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
政企共建典型案例
![政企共建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c054e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d.png)
政企共建典型案例政企共建是指政府与企业共同合作,携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
下面列举了10个典型的政企共建案例,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
1. 医疗健康领域:政府与医疗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和发展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2. 交通运输领域:政府与交通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
政府制定交通规划和政策,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企业投资兴建交通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等,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3. 教育领域:政府与教育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
政府提供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兴办优质学校,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4. 环境保护领域:政府与环保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出台环保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投资兴建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5. 金融领域:政府与金融企业合作,共同促进金融服务升级。
政府出台金融改革政策,提供金融监管和支持,企业投资兴办金融科技公司,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服务实体经济。
6. 农业领域:政府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
政府提供农业政策和农田资源支持,企业投资兴办农业科技园区,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产能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7. 旅游领域:政府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
政府提供旅游政策和旅游资源支持,企业投资兴办旅游景区和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扩大旅游业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
8. 文化创意领域:政府与文化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政府出台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提供文化资源和场地支持,企业投资兴办文化创意企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推广,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嵩明县职教园区发展案例(a)
![嵩明县职教园区发展案例(a)](https://img.taocdn.com/s3/m/edf7ce2e0b4c2e3f56276305.png)
嵩明职业教育园区发展案例云南省嵩明职业教育园区是云南省、昆明市共建、重点扶持的职教园区,经过四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备、入驻师生最多的职业教育区域中心和最大的职教新城。
一、嵩明职业教育园区概况嵩明职业教育园区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地处昆曲、昆嵩、东南绕城等昆明市重点交通网络临空产业黄金节点,毗邻空港经济区、省级杨林工业园区,位于嵩明县杨林镇东南方,距昆明市区34公里,昆明新机场16公里,距呈贡大学城仅40多公里。
规划区山川秀丽,沃土平畴,空气清新,为典型的低丘陵缓坡、荒坡疏林山地,适宜建设山地城镇,具有适宜人居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园区于2009年正式开始建设,历时4年,先后引进云南工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北美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昆明市卫校、昆明商贸职业学院、云南东方时尚驾校、云南省旅游学校、云南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2所院校,学生规模达超过5万人,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信息技术类、工程类、艺术设计类、医学类、外语类等80多个专业,拥有专任教师4800人,年均培训能力3万人,为当地年均提供就业岗位3000人。
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主题公园、小学、幼儿园、公租房、教师配套住房正在建设。
建成区面积近五平方公里。
2012年,嵩明职教基地被省教育厅列为云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
如今,嵩明职教基地已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备、入驻师生最多的职业教育区域中心和最大的职教新城,管委会己向相关部门上报了国家级职业教育试验示范基地立项报告,创建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二、嵩明职教园区的发展情况。
(一)发展的初期阶段按照中央、省、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部署,2008年,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将嵩明、安宁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两个职教基地,2009年,市规委会第九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全市中职、高职新建、搬迁、改扩建原则上都要进两个职教基地。
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和案例
![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521c7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8.png)
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和案例
园区合作共建模式是一种集中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
模式。
它以园区空间为载体,结合产业互动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
业之间产业链的协调和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园区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中,有一些典型案例。
例如,华为深
圳总部基地就是以园区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的。
该园区以电子信息产
业为主导,吸引了大量与华为相关的企业入驻;同时园区内的交通、
商务、文化等设施也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另一个案例是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技园区。
该园区是中国创新型
园区的代表之一,通过建设产业生态系统,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
孵化器,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除此之外,国内外很多园区也在探索和推行合作共建模式,如美
国硅谷、德国慕尼黑工业园、丹麦哥本哈根科技园等。
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和案例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化产
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推
进园区合作共建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8b9ea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6.png)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案例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综合性合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部。
以下是关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的十个要点:1. 中新合作区的背景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努力下的成功合作项目。
双方于1994年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旨在促进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 区位优势中新合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部,紧邻苏州市中心和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
该区域交通便利,连接了苏州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企业出口产品和物流运输。
3. 产业布局中新合作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科技等领域。
该区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4. 政策优惠中新合作区享受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和人才引进优惠等。
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并促进了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发展。
5. 人才引进中新合作区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科研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加入。
同时,该区域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6. 产业生态系统中新合作区注重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提供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支持。
这些园区和孵化器为企业提供了办公场所、技术咨询、融资支持等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7. 国际化合作中新合作区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和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区域与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8. 城市规划中新合作区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了现代化的园区环境。
该区域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的办公楼、研发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9. 环境保护中新合作区注重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该区域建设了一批环保科技企业和绿色产业园区,推动了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运行机制
