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扶贫工作日记范文三篇 精品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六篇【篇一】自**年8月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职责,扎根基层、扎实工作,以构建和谐村庄和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帮助**村及该村群众谋划脱贫致富思路、推进脱贫致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筑牢“奠基石”**村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薄弱、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差,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
面对该村基础差、贫困程度深、干群矛盾大、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等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
“治病要治根”,只有村两委班子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强,才能带领全村更好发展。
四年来,我始终把加强该村村级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
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和“五抓一促”活动为抓手,创新方法,采取“联合作战”模式,定期组织区委办党员干部与**村党员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该村党员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结合该村实际,将党员民主生活会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和群众代表给干部提意见建议,开展相互批评,群众提问,干部回答,不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查漏补缺强短板。
同时,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商讨,给村级管理定制度、严规矩,完善了村干部管理、村级公开、村信访接待日等制度,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及时消除群众误解和怨气、化解干群矛盾,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认可度。
当好“小郎中”为了准确把握**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年,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起,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村各个角落、田间地头,查看该村基地设施情况和自然资源情况,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的家庭收入情况,虚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摸底,摸清了**村地理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效率差、公共设施基础差、青壮劳力技能差、村级经济薄弱等主要致贫原因,撰写了《关于**镇**村贫困现状及发展对策的调查报告》,形成了**村精准扶贫规划、户脱贫规划、工作队年度计划等系列工作规划,确定了有机蔬菜、苗木等产业发展思路。
个人扶贫日记范文三篇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编整理了个⼈扶贫⽇记范⽂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今天的天⽓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再次去⾛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
在这⽚熟悉的⼟地上,⼀路上⽥地间⼀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拔花⽣、有的在割晚稻、有的⽥⾥放⽜,有的在⼟⾥挖红薯.......秋天丰收的喜悦,笑脸写在每⼀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们,沿着弯曲的⼩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帮扶的贫困户王恩娣家门⼝,⾛进他家第⼀眼就看见她⽼公罗林长和⼩孙⼦在摘花⽣,他看到我起⾝招呼我。
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前的⽣产⽣活情况,他告诉我⽼伴在帮别⼈割稻⼦,就⾃⼰和孙⼦孙⼥在家,现在⽣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我们⽼两⼝,真的很感谢。
听到贫困户的⼼⾥话我⼼⾥很⾼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还能喊出我的名字。
最后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努⼒,⽇⼦⼀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活⼀定会梦想成真的。
