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

合集下载

简述dic的名词解释

简述dic的名词解释

简述dic的名词解释在计算机科学中,文件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组织计算机上的数据的软件。

它提供了一种逻辑结构,用于将文件存储在磁盘上,并使用户能够轻松地访问和操作这些文件。

文件系统包含了多个重要概念和术语,其中之一就是“dic”。

Dic是一个常见的缩写词,是Dictionary(字典)的简称。

在计算机科学中,dic通常指的是一个数据结构,用于存储键值对(key-value pairs)。

字典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实用的数据结构,它可以在O(1)的时间复杂度内查找、插入和删除元素。

字典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特定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定位到对应的值。

哈希函数是一种将输入映射到固定大小输出的函数,它通常是根据键的特征和值计算的。

这样,当我们需要查找一个特定的值时,只需要将键通过哈希函数运算得到哈希码,然后根据哈希码定位到对应的存储位置,并返回对应的值。

字典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高效地插入和查找元素。

在一个大型数据集中,使用字典可以极大地提高搜索的速度。

无论数据集的大小如何,只需要固定的时间来查找或插入元素。

这是因为字典使用了哈希函数来生成每个键的唯一哈希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线性搜索的时间消耗。

除了常见的查找和插入操作,字典通常还提供了其他重要的功能,例如删除、更新和遍历。

删除操作允许我们根据键删除对应的值,更新操作允许我们修改键对应的值,而遍历操作则允许我们依次访问字典中的每个键值对。

这些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通常也是O(1),使得字典成为处理键值对的理想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字典常常被用于数据缓存、数据库索引和哈希表等场景。

例如,当我们需要频繁地访问某个计算结果时,可以将结果存储在字典中,供后续的访问使用,从而避免重复计算的时间开销。

另外,许多编程语言和框架都提供了内置的字典数据结构,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使用字典来处理复杂的数据操作。

总之,字典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提供了快速查找、插入和删除元素的能力。

它基于哈希函数的工作原理,使得处理键值对变得高效且方便。

DIC

DIC

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
聚集(aggregation)
——血小板相互之间的结合 静息时 无聚集 刺激时 聚集 伸出伪足,同时血小板脱颗粒
释放(release)
致密颗粒释放ADP,5-HT α颗粒释放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等粘附性蛋白 产生蛋白激酶C,TXA2等
收缩(constrict)
血管收缩,使血凝块硬化,止血过程更加牢固
纤维蛋白多聚体
纤溶酶 Fbn D-二聚体
二、分型:1.按发生快慢分
基本特点
急性DIC
常见病因
在几小时或1-2天内发生, 败血症休克、异型输血、 病情凶险,进展迅速; 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症状明显,以休克和出 血为主 在数日到几周内逐渐发 生 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症状轻微,轻度出血, 少见休克,以器官功能 障碍为主 恶性肿瘤转移、宫内死胎 等 恶性肿瘤、胶原病、溶血 性贫血等
亚急性 DIC 慢性DI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按代偿情况分
失代偿型
凝血因子 消耗>生成 DIC程度 症状 急,重 典型
代偿型
消耗=生成 轻 不明显
过度代偿型
消耗<生成 慢性, 恢复期 不典型 凝血因子↑
实验室检查 凝血因子↓ 无明显异常
典型病例
患者,女,29岁。因胎盘早期剥离急诊入院。 妊娠8个多月,昏迷,牙关紧闭,手足强直;眼球结膜有 出血斑,身体多处有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血尿;血压 10.64/6.65kPa(80/50mmHg),脉搏95次/分、细速;尿少。 实验室检查(括号内是正常值):Hb70g/L110~150), RBC2.71012/L(3.5~5.0 12/L),外周血见裂体细胞;血小 板85 109/L(100~300 109/L),纤维蛋白原1.78g/L (2~4g/L);凝血酶原时间20.9秒(12~14),鱼精蛋白副凝 试验(3P试验)阳性(阴性)。尿蛋白+++,RBC++。 4h后复查血小板75 109/L,纤维蛋白原1.6g/L。

