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题材小说、底层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陈应松 《马嘶岭血案》——挑夫扭曲的心理 《向白云一样生活》——ຫໍສະໝຸດ Baidu满人格的分裂 变形的城市是打工者压力的来源,曾经代表追求 与进步的城市文明在农民工进城文学中却成了反 人性的代表;而代表愚昧落后的乡村文明反倒成 了精神家园。
10
3.救赎——残存的温情与梦想的接近 罗伟章《我们的路》 工厂里的情景:“里面有二十多个工人,其中还 有女人,一天十六个小时,站在污水遍地的地板 上,腰深深地弯着,双手握住一只手臂似的电刷 为石料抛光。电刷的声音尖厉刺耳,再加上旁边 石磨房的电锯声,整个简易的牛毛毡房里鬼哭狼 嚎。抛光之前,需给锯成各种形状的石料上胶, 那是树胶,有毒,电刷一挥,白色的有毒粉末扑 得我们满脸满身……我们一边拼命,一边想着花 花绿绿的钞票,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艰辛而痛苦的工作依然有希望
2
一、底层叙述
“底层”是指那些经济条件差、受文化教育程度 低、政治地位低下,在社会分工中处于社会最底 层的各个群体。站在人道主义立场去定义“底 层”,它更接近于“弱势群体”的含义。 “底层叙述”反映的是人们对当下生活和社会转 型的一种焦虑;对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和渐趋明 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对立的焦虑;是在 现代化进程中对于现代性本身的焦虑。
3
二、农民工和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
80年代: 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古华的《爬满 青藤的小屋》、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铁凝 的《哦,香雪》、路遥的《人生》等 90年代及以后: 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陈应松《马嘶岭血 案》;罗伟章《我们的路》、《大嫂谣》;陈应 松《太平狗》;刘庆邦《卧底》;孙惠芳《歇马 山庄的两个女人》等
12
13
新时期小说研究
农民工进城题材小说
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广大乡村的农民 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谋求富足的生活,中国历 史上最大一次“特色迁徙”出现在了当代中国发 展史上。 与此同时,关于农民工的话题频繁出现在文 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诸领域。对于当下 文坛的作家们来说,书写农民工是文学贴近现实、 采用全新叙事视角的突破性尝试。 2004年第5期《当代》刊发了曹征路的小说 《那儿》,在引起当代文坛高度关注的同时,引 发了关于底层写作、左翼文学的复苏和现实主义 写作的可能性等诸多思考。
7
陈应松《太平狗》(《人民文学》2005.10) 程大种与太平狗的故事
人狗同时背井离乡 带狗坐公车,示范狗无狂犬病 杀狗、卖狗均未成功 人亡,狗独自回乡 冰冷的城市不适 合打工者生存, 甚至不适合一条 狗生存。城市比 乡村更残酷无情, 缺乏基本的人性 关怀。
8
2.变形:扭曲的心理和压抑的人性 例: 夏天敏《接吻长安街》 “我的命运大概是永远做一个城市的边缘人,脱 离了土地,失去了生存的根,而城市拒绝你,让 你永远的漂泊着,像土里的泥鳅为土松土,为它 增长肥力,但永远只能在土里,不能浮出土层。” ——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漂泊
11
总结: 农民工群体的兴起,表达了传统乡村对于城市和物质的现 代性的渴望,这是农民工入城的最直接的动力,但是“农 民进城之后如何生活?”“农民工的出走,让中国乡土走 向何方?”这才是当下文学所关注的核心内容。 一方面,部分作家在这部分叙事中,有意识地引进城乡二 元对立的叙述模式,把城市和乡村有意识的安放在两个对 立的价值层面;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两者已经不是单 纯的对立,在对立的时候,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现代 性带来的喜悦、刺激、悲伤、忏悔,在他们身上同样也能 够体现出来。
4
农民工形象概括: 1.农民受到城市的现代性光环的吸引,渴望进入 城市,渴望用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过活,追逐现 代化给生活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现代性。 2.在对城市抱着美好期望和想象的同时,又怀有 巨大的担忧和恐惧,城乡差异让他们身份尴尬。 3.他们建设了城市,却荒芜了自己的家园;他们 抱着过上好日子的目的来到城市,却发现过往的 岁月更接近好日子;越是想要融入城市,越是找 不到归属感,从身体到心灵一直在漂泊。
5
三、农民工生存图景
1.反思: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例: 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 乘警讽刺道(讽刺王锐):“你用不着去厕所扒 光自己,就在这里扒吧!如今还上哪儿找处女和 童男”……王锐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污辱,他 咆哮着说:“我真买票了……” 反思:面对农民工时消失的尊重感
6
老扁担躺在派出所的地上,赤膊上身,仅穿着一 条破旧肮脏的大裤衩子,眼睛紧闭,有气无力地 呻吟着。老扁担挨打了。” “警察把我们带到一边,对我们说‘一点办法都 没有啊!这些乡下人农民工,又没有文化,又不 懂法律,就是会耍赖,难缠得很。’ 池莉《托尔斯泰围巾》 老扁担与王锐、林秀珊的悲剧根由:城市与乡村 的对立,使其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无法适应城市 生存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