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2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规范练)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中国农耕文明的奠基和发展 微专题1
专题一中国农耕文明的奠基和发展——先秦、秦汉总体上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政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分封制、①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②逐渐形成;另一方面,③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
④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经济⑤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⑥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秦汉时期,农业初步发展;在此基础上,⑦局面被打破,私营工商业发展起来思想文化中国思想领域经历了从“⑧”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⑨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表现为汉赋;科技方面,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答案▶①宗法制②专制皇权③官僚体制④权力高度集中⑤农耕经济⑥春秋战国⑦工商食官⑧百家争鸣⑨浪漫主义01从商周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考点1▶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同一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嫡长子世袭王位,既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
其他诸子被分封为诸侯,既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
它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使家庭和宗族同时享有政权与族权的双重权力。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考点2▶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官员权力官员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员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在封地内拥有世袭统治权,可再次分封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实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考点3▶先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世卿世禄制(续表)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秦朝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确立郡县制,用封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度;以吏为师西汉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内朝),以达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由汉初的郡国并行到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专业的文官队伍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考点4▶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汉朝基本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农耕时代的经济文明练习
专题二农耕时代的经济文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海南八校联盟考试)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贩卖畜牧产品,经常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
这说明当时( )A.较远距离的贩运活动已出现B.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C.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官府加强了对商业的控制解析:选A。
A项与材料中“路过滑国到成周经商,需奔波数百里路”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郑国鼓励民众从事商业,“郑国商人弦高贩卖”是个体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故C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官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而非加强,故D项错误。
2.(2019·江淮十校三模)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
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记述内容出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朝《洪堰制度》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D.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解析:选D。
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内容可知,从汉代到元朝的历代政府都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如“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唐)、“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宋)等,故选D项;题干述及水利工程兴修之后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的规定,没有提及其兴修事宜,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政府官吏对老百姓的盘剥,排除B 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的结论,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3.(2019·泰安二模)《诗经》中的某些诗篇将对亲人的思念落实在由父母、妻子、兄弟组成的家庭中,家庭作为情感的归宿受到反复吟咏。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纲常伦理社会秩序已经确立B.传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C.小国寡民社会心理基本形成D.士庶宗族观念得到强化解析:选B。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中国农耕文明的奠基和发展 微专题2
02 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 战国前后的社会转型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时期经济井田国有;集体耕作;粗放经营;工商食官土地私有;个体生产;精耕细作;重农抑商政治分封制度;宗法制度;贵族政治;礼乐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文化鬼神思想;学在官府;人文思想产生百家争鸣;私学兴起;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考点2▶ 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私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常考点(高频)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2018·全国文综Ⅱ,252015·全国文综Ⅰ,24轮考点(轮流)大地主田庄经济2016·全国文综Ⅰ,251.(2016·全国文综Ⅰ,25)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
图片反映的是集体生产,故排除A项。
题干图片无法说明农业“不断发展”,故排除B项。
汉代,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故排除C项。
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化 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即田租,调为户税, 纳绢代役为庸),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 赋税制 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随着唐朝后期均田制的破坏,唐朝政府开始以两税法代替租 度的变 庸调制,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依据土地和资产划分 化 户等,一年分两次征税。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 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4 ▶ 宋代商业领域的新变化
(1)商品交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制、“日中为市、日落而散”的规定逐步消失,草市、 夜市更加普遍。 (2)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 (3)城镇大量涌现,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4)纸币出现: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 (5)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6)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很强的商标、广告意识。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 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过程
战国时期
租佃方式产生
汉代 宋代
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 解析: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 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推知,北朝时,南茶已在