DIC

DIC

二.DIC的病因 DIC的病因
常见的有严重感染、产科意外、 常见的有严重感染、产科意外、白血 病、大面积的组织创伤、各种类型的休克、 大面积的组织创伤、各种类型的休克、 肝病、恶性肿瘤等。 肝病、恶性肿瘤等。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背景 急性 1、脓毒症 2、产科急症 胎盘早剥 羊水栓塞 3、烧伤 4、中暑 5、休克 6、蛇咬 7、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8、溶血性输血反应 慢性 1、内脏恶性肿瘤 2、大动脉畸形 3、毒血症 4、滞留死胎 5、恶性高血压 6、重症肝硬化
Ⅻf
激肽释放酶
Ⅻf还可激活纤溶 激肽、 还可激活纤溶、 ⑶ Ⅻa和Ⅻf还可激活纤溶、激肽、补体系 促进DIC发展。 DIC发展 统,促进DIC发展。
DIC病因, DIC病因,如内毒素等 病因 Ⅻ 激肽释放酶原 纤溶酶 激肽原 激肽释放酶 激肽 激肽的激活 低血压 Ⅻa
凝血系统 Ⅶ Ⅶa Ⅶf 纤溶酶原活化素原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纤溶酶 C1 C3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C1 C3 FDP 补体系统 纤溶酶原活化素 激肽释放酶 激肽 激肽原 激肽系统 激肽释放酶原
(四) 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四.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DIC
单核(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三)血液高凝状态 (四)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 (五)纤溶抑制剂使用不当
五.DIC的分期及分型 DIC的分期及分型
(一) 分期
1.高凝期 2.消耗性低凝期 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中有裂体细胞。 外周血涂片中有裂体细胞。其外形呈 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 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红细胞 碎片,脆性高,容易溶血。 碎片,脆性高,容易溶血。

DIC

DIC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 1、组织损伤
严重创伤和烧伤、大手术、产 科意外、组织大量坏死、癌组织 坏死或转移、白血病放疗或化疗 使大量白细胞破坏 释放大量TF 溶酶体酶
凝血激活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 2、血管内皮损伤
感染、内毒素血症、Ag-Ab复 合物、持续缺血缺氧引起酸中毒、 颗粒或胶体物质进入循环
内皮损伤
纤维蛋白原的纤溶产物
“↓”纤溶酶水解部位
纤维蛋白原
B1-42
X片段
Y片段 D片段
E片段 D片段
FgDP/FDP的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抗凝 作用 3、D片段对FM交连聚合 1、X、Y片段可与纤维蛋 白单体(FM)形成可溶性 有抑制作用; FM复合物(SFMC),起抗 4、大部分成分能抑制血 凝作用 小板粘附和聚集 2、Y、E有抗凝血酶作用
引起止、凝血功能障碍 的机制
DIC的发生机制
DIC的发生机制是指凝 血系统激活,在各器官组 织微循环广泛形成微血栓, 并最终导致出血(正常止、 凝血功能的障碍)的机制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的基本条件 1、促凝物质大量或反复 3、微循环部位容易阻留促 凝物质并引起内皮细胞损伤, 进入循环 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失 2、抗凝与纤溶功能降低 调,有利于凝血系统激活和 或相对降低 微血栓形成
DIC诊断 和防治的要点
DIC的诊断问题
采用综合分析,评价和估 计DIC发病的可能性 (一)病史(存在可能引 起DIC的基础疾病) (二)临床证据 (三)实验室证据
DIC的防治问题
4、脏器功能的维持和保护 1、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5、补充支持疗法 2、积极防治原发病 6、抗纤溶治疗 使用ATⅢ、肝 在急性早幼 3、抗凝治疗

dic缩合剂名称

dic缩合剂名称

dic缩合剂名称
Dic缩合剂指的是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英文名称:DIC),又被称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或DIC。

这是一种在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合成工具,特别在多肽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Dic缩合剂是一种白色晶体或淡黄色液体,熔点较低。

它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常作为偶联剂使用,能够使两个不同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偶联反应结合在一起。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质、糖类以及其他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中。

在多肽合成中,Dic缩合剂常常被用作与羧基或氨基反应的偶联剂。

它可以通过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形成肽键,将不同的氨基酸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

同时,Dic缩合剂也可以与其他含氨基的化合物反应,从而实现多肽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偶联。

除了在多肽合成中的应用外,Dic缩合剂还可以用于其他有机化学反应中。

例如,它可以用于合成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药物、香料、染料等。

此外,Dic缩合剂还可以与其他化学试剂一起使用,如金属催化剂、氧化剂等,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Dic缩合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保持工作环境通风良好。