篇⼆ 10⽉25⽇上午8:10,我们⼈和卫⽣院精准扶贫医疗队5名队员在医院院内集合,带齐检查设备和常⽤药品,前往⼈和乡郭应村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员家中开展健康义诊服务。
8:45,在当地乡村医⽣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因病致贫患者张新民的家中。
仔细了解患者⽬前的病情后,医务⼈员开始为他听诊、测⾎压,讲解健康养⽣知识,提出合理的康复⽅案,并交代了在⽇常⽣活当中应注意的事项。
离开时,张新民握着我们的⼿,连声表⽰感谢。
9:50,医疗队到达了因病返贫患者⾼庆华⽼⼈家中。
⾼庆华⽼⼈正坐在屋檐下听收⾳机,见到了我们5⼈,⽼⼈颤巍巍的站起来。
当知晓我们的来意后,⾼庆华⽼⼈激动得语⽆伦次,连声说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由于⽼⼈患脑⾎栓多年,常年卧病在床,⽣活不能⾃理,说话很费⼒,⽆法与外⼈正常交流,所以我们都⾮常理解⽼⼈的⼼情。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篇一】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二,小寒,标志着寒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正所谓" 数九寒天",草草吃过早饭,我便赶往驻点村**市**镇**村,安排好基本的工作后就匆忙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送上专门买的保健品和棉服。
哪怕是村里生活比他更艰难的贫困户,说起**时,往往都是一声叹息——**今年34 岁,初步怀疑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或其他疾病影响,致使其手脚无力,行动困难。
但因家境贫寒,他一直没进行过全面的身体检查,更说不上对症治疗,以致卧床多年。
而**的父亲因为遭遇突发交通事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只剩下身患残疾的他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遭受身体和家庭的沉重打击,郁郁寡欢,意志消沉。
我与**的结缘得追溯到一年前。
当时我刚来到**村,正挨家挨户调查摸底,核查每一户贫困户的实际需求。
当我来到**家时,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时隔一年,我仍然记得当时冷清的房子里笼罩着死一般的寂静,**母亲坐在门口,手里编着一个竹筐,她伛偻着背,仿佛生活的重压已经让她无力抗争。
而**则安静地坐在房间,只在我进门时侧头看了一眼,然后又兀自发呆,因为无外人辅助他无法走出这个房间。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仿若深陷绝境又无法挣脱的无奈,让我在过去一年里,频繁上门探访,想方设法联系**、肇庆的多家医疗机构进行咨询。
医生建议他到户外适当地晒一下太阳,有利于身心的康复。
自**不良于行后,他就再也没有好好感受过阳光的温度,于是我就想办法给他送去了轮椅,并鼓励他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苦难。
我推着他,慢慢走出了家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他身上时,他安静了一会,然后回过头来,笑着对我说" 何书记,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我能感受到那种突然看到希望和方向的激动,因为我也是一个山里娃。
我轻轻拍了他几下,说道:" 会好起来的,我们会帮助你的。
"扶贫先扶志,想让**改变目前的现状,关键是要强化他生存的意志和技能,让他对生活有信心和希望。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一】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二】宣传部共有13名干部,2016年共包扶后王家山村17人,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年老,残疾人,行动非常不便。
宣传部主要领导和包扶干部通过调研,决定对年老和残疾贫困户进行精神扶贫。
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在支撑着这些人?为了消除心中这一疑问,宣传部及时购买了老年收音机、各类书籍,尤其是王道老人需要的笔墨纸砚,把这些精神食粮送到贫困户的手中。
当天离开的时候,已是下午,刚下过雨的庄稼汲取着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快速地成长着。
已经30多岁的王彦辉,本该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却因童年的灾难沦为一个智商只有几岁的孩子,当他看到有人来访的时候,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什么样的雨露和阳光能滋润他茁壮成长,收音机里的音乐或许能打开上帝留给他的另一扇门工作人员心情沉重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7月29日,星期五下午,室外温度是32度,实际可能都达到了35度。
宣传部所有人员却出发到包扶村后王家山,提着西瓜、饮料、白糖、饼干等消暑用品,大热天的,你们还记得我们王娥娥的妈妈向包扶干部说道。
礼轻人意重啊包扶干部还显得不好意思。
不轻......不轻......娃娃们连一口水也不喝、一口饭也不吃大妈说着,我们已经走远了。
已经到晚上9点多了,我们该回去了,送出去我们的心意,大家心情一下子超级好。
残疾人王振祥行动不便,夏天还不知道吃西瓜没有?一个暖心的疑问,形成了此次送凉爽之行。
