器材,其中最为可用的是() A.被磁化的缝衣针及细棉线 B.带电的小纸球及细棉线 C.小灯泡及导线 D.蹄形磁铁及细棉线 7.《新民晚报》曾报道一则消息:“上海信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市鸽巢”,信鸽的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哪种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8.如图所示为一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其中M为矿石漏斗,D为电磁铁. 在开矿中,所开 采出的矿石有含铁矿石和非含铁矿石,那么矿石经过选矿机后,落入B槽中的矿石是________,落入A槽中的矿石是________. 答案: 1.答案:BD 2.答案:D 解析:磁铁吸引小铁钉是靠磁铁的磁场把铁钉磁化而作用的,是磁现象;摩擦过的塑料上带电荷是周围产生电场而吸引毛发碎纸屑的,是电现象.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实验中电流能使静止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故正确选项为C.

高中物理 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7.2分子的热运动课后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观察、敢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物理基于实验的科学,使学生相信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及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区分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分子热运动。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实验分析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演示:往地上喷香水,提问:同学们的感受?分析得出:香水分子不停的运动。本节课我们就从实验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一、扩散现象 学生观察三个实验: 1.将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与另一集气瓶竖直方向对口接触 ,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子慢慢扩展到上面瓶内。 2.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底部,分界面很清晰,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界面模糊了。 3.把铅块和金块压紧,放置几年后,发现在接触的地方都有对方的分子。 结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板书) 2、原因: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板书) 提问:那么扩散现象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实验: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较快,而在冷水中扩散较慢。 3、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板书) 4、本质:直接反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板书) 二、布朗运动 回答以下问题: 阅读课本P 5-7 1、什么是布朗运动。 2、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3、影响布朗运动因素是什么? 4、布朗运动反映了什么。 解答:(1)定义: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板书) 展示动画: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撞击悬浮颗粒。 说明:悬浮微粒:宏观上的小(肉眼看不到) 微观上的大(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 正因为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导致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2)原因: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板书) 思考填空: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越,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越,布朗运动越。如果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很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分子数,各个方向的撞击作用接近,布朗运动就。(画图分析) 帮助理解: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3同步训练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布朗运动的发现,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A.说明了悬浮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 B.说明了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说明了悬浮颗粒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D.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解析:布朗运动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个是说明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另一个是说明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 答案: B 2.扩散现象说明了()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物质内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分了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扩散现象是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内部的现象,因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而物质混合达到均匀,则表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答案:CD 3.对“热运动”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运动越快 B.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C.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里每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都越激烈 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是热运动 解析: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这是大量分子的平均效果,具体到每个分子的运动就不一定了,应选B、D.

答案:BD 4.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盐的分子很小,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 解析:萝卜腌成咸菜或炒成熟菜,具有了咸味,是由于盐分子扩散引起的,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扩散得快,故只有D 项正确. 答案: D 5.下列关于布朗运动与分子的运动(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B.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固体颗粒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C.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因为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可以叫做热运动 解析:微粒由大量分子组成,是一个小物体,它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A错;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引起的,它反映的是液体分子的运动特点,所以B错,C对;布朗运动的对象是固体小颗粒,热运动的对象是分子,二者不可能等同,D错.答案: C 6.较大的颗粒不做布朗运动,是由于() A.液体分子不一定与颗粒相撞 B.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对颗粒冲力的平均效果相互平

教资面试高中物理试讲之《分子的热运动》

教资面试高中物理试讲题目《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它们的的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提高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拉近与物理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相关概念。 【难点】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接下来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对于此结论进行验证。 第一个实验通过易蒸发的溴观察瓶中气体颜色,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情况,分别说明了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分子的热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 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引出扩散现象的概念,即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并且介绍扩散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对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扩散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例如茶叶蛋酱油中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里面,鸡蛋里面才会呈现出酱油的颜色,以及金片与铅片压在一起,金会扩散到铅中,铅也会扩散到金中,由此可以证明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作物规则运动。

在之前为学生介绍的扩散现象是在微观的角度去解释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主要是介绍了宏观现象中的无规则运动。通过19世纪初观察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地运动这样的现象,植物学家布朗所研究的运动,从而引出类似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前由教师明确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结合布朗所做的实验,与学生共同总结出足够小的微粒会发生这样的运动,并且微粒越小运动就越明显。从而引出布朗运动的概念讲解。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概念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布朗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释吗?”让学生进行小组间讨论,并提问。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从微观的角度,液体分子受到各个方向的撞击,体现出不平衡性,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最后可以对学生追问“布朗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与扩散现象有哪些区别?”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前的实验现象中,可以发现运动与温度又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运动越明显。从而引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引出热运动的概念。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通过这样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应用,还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多名学生进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谈谈收获。 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的生活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