同时,储存和使用Dic缩合剂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总之,Dic缩合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合成工具,特别在多肽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合成等领域。

dic的名词解释

dic的名词解释

dic的名词解释DIC是英文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的缩写,意为国际合作部门。

在国际间,特别是在国际关系领域,DIC指的是负责管理和推动国家或组织与其他国家或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机构或部门。

DIC的任务和职责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国际合作:DIC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国际合作。

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双方之间的会议、研讨会、交流活动等形式,推动不同国家或组织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DIC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帮助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目标。

2. 策划与推进国际援助项目:DIC还负责策划和推进国际援助项目。

它与其他国家或组织合作,根据各国的需求和国际社会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共同制定援助项目的目标、计划和预算,并通过资金拨款、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推动援助项目的顺利实施。

3. 维护国际关系与外交:DIC在推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维护国际关系和开展外交的作用。

它与其他国家或组织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分歧,提升合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此外,DIC还负责代表国家或组织参加国际会议和组织,与其他国家或组织进行高层交流和合作。

4. 支持国内发展:DIC不仅关注国际合作,也注重支持国内发展。

它通过引进外国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本国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DIC还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为国内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政策支持。

总之,DIC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机构或部门,其任务和职责涵盖了促进国际合作、策划与推进国际援助项目、维护国际关系与外交以及支持国内发展等方面。

DIC的工作对于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DIC

DIC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soluble thromboplastin)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综合征)。

在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加强,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等临床表现的出现。

2.分期根据DIC的病例生理特点和发展过程,典型的DIC可分为:(一)高凝期:各种病因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微血栓大量形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二)消耗性低凝期:凝血酶和微血栓的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减少,同时因继发性纤溶系统功能增强,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表现。

(三)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凝血酶及XIIa 等激活了纤溶系统,使大量的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加上FDP形成,使纤溶和抗凝作用大大增强,故此期出血十分明显。

3.病因造成DIC的病因很多。

根据资料分析,在我国以感染最常见,恶性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次之,两者占病因的2/3。

国外报告则以恶性肿瘤,尤其是有转移病变的占首位。

广泛组织创伤、体外循环及产科意外也是DIC发病的常见病因。

DIC的病因有涉及血液本身的及血液以外的因素,可以归纳如下:(一)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创伤1.感染各种严重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毒性菌痢、伤寒等〉均可导致DIC。

细菌本身及其毒素均可损伤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及缓激肽,由此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后者还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能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

激肽系统对凝血过程有强化作用。

补体与凝血、纤溶及血浆激肽系统也有密切关系,也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最近发现,白细胞在激活凝血的机理中也占重要地位,它受内毒素影响,可释放组织因子,与因子Ⅶ合在一起能激活因子X促进凝血。

dic词缀的意思

dic词缀的意思

dic词缀的意思
DIC是英文单词dictionary的缩写,具有词缀的含义。

该词缀通常用
于表示“字典”、“词典”的意思,例如:
1. dictionary(词典)
2. diction(措辞)
3. dictate(命令)
除此之外,DIC还可以表示“诊断”、“数字”、“直接”等含义,
具体如下:
1. diagnosis(诊断)
2. digital(数字的)
3. direct(直接的)
DIC这个词缀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拉丁语中的“dictio”(意为“说”)。

在英语中,“dic”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和数字领域。

例如,在计算机编程中,DIC常常用于表示“字典”或“映射”的概念。

此外,DIC也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用于表示与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术语。

总之,DIC是一个用途广泛的词缀,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涵盖了语
言、数字、医学等领域。

了解这个词缀的含义和用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单词的含义。

dic 名词解释

dic 名词解释

dic 名词解释
DIC 是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会产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和器官功能障碍。

DIC 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病理状态。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