一个志愿者希望与王道老人结对帮扶,这是个好思路,精准扶贫的链条应该越长越好,一定要抽时间和其他志愿者好好谈谈这事这是精准扶贫日志中最有希望的一段话。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三】今天,阿光叔叔、小和姐我们三人去第一批尼西鸡养殖户家对禽舍做消毒指导。
全村被崩池神山分成两个片区,按所处地域分为山前和山后,山后五个村民小组基本地处于神山之上,由此多少可以想见山后的一部分状况。
然而,真正进入村组公路,我还是被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九曲十八弯吓得不太敢说话,一条公路拐来拐去盘踞在整座山上,形状简直跟那条蜷缩水泥路上晒太阳的蛇有得一拼。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扶贫工作日记六篇【篇一】**年5月13日星期一晴作为一名新一轮轮换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队队长,今天是到村里报到第一天。
刚从国道转到进村的乡道,就被上千亩的稻田的景色吸引了,我赶紧把车窗摇下,用力地吸了一口满是稻草香味的空气,说了句:“这才是大自然的味道”。
**年5月16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早,沿着已经硬底化的村道一路走访贫困户,寻找着在门口显眼处的——西区办事处统一制作“关怀户”的牌子。
在一户贫困户家,我看到了门口堆放了很多竹子,想进去看看,究竟这些竹子有何用途。
走进院子,就看到一个人正座在竹凳上制作竹梯。
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是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扶贫工作队队长。
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掏出支烟递给我,我顺手就接过了烟,自来熟的点燃起来,一边了解他的名字。
他叫**,为低保贫困户,因小儿麻痹症的原因,落下了肢体残疾。
目前有门做竹梯的手艺,现今整个**县只有两人会做竹梯,而他是其中之一。
因竹梯为绝缘材料,都是售给电工这类工作的人,这也造成了销售渠道单一,销量不大。
离开**家后,我又专门找了村两委进行了解。
他今年51岁,既是一名低保贫困户,也是县残联在大象村的联络员。
我个人觉得,一名残疾人又是贫困户,**年10月21日星期一晴最近,我经常到**的“生产车间”(旧屋)和他了解情况。
这种竹梯的原材料必须是**,**是良好的绝缘体材料,**购置回来后,要经过火烤拉直,阴干放置2个月。
再进行竹梯的拼装,拼装每一把竹梯时间只需要20分钟,首先要测量好阶梯的长度,各阶梯之间有30厘米的固定间隔值。
因为竹梯是给电工工作使用,需要绝对的绝缘,整个梯子都是竹材料,所以他做的竹梯不用铁钉,一律是竹钉子。
现在市场主要销售的是7、9、11阶的三种竹梯,价格为每一阶8元,所以每把竹梯的售价也是不同。
因为销路单一,他备货量也不大,一个月也就制作40把竹梯这样。
除了竹梯,**还会竹工艺品的制作,“大象村以前有竹工艺品厂,很多村民都掌握了这门手艺”,他告诉我。
个人扶贫工作日记随记三篇
个人扶贫工作日记三篇篇一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张。
动“五送五帮五推”:立足本地实际,整好的投资环境;;;努力破这些思路展开工作,帮助上庄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篇二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布署,我和移民小分队来到高坝洲镇天平山村,走进了三组董伶的家。
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贫困家庭,他本人双腿高度残废不能行走,膝下还一直哺养着一个刚刚职高毕业的侄子,父母已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双腿盘座在小木板凳上的他时,却使我感到非常诧异!在他的脸上没有忧愁,也没有悲伤;写满的是笑容,绽放的是阳光。
他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自己命不好,两腿不争气。
经过仔细交流,我深深感受到:眼前这个小人物,有着超越时局的大境界,在他低矮的身材下,有着超越凡人的至高德性!他是一个有梦想的好男儿!今年47 岁的他,早在他1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不能直立。
从此失去了天真浪漫的童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
成年后,他想的最多是不能依靠父母,成为他们的累赘。
他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凭自己的实力穿衣!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自行车修理技术,在家中开起修理铺,实现了他自食其力的梦想!经过几年的打拚和积累,在1998年他又建起了一栋二层小楼房,实现了又一个梦想!他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没有娶妻生子。
兄弟三人中,他是老么。
大哥成家后已独立门户。
二哥结婚仅6年就离异了,之后,又因病离开人世,把一个年仅4岁的小侄儿留给了他。
从此,他就和父母一起承担起抚育侄子的重任,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侄子的身上,供他吃饭穿衣,供他读书识字。
在他的精心扶育下,侄子职高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可心的工作。