![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运行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ff9632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a.png)
01 Chapter合作共建产业园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发展阶段数量与分布合作共建产业园的发展现状意义合作共建产业园的意义在于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等。
作用合作共建产业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城市化进程等。
合作共建产业园的意义与作用02 Chapter产业园区的规划产业园区的布局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布局产业定位与招商引资产业定位招商引资企业入驻与孵化支持企业入驻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需要制定相应的入驻条件和标准,以筛选符合要求的企业入驻。
入驻条件需要考虑企业实力、产业关联度、创新能力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孵化支持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需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支持,以促进其快速发展和成长。
孵化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持、技术转移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提供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
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需要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以促进产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和协同发展。
产业生态包括但不限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同时还需要关注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协同发展国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关注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合作。
产业生态构建产业生态构建与协同发展VS03 Chapter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共建产业园。
政策支持设立合作共建产业园专项资金,为产业专项资金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行引导措施010203政策支持与引导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与活动组织030201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转化知识产权共享04 Chapter案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共建经验背景介绍合作模式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建设人才集聚区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对接合作等。
幼儿园社区教育合作案例 幼儿园社区合作共建
![幼儿园社区教育合作案例 幼儿园社区合作共建](https://img.taocdn.com/s3/m/bb275d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e.png)
幼儿园社区教育合作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教育不再仅仅是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而是逐渐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建,为孩子提供更全面、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接下来,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幼儿园社区教育合作的经典案例。
一、善待老人活动在某市某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善待老人活动”。
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社区并参与社区活动,了解老人的生活和需求。
幼儿园会定期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养老院进行互动活动,例如给老人表演节目、为他们送上自制的小礼物等。
幼儿园也会邀请养老院的老人来到幼儿园,跟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聊天交流。
通过这种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尊敬和关爱老人,更加深了与社区的联系,同时也为社区的宣传和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社区清洁活动另外一个常见的合作案例就是社区清洁活动。
某市某幼儿园会定期组织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到社区附近进行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
幼儿园会在活动前进行相关的课程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在活动中亲身参与到垃圾分类和清理工作中。
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树立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环境的整体质量。
三、社区文化节活动某市某幼儿园还会定期组织参与社区的文化节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园会邀请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参与社区的文化节庆典,例如新年晚会、春节庙会等。
孩子们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了解社区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社区的热闹氛围。
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园不仅增进了与社区的联系,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促进了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以上所述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共建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更加深了孩子们与社区的联系,并为社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于幼儿园来说,通过社区学习、社区服务等形式,可以拓展教育领域的新空间,为学前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内涵。
而对于社区来说,提供给孩子们更为多样化的成长环境,也为社区的发展和繁荣培养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共建共享创建措施
![共建共享创建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ade1f9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e.png)
共建共享创建措施摘要共建共享是一种合作模式,旨在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建立和分享资源,以达到共同受益的目标。
为了实施共建共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创建措施。
本文将介绍共建共享创建措施的概念、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简介共建共享是一种基于合作和共同价值观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人或组织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
共建共享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包括社区发展、创新、教育、科技等。
在实施共建共享之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创建措施,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创建措施的概念创建措施是指为实施共建共享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这些措施旨在激励各方共同参与合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创建措施可以包括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协调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创建措施,可以推动共建共享的顺利进行,并促进合作的长期发展。
创建措施的方法实施共建共享的创建措施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制定共享政策: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些政策和指导方针,以规范各方的行为和资源使用。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建立共享平台:为了促进合作和资源共享,可以建立共享平台,提供各种资源和工具的共享。
共享平台可以是在线平台、社区组织、实体场所等形式。
3.协调合作关系: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的合作关系,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障。
这可以通过协商、合作协议、共同规划等方式来实现。
4.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例如奖励机制、权益分配等。
这可以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提供支持和培训:为了促进共建共享的能力和效果,可以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培训。
这可以包括技术支持、专业培训、咨询服务等。
创建措施的实施步骤要实施共建共享的创建措施,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共建共享的目标和范围:明确共建共享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参与者和资源要求。
这有助于制定具体的创建措施和实施计划。
广州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和案例
![广州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2b4b1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f.png)
广州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和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广州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重要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产业园区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方力量都在这里汇聚。
比如
说白云区的某个产业园区吧,那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的企业、机构都在这里相互协作,共同打造一个繁荣的小天地。
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搭积木,大家分工合作,有人提供场地,有人带来
技术,有人负责运营,最后搭出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广州的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也是如此丰富多彩呀!
