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多选】01【马基】03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考研政治试卷与试题
2003考研政治试卷及答案
2003考研政治试卷及解答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解答】D【解析】本题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不可能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B、C贯穿于整个哲学发展的始终,即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而是错误的。
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解答】C【解析】本题考点: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对人和世界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深刻地表明了实践在人和世界相互关系中的基础地位中介作用,因此选项C正确。
A项不可能造成人与世界的同时改变,B项属于意识决定论,D项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和决定的,都不正确。
3.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解答】C【解析】本题考点:认识的本质是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A )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是指( A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种观点属于( C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宿命论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D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 )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B )A.生产关系B.生产方式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12.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C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B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A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C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C )A.劳动者素质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D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A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B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D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家庭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D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优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30分)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不包括()。
A、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B、改造世界能够深化和拓展对世界的认识C、改造世界能够独立于认识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正确答案: C解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统一2、实践的内涵是指()。
A、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C、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D、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正确答案: B解析: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3、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意识形态中去寻找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正确答案: D解析: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和( )职能引起的A、贮藏手段B、价值尺度C、世界货币D、支付手段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货币职能对经济危机的影响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A、青年黑格尔派B、社会民主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国际工人协会正确答案: C解析: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6、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不包括()。
A、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B、真理尺度推动真理的不断发展C、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互对立正确答案: D解析: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辩证统一的7、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 )A、不断减少B、不断增加C、不变D、骤然下降正确答案: B解析:考察大企业走向垄断的前史8、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可以称之为( )A、剩余价值率B、剥削率C、利润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平均利润率9、以下哪个论点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A、“实事求是论”B、“天才论”C、“精神万能论”D、“上层建筑决定论”正确答案: A解析:10、“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考研政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典型真题
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典型真题欢迎进入:考研课程免费试听更多信息请访问:考研论坛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基3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①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②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③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
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①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②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③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考研政治辅导《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三章讲义0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三章讲义01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部分知识纲要1.核心概念实践认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谬误价值价值评价理论创新2.基本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历年真题一、单选题:下列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2006年单选题第2题)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情因人的感觉而存在[答疑编号200203010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应用。
题干中的话引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基础知识考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论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B可知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考研政治马原第三章模拟题
考研政治马原第三章模拟题第 3 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 ( 每题 1 分 )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客体”概念是指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A. 客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B. 由主体自由创造的对象C. 由主体决定的对象D. 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3.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这是指通过实践活动(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A. 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交换B. 主体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和方法、手段等实践观念C. 主体把客体的信息同化为主体的精神产品D. 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4.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 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一观点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 “客体”这一概念是指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5)()A. 客体就是客观世界B. 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C. 客体是产生并决定主体的D. 由主体自由创造的对象7.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旧唯物主义观点8.20 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一种终极关切,它是一种人心内在的价值观念。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三)20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D、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正确答案: CD :202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B、主体的存在和需要是客观的C、客体的存在、属性及作用是客观D、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而存在正确答案: BCD :20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 )A、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C、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得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科学,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答案: BCD :204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重大作用B、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原因D、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正确答案: CD :205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B、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C、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D、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正确答案: ABCD :206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A、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D、推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正确答案: CD :207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规律是客观的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正确答案: ACD :208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因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C)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C)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 )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B.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外部自然界D.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正确答案:D解析:这里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基础上讨论认识客体,所以实践的对象才是认识的客体;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客观事物本身讨论认识客体,所以认识客体就是外部自然界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2.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 )A.人的思维中得到合理的解决B.哲学家的哲学体系中得到合理的解决C.自然界中得到合理的解决D.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正确答案:D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马克思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认识路线的对立,体现的是( )A.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正确答案:A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体现的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体现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4.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正确答案:A解析:A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CD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解析: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本缺陷的论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考研政治辅导《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三章讲义0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三章讲义02政治习题精讲班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2题)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答疑编号200203010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点:实践在人的才能和知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本试题出自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是在引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谈到人的才能的差异时作上述论述的。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天赋才能的差异没有那么大,才能的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马克思在引述了亚当·斯密的上述思想后,说了上面试题中的那段话。