DIC 的病因来自于基础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产科灾难和外伤等。

临床表现与基础疾病有关,以凝血为主者可只表现为血栓栓塞性 DIC,以纤溶为主者可发展为急性消耗性出血。

DIC 病死率高达 31%~80%。

DIC

DIC

DIC
休克
MODS
(一)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出血全 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在此基础上,出现两个以 上器官功能的不断恶化,强调其动 态变化和病变的可逆性。
SIRS是指具有以下条件中的两项以上者 1.体温>38℃/<36℃ 2.心率>90次/分 3.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 4.WBC>12×109/L/<4×109/L或未 成熟细胞>10%
(一)微血管体系的损伤
微血管体系是由血液和血管组成, 后者包括内皮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 血管受损时:血管的促凝功能 增强,抗凝功能减低,导致血栓形 成。严重时,血管内凝血从局限性 演变为弥漫性
图1 血管内皮细胞促凝和抗凝功能
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
抗血栓功能 作用
前列环素(PGI2)
硫酸乙酰肝素(HS) 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NO) 13-羟-18-碳二烯酸(13-HODE) 三磷酸腺苷(ATP)
2.活性氧/自由基 活性氧
自由基
过氧化氢 单线态O2 超氧化物阳离子 羟自由基 · (H2O2) (O2) ( O2 ) (OH· ) 损伤细胞 MODS
3.肠道内细菌/毒血症
G-菌代谢/死亡
释放
G -菌抗生素治疗
肠道菌
产生
内毒素
肠道壁进入血液
毒血症 多器官损害/功能障碍 MODS
4.细胞膜花生四烯酸(AA)
二、DIC发病的新机制
补体 细胞因子 花生四烯酸 免疫反应 凝血系统
致炎因素
脓毒症/毒血症 缺氧/缺血
体温增高

dic形成机制

dic形成机制

DIC形成机制
DIC是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是一种病理性凝血过程,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消耗性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

DIC形成机制复杂,一般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的内层,对血管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血液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和凝血因子,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的发生。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炎症细胞的激活、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炎症反应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促进DIC的发生。

3. 肿瘤坏死因子(TNF):TN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促进DIC的发生。

4. 血液凝固系统的失衡:DIC的发生与血液凝固系统的失衡密切相关。

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时,凝血系统会被激活,产生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但是,如果凝血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会导致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管内血栓和消耗性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从而
引起DIC。

DIC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DIC的形成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DIC具有重要的意义。

DIC的名词解释

DIC的名词解释

DIC的名词解释
DIC是英文'DataInformationCenter'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数据信息中心。

DIC是指一个负责收集、整理、管理和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机构或组织,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DIC的主要工作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信息发布等方面。

数据采集是指从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和归类。

数据加工则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可用的信息。

数据存储是指将加工好的数据储存起来,以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数据分析则是基于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和趋势。

最后,DIC还要负责将分析结果与信息发布,向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

DIC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政府、金融、医疗、科研等领域。

在政府部门,DIC可用于收集、分析和发布各种政策和经济数据,以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金融领域,DIC则可用于收集、分析和发布各种市场数据,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信息。

在医疗领域,DIC可用于收集、分析和发布各种医疗数据,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

在科研领域,DIC则可用于收集、分析和发布各种科研数据,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料和支持。

总之,DIC作为一个专业的数据信息中心,为各个领域的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为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1 -。

DIC

DIC

又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因很多如血管内皮受损,组织损伤大量促凝物质进入血循,红细胞或血小板破坏等.【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essiminated inti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类获得性的疾病,发生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

由于小血管发生凝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大量的凝血因子被消耗,并继发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引起严重的广泛的全身性出血。

本病也被称为:①去纤维蛋白综合征;②消耗性凝血病;③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等不同的名称。

本病在临床上可有出血、休克、器官损害、溶血等一系列的主要表现,病势凶险,死亡率高。

【诊断】DIC是在一些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的。

因此,在一些有可能发生DIC的疾病中要提高警惕,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从临床的症状中,特别要注意到突然出现在原发病中难以解释的大量或广泛的出血、血液凝固障碍,难以纠正的顽固性休克、血管内栓塞及器官功能衰竭,急性的症状以大量出血为主;慢性的以栓塞为主,而可无明显的大量出血。

急性DIC的出血还须与继发纤溶和严重肝病的出血区别。

但原发性纤溶的病倒在临床上比DIC远为少见。

在化验方面如同时有血小板减少,PT或/及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三次化验符合,结合临床,诊断即比较肯定。

如仅有三项中的两项符合,就要考虑到化验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要做进一步的化验项目,必要时,也要做动态观察。

新的一些化验项目,对技术设备要求高,也要求有一定的化验试剂。

D-二聚体的检查已在临床上应用。

对DIC诊断的可靠性较高。

【治疗措施】(一)对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是DIC治疗的一项根本措施,例如,积极控制感染、清除子宫内容物如死胎、胎盘等,抗肿瘤治疗,对原发病不能控制往往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支持疗法与DIC同时存在的缺氧,血容量不足、低血压、休克等可影响治疗的结果应当尽力加以纠正,提高疗效。