咱再来看看案例,天河区的一个科技园区,政府、企业和高校紧密合作。
政府出政策、搞配套,好比是给这个“舞台”搭好了坚实的架子;企业带着创新的点子和资金,像是舞台上的主角尽情表演;高校呢,则输送了优秀的人才,就像给舞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源泉。
这三方合作得多默契呀!
“哎呀,这样的共建模式可太牛了吧!”这是不是你心里在想的?这种合作让园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企业能快速发展,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区域经济也上去了,这不就是多赢嘛!
再回来说说其他模式,有的是企业之间强强联手,共同开拓市场;还有的是引入外部专业机构,为园区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
就好像打篮球,不同的球员组合在一起,打出精彩的配合,赢得比赛!
总之呀,广州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模式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精彩。
每个模式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发展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可能。
所以呀,咱们可得好好抓住这些机会,让产业园区这个“大舞台”更加绚丽多彩!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广州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充满活力和潜力,值得我们大力去探索和发展!。
9大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及分析2万多字
![9大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及分析2万多字](https://img.taocdn.com/s3/m/b2797b1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e.png)
成功案例:●集约共享,协同发展,建设X模式的高职教育园区 (1)●造峰填谷,守正出奇,小学校能做大文章 (2)●破解创业遗传代码 (4)●“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 (5)●(FAW)模式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8)●实施董事会制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0)●深化校内管理改革推进校企互动双赢 (11)●构建可视受控、持续改进的数字校园 (12)●集约共享,协同发展,建设X模式的高职教育园区X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是X省教育厅与X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职教育基地和实验区,内有五所高职院校入驻。
园区占地面积5,500亩,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在校高职学生6万余名,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园区校际间没有围墙,在基础设施、图文信息、师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充分实现内外开放、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集约高效,合作共赢”的创新之路。
X高职园区是X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其中的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其余四所院校是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一、政府主导,搭建平台1.成立机构,统筹园区管理X市政府在园区设立管委会,统一领导现代工业中心、培训管理中心、科技园管理中心等机构,并配以公务员及事业编制。
成立由园区领导、各院校领导和企业法人组成的董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成立了高职教育园区教育资源共享委员会,设立教学、培训、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协作组。
2.政府统筹,搭建公共平台公共实训平台。
政府投资1亿元,五所院校投入1.5亿元,共同建设了由14个实训基地组成的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中心,每年接受实训学生5万多人次。
公共信息平台。
政府和院校共同投资300多万元,由X信息学院牵头,建设了园区共享数字资源中心,现有20TB容量的图文信息系统和300余万册图书资源的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一馆资料,全区共享。
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由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培训管理中心、职业技能与鉴定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联盟等组成,成为园区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形载体。
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 (2)
![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 (2)](https://img.taocdn.com/s3/m/45dc4b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d.png)
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1. 引言如今,园区合作共建成为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园区合作共建是指不同企业或组织之间在园区内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创新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这种合作模式在促进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利益相关方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一个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为例,介绍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 案例背景2.1 园区概述本案例发生在一个高科技园区,该园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拥有优越的交通和环境条件。
园区内集聚了多家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和创业孵化器,形成了一个充满创新和合作机会的生态系统。
2.2 合作共建的目标该园区的管理机构希望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园区内企业和机构的竞争力。
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合作共建的模式,促进各个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
3. 合作共建的步骤3.1 制定合作共建计划在开始合作共建之前,园区方面与各个企业和机构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
他们共同制定了合作共建的计划,明确了合作的目标、范围、时间表以及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3.2 设立合作共建机构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合作共建的活动,园区方面和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设立了一个合作共建机构。
该机构由来自各方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决策和推动合作共建的相关工作。
3.3 打造创新交流平台为了促进合作共建的交流与合作,园区方面搭建了一个创新交流平台,供各个企业和机构之间交流想法、共享资源和寻找合作机会。
这个平台包括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活动,例如创新论坛、项目路演、专题研讨等。
3.4 实施合作项目在合作共建计划的指导下,各个企业和机构开始了实施合作项目的阶段。
这些合作项目包括共享研发设施、联合研究项目、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
通过共同努力,各个企业和机构之间取得了积极的合作成果。
4. 合作共建的成果4.1 创新成果通过合作共建,园区内的企业和机构实现了技术和知识的共享,不断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飞地经济案例
![飞地经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4c5aa576a20029bc642d41.png)