才能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才智和能力。
才能与知识有密切联系,但不能简单等同,才能包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主要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才能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是形成一定才能的生理前提,但生理素质只是为一定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要把可能变成现实,则要依靠后天的实践。
马克思讲的所谓人的才能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说,人的才能差别主要是由人的不同的实践地位、实践领域及实践发展的深度、广度造成的,不是天生的。
由于社会分工长期从事某项实践活动的人,由于在长期实践中的反复学习、锻炼、训练和接受教育,相应的特定才能就会得到突出发展。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马克思并未否认人的先天素质对人的才能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只是认为人的生理素质的“原始差别”“小得多”,意思是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
因此,选项A应排除。
选项C看到了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对人的才能的作用,但把它夸大了;如果违背了才能形成的规律,片面强调主观努力,也往往事与愿违。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10.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和量
C.事物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12345678910 ... 下一页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 3 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在国家社会发展问题上,有一种观点是“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 种说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强调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事物发展的哲学道 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曲折发展的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下列各项古代汉语表述,属于因果关系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D.对立统一规律
7.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C.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
D.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变理论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决定性的环节是A.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C.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D.把理论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正确答案:B解析:A、B、C、D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变理论为现实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决定性的环节或者说中介环节是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即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B正确。
因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以满足人的需要。
为此就必须以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性认识为基础,对客体的价值即它对人的有用性作出科学的评价,按照客观事物的尺度(外在尺度)和人自身的尺度(内在尺度),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
即形成实践观念。
知识模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过程。
真理最本质的特征是A.客观性B.主观性C.绝对性D.相对性正确答案:A解析: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
A正确。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不是主观性,主观真理论是唯心主义的,B错误;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但绝对性、相对性不是真理最本质的特征,C、D与题意不符。
知识模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C.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辩证统一D.实践标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正确答案:B解析: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然形式的客体是指( )。
A.社会政治结构B.社会经济结构C.人工自然物D.人类精神生产结果的“物化”形式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客体的形式。
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
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统称为自然客体。
自然客体是指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包括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和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形成的人化自然物。
通过人们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加以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都是自然客体。
故选项C正确。
社会客体是指已经对象化了的现实的社会结构,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同时也包括体现在物上的社会关系。
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必须同时把在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这时社会关系就成了社会形式的客体。
选项A、B都是社会客体,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
精神客体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结果以物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如以书籍为物质载体的各种理论、学说等。
精神客体都有自己的“物化”形式,但人们所注重的不是它们的物质形式,而是这些物质形式所体现或携带的精神内容。
精神客体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它们同时也是人们继续进行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选项D是精神客体,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客体的三种形式,不能答非所问。
知识模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客体”概念是指( )。
A.客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B.由主体自南创造的对象C.由主体决定的对象D.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客体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可以构成人的活动对象的东西无限多,客体因而也具有无限多样的形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以下命题当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C) A 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C 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 D 世界是感觉及感觉的集合
18. 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 A 概念 B 判断 C 表象 D 感觉
19.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 段。感性认识的形式是[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CD) A 推理 B 表象 C 知觉 D 感觉
16.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会导致[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CD) A 经验论的错误 B 唯理论的错误 C 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错误 D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错误
17. 下列选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CD) A 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 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表现在[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D) A 它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根本目的 B 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C 它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核心 D 它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形态
14. 下列选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CD)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
2. 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CD) A 工人炼钢 B 渔民出海捕鱼 C 技术革新的试验 D 农民种田
3. 下列选项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关系的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C) A 二者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 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 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D 二者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22.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表明 [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CD) A 感性认识不可靠
B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 D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
15.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 [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CD) A 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 B 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 C 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D 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 史上的变革
02【多选】:01【马基】:03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试卷总分:122 答题时间:[ 未设置 ]
1. 下列关于认识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CD) A 认识的基本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 B 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 C 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D 认识中介是各种认识工具、手段要素及其运用和操作系统
4.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CD) A 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 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 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5.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CD) 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坚持辩证法
20. 一个人闻到苹案(正确答案:BD) A 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 B 感觉 C 知觉 D 认识的初级阶段
21. 感性认识的特点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CD) A 直接性 B 形象性 C 是对事物表面联系的认识 D 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6.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种观点[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C) A 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B 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前面 C 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 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
7.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C) A 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 理论对实践不起作用
10.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D) A 从物质到感觉到思想 B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 C 认为物质和思想同时产生 D 反映论
11. 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CD) A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C 人为自然界立法 D 存在就是被感知
12.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2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B) A 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 B 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 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 D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