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5课 丹 柯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学案-人教课标版
姓名第三单元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会《丹柯》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4.认识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二、基本要求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了解《丹柯》中“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发展要求1.读《炼金术士》,从作者对老妇人释梦、麦基洗德解天命的叙述中体会明暗交织的叙述手法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2.读《炼金术士》,能从自己对梦想的理解出发来认识牧羊人实现梦想的旅程。
3.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四、话题:主题(教材P)五个方面:、小说的灵魂——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主题观的演变五、资料链接.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学徒,做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底层社会成了他“大学”的课堂。
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于世纪年代开始创作,世纪初投身俄国革命的工人运动。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后期他则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不仅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的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堪称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小说。
.保罗·戈埃罗,年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被认为是继《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拉美作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优质导学案
课题:《丹柯》《炼金术士》(小说主题)学习目标1领会小说主题以及常见的表现主题的方法。
2把握小说主题与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多角度分析思考。
重点难点1小说主题的多元化解读。
2小说主题的实现手段。
学法指导以教材为范例,多角度分析探讨小说主题,领会创作者意旨的同时生发自我思考。
【课前预习案】一、字词积累祈.祷(qí)荒谬.(miù)不妨.(fáng )深邃.(suì供.应(gōng )弥.天大谎(mí)黏.泥(nián )龌龊..(wò,chuò)着.迷(zháo )羊圈.(juàn )名副.其实(fù)二、文学常识1.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关乎小说价值的重要问题。
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我们将它们称为_母题____。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___母题___中去。
2.世界上仿佛就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_。
作家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两种,讲故事__或是___讲道理。
3.表现主题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自觉的是指思索(或思想)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丹柯》和《炼金术士》,不自觉的是指以故事_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一千零一夜》。
4.主题鲜明是小说的忌讳,因此,要形象大于思想,要模糊处理。
5、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知人论世■高尔基(1886-1936),苏联(国籍)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_的奠基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教案(系列二)
《丹柯》教学设计(第1)教学目标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教学难点: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读小说的一点感受(幻灯):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学是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高尔基的《丹柯》,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介绍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超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1.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教案
《丹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丹柯形象,把握小说基本主题;2、分析族人形象,多元解读小说主题;3、理解小说主题的永恒性。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及多元化主题。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丹柯在小说中的多重身份变化;2、研读小说结尾,理解崇高的悲剧英雄形象;3、理解族人在小说中的身份变化;4、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元和永恒。
【教学过程】【导入】(知识链接)PPT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罗兰·巴特曾经说过:“一部作品之所以永恒不朽,并不是因为它把独一无二的意义强加于不同的人身上,而是因为它对同一个人提供许多不同的意义。
”(特别关注这段话中的四个关键词:作品、永恒、不同、不朽。
由此切入到本篇课文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小说主题的多元和永恒。
)(导入课文)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丹柯》这篇小说,完成一场小说主题解读的精神之旅。
【整体感知】(知识链接)PP T在正是进入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两位伟大的哲学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康德说:“形象大于思想。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两位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艺术或者说文学作品不必直接说出思想,而应该通过形象传达出思想。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解读不妨从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丹柯着手。
(为小说解读提供理论的基础:“形象大于思想”。
可见人物塑造是主题实现的重要途径,所以解读人物是解读主题的最好手段。
)一、从丹柯角度解读小说的主题(预习反馈)通过课前预习和学案练习,我们看到丹柯具有哪些身份?有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展示你所读到的丹柯身份。