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 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南北 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由“北方人常常嘲 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到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 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南方经济文
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 右,多以农业为突破口设计,与当
辉煌成就,又要看到 前的“三农”问题联系紧密,还需
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 注意以本区域经济发展史为背景材
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 料的命题。从命题思路上看,本专
极因素;注意中国古 题的命题一是切入点小 ,视角多
代 经 济 的 发 展 与 政 变;二是立足区域史,关注社会,
误;在北魏时期,人地矛盾还没有尖锐的程度,明清 时期比较明显,故D项错误。
• 10.(2015·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 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 地可以养活九口人A,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 和商解业析的:战发国展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 •所 自期B项的给有错重自C误农足.制;抑的导的畜商生力政产致成与策成畜长铁抑为制制可力农了能与具手,的工从铁使业而制用和促导商进农致业了具农的个业发体的收展小,益使农与的经用农增济业加的D收,形.益故成的C,阻项增故错加碍A误项无了;正直国确接大家;关土抑战系国制,地时故土
治、文化发展的相互 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
(通史版)新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繁荣与成熟的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繁荣;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文化上:魏晋时期,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复兴;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三大发明领先世界;理学体系形成并成熟,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
阶段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20~589年)1.政治(1)中央体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垄断仕途。
2.经济(1)农业: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方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3.思想文化(1)思想: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
二者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技著作。
(3)书法和绘画: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
考法1 从现象角度考查儒家伦理化的影响[典例1] (2014·全国Ⅱ,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考题点评本题借助秦、魏晋法律的有关规定,从政治法律角度考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后对法律的影响。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含解析)
专题2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考纲展示考点热度考纲解读考情趋势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本专题作为中国古代经济的概貌表述,重点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认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各国的发展轨迹,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注意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内容探究:本专题的考点有“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等,其中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经济制度、古代商业发展及“重农抑商”政策等是高考的重点,试题难度中等,并且还会与近现代东西方经济发展及同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结合命题形式探究:本专题的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分值多在4分左右,多采用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设计。
非选择题也有一定涉及,分值多在8分左右,多以农业为突破口设计,与当前的“三农”问题联系紧密,还需注意以本区域经济发展史为背景材料的命题。
从命题思路上看,本专题的命题一是切入点小,视角多变;二是立足区域史,关注社会,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时代感强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网络构建※※主线解读※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1.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 农耕文明时代
Z专 题串线
(3)文学上:①宋词成为文学主要形式,一方面反映
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城
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②元曲成为主要文学形
式反映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如关汉卿的《窦
娥冤》。
(4)书画艺术:①宋元四大书法家和以张择端《清明上 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折射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②宫 廷画盛行从侧面反映宋代中央集权的强化。③借物抒情的 文人画的产生是在理学禁锢思想背景下知识分子表达情感 的方式。
A.“理”是否万物的本原
B.求“理”的方式
C.对待孔孟儒学的态度
D.“孝亲”的方式
Z专 题串线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比较分析能力 。 由 “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可知理外在于人,由 “如其理外在于心,则……”可知王阳明认为理 内在于人,由此进而推知,二者求理方式不同, 故答B案项正B确。
Z专
题 串 线 3.宋元思想、科技、书画艺术发展折射的时代特征
(2)不同点:主要在于求“理”的方式不同。程朱 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外在的探究明道德。陆王 心学主张内心反省求“理”,强调通过内在反思、修养 明道德。
Z专 题串线
【例题❷】(2014·淄博抽测)“程朱坚认一草一木 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阳 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 及孝亲之心。”由此可见他们主张的最大区别是( )
③实质:将知识分子纳入到皇帝的控制范围中来。
Z专 题串线
【例题❶】(2014·临沂质检)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 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 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最新推荐】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
02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考点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南移的过程时期表现进程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农作物体系,耕地面积扩大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南移的特征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
4.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这种影响延续至今。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2▶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特点类别特点城市功能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城市数量和规模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城市布局和分布城市的布局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考点3▶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类别变化商业活动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时空界限交易内容先以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续表)类别变化交易媒介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1专题2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Word版含解析
占优中国经浒的堆聿结构耳特血[整体感知]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
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
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
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济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缓慢发展。
