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课 丹柯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丹柯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被摧毁的同时,小说的主人公——丹柯,这个英雄的形象也因此而显得更加伟大。丹柯披荆斩棘,率领着疲惫不堪的队伍艰难地行进。但人群中的怨气和恼恨向他扑来,甚至有不少人想处死他。丹柯为了表明自己信仰的力量,突然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这心比太阳还亮,树林在奔跑的人群面前向两边分开。这个民族终于回到了广阔的草原,而丹柯却倒下了。他骄傲地笑着,那颗炽热的心散裂开来,变成许多的火星在人间闪亮。

幸福在于梦想,屈原吟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徐志摩叹道: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漫修远的人生之路,需要梦想这一动力,生命之舟需要梦想这一指南针。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难忘的追梦之旅。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为了追寻他的梦,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历尽艰险。后来,他在一个能把铅变成金子的炼金术士的指引和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见到了金字塔,虽没找到财宝,但却悟出了藏宝的真正的地方。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小说,一篇是以人物为主表现主题的远古传说,一篇可看作是侧重事件表现主题的现代寓言,二者都以很强的故事性传达了哲理思考,但在表现主题时侧重点以及写作手法方向都不同,展示出小说主题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因此,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理解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等。特别要体会《丹柯》一文中丹柯形象的悲剧色彩及对主题的深化作用,提高对悲剧性主题的审美能力,领悟曲折的情节、浪漫的表现手法;体会《炼金术士》主题多棱镜的作用,增强领悟主题不同侧面的能力,以及象征、寓

言手法对主题呈现的作用。

第5

课丹__柯

对应学生用书P22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泥沼.

(zh ǎo) 2.桠.枝(y ā) 3.虬.

曲(qi ú) 4.黏.泥(ni án) 5.龌龊..

(w ò chu ò) 6.喧.响(xu ān) 7.渺.

小(mi ǎo) 8.宽恕.(sh ù) 9.怜悯.

(m ǐn) 10.合拢.(l ǒn ɡ) (二)多音字 1.压⎩⎪⎨⎪⎧ 压.宝y ā压.板y à 2.轧⎩⎪⎨⎪⎧

轧.钢zh á倾轧.y à

轧.账ɡá 3.恶⎩⎪⎨⎪⎧ 恶.心ě凶恶.è

厌恶.w ù 4.禁⎩⎪⎨⎪⎧ 监禁.j ìn 不禁.j īn 二、写准字形

1.⎩⎪⎨⎪⎧ sh āo 稍微树sh āo 梢

sh āo 艄公

2.⎩⎪⎨⎪⎧ 蜻t ín ɡ蜓t ǐn ɡ挺身朝t ín ɡ廷

3.⎩⎪⎨⎪⎧ mi án 绵羊j ǐn 锦绣

4.⎩⎪⎨⎪⎧

s ī撕碎s ī厮杀 三、用准词语

1.宿愿 宿怨 例 句

(1)德国足球队十年磨一剑,坚持青训系统三步走,终偿宿愿,捧走大力神杯。

(2)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宿怨,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处于以巴核心冲突之外,而

且更加棘手。

辨析

宿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也作夙愿。宿怨:指旧有的怨恨,也作夙怨。

例句

(1)面对弱势群体,我们既要有怜悯之心,更要伸出助人双手。

(2)任何一个碰瓷者的特定身份,并不能抹去他们作为人的客观存在,更不能因此泯灭或降低我们同情弱者、怜惜生命的可贵人性。

辨析

怜悯: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者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如:他的不幸遭遇值得怜悯。

怜惜:怜悯爱惜。如:怜惜生灵。

例句

清华大学在新生报到区外设置了“警戒线”,家长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独自登记入学。这一举措能否触动家长、警醒更多的人呢?

辨析

警戒:①告诫人使注意改正错误;②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警醒:①警戒醒悟;②睡眠时易醒、睡不着;③使警戒醒悟。

1.密密层层:比喻布满得没有空隙。

2.筋疲力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3.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对应学生用书P2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

简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

11岁时当过学徒,也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

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

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

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7年5月,高尔基和列宁一起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1936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68岁。

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鹰之歌》,散文诗《海燕之歌》,剧本《小市民》《底层》《太阳的孩子》《野蛮人》《敌人》等,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评价:列宁评价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活动家,诗人。

鼓舞民众,驱散黑暗

当时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一群族人受到外敌入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他们来到了森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是巨木的挡道,两者都有死亡的威胁。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觉带领族人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而在带领族人走出绝境的过程中,族人的忘恩负义与丹柯的自我献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勇士丹柯用自己熊熊燃烧的心为族人照亮前进的道路,甘愿牺牲自己,一心为公,最终让整个族人逃离敌人的追杀和森林中种种死亡的威胁,获得幸福;而他的族人却从开始的感激到慢慢的不信任,再到怀疑、辱骂甚至要杀死他,最后竟恩将仇报,一个胆怯的族人一脚踩碎了丹柯的心……高尔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鲜明的对比与反衬,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舍己救人、一心为公,却没有好下场的悲剧英雄形象。

丹柯⎩⎪⎨⎪⎧⎭

⎪⎬⎪⎫族群突然遇难——序幕

丹柯挺身而出——开端人们抱怨丹柯——发展丹柯剖胸取心——高潮丹柯力竭而亡——尾声赞颂丹柯的执着和勇气,批判人们的胆怯和无知

赏情节

小说的情节与主题的关系如何?

[明确] 悲剧主人公往往表现出崇高的精神特质,他们的品格常常与真、善、美密切相关,因此人物在抗争中与对立面的力量对比越悬殊,主体的抗争越艰难,我们就越能感受到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

与此相应,《丹柯》在情节设置上的一波三折也凸显出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人们先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