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儿子!一个身残心不残的孝子!篇三9月24日,从早8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导读:本文扶贫工作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建档立卡整改,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
驻村一个月以来,我的主要工作是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整改,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表和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再次进行逐一检查梳理,对照入户调查信息,查缺补漏,完善规范档案资料。
这些信息覆盖面广,精准度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
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5+2”“白加黑”就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周末几乎从没休息过,晚上夜夜加班至凌晨。
第一书记胡红宝长时间填写档卡,眼压升高,有时候看东西都重影模糊,我的体重也减了五斤。
想想也不错,这下一举两得,既干了工作,又减了肥,只是有时有点头晕,看来要增加些营养了。
其实不光是我们村,大部分驻村干部都这样,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
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
篇二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从2015年我单位就开始定点帮扶久富村,为改变其贫困面貌,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通过对村里道路的改造,大部分村民告别了泥泞、颠簸的土路,走上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减少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我们帮助村里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还修建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修建好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行产业扶持。
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我单位帮助村里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领群众发展种养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
目前,久富村有种植产业4个,核桃、连翘、香菇、大樱桃已形成规模;养殖产业1个,修建8个养鸡大棚,已投入使用,另有养牛产业正在酝酿中,全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三篇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6月22日上午十点,我们组织部在徐咏明副部长的带领下一行十余人来到齐埠乡星明村,深入到各自结对的贫困户家中开展扶贫工作。
一下车,我们就和等候在这里的村干部与群众热情地招呼着,相互嘘寒问暖,话家里长短,村部顿时热闹起来。
接着,我们兵分两路,分头行动,到各自结对的贫困户走访慰问。
来到他们家中,实地了解致贫情况,商议具体的帮扶措施。
随后,在村书记的引领下,来到我的贫困结对户李源村程清华家。
据了解,他家5口人,父亲因癌症去世,留下程清华兄妹,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
因为治病家中已是债台高筑,如今家中的主要的劳动力没了,更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靠母亲长年在外打工维持,家庭十分贫困。
我表示会帮他联系项目,让他好好谋划清楚报到村里。
并嘱咐他,有什么要求及时和我联系,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我拿出随车的大米、食用油交到他手里,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家庭的关心送到他心中,希望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村民们都热情地留我们吃饭,看到他们忙前忙后,不忍多打扰,就告辞返回了村部。
回来的路上,看到老程家房顶上飘出袅袅炊烟,我的心里感到暖暖的。
篇二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
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扶贫帮扶日志三篇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才开发、完善农民⼯市场。
临时⼯基本待遇,建⽴发展⼯农业企业、促进⽣产摆脱贫困的⼀种社会⼯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产,改变穷困⾯貌。
我们的扶贫⼯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驻村帮扶有段时间了,村情民情熟悉了;砺志夜校也举办了⼀期,效果很好。
我深刻感受到,群众⼯作要讲究⽅法,对贫困⼈⼝的教育不可或缺,批评教育也是⼀种帮扶。
