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列夫·托尔斯泰》。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方法选用、过程安排、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次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编者安排此单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又突出重点、大肆铺排,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高尚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新课标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倡导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2、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3、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这样的教学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理念很好地融汇贯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由于本文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将把学习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另外,由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太丰富,对人物的理解和问题的分析都比较肤浅,加之国家和时代的差异,对托尔斯泰内在精神的领悟也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放在通过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来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下)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要对大家说的是我对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一点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自我介绍、读书笔记、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self introduction, reading not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列夫托尔斯泰
初中八年级语文说课稿《列夫?托尔斯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奥地利闻名小说家、列传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绘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但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奇特的外貌特性,更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深奥的精力天下。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奇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壁, 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浮夸的修辞。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通过猜数引出10个一,并在捆小棒的过程中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这仅仅是激发孩子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孩子通过做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预习检查自主学习反馈小组互换,检查课前预习,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1、看书面,看态度。
2、看正确与否。
3、听写。
4、评出最善于预习的同学。
三、作者、作品介绍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的文学巨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其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
三、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1—5)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列夫托尔斯泰》 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列夫托尔斯泰》,它的文学体裁是传记,对于本文的教学设计,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分析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应当注重帮助他们形成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思想。
然后是教学主张和价值追求,我会参考杜威的学生中心、陶行知的实践探究、郭思乐的生本教育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等教育学家的教学理论,同时还要结合省教育厅所提倡的学为中心的理念。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本课教学的单元要求,其中语文要素是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
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人文要素是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本节课着重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理解人文要素。
最后是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自读课,要着重落刻画人物的方法,我会通过创设情境和画图等方式去进行落实该要素。
我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能力目标: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第二个目标。
接下来我的教学流程分四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给列夫托尔斯泰画肖像。
这篇文章重点描绘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借助画肖像图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任务去阅读,这也符合自读课的学习理念。
二、在画的旁边写下你为什么这样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画肖像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
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
(学生课前完成)1)知作者明背景扫障碍2)赏句子品语言悟情感3)解文题明主旨懂结构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
(3分钟)【创设情境】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
(2分钟)【以学定教】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4分钟)【质疑探究】5.学生汇报展示。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语我准备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学第一课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开首便是一句:你改悔罢!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你知道这位托尔斯泰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长什么样?他身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吧!”第二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自行解决,屏幕显示习题进行检测。
第三步,介绍茨威格及托尔斯泰。
茨威格的介绍从简,托尔斯泰的介绍较全面。
讲课时可以由学生进行补充。
第四步,诵读课文,由学生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点的语句,总结出特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茨威格精妙的语言特点和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五步,理解课文中心。
共设计四个问题,从不同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
第六步,讨论。
内容是:茨威格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幸福吗,为什么?可联系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第七步,小结文章特点。
第八步,布置作业。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5、《再塑生命》说课稿如果说生活是一首韵味无穷的抒情诗,那么语文就是对它声情并茂的吟诵;如果说生活是一篇隽永秀丽的散文,那么语文就是对它翔实生动的鉴赏。
可以说语文与生活有着“唇齿相依”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在强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理念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一套“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实验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其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就极为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今天我要说课的文章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预习检查自主学习反馈小组互换,检查课前预习,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1、看书面,看态度。
2、看正确与否。
3、听写。
4、评出最善于预习的同学。
三、作者、作品介绍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的文学巨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其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
三、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1—5)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1)注音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滞(zhì)留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âng)亮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 gà)炙(zhì)热(2)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
思考:(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3)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锐、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第4课《列夫_托尔斯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1doc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得、积存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一辈子追求及其精神境域。
能力目标: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颂扬之情。
2、体会课文采纳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成效。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奇异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杰出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明白得本文专门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渗透明白得列夫•托尔斯泰的人一辈子追求和精神境域。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方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一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范读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明白得词语含义。
〔1〕注音髭〔:zi]髯〔r n鬈〔qu cn〕黝〔〔y辿〕黑滞〔1 zh 1〕留禁锢〔〔g u]颔〔h m〕首低眉锃〔〔zEg〕亮犀〔1 x i〕利广袤〔1 m d o〕无垠尴尬〔g m ga〕炙〔1zh 1〕热(2)释义犀利:〔武器、言语等〕锐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行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外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专门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模样。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专门谦卑恭顺的模样。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宽敞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画的托尔斯泰的专门的形貌特点。
