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_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2024年(8篇)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2024年教学目的任务: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个人教研专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第一周:原色和间色第二周:画汗衫第三周:粉印版画生活用品第四周:厨房家务活第五周:水墨游戏第六周:青花盘第七周:我设计的建筑(一、二)第八周:二方连续第九周:有趣的昆虫(一、二)第十周:动物朋友(一、二)第十一周:我和动物朋友第十二周:亲昵第十三周:动物面具第十四周:画脸第十五周:看戏第十六周:吸引人的学校活动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第十八周:泥板雕刻第十九周:中国民间玩具第二十周:复习考试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2024年(二)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教学,高兴之余,我也暗下决心,把美术这一科教好,让美育开花结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如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3课。
二、教学目标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步骤,提高自已的动手设计能力。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有着很高的热情。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也相当到位。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评述作品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许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模拟评述、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和评述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作品和引导大家进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幅艺术作品,分析其基本元素和表达的感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艺术创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艺术欣赏评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艺术之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艺术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艺术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学美术《欣赏述评》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欣赏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从作品的整体构图、细节描绘、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欣赏的方法。
-表达与评述:培养学生用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学会评价他人作品。
举例:在讲解基本元素时,以《星空》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运用,理解其表现出的氛围和情感。
2.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背景:学生往往难以体会到艺术家创作时的情境,需要教师引导挖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评述成果,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美术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将欣赏和评述的技巧运用到生活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c.对于语言表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和句型,如:“我觉得这幅画的线条流畅,色彩鲜明,给我一种活泼的感觉。”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欣赏述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非常喜欢一幅画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奥秘。
小学美术《欣赏》教案
2.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艺术作品的主题、风格、创作背景,从而提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形式,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艺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艺术欣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艺术欣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艺术,感受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艺术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艺术欣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艺术欣赏的方法和艺术作品背景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艺术欣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欣赏一幅画作?”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教学案例解析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教学案例解析摘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学习领域,是美术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领域。
通过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观察美术作品,体会作品呈现出的美感,认识并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形成审美经历,能更好地提高小学阶段的审美判断与艺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欣赏.评述”单元四步欣赏法小学美术书画版的欣赏单元中只有一节课,无法进行单元教学的设计,于是我将四年级上学期的(第七册)欣赏评述单元《中国民族遗产》和四年级下学期的(第八册)欣赏评述单元《世界文明的奇迹》合并在一起形成重组单元。
在这样的两节先后有内容联系和知识关联的课进行重组,不仅可以避免因学期跨度大导致学生忘记了欣赏方法和观察重点的问题。
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有效地组成知识结构,对新旧知识迁移,形成系列的组合。
让学生体会作品呈现出的美感,认识并理解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形成审美经历,能更好地提高审美判断与艺术欣赏能力。
一、单元规划本单元的单元类型、模块和主题根据单元规划分类欣赏属于美术门类。
属于欣赏的内容和方法主题,我学习了此主题的概述部分,知道小学中高年段欣赏内容定义为:侧重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建筑和雕塑作品。
结合教材内容,确立单元主旨:用美术语言表达建筑和雕塑造型特点的能力二、教材教法分析(一)单元定位1、梳理教材内容《中国民族遗产》——描述古代建筑的造型、材质、装饰,分析建筑风格、象征意义和功能。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世界文明的奇迹》——描述不同建筑的外形特点。
分析世界文明奇迹建筑风格及其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交流自己欣赏国外建筑的感受。
2、单元定位本单元从内容、形式、风格等角度对建筑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能力。
认识并理解建筑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形成审美经历,提高审美判断与艺术欣赏能力。
3、人文内涵和审美导向人文内涵:(1)理解并学会欣赏世界建筑和雕塑的多样性。
1、简要说一下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认识,列举该领域学
1、简要说一下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认识,列举该领域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文稿。
《我喜欢的鸟》教学案例教学背景: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及如何表现鸟的动态及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鸟儿鸣叫声。
)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鸟儿的叫声真美。
)(通过听声音,对鸟儿有初步的感知)2.老师也觉得鸟的叫声真的很动听,你们想不想看到发出这么美妙声音的鸟呢?让我们到百鸟园去看看吧,把你认识的鸟介绍给大家好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知鸟类的形态特征。
小学教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领悟
小学美术赏识评论领域的意会小孩是爱美的,并且对美的事物感觉很早,跟着年纪的增加,他们盼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趋加强,特别是进入小学此后,关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加激烈。
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适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纳多种形式实行美术赏识教课。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关于培育学生的喜好、赏识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小孩的美术赏识心理及赏识习惯小学美术赏识教课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指引和小孩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密切有关,我们不如从小孩的生理心及智力发展方素来剖析掌握小孩的赏识习惯和赏识特色。
1.激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小孩的赏识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亮明丽的颜色经常等使他们宽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假如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眼前,小孩将对彩色图片反应激烈一些。
2.小孩在赏识过程中,常常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略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余。
比如一年级小孩在观看绘画作品《漂亮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明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致于忘掉了手帕的存在,变为了看花。
中、高年级同样有近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赏识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小孩在赏识过程中,往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赏识作品,无心识属性强,受情绪管制的任意性大。
他们对作品的感觉老是激动片晌、大略领悟便称心如意,未能认真思索,对作品的感觉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增加。
4.小孩在赏识过程中,依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应他们熟习的生活和心里世界的小孩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多数能够接受,并经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比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瞧见的就是整齐、光明的柏油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光明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觉不出绘画作品中乡村低矮的房屋、稀少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漂亮。
浅谈小学美术作品欣赏评述课堂教学策略颜铭芳