(三)肝素DIC中对肝素用法的意见尚未统一,一般人认为,DIC的治疗应首先针对病因,如病因可以迅速去除,可不一定用肝素,或仅选择性地用。

DIC的诊断与治疗

DIC的诊断与治疗
人类卵黄囊旋回培养中造血岛
四、临床体现
DIC特殊体征
出血点 紫癜 血泡 周围性紫癜 暴发性坏疽
外科伤口出血 外伤伤口出血 静脉穿刺部位出血 动脉渗血 皮下血肿
人骨髓CD34+ c-Kit low 细胞(LTC-IC)
DIC微血栓所致旳终末器官功能紊乱
器官系统
皮肤 肺 肾 垂体后叶 肝脏 肾上腺 心脏
4)PT↑/↓>3S(肝病>5S);APTT↑/↓>10S
5)AT-III活性<60%或蛋白C活性↓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200mg/L) 7)因子VIII:C<50%(肝病必备) 8)FT-1>80ng/L/凝血酶调整蛋白(TM)>正常2倍
2 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2项以上异常
1) 血浆凝血酶原碎片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 复合物(TAT)或纤维蛋白肽A(FPA)水平↑
正常
正常或↓
正常 +
明显缩短
正常
八、治疗原则(急性DIC)
1、原发病治疗、抗感染、休克、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2、抗血小板汇集及疏通微循环——潘生丁及低右 3、抗凝治疗——首选肝素 4、非抗凝疗法——蛋白酶克制剂、蛋白C、
Ketoconazole|、 Nafamostat mesilate等 5、凝血因子补充——洗涤浓缩RBC、PLT、新鲜冰冻血 浆、冷沉淀(国外强调肝素治疗开始时补充AT-III),达
PLT降 低消耗
广泛血管内凝血
继发性 纤亢进
消耗凝血因子 (I II VIII X XII )
凝血机制障碍
低纤维蛋 白质血症
Fib降解 FDP↑

dic名词解释

dic名词解释

dic名词解释DIC是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的缩写,也被翻译为数据、信息、知识。

DIC是信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主要强调了在信息管理过程中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首先,数据(Data)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在信息管理中指的是收集到的原始事实或数字,是没有经过处理或组织的信息。

数据通常以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存在,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或用途。

数据可以通过收集、记录、观察等手段获取,但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信息(Information)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组织后得到的有意义的数据。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和解读,使得数据具有价值和意义。

信息通常经过筛选、归类、整理、分析等处理步骤,以便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信息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可以用于帮助人们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最后,知识(Knowledge)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学习与理解得到的经验、见解、技能和智慧。

知识是对事物规律和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它是在应用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信息的深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知识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现象、指导行动和创新,是个人和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在DIC中,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层次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是数据的加工和组织结果,而知识是对信息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数据通过加工和组织成为信息,而信息又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基础。

在信息管理的实践中,DIC的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和应用信息。

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人们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应用和转化为知识。

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又可以为信息管理提供反馈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信息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总而言之,DIC是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和演化的描述。

它强调了数据和信息在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知识是信息管理的终极目标。

通过DIC的理解和应用,人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DIC

DIC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白血病<1.8g/L, 肝病<1.0g/L)或>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
(3)3P实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FDP>60mg/L),或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肝病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秒以上)。
指微循环内广泛性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并伴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亢进的一种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发展中的一种中间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急性型病势凶险,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危及生命。
概念
在严重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发生血管内皮受损,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功能亢进,从而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形成微血栓,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继发地激活纤溶系统,引起全身性出血。还可以因血栓栓塞引起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功能障碍,最后导致多器官的功能衰竭。
②内脏出血的护理
③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
一般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
输血及成份输血的护理
肝素治疗的护理
预防皮肤、口腔、牙龈和关节出血

4.治疗恶性肿瘤。
5.减少促凝物质的释放或吸收,阻止其对凝血因子的激活。
抗凝治疗
肝素治疗
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
肝素治疗
肝素的禁忌证:①手术后或损伤创面未经良好止血者;②近期有大咯血的结核或有大量出血的活动性溃疡者;③蛇毒所致DIC;④DIC晚期,病人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及明显纤溶亢进