摸索:〔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成效。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列夫托尔斯泰》。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传记,通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人生追求。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人物传记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是,对于托尔斯泰这样世界级的文学巨匠,学生可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对于文中一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可能难以完全领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文本,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轩昂、侏儒、酒肆”等重点字词;学习并掌握文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品味,体会文中精彩的外貌描写,感受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文中托尔斯泰的外貌与其精神世界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以及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文本。
3、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托尔斯泰的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教学提纲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八年级贺静我说课的题目是《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是第一单元里的一篇十分特殊的外国作品。
它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三是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四是含蓄和直白交相辉映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列夫·托尔斯泰》在人物描写方面算是一篇长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同时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茨威格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成为著名作家的特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表达手法丰富,对学生写作也极具示范作用。
三、教学重点深入探究课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领悟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四、教学难点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主要设计了朗读、感悟相结合,自由、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效果,还采用了百度搜索资料的方法,这样可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走近托尔斯泰:提起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请同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品。
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
八年级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单元导学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建议是“融入生活体验,感悟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明确文体特征,品味语言含义。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2. 能力目标: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品味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妙喻的肖像描写及欲扬先抑的手法3. 情感目标:感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教学难点:联系背景,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学习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本文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烘托法本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主动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2、反复朗读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3、讨论点拨法在加强朗读训练的同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赏、品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列夫托尔斯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记忆”,所选课文都是回忆性的作品,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传记节选,通过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传记文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掌握阅读传记文学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托尔斯泰外貌和精神世界的分析,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精神世界。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说对课文的品读欣赏:一、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一些资料当中将《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结构划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层是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也就是说“起”于第一自然段。
这一课,其实还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即:第五自然段为“起”,人物出场:来客——“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托尔斯泰——“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从期望到惊呆,深感疑惑和惊讶,再到失望,来客的内心活动一直发生着变化。
进而“承”接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体会托尔斯泰的“丑”。
但是,“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一道黑豹似的目光”,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这是通向他内心世界的路标。
于是,“转”到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九自然段是“合”,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思想的变化来探究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二、以点带面:(一)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眼睛是“点”,内心世界是“面”。
(二)《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需要丰厚的背景材料进行穿插,增加文章的厚度和广度。
在体会“来客”等候托尔斯泰接见时的内心活动时,插入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去理解为何“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插入托尔斯泰听《老伍士》时候老泪纵横的故事和布尔加科夫在《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去理解“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X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在品析“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托尔斯泰说对课文的品读欣赏:一、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一些资料当中将《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结构划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层是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也就是说“起”于第一自然段。
这一课,其实还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即:第五自然段为“起”,人物出场:来客——“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托尔斯泰——“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从期望到惊呆,深感疑惑和惊讶,再到失望,来客的内心活动一直发生着变化。
进而“承”接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体会托尔斯泰的“丑”。
但是,“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一道黑豹似的目光”,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这是通向他内心世界的路标。
于是,“转”到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九自然段是“合”,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思想的变化来探究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二、以点带面:(一)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眼睛是“点”,内心世界是“面”。
(二)《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需要丰厚的背景材料进行穿插,增加文章的厚度和广度。
在体会“来客”等候托尔斯泰接见时的内心活动时,插入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去理解为何“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插入托尔斯泰听《老伍士》时候老泪纵横的故事和布尔加科夫在《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去理解“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在品析“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这句话时,插入托尔斯泰的晚年、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复活》以及小绿棒的故事,有助于理解这份“矛盾”以及作者笔下“幸福”的含义,从而进入对托尔斯泰精神的感悟。
说教学创意:难文巧教,以点带面;适时穿插,增加厚度。
说教学设计灵感: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故事。
(余映潮老师)说教学过程:二、细读第五自然段,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一)学生活动:齐读第五自然段“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这一部分,体会“来客”等候托尔斯泰接见时的内心活动,并积累雅词:轩昂、伟岸、威严非凡;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插入背景资料一:托尔斯泰是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
著名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他被列宁誉为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二)学生活动:轻声朗读“门终于开了……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读出“却是、惊呆、疑惑、惊讶、这么个”这些词所包含的失望,照应了第五段第一句:“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
”(三)过渡:“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呢?学生活动:默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丑”。
(四)过渡:第四段最后一句:“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学生活动:再读第五自然段,读出细节:“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友好地微笑,轻松愉快的口气,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
”)插入背景资料二:托尔斯泰听《老伍士》时候老泪纵横的故事。
插入背景资料三:布尔加科夫在《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
三、精读第六至八自然段,走进列夫·托尔斯泰:学生活动:精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段式:夸张、比喻式描写段(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生活动:给每一个句子加上评点。
示例:“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正如文中所言“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二)表示“短促”的一组词:“突然”、“一秒钟”、“不一会儿”。
(三)能表现“入木三分”的审视的一组动词:刺、穿、切。
(四)蓄势于前,急转于后。
(五)张弛。
文章在这样的张弛中积蓄力量。
(六)反复。
对托尔斯泰的眼睛进行反复地多角度地描写,表现着人物的心情、性格、精神和命运。
(七)一处引用:“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