展示内容预设:美男子、族人的朋友、领导者、骄傲的勇士、英雄、悲剧英雄……(通过寻找丹柯多重身份的变化,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设疑激趣,贯穿全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重身份呢?为什么他的身份会发生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一下小说吧。
(带着疑问进入课文,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英雄的出现1、丹柯刚出现时,小说是怎样来描写他的?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语句。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 第三单元 第5课
2.丹柯想带领族人走出密林,但族人对待丹柯的态度是怎 样的?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 一是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 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启发他们,呼 吁“林子是有尽头的”,并勇敢地挺身而出。族人相信了他, 他成了全族的领路人。
二是在遇到密林时,却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可 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三是大雷雨来临时,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迁怒于 丹柯,怨恨、审问。他为自己申辩,并指出他们的不是。
四是族人要咒骂弄死他的时候,丹柯却还是心怀怜悯, “愿意搭救他们”,并“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 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最后,树林分开了,广大 的草原出现在族人的面前,而英雄丹柯的心却遭到了族人的践 踏。
3.从文中找出你较为欣赏的语句或语段并赏析。 (1)“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 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 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 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明确: 丹柯的这句话体现了族人胆小懦弱的本质,更体 现了他乐观勇敢勇于实践的精神。“林子”,特指困难,可以 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个民族遭遇的 灾难和困境。而“尽头”是“有限”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 困难与挫折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 一天能够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一)主脑贯一法 主脑贯一法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术语,主脑就是我们 现在所说的主题,在文章中,记叙文中的主脑就是其中的主要 人物和主要事件;论说文中的主脑就是其中的主要问题。在文 章中,始终抓住一个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一个主要问题来突 出主题的方法,叫做主脑贯一法。如果一篇文章开始时便确定 以一人、一事、一物或一问题为中心,并集中力量写好这个中 心,其他内容由这个中心决定取舍,使之在文章中处于独一无 二的地位,则这个主题就很容易突出了。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教学案新人教
第5课丹柯[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年初,他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
革命失败后,1906年秋他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卡普里岛,和列宁一起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基本上[背景扫描]本小说是高尔基在1895年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当时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常识积累]1.寓言式小说寓言式小说是指以寓言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它是一种通过假托的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植物、无生物等)形象和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的小说文体。
它既有寓言的特点,又有小说的艺术,其主题不限于寓言本身,而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物喻人,借具体喻抽象,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使精深的思想和隽永的哲理得以通俗、平易、畅达地表现。
2.象征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意。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3.高尔基名言(1)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2)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3)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
(4)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5)一个人的价值,全决定于他自己。
(6)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而创造是独立自在、没有止境的。
(7)时间给勤劳者留下串串的果实,而给懒汉只留下一头白发和空空的双手。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5课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当有价值的东西被摧毁的同时,小说的主人公——丹柯,这个英雄的形象也因此而显得更加伟大。
丹柯披荆斩棘,率领着疲惫不堪的队伍艰难地行进。
但人群中的怨气和恼恨向他扑来,甚至有不少人想处死他。
丹柯为了表明自己信仰的力量,突然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
这心比太阳还亮,树林在奔跑的人群面前向两边分开。
这个民族终于回到了广阔的草原,而丹柯却倒下了。
他骄傲地笑着,那颗炽热的心散裂开来,变成许多的火星在人间闪亮。
幸福在于梦想,屈原吟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徐志摩叹道: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漫漫修远的人生之路,需要梦想这一动力,生命之舟需要梦想这一指南针。
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难忘的追梦之旅。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为了追寻他的梦,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迭起,历尽艰险。
后来,他在一个能把铅变成金子的炼金术士的指引和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见到了金字塔,虽没找到财宝,但却悟出了藏宝的真正的地方。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小说,一篇是以人物为主表现主题的远古传说,一篇可看作是侧重事件表现主题的现代寓言,二者都以很强的故事性传达了哲理思考,但在表现主题时侧重点以及写作手法方向都不同,展示出小说主题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因此,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理解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等。