DIC

DIC

山莨岩碱 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纠正 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 I C)
定义 :DIC 是一种在许多严重疾病的过
程中,由致病因素激活人体凝血系统,导
致微循环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
亢进的综合症。临床可表现为广泛的全身
性出血,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功能障碍等
一系列症状。
(四)补充凝血因子
新鲜全血、新鲜血
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PPSB。
在DIC发病因素未去除前单独补充凝血
因子可加重DIC,需合并肝素应用。
(五)纤溶抑制剂
适应症: 有纤溶亢进的临床及实验证据; DIC晚期继发性纤溶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 制剂: 6氨基乙酸(EACA)2.0~10.0g/d分次静滴,静滴过 快可使血压下降,血尿忌用。
医疗操作、肿瘤治疗、不正常的医疗过
程,如溶血性输血反应
全身各系统疾病:
心血管如恶性高血压、肺心病、心梗、SBE。 呼吸系如ARDS、肺梗塞。 消化系如细菌性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重症肝硬化、胆道感 染。 造血系统疾病如AL(APL)、溶贫、HuS、TTP。 肾脏病如急进性肾炎。 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其它如CO中毒、中暑、新生儿硬肿症、GVHD、严重输液反应。
复欠佳;有明显血栓栓塞的临床及实验室依据。
制剂
尿激酶: 首剂4000u/kg→400u/kg.h,新制剂单链尿
激酶特异性强(有赖于纤维蛋白存在),副反应少。
t-PA : 高效特异的纤溶酶原激活剂。
(七)其它治疗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不宜常规使用,在以下情况 时可适应应用:
①基础疾病需糖皮质激素使用,如各种变态反应所致 的DIC ②感染性休克伴发DIC,皮质激素可减轻中毒症状 ③并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化学合成中dic的作用

化学合成中dic的作用

化学合成中dic的作用
Dic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它在化学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ic 的全称是二异丙基卡巴脲,它是一种白色结晶体,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脱水剂和还原剂。

在有机合成中,Dic常用于酰化反应、酯化反应、缩合反应等反应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具体来说,Dic可以将反应中的羧酸和醇缩合成酯,或者将醛和酮还原成相应的醇。

在这些反应中,Dic作为脱水剂和还原剂,可以有效地去除反应中的水分和氧化物,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除了作为脱水剂和还原剂外,Dic还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一些重要的有机反应,如Michael加成反应、Knoevenagel缩合反应等。

在这些反应中,Dic可以与反应物形成中间体,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需要注意的是,Dic是一种强还原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使用Dic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其蒸气。

此外,Dic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应该妥善存放,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

Dic在化学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脱水剂、还原剂和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但是,在使用Dic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DIC

DIC

但多数情况下,相应的治疗,特别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
是缓解疾病的重要措施。
► DIC的主要治疗措施:
治疗基础疾病及去除诱因:根据基础疾病分别采取控制感染、 治疗肿瘤、积极处理病理产科及外伤等措施,是终止DIC病理过
程的最为关键和根本的治疗措施。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阻止凝血过度活化、重建凝血-抗凝平衡、中断DIC病理过程。 一般认为,DIC的抗凝治疗应在处理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与凝血因子补充同步 进行。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主要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 ► 使用方法:①普通肝素:一般不超过12 500U/d,每6 h用量不超过2500U,静 脉或皮下注射,根据病情决定疗程,一般连用3~5d。②低分子量肝素:剂量 为3000-5000 U/d,皮下注射,根据病情决定疗程,一般连用3~5 d。 ► 适应证:①DIC早期(高凝期)。②PLT及凝血因子呈进行性下降,微血管栓塞表 现(如器官功能衰竭)明显者。③消耗性低凝期但病因短期内不能去除者,在补 充凝血因子情况下使用。④除外原发病因素,顽固性休克不能纠正者。 ► 禁忌证:①手术后或损伤创面未经良好止血者。②近期有严重的活动性出血。 ③蛇毒所致DIC。④严重凝血因子缺乏及明显纤溶亢进者。 ► 监测:普通肝素使用的血液学监测最常用者为APTT,肝素治疗使其延长为正常 值的1.5-2.0倍时即为合适剂量。普通肝素过量可用鱼精蛋白中和,鱼精蛋白1 mg可中和肝素100 U。低分子肝素常规剂量下无需严格血液学监测。
诊断