前段时间⼊户调查,10组贫困户赵纪中给我留下了邋遢的深刻印象。
有天下午,我和⼯作队员⼊户⾛访,经过赵纪中家门⼝,只见杂草丛⽣,垃圾满地,像是长期⽆⼈居住的⼈家;门在⾥边反锁着,敲了半天才有应声,开门⼀看,院内⼀⽚狼藉,让⼈⽆处落脚。
我站在门⼝问:“⼤⽩天在家⾥⼲啥哩不开门?”赵纪中揉着眼睛回答:“睡觉哩。
”我沉下脸说:“上次让你把院⼦内外收拾⼲净,怎么没见动静,咋回事?看你把家⾥弄成啥了,还能进去⼈不?”赵纪中推托道:“最近忙得很,没顾上。
”我说:“这是第⼆次提醒了,你啥时候收拾?”赵纪中不耐烦地回答:“过两天。
”我⼀听毫不客⽓地训斥:“啥?过两天?不⾏,今天必须把草铲了,把垃圾清理掉,明天早上过来检查;再不收拾,就好好说道说道。
你说今天能不能清理?”赵纪中低头应道:“能。
” 第⼆天上午,我带⼯作队特意去赵纪中家看了看,门前的杂草和垃圾都已清理⼲净,⼈不知道⼲啥去了。
透过门缝,看到⾥⾯依然如故,我让邻居捎话给他,“屋⾥再不打扫就要请去村委会上课”。
过了⼏天,村⼲部告诉我,赵纪中不仅把家⾥打扫⼲净了,⾐服也洗了,⼈还变讲究了。
这件事让我很受启发。
对于贫困户,不能⼀味填鸭式地讨好帮扶,该批评时就得批评,该教育时就得教育;帮扶⼯作最重要的⼀点,就是激发贫困⼈⼝脱贫的内在动⼒,扶贫先要扶起他们的精⽓神;否则帮扶⼯作不仅起不到好效果,还会助长贫困户⾐来伸⼿、饭来张⼝的惰*思想,那就好事变坏事了。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因为需要开展扶贫工作,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竹子最多,应当发展当地的竹子加工。
所以今天来到零陵区何仙观考察那里的竹子制品。
前几年,因为竹制品销售很旺,何仙观一带竹制品加工厂生意都很好。
现在,因金融危机后,出口减少导致一些竹制品厂倒闭。
目前我们所到的一家竹制品厂,是当地村支书开的一家十多年的老厂了,厂里只有一两个工人在做事,大量的机器都停在那里。
相比以前每台机器前站三道四个员工,目前能够继续经营下去的老板显得非常的无奈,竹子原材料的价格和人工工资一直在上升。
而竹子制品的销量一直不是很好。
因为老板开这个厂一直开了十多年了,销路一直还很稳定,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
原材料一直在涨价一棵竹子送到厂里成本就要13元到15元。
然后将其锯断,去头去尾。
破开,然后通过机器将其分层,竹片的厚度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制作。
然后通过人工将其制成竹网。
还要固定四周。
这样一平方米的价格只能卖到18元到20元左右。
一根竹子也做不了几平方米的竹网,如果竹网太薄,就起不到防护作用,太厚就划不来了。
单单将竹子劈开,做成原始的一米长的竹片,20片一捆,一捆也能卖9到12元。
一捆这样的竹片大概能够做成一平方米的竹网。
卖竹网不如直接卖竹片,可以省人工编织。
设备倒是不贵,一台这样的切片的机子也就100多元一台左右。
但是这样的设备需要比较专业的人员操作才行,一般人根本操作不来的。
必须要请专业人员才能做出这些产品。
目前卖的就是一次性的竹筷子和一次性的竹签,这些都是用于餐饮行业的东西,一次性筷子用完就丢了,一次性竹签用于签烤羊肉,烤牛肉用,用完就丢,所以需求量一直存在。
篇二4月7日,星期天,天气晴朗,近来难得的好天气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百科。
上午九点多,从单位出发,前往石牛去我的“二对一”帮扶对象家中走访。
前往石牛的路并不好走,一路上颠簸晃悠着来到了石牛乡树山总支,得到了总支干部的热情欢迎简单的寒暄后,总支的贺主任就带着我们来到了黄泥村邓家组,让我不好意思的是,我的帮扶对象邓采生老人知道我要来,已经在路边等候着我了。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热门5篇)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热门5篇)1.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第1篇7月19日:在甲寅村委会,与龙普村委会驻村指导员郭正云一起,到龙普村委会交流学习,并到龙普村委会甘蔗地及山林边,查看是否有适合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与当地养牛户交流,探讨如何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等问题。
通过了解,要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并不容易,特别是要求必须有扶贫户参加时,好多村民并不乐意,怕不会成功。
主要原因是,扶贫户要钱没有钱,要人也没有人,要技术没技术,更怕养不好牛而拖后腿,不单赚不了钱还会倒贴,失败在所难免。
在村委会吃饭。
7月25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张主任一起,到洛玛坝、作夫查看养鸭过渡房建设情况。
经过几天的紧张建设,计划养殖10000只的简易过渡房主体已建设完,再需5-6天左右的围边铺地就可以进鸭苗过渡养殖了。
发展稻田养鸭,确实可行,但最大的问题是大量发展后鸭子及鸭蛋的销路问题。
还有“稻鱼鸭”发展模式其实是很矛盾的发展模式。
稻鱼鸭不能同时养,稻鱼可共生,稻鸭基本可共生,但鸭鱼确不能共生,鸭天生就爱吃小鱼、泥鳅、黄鳝、螺蛳等,可说是鱼的天敌。
目前,发展种养殖业,老百姓种养技术基本过得去,不怕养不出来,最怕养出来后卖不出去或卖不了好价钱。
8月4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村委会干部一起查看洛玛坝养鸭过渡房里的鸭苗。
进苗10000只,暂时还行,勉强养得下,养上1个月左右,肯定很拥挤,也容易出问题。