特别要体会《丹柯》一文中丹柯形象的悲剧色彩及对主题的深化作用,提高对悲剧性主题的审美能力,领悟曲折的情节、浪漫的表现手法;体会《炼金术士》主题多棱镜的作用,增强领悟主题不同侧面的能力,以及象征、寓言手法对主题呈现的作用。
第5课丹__柯对应学生用书P22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泥沼.(zh ǎo ) 2.桠.枝(y ā) 3.虬.曲(qi ú) 4.黏.泥(ni án ) 5.龌龊..(w ò chu ò) 6.喧.响(xu ān ) 7.渺.小(mi ǎo ) 8.宽恕.(sh ù) 9.怜悯.(m ǐn ) 10.合拢.(l ǒn ɡ) (二)多音字1.压⎩⎪⎨⎪⎧ 压.宝(y ā)压.板(y à) 2.轧⎩⎪⎨⎪⎧ 轧.钢(zh á)倾轧.(y à)轧.账(ɡá)3.恶⎩⎪⎨⎪⎧ 恶.心(ě)凶恶.(è)厌恶.(w ù) 4.禁⎩⎪⎨⎪⎧ 监禁.(j ìn )不禁.(j īn ) 二、写准字形1.⎩⎪⎨⎪⎧ sh āo (稍)微树sh āo (梢)sh āo (艄)公 2.⎩⎪⎨⎪⎧ 蜻t ín ɡ(蜓)t ǐn ɡ(挺)身朝t ín ɡ(廷)3.⎩⎪⎨⎪⎧ mi án (绵)羊j ǐn (锦)绣4.⎩⎪⎨⎪⎧s ī(撕)碎s ī(厮)杀 三、用准词语1.宿愿 宿怨1.密密层层:比喻布满得没有空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表格学案
4/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了小说的内涵,使得小说模糊多义,充满各种解释的可能性。
3/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丹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时候,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但他“还在他们面前走着, 他快乐而安详”, 在族人们怯懦的对比下,更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另外就是 丹柯掏出心的那一段,掏出自己真诚的燃烧着的心,振奋了族人们的精神,引领他 们走出困境。
中国的《西游记》等等都是。
我的体验与思考(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作者想借丹柯来写那一类人?能否举出这类人的特点,或具体说出几 位。
问题探究
探究
2/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小说主题探讨 讨论下列问题:
指导
1、结合全文,第一段中“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既然是这样一群人 却为什么生活在黑暗与困境中?
(1 外族的入侵;2 环境的险恶;3 族人准备投降
——在他和他的族人身陷困境的时候(生存还是死亡?自由还是做奴隶?)
——号召他的族人穿越林子,追寻自由!)
2、研读 2——21 段,思考:众人对丹柯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丹柯的思想行为又有什么变化?
请筛选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相信、抱怨、审问、生气、包围、跟随、/快乐、安详、辩白、怒火、怜悯、苦恼、抓开
存的林子深处的情景。这的勇敢与坚强。这种 扬彼抑此的手法成功地烘托出丹柯的精神面貌。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三案导学案无答案
《丹柯》导学案【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丹柯》的情节,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并概括环境的特点2、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和体会环境特点把握人物丹柯、族人的形象3、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了解小说主旨形成的途径和主旨的多元性【学习重点】把握作品主旨,领会其主旨的多元性【课前预习】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
2、认真阅读课本p45-48知识短文《话题:主题》的相关内容,了解有关主题的知识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作家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社会底层成了他的“大学”课堂。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1892年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开始,以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作品。
2、作品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长于描绘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情绪。
2、背景介绍: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三单元《丹柯》
《丹柯》课堂资料【教学目标】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感情;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体会小说主题;3、分析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2、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吗?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这只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鼓舞了无数的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笔下的另一位英雄——丹柯。
一、巩固复习:1、作者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笔名的含义是“最大的痛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长于描绘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的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情绪。
2、文学知识:《伊则吉尔老婆子》简介: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是以民族传说的形式出现的,借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三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和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
腊拉是一个惟我独尊、损人利己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和杀人不眨眼的暴徒。
只因为一个少女拒绝他的求爱,他便恼羞成怒,将少女推倒在地,用脚踏在她的胸口上,使少女口喷鲜血,立刻丧命。
从此他被人们所唾弃,过着一种生不如死,求死不得的孤独生活,年长日久,终于变成一团在草原上虚无飘渺的黑影子。
故事讲述者伊则吉尔老婆子的形象则较为复杂,但她在小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她一身兼有腊拉和丹柯两人的基本素质。
年轻时,她具有坚强的性格,珍惜个人的自由,向往英雄业绩,厌倦庸俗的生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教案