DIC必须存在基础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由于 DIC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 一次检查结果得出结论,需强调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一般诊断标准包括: 临床表现: (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 ►①多发性出血倾向。 ►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 实验检查指标: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 ① 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 ③血浆FDP>20 mg/L,或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或3P试验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及病理生理
• 微血栓形成:为纤维蛋白血栓及纤维蛋白血
小板血栓,发生部位广泛多见于肺,肾,脑,肝, 心,肾上腺,胃肠道,及皮肤,粘膜等部位. • 凝血功能异常 : 初发性高凝期为 DIC 的早期 改变,消耗性低凝期,继发型纤溶亢进期.此期 持续时间较长 , 常构成 DIC 的主要临床特点 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 微循环障碍:多出现在DIC后期
DIC确诊标准 过筛试验全部阳性或有两项为阳性,再有一项确证试验阳性, 结合临床即可确诊。
DIC与重症肝炎的主要鉴别
项目 微循环衰竭 黄疸 肾功能损坏 红细胞破坏 FVIII:C 血小板活化及代谢 产物 FPA D-dimer DIC 早,多见 轻,少见 早,多见 多见 降低 增加 明显增加 增加 重症肝炎 晚,少见 重,及常见 晚,少见 罕见 正常 多数正常 正常或轻度增加 正常或轻度增加
诊断
• 5. 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 • 6. AT-III含量及活性降低(不适用肝病) • 7. 血浆VIII:C活性<50%(肝病必备) • 疑难病例应由以下义项以上异常:①FⅧ:C
降低,vWF:Ag升高,FⅧ/vWF:Ag比值降低; ②血浆 TAT 浓度升高或 F1 + 2 水平升高;③ 血浆纤溶酶与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浓度升 高;④血(尿)FPA水平增高
纤维蛋白单体 肽 A、肽 B
可溶性 F 蛋 白聚合体
Ca2+
Ⅻ Ⅰ a
Ⅻ Ⅰ
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纤溶过程
纤维蛋白原
FDP
纤溶酶 X.Y.D.E A.B. C.H.
Aα极性片段
凝血酶 FXIIIa Bβ15-42、1-42 FPA(Aα1-16)、FPB(Bβ1-14)
(fdp) X.’Y.’D.E.’
表5-3-10 DIC过筛试验和确证试验
检查项目 DIC判定标准 过筛试验 (1)血小板计数 <100×109 /L (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 <2g/L (3)纤维蛋白原定量 确证试验 (1)3P试验 (2)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 (3)纤溶酶原活性 阳性 较正常延长3s以上 增强
病 , 白血病要求血小板 <50×109/L)或由下 述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升高 : 血小 板球蛋白;PF4;TXB2;GMP-140 • 2. PT 缩短或延长 3 秒以上或称动态性变化 (肝病时延长5秒以上)
诊断
• 2.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1.5g/L或进行性
下降(但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 1.8g/L, 肝病< 1.0g/L,或)4g/L 。 • 3. 3P 试验阳性或血浆 FDP>20mg/L ,(肝 病时FDP>60mg /L )或D- 二聚体水平升高 或阳性 • 4. PT 缩短或延长 3 秒以上或称动态性变化 (肝病时延长5秒以上)
治疗
• 抗凝治疗:肝素:急性 DIC10000-30000U /日,
每6小时用量不超过5000U,根据病情可连续用35 天;低分子肝素 75-150U / kg.d, 连用 3-5 天,监 测 CT 不超过 30 分钟及 APTT 延长 60 % -100 %、安 全剂量为 25U / kg.d; 下列情况慎用:手术后或损 伤创面未经良好止血者;近期又大咳血之结核病 或由大量出血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蛇毒所致DIC; DIC晚期,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及明显纤溶亢进
纤溶酶 交联纤维蛋白
D-二聚体
DD/e DY/YD
αP极性片段多聚体
YY/DXD γ-二聚体
发病机制
• • • • •
组织损伤,TF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管内皮损伤,FXII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血小板活化,多部位促进凝血反应 纤溶酶激活,凝血-纤溶进一步失调 促进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抑制,(重症肝炎,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 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 高 凝状态,如妊娠等;其它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脱水,休 克等
感染 性疾 病
病因
病理产 科 4-12 羊水栓塞,感染性流产,死胎滞留,重征 妊高征,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手术及 创伤
1-5
脑 , 前列腺 , 胰腺 , 子宫 , 胎盘等因手术 及创伤等释放组织因子 ;大面积烧伤, 严重挤压伤,骨折,蛇咬伤 恶性高血压,肺心病,巨大血管 瘤,ARDS,急性胰腺炎,肝功能衰竭,溶 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急进性肾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SLE,中暑 ,脂肪栓 塞,GVHD.
死亡率20-40%
DIC与TTP鉴别要点
项目 DIC
起病及病程
微循环衰竭 黄疸 FVIII:C 蛋白C含量及活性 FPA F1+2 D-dimer 血栓性质
多数急骤,病程短
多见 轻,少见 减少 减低 增加 增加 增加 纤维蛋白血栓为主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可急可缓,病程长 少见 及常见,较重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血小板血栓为主
临床表同而有较大差异.最常见
• •
的表现有出血倾向,休克,栓塞,及微血管病性溶血 1.出血倾向:发生率84%-95%,自发性,多发性出血, 部位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粘膜,伤口,穿刺部位, 其次为某些内脏出血, 2. 休克或为循环衰竭 : 发生率 30-80% 为一过形或 持续性血压下降 , 早期即出现肾 , 肺 , 大脑等器官功 能不全,表现为肢体湿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神志 困难.
治疗
• 治疗基础疾病及消除诱因 • 替代治疗:补充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FFP),