飞地经济模式(Enclaves economic model)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飞地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分类:1、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1)飞出地投资型,即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2)飞入地投资型,即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3)两地共投型,即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2、按飞地工业基地的管理方式(1)飞入地管理型,对工业基地进行属地化管理。
优点是管理方熟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不足之处在于可能形成对企业服务的不连续性,没能有效利用飞出地的管理经验;(2)飞出地管理型,由飞出地派遣管理团队对基地进行管理,对企业进行服务。
优点是保证了服务、政策的连续性,使企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缺点是管理方需要时间来理解当地经济文化环境;(3)两地共管型,设立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机制,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双方共同派驻人员。
这样既能保证基地服务管理的延续性,又能充分利用飞入地的资源,但前提是双方真诚的合作,高效的沟通。
3、按飞地形成的原因(1)集约用地型。
该类型是“飞地经济”模式的最早表现形式,以福州市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为代表。
它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
(2)优势互补型。
该类型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
典型案例如大连市长海县与普兰店市的合作。
(3)产业梯度转移型。
该类型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
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
典型案例如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产业转移到粤北始兴县。
飞地经济始于我国沿海经济特区。
高校 国有企业 校企合作 案例 经验做法
![高校 国有企业 校企合作 案例 经验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431b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9.png)
高校国有企业校企合作案例经验做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高校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下是一些高校与国有企业成功合作的案例及经验做法:1. 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高校与国有企业共同建立研发中心,整合双方的科研资源,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例如,某高校与一家国有汽车企业合作,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
2. 实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高校与国有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高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
3.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高校将科研成果转让给国有企业,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和推广。
这种合作模式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 共建产业园区:高校与国有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园区内设有研发中心、孵化加速器、生产基地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高校与国有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双方的利益诉求和合作目标,确保合作项目与双方的战略发展方向相契合。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 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4. 加强风险管理,对合作项目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论证,降低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高校与国有企业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诸多好处。
通过成功案例的经验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要素,如明确合作目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等。
这些经验做法可以为其他校企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更多高校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校”协同办园实践模式的探索--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公办园案例
![“政-校”协同办园实践模式的探索--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公办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5e7bd20912a21615792923.png)
“政-校”协同办园实践模式的探索--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公办园案例作者:刘朝阳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第9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制定了我国教育十大试点改革工程,其中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试点,是“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同时明确了政府职能,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遵循《纲要》精神,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家庭的理念,2015年,合肥市包河区、新站高新经济产业开发区以“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新建的包河欣园和新站北岗花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委托给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合肥幼专”)管理,政校双方合作共建公办幼儿园,真正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政校协同办园的运行模式合肥幼专与地方政府协同创办“公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负责硬件投入和办园经费的保证,合肥幼专负责管理,开辟了一条协同创新之路。
(一)打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空间政府出资建成小区配套幼儿园,区政府进行内装和设备投入,合肥幼专派出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设计。
1.特色化的装饰装修根据幼儿园建筑规范、办园理念及特色,合肥幼专专业人员参与设计幼儿园的装饰装修方案,如:室内房屋格栅吊顶用于孩子挂吊饰布置环境、木墙裙和软木墙给孩子粘贴作品和区角布置、pvc软质地面利于幼儿安全活动,户外配套有沙地、戏水池、种植园地、跑道、升旗台及运动场,还设有生态园、绿色迷宫、小木屋等,处处体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2.专业化的设施设备按照省一类园的设备标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安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设施设备,创设科学宫、厨艺陶艺室、益智室、绘本馆、建构室、社会活动室等多功能室,购置丰富的活动材料,同时配齐幼儿园的安全设施设备、信息化教学设备、室内外玩具、生活设备等。
小区物业管理的合作与共建模式
![小区物业管理的合作与共建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514b2c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e.png)
小区物业管理的合作与共建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往往由物业公司独立承担,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合作与共建模式逐渐兴起。