主题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土地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主题考向探究..............................................考间丄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古代农业经济制度1. (2018全国卷n)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自主学习课—专题卜专题计专题2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网络构建]44农’2三1*1星千_丙畫葷Hllal泊IIHI面一匸时占IN之卒一删冷驶*砂戡庖矣I业常站件.『I论内足FJ1*番血性翎丽I ;i丽亘|盘丽一工聲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即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选B项。
]2. (2017全国卷川)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自耕农经济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A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可知,“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适中,这说明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第01讲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八大方略引领二轮复习走向成功——通史框架下二轮复习要点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高考复习进入年后阶段,时间也过去了一大半,离高考只剩三个多月了,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年后的大二轮如何复习了!在这关键期,如何合理高效地复习?如何充分利用这短暂宝贵的时间?怎样才能实现鲤鱼跃龙门为人生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八大方略,科学备考,引领您的二轮复习走向成功!方略一通史时序,抓特征全国卷的高考考纲和试题编排,都是按照通史时序编排,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历史学科的自身整体性,将同时期关系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内容安排在不同模块、不同时间讲授。
其实,政治是历史的骨架、经济是历史的血肉、思想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这种分割模式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破坏了历史概念的完整性,弱化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形不成知识间的铺垫关系,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二轮复习首先要抓通史时序,要抓通史阶段特征,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建立在通史之上的内在逻辑,这是适应当今高考的必由之路。
本书以通史为主线,必修部分从古至今、从中国史到世界史,每一讲首先抓通史时序,以时间为轴,融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科技。
使学生易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同时,从综述到分述,高度概括阶段特征。
这样形成一个通史的基本框架,理清历史的发展线索,明确历史重大事件的演变过程。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一提一条线,一串一大片,从而提高二轮复习效率。
方略二整合教材,抓基础注重基础永远是高考的主旋律,咬定基础不放松,一定会旗开得胜。
最后的复习,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放松对基础的巩固。
基础知识来于教材,要做到无论提及哪一个知识点,都能准确说出其所属的册、章、节、目,复述相关的结构、纵横的网络。
首先,从必修到选修的顺序进行“地毯式”阅读。
阅读时应有整体意识,要宏观把握。
阅读时应有细节意识,要精读教材,知微见著,进行精细化处理。
例如,标题的再现、细化、深化,课前提示相关内容,正文、注释、插图、引文等。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
2.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
3.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4.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5.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核心词: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工程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3.(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4.土地制度(1)史实①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②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③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
(2)影响①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带来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化了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规范练) Word版含解析
测能·提速·规范练(二)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
此图可以反映当时()A.曲辕犁在北方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D.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解析:题干图中信息并未提到地理位置,也看不出铁犁的形态,因而无法判断其是北方并使用曲辕犁,故A项错误;题干中可以看出铁犁牛耕的场景,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的产量,故C项错误;题干中展示出了铁犁牛耕,说明其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与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不同,故D 项错误。
答案:B2.(2017·苏州调研)“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
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
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
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翻车,该工具是由东汉末年的毕岚发明并由曹魏的马钧予以改进的,“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故A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总是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的,翻车的发明也不可能使这一过程达到完善和终结,故B项错误;“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翻车使用的仍然是人力而非自动化,故C项错误;翻车是对西周以来的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重大调整和改善,故D 项正确。
答案:D3.(2017·威海质检)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
该统计表反映了()B.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清朝租佃关系的产生解析: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雇工案件多,说明农民多没有土地,反映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手工工场,受雇人有人身自由,而农村租佃关系下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并且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租佃关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能提速规范练(二)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
此图可以反映当时()A .曲辕犁在北方推广B .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D •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解析:题干图中信息并未提到地理位置,也看不出铁犁的形态,因而无法判断其是北方并使用曲辕犁,故A项错误;题干中可以看出铁犁牛耕的场景,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的产量,故C项错误;题干中展示出了铁犁牛耕,说明其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与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B2. (2017苏州调研)“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
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
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
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 •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 .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 •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一一翻车,该工具是由东汉末年的毕岚发明并由曹魏的马钧予以改进的,“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总是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的,翻车的发明也不可能使这一过程达到完善和终结,故B项错误;“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翻车使用的仍然是人力而非自动化,故C项错误;翻车是对西周以来的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重大调整和改善,故D 项正确。
答案:D3. (2017威海质检)下表为“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