“限制与自由”:小说主题解读的艺术——《丹柯》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一)文本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名叫丹柯的悲剧英雄的故事,作者是我们所熟知的高尔基。
学生可以通过对“丹柯”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解读小说的思想主题。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参如此诠释《丹柯》主题:“小说的主题在于歌颂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之外又增添了一份悲剧的色彩,显出了主题的复杂性。
”而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止步于让学生了解丹柯是一个英勇坚强、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那么我们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回”。
此单元的话题是“主题”。
主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探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
小说《丹柯》的主题同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主题探讨不加以必要的限制和框定,那么学生又容易进入另一个泥潭中。
我认为尽管《丹柯》的主题呈现出复杂性,可是主题的解读具有限制性与自由性。
钱梦龙先生说:“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
”因此,本设计立足于“限制与自由”,通过文本先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通过适当改换情节设计,拓展挖掘小说主题,既从纵向研究一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又横向提升研究,最终达成发掘作品潜在的思想意蕴,不断丰富作品的意义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已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小说一般性的阅读鉴赏方法,即通过分析作品的要素、品析文章的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主旨。
而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文论中(《叶圣陶论文学鉴赏》语文建设2006.6)则指出:鉴赏的含义是“观”,即身入其境地用整个心去感受;鉴赏的态度是“玩”,即把玩、品味、揣摩;鉴赏的本体是“我”,主张读者的主动性。
《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是感受、品味、领悟、体验、思考。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小说主题的解读,我更乐于与学生分享他们从文章中挖掘出的内容,当然,“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的,要防止学生过度解读与过分延伸。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配套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研学目标:1、学会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体会小说主题;2、能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丹柯的人物形象,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悲壮感情。
研学内容:一、【自主学习】——了解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二、【自主探究】——梳理结构1、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层次结构,拟定标题。
第一部分:(1—6)族人深陷困境,丹柯勇挑重担。
第二部分:(7—15)前行途中遇阻,族人仇视丹柯。
第三部分:(16—21)丹柯燃烧心灵,族人找到光明。
第四部分:(22——24)族人遗忘英雄,心灵化为星火。
众人:厄运——希望——怨怒——追随——遗忘丹柯: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以德报怨——舍身为公——化为星火三、【合作探究】——主题、环境、情节1、主题探究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主题在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多适于娱乐;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升华我们的人生境界。
《丹柯》就是。
我们领会小说主题,要从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入手。
①人物:你从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丹柯?——勇敢、勇于实、自我牺牲②环境:族人面临的困境,前面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后面是强大的敌人,他们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甚至他们有的人已经准备到敌人那儿去,将他们的自由献给敌人。
英雄丹柯面临的困境,丹柯不但有与族人一样的困境,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的威胁。
③情节:本文的情节发展有何起伏变化,作者这样处理有何妙处?(提示:人物内心波动)族人:“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丹柯》 完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丹柯》完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体会小说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教学难点】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课时安排】一、导入主题:“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引入小说的主题。
二、了解主题。
1.回忆自己的阅读体验,介绍主题形成的知识。
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讲故事为目的和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2.小说的主题哪里去找?情节、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
三、探究主题1.概括《丹柯》情节。
2.分析“族群”遇到的环境。
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族人的困境——前有森林,后有敌人丹柯的困境——还有指责和死的威胁。
3.分析丹柯人物形象。
“于反常处见精神!”;丹柯在困境下的不同寻常之处?边述说情节,边归纳人物形象。
板书在黑板上。
勇敢自信、坚毅无私博大一心为公,自信勇敢,敢于牺牲勇于实践坚定不移的信念4.归纳主题小说主题——歌颂了丹柯一心为公的品格和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如歌颂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于实践的态度等。
5.多元解读主题小说主题的解读和感悟有着一个巨大的精神空间,这才有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正是这样,伟大的小说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
“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换一个角度,从族人方面挖掘作品的思想。
比如:如何对待英雄?如何保持人的尊严?如: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否则人就会变成小说所描写的“野兽”和“狼”了。