浅谈小学美术作品欣赏评述课堂教学策略颜铭芳发布时间:2023-07-15T09:34:22.58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9期作者:颜铭芳[导读]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21230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其中美术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能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的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第二学段(3-5年级)要求能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第三学段(6-7年级)能运用造型要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养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在新课标要求下我们美术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作品欣赏评述教学呢?一、欣赏评述身边的美是一种学习,逐步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通过“欣赏评述”,要求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
美术欣赏评述是一种认识过程,它符合我们运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要求观赏我国与世界各国表现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进行欣赏评述,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感受自然美,能根据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欣赏和评述其中的美。
同时要求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对身边美的体会,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
所以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作品美,怎么欣赏,欣赏什么,怎么评述,努力把这些基本的审美知识弄清楚了,才能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美术四大领域的模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四大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造型·表现: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设计·应用: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将设计应用于日常生活。
3. 欣赏·评述: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4. 综合·探索:引导学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知识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四大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教材、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美术四大领域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造型·表现(1)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设计·应用(1)教师讲解设计的基本原理,如色彩搭配、形状组合等。
(2)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活动,如设计服装、家居等。
4. 欣赏·评述(1)教师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组进行作品评述,分享自己的看法。
5. 综合·探索(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吗?(2)学生分组进行综合探索活动,如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语文等。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四大领域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能力。
六年级美术教学情况分析
六年级美术教学情况分析
一、教学目标:
在六年级美术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基本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要素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2. 艺术欣赏与分析:通过观看艺术作品和学习艺术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3. 创作实践:提供创作机会,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和表达方法。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绘画经验和成果。
3. 实践体验: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四、教学评价:
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参与度、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
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技巧。
五、教学问题与建议:
1. 学生兴趣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兴趣的差异,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教学资源不足: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的艺术书籍来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3. 学生创作能力有限:鼓励学生多进行绘画实践,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创作能力。
以上是对六年级美术教学情况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低段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
提高整体艺术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必要基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摒弃传统的单一化教育形式。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转移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独立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也是提高其学习领域宽度的重要指向。
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探索学习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让每一名同学能多方向、多角度地欣赏美术作品存在的艺术价值,并感受自然美和作品美等视觉艺术感受。
一、小学美术低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教育引导性不足,缺乏领域教学不可否认,美术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来说,动手能力较强。
但是,美术教师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美术教师有专业的绘画功底,在授课时更加注重专业方向培养以及绘画技法的教学。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忽略学生“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培养,也有教师会为了赶学习进度,轻视该领域的重要性。
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美术教师在学习语言引导上,相对于语文、英语等专业教师是有所欠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城中心小学 廖珍香小学低段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摘 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认知,《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中“欣赏·评述”作为美术课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的教育探究方向。
每一个学科存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意义,美术学科亦是如此。
现如今,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再是为了绘画而绘画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于作品赏析的评述能力。
通过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更加全面地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文就学生“赏析·评述”的培养,从意识、讲解和生活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评述” 教学探究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没有教师对美术领域的教育引导是不会主动深入了解并发表自身看法的。
在这时,教学引导的重要性被体现得尤为突出。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摘录)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使他们在美术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水平;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4.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 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技法,包括线条、明暗、透视、色彩搭配等内容;2.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手法,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3. 学习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包括名家作品、当代作品等;4. 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包括写生、创作、展览等。
三、教学方法。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2. 注重示范引导,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3. 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地写生、美术创作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
1. 每周安排2节美术课,共计36节课;2. 每周进行一次美术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写生、美术创作等;3. 每月进行一次美术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以学生的作品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评价对象,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创作能力;2. 注重全面评价,包括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3. 注重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作品展评、实践活动评价、平时表现评价等。
六、教学保障。
1. 提供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和设施,包括教室、画具、美术书籍等;2. 提供专业的美术教师和辅导员,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3. 提供艺术资源和展览机会,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修养。
七、教学展望。
通过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希望学生能够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方面有所提高,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为将来的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小学美术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美术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2.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强调()。
3.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其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和(),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4.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和()。
5.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和()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
6.线条是美术造型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线条大致分为()、()和()三种。
7.色彩的三原色是()、()、()。
8.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墨分五色”是指()、()、()、()、()。
9.美术字的基本字体包括()、()、()等。