该统计表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 .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 清朝租佃关系的产生解析: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雇工案件多,说明农民多没有土地,反映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手工工场,受雇人有人身自由,而农村租佃关系下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并且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租佃关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B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 该措施()A .阻碍了经济发展B .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C.动摇了农本观念 D .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解析:“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实际上是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法律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规定促进了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故B项正确;农本思想贯穿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关于手工产品规范的法律与农本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工律》规定旨在统一规范,并无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之意,故D项错误。
答案:B5. 浙江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名人辈出。
下列诗句,与浙江无直接关联的是()A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 .龙泉兄弟知名久,甄土新裁总后尘解析:越窑位于浙江省,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白碗”是指邢窑的白瓷,邢窑位于河北邢台市,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是陆游的诗句,陆游是浙江绍兴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龙泉兄弟知名久”龙泉是指浙江省丽水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6.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皆以地得名”。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 .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B .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艰难C.区域贸易重视地方保护主义D .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解析:据材料中“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等等,能看出地域特色,故A 项正确;明代区域间长途贸易的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地方保护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地名均是浙江省,不能说明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A7. 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 .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 D .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解析:材料中强调“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并不是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强化对货币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市场的统一管理,而且加强货币的管理是手段,为其政治目的服务,故C项错误;材料中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九卿属于外朝,故D项错误。
答案:A8.(2017保定、唐山摸底)下图为《南宋市担婴戏图》,反映的重要信息是()A .草市深受百姓欢迎B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C.朝廷对市禁的开放 D .区域长途贩运发达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草市是指在离城市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集市,跟题目中的“市”无关,故A项错误;北宋实现了坊市界限的打破,但题目中并未出现坊、市,故B项错误;根据图片,儿童嬉戏与商贩并存,表示朝廷对市禁的开放,故C项正确;区域长途贩运发达是在明朝,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9. (2017皖南八校联考)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
”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
”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D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材料反映山东地区广种烟草,与列强贩卖烟土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山东地区烟草种植状况,与手工卷烟技术无关,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清初”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负贩者往来如织”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10.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
有关这一制度的评价()A .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粮价,政府重商意识浓厚B .限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利益C. 避免“谷贱伤农”,亦能防止“谷贵伤民”D. 目的在于控制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析:政府重商意识浓厚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未说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材料原文是“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其价而粜,以赡贫民, 名曰常平仓。
”意思是政府下令边郡地方设立粮仓,粮食便宜时政府高价回收,以免谷贱伤农,粮食贵的时候减价卖出,以免谷贵伤民,故C项正确;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对边疆的粮食储备产生有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故D项错误。
答案:C11. (2017黄石调研)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
”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 )A. 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B. 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C. 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解析:材料体现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仪式和政令,鼓励“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不是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故A项错误;封建统治者的各种仪式和政令,带有迷信色彩,不是政治作秀,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仪式和政令,涉及经济领域,不是政治措施,故C项错,说误;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仪式和政令,鼓励“天下农夫勤于耕作明重视农业,故D项正确。
答案:D12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主要说明()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 “闭关锁国”政策松动D •清王朝被动融入了世界市场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所描述的背景是新航路开辟所无法达到的,故A项错误;材料“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体现,故B项正确;十三行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唯一对外开放的场所,故C项错误;十三行的繁荣是“闭关锁国” 政策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25分)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
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
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材料三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如斯。
---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8分)⑵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分)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
(7分)解析:第(1)问“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结合所学,逐一阐述即可。
第(2)问提取材料二有效信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雇佣制度”“商业革命”解答。
第(3)问从材料三“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江河日下,一日千里”,提取观点,加以论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1)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