三、拓展主题巴金说,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感悟。
接着提供两个角度,要学生任选一个,谈谈个人的感悟:1.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怎么办?2.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四、归纳主题教师小结:“殉道英雄”:族群或者个体的困境—英雄产生—自我牺牲—族群走出困境或者出现新天地,这是一种常见的殉道英雄的叙事模式。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丹 柯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同步教师用
书:第3单元丹柯
丹柯居安思危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哲理启发】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虬曲()
丫枝()丹柯()
篝火()泥沼()
龌龊()()黏泥()
合拢()【答案】qiúyākēɡōuzhǎowòchuòniánlǒnɡ2.多音字吓更恶
轧【答案】xiàhèɡēnɡɡènɡěèwùyàzháɡ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答案】胁协肋喧暄渲戒诫渺缈淌趟怯祛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宿愿·宿怨“宿愿”也作“夙愿”,素来的愿望;旧日的心愿;久已有的愿望。
“宿怨”指旧有的怨恨。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授课导学案无答案
《丹柯》导学案【教学目标】1、分析丹柯形象,把握小说基本主题;2、分析族人形象,多元解读小说主题;3、理解小说主题的永恒性。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及多元化主题。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丹柯在小说中的多重身份变化;2、研读小说结尾,理解崇高的悲剧英雄形象;3、理解族人在小说中的身份变化;4、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元和永恒。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陈述性知识】1、识记字音虬.()曲黏.()泥篝.()火龌龊..()..()疙瘩2、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_______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文学的奠基人,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
1901年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______》,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代表作有《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选集介绍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结构方式在此类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这类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极力思考生活意义、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内心充满着激烈冲突的人物。
《伊则吉尔老婆子》用第一人称叙述,借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三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和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
本篇课文是小说的第三部分。
4、创设情境▲“在俄国不稳定的沼泽上播种理智、善良、永恒是件极不寻常的艰难的事,而且我们已经知道在俄国的平原上播种我们最好的献血、我们最好的神经液汁,也只能得到不太茂盛的可悲的力量,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应当播种。
”——高尔基▲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受到希伯来文明的影响。
希伯来文明特别善于表现信仰和苦难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丹柯园林中见人生园林建筑是隔开的景区,一个“隔”字,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一个生命整体。
这样可以见园景的参差错落,富有变化,又可使人有施遇不尽之感,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壶中天地于是变宽了,一勺水见出了深处,一拳石也葆有了趣味,这就如同静下来的你,思维中慢慢地除去杂念,静心养性,淡出云天外,坐看云起时。
静下来心如海阔,情似天空,安静时一花一世界,一心一佛性。
“抑”字更能体现静下来的人,如何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和新的旅程。
抑是园林中的障碍物,如巨石、牌封等。
障碍的目的在于开阔。
一旦转过障碍,其意正是柳暗花明,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处。
一抑,使得景物暂时出现空白,犹如发箭时回拉,一放,则如手松箭发,在一片空白中映出最盎然的生机,抑犹如一剂清凉剂,抑后之放,园林中的抑就如同刚刚宁静的心灵,在新的意识中又一次旋起狂澜,达到精修后的大彻大悟、大快活境界,悟得人性和人生的所生、所活、所在、所止。
相关链接一、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痛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
1901年他创造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受到列宁的热情赞扬。
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创作完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1913~1916年间完成《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间完成《我的大学》。
二、写作背景《丹柯》节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1895年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
当时俄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塑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黑暗中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自主学习一、字音辨识1.生难字泥沼.( ) 虬.曲( ) 篝.火( ) 警戒.( ) 黏.泥( ) 龌龊..( )( ) 答案 zhǎo qiú ɡōu jiè nián wò chuò2.多音字轧⎩⎨⎧( )倾轧( )轧钢 颤⎩⎨⎧( )颤抖( )颤栗 着⎩⎨⎧( )着魔( )着数( )着手答案 yà/zhá chàn/zhàn zháo/zhāo/zhuó二、词语辨析1.和谐 和睦都是指合作得很好。
“和谐”是配合得适当;协调。
侧重于社会、行为方面的一致。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侧重于家庭、感情的友好。
(1)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到做好镇党委换届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民主、________的政治环境。
(2)经过几年的整治,罗城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民风尚学,各族人民________相处,安居乐业。
答案 (1)和谐 (2)和睦2.抱怨 报怨都是指心中怀有不满的情绪。