听说,进苗时供鸭苗商没有认真交待清楚如何防疫等问题,特别是刚进苗几天需要冷开水饲喂,要做好防疫措施,否则会引起应急反应,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而死亡。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就有大量的鸭苗死亡,只少每天死亡200只左右,很不正常,产生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说是供鸭苗商家不负责任的表现。
8月29日:经甲寅村河谷土地流转的香蕉基地、本那养鸭场,到甲寅村委会。
经过一路实地观看后,见到香蕉长势喜人,说明土地流转很成功,也看到好多良田还荒芜。
土地荒芜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又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只种自家的一小点田也确实划不着,入不敷出。
扶贫工作日记共6篇
扶贫工作日记共6篇【篇一】**年9月1日阴早上,天空灰蒙蒙的。
今天和村里的脱贫户**一家约好办理上学报名事宜,匆忙出门后,来到**区第二幼儿园门口。
远远看到一个回族阿娘领着孩子站在那里,她就是**的妻子冶录给牙。
看见我来,她赶紧上前打招呼,握着我的手担忧地说“娃娃天生胆小,户口也不在这里,学费还没凑齐,我怕幼儿园不要他。
”我肯定地对她点点头,“别担心,孩子的学费司法局**局长已经捐了,钱就在我这儿,报名的事已经联系好了,我们一起去办理报名手续吧。
”说罢,我们一起走进幼儿园报名处。
**是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后,通过多方努力,夫妻二人在**劳务公司务工,**还担任了乡上的护林员,每年有一万元的收入,妻子是公益性岗位,也有一万元的收入,加上打零工收入,家庭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思想观念更是发生了转变,他要把孩子送进县城的幼儿园,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给**儿子顺利报完名后,我把老师交代的入园事项又给冶录给牙仔仔细细解释了一遍。
看着孩子纯真的笑脸,想到他会在这里快乐地成长,心里格外温暖。
**年9月10日晴今天又是非常充实的一天。
早上和**村贫困户**来到**村拉饲料,虽然我既不会开车也搬不动饲料,但是**还是很感激我的陪同,他非常高兴地给我介绍每种饲料的用处,讲得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个“养牛专家”。
**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牛羊养殖,根据奖励补助规定,8头奶牛奖励4000元畜禽饲料。
**高兴地对我说:“小邓,这批饲料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也是党和政府对我这两年劳动的一种肯定,相当于给我发了个大奖状呢!”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好似一个得了奖状的小学生……**年9月30日阴下午在村委会填写表格时,发现有一处需要村委会主任**签字,打电话给他,他说自己在不远处搞拆迁。
当我赶到他们正在拆迁的地方后,完全认不出站在面前的人就是韩主任。
这个平时精干利索的人今天却灰头土脸,他笑着对我说:“今天的我是不是很狼狈啊?”我笑着不答,环顾四周,有七八个村民正在一片废墟中砍砖。
简短精准扶贫工作日志3篇
简短精准扶贫工作日志3篇篇12017年5月8日星期二阵雨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
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
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
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发展种养,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
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其次要从道路和水利项目建设上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日硬化村道、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
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规模种植砂糖橘、软枝油茶、高脂松和养猪养鸡,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篇212月27日,星期日,天气晴长坝虽已入冬但天气还不是太冷,早上九点多我已经和村干部到了长坝村阳一社,硬化的水泥路上还有薄薄的一层冰,我们一行7人走在上面脚底下发出一连串咯吱咯吱的响声。
山路崎岖难走但也掩盖不了我们喜悦的心情,因为今天是我们工作计划的最后一天,走访的是长坝村最远的三个社——阳一,阳二和麻池,这三个社有贫困户27户。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篇一5月2日,也就是“五一”假期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早上5点,我与扶贫工作队许海标队长就从合肥驾车出发赶往蒙城县桥南村委会,7点50分到达村部,这时扶贫工作队曹博翔副队长也已从蚌埠赶到。
中午,我、许海标、曹博翔与第六批蒙城县农委选派驻村干部韩亮、村委会主任杨力和村扶贫专干邬平军针对桥南村扶贫工作交流了意见,讨论扶贫工作事项,决定对全村贫困户开展走访活动,做到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核实,争取做到整村全覆盖、无盲区。
下午2点,我们一行就迅即开展走访,了解情况。
我们按照走访要求,到下午5点半,走访了邬庄、张海庄两个自然村的黄思振、杨文杰、杨再堂、张明乐、孟凡民等五户贫困户。