10.透视的基本规律是(),可分为()透视和()透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不属于美术的主要类型的是()A.绘画B.雕塑C.音乐D.工艺2.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是()A.红与绿B.黄与紫C.橙与蓝D.黑与白3.以下哪种绘画工具适合表现细腻的效果()A.油画棒B.水彩笔C.毛笔D.铅笔4.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艺术形式是()A.建筑B.绘画C.雕塑D.摄影5.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是()A.笔法B.墨法C.意境D.构图6.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A.红、黄、蓝B.红、绿、白C.黄、绿、白D.黄、蓝、紫7.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有()A.具象、抽象、意象B.写实、夸张、变形C.临摹、写生、创作D.默写、想象、描绘8.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分析、理解和()A.评价B.总结C.表达D.模仿9.儿童画的创作主要依靠()A.记忆B.想象C.观察D.模仿10.以下不属于民间美术的是()A.剪纸B.年画C.油画D.刺绣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的限制。
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教学
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教学【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美术课程划分为四个领域,“欣赏·评述”是中小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
通过解析欣赏﹒评述,理解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阐述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过程、目的。
进一步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达到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美术素养及全民族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欣赏·评述领域;美术欣赏;美术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把中小学美术课程划分为四个领域,“欣赏·评述”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
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些学生长大后,大部分是不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消费者”,只有少数人从事艺术创作有关的行业“艺术生产者”。
如何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热爱传统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如何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形成对文明向往的积极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就是达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
“欣赏﹒评述”解析欣赏指的是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含义。
评述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描述。
对作品的关注是一方面,对观众主体地位的关注也是欣赏理论的新发展。
突出学生是欣赏的主体。
评述是学生怎样描述美术作品。
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不同程度的作品描述。
小学低年级,可以简单的短句进行描述,一个学生说不全,人多了,就可以把画面看全、说全;中高年级学生,就用较完整的句子,对作品进行描述,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在评述时,要运用美术术语。
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提高很快。
比如:五年级学生在上《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时,有学生这样写到:齐白石老爷爷的《荷花蜻蜓》构图十分奇特,一花两叶,穿插得十分巧妙。
尤其是几片朱红的花瓣,掩映于墨色的荷叶之中,色彩对比强烈又和谐,荷叶间蜻蜓翻飞,俯视荡漾的微波,让人有“十里荷塘”之想。
描述中用到构图奇特、穿插巧妙、墨色掩映等美术语言。
看得出学生的审美素养在不断提高。
小学美术怎么欣赏评述课教案
小学美术怎么欣赏评述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美术怎么欣赏评述课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 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美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的要素和特点;2. 学生能够展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3. 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美术创作想法和建议。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美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源;3. 学生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精美的美术作品,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你们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导入知识:1. 向学生介绍美术欣赏评述课的重要性以及该课程的目标。
2. 解释欣赏评述的意义,比如了解艺术家的用心、表达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等。
3. 引导学生提出美术作品欣赏评述的方式和准则,如观察和分析要素、表现技巧、感受和理解等。
主体活动:1. 展示多幅美术作品图片或视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和品味。
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各自对作品的观察和想法,包括形状、线条、色彩、画面结构等要素。
3. 按小组轮流展示作品观察和评述结果,并带领全班进行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不同的见解。
4. 针对作品的创作灵感和建议,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具体的改进或发展方向,展示他们对作品的个人理解和富有创意的建议。
综合活动:1. 邀请学生自由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可以是基于之前欣赏评述的作品的延伸或完全独立的创作。
2. 鼓励学生在自由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欣赏评述知识,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意图。
3.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相互欣赏和评述,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总结活动:1.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学生的观察、分析、评述和创作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欣赏评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小学美术部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小学美术部二年级上册
1. 学习基本绘画技巧
- 学生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形状的表达等。
- 学生将通过绘画实践,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学生将通过绘画作品的创作,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学生将学习如何从自己的内心和观察中获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3. 了解艺术历史和文化
- 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艺术历史和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 学生将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 学生将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意识。
- 学生将通过绘画作品的表达,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学生将有机会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共同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 学生将通过艺术展示和交流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小学美术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学生将在美术领域中获得基本的技巧和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一、前言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五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
2.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
4. 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美术技能和方法。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学习领域:1. 造型·表现:学习绘画、雕塑、设计、制作等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2. 设计·应用:学习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欣赏·评述:学习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综合·探索:学习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 美术与其他学科:学习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建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来感受美、理解美。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 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运用讲授、示范、实践、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5.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五、评价建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下评价建议:1. 注重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小学美术教案目的
小学美术教案目的篇一:美术教学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的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同意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
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
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
辨别12中以上的颜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
用画、私房、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条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欣赏·评述”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中外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家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所谓“审美判断”一般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有根据的审美评价,它通过知觉感悟或理论论证“什么事物是美的”“美在何处”等表现出来。
学生在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2条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欣赏·评述”的各种角度是指从美术作品、美术家、外部环境等角度出发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2~3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评述能力,并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
第3条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所谓“情趣”,是指情调趣味;兴趣。
情趣有高雅,低俗之分,由于人们的经历、特长、情感、情操、知识和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情趣;情趣也会随着人自身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或改变。
通过“欣赏·评述”学习,学生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高雅的情趣,从而养成自觉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
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