“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侧重在口头。
“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侧重在行为。
(1)无奈之下,工商执法人员通知公安民警前来继续劝阻,该员工见民警到现场,就退到一旁不停________,表示他根本没有使用,工商不应该查扣。
(2)小康社会必须提倡人人宽厚,每个人都加强修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并原谅他人的一般过错,提倡容忍、礼让,提倡以德________,减少人际关系的摩擦。
答案(1)抱怨(2)报怨三、成语积累1.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密密层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足轻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2.比喻布满得没有空隙。
3.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主旨归纳本文刻画了“丹柯”这一光辉形象。
为了让族人走出黑暗,他献出了自己的心,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了黑暗。
文章高度赞扬了丹柯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敢于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同时也借丹柯这一形象表达了苏联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文本探究1.试分析本文一波三折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是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呼吁“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林子是有尽头的”,并勇敢地挺身而出,成了全族的领路人。
二是在遇到密林时族人们开始抱怨他“年轻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三是大雷雨来临时,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迁怒于丹柯,抱怨、指责,甚至要弄死他的时候,丹柯却还是“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并“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2.在拯救族人的过程中丹柯的英雄形象是否发生了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内心有过波动。
如:族人开始抱怨时,丹柯是快乐而安详的;族人怨恨审问时,丹柯也有所埋怨、责怪;族人生气诅咒时,丹柯怒火燃起;族人兽性爆发时,丹柯心里产生了苦恼。
在困境面前的情绪波动让我们看到丹柯终究也是族人中的一员,他也会有常人的痛苦。
只因爱与责任让他战胜了自己。
(2)一直不变的是他坚持把拯救族人作为自己最强烈的愿望。
情节的曲折发展让英雄的形象逐渐高大的同时更贴近真实。
3.如何看待丹柯把心掏出来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这一情节?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丹柯这个勇士用自己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把人们带出了危险,从中读者可以体味到只要有伟大的心灵就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作者通过想象与虚构,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4.试分析丹柯这一光辉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民族,所有的人都被赶进了原始森林,死亡威胁着整个民族。
在这危难的关头,人群中走出一个年轻的勇士丹柯。
他披荆斩棘,率领着疲惫不堪的队伍艰难地行进。
但人群中的怨气和恼恨向丹柯扑来,甚至有不少人想处死他。
丹柯为了表明自己信仰的力量,忽然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
这心比太阳还亮,树林在奔跑的人群面前向两边分开。
奋进中虽然也有人死亡,但人们像着了魔似的跟着丹柯朝前冲。
这个民族终于回到了广袤的草原,而丹柯却倒下了。
他骄傲地笑着,那颗炽热的心散裂开来,变成许多的火星在人间闪亮。
丹柯告诉人们:“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他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了黑暗。
文章高度赞扬了丹柯那种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于实践的态度。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丹柯这一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5.文章结尾的交代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有何意义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段文字通过对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更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的交代,为人物形象增添了悲剧色彩,从而使英雄形象显得更加丰厚而饱满,增强了小说感人的艺术力量。
写作特色1.浓郁强烈的浪漫特质首先,《丹柯》中的环境描写与一般小说的环境描写不同,一般小说的环境描写往往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而《丹柯》中主要是运用比喻、拟人等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夸张变形,目的是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从而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气质。
2.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怖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成了全族的领路人。
在遇到密林时,族人们开始抱怨他年轻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当大雷雨来临时,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抱怨、指责甚至要弄死他的时候,丹柯“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文章为了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比喻修辞:“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突出了树的高大、坚固;“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给他们唱葬歌一样”,渲染了树林中环境的阴森可怕;“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去路……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突出了树林的茂密坚固和人们穿越树林的艰难。
拟人修辞:“篝火的影子在他们的四周跳着一种无声的舞蹈”,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阴森可怖;“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突出了环境中泥沼的险恶;“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这些拟人的手法,更能揭示出黑暗的森林的象征意义。
夸张手法:文中的一些情节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来构思创作,所以经常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