每到一户,我们都仔细询问,了解贫困原因、生活状况,核实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宣传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开展生产脱贫,早日发家致富。
第一次走访,我对一些贫困家庭的生活现状,十分忧虑,深感不安。
有的家庭无主要劳动力,确确实实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短期内脱贫。
比如邬庄黄思振家,全家三口人,老两口都已高龄,儿子47岁了,是个哑吧,还有点痴呆。
房子是去年通过政府危房改造翻盖的,屋内摆设陈陋,只是一些家用品。
我们到他家时,他老伴正在喂鸡。
他老伴说,由于两人年龄大了,还要照看儿子,也不能到外面务工,主要靠种田收入,现在在家养殖一些鸡、鸭等。
篇二今天,又一次冒着冬日的暖阳,冰冷的北风,和单位同事去我们扶贫点太村镇安家村川子岭自然村扶贫。
今天主要是根据县上安排大走访,并每人要写1000字走访日志。
也好静下心来写一些。
说实在话,川子岭是我心中太村镇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村,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这个村走访,审核低保,危房改造,防灾、残疾人,元旦春节慰问,还有两户优抚对象等,每次到那些群众家里走访,都会感受到有些户确实很艰难。
川子岭村以前大部分人居住在李家沟,由于受地形所致,残疾人较多,耕地多,随着社会发展,水电不通,交通难,娶媳妇难也开始出现,留守的都是那些年龄大的,常年以农为生的老人和残疾人,文化程度不高,年轻人走向大城市,随着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逐步搬移到现在新村,(现在新村距原居住地李家沟还有五、六里沟坡路),搬到新村群众生活、生产都有很大改善,到今年开春李家沟换住着7户群众,随着今年一次3.2级地震,原有挖掘的土窑洞基本倒塌,随之这些村民也搬离故土(详见本人博客即将消失的旬邑太村李家沟9月6日),现有村民447人,115户。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导读:本文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一扶贫搬迁是个好办法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扶贫工作日志范文三篇
【导语】⽆暇花红柳绿,只有神圣使命。
没有晓风残⽉,唯有攻坚重任。
做扶贫⽇记是为了记录⼯作中发⽣的重要事情,⽇志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耐⼼的向群众解释,⼒争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如下是为⼤家准备的⽂章,供您参考。
篇⼀ 从2016年起,县、镇、村各级扶贫⼯作队员投⼊了紧张和没有节假、没有休息⽇的⼯作,牺牲了与家⼈的团聚,牺牲了与朋友的联谊,每天起早贪⿊奋⽃在挂包帮转⾛访或电脑桌前录数据,编制⼯作流程或⽥间地头,我们的脚步⾛遍每⼀个乡间巷道。
近期的⼯作就是再次识别最贫困的群众,补短板,识别出最贫困的群众⼀户⼀策,⼀户⼀⽅案。
由于我们所在的村户数多,⼈⼝多且居住分散,下派的县、镇、村挂包同志少,我们⼏乎⼈均包⼀个⾃然村。
⼯作组长及村总⽀书记分别包派了乔后村最寒苦的⾼寒村板桥和骑龙⼭,⼀个刚参加⼯作不久的⼩姑娘独⾃⼀⼈包了半⼭区箐⽔登,她独⾃⼀⼈早晨从村⾥出发,带上⼀包泡⾯和⼏块甜点和⼀瓶矿泉⽔戴着⼀顶遮阳帽出发了,沿途都被⼈认成初中学⽣,陡峭的坡和⽝吠声没让⼩姑娘胆怯,依然逐家逐户⾛个遍。
我和⼀个刚参加⼯作不久的财政所⼩姑娘分到的⼀个坝区⾃然村,然⽽这个⾃然村也较为复杂,虽然是坝区,其实很分散,东⾄罗⼭脚下,西⾄潓江西边⼭上。
⽽且居民户还较多。
我们逐家逐户认真细致跑个遍,找收⼊最低的,找因病或因学因灾导致贫困的,找仍然居住在危险房屋下,⽯棉⽡房下,整户⼈因⽆钱修缮导致居住拥挤的住房。
我们深怕⾛漏谁家,认真详实核对当天⾛访情况。
我⽪厚⾁糙爬爬⼭⽆啥事,⼀个在惯县城刚参加⼯作的⼩姑娘也随着我爬上陡峭的⼭涯,沿途顾不上喘⽓,我们到了⼀位⼋⼗多岁的⽼爷爷家,房⼦还收拾得不错,东西摆放整齐有绪,⽯棉⽡顶,室内也没什么装饰,⼀张床和⼀套简单的桌椅就构建了⼀个"家"。
两位⽼⼈都年迈了,靠⼀点少得可怜的养⽼⾦来维持⽣计。
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三篇导读:本文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6月4日,星期六。
周末,本来是法定的休息时间,但是今年,由于扶贫攻坚任务重,加之维稳、防火等形势严峻,加班已是家常便饭了。
当被通知这周末要加班时,我没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只是对家人有一些愧疚感。
当告诉老公我要加班时,他只说了一个字“哦”,没有抱怨,没有怨言,但我心中这份愧疚感似乎加深了些。
周末,村里格外安静,由于农忙,前来办事的老百姓很少。
小陶、卓玛和我坐在办公室边聊天边完善档案资料,有说有笑,比平时办公多了些懒散,多了份惬意。
下午五点多,我们正准备吃饭时,突然下起了冰雹,我的第一反应是农作物会不会受灾,确实,还没等我们吃好晚饭,南当村民小组的组长打来电话,说农作物受灾了,还有点严重。
小陶、卓玛和我都不会开车,经向乡长汇报情况后,乡长给我们派了一辆车,我想幸好我村在乡政府驻地,不然又要徒步进村了。
来到南当组,一下车就有很多农民围了上来,在他们的带领下,沿着泥泞的田间道路,我们查看了部分田地,包谷、洋芋、苹果树、中药材等不同程度的受灾,在大概统计了受灾情况,并安抚好群众后,迎着细雨,我们前往下一个村民小组。
到达塘升村民小组,组长已跑遍所有田地在村内等我们的到来,他简要说明灾情后,跟随我们来到田间。