冷沉淀(纤维蛋白原、FVIII、纤维连接蛋白), 浓缩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维K依赖因子) 肝素治疗:有争议。为抗凝血酶III(ATIII)的辅 助因子。1.早期有效。2.患者死亡率未改变。3.出 血发生率增加。4. 少数情况下可诱发DIC。
消耗性低凝期 纤溶亢进期
可阴性 正常
正常
阳性率最高 缩短
减少
可阴性 缩短
减少
诊断
• 1, 临床表现:
⑴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⑵ 有下列二项以上临床表现 ①多发性出血倾向 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 ④抗凝治疗有效
诊断
• 实验室检查指标: 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 1.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但肝
临床表现
• 3.微血管栓塞:40%-70%.可为浅层栓塞(皮肤发绀,
进而发生坏死,脱落,多见于眼睑,是指,胸背及会阴 部,粘膜损伤易发生与口腔消化道,肛门),也发于深 部器官(发生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 高压综合征) 4. 微血管病性溶血 :25%, 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 , 贫 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偶见皮肤,巩膜黄染. 5.原发病临床表现
• •
实验室检查
•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 PT延长或缩短
(与正常对照比较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 • APTT延长或缩短 (与正常对照比较延长或缩短10秒以上) • Fg含量减低(<1.5g/L) • 3P实验(+)
实验室检查
DIC三期的实验室指标
高凝期
血小板 PT APTT FIB 3P 优球蛋白 溶解时间 纤溶酶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
总论
• DIC是一组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
活,体内凝血酶和纤溶酶并存,以出血、 血栓及微循环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病理 综合征。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广泛出血、微循环衰竭、 多发性栓塞及为血管病性溶血。
病因
病因 比 例
3143 %
细菌(脑膜炎球菌 , 大肠杆菌 , 绿脓 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病毒(流 行性出血热 ,重症肝炎,麻疹),立克 次体感染;其他 恶 性 24- 急白 , 淋巴瘤 , 及前列腺 , 胰腺 , 肝 , 绒 肿瘤 34 毛膜上皮 , 肾 , 肺 , 脑 , 恶性血管内皮 , % 神经母细胞,平滑肌等部位的癌症
全身各 系统疾 病
-
凝血机制
• 凝血活酶生成 • 凝血酶生成 • 纤维蛋白生成
[内源性途径] 激肽释放酶 Ⅻ Ⅺ Ⅸ Ⅸa Ca
2+
[外源性途径] 激肽释放酶原 组织损伤 Ⅶ
Ⅻa Ⅺa Ⅸa Ⅷa Ⅷ
Ⅶa Ⅲ Ca
PL
2+
PF3
X
Xa Va Ca2+] PL 凝血酶
[Xa V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治疗
• 纤溶抑制剂:阻断DIC的代偿机制,妨碍组
织灌注的恢复。阻止血块溶解的同时常带 来肾损害不能恢复的后果。近年来不住张 用。 • 其它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复方丹参注射 液;右旋糖酐40;AT-III;噻氯匹定;潘生 丁
治疗
• 溶栓疗法 • 其它治疗:皮质激素;654-2
预后
• DIC治愈率50%-80%,好转率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