本文将探讨小区物业管理的合作与共建模式,并分析其优点与挑战。
一、合作与共建模式概述合作与共建模式是指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政府等相关方面共同参与物业管理的一种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业主与物业公司共同承担管理职责,政府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
其主要特点包括:1.多方共同参与:合作与共建模式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业主、物业公司和政府等各方共同合作,形成管理共识和利益共享。
2.权责分明:在合作与共建模式下,业主、物业公司和政府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和义务,明确权力与责任的界定。
3.长期合作:合作与共建模式是一个长期的管理机制,需要各方长期合作、积累经验,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二、合作与共建模式的优点1.提高管理效率:合作与共建模式将业主、物业公司和政府的资源充分整合,使得管理决策更加科学、高效,提高了管理效率。
2.提升服务质量:合作与共建模式鼓励业主参与管理,通过业主的监督和参与,可以提升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满足业主的需求。
3.减轻物业负担:在合作与共建模式下,物业公司与业主共同承担管理职责,分担了物业公司的负担,降低了物业费用。
4.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业主的参与和合作,合作与共建模式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合作与共建模式面临的挑战1.利益分配问题:在合作与共建模式下,如何合理分配各方的利益是一个挑战。
需要各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协商和分配。
2.管理制度建设:合作与共建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各方的权力、责任和流程等,这对于独立物业公司和业主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3.组织管理能力:合作与共建模式需要业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如果业主参与度不高或组织能力不足,会影响到整个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幼儿园家园共育社区合作共建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家园共育社区合作共建教育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d0ae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1.png)
幼儿园家园共育社区合作共建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园位于市的一个社区内,为了更好地实施家园共育,幼儿园与社区积极展开合作,从而提升幼儿的教育体验和发展水平。
其次,幼儿园积极利用社区资源,给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建立了一个幼儿兴趣小组,借助社区的资源,引导幼儿参与各种艺术、体育和科技等学习活动。
幼儿园还定期举办主题展览和社区亲子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
这些活动既加强了家园沟通和互动,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再次,社区提供了实践机会,加强了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开展了一项社区服务计划,幼儿每周都会去社区参观,了解社区的环境、文化和历史。
同时,幼儿园也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到幼儿园参观,与幼儿展开互动和交流。
这种实践机会有助于幼儿们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幼儿园和社区共同探索、研究家庭教育模式和方法,共同出版了一本《家庭教育指南》。
这本指南收集了幼儿园教师和社区家庭教育专家的教育观点和实践经验,为社区家庭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指南还包括了社区家长的经验分享和教育资源推荐,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形成良性互动。
以上就是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社区合作共建教育的案例分析。
通过幼儿园与社区的密切合作,幼儿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和教育支持,社区也获得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这种家园共育的模式,有助于形成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提升。
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案例
![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6c2c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a.png)
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案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模式的兴起,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
案例背景:某国建设高速铁路项目某国作为亚洲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为了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兴建一条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速铁路。
然而,由于资金缺乏和技术限制,该国无法独自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项目。
因此,该国政府开始寻求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的解决方案。
合作模式: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在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某国政府与另外两个邻国政府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的协议。
根据协议,各国政府将共同出资,共同承担风险,并分享最终的利益。
此外,各国政府还将共同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合作成果:共赢发展通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该国成功实施了高速铁路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基于合作模式,各国政府共享了项目带来的经济红利,进一步增强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最重要的是,通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该国顺利解决了原本无法独自解决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实现了共赢发展。
启示与展望: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的前景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
在全球化与合作共赢时代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动地区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率,探索更多新领域的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结论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一种创新方式。
通过合作,各国政府可以共同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实现共赢发展。
在未来,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共创共建: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
![共创共建: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9a40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0.png)
《共创共建: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作为促进幼儿教育和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就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的定义、背景、意义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展开全面评估,并提出个人观点与理解。