包谷已经有15-20厘米长,冰雹过后,部分包谷苗叶子掉落了,有的低垂着脑袋,田间套种的白菜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途中遇到一位大妈,她说:“今天上午,我还在田间除草,看着包谷、药材等长势,心里十分高兴,以为今年丰收有望了。
没想到.........”大妈伤心的走开了,看着大妈背影,心中像翻了五味瓶似得。
在田间,我和组长交谈时,他说:“不要小看冰雹灾害,现在是包谷、洋芋等的生长期,现在受影响了,会大大影响产量的”,他还说“这几年灾害很多,以前地震,去年旱灾,今年雨量充沛,没想到又冰雹灾害,真是灾害连年”。
是啊,这几年来,尼西乡饱受各种灾害,农民苦不堪言,特别是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普遍缺水,农田都是旱地,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严峻,老天的一阴一晴都牵动着农民的心情。
扶贫工作日记6篇
扶贫工作日记6篇【篇一】2022年3月18日星期三多云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某某村建设40亩耕地的果蔬喷灌设施建设项目今天正式开工了。
站在施工现场,这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不禁涌上心头。
去年七月的一天,我在村里巡查,走到某某时,看到一块地种了很多种农作物,麻叶、地瓜、芥兰、花生……“这块地种了好多东西啊。
”我边数着田里的农作物,边对村书记说。
“是啊,这块地是集体的,没能租出去,村民们就在这里随便种点菜用来自家吃。
”村书记不以为意地说,但这句话却让我陷入了沉思:某某村是一个贫困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青年人大量外出务工,人均耕地不到0.1亩,却还出现耕地闲置的情况。
9月,局领导带队进村开展慰问调研,我将驻村半年来了解到的某某村情况向局主要领导和镇党委书记当面汇报,并谈了发展现代农业,盘活某某闲置土地的设想。
“自动化灌溉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某某村耕地有限,必须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才能增加农作物亩产量,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建立起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听完汇报,领导们对我报以赞许的目光,局领导更是现场决定全力支持自动化喷灌项目的实施,镇领导也同意以镇政府的名义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
一颗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经历风霜雪雨,一个项目从构思到实施,同样也要经历很多曲折。
在获得局里30万元和区里40万元的资金支持后,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多次讨论和实地查看,摸清了村里可用耕地数量,明确了项目拟实施的具体位置,也确定了发展方向,大家最后决定,将项目名称定为“果蔬喷灌项目”。
我们多次到某某镇台湾农民创业园实地考察果蔬喷灌设施,了解设计、造价、供电线路、排水系统、适用农作物等内容,与项目设计方探讨项目方案和设计细节,还要做好“四议两公开”以及起草项目申报材料。
十月下旬,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代表们都表示支持建设果蔬喷灌项目,与会不少村民提出,希望项目建成后能把耕地和设施租给他们发展生产,大家的热情让我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工作日记范文三篇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去了好多家,村里大多数都是妇女和老人在家,尤其是五保户,房屋窄,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居和生活用品,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有的儿子不孝顺,不管老人,孩子都在外打工,很多年也不会了,有的年纪大了,棺材就放在客厅里,那叫一个惨啊,看得人心里真不是味道。
一上午忙到十一点半,还有两户没有碰到人,虽然很辛苦,但感觉收获很多。
感触也很深。
扶贫帮困不是纸上谈兵,帮助村里完善档案资料,也不是给点钱就了事,只有真正了解到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够真正让他们脱贫。
我教育系统负责全镇的扶贫帮困是六个村,100多名老师包保200多户,如何指导他们真正实行帮扶解困才是我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我最想指导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深入农户。
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才体会到帮扶的必要、难度。
今天下午,我带领几个老师来到柳家大湾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重点是整理扶贫户的档案资料,传达22日镇委政府开的精准扶贫整改会议精神看见一大堆的扶贫档案资料,偌大的一个村只有三名村干部做事情,心里的确不是滋味,而且会计年龄偏大,这么多的数据表册,还真的不容易。
幸亏我带了6名老师来帮忙,看见村书记会计他们开心的笑了,我的心头也好了许多。
看见他们的工作辛苦程度,我在想,扶贫统计一表通,他们为什么没有设计一张好的表呢?我们是搞教育工作的,我决心回到单位后要设计一张能把村里所有扶贫情况都能再一张表上反映出来的汇总表,然后给到村里,这样一目了然,便于了解,便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