二、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的定义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社区、企业共同合作共建的幼儿园和配套服务设施。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社区资源整合,以及企业的投入和支持,构建符合当地需求、质量有保障的托幼共建园区,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服务。
三、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的人口流动加剧,家庭结构多样化,双职工家庭比例增加,对幼儿教育和托育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城市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存在着幼儿教育资源不足、托育服务不完善的现象。
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诞生的。
四、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的意义1. 提升幼儿教育资源: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幼儿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家庭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
2. 促进城市发展:通过共建园区,可以加强社区与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提升了社区内的服务水平,增加了社区的凝聚力,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家庭和谐:有了更好的幼儿教育和托育服务,双职工家庭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
五、托幼共建园区协作方案的实施过程1. 政府规划引导: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教育和托育服务的需求,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共建园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社区资源整合:社区要整合在地资源,包括土地、资金、人力等,为共建园区提供坚实的基础资源支持。
3. 企业投入支持:企业要积极参与共建园区,可以通过投资修建、提供教育资源和师资等方式,支持共建园区的发展。
结对共建典型案例
![结对共建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a87645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0.png)
结对共建典型案例结对共建是指在社会治理中,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通过合作、协商、共建等方式,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一种模式。
下面列举了10个结对共建典型案例。
1. 北京市朝阳区“共建共治”社区朝阳区政府与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通过建立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安全巡逻队等机制,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 上海市浦东新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浦东新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平台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广州市番禺区“共建共享”社区公共设施番禺区政府与社区居民、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公园、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
通过共建共享,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深圳市南山区“共建共治”社区南山区政府与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通过建立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安全巡逻队等机制,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 北京市海淀区“共建共享”社区公共设施海淀区政府与社区居民、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公园、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
通过共建共享,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6. 上海市静安区“共建共治”社区静安区政府与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通过建立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安全巡逻队等机制,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7. 广州市天河区“共建共享”社区公共设施天河区政府与社区居民、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公园、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
通过共建共享,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8. 深圳市福田区“共建共治”社区福田区政府与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案例
一、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合作
异地产业园区建设是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由两个或多个园区,在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的指导下,为实现合作共赢、协调发展和促进产业梯度转移而开展的一种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它是产业转移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核心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有组织、成规模地实施产业梯度转移。
二、合作园区共建模式
一、援建模式。
即依靠行政命令,由欠发达地区划出一块园区,与发达地区共建,发达地区提供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协助谋划园区规划,总揽招商引资,参与园区管理。
江苏省内的南北园区共建大多采用该模式。
如江苏的苏州与宿迁共建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全部补贴给共建园,用于其滚动发展;财政对园内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适当贴息。
通过园区共建推动省内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2006年出台《江苏省政府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苏州宿迁工业园”应时而生。
随后,“江宁—淮阴”、“无锡新区—新沂”等10个南北共建工业园区陆续建成。
2009年出台《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共建园区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省内园区共建。
目前江苏省内共建园区达20多个,每年可带动400-500亿元的资金转移,形成了“江苏模式”。
二、股份合作模式。
在现有开发区中设立共建园,交由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由其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收益按双方股本比例分成。
这一模式适合具有较强园区开发经验的发达地区的政府或园区间开展合作。
目前,江苏与上海主要采用这一模式合作共建开发园区。
在上海外高桥江苏启东产业园,上海、启东共同出资3.2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各占股本60%和40%,税收等收益按照6:4分成。
安徽则根据土地供应、区位交通、矿产、教育科研、人文环境等因素,促进省内各地市结对建立产业园,并与沿海先进省市合作引进相关产业,建立合作产业园,如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是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项目础设施投资约100亿元,带动区域总投资约1300亿元,在滁州建设一个“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重点打造高科技产业园、现代服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